苏轼定风波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496.00 KB
- 文档页数:28
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通用6篇)苏轼《定风波》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多次诵读,把握词人的情感态度。
2、解析探讨,欣赏词的写作特色。
3、结合资料,体会豪放派的特征。
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感悟法、默读咀嚼法,品味本词“言”之味,“意”之美。
2、通过自主鉴赏、合作交流,探究豪放词派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鉴赏关键字词所包含的情感态度,探究豪放派词作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介绍苏轼。
二、读定基调,感知大意1、小序请学生朗读这首词的小序部分,归纳小序交代的信息。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感情基调根据本词写作背景,联系苏轼在这段时间里的其它作品,奠定感情基调。
请学生一读定基调。
3、感知大意请学生归纳词的上阙和下阙各侧重写的内容。
疏通文意,明确:上阙写途中遇雨的情景,下阙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三、读明态度、赏析内容1、请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词中有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
明确:“莫听、何妨、轻、任、迎、也无”等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2、探究本词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明确:“一蓑烟雨任平生”等句所包含的人生哲理。
3、提问本词给学生的启发。
4、归纳苏轼词的写作特色。
明确:以小见大。
请学生二读明态度。
四、读懂豪放,理解风格1、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的作品,进一步体会豪放词派的特点。
太常引辛弃疾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嫦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斫:zhuó,砍。
婆娑:pósuō枝叶茂盛的样子。
明确:从内容、情感、写景等入手,鉴赏本词。
2、结合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总结豪放派的诗歌的特点。
明确:课本57页:豪放词题材较广泛,抒怀言志,关注社会现实,涉及人生重大主题。
格调相对高昂,较多慷慨悲壮之音,颇具阳刚之美。
请学生三读懂豪放。
五、结束语以苏轼作品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做结束语,请学生在朗读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