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32.41 KB
- 文档页数:22
1.0.1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必须认真对待。
为切实做好勘察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证城市建设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临潼一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城市规划、铁路、公路、市政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
其它类似“西安地裂缝”场地.可参照使用。
1.0.3在西安地裂缝场地进行建设.应根据地裂缝的特征和工程重要性.采取以避让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裂缝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
1.0.4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建设工程.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西安地裂缝Xian ground fracture 。
在过量开采承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一组北东走向的隐伏地裂缝出现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
2.1.2地裂缝场地Site of ground fracture 。
地裂缝通过或可能通过的场地。
2.1.3隐伏地裂缝Hidden under ground fracture 。
未在地表出露的破裂称为隐伏地裂缝。
习惯上把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和未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统称为“地裂缝”或“西安地裂缝”。
2.1.4勘探标志层Symbolic layer for investigation 。
勘探时能判定地裂缝是否存在及其位置的地层。
2.1.5勘探精度修正值Correction for investigation deviation 。
由勘探标志层的埋深和采用的勘探方法所决定的地裂缝地表位置可能存在的偏差。
2 .1.6 避让距离Required secure distanee 。
应保持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
2.1.7设防范围Required limits of protective measures 。
各类管道和线路穿越地裂缝时.应设置防患措施的范围。
西安地裂缝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质现象,曾引起过国内外诸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并于本世纪七十、八十年代进行过多方面综合性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
鉴于西安地裂缝对城市建设已构成危害,为切实做好勘察设计工作,保证城市建设的安全,当时还针对西安地裂缝对建(构)筑物的影响,专门制定了陕西省标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DBJ24-6-8)。
时过一、二十余年,目前西安地裂缝的发展状况怎样?是否仍在继续活动?规程实施的效果怎样?这已成为人们较为关心的主要问题。
1995年后,西安地裂缝活动呈减弱趋势,这一方面和地裂缝的活动周期有关,另一方面也缘于人们对地裂缝认识的加强,停止了深层承压水的攫取。
20多年来,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也一直在对地裂缝进行勘察研究,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治建议,地裂缝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西安城市规划、市政建设、国土资源及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中发挥了作用,地表及地下建设尽量避开地裂缝带,实在无法避开的则采取专业处理。
但由于地裂缝形成的地质背景很复杂,影响因素较多,目前西安地裂缝仍在以每年5至20毫米的速率活动,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尤其令人担心的是地裂缝活动将影响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特别是重大市政设施的建设。
地裂缝是一种渐进型地质灾害,因此,需要长期研究并积累防治对策,达到减缓灾害损失的目的。
另外,地裂缝的活动释放了一定地壳能量,从而减弱了地震的活动。
西安地裂缝群分布范围西至唣河,东到纺织城,南起三爻村,北至井上村,面积约155km2。
它发育在特殊的黄土梁洼地貌的基础上,成带状发育,准平行等间距,NNE向展布,主地裂缝均显示南倾南降特点。
西安市区根据地表出露形迹和多种勘察手段确定的地裂缝带有11条,由南往北依次为:南三爻-射击场地裂缝带(D1)位于吴家坟到南窑头黄土梁南侧,西起南三爻,途径瓦胡同、省射击场,东至黄渠头村。
呈断续出露,出露总长度3.12km,总体走向NE70°,倾向南,倾角80°。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是一份关于地裂缝场地勘察和设计的规范文件。
地裂缝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由于地下岩层的移动、沉降或膨胀引起。
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中,了解地裂缝的分布和性质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这份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裂缝场地勘察的目的和任务:明确勘察的目标,包括了解地裂缝的分布、性质、规模、活动性等,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2.勘察方法和技术:介绍地裂缝场地勘察的主要方法和技术,如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遥感等。
3.地裂缝场地分类:根据地裂缝的性质、规模和活动性,将地裂缝场地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
4.地裂缝场地设计原则:提出地裂缝场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如合理选址、控制建筑高度、采用抗震设防措施等。
5.地裂缝场地设计内容:包括地基处理、结构设计、抗震设防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6.地裂缝场地施工与监测:对地裂缝场地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监测要求进行规定。
7.地裂缝场地验收与维护:对地裂缝场地的验收标准和维护管理提出要求。
通过遵循这份规程,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裂缝对建筑物的影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西安市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探讨姜规模;吴群昌;李安定【摘要】长安地裂缝是新近发现的地裂缝,分布在临潼—长安断裂带南盘.总体为北东走向,活动方式为南倾南降,与分布于临潼—长安断裂带北盘的西安地裂缝有相似的构造条件,但与西安地裂缝活动性有较大差异,该地裂缝活动性较弱,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未见明显活动,处于隐伏状态.文章对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对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进行了探讨.%Chang'an ground fissure is a newly discovered ground fissure, located in south block of Lintong - Chang'an fracture. This new ground fissure' s overall direction strike the north - east direction and the mode of its movement is south block' s falling down. Chang' an ground fissure has similar constructions as Xi' an ground fissure, which located in north block of Lintong-Chang' an fracture, but the new ground fiss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Xi' an ground fissure on character of the movement, it' s weaker. Since the late Pleistocene period's geological history, Chang'an ground fissure has no significant activity and is right in a hidden stat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 an ground fissure and formation causes, and discussed the ground fissure site investigation and engineering design.【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2(003)001【总页数】4页(P123-126)【关键词】长安地裂缝;勘察;设计;西安【作者】姜规模;吴群昌;李安定【作者单位】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 710054;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 710054;西安市勘察测绘院,西安 71005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5;TU4430 前言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分布在临潼—长安断裂带下降的北盘(上盘),其分布及活动均受临潼—长安断裂控制,过量开采承压水是现今地裂缝活动加剧的主要因素[1]。
西安地裂缝概况西安地裂缝是西安市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
自西安发现地裂缝以来,迄今为止在南起长安- 临潼断裂,北到孙家湾新房村西起西户高速东侧东到灞桥范围内出现有多条地裂缝带;西安规划区已基本查清的11条活动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分出露地裂缝和隐伏地裂缝两种, 多呈带状分布, 地裂缝的分布与西安原始古地貌有密切的关系, 地裂缝都出现在古梁的南坡, 分布在古梁到古洼的地貌转折部位。
根据多年来对西安地裂缝的研究, 西安地裂缝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相邻地裂缝间距为6~ 2 0km, 平面形态呈不等间距平行排列。
近似平行于临潼长安断裂,。
地裂缝具有很好的延伸性,每条地裂缝的延伸长度长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其活动方式是缓慢的蠕动方式, 地裂缝上盘下降, 下盘相对上升。
修订后的《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 新规程中, 根据勘探标志层的不同, 将西安地裂缝场地分为一、二、三类。
一类场地的主要特点是: 场地内的地裂缝是活动的, 在地表已形成破裂, 有些场地地表破裂有较长的延伸距离。
在这类场地进行地裂缝勘察时, 可以通过现场地裂缝调查的方法, 追踪地表破裂的延伸方向、延伸距离, 选择典型破裂点, 测量其平面坐标。
对地面破裂受到掩埋的场地, 可以采用槽探的方法揭露出地裂缝,根据地裂缝的倾向、倾角, 确定地裂缝延伸到地面的位置并测量其坐标数值。
二类场地的主要特点是:②地内的地裂缝现今没有活动, 或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活动掩埋。
②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
在这类场地进行地裂缝勘察时, 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 查明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的产状和错断位置, 测定其延伸到地面后的地裂缝位置和坐标数值。
不符合一类场、二类场地条件的地裂缝场地都可属于三类场地。
三类场地主要特点是: ①埋藏深度40~ 80 m的中更新统河湖相地层。
② 60~ 500 m深度内有可连续追索的6个人工地震反射层组。
第35卷 第2期岩土工程技术Vol35No2Apr ,20212021年 4月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Technique文章编号:1007-2993(2021)02-0122-06西安云轨地裂缝专项勘察及影响范围分析孙常青12申斌12孙振岳3张语涛12(1.北京城建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2城市轨道交通深基坑岩土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3.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37)【摘要】地裂缝作为一种不良地质作用影响着工程建设。
采用资料收集、地面调查、物探(高密度电法、地微动探测)、工 程地质钻探等综合勘察手段,对西安高新区云轨工程拟建线路沿线的地裂缝进行专项勘察,查明了拟建线路场地内与线路相 交的地裂缝的具体位置、产状、活动性;通过规范法及数值模拟法对地裂缝活动影响范围进行分析,并提岀地裂缝防治措施建议,为云轨桥梁通过地裂缝的结构设计以及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地裂缝;地裂缝防治;高密度电法;地微动探测【中图分类号】P 631【文献标识码】Adoi : 10. 3969/j. issn. 1007-2993. 2021. 02. 0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pecial Investigation and Influence Range of the GroundFissure in Xi'an SkyrailSun Changqing 1,2 Shen Bin 1,2 Sun Zhenyue 3Zhang Yutao 1,2(1. Beijing Urban Construction Exploration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 Beijing 100101, China ;2.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Deep Foundation Pi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of Rail Transit,Beijing 100101, China ;3 BeijingUrbanConstructionDesign & DevelopmentGroupCo ,Ltd ,Beijing100037, China )[Abstract ] As an adverse geological effect, ground fissures affec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method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Skyrail of Xi'an High-tech Zone , such as data collection and ground investigation , geophysi cal exploration (high 一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 micro t remor survey method) , engineering geological drilling . Special invest-gationiscarriedoutonthegroundfissuresalongtheproposedlineoftheSkyrail andthespecificlocation ,occurrenceandac- tivity of the ground fissures intersecting the line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the standard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 od, the influence range of the ground fissure activity is analyzed ,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ground fissure areprovided ,whichprovidethebasisforthestructuraldesignandconstructionoftheSkyrailbridgepassingthroughthe groundfissures【Key words ] ground fissures ;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ground fissures ;high density electrical method ;micro-tremorsurveymethod0引言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地质灾害现象[T ,其因分布之广泛、活动之剧烈、致灾之严重而闻名于全国乃至世界。
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地裂缝是地表裂隙的一种形式,由于地壳运动或其他原因引起地表的断裂。
地裂缝的存在给工程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对地裂缝场地进行勘察和工程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为此,国家制定了《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旨在规范地裂缝场地的勘察和工程设计工作,保障工程的安全可靠。
地裂缝场地勘察是指对地裂缝场地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以了解地裂缝的性质、分布、活动特征等信息。
勘察工作的目的是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依据。
勘察内容包括地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走向、倾角等参数的测量,以及地裂缝活动性的观测和分析。
勘察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地质钻探、地球物理勘测等。
勘察结果应绘制成地图和剖面图,以便于工程设计人员进行分析和判断。
地裂缝工程设计是根据勘察结果,对地裂缝场地进行合理的工程设计。
设计工作的目标是确保工程在地裂缝活动的影响下仍能够安全运行。
设计内容包括结构设计、地基处理、防护措施等。
在结构设计方面,应考虑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
在地基处理方面,应根据地裂缝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方法,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在防护措施方面,应采取防裂措施、补强措施等,以减小地裂缝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对勘察和设计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
勘察工作应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设计工作应遵循规程的指导,合理选择设计参数和方法,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规程还提出了对特殊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应急措施,以应对不同地质条件下地裂缝对工程的影响。
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程的实施对于保障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减小地裂缝灾害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勘察和设计工作,可以提高工程的抗震能力和抗裂能力,减小地震和地裂缝活动对工程的影响。
同时,规程的实施还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推动勘察和设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由于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物破坏的难以抵御性,地裂缝灾害防治主要以避让为主,其关键是合理避让距离的确定。
根据地裂缝两侧短水准剖面监测资料分析以及其它地裂缝勘测研究成果确定的避让原则,经陕西省城乡建设环保厅批准已列入陕西省标准《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与工程设计规范》中(见表)。
规程还规定,在地裂缝经过的场地进行建设时,要进行详细的地裂缝场地勘察,确定主、次裂缝准确位置,确定合适的避让距离和选择必要的建筑结构。
研究表明,西安地裂缝活动量70-90%是由抽取承压水引起的,所以只要控制承压水开采,就能控制地面沉降和地裂缝强烈活动。
西安市1990年8月起引入黑河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后,部分地段承压水开采量减少,该地段内地裂缝活动有所减弱,待黑河引水工程全部完工,西安城市供水供需平衡后,应进一步减少直至停止开采承压水,使承压水位停止下降或回复,使地裂缝灾害大为减缓。
51、什么是地裂缝?形成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它有哪些种类?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地裂缝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
地壳活动、水的作用和部分人类活动是导致地面开裂的主要原因。
按地裂缝的成因,常将其分为如下几类:1、地震裂缝各种地震引起地面的强烈震动,均可产生这类裂缝。
2、基底断裂活动裂缝由于基底断裂的长期蠕动,使岩体或土层逐渐开裂,并显露于地表而成。
3、隐伏裂隙开启裂缝发育隐伏裂隙的土体,在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作用下,裂隙中的物质被水带走,裂隙向上开启、贯通而成。
4、松散土体潜蚀裂缝由于地表水或地下水的冲刷、潜蚀、软化和液化作用等,使松散土体中部分颗粒随水流失,土体开裂而成。
5、黄土湿陷裂缝因黄土地层受地表水或地下水的浸湿,产生沉陷而成。
6、胀缩裂缝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使膨胀土或淤泥质软土产生胀缩变形发展而成。
7、地面沉陷裂缝因各类地面塌陷或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山地下采空引起地面沉降过程中的岩土体开裂而成。
西安地裂缝问题研究1、西安地裂缝分布及特征1.1 地裂缝分布在西安市及其郊区约150km²范围内,自南而北共发育了14条地裂缝,这些地裂缝大致平行排列,总体走向为北东70°左右,地裂缝活动具有三维空间变形特征,表现为垂直位移,水平引张和水平扭动。
根据多年的监测资料表明,西安地裂缝在东郊,南郊活跃,在西郊和北郊相对较弱,14条地裂缝中以f4,f5,f6活动性最强,f1和f8活动性最弱。
西安地裂缝群分布图,其范围是西至唣河,东到纺织城,南起三爻村,北至井上村,发育在黄土梁洼地貌的附近,成平行带状特征,间距相近。
(如图1)图1 西安地裂缝分布图1.2 地裂缝名称,长度,总体走向及裂缝带宽度(参考资料《黄土学》)f1:辛家庙地裂缝带,9.7km,NE75°,15mf2:红庙坡—八府庄—米家岩地裂缝带,15km,NE70°~NE85°,40~60mf3:北石桥—劳动公园—官亭西地裂缝带,8.6km,NE65°~NE85°,15~45m f4:丈八路—西北大学—幸福北路地裂缝带,13.6km,NE70°,22~55mf5:丈八路—和平门—灞桥热电厂地裂缝带,15.8km,NE70°,55~110mf6:丈八路—草场坡—秦川厂—纺渭路地裂缝带,17.3km,NE65°~NE75°,35~70mf7:北岭—小寨—铁炉庙—国棉四厂地裂缝带,22.8km,NE65°~NE75°,55m f8:石羊村—大雁塔—北池头—新兴南路地裂缝带,25.4km,NE75°,30mf9:齐王村—陕师大—大唐芙蓉园地裂缝带,7.2km,NE70°,30~140mf10:西姜村—射击场—新开门—长鸣路地裂缝带,11.8km,NE55°,10~20m f11:南寨子—交警总队—南窖村西地裂缝带,2.5km,NE55°,10mf12:三森家具—东三爻—雁南四路地裂缝带,3.2km,NE65°,10~20mf13:雁鸣小区地裂缝带,3.0km,NE40°,10~20mf14:下塔坡村(清凉寺)地裂缝带,2.0km,无,20m1.3 地裂缝的特征西安地裂缝总体走向为北东走向,倾向为东南,与临潼—长安断裂方向性一致,近似平行,倾角约为80°。
1.0.1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灾害地质现象,已对西安城市建设构成危害,必须认真对待。
为切实做好勘察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在保证城市建设安全的条件下,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临潼一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城市规划、铁路、公路、市政建设和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建设。
其它类似“西安地裂缝”场地,可参照使用。
1.0.3在西安地裂缝场地进行建设,应根据地裂缝的特征和工程重要性,采取以避让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裂缝活动可能产生的危害。
1.0.4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建设工程,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有关现行的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西安地裂缝Xian ground fracture。
在过量开采承压水,产生不均匀地面沉降的条件下,临潼〜长安断裂带西北侧(上盘)一组北东走向的隐伏地裂缝出现活动,在地表形成的破裂。
2.1.2地裂缝场地Site of ground fracture。
地裂缝通过或可能通过的场地。
2.1.3隐伏地裂缝Hidden under ground fracture。
未在地表出露的破裂称为隐伏地裂缝。
习惯上把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和未在地表出露的地裂缝统称为“地裂缝”或“西安地裂缝”2.1.4勘探标志层Symbolic layer for investigation 。
勘探时能判定地裂缝是否存在及其位置的地层。
2.1.5勘探精度修正值Correction for investigation deviation 。
由勘探标志层的埋深和采用的勘探方法所决定的地裂缝地表位置可能存在的偏差。
2 .1.6 避让距离Required secure distanee。
应保持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
2.1.7设防范围Required limits of protective measures 。
各类管道和线路穿越地裂缝时,应设置防患措施的范围。
2.1.8地面沉降Ground settlement。
过量开采承压水造成大面积地面的下沉。
2.1.9上盘Lipward displaced block。
下盘Down ward displaced blocd 。
地裂缝破裂面的上覆一侧和下伏一侧。
2.1.10倾向Dip 倾角Dip angle。
地裂缝破裂面的倾斜方向、地裂缝破裂面与地面相交的锐角。
2.1.11主地裂缝Main fracture。
总体倾向南,错断勘探标志层且有显着垂直位移的地裂缝(f n)。
2.1.12次生地裂缝Sec on dary fracture。
位于主地裂缝南侧,总体倾向北,错断勘探标志层且有显着垂直位移的地裂缝(f n '。
)2.2符F N——临潼一长安断裂带的北断层f n——主地裂缝f n '――次生地裂缝&――勘探精度修正值3 基本规定3.0.1建设场地或场地附近有地裂缝通过时,工程设计和施工前除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外,还应进行专门的场地地裂缝勘察。
3.0.2根据建筑物规模、重要性以及由于地裂缝活动可能造成的建筑物损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可将建设在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分为一、二、三、四类四个重要性类别。
一类建筑为特别重要的建筑和构筑物、高度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二类建筑为大跨度公共建筑、高度28m〜100m的高层建筑、有桥式吊车(吊车额定起重量小于100t,大于等于30t)的单层厂房、高度超过30m的水塔和烟囱、容易引起次生灾害的建筑(如储水构筑物和大量用水的工业民用建筑物);三类建筑为除一、二、四类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四类建筑为临时性建筑。
3.0.3建设在地裂缝场地的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类别、建筑结构形式和地裂缝的活动性质合理确定避让距离。
3.0.4地裂缝场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应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执行。
3.0.5在有可能产生地裂缝或地面沉降的区域内,应严格控制承压水的开采,禁止违规凿井。
3.0.6建于地裂缝变形区内的建筑和邻近地裂缝变形区的高层建筑,应在结构主体上埋设沉降观测点,长期监测地裂缝活动对建筑的影响。
沉降观测点应在设计图上标明。
4场地勘察4.1 一般规定4.1.1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可见附录A。
4.1.2西安地裂缝的分布可见附录E。
4.1.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应采用西安市任意直角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4.1.4地裂缝场地勘察应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场地内是否存在地裂缝(地表出露的地裂缝或隐伏的地裂缝)2、 地裂缝的分布位置、产状和活动性。
3、 分区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
4.1.5地裂缝勘察报告的地裂缝分布图应表示地裂缝地面坐标点的位4.2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分类4.2.1根据地裂缝场地勘探标志层的不同,地裂缝场地可分为一、二、三 类。
4.2.2符合以下条件的地裂缝场地可称为一类场地,地表层是一类场地的 勘探标志层(简称一类标志层)。
1、 场地内的地裂缝是活动的,在地表已形成破裂。
2、 地表破裂具有清晰的垂直位移,地面呈台阶状。
3、 地表破裂有较长的延伸距离。
4、 地表破裂与错断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的隐伏地裂缝位置相对应。
4 .2.3符合以下条件的地裂缝场地可称为二类场地。
上更新统和中更新 统红褐色古土壤是二类场地的勘探标志层(简称二类标志层) 。
1、 场地内的地裂缝现今没有活动,或活动产生的地表破裂已被人类工程 活动掩埋。
2、 场地内埋藏有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
4.2.4不符合一类场、二类场地条件的地裂缝场地都可属于三类场地。
三 类场地的勘探标志层有以下二种(简称三类标志层)。
1、 埋藏深度40〜80m 的中更新统河湖相地层。
2、 60〜500m 深度内可连续追索的六个人工地震反射层组。
4 .3西安地裂缝场地勘察4 .3.1地裂缝场地勘察可分为地裂缝勘察阶段和地裂缝补充勘察阶段。
对特大型地裂缝场地宜进行初步的地裂缝勘察,然后分区进行地裂缝勘察和地 裂缝补充勘察。
4 3 2 —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1、 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
2、 现场地裂缝调查。
了解拟建场地构造地貌形态;地表破裂产生的时间、 发展过置、编号、坐标值和勘探精度修正值。
表示方式为:D i X1259.2 对E k旳程;地表破裂的形态、活动方式、垂直位移;追踪地表破裂的延伸方向、延伸距离。
3、采用槽探、钻探等方法,确定地表破裂与隐伏地裂缝的关系。
4、选择典型破裂点,测量其平面坐标,测点间距宜为10〜20m。
4 33二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
1、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
2、现场地裂缝调查。
了解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区构造地貌形态,地裂缝的活动情况。
3、采用以钻探为主的勘探方法,查明上更新统或中更新统红褐色古土壤的产状和错断位置。
4、勘探孔的深度应揭穿二类标志层,地裂缝每一侧的勘探孔数不宜少于3个,勘探线的长度不宜小于30m ,确定二类标志层错断的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4m。
5、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30m,地裂缝拐弯幅度较大地段,勘探线间距不宜大于15m。
每个场地的勘探线数量不宜少于3条。
6、测量全部勘探点的平面坐标和孔口高程,图示地裂缝的地面坐标值。
4 .3.4三类场地地裂缝勘察阶段,应进行以下工作:1、收集拟建场地附近地裂缝研究、勘察资料,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
2、现场地裂缝调查。
了解拟建场地的构造地貌形态,调查地裂缝的活动情况。
3、采用人工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和钻探,查明隐伏地裂缝的位置。
使用人工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的场地,应对其中二分之一的异常点进行钻探验证。
4、钻探孔的深度宜为60〜80m。
一般孔间距40〜80m,确定三类标志层错断的勘探孔间距不宜大于10m,地裂缝每一侧的勘探孔数不宜少于3个。
三类场地的勘探线间距宜为50〜80m ,每个场地的勘探线不宜少于3条.5、采用人工浅地震反射波法勘探时,宜进行现场试验,确定合理的仪器参数和观测系统。
野外数据采集系统的基本要求为:覆盖次数不宜少于24次. 道距3〜5m,偏移距不小于50m。
6、测量勘探孔和桩号位的坐标和地面高程,图示地裂缝的地面坐标值。
4 35总平面设计完成后,对个别建筑,当有必要时,应进行地裂缝补充勘察,查明这些建筑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
补充勘察工作可根据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
补充勘察完成后,应获得地裂缝附近的每幢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至地裂缝的最近距离,并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
5 工程设计5.1总平面布置5.1.1地缝影响区范围应符合以下规定:上盘0〜20m,其中主变形区0〜6m,微变形区6〜20m ;下盘0〜12m,其中主变形区0〜4m,微变形区4〜12m。
(以上分区范围均从主地裂缝或次生地裂缝起算)5.1.2在地裂缝场地,同一建筑物的基础不得跨越地裂缝布置。
采用特殊结构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应进行专门研究。
5.1.3在地裂缝影响区内,建筑物长边宜平行地裂缝布置。
5.1.4建筑物基础底面外沿(桩基时为桩端外沿)至地裂缝的最小避让距离,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类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或按下表采用;二、三类建筑应满足下表的规定,且基础的任何部分都不得进入主变形区内四类建筑允许布置在主变形区内地裂缝场地建筑物最小避让距离(m)2、A k大于2m时,实际避让距离等于最小避让距离加上△k3、桩基础计算避让距离时,地裂缝倾角统一采用80 °。
5.1.5主地裂缝与次地裂缝之间,间距小于100m时,可布置体型简单的三、四类建筑;间距大于或等于100m时,可布置二、三、四类建筑。
5.1.6总平面设计应妥善处理雨、污水排水系统,场地排水不得排进地裂缝。
5.1.7进行总平面设计时,各种管道应避免跨越主地裂缝和次生地裂缝。
必须跨越时,应采用可靠设防措施,并作出沉降记录,必要时可进行调整。
5.2建筑工程设计措施5.2.1地裂缝场地的建筑工程设计,应采取下列措施减小地裂缝的影响:1、采用合理的避让距离;2、加强建筑物适应不均匀沉降的能力;3、采取防水措施或地基处理措施,避免水浸入地裂缝。
4、在地裂缝影响区范围内,不得采用用水量较大的地基处理方法。
5.2.2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应增加其结构的整体刚度与强度,体型应简单。
体型复杂时,应设置沉降缝将建筑物分成几个体型简单的独立单元,单元长高比不应大于2.55.2.3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砌体建筑,应在每层楼盖和屋盖处及基础设置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门窗洞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
5.2.4在地裂缝影响区内的建筑宜采用钢筋混凝土双向条基、筏基或箱基等整体刚度较大的基础。
5.3铁路、公路、市政工程设计5.3.1铁路、公路采用路堤式跨越地裂缝时,应进行场地地裂缝勘察,查明地裂缝的位置、产状和活动性,定期监测地裂缝的活动,及时调整线路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