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频要求及评价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91.95 KB
- 文档页数:3
微课评分标准
微课评分标准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 内容完整性:评估微课的内容是否全面,包含重要的知识点和必要的补充材料,能否满足学习者的需求。
2. 内容清晰度:评估微课讲解的清晰度和逻辑性,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条理性,是否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点。
3. 创新思维:评估微课是否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包括在教学方法、案例分析等方面是否有新意。
4. 互动性和参与度:评估微课的互动性和学习者的参与度,包括是否提供了互动环节和讨论板块,是否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思考和参与。
5. 教学效果:评估微课对学习者的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帮助学习者提升知识水平和技能。
6. 视频质量:评估微课视频的画质和音质,是否清晰流畅,保证学习者的良好观看体验。
以上仅为一些常见的微课评分标准,具体评分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标进行调整。
另外,评分还可以根据微课的难易程度、时长和学习者背景等进行综合考量。
科普微视频评分细则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微视频作为一种快速传播知识和信息的媒体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科普微视频,作为微视频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向观众传递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科普教育意义。
为了规范科普微视频的制作和评分,本文制定了科普微视频评分细则,以便对科普微视频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比较,以提高科普微视频的质量和观看体验。
2. 内容要求科普微视频的内容应当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
以下是对科普微视频内容的具体要求:•科学性:科普微视频的内容应当基于科学事实和真实的研究成果,不得夸大事实或误导观众。
•知识性:科普微视频应当能够向观众传递新颖、有趣且有意义的科学知识,帮助观众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
•趣味性:科普微视频应当采用生动有趣的表现方式,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观看体验。
3. 制作要求科普微视频的制作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脚本编写、影像拍摄、剪辑编辑等。
以下是对科普微视频制作的具体要求:•脚本编写:科普微视频的脚本应当结构合理,内容清晰,符合科学原理,能够满足视频时长的限制。
•影像拍摄:科普微视频的影像应当清晰、稳定,色彩鲜艳,能够直观地展现科学实验、现象或原理。
•剪辑编辑:科普微视频的剪辑应当流畅、精确,能够保持视频的连贯性,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4. 观看体验科普微视频的观看体验对于传达科学知识的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科普微视频观看体验的具体要求:•音效:科普微视频的音效应当清晰、适度,能够增加视频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字幕:科普微视频的字幕应当准确、清晰,与视频内容配合,方便观众理解和吸收知识。
•时长:科普微视频的时长应当适中,不宜过长,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注意力。
5. 分数评定为了对科普微视频进行评分,本文规定了以下评分细则:•内容:根据科普微视频的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对内容进行评分,最高得分为10分。
•制作:根据科普微视频的脚本、影像和剪辑等制作要求进行评分,最高得分为10分。
微课制作要求及“微课〞评审标准一、什么是微课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
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
总大小不超过100MB。
二、上报微课作品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
1、功能理解透彻微课的功能是经历的交流及对一些上课没听懂的同学进展课后的解惑辅导,而不是代替课堂教学。
2、知识点足够细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在10分钟左右能够讲解透彻,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需详细讲解时应另设一个微课。
3、课件构造完整课件中要有介绍微课〔如微课名称、作者姓名等信息〕和谢幕的版块。
4、受众定位明确微课作者需清楚本个微课受众的知识根底,采用适合该根底的相关定理、定律、词汇讲解。
5、情景定位明确微课是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因此讲解时不得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
6、知识准确无误在微课里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
7、讲解不能照本宣科对现有的知识以及课本上对该知识的表述应有自己的理解,而不是罗列书上的知识,否那么微课起不到“解惑〞的作用。
8、课件具有有视觉美感如制作常用的PPT课件时,可多角度地应用PPT现有的功能带来的视觉效果,如自定义动作、PPT 切换、颜色搭配、字体搭配等。
9、画质清晰影响视频画质的因素有:显卡驱动未更新导致屏幕像素低;导出视频时未设置与屏幕分辨率相一致的视频长宽尺寸导致视频画面变形。
10、其他要求在录制微课时要保证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主讲人仪表得体;讲解声音响亮,节奏感强,尽可能少地使用古板、枯燥的书面语,讲解通俗易懂。
五、课件制作要求课件的字体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容易识别、识别,以下为课件制作建议:1、图文并茂图版率在50%-90%;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
附件微课视频制作技术要求主要包括音视频录制、后期制作和音视频文件压缩格式要求等基本技术规范。
若采用录屏软件等方式进行录制,相关视频比例、采样和压缩要求参照执行。
本要求仅作为组织拍摄的技术参考,参与者可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拍摄和制作。
一、录制要求(一)课程时长每门课程总时长10分钟以内。
(二)录制场地录制场地可以是课堂、演播室或礼堂等场地。
录制现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整洁,避免在镜头中出现有广告嫌疑或与课程无关的标识等内容。
(三)课程形式成片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
(四)录制方式及设备1.拍摄方式:根据课程内容,可采用多机位拍摄(2机位以上),机位设置应满足完整记录全部教学活动的要求。
2.录像设备:摄像机要求不低于专业级数字设备,推荐使用高清数字设备。
3.录音设备:使用若干个专业级话筒,保证教师和学生发言的录音质量。
4.后期制作设备:使用相应的非线性编辑系统。
(五)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录制教师使用的多媒体课件(PPT、音视频、动画等)应确保内容无误,排版格式规范,版面简洁清晰,符合拍摄要求。
选择适当的拍摄方式,与后期制作统筹策划,确保成片中的多媒体演示及板书完整、清晰。
二、后期制作要求(一)片头片头不超过5秒,应包括:课程名称、单位名称、主讲教师姓名等信息。
课程名称应具体详细,与教材标识相一致,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化学物质”。
(二)技术指标1.视频信号源(1)稳定性:全片图像同步性能稳定,无失步现象,CTL同步控制信号必须连续:图像无抖动跳跃,色彩无突变,编辑点处图像稳定。
(2)信噪比:图像信噪比不低于55dB,无明显杂波。
(3)色调:白平衡正确,无明显偏色,多机拍摄的镜头衔接处无明显色差。
(4)视频电平:视频全讯号幅度为1Ⅴp-p,最大不超过1.1Ⅴp-p。
其中,消隐电平为0V时,白电平幅度0.7Ⅴp-p,同步信号-0.3V,色同步信号幅度0.3Vp-p(以消隐线上下对称),全片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