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A试题及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94.50 KB
- 文档页数:9
机械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试题一、判断题(判断下列所述是否正确,正确填入“+”。
错误则填“一”号。
每题2分,共24分)1.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的一个方面,它的功能是实现系统各部分的可靠连接。
( ) 2.数控机床中的计算机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而电机和主轴箱则属于系统的驱动部分。
( )3.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变参数设计是指改变部分结构尺寸而形成系列产品的设计。
( )4.驱动元件的选择及动力计算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过程理论分析阶段的工作之一。
( )5.传动轴在单向回转时,回程误差对传动精度没有影响。
( )6.按输出轴的转角误差最小原则,减速链传动中,从输入到输出端的各级传动比应按“前大后小”分配。
( )7.与交流同步伺服电机一样,笼型交流异步伺服电机也可由PWM变频技术实现速度的调节。
( )8.微机系统中,在任何给定时刻,数据流都允许沿数据总线双向传输。
( )9.STD总线可采用总线复用技术,但不支持多处理机系统。
( )10.TTL电平接口不能用于驱动带电气隔离的继电器。
( )11.重复性是传感器静态特性指标之一,反映传感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做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动时,输出输入特性曲线的不一致性。
( )12.增量式光电编码器的输出量为脉冲信号,可以同时用于位置和速度测量。
( )二、简答题(每题6分。
共30分)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有哪些?喷漆机器人的电液伺服系统和手臂手腕分别属于其中的哪个结构要素?2.影响机电一体化系统传动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什么是步进电机的步距角?它是由哪些参数确定的?4.简述开关量输入模板的基本组成。
5.工业PC机与个人计算机的主要差别是什么?三、分析题(15分)系统如图昕示.试分析齿轮机构、传感器及丝杠螺母机构的误差对输出精度的影响。
四、计算题(15分)伺服电机驱动系统如图所示,已知齿轮减速比i=5;丝杠螺距气t s=5mm;丝杠直径d=20mm;工作台的质量为m=200kg;工作台最大线速度v=0.025m/s;最大加速度a=10m/s2,工作台与导轨之间的摩擦系数为f=0.1,传动效率η=0·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试卷1参考答案一.填空1.通常一个较完善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包含:机械本体、动力与驱动装置、执行机构、传感与检测部分和控制与信息处理五部分。
2.结构设计中的自增强原则是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辅助效应与初始效应的作用方向相同,总效应为两者之和;在力传递原则中,力流路线越短,零件的结构刚性__越好__;卸荷皮带轮就是结构设计中应用任务分配原则的实例。
3.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为当初始条件为零时,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
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有: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和分辨力等。
5.电感式位移传感器是通过检测电感量的变化来检测被测量的位移。
6.滚珠丝杠副中采用双螺母是为了便于螺旋副轴向间隙的调整。
7.在光栅式位移传感器中,莫尔条纹对光栅的栅距起到了放大作用。
8.谐波齿轮传动的三个主要部件是:刚轮、柔轮和谐波发生器。
9.直流伺服电机的优点是稳定性好、可控性好、响应迅速和转矩大等;无刷直流伺服电动机的优点是无换向器、可控性好和稳定性好等。
二、简述题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中常常引入现代设计方法,简述你所熟悉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的基本思想。
2.比较滚珠丝杠副中单圆弧型滚道与双圆弧型滚道的优缺点。
3.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方案设计中黑箱法的基本原理。
答案:1、例如可靠性设计。
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设计作为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只是常规设计方法的深化和发展,所以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所阐明的计算原理、方法和基本公式,对可靠性设计仍然适用。
但其又有别于传统设计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可靠性设计法认为作用在零部件上的载荷(广义的)和材料性能等都不是定值,而是随机变量,具有明显的离散性质,在数学上必须用分布函数来描述;②由于载荷和材料性能等都是随机变量,所以必须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求解;③可靠性设计法认为所设计的任何产品都存在一定的失效可能性,并且可以定量地回答产品在工作中的可靠程度,从而弥补了传统设计方法的不足。
机电⼀体化系统设计试题及答案机电⼀体化系统设计试题课程代码:02245⼀、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题,每⼩题1分,共14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受控变量是机械运动的⼀种反馈控制系统称( B )A.顺序控制系统B.伺服系统C.数控机床D.⼯业机器⼈2.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随传动级数( A )A.增加⽽减⼩B.增加⽽增加C.减⼩⽽减⼩D.变化⽽不变3.滚珠丝杠螺母副结构类型有两类:外循环插管式和( D )A.内循环插管式B.外循环反向器式C.内、外双循环D.内循环反向器式4.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10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 C )A.100mmB.20mmC.10mmD.0.1mm5.直流测速发电机输出的是与转速( C )A.成正⽐的交流电压B.成反⽐的交流电压C.成正⽐的直流电压D.成反⽐的直流电压6.电压跟随器的输出电压( C )输⼊电压。
A.⼤于B.⼤于等于C.等于D.⼩于7.某4极交流感应电动机,电源频率为50Hz,当转差率为0.02时,其转速为( B )A.1450[r/min]B.1470[r/min]C.735[r/min]D.2940[r/min]8.右图称( B )A.直流伺服电动机调节特性B.直流伺服电动机机械特性C.直流伺服电动机动态特性D.直流伺服电动机调速特性9.计算步进电动机转速的公式为( C )A. B.T sm cos C. D. 180°-10.⼀般说来,如果增⼤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 s( B )A.增⼤B.减⼩C.不变D.不定11.已知f(t)=a+bt,则它的拉⽒变换式为( B )A.+bB.C.D.12.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个轴的( C )使得它们同步协调到达⽬标点。
一、名词解释1、机电一体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综合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的系统工程技术。
2、柔性制造系统: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
3、传感器:传感器适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能把各种不同的非电量转换成电量,对系统运行中所需的自身和外界环境参数及状态进行检测,将其变成系统可识别的电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
4、伺服电动机:伺服电动机又称控制电机,其起动停止、转速或转角随输入电压信号的大小及相位的改变而改变。
输入的电压信号又称控制信号或控制电压,改变控制信号可以改变电动机的转速及转向,驱动工作机构完成所要求的各种动作。
5、组合设计:就是选用各种标准功能模块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各种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
)6、灵敏度:灵敏度指示器的相对于被测量变化的位移率,灵敏度是衡量物理仪器的一个标志。
7、传感器: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
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基本电路。
8、线性度:所谓传感器的线性度是其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的实际关系曲线偏离直线的程度。
9、全闭环控制系统:直接检测工作台的位移来控制系统。
10、PWM技术:控制技术就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的技术,即通过对一系列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来等效的获得所需要的波形(含形状和幅值)。
11、SPWM技术:是指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
二、填空题1、工业控制计算机分为单片机、 PLC 和总线工控机2、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有内循环、外循环两种。
3、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类型大致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参数设计。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测量2.灵敏度3. 压电效应4. 动态误差5. 传感器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内旋换和外循环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 )A. 产大B. 减小C. 不变D. 不定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A. 阻尼—质量系统B. 弹簧—质量系统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 )A. 单片机B. 2051C. PLC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4. 控制系统接地通的目的。
将电路、设备机壳等与作为零电位的一个公共参考点(大地)实现低阻抗的连接,称之谓接地。
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安全,例如把电子设备的机壳、机座等与大地相接,当设备中存在漏电时,不致影响人身安全,称为安全接地;二是为了给系统提供一个基准电位,例如脉冲数字电路的零电位点等,或为了抑制干扰,如屏蔽接地等。
称为工作接地。
工作接地包括一点接地和多点接地两种方式。
磁绕组,测得步进电机的转速为100r/min,已知转子有24个齿,求:1)步进电机的步距角;2)脉冲电源的频率。
五、综合应用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 三相变磁阻式步进电动机,转子齿数Z=100,双拍制通电,要求电动机转速为120r/min,输入脉冲频率为多少?步距角为多少?2. 根据下面的电路图,编写利用该接口电路一次完成A/D转换,并把转换的结果的高8位放入R2中,低8位放入R3中的程序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九) 答案考试方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2页第1页——————————————————————————————————————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采用改变电机通电频率的方式来改变电机的转速的调速方式2.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是由两台或两台以上加工中心或数控机床组成,并在加工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物料流和信息流的自动化,其基本组成部分有:自动化加工设备,工件储运系统,刀具储运系统,多层计算机控制系统等。
3. 响应特性:指的是输出量跟随输入指令变化的反应速度,决定了系统的工作效率。
4. 敏感元件是直接可以感受被测量的变化,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元件。
5. 压电效应:某些电介质,当沿着一定的方向对它施加力而使它产生变形时,内部就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表面上将产生符号相反的电荷。
当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14_有答案第一篇: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14_有答案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期末试卷 A卷开卷 120分钟一、名称解释题(每题6分,共24分)1、什么是机电一体化?答:机电一体化乃是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设备以及相关软件有机结合而构成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与电子简单的叠加,而是在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应用技术。
2、写出CDM5010-3-P3代表的含义?答:CDM5010-3-P3表示外循环插管式、双螺母垫片预紧、导珠管埋入式的滚珠丝杆副,公称直径为50mm,基本导程为10mm,螺纹旋向为右旋,负荷钢球圈数为3圈,定位滚珠丝杆副,精度等级为3级。
3、屏蔽答:利用导电或导磁材料制成的盒状或壳状屏蔽体,将干扰源或干扰对象包围起来而割断或消弱干扰场的空间耦合通道,阻止其电磁能量的传输。
4、步进电动机答: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脉冲信号转换成角位移的执行元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素:计算机、传感器、机械装置、能源和执行装置。
2、与一般机械系统比较,机电一体化机械系统的要求:定位精度要高、响应速度要快和稳定性高。
3、同步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有:承载绳疲劳拉断、打滑、跳齿和磨损。
4、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设计大致可分为开发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和变参数设计。
5、步进电动机按其工作原理分:主要有磁电式和反应式两大类。
6、从干扰源把干扰能量递送到干扰对象有传导和辐射两种方式。
7、滚珠丝杠副代号为G14008左-2-P4其中G代表内循环固定式公称直径为 140。
8、衡量可靠性高低的数量指标有概率指标和寿命指标。
它们一般都是时间的函数。
9、在伺服系统中,通常采用负载角加速度最大原则选择总传动比,以提高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
10、摩擦对伺服系统的影响主要有:引起动态滞后、降低系统的响应速度、导致系统误差和低速爬行。
《机电一体化技术》试卷(一)考试方法: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共2页第1页——————————————————————————————————————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 测量灵敏度压电效应动态误差 5. 传感器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滚珠丝杆中滚珠的循环方式:_内旋换和外循环2.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指标和评价标准应包括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3.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光栅的条纹密度是50条/mm,光栅条纹间的夹角θ=0.001孤度,则莫尔条纹的宽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连续路径控制类中为了控制工具沿任意直线或曲线运动,必须同时控制每一个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它们同步协调到达目标点。
6. 某4极交流感应电机,电源频率为50Hz,转速为1470r/min,则转差率为_____________。
7.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累计式定时器工作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复合控制器必定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钻孔、点焊通常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一般说来,如果增大幅值穿越频率ωc的数值,则动态性能指标中的调整时间ts ( )A. 产大B. 减小C. 不变D. 不定2. 加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力学模型是A. 阻尼—质量系统B. 弹簧—质量系统弹簧—阻尼系统 D. 弹簧系统3. 齿轮传动的总等效惯量与传动级数( )A. 有关B. 无关C. 在一定级数内有关D. 在一定级数内无关4. 顺序控制系统是按照预先规定的次序完成一系列操作的系统,顺序控制器通常用( )A. 单片机B. 2051C. PLC5、伺服控制系统一般包括控制器、被控对象、执行环节、比较环节和检测环节等个五部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考试题(有答案)填空题1.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是微电子技术和机械技术渗透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
2.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3. 工业三大要素是物质、能量、信息;机电一体化工程研究所追求的三大目标是:省能源、省资源、智能化。
4. 机电一体化研究的核心技术是接口问题。
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构成的五大部分(或子系统)是:机械系统、电子信息处理系统、动力系统、传感检测系统、执行元件系统。
6. 机电一体化接口按输入/输出功能分类机械接口、物理接口、信息接口、环境接口。
7.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设计类型分为:开放性设计、适应性设计、变异性设计。
8.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按机电融合程度分为:机电互补法、机电结合(融合)法、机电组合法。
9.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与控制功能基础上引入微电子技术,并将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用相关软件有机地结合所构成系统的总称。
10.机电一体化系统实现三大功能应具有的两大重要特征(转换作用方式):以能源转换为主和以信息转换为主。
11. 丝杠螺母机构的基本传动形式有:螺母固定丝杆转动并移动、丝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母转动丝杆移动、丝杆固定螺母转动并移动四种形式。
12. 滚珠丝杠副按螺纹滚道截面形状分为单圆弧和双圆弧两类;按滚珠的循环方式分为内循环和外循环两类。
13. 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与预紧的基本方法有:双螺母螺纹预紧调整、双螺母齿差预紧调整、双螺母垫片调整预紧、弹簧自动调整预紧四种方式。
14. 滚珠丝杠副常选择的支承方式有:单推—单推式、双推—双推式、双推—简支式、双推—自由式。
15. 机电一体化系统(产品)常用齿轮传动形式有定轴轮系、行星轮系和谐波轮系三种形式。
16.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传动比分配原则有:重量最轻原则、转动惯量最小原则、传动精度最优原则等。
17. 常用导轨副的截面形式有:三角形导轨、矩形导轨、燕尾形导轨、圆形导轨四种形式。
1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考卷(A 卷)(20 年至20 学年度第 学期)考试时间 年 月 日(120分钟) 课程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教师签名 朱成华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传递函数;答:于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引起该 输出的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2. 开发性设计;答:开发性设计是指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仅根据抽象的设计原理和要求设计出在质量和性能方面满足目的要求的产品。
3. PLC ;答:PLC 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4.SSR ;答:SSR 是指固态继电器是一种带光电隔离的器的无触点开关。
5. D/A :答:D/A 是把数字量变成模拟量的装置。
二、判断正误(每题1分,共10分)1. 匹配Z 变换法适用于具有因式分解形式的传递函数。
( √ )2.双线性变换法就是突斯汀法,是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离散化方法。
( × )3. 步进电机一般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 × )4.滚珠丝杆具有自锁能力。
( × )5. 改变脉冲频率可以改变步进电机的转速。
( √ )6.改变直流电机电枢电压可以改变其转速。
( √ )7. 闭环控制系统是负反馈控制系统。
( √ )8. 光电隔离电路主要由光电耦合器的光电转换器组成,入端为光敏三极管,出端为发光二极管。
( × ) 9. 步进电动机的进给系统采用齿轮传动,不仅是为了求得所需的脉冲当量,还有满足结构要求和增大转矩的作用。
( × )10. 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大,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惯量小。
( √ ) 三、填空(每题2分,共10分)1. 机电一体化对机械系统的基本要求是( 高精度、低惯性、高稳定性 )。
2. 传感器一般是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
3. I/O 接口的编址方式,通常有两种编址方式,一种是(与存储器统一编址)另一种是(独立编址)。
潍坊学院成人高等教育《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工业三大要素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2.机电一体化的三大效果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滚珠丝杠副的结构类型可以从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区分。
4.齿轮传动部件是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换器。
5.对滚动导轨副的基本要求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使用微型计算机对步进电动机进行控制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形式。
7.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常使用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等作为显示器。
8.导轨变形一般有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变形。
9.常见的导轨截面形状有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
10.导轨常用材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塑料等。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11.导轨副
12.导向精度
13.稳定性
14.运动参数
15.公称直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6.机电一体化产品对传动机构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7.机电一体化系统有哪些基本要素组成?分别实现那些功能?
18.试述旋转支承的种类及基本要求。
19.简述步进电动机的特点及其种类。
第 1 页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