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原始记录
- 格式:xls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
砂原始记录
试验编号种类试验日期
筛孔尺寸mm 9.5 4.75 2.36 1.18 0.60 0.30 0.15 0.075 筛底细度模数筛余量g
筛余量g
累计筛余%
2.表面密度
Kg/m3称取烘干试样300g两份,装入冷开水的容器中,摇匀静置24h,进行表面密度试验。
试样干质量g 试样水容量瓶质量g 水容量瓶质量g 水温表观密度平均值
3.堆积密度
Kg/m3用5㎜的筛子过筛,缩分试样3L,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进行堆积密度、紧密密度试验。
容量筒容量g 试样筒质量g 容量筒容积L 堆积密度Kg/m3平均值
4.紧密密度
Kg/m3
容量筒容量g 试样筒质量g 容量筒容积L 堆积密度Kg/m3平均值
5.含水率
% 称取500g的试样两份,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测定砂的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重g 烘干后试样重g 含水率% 平均值
6.含泥量
% 称取烘干试样500g两份,浸泡2h后淘洗至清澈,在105±5℃烘箱中烘至恒重测定。
试验前干质量g 试验后干质量g 含泥量% 平均值%
7.泥块含量
% 称烘干试样500g,用1.18mm筛子筛分,取筛上的砂400g分成两份,取200g注水拌匀浸泡24h后淘洗,放到600цmm的筛上淘洗至清澈,把试样取出装盘烘干,测泥块含量。
试验前干质量g 试验后干质量g 泥块含量% 平均值%
执行标准JGJ52-2006
结论
经检验该样品为砂,其级别配区为区,所检项目符合JGJ52-2006标准要求。
可用于浇筑的混凝土。
审核试验。
普通混凝土用砂检测原始记录检测项目:普通混凝土用砂的检测检测日期:YYYY年MM月DD日检测单位:XX实验室样品名称:普通混凝土用砂(按照YY标准)检测项目及标准:1.砂粒形状:检测样品砂粒形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2.含泥量:检测样品中的泥土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3.石粉含量:检测样品中的石粉含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检测仪器设备:1.显微镜2.地下水沉淀管3.电子天平4.粉末筛分仪测试步骤:1.合理取样:从样品中随机选取若干部分,并混合均匀得到被测样品。
2.砂粒形状检测:a.将被测样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砂粒形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b.记录每个砂粒的形状,如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a.取一定量的样品,将其放入地下水沉淀管中,静置一定时间。
b.观察沉淀液的澄清程度,根据标准规定的澄清程度判断含泥量是否符合要求。
c.使用电子天平称量沉淀液中的泥土重量,计算含泥量,并记录结果。
4.石粉含量检测:a.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粉末筛分仪中进行筛分。
b.将通过筛分的石粉收集起来,称重,并记录结果。
c.根据标准规定的石粉含量,计算样品中石粉含量的百分比,并记录结果。
检测结果记录:1.砂粒形状检测:a.样品编号:XXXb.观察结果:砂粒形状呈圆形,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2.含泥量检测:a.样品编号:XXXb.沉淀液澄清程度: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
c.泥土重量:XX克d.含泥量计算结果:XX%a.样品编号:XXXb.石粉重量:XX克c.石粉含量计算结果:XX%总结:根据对样品的检测结果,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砂粒形状、泥土含量和石粉含量均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可以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使用需求。
砂检测原始记录范文砂检测是对砂样本进行化学和物理性质测试的过程。
以下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
------------------------------检测日期:2024年10月1日1.样品信息:-样品地点:XX河段-采样日期:2024年9月30日-采样人员:张三2.样品准备:-样品重量:500克-样品清洗:将样品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去离子水,用电动搅拌器搅拌30分钟,然后倒掉水分。
-样品干燥:将清洗后的样品均匀铺展在干燥皿中,置于恒温箱中,在50摄氏度下烘干24小时。
3.化学性质分析:3.1.粘土含量测定:-使用粘土含量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粘土含量。
-结果:样品粘土含量为25%。
3.2.碳含量测定:-使用燃烧-红外测定仪器测量样品碳含量。
-结果:样品碳含量为0.5%。
3.3.溶解物测定:-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量样品的酸溶解物含量。
-结果:样品酸溶解物含量为0.3%。
4.物理特性测试:4.1.粒径分析:-使用激光粒度仪测量样品粒径分布。
-结果:样品中粒径分布如下:- 0.063mm以下:10%- 0.063-0.125mm:35%- 0.125-0.25mm:30%- 0.25-0.5mm:20%- 0.5-1mm:5%4.2.比表面积测定:-使用比表面积仪测量样品的比表面积。
-结果: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
4.3.孔隙度测定:-使用压汞法测量样品的孔隙度。
-结果:样品孔隙度为35%。
5.结论及建议:根据上述测试结果,样品来自XX河段的河流沉积物,其中粘土含量为25%,碳含量为0.5%,酸溶解物含量为0.3%。
样品的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0.063-0.25mm之间,占总体的95%。
样品比表面积为150平方米/克,孔隙度为35%。
根据所得结果,建议该砂样品适合用于建筑材料生产或土壤改良等领域。
------------------------------以上是一份砂检测的原始记录,包括样品信息、样品准备、化学性质分析、物理特性测试,以及最后的结论和建议。
人工砂压碎值指标原始记录为了评估砂的抗压能力,人工砂压碎值指标被用来衡量砂的质量。
本文提供了一个包含1200字以上的人工砂压碎值指标的原始记录。
以下是一份人工砂压碎值指标原始记录的示例:砂样标识:Sample1试验日期:2024年12月1日试验室温度:25摄氏度试验流程:1.准备砂样:从砂仓中取出一定数量的砂样,并通过筛网筛选得到所需粒度的砂样。
2.砂样湿度测试:使用水分测定仪对砂样的湿度进行测试,确保砂样湿度符合试验要求。
3.砂样装入试验仪器:将砂样装入人工砂压碎值试验机的容器中。
4.设置试验参数:根据试验要求,设置试验机的压力、时间和速度等参数。
5.开始试验:启动试验机,开始对砂样进行压碎测试。
6.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记录试验机的压力、时间和速度等数据,以及砂样的破碎情况。
7.结束试验:在砂样完全破碎或达到试验要求的时间后,停止试验机,并记录试验结束时间。
8.清理仪器:将试验仪器内的残余砂样清理干净,并进行下一次试验的准备工作。
实验结果:砂样标识:Sample1试验开始时间:10:00试验结束时间:10:30试验机压力:1000千牛试验机速度:50毫米/秒试验机时间:30分钟砂样初始重量:500克砂样剩余重量:200克砂样压碎程度:80%根据上述记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编号为Sample1的砂样,经过30分钟的试验,试验机的压力为1000千牛,速度为50毫米/秒。
最终砂样的剩余重量为200克,压碎程度为80%。
这些数据和结论可以用来评估砂样的抗压能力和质量,从而为相关工程项目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同时,对于不同标识的砂样,我们可以进行类似的试验和记录,以建立更多样本并进行比对分析。
这样的试验数据和记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砂样的性能差异,并为相关工程提供可靠的材料选择和设计依据。
砂相对密度原始记录实验名称:砂相对密度测定实验实验日期:2024年5月20日实验地点:土力学实验室实验设备:1.振实仪2.砂土样品3.土工计量筒4.试验土块实验步骤:1.将振实仪圆筒洗净,并将圆筒固定在振实仪的振动部位;2.将土工计量筒称重,记录称重质量M1;3.用土工计量筒装取一定质量的砂土样品(约1000g),称取质量M2;4.将砂土样品均匀地倒入振实仪的圆筒中;5.用模具将砂土样品压实,使其体积小于固定圆筒的容积,并平整土面;6.将固定圆筒与振实仪进行振动,振动时间约为5分钟;7.停止振动后,取出固定圆筒,并再次称重土工计量筒的质量M3;8.计算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
实验数据记录:质量M1=50g质量M2=1000g质量M3=980g计算结果: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D=(M2-M3)/(M1-M3)=(1000-980)/(50-980)≈0.02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砂土样品的相对密度为0.02、相对密度的数值范围为0到1,数值越大代表砂土的密实程度越高,反之越小代表砂土的松散程度越大。
根据测定结果,可以初步判断该砂土样品较为松散。
实验讨论:1.实验过程中,尽量避免砂土样品中的空隙,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在实际工程中,砂土的相对密度与其工程性质密切相关,可以通过相对密度来确定砂土的压缩特性、剪切强度等参数,从而进行工程设计和土体改良。
3.砂土的相对密度还可以用于判定土体的质量,相对密度高的砂土具有较高的质量,适用于一些对土体质量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
备注:以上只是一个示例的实验记录,实际的实验过程和数据可能与上述内容有所不同。
实验的最终结果应综合考虑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以确定砂土的相对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