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的数量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7
群密度。
二、种群的其他数量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1)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2)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2.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年龄结构(1)概念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类型出生率与死亡率种群密度变化趋势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4.性别比例(1)概念:种群中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了→降低害虫的。
【基础诊断】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高三某班教室中全部师生可看成一个种群。
( )2.可用每平方米草坪上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3.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 )4.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 ) 【温故知新】、分析以下是一个种群的:()A.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B.两个池塘里的全部的同种鲫鱼C.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
D.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鲤鱼。
课堂探究案【探究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概念:与物理的密度概念进行类比推理【典型例题1】下列属于种群密度的是()A一亩水稻的产量。
B每平方米草地杂草的数量。
C青岛市的全部人口。
D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
【归纳总结】总结种群密度概念两要素:①;②;2.调查方法:3.模拟调查【调查一】:用样方法调查校园某植物的种群密度各小组交流讨论课前实践活动体验中的调查方案、过程及调查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注意事项思考:(1)取样的关键是什么?(2)如何计数:计数的数目,对压在边和角上的计数的原则是右图被调查植物在该样方中的数目是个(3)模拟调查草地中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简述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
种群的6个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规模,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
2.种群密度,即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的
比值。
3.种群出生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新生物体的数量。
4.种群死亡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中死亡物体的数量。
5.种群增长率,即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6.种群年龄结构,即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1.种群规模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总数,它可以是动物、植
物或微生物等。
这是种群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反映种群的大小和范围。
2.种群密度是指种群中生物体的数量与占用面积或体积
的比值。
密度越高,种群中生物体的竞争就越激烈。
3.种群出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新生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4.种群死亡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如一年)种群中死亡物
体的数量。
这是种群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5.种群增长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
这
可以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计算。
6.种群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段生物体的比例。
这可
以反映种群的生长和衰退趋势。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总体特征,这些指标多为统计指标,大体分为三类:(1)种群密度,它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出生和迁入是使种群增加的因素,死亡和迁出是使种群减少的因素;(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
种群的数量是不断变化的,造成其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从个体数量上的变动来看,则表现为由出生、死亡、迁入和迁出四个基本参数所决定。
种群数量特征总结知识点一、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种群数量特征是指种群中个体数量的总体特征,它反映了种群的规模、密度和分布等情况。
种群数量特征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生境选择、繁殖率和死亡率等生态因素密切相关,它是种群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群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它是评估种群健康状况、资源利用情况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种群数量特征的研究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计算方法、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种群数量的变化是生物种群动态的重要表现之一,它受到种群的生存和繁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包括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季节性变化、长期趋势变化等内容,通过对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
1.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周期性波动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增减和波动。
种群数量的周期性变化受到气候、环境和食物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和繁殖情况。
常见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年度变化、季节性变化和日周变化等,通过对种群数量周期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种群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现象,它表现为种群数量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高峰和低谷。
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包括气候、食物和繁殖等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种群在不同季节生存和繁殖的情况。
季节性变化对种群的生态特征和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通过对种群数量季节性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种群数量和环境条件的关系,为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 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种群数量的长期趋势变化是指种群数量在长期时间内出现逐渐增加或逐渐减少的趋势,它表现为种群数量的长期增长或长期下降。
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哪些
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种群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
年龄增长型的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性别比例失调,繁殖率低,种群密度将降低;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将增大
密度制约:一旦种群大小超过了环境的容纳量,其个体数必将逐渐减少,要么出生率有所回落,要么死亡率有所升高,其中主要受食物资源与天敌种群因素制约。
随机性:在自然状态下,动植物及微生物种群总是受到随机过程的干扰。
包括环境随机性与灾难性随机性,以相同的方式作用于所有个体,与种群大小及其他参数无关,任何环境因素都会对种群参数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其中主要是气候因素和领地面积。
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预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性别比例能够影响种群的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生物产生集群的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对栖息地的食物、光照、温度、水份的共同需要。
例如:潮湿的生境使一些蜗牛在一起聚集成群,一只鹿的尸体作为食物和隐蔽地,招揽来许多食腐动物而形成群体;
2、对昼夜天气或季节气候的共同反应。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迁徙;
3、繁殖的结果,由于亲代对某环境有共同的反应,将后代(卵或仔)产于同一环境,后代由此一起形成群体。
例如大西洋鲑鱼的洄游产卵后幼鲑鱼的集群。
家族式的集群也是由类似原因所引起的,但是家族当中的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自然种群的基本特征
(1)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分布区,即占据一定空间,
(2)数量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大小(个体数量或种群密度),并随时间变动。
种群的大小通常与该物种的营养级及其他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相关。
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次种群的年龄分布、性比对种群数量具有重要影响。
生命表是描述种群数量变化,特别是种群死亡过程的最常用工具。
(3)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能形成一个种群的是()。
A. 一块朽木上的所有真菌
B. 一个湖泊里的所有鱼
C. 一片森林中全部的大山雀
D. 一座山上全部的毒蛇
2. 下列各项中,与调节雪兔的种群大小无关的是()。
A. 以雪兔为食的猞猁的数量
B. 雪兔能随季节变换毛色
C. 栖息地青草的生长状况
D. 雪兔种群原来密度的大小
3. 在一片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5户养的是绵羊,有3户养的是山羊,那么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
A. 六个种群
B. 一个种群
C. 两个种群
D. 八个种群
4. 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
B. 种群是同种个体的有机结合
C. 种群一经形成,其特征不变
D. 种群的特征是单独个体所不具备的
5. 农业生产上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使之不能与雌性个体交尾,致使害虫的种群密度()。
A. 明显下降
B. 明显上升
C. 保持稳定
D. 越来越大
6. 下图表示的是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
下列有关其种群密度增长趋势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A. a<c<b
B. a<b<c
C. a>c>b
D. a>b>c
7. 下列各项中,能够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是()。
①年龄组成②性别比例
③出生率和死亡率④迁入和迁出的个体数量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8.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型牧场内,迁入一小群绵羊,8年后已发展到500只左右,这个羊群数量将会()。
A. 维持在一个水平上
B. 不断下降
C. 缓慢上升
D. 难以预测
9.一般来说,性成熟较早的动物,其后代出生率()。
A. 较低
B. 较高
C. 动态平衡
D. 变化较大
10. 近几十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年龄组成呈增长型
B. 性别比例适当
C.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D.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1. 下列有关样方选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数目一定为10个
B. 只要调查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样方的大小一般为1 m2
C. 样方的大小和数目是固定的
D. 对乔木的调查取样与双子叶植物的调查取样完全相同
12. 某同学在一块菜地上取样调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经查4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是20,16,2,8(单位为只/km2,以下同)。
该菜粉蝶幼虫的种群密度为()。
A. 44
B. 16
C. 20左右
D. 11左右
13. 下图是依据我国3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
下面是对这三幅图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 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B. 图(1)、图(2)、图(3)都是衰退
C. 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D. 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14. 据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20~40年,美国需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
专家们对人口增减动态的预测依据是()。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
15. 在对某种兔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46只,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有标志兔12只,则该种群的总数量为()只。
A. 46
B. 25
C. 12
D. 96
二、非选择题
16.(2001年上海市高考题)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
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
请回答下面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_________只(计算公式是:N∶[a]=[b]∶[c])。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
请根据图分析:__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_型;________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_________型,可以预测,该草原鼠害将会严重,必须作好防治准备工作
(4)若某种群有成鼠a头(计算时作为亲代),每头雌鼠一生产仔16头,各代雌、雄性别比例均为1∶1,子代幼鼠均发育为成鼠,所有个体的繁殖力均相等,则从理论上计算,第n代产生的子代数为
_________。
A.a×8n-1 B.a×8n+1 C. a×8n D.a×8n-2
(5)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图4-4中的曲线_________。
17. 下图所示是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
请分析此图,并且回答下面的问题。
(1)这个岛屿上的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有什么特点?
(2)对自然界中的种群来说,种群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
图4-5
18. 如果调查的是一块蒲公英分布比较均匀的地块。
10个小组各统计一个样方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经实际询问有2个组所报数值是不真实的。
这两个组最可能是第________组。
如果这两个组的实际数据之和为5株,则该地块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
19. 某学生在测定一个生物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原始森林中的山毛榉的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 km、宽1 km的长方块;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画一个样方;样方为边长5 m的正方形;每个样方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
(2)该调查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