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蒲目
- 格式:ppt
- 大小:1.94 MB
- 文档页数:19
蒲草是什么植物
中文名蒲草别名水腊烛、水烛、香蒲拉丁学名 Typha angustifolia Linn. 二名法 Typha angustifolia 界植物界门被子
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露兜树目科香蒲科属香蒲属分
布区域产黑龙江、台湾等省区,欧洲、美洲及大洋洲等亦有分布。
《本草汇言》:润燥凉血,去脾胃伏火。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烧灰入丸、散。
外用:捣敷。
②治关格上下不通,膈中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行,饮食不下,大便不出:真香蒲末一两,半夏曲六钱,川贝母五钱,苏子四钱,茯苓三钱,白术二钱,枳实、沉香各一钱。
俱为极细末,炼蜜丸,如黍米大。
每空心服二钱,豆腐浆送下。
(《本草汇言》)【备注】除上述品种外,尚有下
列同属植物的全草亦同等入药:①线叶香蒲,雌雄花序不相连接,雄花序较雌花序为长;叶宽2~3毫米,叶鞘达茎中部以上。
②小香蒲,雌雄花序不连接,中间相距
0.厘米,雌花序长3~
3.5厘米;叶宽2~3毫米,叶鞘多近茎基部。
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孔雀东南飞>>。
吉林绿化香蒲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备受青睐的旅游胜地。
从山水到湖泊,从历史文化到地方特色,吉林省美景无限,有条不紊地围绕着省会城市长春。
吉林是一片绿色的土地。
全省林地面积达171万公顷,占全省资源性土地的74.6%。
自然植被的种类繁多,深入草原、森林、山谷、湖泊,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的植物资源。
香蒲也被称为“绿色宝石”,是吉林省重要的绿化植物之一。
香蒲适宜温暖湿润的环境,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在湖南和河北形成重要的大规模绿化群。
香蒲植物具有次叶、肉质花序,芳香鲜明,黑绿色的叶子,像一颗绿色的宝石,煞是好看。
当风吹过叶子时,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令人陶醉。
此外,香蒲的茎、叶、花等均具有药用价值,能治疗口腔炎、胃痛等疾病,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病毒等活性作用。
香蒲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可以提供木材、油料、茶叶等商品。
随着吉林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省内的环境保护和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吉林省政府采取了土壤治理、植物恢复和更新植物组成的实施措施,进一步发挥了香蒲的生态价值和美观价值,并发展了利用其药用价值的多种用途,为吉林省的生态环境恢复和绿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此外,吉林省还通过地方性绿化项目,联合小型绿化企业,推动
绿色产业发展和景观绿化建设,为解决吉林省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改善吉林省城乡生态环境,推动吉林绿化香蒲复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林省是一片绿色的土地,而香蒲则是这片绿色的宝石。
通过大力推进绿色环保和环境保护的工作,深入抓好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吉林省不仅能够让香蒲继续绽放芬芳,而且还能让绿色环保的精神持续发扬光大,实现“绿色吉林”的宏伟目标。
水生植物16——香蒲学名:Typha angustata Bory et Chaub.别名:东方香蒲,毛蜡烛科属:香蒲科香蒲属形态特征:多年生水生或沼生挺水植物。
根茎为匍匐茎,地上茎直立,细长圆柱状,不分枝。
叶片灰绿色,由茎基部抽出,二列状着生,长带形,向上渐细,端圆钝,基部扩大成鞘,层层相互抱合,形成假茎,假茎白色扁圆柱形,质硬而不中空。
花单性,同株,肉穗花序圆筒状,浅褐色顶生;雄花序位于花轴上部,雌花序在下部,中间有间隔露出花序抽。
小坚果纺锤形,纵裂,果皮具褐色斑点。
花果期6-8 月。
产地分布:原产中国。
现南北各地多有分布栽培。
生态习性:喜光,耐寒,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强,喜深厚肥沃的泥土,适宜在30-40cm 的水位生长。
以地下茎于泥土中休眠越冬,春季自根茎顶端发芽。
繁殖栽培:以分株繁殖为主。
分株后保持10-20cm 的水位,随植株生长水位逐步升高。
园林用途:叶丛细长如剑,色泽光洁淡雅。
常丛植或群植于公园或风景区较开阔水面一侧,自成一景。
也可遍植于沼泽、湖泊,形成湿地自然景观。
亦可盆栽或切花。
序承德市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荟萃,五千年的红山文化、三百年的山庄文化纵观古今,昭育后人,历史上曾是清王朝鼎盛时期的夏都。
磬锤峰、罗汉山、僧冠峰、双塔山等白垩纪时期形成的“丹霞地貌”环绕市区,鬼斧神工、惟妙惟肖。
滦河、武烈河自然水系穿插交织于城市中,碧波荡漾、润泽乡里。
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和周围寺庙群,集皇家宏博之大气和古典园林艺术之精华于一身,承载着“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治世思想。
这些自然山水格局与历史人文景观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组合成一幅美丽的山水园林画卷。
近几年,承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着力推进生态山水园林城市建设,按照保护古典园林“促绿”、依托山体景观“借绿”、借助水系治理“扩绿”、实施城市中疏“还绿”、发展附属绿地“补绿”的工作思路,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城市绿化取得了可喜成绩,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做出了积极贡献。
被子植物基部类群
被子植物基部类群:
1.木兰目(Magnoliales):木兰目是一个包含多种木兰科植物的类群,
其中包括著名的木兰如玉兰、紫玉兰(辛夷)和白兰花等。
这些植物以其独特的花朵和香气而闻名。
2.睡莲目(Nymphaeales):睡莲目是一类水生植物,它们的叶子漂浮在
水面上,开花非常美丽。
常见的睡莲属植物如荷花,也是这个目的一部分。
3.樟目(Laurales):樟目包括樟树科的植物,如香樟和无患子科的植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芳香气味。
4.胡椒目(Piperales):胡椒目虽然不是典型的被子植物,但因其与木
兰目有着共同的祖先,因此也被归入基部类群。
5.木兰藤目(Austrobaileyales):木兰藤目属于被子植物的基部类群之
一,其成员多为热带地区的常绿乔木。
6.无油樟目(Amborellales):无油樟目也是一个早期的被子植物类群,
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的热带地区。
野生植物资源香蒲的综合开发与利用香蒲属(Typha)是香蒲科(Typhaceae)一单属,水生或沼生,全国共11种。
香蒲属植物是重要的经济植物和珍贵的药材,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其生长不受地带性条件限制,全国范围内沼生或水生环境都能生长,分布广泛,资源非常丰富。
目前来看,全国范围内香蒲资源处于野生状态,资源利用不充分,且开发面窄,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因此,应当继续进行香蒲植物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为充分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在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人工栽培,充分利用水生环境资源,实行合理利用与开发,发挥香蒲资源最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香蒲的生物学特性香蒲又称蒲草。
多年生草本,高1~2m。
根状茎白色,长而横走,节部生许多须根。
茎圆柱状,直立,单一,质硬而中实。
叶扁平条形,基部长鞘抱茎。
花单性,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雄花序生于上部,雌花序生于下部,与雄序等长或略长。
花小,无花被,有毛;雄花有雄蕊3枚,花粉黄色;雌花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
果序圆柱状,褐色;坚果细小,具多数白色毛。
花期6~7月,果期7~8月。
中国国内常见香蒲主要是宽叶香蒲、狭叶香蒲、小香蒲、东方香蒲、长苞香蒲,其中小香蒲是我国特有种。
香蒲原产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在我国华北、东北及西北、西南地区广泛分布。
性耐寒,喜光照,不耐荫,喜浅水湿地,对土壤水质要求不严,适应性非常强。
2香蒲的综合利用2.1食用价值香蒲的嫩芽俗称蒲菜,主要是幼叶基部和根状茎先端。
其味鲜美,为有名的水生蔬菜,素有“象牙菜”之称,营养价值很高。
《本草纲目》记载蒲菜气味甘平,无毒,略寒,主治五脏心下邪气,口中烂臭,坚齿明目聪耳,久服轻身耐老,有去燥热,利小便及“补中益气”,和血脉等功效。
现代营养学研究蒲菜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具有润肺,消除体内垃圾之功效。
蒲菜不仅具有食疗功效,而且味道鲜美。
随着返朴归真饮食文化潮流的到来,人们必然越来越趋向于去自然界寻找那些未被污染的野生植物。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挺水植物篇之香蒲(Typha latifolia L.)科属:香蒲科香蒲属。
别名:有蒲草、蒲菜。
因其穗状花序呈蜡烛状,故又称水烛。
形态特征:为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植株高1.4~2 米,有的高达3 米以上。
根状茎白色,长而横生,节部处生许多须根,老根黄褐色。
茎圆柱形,直立,质硬而中实。
叶扁平带状,长达1 米多,宽2~3 厘米,光滑无毛。
基部呈长鞘抱茎。
花单性,肉穗状花序,顶生圆柱状似蜡烛。
雄花序生于上部,长10~30 厘米,雌花序生于下部,与雄序等长或略长,两者中间无间隔,紧密相联。
呈灰褐色。
花小,无花被,有毛。
雄花有雄蕊 3 枚,花粉黄色,每 4 粒聚成块,雌花无小苞片,子房线形,有柄,花柱单一。
果序圆柱状,褐色,坚果细小,具多数白毛。
内含细小种子,椭圆形。
花期6~7 月,果期7~8 月。
同属植物约18 种,常见的有东方香蒲(T.orientalisPresl)。
普香蒲(T.przewalskii Skv.)和达香蒲(T.davidiana Hand. Mazz)以上两种雌雄花序不相接而离生,普香蒲植株大,达香蒲植(T.tifolia L.)长苞香蒲(T.angustata Bory et Chaub.)。
产地和生长习性: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生于池塘、河滩、渠旁、潮湿多水处,常成丛、成片生长。
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含丰富有机质的塘泥最好,较耐寒。
栽培管理:栽植香蒲的地方应阳光充足,通风透光。
管理较粗放,可参见花菖蒲管理。
繁殖方法:可用播种和分株繁殖,一般用分株繁殖。
分株可在初春把老株挖起,用快刀切成若干丛,每丛带若干个小芽作为繁殖材料。
盆栽或露地种植。
一般3---5 年要重新种植,防止根系老化,发棵不旺.用途:香蒲叶绿穗奇可盆栽布置庭院。
蒲棒常用于切花材料。
全株是造纸的好原料。
叶称蒲草可用于编织,花粉可入药称蒲黄。
蒲棒蘸油或不蘸油用以照明,雌花序上的毛称蒲绒,常可作枕絮。
嫩芽称蒲菜,其味鲜美,可食用,为有名的水生蔬菜。
如何种植香蒲香蒲(学名:Typha orientalis Presl)香蒲科香蒲属的一个种,多年生水生或沼生草本植物,根状茎乳白色,地上茎粗壮。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种植香蒲的方法。
香蒲的种植土地选择宜选择土壤淤泥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的沼泽或河湖沿边滩地种植;水深便于控制。
如水深过深或易于干旱,水下土壤过砂、过粘,均不易选用。
整地基肥如水下土壤比较松软、肥沃,则不用耕翻,可将杂草清除,并略加整平;如水下土壤比较坚实,宜尽可能放浅水层,进行耕翻、整平。
每667m2施人粪尿5000-7000kg作基肥。
田间定植春季气温回升至15-20℃,如淮河流域多在4月初,选苗栽植。
栽植前,从留种圃中选择具有所栽品种特征特性、生长健壮的分株作为种苗。
种苗要求连根带泥挖起,随挖随栽,栽植密度以0.5米距离见方定植。
如种苗叶片过长,可剪去上端以防定植后因风摇动。
香蒲的田间管理水深管理:香蒲要求水层深浅适中,前期保持15-20厘米浅水,以提高土温,但要严防干旱,以免抑制营养生长,引起大量抽序开花;以后随着植株长高,水深逐渐加深到60-80厘米,最深不宜超过120厘米。
水深的控制是提高香蒲品质和产量的重要环节。
追肥:一般栽植后1个月左右,追施1次腐熟的粪肥或厩肥,每667m2施1000-1500kg。
以后每年春季视植株生长情况追肥1-2次,尽量施用有机肥,少用或不用化肥,以免影响品质。
更新换田:香蒲连作3-4年后,地下盘根错节,植株长势衰退,必须更新换田。
更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春季在田中选挖具有本品种特征的新株,移栽于已备好的新田中;另一种是隔行挖去一部分植株,用萌发的新株替换。
拔蒲秆和疏株:立夏前后蒲秆(花序柄)长出水面,应随时拔除,同时可剥取基部嫩秆及周围鞘状嫩叶作蒲芽上市。
同时结合采收,间拔过密分株。
保持每平方米10株左右,且分布均匀。
香蒲的病虫防治香蒲病虫防治优先选择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农业防治措施。
香蒲的功能主治是什么什么是香蒲香蒲(学名:Typha orientalis Presl)是一种多年生湿生植物,属于香蒲科香蒲属,是我国常见的沼泽植物。
香蒲的茎高可达2-3米,叶片长而窄,呈剑状线形。
在夏季,香蒲开花并结成蓝黑色的籽粒。
香蒲的花粉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可能引发花粉过敏。
香蒲的功能与主治香蒲具有多种功能与主治,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及其他领域。
以下是香蒲的常见功能与主治:1.清热解毒:香蒲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热毒病症,例如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等。
香蒲还可以用于清热解毒的外用药膏,用于治疗烧伤、烫伤等皮肤病症。
2.利尿通淋:香蒲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可以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废物和毒素,对于湿热、水肿、尿道感染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3.止血消肿:香蒲具有一定的止血消肿作用,可以用于治疗鼻出血、口腔出血、皮肤瘀伤等症状。
香蒲还可以用于消肿止痛的贴膏,对于扭伤、痛风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改善肠胃功能:香蒲可以帮助改善肠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胀、腹泻等症状。
香蒲还可以帮助促进食欲,增加食物的消化吸收。
5.抗菌消炎:香蒲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口腔感染等疾病。
香蒲还可以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
除了上述功能与主治,香蒲还被用于其他领域,例如民间食疗、花道艺术、庭园装饰等。
香蒲的花蕾和花穗可以入药,或作为菜肴的食材。
如何使用香蒲香蒲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病症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使用方式。
以下是香蒲的常见使用方法:1.冲泡饮用:将香蒲的茎、叶适量洗净,加入开水冲泡,可制成香蒲茶。
香蒲茶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改善肠胃功能等。
适宜口干舌燥、口腔溃疡、水肿等症状的人群饮用。
2.外用药膏:将香蒲的茎、叶研磨成粉末,与适量的植物油混合制成药膏。
可以外用于皮肤烧伤、烫伤、扭伤、皮肤感染等疾病,具有止血消肿、抗菌消炎的作用。
3.熏蒸洗浴:将香蒲的茎、叶研磨成粉末,加入热水中进行熏蒸洗浴。
湖边的常见植物以及详细介绍
湖边是自然界中一个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植被是湖边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
这里介绍一些在湖边常见的植物和它们的特点。
1. 香蒲
香蒲是湖边常见的植物之一,属于禾本科植物。
香蒲是一种草本植物,高度一般在
1.5米左右,叶子细长而尖,嫩茎可做鲜食,叶子可编制为草席,是一种极为实用的多用
途植物。
2. 芦苇
芦苇也是湖边常见的植物之一,是一种高生性草本植物。
芦苇嫩茎呈左右对称,茎上
方几乎没有叶子,全株黄绿相间,颜色鲜艳。
芦苇的果实呈线状圆柱,有颜色和香气,可
作为药材用于清热去湿和利尿消肿等治疗。
3. 水杉
水杉是湖边的一种常见乔木,属于杉科植物。
水杉高大笔直,枝条分叉少,并且生长
迅速,树皮长有纵向的沟槽。
水杉的叶子短小呈针状,深绿色,叶子片扁平形,叶片密布
于枝上。
水杉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湖边植物。
4. 蕨类植物
湖边常见的还有各种蕨类植物,如水蕨、水龙骨、毛蕨等。
这些植物都属于蕨类植物,是湖边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蕨类植物的叶子形状多变,形似羽状复叶,叶子柄长,颜色
呈鲜绿色,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除了上述几种湖边常见的植物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植物种类,如水莲、荷花等。
这些
植物不仅拥有自然的美景,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
湖边植物的存在丰富了人
们的生态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和美好的遐想。
香蒲属(香蒲科)种子形态及其地理变异研究香蒲属(TyphaLinn.)隶属香蒲科(Typhaceae),广布于南北半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世界范围内约有20余种,中国约12种。
香蒲属植物外形相近,营养性状与生殖性状变异较大,且花、果实和种子等极小,给分类带来了一定困难,有关香蒲属种子形态特征一直缺少研究。
另外不孕雌花作为香蒲属植物繁殖器官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分类学价值不清。
我们在研究大量香蒲标本基础上,结合文献考证,对我国香蒲属植物的种子形态、大小和表皮纹饰以及不孕雌花合生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其性状的特征和地理变异及分类价值。
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形态特征及分类学价值种子形态可分为五类:(1)纺锤形,如水烛(T.angustifoliaL.)和长苞香蒲(T.domingensisPersoon);(2)倒披针形如宽叶香蒲(tifolia Linnaeus var.orientalis(C.Presl)Rohrbach);(3)长椭圆形如无苞香蒲(xmanin Lepechin);(4)倒卵形如东方香蒲(T.orientles C.Presl)和小香蒲(T.minima Fubck ex Hoppe);(5)矩圆形如T.pallida(T.palloda Podedimova)和 T.(T.lugdunesis P.Chabert);种子表面纹饰可分为纵网纹、纵横交错条纹、横网纹和具疣状突起等四种类型。
2.种子形态在居群内变异研究表明,香蒲属东方香蒲、小香蒲、短序香蒲等物种的种子大小(长、宽和厚)在居群内变异不显著;种子厚在居群间变异比较显著。
3.种子形态在居群间变异研究了东方香蒲19个居群,无苞香蒲52个居群,宽叶香蒲11居群,水烛62个居群,长苞香蒲39个居群、小香蒲5个居群的种子。
结果表明,东方香蒲、无苞香蒲、宽叶香蒲、长苞香蒲的种子长在居群间有显著差异,水烛和小香蒲种子长在居群间无显著差异。
广义香蒲科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研究田淑珍;蔡秀珍;刘克明【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义香蒲科的水烛Typha augustifolia、曲轴黑三棱Sparganium fallax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的叶表皮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相关类群雨久花科的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 和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的叶表皮及花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水烛与曲轴黑三棱及黑三棱的微形态学特征较为相近,而与风眼莲和鸭舌草的差异较大.此外,水烛具有其独特的细微构造:气孔内有多数棒状乳突,花粉粒的网脊不闭合等.【期刊名称】《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年(卷),期】2008(031)004【总页数】6页(P100-105)【关键词】香蒲科;黑三棱科;花粉形态;叶表皮;亲缘关系【作者】田淑珍;蔡秀珍;刘克明【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基础科学2008 年 12 月第31 卷第 4 期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malof NaturalScienceof HunanNormalUniversity Vol.31No.4Dec.,2008广义香蒲科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研究田淑珍,蔡秀珍,刘克明(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国长沙 410081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义香蒲科的水烛 T)phaaugustifolia 、曲轴黑三棱 Sparganiu,mfallax 和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 的叶表皮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相关类群雨久花科的凤眼莲 Eichhorniacrassipes和鸭舌草 Morzochoria vaginalis 的叶表皮及花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 种植物中,水烛与曲轴黑三棱及黑三棱的微形态学特征较为相近,而与风眼莲和鸭舌草的差异较大.此外,水烛具有其独特的细微构造:气孔内有多数棒状乳突,花粉粒的网脊不闭合等,关键词香蒲科;黑三棱科;花粉形态;叶表皮;亲缘关系中图分类号Q9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0-2537( 2008)04-0100-06 StudyontheLeafEpidermisandPollenGrainsof Typhaceaes.I.bySEM TIANShu-zhen,CAIXiu-zhen,LIUKe-ming ( Botanical Department,College of Life Science,HunanNormalUniversity, Changsha4100081,China) Abstract Leafepidermisandpollengrainsof Typhaceaes.I.,wereexamin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SEM) ,includingEichhomiacrassipesandMon.ochoriavaginali.swhich werein arelated family. It may drawthe followingconclusions:Inthesespecies,T7phaaugu.stifoliais morecloser toSparganiumfallaxandSpar- ganium stoloniferumthantoEichhomiacrassipes andMonochoriavaginalis,thus weagreetoputSparganiumfallaxinto Typhaceae.Inaddition,Typhaaugustifoliahasitsuniqueimperceptiblestructures,suchasthere aremanyclub-shapedpapillae inside of the stomata,netridge of'pollen grainsis open,andsoon.KeywordsTyphaceae; Sparganiaceae;pollenmorphology;leafepidermis;affinity香蒲科Typhaceae 和黑三棱科Sparganiaceae 均为单属科,二者共同组成香蒲目[1].香蒲科约 16 种,分布热带至温带;我国 11 种,南北广泛分布,以温带地区种类较多.黑三棱科约 19 种,分布于北半球温带至寒带;我国有 11 种,南北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地区 [2J长期以来,有关黑三棱科的分类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将黑三棱科并人香蒲科(将黑三棱属作为香蒲科的一个属),即广义香蒲科概念.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黑三棱科与香蒲科并列,均为独立的科‘3 】.此外,有关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系统地位问题亦存在着争议.Thome 把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置于天南星目中‘ 叫,而 Rendle 将香蒲科、黑三棱科和露兜树科共置于露兜树目‘ 5]Dahlgren(1985) 则认为广义香蒲科与雨久花目的亲缘关系较近[6],收稿日期: 2008-01-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047013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39899400)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 KSCX-SW-122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专项基金资助项目 2005 DKA21403 、2005DKA21006).作者简介:田淑珍( 1981- ),女,湖南常德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 + 通讯作者:刘克明2008年12月第31卷4期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Joumalof NaturalScienceof HunanNormalUniversity Vol.31 No.4 Dec.,2008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广义香蒲科的水烛 T)phaaugustifolia 、曲轴黑三棱 Sparganiu,mfallax 和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 的叶表皮特征及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其相关类群雨久花科的凤眼莲 Eichhornia crassipes和鸭舌草 Morzochoria vaginalis 的叶表皮及花粉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5种植物中,水烛与曲轴黑三棱及黑三棱的微形态学特征较为相近,而与风眼莲和鸭舌草的差异较大.此外,水烛具有其独特的细微构造:气孔内有多数棒状乳突,花粉粒的网脊不闭合等,1000-2537( 2008)04-0100-06 StudyontheLeafEpidermisandPollenGrainsof Typhaceaes.I.bySEM Shu-zhen,CAIXiu-zhen,LIUKe-ming Botanical Department,College of Life Science,HunanNormalUniversity, Changsha4100081,China) Leafepidermisandpollengrainsof Typhaceaes. I., were examined 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SEM) ,includingEichhomiacrassipesandMon.ochoriavaginali.swhich werein arelated family. drawthe followingconclusions:Inthesespecies,T7phaaugu.stifoliais morecloser toSparganiumfallaxandSpar- stoloniferumthantoEichhomiacrassipes andMonochoriavaginalis,thus weagreetoputSparganiumfallax into Typhaceae.In addition,Typhaaugustifoliahasits uniqueimperceptiblestructures,suchasthere aremany club-shapedpapillae inside of the stomata,netridge of'pollen grainsis open,andsoon. Key words Typhaceae; Sparganiaceae;pollenmorphology;leaf epidermis;affinity长期以来,有关黑三棱科的分类地位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一些学者将黑三棱科并人香蒲科(将黑三棱属作为香蒲科的一个属),即广义香蒲科概念.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黑三棱科与香蒲科并列,均为独立的科‘3】此外,有关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系统地位问题亦存在着争议. Thome 把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置于天南星目中‘ 叫而Rendle将香蒲科、黑三棱科和露兜树科共置于露兜树目‘ 5] 2005 DKA21403 、2005DKA21006).第 4 期田淑珍等:广义香蒲科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101近年来,叶表皮和花粉形态作为分类指标日益受到重视.叶片表皮是植物的最外部位,其特征能最快地反映外界环境的变化‘ ” ,且一些特征明显的受基因控制‘ 引,在表皮中,气孔类型、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多少和大小往往是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9] .花粉形态是植物总体性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化上属于较为保守的性状,可作为鉴定种的重要依据之一[10]有关香蒲科的孢粉学研究前人有过一些报道,如张玉龙、陈耀东于1984 年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香蒲科部分种类的花粉进行了研究,认为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的花粉最相似,同意某些分类学家提出的把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置于同一科(香蒲科)中的观点‘… . 2004 年,赵宏、韩晓弟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东北地区的香蒲科部分种类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研究‘ 12] ,认为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花粉形态区别明显,不同意把黑三棱科作为香蒲科中一个属的观点.看来,有关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分类地位问题至今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对水烛 Typhaaugusiifolia ,曲轴黑三棱 Sparganiumfallax ,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 ,风眼莲 Eichhomiacrasszpes 和鸭舌草Monochoriavaginalis5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花粉进行观察,旨在为探讨其系统学关系提供微形态学和孢粉学方面的证据. 1 实验部分1.1 材料研究材料采自湖南宜章、长沙等地,材料名称及来源详见表1 .凭证标本存于湖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 (HNNU).表1 5种植物的材料来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种名┃凭证标本采集地采集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水烛 Tpha au,gustifolia Linn.田淑珍,蔡秀珍777239湖南澧县 2007 -06-03曲轴黑三棱 SparganiumfallaxCraebn.刘克明,田淑珍 24088湖南宜章 2007-05-24黑三棱 Sparganiumstoloniferum(Craebn.) Buch.-Ham.田淑珍,段林东 777495湖南益阳 2008-05-25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田淑珍,丛义艳 21285湖南长沙 2006-08-11鸭舌革 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exKunth.田淑珍,蔡秀珍 07595湖南浏阳 2006-09-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方法(1)取用FAA 固定的含苞待放的成熟花蕾,取出花药,依次经过 60% 、70010 、80010 、90010 、95% 、 1000/0 的乙醇逐级脱水,用解剖针刺破药囊以释放花粉,滴管取小滴花粉悬浮液滴在粘贴有导电胶的样品台上,自然干燥,经 RMC-Eiko IL-3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后,在 JEOLJSM-5600LV 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拍照. (2)取用 FAA固定的成熟叶片,在近中脉处相同部位各剪取 2 — 3 片(约2mmx2mm )叶片材料,脱水处理同上,经叔丁醇处理 2h , C02 临界点干燥,贴台,喷金镀膜,在 JEOLJSM-5600LV 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2 观察结果2.1 叶表皮特征5种植物的叶表皮扫描电镜特征详见表 2 及图版 I :1 一 15. 2.1.1水烛气孔器为 4 细胞型,即有 4 个副卫细胞,其中 2 个为侧副卫细胞,2 个为端副卫细胞.气孔内有棒状乳突多个,棒状乳突大多与气孔长轴垂直排列,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叶脉处无气孔分布;气孔呈椭圆形,保卫细胞加厚明显;叶脉细胞长条形,排列整齐,稍膨胀;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叶脉与气孔间隔分布(图版 I :1 — 3 ).2.1.2 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气孔器为四细胞型,气孔内无乳突.气孔密度较水烛小,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气孔长椭圆形,保卫细胞狭长,表皮细胞多四或五边形,排列整齐,垂周壁平直;叶脉细胞长条形,气孔散布于叶面(图版 I : 4 — 9 ).第 4田淑珍等:广义香蒲科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研究‘”且一些特征明显的受基因控制引在表皮中,气孔类型、气孔在上下表皮的分布、多9]花粉形态是植物总体性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进化上属于较陈耀东于 1984 年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香蒲科部分种类的花粉进行了研究,认为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的花粉最相似,同意某些分类学家提出的把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置于同一科(香蒲科)中的观点…2004年,赵宏、韩晓弟利用扫描电镜对我国东北地区的香蒲科部分种类的花粉进行了观察、研究12]认为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花粉形态区别明显,不同意把黑三棱科作为香蒲科中一个属的观点.看来,有关香蒲科和黑三本文对水烛Typhaaugusiifolia ,曲轴黑三棱 Sparganiumfallax ,黑三棱 Sparganium Eichhomiacrasszpes 和鸭舌草 Monochoriavaginalis5 种植物的叶表皮特征及花粉进行观察,旨在为探讨其系 1实验部分 1.1材料研究材料采自湖南宜章、长沙等地,材料名称及来源详见表 1 .凭证标本存于湖南师范大学植物标本馆HNNU).表┏━┳┓┣╋┫田淑珍,蔡秀珍 777239曲轴黑三棱SparganiumfallaxCraebn.刘克明,田淑珍 24088 2007-05-24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ferum(Craebn.)田淑珍,段林东 777495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Mart.)solms.田淑珍,丛义艳 21285鸭舌革Monochoriavagin.alis(Burm.f.)PreslexKunth.田淑珍,蔡秀珍07595┗┻┛ 1.2方法 (1)取用 FAA固定的含苞待放的成熟花蕾,取出花药,依次经过 60% 、70010 、80010 、90010 、95% 、 1000/0 的 IL-3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后,在JEOLJSM-5600LV 扫描电镜下观察并拍照.固定的成熟叶片,在近中脉处相同部位各剪取 2 — 3 片(约 2mmx2mm )叶片材料,脱水处理同上,经叔丁醇处理 2h , C02 临界点干燥,贴台,喷金镀膜,在 JEOLJSM-5600LV 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 2观察结果 2.1叶表皮特征 5种植物的叶表皮扫描电镜特征详见表2 及图版 I :1 一 15.有棒状乳突多个,棒状乳突大多与气孔长轴垂直排列,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叶脉处无气孔分布;气孔呈椭圆形,保卫细胞加厚明显;叶脉细胞长条形,排列整齐,稍膨胀;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叶脉与气孔间隔分布图版 I :1 —3 ). 2.1.2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气孔器为四细胞型,气孔内无乳突.气孔密度较水烛小,上、下表皮均有气孔第 31 卷 2.1.3凤眼莲气孑L器为平列型,狭长,气孔内无乳突.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上表皮的分布的气孔多于下表皮,气孔狭长,保卫细胞加厚不明显,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纹状;无明显叶脉,气孔均匀分布 ( 图版 I : 10~ 12).2.1.4 鸭舌草气孔器为平列型,长椭圆形,气孔内无乳突,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保卫细胞加厚不明显.表皮细胞垂周壁浅波纹状;无明显叶脉,气孑 L分布均匀(图版 I :13~15 ). 1,2,3 水烛;4 ,5 ,6 .曲轴黑三棱;7 ,8 ,9 .黑三棱; 10,11 ,12.凤眼莲; 13,14 ,15.鸭舌草 1 ,4 ,7,10,13.示上表皮;2 ,5 ,8,11 ,14.示下表皮;3 ,6 ,9,12 ,15.示气孔.(1,2.4.5,7,8 ,10 ,11,13,14.×300;3.×4000;6,9,12 ,15.×2000)图版 I扫描电镜下的叶片表皮微形态特征 10~ 12). 2.1.4鸭舌草 1,2,3 水烛;4 ,5 ,6 .曲轴黑三棱;7 ,8 ,9 .黑三棱; 10,11 ,12.凤眼莲; 13,14 ,15.鸭舌草,4,7 ,10,13.示上表皮; 2 ,5 ,8,11 ,14.示下表皮; 3 ,6 ,9,12 ,15.示气孔.(1,2.4.5,7,8 ,10 ,11,13,14.×300;3.×4000;6,9,12 ,15.×2000) 103 2.2 花粉形态特征5种植物的叶表皮扫描电镜特征详见表 2 及图版Ⅱ:1~15.2.2.1花粉粒没有固定的形状,但多近球形或呈角形,长轴为 25.5(24.6 —31.1)ym ,远极单孑 L ,孔稍下陷,具细网状纹饰,网眼性状不一致,有圆形、角形和长条形,以及其他不规则性状,网脊较粗,部分网脊有不闭合的现象(图版Ⅱ:1 — 3 ). 1,2 ,3 .水烛的花粉;4 ,5 ,6 .曲轴黑三棱的花粉;7 ,8 ,9 .黑三棱的花粉;10 ,11 ,l2.凤眼莲的花粉;13 ,14 ,15 .鸭舌草的花粉.(1,4.× 800;2.×5000;3,6,12 ,15.×8000:5.x4000;10,13.×500;11.×2200;7,8,14.×3000;9.× 3500)图版Ⅱ扫描电镜下的花粉形态特征 2.2.2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曲轴黑三棱花粉粒的形状与水烛相近:长轴为 30.3(27.9 — 36.2)ym ,黑三棱的花粉长轴较曲轴黑三棱略长,且两者均为远极单孔,具细网状纹饰,网眼较大,不规则.网脊隆起,上有颗 2.2花粉形态特征 5种植物的叶表皮扫描电镜特征详见表 2 及图版Ⅱ:1~15. 1,2,3水烛的花粉; 4 ,5 ,6 .曲轴黑三棱的花粉; 7 ,8 ,9 .黑三棱的花粉;10 ,11 ,l2.凤眼莲的花粉;13 ,14 ,15 .鸭舌草的花粉.(1,4.× 800;2.×5000;3,6,12 ,15.×8000:5.x4000;10,13.×500;11.×2200;7,8,14.×3000;9.× 3500)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曲轴黑三棱花粉粒的形状与水烛相近:长轴为 30.3(27.9 — 36.2)ym ,黑三粒状突起(图版Ⅱ: 4 — 9 ). 2.2.3花粉近球形到扁圆形,有 1 环沟,花粉粒表面有多个凹陷,凹陷内有数个颗粒状突起,呈皱波状,两个极面纹饰差异明显(图版Ⅱ:10~12). 2.2.4花粉扁球形至圆球形,有 2 沟,花粉表面有致密的颗粒状突起,花粉粒边缘褶皱(图版Ⅱ: 13~151 .表 25种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气孔器表皮细胞垂┃ ┃花粉长轴花粉外气孔器类型┃ ┃ ┃花粉形态萌发孔类型┃ ┃ ┃ ┃ ┃附属物周壁式样/斗m壁纹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细网四细胞型气孔内具乳突平直近球形或角形25.5(24.6~3l.l)远极单孑L┃ ┃ ┃ ┃ ┃ ┃ ┃ ┃ ┃ ┃状纹饰曲轴黑三棱无乳突30.3(27.9~36.2)黑三棱四细胞性30.5(28.3~36.5)远极单孔具颗粒平列型浅波纹状近球形至扁圆形50.6(49.5~52.4) 1沟状突起具致密颗扁球形至圆球形43.8(42.5~48.7) 2沟粒状突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讨论3.1 香蒲科与黑三棱科的系统关系问题香蒲科和黑三棱科在花序及花的结构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香蒲科蜡烛状的花序以及子房柄上的丝状毛等在黑三棱科中都没有发现.这些特征直至今日仍然被一些分类学家视为他们分科的主要依据[Il] .早在 1888 年,Morong 曾对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亲缘关系做了较详尽的论述,他认为黑三棱科的花序是由香蒲科的花序被苞片分成若干部分,而后这个穗状花序进一步缩短发展成为头状花序并产生一定距离的结果‘ 13]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香蒲科和黑三棱科部分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香蒲科和黑三棱科有许多相似之处[14-18] . Hutchison[14] 和Takhtajan'151 都认为两科在形态学上具有一些一致性,如都为草本,水生,具横走根状茎,无主根,叶二列,条形;花单性,雌雄同株,心皮单一,胚珠下垂等.关于它们的花粉形态,Erdtman[16] 和 Punt[17] 研究发现这两科的花粉类型非常相似,因而主张将黑三棱科并人香蒲科中.APG Ⅱ在 2003 年出版的《被子植物APG Ⅱ分类法(修订版)》‘ 181著作中认为黑三棱科是一个独立的科,并将其与香蒲科一并置于禾本目中.而 Mark.W.Chase(2004)ll9] 认为APG Ⅱ对黑三棱科的处理是错误的,因为在 DNA 的研究中,香蒲科和黑三棱科通常被作为一个进化枝,因此,他认为黑三棱科应该被纳入到香蒲科中.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水烛、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的花粉及表皮进行了扫描,通过观察它们的微形态结构,进一步证实了黑三棱科应并入到香蒲科中,尽管与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相比,水烛还具有其独特的细微构造,气孑 L内有多个棒状乳突,花粉粒的网脊不闭合等,但两者具更多的相似点:花粉形态均近球形,萌发孔类型均为远极单孔,花粉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等. Walker[20]( 1980) 认为被子植物纹饰演化的趋势是:表面光滑一表面具小穴、小沟状雕纹- 粗糙的、具疣状雕纹一表面棒状、鼓锤状、刺状一表面皱波状、网状、条纹状,由此可见,水烛、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的花粉均为较进化的网状纹饰,叶片的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为等面叶,气孔器类型都为四细胞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综合叶片微形态学和孢粉学两方面的资料,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的亲缘关系很近,作者支持将黑三棱属纳入香蒲科中,即赞同广义香蒲科概念. 3.2香蒲科与雨久花科的关系 1985 年,Dahlgren[61 认为香蒲科和黑三棱科与雨久花目的亲缘关系较近.其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均为水生波状,两个极面纹饰差异明显(图版Ⅱ:10~12).2 5种植物的叶表皮及花粉形态特征25.5(24.6~3l.l)30.3 27.9~36.2)30.5(28.3~36.5)50.6(49.5~52.4)43.8(42.5~48.7)讨论 3.1香蒲科与黑三棱科的系统关系问题香蒲科和黑三棱科在花序及花的结构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特别是香蒲科蜡烛状的花序以及子房柄上的丝状毛等在黑三棱科中都没有发现.这些特征直至今日仍然被一些分类学家视为他们分科的主要依据[Il]早在1888 年,Morong 曾对香蒲科和黑三棱科的亲缘关系做了较详尽的论述,他认为黑三棱科的花序是由香蒲科的花序被苞片分成若干部分,而后这个穗状花序进一步缩短发展成为头状花序并产生一定距离的结果13]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香蒲科和黑三棱科部分种的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认为香蒲科[14-18]Hutchison[14] 和 Takhtajan'151 都认为两科在形态学上具有一些一致性,如都APGⅡ在 2003年出版的《被子植物APG Ⅱ分类法(修订版)》‘ 181著作中认为黑三棱科是一个独立的科,并将在DNA的研究中,香蒲科和黑三棱科通常被作为一个进化枝,因此,他认为黑三棱科应该被纳入到香蒲科我们利用扫描电镜对水烛、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的花粉及表皮进行了扫描,通过观察它们的微形态结构,进一步证实了黑三棱科应并入到香蒲科中,尽管与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相比,水烛还具有其独特的细微构造,气孑 L内有多个棒状乳突,花粉粒的网脊不闭合等,但两者具更多的相似点:花粉形态均近球形,萌发孔类型均为远极单孔,花粉表面纹饰为网状纹饰等. Walker[20]( 1980) 认为被子植物纹饰演化的趋势是:表面光滑一表面具小穴、小沟状雕纹- 粗糙的、具疣状雕纹一表面棒状、鼓锤状、刺状一表面皱波状、网状、条纹状,由此可见,水烛、曲轴黑三棱和黑三棱的花粉均为较进化的网状纹饰,叶片的扫描电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为等面叶,气孔器类型都为四细胞型,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综合叶片微形态学和孢粉学两方面的资料,香蒲属和黑三棱属的亲缘关系很近,作者支持将黑三棱属纳入香蒲科中,即赞同广义香蒲科概念. 105的单子叶植物,气孑 L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烛的气孔器为四细胞型,即有 4 个副卫细胞,其中 2 个为侧副卫细胞,2 个为端副卫细胞.而风眼莲和鸭舌草的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只有 2 个副卫细胞,与其气孑 L的长轴平行;水烛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垂周壁平直,而凤眼莲和鸭舌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皱波状,从花粉粒的外壁纹饰来看,水烛花粉粒的外壁纹饰为细网状类型,而凤眼莲和鸭舌草的花粉外壁均有致密的颗粒状突起;水烛的花粉萌发孑 L类型为远极单孑L ,而凤眼莲和鸭舌草均为萌发沟类型.由此可见,水烛与雨久花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其系统学位置亦可能相距较远.参考文献:[1]CARLQUISTS., EL Schneider.Originsandnatureof vessel in monocotyledonsl Acorus[J]. JntlJ Plant Sci,1997, 158(1): 51-61.[2] 孙祥钟,王徽勤.中国植物志(第 8 卷)[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3]吴征镒,路安民.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4]THORNER F.Synopsis of aputative phylogeneticclassificationof the flowering plants[J]. Aliso,1968,6:57-66. [5]RENDLEA B.The classificationof floweringplan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Warehouse,1953.[6]DAHLCRERM T,CUFFORD HT,YEOPF.'rlicfamilies of the monocotyledons:structure,evolution andtaxonomy[M]. Berlin:Springer-Verlag.,1985. [7]JOHONSONH B.Plant pubescence.Anecological perspective[J].AnnMissouriBot Card,1986,73:228-275. [8]STUESSYT F.Plant taxonomy[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1990. [9]FAHNA.植物解剖学[M] .吴树明,刘德仪,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0]PETERS,CAROLA F,PAUL W, “ al.Morphologyof pollen andorbicules in someDioscoreaspeciesanditssystematicim- plications[ J]. Botanical Joumal of the LinneanSociety,2001,136:295-3ll. [11]张玉龙,陈耀东,我国黑三棱属花粉形态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4,26(2) :130-133. [12] 赵宏,韩晓弟.东北香蒲科植物花粉形态[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4(4) : 81-85. [13]MORONGT.Studiesin the Typhaceae[J]. Bull TorreyBotClunb,1888,15:1-8. [14]HUTCHINSON.Thefamilies of FloweringPlantllMonocotyledons[M].O:dord:ClarendonPress,1934.[ 15]TAKHTAJi.NA.Floweringplants originanddispersal[M].Ediburgn:OliverandBoyd,1969. [16]ERDTMANG.Pollen morphologyandplant taxonomy-anS;iosperms[M].Stockholm:AlmqvistandWikseU,195l. [17]PUNTW.Thenorthwest europeanpollen flora5.sptuBaniaceaeandtyphaceae[M]. Rev Palaeobot Polyn01,1975.19(2):75- 88.[18]APGII. An update of the anfSjospermphylogenygroupclassificationforthe orders andfamilies offlowenngplants:APGII.Bo- tanical[J].Joumalof the LinneanSociety,2003, 141:399-436.[19]MARKW,CHASE.Monocotrelationships:anoverview[J].AmericanJoumalof Botany,2004,91(10):1 645-1655. [20]WALKERJ W.原始被子植物花粉外壁进化的意义[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译,孢粉学译丛第一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的单子叶植物,气孑 L在上下表皮均有分布,本研究结果表明,水烛的气孔器为四细胞型,即有 4 个副卫细胞,其中 2 个为侧副卫细胞,2 个为端副卫细胞.而风眼莲和鸭舌草的气孔器类型为平列型,只有 2 个副卫细胞,与其气孑 L的长轴平行;水烛的表皮细胞排列整齐,垂周壁平直,而凤眼莲和鸭舌草的表皮细胞垂周壁呈皱波状,从花粉粒的外壁纹饰来看,水烛花粉粒的外壁纹饰为细网状类型,而凤眼莲和鸭舌草的花粉外壁均有致密的颗粒状突起;水烛的花粉萌发孑 L类型为远极单孑 L ,而凤眼莲和鸭舌草均为萌发沟类型.由此可见,水烛与雨久花科的亲缘关系较远,其系统学位置亦可能相距较远.参考文献: ] CARLQUISTS., E L Schneider. Originsandnatureof vessel in monocotyledonsl JntlJ Plant Sci,1997, 158(1): 51-61. [2]孙祥钟,王徽勤.中国植物志(第 8 卷)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 THORNE R of aputative phylogeneticclassificationof the flowering plants[J].Aliso,1968,6:57-66. [5] RENDLE classificationof floweringplant[M].London: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Warehouse,1953. [6] DAHLCRER M H T,YEO P F.'rlicfamilies of themonocotyledons:structure,evolution andtaxonomy[M]. [7] JOHONSON pubescence.Anecological perspective[J].AnnMissouriBot Card,1986,73:228-275. [8] STUESSY T taxonomy[M].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 Press. [9] FAHN A.植物解剖学[M] .吴树明,刘德仪,译.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 10] PETER S,CAROL W,“al. Morphologyof pollen andorbicules in someDioscoreaspeciesanditssystematicim- Botanical Joumal of the LinneanSociety,2001,136:295-3ll.张玉龙,陈耀东,我国黑三棱属花粉形态的研究[J].植物学报,1984,26(2) :130-133. [12]赵宏,韩晓弟.东北香蒲科植物花粉形态[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4,34(4) : 81-85. 13] MORONG T.Studiesin the Typhaceae[J]. Bull TorreyBotClunb,1888,15:1-8. 14] HUTCHINSON. Thefamilies of FloweringPlantllMonocotyledons[M].O:dord:ClarendonPress,1934.15]TAKHTAJi.NA.Floweringplants originanddispersal[M].Ediburgn:OliverandBoyd,1969. [16] ERDTMAN G.Pollen morphologyandplant taxonomy-anS;iosperms[M].Stockholm:AlmqvistandWikseU,195l. [17] PUNT W.Thenorthwest europeanpollen flora5.sptuBaniaceaeandtyphaceae[M]. PalaeobotPolyn01,1975.19(2):75- 88. 18]APG II. update of the anfSjospermphylogenygroupclassificationforthe orders andfamilies offlowenngplants:APGII.Bo- tanical[ Joumalof the LinneanSociety,2003, [19] MARK CHASE. Monocotrelationships:anoverview[J].AmericanJoumalof Botany,2004,91(10):1 645-1655. [20] WALKER J W.原始被子植物花粉外壁进化的意义[M].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研究室孢粉组译,孢粉学译丛【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journal-natural-science-hunan-normal-university_thesis/0201249775675.html【相关文献】1.铃兰族(广义)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J], 马黎明,洪德元2.甘肃贝母属植物花粉形态与叶表皮特征的研究 [J], 张耀甲,程林3.十字花科8种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 [J], 庹忠云,周桂玲,阿不来提·哈德尔,吾买尔夏提·塔汉4.鳞毛蕨科8种蕨类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比较形态学研究 [J], 梁晓华,贺彪,李璐,金银宝,徐成东5.蓼科7种植物叶表皮蜡质晶体形态及其正烷烃分布特征 [J], 郭娜,高建花,刘明秀,孙正圆,李智燕,郭彦军。
植物分类表1 藻类植物(Algae)1.1 蓝藻门(Cyanophyta)蓝藻纲(Cyanophyceae)●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管胞藻目(Chamaesiphonales)●颤藻目(Osillatoriales)1.2 裸藻门 (Euglenophyta)裸藻纲 (Euglenophyceae)●裸藻目(Euglenales)●柄裸藻目(Colaciales)1.3 金藻门 (Chrysophyta)金藻纲 (Chrysophyceae)●金胞藻目(Chrysomonadales)●根金藻目(Rhizochrysidales)●金囊藻目(Chrysocapsales)●金球藻目(Chrysosphaerales)●金枝藻目(Phaeothamniales)1.4 甲藻门 (Pyrrophyta)纵裂甲藻纲(Desmophyceae)●原甲藻目(Prorocentrales)横裂甲藻纲(Dinophyceae)●多甲藻目(Peridi-niales)●变形甲藻目(Dinamoebidiales)●胶甲藻目(Gloeodiniales)●球甲藻目(Dinococcales)●丝甲藻目(Dinotrichales)1.5 黄藻门(Xanthophyta) (Chromophyta)黄藻纲 (Xanthophyceae)●异鞭藻目(Heterochloridales)●根黄藻目(Rhizochloridales)●异囊藻目(Heteroglocales)●柄球藻目(Mischococcales)2 地衣植物门(Lichenes)●子囊衣纲(Ascolichens)●担子衣纲(Basidiolichens)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3.1 苔纲(Hepaticae)●藻苔目●地钱目●美苔目●囊果苔目●叶苔目3.2 藓纲(Musci)●泥炭藓亚纲(Sphagnidae)●黑藓亚纲(Asdreaeidae)●真藓亚纲(Bryidae)3.3 角苔纲(Anthocerotae)4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4.1 石松亚门 (Lycophytina)石松纲 Lycopsida4.2 水韭亚门 (Isoephytina)•水韭纲Isoetinae水韭目Isoetales水韭科Isoetaceae 水韭属Isoetes spp.5 种子植物门(Spemaiophyla)5.1 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ae5.1.1 银杏纲 (Ginkgopsida)•银杏目 Ginkgoales o银杏科▪银杏属5.1.2 松柏纲 (Coniferopsida)●科达目(已绝种)●伏脂杉目(已绝种)●松柏目 (Coniferales)5.2 被子植物亚门(木兰门)Angiospermae5.2.1 单子叶植物纲(百合纲) Liliopsida5.2.1.1 百合亚纲 Liliidae百合目 Liliales●百合科 Liliaceae蒜属:蒜,洋葱,韭菜●风信子科 Hyacinthaceae风信子属 Hyacinthus :风信子 Hyacinth兰目 Orchidales●兰科 Orchidaceae ●水玉簪科 Burmanniaceae5.2.1.2 泽泻亚纲 Alismatidae泽泻目 Alismatales 水鳖目 Hydrocharitales茨藻目 Najadales 霉草目 Triuridales5.2.1.3 槟榔亚纲 Arecidae槟榔目 Arecales 环花草目 Cyclanthales露兜树目 Pandanales 天南星目 Arales5.2.1.4 鸭跖草亚纲 Commelinidae鸭跖草目 Commelinales谷精草目 Eriocaulales帚灯草目 Restionales灯心草目 Juncales莎草目 Cyperales香蒲目 Typhales谷精草目 Eriocaulales香蒲目 Typhales帚灯草目 Restionales5.2.1.5 姜亚纲 Zingiberidae姜目 Zingiberales●美人蕉科 Cannaceae●闭鞘姜科 Costaceae●赫蕉科 Heliconiaceae,蠍尾蕉科。
香蒲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香蒲养殖是一种传统的养殖方式,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养殖效果。
本文将介绍香蒲养殖的常见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对想要养殖香蒲的人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正文: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又称为马蹄草、鬼田葛等,是一种既可作观赏又可利用的水生植物。
其细长的叶片和独特的花序形状使其广受喜爱。
而香蒲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香蒲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香蒲养殖方法1.选址:香蒲适宜在浅水湖滩、池塘、水田边缘等湿润环境生长。
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地点进行养殖。
一般来说,土壤湿润、日照充足的地方比较适宜。
2.准备土壤:香蒲适宜生长于泥质或沙质土壤,土质以为疏松、排水良好的为宜。
可以在土壤中加入一定的有机肥,提供植物所需营养物质。
3.繁殖方式:香蒲主要通过分株繁殖。
秋末夏初,将香蒲分成1到2节的小段,每段保留至少一颗芽,然后把香蒲小段插入土壤中,沉入2至3厘米左右。
每隔10至15厘米插一株,使它们充分生长。
4.水质控制:香蒲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的控制,尽量保持水质清澈,过度的浑浊会阻碍香蒲的生长。
可以定期更换水质,避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质污染。
5.修剪与喂养:必要时,可以进行周期性的修剪,保持香蒲的良好形态。
同时,可以适当喂养一些水生植物专用或全能肥料,提供养分,促进其生长。
二、香蒲养殖注意事项1.适宜温度:香蒲对温度的要求相对较高,适宜生长温度在20℃至25℃之间。
在低温季节,需适当加温,保持其正常的生长。
2.适宜湿度:由于香蒲喜湿润环境,所以湿度上也有一定的要求。
要确保养殖地保持一定的湿度,防止土壤过于干燥。
3.避光措施:香蒲对光照的要求比较高,所以需要选择充足的阳光照射地域进行养殖。
同时,在高温时应采取一些遮阳措施,避免过于强烈的阳光对香蒲造成伤害。
4.防治病虫害:在香蒲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治病虫害。
定期检查植株是否受到蚕食或被病菌感染,及时采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