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半夏泻心汤临床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98.68 KB
- 文档页数:2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半夏泻心汤出自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由半夏、黄芩、人参、干姜、黄连、炙甘草、大枣7味药物组成。
为伤寒误下所致脾胃虚弱、寒热错杂、气机不畅的心下痞而设。
是集辛开苦降、寒热补泻于一体的代表方剂,在临床上只要切中病机,均可获效。
标签: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体会半夏泻心汤为《伤寒论》经方,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疗效满意。
1半夏泻心汤证的渊源半夏泻心汤源自《伤寒杂病论》,张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这些条文,明确地提示上呕、中痞、下肠鸣等是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要特征,干呕或呕吐是胃气上逆;所谓“心下痞”就是胃中痞闷;肠鸣就是肠中漉漉有声;下利即腹泻。
泻心,乃输泻心下气机之意,仲景先师运用本方是治疗柴胡汤证误下,痰气互结,升降失常,心下痞满不疼,呕吐不利等。
其方为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本方以半夏为君,和胃降逆止呕,散结消痞,臣以干姜温中阳而散阴寒;芩、连苦寒降泻,清热和胃;以人参、大枣、甘草为佐,甘温益气,补脾胃助运化以复其升降之职,甘草更有调和诸药之用,兼为使,诸药相合,寒温并用,辛开苦降,补消兼施,和胃消痞。
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运一纳,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功能。
凡肝郁气滞、痰湿阻滞、饮食积滞、湿热壅滞,均可壅阻胃气,影响脾胃升降功能。
升降失司,脾失健运,湿由内生,又进一步阻碍气机,逐渐形成胃痛、痞满之证。
脾胃受损,运化失常,会出现一系列病理现象.脾胃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在于脾胃虚弱,半夏泻心汤在治疗脾胃病时兼顾了痞塞不通、气机不利、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等方面,辛开苦降,散痞泄热与补虚相结合,本方清上温下,既能顺脾胃气机之升降,又可调脾胃阴阳之虚实,使升降复、清浊分、虚实调,对证用之,無一不效。
半夏泻心汤应用体会张仲景《伤寒论》为治疗脾胃病提供了众多良方,这些方药历经千年的临床检验,疗效卓著,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至今仍被广泛应用。
《易经》泰否二卦和脾胃病坤上,象征地,乾下,象征天,地天泰卦,上坤下乾。
地在天上,乃天地相交,乾坤相互之象,上下相当,内外相得,升降相调,刚柔相济。
乾上,象征天,坤下,象征地,天地否卦,与泰卦相反,系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天地不交,万物不通,所以否卦表明的否塞,仅守着表面的规矩,其实已经与大道相悖。
由上述否泰二卦的象辞我们可以看到:否卦是乾上坤下,处在这样一个状态,天地不交,阴阳不交,因此不难看出,人的诸多疾病其实就是由这个因素渐渐演变而来的,那么脾胃病如何由否转泰呢?这个具体的过程,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已给我们一个答案。
《伤寒论》太阳篇中痞证就提到一个“心下”,称之“心下痞”。
这个心下不是指五脏的心下,而是指剑突以下,腹以上的脘域,这个脘域称为心下,正好是脾胃所居。
“泻心汤”实言其通对于痞证的治疗,《伤寒论》用的是泻心汤,共计有五个泻心汤。
治痞为什么要用泻心汤呢?这个泻不能理解为补泻,而是言其通。
因为这个脘域,脾胃所居,乃半表半里;痞者塞也,气滞而不行,中实无物,非血非水,按之则濡,实乃气痞。
我们知道,胃气主降,脾气主升,反之升降失常,闭塞了,不通了,就痞塞了,就如上述一个否卦。
因此,泻心汤实际上是帮助脾胃恢复升降功能,是由否转泰之方。
泻心汤重通降、扶阳助通降:中医乃大道,而“道不远人”,“大道至简”,任何与道相背的都称之为悖。
那么我们都明白,胃归属六腑,腑气以降为顺,泻心汤助其通降,痞塞可除。
扶阳气: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阳气先虚了,仲景的《伤寒论》处处体现了扶阳的思想,半夏泻心汤原治小柴胡证因误下而成之痞证,邪在少阳,应以和解,如误用下药,则伤中阳,以致升降失常,阴阳不调,寒热互结,逆成痞证。
而该方扶持中阳,可协调脾胃阴阳。
剂量掌握要灵活仲景《伤寒论》示人以大法,一张泻心汤其实是仲景给了我们一个方法。
千古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病的一些临床心得
现在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得胃病的人非常多。
可谓“十人九胃”。
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温并用,千古名方。
其治疗寒热错杂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的心下痞症。
本方以半夏为君药,降逆化痰,和胃止呕,其用量为半升,为君药。
脾寒胃热,寒热之邪错杂于心下,脾胃气机升降失常而痞塞不通,故用芩连苦寒清热和胃,用干姜配合半夏温中散寒。
辛开苦降,寒温并用,所以除寒热之错杂结聚而消痞。
用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补益脾胃助其运化,恢复其升降之功能。
我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胃病,包括胃炎、胃酸过多、胃溃疡、呃逆、胃下垂、胃肠炎、肝炎等都收到良效。
其中有一个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方子最为有效,最为得心应手。
用其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包括有幽门螺旋菌感染者,见症状有,胃脘痛、胃胀、胃顶、嘈杂、呃逆、烧心等,效果明显。
组方:姜半夏、黄连、黄芩、干姜、生甘草、党参、砂仁、醋香附、木香、蒲公英、连翘、丁香、肉苁蓉、炒莱菔子、醋青皮。
上诸药若干比例打成粉,蜜调为丸,3克每粒,饭后半小时食用。
此药丸化水外用还可治疗湿疹、疮疡、疱疹、过敏性皮炎、足廯等皮肤病,这是患者自己在家运用后意外发现的,觉得惊奇遂来告诉于我。
首先,因效果肯定,我不敢独有,所以分享出来以供读者参考,希望能利益于众生。
其次还是要感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许许多多宝贵遗产,特别是张仲景的《伤寒论》,其立法、用方、选药皆精妙无比!
吾不过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而已!。
半夏泻心汤的运用体会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一书,历代医家验之临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本人将此方在临床上运用的80例病例的疗效,总结如下:一、一般数据:80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
年龄5~71岁不等。
病史为一天至三十年不等。
二、全部病人均有心下痞满及不同程度的胃脘痛。
其中伴肋痛15例,占18.75%;恶心呕吐42例,占42.8%;厌食38例,占47.5%;腹痛46例,占57.5%;呃逆12例,占12.8%;腹泻10例,占12.5%;气短5例,占6.25%;泛酸5例,占6.25%。
并根据以上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在运用半夏泻心汤时,加入不同的药物或调整方中的药物剂量。
如同时出现几个症状时,则酌选其中的一两味代表药物。
伴随症状增加药物肋痛加四逆散、郁金、苏梗恶心呕吐加竹茹、苏叶、干姜改生姜厌食加焦三仙、鸡内金、佛手腹胀加佛手、郁金、木香、槟榔呃逆加旋复代赭石汤腹泻加茯苓、痛泻要方气短参、枣、甘草用量增加泛酸加白芍、吴萸、茯苓、白朮三、病型分类:急性胃肠炎60例,慢性胃炎1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4例,胆石症3例。
以上诊断,除急性胃肠炎外,均分别经胃肠现餐,纤维胃镜,B型超声波确诊。
以上病例,经中医辨证分析,均属阴阳失调,寒热互结,上下不通,虚实夹杂所致。
四、疗效标准(1)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之内未见复发。
(2) 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部分症状消失。
(3) 未愈:服药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五、治疗结果:见表病例数治愈好转未愈急性胃肠炎60 60慢性胃炎12 6 4 2胃十二指肠溃疡 4 2 2胆石症 4 2 2总计80 68 8 2六、典型病例:李××,男39岁,患者近半月来上腹部痞满不适及胀痛、疼痛不放射,恶心,腹痛后泻黄色稀便,日2~4次不等,口干苦不喜饮,饮食下降。
先后服中西药治疗无效,苔薄黄,脉弦。
以往无“胃病史”。
中医诊为胃脘痛(急性胃肠炎),予半夏泻心汤加痛泻要方及竹茹,两剂而上腹痞满胀痛,恶心腹泻等症状消除。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肠病经验柯新桥(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中医科,广东深圳518131)关键词:慢性胃肠病;半夏泻心汤;病案;专家经验中图分类号:R5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0704(2014)11-0048-00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颇有疗效。
现不揣粗陋,拟从方药组成、临床运用等几个方面,略述心得如下。
1方药组成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及《伤寒论》中,药由半夏、黄芩、黄连、大枣、党参、甘草、干姜等七位药物组成。
笔者每以此方为主,并加经验方“三元胶囊”(玄胡、乌贼骨、三七)组方:半夏10g,干姜5-10g,黄芩10g,黄连5-10g,大枣5枚,党参15-20g,甘草5g,玄胡30g,乌贼骨30g,三七10g。
此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基本方,并可随症加减变化。
方中半夏、干姜辛温散结,黄芩、黄连清热利湿,党参、甘草、大枣健脾补虚,复脾胃升降之机,玄胡行气止痛,乌贼骨制酸止痛,三七活血化瘀。
半夏与黄芩、黄连为伍,清化痰热而不嫌其温燥,半夏与干姜为伍,更增其降逆止呕之用。
诸药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泻同施,相辅相成,于是中气得复,气机得以升降,诸症自可渐除。
仲景《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篇》所谓“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即是谓此而言。
其中“三元胶囊”亦系调治脾胃病之有效经验方,曾经过大样本临床观察证实,单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即可取得较好疗效。
两方联用临床疗效可有显著提高。
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本方尤其注重辨证,同时注意结合“病”的不同而加减用药。
如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者,本方加鱼腥草、蒲公英等,以增强清热解毒、杀灭HP之功效;慢性溃疡病加白芍、白芨收敛止疡;慢性萎缩性胃炎加丹参、三棱、莪术、川芎、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胆汁反流性胃炎加茵陈、枳壳、溪黄草祛湿利胆降胃;胃食管反流病加沉香、槟榔、广木香和胃降逆;功能性消化不良加炒二芽、山楂消食导滞;慢性结肠炎加葛根、秦皮清热祛湿,乌梅涩肠止泻;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加山慈菇、守宫、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抗癌;舌苔黄腻加藿香、佩兰、苡仁祛湿化浊;上消化道出血则加生大黄凉血止血,白及敛疮止血等等。
医话医案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体会半夏泻心汤为临床常用方剂,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常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效果较好。
临证治疗其他系统疾病时,若遇到伴有胃部症状,辨证属寒热错杂时,配合应用此方,也能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
半夏泻心汤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第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
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主之。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吴崑《医方考》卷一载:“伤寒下之早,胸满而不痛者为痞,此方主之。
伤寒自表入里……若不治其表,而用承气汤下之,则伤中气,而阴经之邪乘之矣……故曰痞。
泻心者,泻心下之邪也。
姜、夏之辛,所以散痞气;芩、连之苦,所以泄痞热;已下之后,脾气必虚,人参、甘草、大枣所以补脾之虚。
”此方所治之痞,是小柴胡汤误下,损伤中阳,少阳邪热乘虚内陷所致。
治疗以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为主。
心下即胃脘,属脾胃病变。
脾胃居中焦,为阴阳升降之枢纽,中气虚弱,寒热错杂,故为痞证。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升降失常,故见呕吐,肠鸣下利。
方中半夏散结消痞、降逆止呕,故为君药;干姜温中散邪,黄芩、黄连苦寒,泄热消痞,故为臣药;人参、大枣甘温益气,补脾气,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本方具有平调寒热、散结消痞之效,用于寒热错杂之证。
临床应用时以上腹部不适,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便稀,舌淡红苔黄或黄腻为辨证要点。
笔者应用半夏泻心汤的常用剂量为:清半夏12g,干姜6g,黄芩片12g,黄连片6g,党参片6g,大枣4枚,炙甘草6g。
每日1剂,浸泡半小时,水煎两次,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
随症加减:①慢性咽炎,可加半夏厚朴汤;②胃食管反流病或反流食管炎者,可加旋覆代赭汤;③慢性胆囊炎者,可加柴胡疏肝散;④慢性胃炎,胀满明显者,加徐景藩国医大师经验“杏蔻橘桔”四味药;位置固定、疼痛明显属瘀血者,加金铃子散或百合乌药散或醋延胡索、白芷或失笑散等;若寒重者,加大干姜用量至10g,另可加吴茱萸、细辛、花椒等;热重者,加大黄芩至15g,黄连10g;湿重者,加茵陈蒿、石菖蒲、佩兰、广藿香、茯苓等;胆逆犯胃,胃脘满闷嘈杂,恶心吐苦水,大便干者,用大柴胡汤加减;胃灼热、吐酸水者,加乌贝散等;⑤反流性胃炎者,可加柴胡疏肝散、旋覆代赭汤等;⑥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或胃癌者,可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藤梨根、莪术、败酱草、薏苡仁等;⑦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稀者,可加参苓白术散;肠鸣有寒者,加理中汤;腹痛便稀,泄后痛减者,可加痛泻要方;肾阳不足者,可加四神丸等。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体会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体会。
方法方便选择该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脾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半夏泻心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8.0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CRP、WBC数值分别为(4.19±0.65)mg/L,(7.38±2.96)×1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76±0.94)mg/L、(10.82±1.27)×109,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有1例出现腹泻,4例呕吐,3例头晕;观察出现呕吐者2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16.00%,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脾胃病患者半夏泻心汤治疗,可对患者各个脏腑运化失调现象进行纠正,将其全身炎症状态进行优化,进而提高疾病治疗率。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reating 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The treatment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6.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8.00%,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the values of CRP and WB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4.19±0.65)mg/L and (7.38±2.96)×109 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f (5.76±0.94)mg/L,(10.82±1.27)×109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There was 1 case of diarrhea in the control group,4 cases of vomiting,3 cases of dizziness;2 cases of vomit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4.00%,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16.00%,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spleen and stomach can correct and optimize the phenomenon of systemic inflammatory status of all the organs of the transport disorders,and thus improving the disease treatment rate.[Key words] Banxia Xiexin decoction;Spleen and stomach disease;Therapeutic effect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及肠易激综合症等均属于脾胃病,该疾病引发患者出现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痛经验总结【摘要】目的:分析半夏泻心汤在胃痛(SC)患者的应用价值。
方法:88例SC患者为对象,应用中医汤药内服后,分析临床效果。
结果:通过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患者均恢复健康,痊愈率85(96.60%),3例无效患者调整方药后恢复健康。
结论:半夏泻心汤可用于胃痛患者的治疗,但需搭配其他药材加味,才能取得更好效果。
【关键词】胃痛;半夏泻心汤;经验总结;病案分析;临床疗效长期饮食不调、黑白颠倒等生活习惯,会导致胃溃疡、胃炎等肠胃疾病的发生,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朝着胃痛(SC)方向发展。
SC患者经胃镜检查,能够看到胃黏膜溃烂情况,反映到身体上即表现为胃部疼痛[1]。
胃痛发生后伴随食欲消减、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及时用药治疗,才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使其恢复正常进食。
中医认为横逆犯胃、肝气不畅是导致胃痛的主要病机,久病之后经络淤堵,机体寒热错杂、虚实相兼,胃部失调导致消化不良,胃脘部疼痛。
针对本病的病机,治疗应以开结散痞、舒肝和胃为主要原则,加快机体气血流动,快速缓解SC患者的临床不良症状,胃黏膜修复速度加快[2]。
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痛的效果良好,在方药基础上加味可有效兼顾各种类型的胃痛患者,用药具有全面性,为进一步分析此方药的临床效果,现以88例患者为对象,展开报道。
1 临床资料选取对象:88例胃脘痛患者,时间:2021年2月-2022年3月。
男性45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8岁,均值(46.25±1.24)岁,胃脘痛病因:浅表性胃炎23例,萎缩性胃炎20例,合并胃溃疡20例,合并胆汁反流20例。
患者经过胃镜检查确诊,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胃脘痛症状。
纳入标准:①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痛的患者;②患者知晓此次报道,签署同意书;③伴随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呕吐等症状;④患者精神状态正常;⑤无先天性疾病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③合并冠心病、先心病的患者;④精神分裂、抑郁症患者;⑤无法配合后期随访的患者。
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6-11-29T15:07:11.0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2期作者:韩春玲[导读] 对加味半夏泻心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医院陕西渭南 715200)【摘要】目的:对加味半夏泻心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于2012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49例)和实验组(51例),对分别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和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64.71% VS 30.61%],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2.16% VS73.47%],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味半夏泻心汤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加味半夏泻心汤;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体会【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2-0048-02慢性萎缩性胃炎这种临床上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胃粘膜腺体萎缩,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自身免疫反应、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等原因所导致的,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出现胃溃疡、胃出血等严重情况,甚至发生癌变[1]。
本院将加味半夏泻心汤应用于2012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效果十分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以上患者均经胃镜检查以及活检病理检测确定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该病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的人数分别是58例和42例;年龄最小的患者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为30岁和76岁,中位年龄:(48.96±11.37)岁;病程:1.1~15.6年,平均病程:(6.12±0.98)年。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50例脾胃疾患病例,均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药物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脾胃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效36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病例。
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胃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半夏泻心汤;脾胃病;临床体会脾胃病为临床常见病,表现为消化系统功能失调,若服药不连续,治疗不彻底,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半夏泻心汤是历代医家公认的治疗脾胃病的良方,该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基本方包括7味药材:大枣、炙甘草、党参、干姜、黄连、黄岑、半夏。
本探讨2012年07月~2014年01月50例脾胃疾病患者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用药治疗体会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收集2012年05月~2014年03月门诊收治的脾胃疾病患者中筛选50例,男女比例26:24,年龄21~56岁不等,平均(31.12±2.54)岁,病程1~10年不等,平均(5.12±2.54)年。
入选病例均自愿参与本次探讨,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胃脘部胀满痞塞,嗳气、恶心呕吐、纳差症状,舌象异常。
1.2一般方法1.21半夏泻心汤基本方:大枣3枚,炙甘草6g,党参15g,干姜15g,黄连6g,黄岑10g,半夏10g。
随症加减,脾胃虚弱者党参用15g,加淮山15g,茯苓12g,白术10g;胃阴亏虚者减半夏剂量,加麦冬10g,玉竹10g,石斛10g;溃疡者加白及20g,丹参15g,当归10g,蒲黄10g;呕吐腹满者加莱菔子15g,代赭石30g,枳实10 g;腹泻便溏者,炮姜易干姜6g,加焦山楂,泽泻,茯苓;湿邪者加苡仁15g,茯苓15g,扁豆10g,砂仁6g;反酸者加乌贼骨20g,连瓦楞子10g;肝气犯胃者加佛手10g,白芍10g,枳壳10g,青皮6g、柴胡6g。
1日1剂,水煎服,早晚两次服用,根据患者病情确定疗程,一般3周为1个治疗周期。
2020年8月第10卷第15期·中医研究·《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多种疑难杂症体会岳太绘贵州省大方县中医医院,贵州大方 551600[摘要] 本研究通过病案举例方式,总结《伤寒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血管神经性头痛、神经性耳鸣、慢性结膜炎、顽固性口腔溃疡、磨牙症、心肌梗死、慢性胃炎、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溃疡、阻塞性黄疸、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肠炎、顽固性便秘、原发性不孕症、小儿精神发育迟滞等多种疑难杂症的心得体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加减;疑难杂症;体会[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0)15-71-08Experience on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reatise onFebrile Diseases on incurable diseasesYUE TaihuiDafang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zhou, Dafang 5516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incurable diseases with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s through cases reports. These diseases include refractory insomnia, vascular neuropathic headache, neurological tinnitus, chronic conjunctivitis, refractory oral ulcer, bruxism, myocardial infarction, chronic gastritis, pyloric obstruction, duodenal ulcer, obstructive jaundice, decompensated cirrhosis, chronic enteritis, refractory constipation, primary infertility, mental retardation in children and many other diseases.[Key words] Modified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Incurable diseases; Experience[基金项目] 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基础)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7]24号)。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以下是为您生成的一篇关于“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的作文,希望能满足您的需求:---#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我呀,一直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经典的方剂,就像是藏着无数秘密的宝藏。
其中,半夏泻心汤算是我特别有感触的一个。
说起我第一次接触半夏泻心汤,那还是在一个颇为偶然的情况下。
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小李,被肠胃问题折磨得苦不堪言。
他老是觉得肚子胀胀的,吃点东西就不消化,还经常打嗝、反酸,整个人都没了精神。
我看着他那难受的样子,心里也着急,就想着能不能从中医的角度帮他找找办法。
我仔细地询问了他的症状,又看了看他的舌苔,发现他的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这一下子就让我想到了半夏泻心汤。
这半夏泻心汤呢,主要是用来调和寒热、消痞散结的,对于像小李这种中焦寒热错杂、脾胃失和的情况,说不定能有效果。
于是,我就给他开了这个方子。
方子里面有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大枣、炙甘草。
半夏降逆止呕,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干姜温中散寒,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气。
这几味药相互配合,可谓是精妙绝伦。
小李拿着我开的方子去抓了药,回来就按照医嘱开始服用。
刚开始的那几天,效果还不是特别明显,他心里有点犯嘀咕,我也跟着有点紧张,生怕这方子不对症。
可没想到,到了第四天的时候,他给我打电话,那声音听起来都兴奋了不少,说自己的肚子胀好多了,打嗝和反酸的情况也减轻了。
我这心里呀,别提多高兴了。
又叮嘱他继续服药,注意饮食,别吃那些辛辣油腻的东西。
就这样,小李连着吃了一个星期的药,症状基本上都消失了,又恢复了往日的活力。
从那以后,我对半夏泻心汤就更加重视了,也在更多的病例中尝试运用它。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阿姨。
她总是说自己嘴里发苦,胃口也不好,还经常觉得恶心想吐。
我看她面色微黄,精神不振,一问才知道,她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了,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大问题,吃了不少西药也不见好。
我寻思着,这说不定也是寒热错杂、脾胃不和导致的。
半夏泻心汤应用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在实践中对半夏泻心汤的应用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
这副方剂就像是一位深藏不露的高手,在调理人体脾胃不和等问题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效果。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患者,暂且叫他老张吧。
老张是一位中年男性,看上去一脸疲惫,愁眉苦脸的。
他一坐下就开始大倒苦水,说自己最近胃口特别差,吃啥都不香,肚子还总是胀胀的,有时候还会隐隐作痛,大便也不太正常,时而便秘,时而又有点腹泻。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很不好,工作也受到了影响。
我仔细观察了老张的面色,发现他面色微黄,舌苔黄腻,脉象弦滑。
综合这些症状,我心里有了初步的判断,觉得他可能是脾胃失和,寒热错杂所致。
于是,我想到了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包括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
这几味药相互配合,能够起到寒热平调,消痞散结的作用。
我给老张开了半夏泻心汤的方子,并且详细地跟他解释了每一味药的作用。
半夏能够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黄芩和黄连苦寒清热燥湿;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
老张听得似懂非懂,但还是很信任地拿着方子去抓药了。
老张回去按照医嘱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后,再次来找我。
这次他的脸上明显有了笑容,一见到我就激动地说:“哎呀,大夫,您这方子真神了!我吃了药之后,胃口好多了,肚子也不胀不疼了,大便也正常了。
”听到他这么说,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我又仔细地给他把了脉,看了舌苔,发现他的脉象和舌苔都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我还是叮嘱他,虽然症状有了好转,但还是要注意饮食,不能暴饮暴食,要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保持心情舒畅。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半夏泻心汤虽然是一个经典的方剂,但在应用的时候,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的加减。
比如,如果患者腹胀比较明显,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行气消胀的药物;如果患者腹泻比较严重,可以减少黄芩、黄连的用量,增加干姜的用量。
还有一次,遇到一位年轻的女士,她也是因为脾胃问题来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