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大学信息系统基本理论2005真题
- 格式:pdf
- 大小:204.33 KB
- 文档页数:2
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企业管理考试科目: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一、问答题1.用图形说明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动关系。
(13分)2.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对解决外部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13分)3.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可变汇率制下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如何?请画图分析。
(14分)二、论述题1.对比分析完全竞争与垄断模型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要有画图分析),简要说明该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实践意义。
(20分)2.什么是自动均衡的价格机制?举例分析货币市场中的宏观总量是如何实现自动均衡的。
(20分)企业管理理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你认为人员配备在管理当中应处于什么位置,起什么作用?2.简述决策的概念及影响决策科学性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3.简述控制工作与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和领导职能关系。
4.简述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功能。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在组织运行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如何处理?2.试述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提出的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说明每种理论对管理发展的主要贡献?参考答案天津财经大学200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企业管理考试科目:经济学经济学理论一、问答题1.用图形说明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动关系。
答:(1)平均总成本A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等于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AVC之和;边际成本MC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在短期内的总成本中,由于有一部分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所以,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变动,只取决于变动成本的变动量。
下图是平均总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和边际成本的曲线图。
CMCACAVCO Q平均总成本曲线、平均变动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2)三者的变动关系①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总成本的变动关系平均总成本是平均不变成本和平均变动成本之和,而平均不变成本是单位产量平均消耗的不变成本,是固定值。
2005年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系统基本理论试题年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系统基本理论试题一、填空题:(45'')1、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2、数据集成的四个层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目前主要有三种软件重用技术,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信息系统中,辅助决策主要由以下3种基本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决定软件可维护性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决策支持系统的三结构形式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组成。
7、UML的主要内容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实现图等5种类型的图来定义。
8、软件测试过程中,为了保证测试的质量,将测试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信息系统可以在管理的三个层次上支持管理控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题:(15'')1、 功能聚合是最高程度的聚合,在进行模块设计时应该尽可能的追求功能聚合。
2、 与索引法相比,杂凑法随机存储速度快,较为节省存储空间。
3、 通过软件测试发现程序中没有错误,则可以证明程序是正确的。
4、 在两个模块的连接中,内容耦合的耦合度最高,应该避免使用这种耦合。
5、结构土与数据流图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反映的是系统的逻辑模型,后者描述的是系统的物理模型及系统时的功能是怎样逐步完成的。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真题微机原理及应用2005一填空题 (15分,每空 1 分)1.80C51复位后 PC的内容为⑴,SP的内容为⑵2.PSW 是⑶,其中标志位OV 是⑷,用于表示⑸,INC 指令对CY ⑹影响3.程序运行中通过改变⑺,来实现转移。
4.RETI 与 RET 指令的差别是⑻5.80C51通过⑼来允许或禁止中断。
当⑽ 80C51会发生定时器中断请求。
6.51单片机串行通信用__⑾__两个引脚接收和发送信号,波特率表示⑿。
7.51单片机程序存储器的寻址范围由⒀的位数决定,数据存储器的寻址范围由⒁的位数决定,ROM 和RAM 空间分别为⒂二分析下列程序,分别填写每段程序执行完的结果。
(20分)1.MOV A, #58H2. CLR AMOV R0, # 39H MOV DPTR, #0ADD A, R0 L: MOV 50H, AMOV @R0, A INC DPTRDA A ADD A, #1MOV 20H, A JNZ L(39H)= AC= (50H)= (A)=(20H)= CY= (DPTR)= CY=3.CLR C4. MOV A, # 0C9HMOV A, #1DH MOV B, # 12hMOV R0, #5AH MOV SP, # 6FHSUBB A, R0 PUSH BMOV @R0 , A PUSH ACCSUBB A, #4FH CPL APOP B(5AH)= AC= (A)= (B)=(A)= CY= (70H)= (SP)=5. MOV R1,#3BHXRL A, ACCORL A, R1 (R1)=MOV R1, A (3BH)=ANL A, #0F2H (A)=MOV @R1, A CY=SETB CRRC A三程序填空: 根据题目要求,在空缺部分填入所需的操作数或指令(15分) 1. 一个按键接在P3.0 引脚上,当键按下时输入为0 ;8个 LED 接在P1口,当向P1口某个引脚输出 0 时,该引脚上的 LED 点亮。
412华南理工大学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汽车理论适用专业:车辆工程一、解释概念(每小题3分,共36 分)1、发动机的使用外特性曲线2、附着率3、汽车的功率平衡图4、汽车比功率5、制动器制动力6、侧向力系数7、利用附着系数8、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9、汽车的动力因数10、附着椭圆11、侧倾转向12、回正力矩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1、轮胎的气压越高,则轮胎的侧偏刚度(2、汽车重心向前移动,会使汽第 1 页车的过多转向量()。
共 2 页3、地面对轮胎()反作用力的极限值,称为附着力。
4、车轮的滑动率(),侧向力系数越大。
5、驱动力系数为()与径向载荷之比。
6、稳定性因数K值越小,汽车的过多转向量()。
7、由轮胎坐标系有关符号规定可知,负的侧偏力产生()侧偏角。
8、当汽车质心在中性转向点之前时,汽车具有()转向特性。
9、汽车速度越高,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G q(f)的值()。
10、降低悬架系统固有频率,可以()车身加速度。
三、问答题(每小题6分,共36 分)1、如何用弹性轮胎的弹性迟滞现象,分析弹性轮胎在硬路上滚动时,滚动阻力偶矩产生的机理?2、影响汽车动力性的因素有哪些?3、试分析主传动比i0的大小对汽车后备功率及燃油经济性能的影响?4、如何用作图法作出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并写出有关公式。
第 1 页5、试分析轮胎结构、工作条件对轮胎侧偏特性的影响?6、试分析悬架系统阻尼比ζ对衰减振动的影响。
四、证明题(8 分)两辆轴距相同的汽车,绕相同的转向半径R转向,横摆角速度ωr 相同。
若中性转向汽车的前轮转角为δ0 ,则不足转向汽车的前轮转角随车速而变化。
试证明:在特征车速下,不足转向汽车的前轮转角δ正好等于中性转向汽车前轮转角的两倍,即δ=2 δ0 。
五、分析题(每小题10 分,共20 分)1、设地面附着系数为ϕ= 0.8 ,经试验后分析得出,汽车的加速度为1.0g(g 为重力加速度)。
417华南理工大学 2005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 适用专业:固体力学 共 页一.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a、b、c,重量不计的长方体,A 处为球铰,B 处 为轴承(高度可忽略) ,E 处为铅垂软绳,在顶面作用一矩为 m 的力偶, 求轴承 B 的约束力。
(10 分)二. 如图所示的平面结构由三根长均为 L 的直杆铰接而成,杆 AB 上作用 均布力 q,杆 CB 上作用一矩为 M 的力偶,已知 M=2qL2,求销钉 A 所受 的力。
(20 分)三. 求图示平面静定桁架中杆 8、杆 9 的内力。
(10 分)四. 如图所示的滚子重为 P,在其小圆上绕一细绳,绳端作用一水平力 F,滚子顶部用杆 BE 压住,设滚子与地面、与杆 BE 之间的静摩擦因数均为 fs=0.4,且有 L=2R,R=2r,Q=2P,不计滚动摩阻,求能使系统保持平衡的 最大水平力 Fmax,以及此时 A 处的约束力。
(20 分)五.梁的弯曲刚度为 EI,试用能量法求截面 A 的挠度。
(16 分)六.作图示刚架的弯矩图。
(10 分)七.如图所示的工字形截面钢梁,跨度 l =4.2m,载荷 P=750kN。
已知其 横截面尺寸为:B=220mm, h=800mm, δ =22mm, b=10mm;梁横截面对中 性轴 z 的惯性矩 I z = 2062 × 10 −6 m 4 ;材料的许用应力[σ]=170MPa。
试绘出 危险截面腹板和翼缘交界处点 2、 单元体的应力状态并按第三强度理论校 4 核该处的强度。
(18 分)八、如图所示,吊桥链条的一节由三根长为 l 的钢杆用螺栓联接而成。
若三杆的横截面面积相等,中间杆略短于名义长度,其差值δ =l/2000。
已知 弹性模量 E=200GPa,不计两端联接螺栓的变形,试求各杆的装配应力。
一、解释下列概念解释下列概念((6分,每题1分): 1、交通流密度 2、高峰小时交通量 3、车头时距4、BOT5、TDM6、TOD二、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40分,每小题分数见题后每小题分数见题后))1、定义基本通行能力应该考虑哪些条件?简单地描述这些条件的含义,并说明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双车道一般公路的理想条件分别是什么?(5分)2、写出从驾驶员发现需要紧急停车的信息到车辆停稳为止这段时间车辆的行驶距离的计算公式,并说明参数的意义。
(5分)3、说明自行车流的特性、自行车交通的优缺点。
(5分)4、分别列举评价城市道路网、评价城市道路交通质量和评价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的评价指标(每种评价分别列举4项主要评价指标)。
(6分)5、写出多路径交通分配模型LOGIT 型的路径选择模型公式,并说明各个参数和变量的意义。
(7分)6、说明增长系数模型和重力模型的主要优缺点。
(7分)7、干道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参数有哪些?影响干道协调控制系统控制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5分)三(、(本题本题16分)一个周长为1km 的环形道路上有4辆车a ,b ,c ,d 分别以每小时20,40,60,80公里速度不停地匀速行驶。
假设可以自由超车,忽略超车时的距离和时间变化。
(1)在环路上一个固定点P 观测1小时,求断面流量;(2)求P 点在1小时内通过的所有车的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及调和平均值;(3)对整个环路进行瞬时观测,求这样观测到的各个车的瞬时速度第 2 页s V 计算t V ,其中,t V 为固定点P 的观测1小时的所有车的车速的算术平均值,s V 为这些车速的调和平均值。
s σ为这些车速的均方差。
(6)如果(5)的公式中,t V 为这四个车速的算术平均值,s V 为这四个车速的调和平均值。
s σ为这四个车速的均方差,这个公式还正确吗?为什么?。
四、(本题12分)现有两条6车道的公路平面十字相交(无环岛,无视线障碍),标准渠化,4相位信号控制(两条路的直行、左转都分别设信号)。
824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生物医学工程图冲激响应为的因果LTI 系统,)(t h图题9(a)824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数字影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电磁学图1图21(A)(B)(C) (D)图3424华南理工大学2007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影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电磁学五、(12分)考虑一理想低通滤波器,其频率响应为⎩⎨⎧≤=ωωωω其余,0||,1)(0cj H ,1. 如何利用该低通滤波器实现具有相同截止频率c ω的高通滤波器)(1t h ,画出实现该高通滤波器的框图;2. 求该高通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1t h ; 3. 当c ω增加时,)(1t h 将如何变化?说明原因。
::: 第 4 页π424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试卷上做答无效,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信号与系统适用专业: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数字影视技术集成电路设计通信电磁学(3)个位于圆周上的某个非实数位置 十、某系统如图所示。
(15分)华南理工大学08年《信号与系统》考研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1.)4cos(n π 2.34。
4.]1[211][−−⎟⎠⎞⎜⎝⎛−=n u n n x n 5.23 6.21 7.nn h c n HP πωsin )1(−= 8.0二、填空1.B2.C3.D4.B5.B6.D7.C8.B三、判断1.错。
华南理工大学考研真题语言学和英美文学基础知识2005Part I. Linguistics (75 points)1.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15 points).1) phoneme2) inflectional morphemes3) arbitrariness4) duality5) performance6) intonation7) token8) utterance9) cooperative principle10) syllable2.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0 points).1) How do phoneticians analyze, describe and classify speech sounds?2) If a language has lost most of its inflectional endings, what will be the resultsconcerning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3. Analyze the linguistic data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given (30 points).1) Compar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nd comment on them:a. Colorless green ideals sleep furiously.b. Furiously sleep ideas green colorless.2) Give the phonetic symbol for each of the following sounds together with anillustration of the use of the sound in an English word wherever possible:a. voiced bilabial nasal:b. voiceless labiodental fricative:c. high back tense rounded vowel:d. voiced lateral:e. high front tense unrounded vowel:3) One morphological process is called reduplication and it is the formation of newwords through the repetition of part of a word. The following examples from Samoanexemplify this kind of morphological rules.Manao “he wishes”mananao “they wish”Matua “he is old”matutua “they are old”Malosi “he is strong”malolosi “they are strong”Punou “he bends”punonou “they bend”Atamaki “he is wise”atamamaki “they are wise”Savali “he travels”pepese “they sing”Laga “he weaves”A. What is the Samoan for:a. they weaveb. they travelc. he singsB. Formulate a general statement (a morphological rule) that states how to form theplural verb form from the singular verb form.4) Diagram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by way of IC-analysis:a. The boy played marbles on his knees.b. The boy on his knees played marbles.c. On his knees the boy played marbles.5) Consid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s:a. I hate war.b. You know that I hate war.c. He knows that you know that I hate war.A. Write another sentence that includes sentence c.B. What does this set of sentences reveal about the nature of language?C. How is this characteristic of human language related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linguistic competence and performance?4. Write on the following topics (20 points):1) Semantic studies of sense and reference2) Theories of language acquisitionPart II. Literature (75 points)1. Name a masterpiece of each of the following authors (10 points)1). Ernest Hemingway2). Thomas Hardy3). J. D. Salinger4). Arthur Miller5). D. H. Lawrence6). Daniel Defoe7). Oscar Wilde8). Eugene O’Neill9). William Makespeace Thackeray10). Washington Irving11). William Golding12). Jonathan Swift13). Jane Austen14). F. Scott Fitzgerals15). Emily Brontë16). James Joyce17). James Fennimore Cooper18). Henry James19). John Updike20). Ralph Ellison2. Define the following terms in your own words (10 points)1). dramatic irony2). realism3). stream of consciousness4). Lake Poets5). denouement3. Summarize the plots of two of the following works. (10 points)1). The Pictures of Dorian Gray2). The Great Expectations3). Mrs. Warren’s Profession4). The Scarlet Letter5). Daisy Miller6). The Catcher in the Rye4. Answer two of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20 points)1). What are som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edipus complex in Paul in Sons and Lovers?2). Discuss the point of view from which The Great Gatsby is told. How does the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ffect the way readers respond?3). Comment o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4). Comment on Mrs. Dalloway.5.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25 points)Read the poem by Robert Fros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Robert Frost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His house is in the village though;He will not see me stopping hereTo watch his woods fill up with snow.My little horse must think it queerTo stop without a farmhouse nearBetween the woods and frozen lakeThe darkest evening of the year.He gives his harness bells a shakeTo ask if there is some mistake.The only other sounds the sweepOf easy wind and downy flake.The woods are lovely, dark and deep,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Question 1: What is your understanding of “promises to keep”? (10 points)Question 2: Why do you think the poet repeats the last two lines? (15 points)Question 3: What do you think “sleep” suggests? (10 poi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