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3
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发展影响一、网络环境的特点网络环境更为的开放性,信息丰富、传播速度快、搜索便捷、舆论导向不受控制、互动性强,整体环境上显现出一个较为自由开放的媒体环境。
这种相对与传统媒体的环境的自由也给网络环境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大量负面信息、恶俗、炒作内容横行,受众成了相关信息推手的吸引关注度的棋子,信息没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其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甚至引发社会恶性事件等。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聚集了大多数的社会群体通过该媒介来获取信息,提升生活的便捷性,甚至很多人的生活习惯因为网络环境的出现而改变。
人们之间的互动性更强,信息的阅读量提升,人们的知识逐步的丰富化,对于当下流行问题得到了快速的知晓,同时知晓度能够得到较大范围的扩展。
人们在网络信息的搜索上相对传统媒体更为便捷,能够快速搜集到自身想要了解的内容,但是同时网络环境的监督力度不严格,因此也有大量的虚假信息。
人们自身也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形成自媒体,经过专业的运作也可以达到自身的品牌性,有效的分解了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让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放归到大众手中。
在网络环境中,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收集者、发布者、评论者,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加强了人们之间信息的互动。
甚至这种信息获得方式改变了传统媒体对人员生活习惯的影响。
当下的手机和电脑媒介的使用,让人们的生活与其产生紧密联系,甚至很多人无法离开相关的网络环境。
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精神需要还是生活物质层面的需要,网络通过其便捷性深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二、网络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一)新闻传播更迅速当下网络媒体高速发展,让新闻传播工作的开展变得更加的迅速。
过去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时效性都无法比拟网络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速。
一般情况下,重大新闻可以在一天甚至1小时内得到全国范围的传播。
人们通过手机朋友圈、微博或者其他转发渠道,或者门户网站的新闻传播,能够让新闻内容得到快速的接收,只要受众具有网络媒体工具,信息接收可以即时到达,不需要有延迟性。
微博的网络舆论和不良影响浅析[摘要]:我国有2.81亿的网民都使用微博,微博凭借信息发散状流动,形成“蒲公英式”传播,以其独特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日益巨大作用,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支新生力量。
本文分析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传播方式的解析已经针对不良影响的诊断。
[关键词]:微博信息流动特点;传播机制;不良影响一、微博的定义2013年1月16日消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
而同时截至2013年12月,我国微①二、微博信息流动的特点微博作为网络舆论监督的一种,相对于传统舆论监督,有着自己基于互联网之上的独特特点。
(一)微博信息发布的即时性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抒发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
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
与手机媒体相结合。
微博与手机相结合,是对互联网交互行为的一种延伸,网民由此可以保持移动在线状态,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即时观察到别人对事件的评价,并能发表自己对现实的意见。
更为重要的是,微博用户可以借助手机媒体成为即时的报道者,对正在发生的事情进行简洁而快速的报道,并有超过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和广度的可能性,这可以丰富舆论参与者对现实的把握和对意见的表达。
从7.23动车事件中,有两条最快的现场微博在事故中被无数博友转发,第一条微博发出时间是20时27分,这个时间节点是在动车事故发生之前的20分钟,网友“Smm_苗”发出第一条现场微博:“狂风暴雨后的动车这是怎么了?爬得比蜗牛还慢……可别出啥事儿啊。
”此条微博转发2.4万次,跟帖评论7600多条。
随后在事故发生后的20时47分钟的节点上,正在出事列车上的博友“羊圈圈羊”发出一条求救微博:“求救!动车D301现在脱轨在距离温州南站不远处!现在车厢里孩子的哭声一片!没有一个工作人员出来!快点救我们!”此条微博被转发10余万次,跟帖评论两万余条。
浅析微博对新闻传播的影响引言如今,日益多元化与碎片化的利益表现,使得各种媒体争夺媒介资源十分激烈。
话语的权威性和传播的效率,在传统媒体中,不断下降。
而新兴媒介则越来越兴盛。
自2006年,微博诞生以来,外界对微博发布内容的关注逐渐增加,追随者也逐渐增加。
作为传播领域的后起之秀的微博强势兴起,是由当前社会的大环境所决定的。
但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也是原因之一。
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特点和微博的传播特点有较大的不同之处,微博具有互动性强的传授双方、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草根化的传播主体、碎片化的传播内容、即时化的传播速度。
新闻业对微博的发展已经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本文基于这样的大环境,对微博的传播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分析微博对于新闻传播的影响。
怎样应对微博新闻传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怎样利用微博的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进行新闻传播分析,这些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微博 ,新闻传播,传统媒体 ,碎片化第一章微博的中外发展史微博的概念微博(Micro-blogging} Microblog),2006年,在美国诞生。
由于日新月异的科技,改变了原有的传播规则和媒体生态的互联网,成为新兴的传播形态。
普通民众不但可以近距离接触大众媒介,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介自由地表达自我。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在英文中用Micro-blogging或Microblog。
Twitter,一个著名的微博网站,也可表示这一意思。
有国内的学者认为,微博是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最近兴起,以Web3. 0平台为基础。
当下, 在海内外新闻传播界,微博这一新兴社会化媒介的探索和研究成为了最热门的议题之一。
但是关于微博的定义,至今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仍是众说纷纭,。
微博的国外发展史微博2006年从美国起源,Twitter是第一个微博网站,多尔西和斯通、威廉姆斯共同创建了它。
Twitter的主要操作方式是:注册用户通过手机短信(或彩信)、软件和AP工应用向Twitter发布消息(140个字符以内),该用户的关注者不仅可以即时对一些消息发表评论,还可以及时接收其更新的消息。
网络舆情的传播与影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互动和获取娱乐的主要渠道。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情的高速发展和传播。
在这种情况下,网络舆情的产生和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网络舆情的产生网络舆情的产生主要是指网络上关于某个话题或事件的讨论和评论,包括网民对于政治事务、经济环境等公共事务的关注和评论。
网络平台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匿名性、自由度高的发表意见等方式,方便了广大网民进行舆情讨论。
同时,一些热点事件、八卦信息等信息也会被引起热议,加深了网络舆情的发展。
二、网络舆情的传播网络舆情传播主要通过社交媒体、新闻媒体、博客和微信等方式进行。
比如,公众平台会将热点话题和最新事件发布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网民可以通过点赞、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进来,从而引发更广泛的舆论关注。
此外,新闻媒体也会通过报道和评论的形式来引导公众关注某一事件或话题,从而影响网络舆情的流行。
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之间的互动也加剧了网络舆情传播的速度。
三、网络舆情的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与传播会对社会和个体产生重要的影响。
比如,一些热点事件被网络广泛讨论,可引发广泛关注和参与,进而引起政府部门或相关企业的注意,促进事件的解决和改进。
同时,网络舆情的发展和传播也对个体产生了影响。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参与网络舆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观点,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另一方面,一些讨论和评论可能导致人们深陷其中,情感化的倾向对个人心理造成影响。
四、应对网络舆情的传播网络舆情的传播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和个体的稳定。
因此,应对舆情的传播和影响,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首先,政府需要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加强舆情监管和管理工作,遏制一些虚假信息的传播。
其次,媒体和网络平台也需要对内容进行严格筛选和管理,减少违规信息的发布。
最后,个人在参与话题和讨论时,应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过于情绪化,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害和误导。
总之,网络舆情已成为了互联网时代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微博传播的利弊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博作为一种重要的网络传播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以其即时性、广泛性和互动性成为了很多人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与他人交流的首选平台。
然而,微博传播也存在一些利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一、利1. 信息传播的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微博具有迅速传播信息的优势。
用户可以实时发布信息,关注者可以随时接收到最新的消息。
这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以及灾难救援等具有重要意义,能够迅速传递信息,让大家及时了解和采取行动。
2. 信息获取便利:微博平台上汇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媒体人等各类意见领袖,用户可以通过关注这些人获取到精准的信息。
而且,微博上还有专门的话题标签,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关键词迅速找到相关的内容,方便了信息的获取。
3. 传播范围广:微博的用户数量庞大,信息传播范围广泛。
一条热门微博可以通过转发迅速扩散,使更多人接触到信息。
这对于某些社会问题的曝光以及公益活动的宣传有着积极的影响。
4. 互动交流强:微博是一个互动性强的平台,用户可以评论、转发和@其他用户。
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有助于形成多种视角的讨论,促进信息更立体、全面地传播。
二、弊1. 虚假信息泛滥:由于微博上的信息发布速度快,部分人为了追求热点和吸引点击量,故意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容易引起恐慌和社会不稳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2. 滋生谣言和传闻:微博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导致谣言和传闻在社交平台上迅速扩散。
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未经证实的信息常常被不明真相的用户转发,导致谣言蔓延,给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秩序带来困扰。
3. 隐私泄露风险:微博作为一种公开的社交平台,用户很难完全控制自己的个人信息的流动。
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可能通过用户的微博信息获取用户的隐私,威胁到用户的安全。
4. 热点事件引发舆论风波:在微博上,一些热点事件容易引发激烈的舆论争议。
用户相互之间的观点往往分化对立,甚至可能产生恶言相向、人身攻击等不良行为,对社会和谐产生不利影响。
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与影响力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掌握舆情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的形成、传播机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行分析,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网络舆情的本质和特点。
一、网络舆情的形成网络舆情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在线平台传播的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意见和言论。
网络舆情的形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首先,互联网的高度普及和信息传递的迅猛发展为舆情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信息,这使得舆情事件传播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绪,形成集体行动,从而引发舆情事件的爆发。
再次,媒体的报道也对舆情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媒体的报道方式和立场会影响公众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激发舆情事件的爆发和传播。
二、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网络舆情的传播机制是指网络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现代社会的互联网传播极大地加快了舆情事件的传播速度和范围。
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快速传播信息,并与他人互动,形成洪流式的舆情事件传播。
其次,搜索引擎的普及和优化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地搜索到与舆情事件相关的信息,从而加速了舆情事件的传播。
再次,网络论坛和评论区的存在使得公众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评论和意见,形成舆论场,进一步推动舆情事件的传播。
另外,新闻媒体的报道也是网络舆情传播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媒体的报道不仅能够引发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度,还可以通过报道的内容和角度对舆情事件进行引导和影响。
三、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分析网络舆情的影响力是指舆情事件对社会各界的影响程度。
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和范围较以往的舆情事件都有较大的提升,这使得网络舆情具有更强的影响力。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舆情可以迅速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参与,形成集体行动,影响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微博在网络舆论中的传播机制与对策|网络舆论的传播机制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微博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在公共舆论方面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在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正逐渐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一)微博及其发展根据百度词条的解释,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符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微博将手机短信、社交网站、博客等媒体信息渠道捆绑起来,强化了微博与各媒介之间的纽带关系,使得信息能在更大范围内得以共享。
140字符的容量更符合快餐时代人们的快节奏生活,博友之间的时时互动,将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变成强关系,微博的迅猛发展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011年3月2日,新浪公布的2010年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中称:“新浪微博用户基础在2010年扩大了25倍多,现在微博的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1亿。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4亿,按这个数字计算,全国约至少有20%的互联网用户在使用新浪微博。
①(二)微博的信息传播特征1.自主性。
微博是一个自主的信息发布和获取平台,用户具有相当的自主性。
无论是心情感受,还是新闻八卦,个人作为信息发布的主角,可以随时随地发布自己想发布的信息。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关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自主发表评论和意见。
2.草根性。
微博的注册方式非常简单,通过邮箱验证,即可轻松注册微博账号;微博页面操作简单,无需用户有过高教育水平;微博发布的信息短小精炼,原创个性色彩浓厚。
3.互动性。
微博用户之间借助互相“关注”,成为彼此的“粉丝”,通过留言、评论、转载等方式,实现互动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也是信息的“把关者”,通过转发和评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对信息进行加工补充。
微博时代下热点事件的舆论传播——以“弯弯事件”为例田月月(安徽科技学院编辑出版学系安徽滁州 233100)摘要:微博,现在在各类网络媒体中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微博上引起反响的一件件事都告诉了我们一个赤裸裸地现实:“这是一个发微博比报警上诉更加有效的社会”,微博已成为影响舆论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也即“弯弯事件”自2016年4月5日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一度成为新浪微博热搜榜首。
本文以“弯弯事件”为案例,分析微博是如何推动事情的发展,是如何影响舆论的传播的。
关键词:微博;热点舆论;弯弯事件Public opinion dissemination of hot events in the age of micro-blogTake "Wanwan event" as an exampleTian Yueyue(Departmet of Editorial,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Chuzhou 233100) Abstract:micro-blog,Now in all kinds of network media has a pivotal position,Everything that has caused a reaction on micro-blog has told us a stark reality:“This is a society that sends micro-blog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police appeal”,micro-blo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fluencing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blic opinion.“Wanwan event”on the network caused heated debate since April 5th ,has received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lso become the top hot search.This article takes "Wanwan event" as a case,analyze how micro-blog pushes things forward and influence the spread of public opinion.Keywords:micro-blog;Hot public opinion;Wanwan event一、引言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最大的社交公共信息传播平台,是社会热点事件舆论形成的重要阵地。
学m撺讨ifflaIW?5新媒体环境下公众舆论对新闻事件发展的影响—以微博为例谢安械(南京体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媒体快速转型,微博以其自身优势抓住发展机遇,成为目前发展势头良好的网络社交平台,成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讨论,发表个人观点的重要平台。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公众舆论的巨大影响力越来越不可小觑,有时甚至还能左右新闻事件的传播。
因此,只有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才能营造文明良好的社交平台。
关键词:公众舆论;微博;新媒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 ( 20丨9 )17-0070-01_、新媒体时代微博平台的发展 中,源头是主流媒体的直接错误报道,短时间内积聚起(一)新媒体时代赋予的机遇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高新科技的发展为现代新闻媒体行业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
新媒体时代以智能、科技、快速、便捷等优势快速占领市场,引领新一轮风潮,同时赋予了行业无限的机会与可能。
众多网络社交平台依托新媒体发展趋势,顺势而起,扎根发芽,充斥市场,随着市场的发展,微博便是众多社交平台中的突出代表,目前已成为 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
2019年3月15日,新浪微博数据中心发布最新《2〇18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月活跃用户4.62亿,连续三年增长“7000万+”,月阅读量过百亿的领域达32个。
(二)微博公众舆论的形成“人人即媒体”的时代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更加直接参与社会讨论的机会。
自微博平台开发以来,用户 平稳增长、内容生态丰富多元,社交网络效应凸显,成 为当前社会大众参与社会讨论的重要渠道。
微博公众舆论之所以能够形成,并且时至今日影响力越来越大, 首先是因为我国的微博用户基数大,受众代表面广泛, 来自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在微博上注册,发表个人意见。
其次,公众舆论也反映了当代人一些迫切的情绪诉求,而这些情绪诉求往往能够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
浅析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的影响【摘要】网络舆论在社会热点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传播、引导、倾向、导向和评价等方式,网络舆论对社会热点事件产生深远影响。
它能够迅速扩散事件信息,引导舆论方向,影响公众态度和看法。
网络舆论也存在双重性,有时会偏离事实,加剧事件发酵。
监管和引导网络舆论变得至关重要。
网络舆论应当在尊重舆论自由的遵循事实真相,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避免恶意煽动和不实传言。
只有有效监管和引导,网络舆论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和舆论形成做出积极贡献,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和和谐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社会热点事件、传播影响、舆论引导、舆论倾向、舆论导向、舆论评价、重要性、双重性、监管、引导1. 引言1.1 网络舆论的定义网络舆论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和散播的言论、评论和情绪,是网络上广泛传播的信息。
网络舆论的形成和传播是由网络用户自发产生和传播的,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中性的信息。
网络舆论具有快速传播、覆盖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在当前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网络舆论的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舆论的概念,还包括了互联网时代独有的特点。
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网络舆论可以迅速引发舆论热点,影响社会舆论的走向和发展。
网络舆论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微博、微信、论坛、博客等平台,这使得网络舆论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网络舆论是当代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和影响具有重要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正确引导和监管网络舆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至关重要。
1.2 社会热点事件的定义社会热点事件是指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事件,通常涉及社会利益、公共资源、伦理道德等重要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
这些事件可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其热度和影响力常常超出一般事件的范畴,成为民众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网络舆情传播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网络不仅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为人们的思想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同时,网络舆情传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网络舆情传播一方面可以促进公众意见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以下将从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等方面。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的信息传递速度很快。
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网络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
一些热点事件或社会话题在网络上刚刚出现时,就会被用户迅速传播和转发。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网络舆情传播的快速转化周期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性。
其次,网络舆情传播的覆盖面广泛。
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大幅增长,网络舆情传播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广泛。
无论身处何地,用户都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信息和参与网络舆论交流。
这种广泛的覆盖面也让网络舆情传播成为了公众畅所欲言的重要渠道。
再次,网络舆情传播的形式多样。
网络舆情传播可以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播。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也有助于增强信息表达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和关注。
最后,网络舆情传播的互动性较强。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网络舆情传播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和互动。
用户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也可以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交流。
这种互动性不仅有助于对话和交流,也有助于公众理解和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
二、网络舆情传播对社会的影响网络舆情传播的快速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首先,网络舆情传播对促进民主和舆论监督有着积极的影响。
网络舆论可以让公众更加方便地了解社会事件的实时信息和不同的观点,也可以让公众表达自己的声音和看法。
这也为民主和舆论监督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和更强大的声音。
浅谈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交流情感的重要平台。
微博作为中国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着数以亿计的用户信息和意见,对网络舆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发展的角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微博给予了普通民众发声的机会。
在传统媒体时代,舆论的主导权掌握在少数媒体机构手中,普通民众难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微博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局面,每个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可以通过发布微博来表达对社会事件、政治议题、娱乐新闻等方面的看法和评论。
这使得微博成为了一个集中表达、交流观点的平台,推动了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和分散化发展。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敏感度更高。
由于微博具有即时性和互动性的特点,用户可以及时关注、评论、转发与其相关的话题和事件,使得微博成为了一种非常敏感的舆情监测和传播平台。
一旦出现重大事件或热点话题,微博上的舆论往往会迅速发酵,影响面更广,传播速度更快。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对敏锐度和危机处理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由于微博上的信息来源多样,并且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发布和获取信息,导致微博上的舆情信息呈现出了多元化和碎片化的特点。
用户们往往更愿意相信身边的朋友或者关注的领域专家,而非官方媒体。
这就使得微博上的舆情信息更加多元化、立场更加碎片化。
这对于舆情的监测和处置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需要通过更加智能化的手段来提取和分析微博上的舆情信息。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受到虚假信息和谣言的影响。
由于微博上信息的多源性,虚假信息和谣言在微博上传播速度很快,一旦被大量转发和传播,就会对舆情产生较大的影响。
虚假信息和谣言不但会误导公众,还会影响政治稳定、社会安全和经济发展。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对于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排查和处理也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和挑战。
微博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发展还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影响。
政府和企业可以通过微博来发布信息、塑造形象、解释政策,以及收集民意等,进而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态势。
微博传播的舆论影响力作者:钟瑛刘利芳来源:《网络传播》2013年第02期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用户关系,微博日益成为新媒体格局中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媒介形态,而其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在不断彰显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同时,也引领着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舆论关注点。
微博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典型代表,源自美国的Twitter,2007年进入国内。
2009年9月,新浪推出新浪微博,之后腾讯、搜狐、网易陆续推出了各自的微博平台。
据CNNIC在《互联网发展信息与动态》中的最新统计,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微博用户已达3.09亿。
微博作为最迅速便捷的传播媒介,因其低门槛、高互动、高首发率,在网络舆论场中频频发力。
微博裂变式的传播效果对网络舆论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微博在舆论发酵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微博的传播优势不仅使其成为舆论的重要发源地,也影响了舆论的整个发酵过程。
在舆论发展的生长期,微博加速其扩散,推动舆论高潮;在舆论发酵的成熟期,微博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影响舆论走势。
依靠庞大的用户群和独特的用户关系,微博日益成为新媒体格局中影响力持续增长的媒介形态,而其裂变式的传播特征在不断彰显微博舆论影响力的同时,也引领着转型期我国社会的舆论关注点。
首先,微博加速舆论扩散,推动舆论高潮。
微博融合了博客、论坛等多种传播媒介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有:第一,传播形式碎片化,140字的传播方式,门槛较低,方便快捷;第二,传播终端多元化,微博整合了多种客户端,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传播;第三,信息结构裂变化,微博具有转发、评论、关注等诸多功能,形成裂变式的传播结构,实现了快速的信息传播。
微博传播效果体现在网络舆论演变的过程中,热点话题在微博平台上快速形成庞大的微博量,对近三年来每年排名前五的热点舆论事件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上的微博数进行统计,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影响力较大的舆论事件的相关微博数都达百万数量级以上。
2010年单起舆论事件相关微博数最高达到200多万,2011年增长至900多万,2012年直接飙升到近7000万,整体呈增长趋势。
微博意见领袖与突发事件的舆情扩散研究微博作为中国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承载着大量用户的观点和意见。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微博意见领袖往往扮演着舆论引导者的角色,他们的观点和言论往往会对舆情产生重大影响。
研究微博意见领袖与突发事件的舆情扩散关系,对于加深对社交媒体舆情传播规律的认识,提高危机舆情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博意见领袖的定义及特点微博意见领袖是指在微博平台上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能够引导他人观点和行为的用户。
他们通常拥有大量的粉丝,其言论往往能够迅速传播并在网络上产生影响力。
微博意见领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粉丝数量庞大:微博意见领袖通常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其言论影响范围广泛。
2. 主题多样化:微博意见领袖涉及领域广泛,涵盖政治、经济、娱乐等多个领域,他们对不同领域的舆情传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3. 表达立场明确:微博意见领袖往往在某一特定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见解,其言论往往具有引导性和权威性。
二、突发事件对舆情的影响突发事件是指在预料范围之外,由自然、人为等原因引起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预测性和突发性,对舆情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突发事件对舆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舆情情绪的激化:突发事件往往会引发公众强烈的情绪反应,如愤怒、恐慌等,导致舆情的快速扩散。
2. 舆论的分化:在突发事件中,不同群体和个体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往往存在分化,导致舆论的多元化和复杂化。
3. 社会关注度的提升:突发事件通常会成为社会热点,引发公众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舆情的影响力往往超乎想象。
在突发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往往扮演着舆情扩散的关键角色。
他们的言论和观点往往会引导公众的情绪和态度,影响舆情的发展和走向。
微博意见领袖在突发事件中的舆情扩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言论引导作用: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往往能够迅速引起公众的共鸣和关注,影响舆情的发展和走向。
2. 舆情话题的设置:微博意见领袖往往能够通过发布有力观点和话题设置,引导公众关注和讨论特定的舆情话题。
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作者:丁海鑫李兆鑫陆蕾安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10期
摘要:近些年来,当前阶段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悄然向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论转变。
开放性、匿名性以及即时性是新媒体的根本特点,也是當前阶段人们选用新媒体表达自身观点的主要原因,新媒体是现代人们发表自身观点、抒发自身感想的第一渠道。
大量数据显示,微博是当前阶段新生代网络舆论的主要影响力量。
微博凭借强劲的发展势头,其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并且对网络舆论的发生和走向产生严重影响。
关键词:微博;网络舆论;新闻事件;影响
一、当前阶段网络舆论特征分析
近些年来网络技术持续高速发展,升级换代速度不断提升,网络运用功能随之增加,且涵盖范围越发广泛,促使网络由过去单一的信息功能、新闻功能向通信功能、咨询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以及其它社会功能的全面应用拓展,网络媒体也逐步发展成熟。
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继任“第四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形式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因此也被称之为新媒体。
简单整理总结网络媒体特征,具体如下:
第一,广泛参与性,无论任何年龄、任何身份,只要具有相应的网络ID即可借助网络进行信息发布、观点表达等,传统媒体需要对其资格进行层层把关和审核,只有具备相关资质的人或者群体才可作为媒体对信息进行传播;
第二,全民开放性,可以理解为网络媒体没有门槛的限定,而是作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平台存在,对于所有使用者一视同仁,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可以上网即可成为网络中的一员;
第三,言论自由性,与传统媒体形式相比,网络媒体最为鲜明的特点是所有使用者可对自身观点自由发表,对任何事件进行评论。
二、网络舆论引导力分析
微博所有使用者可将身份、領域、以及关注范围作为依据,自由选择相应的关注对象,因此一批身份相似、兴趣相同的微博用户极易形成一个互有交集的圈子,不同圈子内意见领导者发布的相关信息会经常于各个圈子内部进行转发,从而导致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意见被凸显。
此外,微博有设置官方认定功能,因此也就存在一批经过官方认证的“加V”用户,通常情况下“加V”用户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指向性,因此极易在微博环境下迅速且广泛的传播。
近些年来微博越发盛行,几乎所有社会热点新闻事件发生后,微博都是第一时间形成各类观点的场地,也是最受关注的舆论群体。
目前阶段网络舆论具有较大引导力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这一事实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下:
第一,网络媒体利用自身特征提高了新闻事件的透明度和公开度,网络媒体突破传统媒体单向报道的禁锢,公众于新闻事件中的角色和地位随之发生变化。
每一位公众都拥有知情权,基于当前阶段网络高速发展时期,媒体信息公开和透明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网络媒体较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众多明显优势,已经发展为当前阶段广大民众愿意发表自身意见及释放自身压力的第一平台。
对于新闻事件,民众可自由提出自身质疑的观点、问题解决的见解以及各类倡议的号召等,这些都是公民知情权的具体展现形式。
此外,最大限度的发挥了网络舆论的引导作用。
比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8年7月份发出长春长生生物公司疫苗存在造假行为的消息,一经发出在各大网络媒体迅速进行传播,短短一天事件内微博平台转发量达到几十万条,各类声讨长春长生公司的声音不绝于耳。
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微博又相继爆出长春长生公司董事长高某儿媳日常高调炫富的各类图片及视频,推动事态的进一步发展。
虽然现阶段该事件尚未有明确定论,但是相信迫于广大网民正义的舆论压力下,国家相关部门会秉承着公开、公正的原则处理此次事件,最终给我国广大民众一个合理的交代。
此事件整个过程中,微博的网络舆论极大的推动了事情的发展,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第二,公众对网络媒体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因此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微博等新媒体成为绝大多数公众获取信息的首要选择。
相比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具有时效性的鲜明优势,微博已经发展为广大公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现阶段多数人群开始有信息缺失恐惧症,可理解为脱离手机网路等可以获取资讯的途径之后,会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
甚至一些社交网络中存在各种微博依赖症命名的群组,同样爱好以及同样症状的人群沟通起来更加方便。
绝大多数微博用户反映对微博有不同程度的依赖感。
微博开通之后,刷微博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间隔极短时间就要刷一次微博,不仅要观看评论他人的博文,而且要发表自己的言论,否则就会有焦虑情绪产生,做任何事情毫无激情。
微博强烈的依赖感使得微博环境下网络舆论发展的更加迅速也更加成熟;
第三,不可忽视名人微博的强大引导力。
各类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名人微博也就是上述讲到的“加V”认证微博,因其粉丝数量庞大和名人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导致其发布的信息内容和言论更加容易引发人们的注意和共鸣。
三、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影响探究
当前阶段,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近些年来各类社会聚焦几乎都存在微博力量的影子。
比如“药家鑫”事件,是网络舆论推动事件发展并最终得到公正司法判决的典型案例。
此案件中,广大网民对案件审判的每项流程积极关注,并公开对自身言论和意见进行发表,言论自由得以实现的同时对司法审判程序行使了监督权。
此次案件中被害人辩护律师个人微博具有7万以上粉丝量,因此其言论得到广大粉丝的积极响应并被迅速广泛传播。
微博的网络舆论压力于“郭美美”事件中同样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011年6月21日,微博上有位名叫“郭美美baby”的网友受到广泛关注,该网友自称住别墅开玛莎拉蒂,认证身份是“中国红
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其身份的真实性引人遐想,有网友表示该年轻女性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郭长江的女儿,因此中国红十字会受到广大网友的非议。
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舆论的质疑声,将郭美美本人和中国红十字会被推上风口浪尖。
现如今,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7年爆出的三色幼儿园虐童事件,借助网络尤其是微博平台迅速传播,大量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图片及视频在网络平台传播,舆论发生“一边倒”情况,甚至有不良网民将其与军队及国家高层领导人进行关联。
该事件极短时间内在全国各地进行扩散,实力阐释了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四、网络舆论引导的负面作用分析
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发挥引导及推波助澜作用的同时,不难发现网络舆论的引导性存在一定弊端。
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所以所有发布信息并未经过太严格的审核,极易被居心不良的人群利用,并将其作为制造谣言以及恐慌的媒体平台。
部分不良网民于网络平台发表各种具有攻击性、侮辱性甚至煽动性的过激言论,对于一些尚未明朗化的事件肆意发表评论,滥用自身言论自由的权利,将网络舆论导向带向不好的发展趋势,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新网民,需具备舆论方向基本辨别的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述所言,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平台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微博已经发展为现如今最具代表性的网络媒体平台。
微博具有数量相当庞大的用户群体,通过信息的传播引导各类网络舆论的走向,并对新闻事件造成严重影响及推动。
总体来说微博传播环境下网络舆论对新闻事件的影响绝大多数是有益行为,但是不排除个别不良网民以及居心不良的群体借助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不当言论,制造不利于我国社会发展的信息。
因此推动我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同时需重视网络环境的整顿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石阳.网络舆论传播下热点新闻事件中的群体心理解析[J].新闻传播,2015(23):119-120.
[2]李莹.浅析微博对网络舆论模式的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4,5(18):61-62.
[3]王一岚.新媒体语境下网络舆论发展20年[J].中州学刊,2014(05):173-175.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黄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