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教学总结
- 格式:docx
- 大小:27.21 KB
- 文档页数:9
初中文学艺术知识总结文学艺术是表达人类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中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文学艺术,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下面,我将从文学体裁、文学名著和文学常识三个方面对初中文学艺术知识进行总结。
一、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的分类方式,常见的文学体裁包括叙事文、抒情文、议论文和戏剧。
1. 叙事文:以叙事为主要方式,讲述故事或事件的发展过程。
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抒情文: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要目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和体验。
如《山居秋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3. 议论文:以议论和辩驳为主要内容,表达作者对某一问题的观点和见解。
如《论语》、《人生的枷锁》等。
4. 戏剧:是一种集合了文学、表演和视觉艺术的综合艺术形式,有话剧、歌剧、舞剧等形式。
如《哈姆雷特》、《西游记》等。
二、文学名著文学名著是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作品,是世界文化遗产。
初中阶段学习的文学名著有许多,以下列举几部重要的作品:1.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巨著,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
2. 《西游记》:明代作家吴承恩的作品,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取经的故事,是一部寓言式的神魔小说。
3. 《水浒传》:元代作家施耐庵的作品,以宋江等梁山好汉起义的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民间英雄的传奇经历。
4. 《史记》:西汉司马迁的巨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夏朝到西汉的历史。
除了以上几部名著,还有《论语》、《聊斋志异》、《三国演义》等都是初中学习的重要文学名著。
三、文学常识1. 诗歌的构成要素:诗歌由诗句和诗句之间的韵律组成。
诗句通常由字、词和句子构成,而韵律则由押韵和格律组成。
2. 成语的运用:成语是汉语中具有特定含义的短语,常用于文学创作和日常交流中。
学生应积累常用的成语,并能够在适当的场合正确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应用:修辞手法是用以增强作品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语文的文体知识点总结一、文体概述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的总称。
文学作品根据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征可以分为不同的文体,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特点,包括形式、风格、表达方式等。
二、诗歌1、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材料,以音韵为载体,以意象为表现方式的文学形式。
2、特点: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常常采用押韵和对仗的方式表达,借助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意境表达。
3、代表作品:《离骚》、《庐山谣》、《致橡树》三、散文1、定义:散文是以自然的语言文字形式表述思想、感情及思想感情的文学作品。
2、特点:散文以自然的语言表达,清新、自由,重视文字的流畅性和表现力,不拘泥于古典诗歌的形式要求。
3、代表作品:《醒世恒言》、《与集棋人墨池先生书》、《论语》四、小说1、定义:小说是一种用叙事手法表述人生和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2、特点:小说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方式,通过人物形象和事件情节展示生活的真实与复杂,情节多样、人物丰富,重视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
3、代表作品:《红楼梦》、《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五、戏剧1、定义:戏剧是用舞台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对话、动作和情节表现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
2、特点:戏剧重视舞台表现方式,注重舞台语言和动作的表现力,角色多样、情节紧凑,强调舞台视觉效果和情感沟通。
3、代表作品:《哈姆雷特》、《战争与和平》、《天下第一楼》六、文体的鉴别与理解1、文体鉴别:要根据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特征和表达方式来鉴别其所属的文体,区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
2、文体理解: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借助文体知识,理解作品的特点和表现方式,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的总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每种文体都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反映出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文学魅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文体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总结文学常识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文学家的代表作品等内容。
它不仅是我们了解文学的基础,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的总结。
一、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是通过语言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
它以表达作者对生活和人性的思考、感悟为主要目的。
文学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和戏剧三大类。
1. 散文散文是以散活的文字组织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情的文学体裁。
散文通常以平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不受格律约束。
它可以是记叙、描写、议论等方式。
2. 诗歌诗歌是以押韵、节奏和韵律为特点的文学形式。
它以抒发情感、独特的语言修辞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为主要特点。
诗歌可以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3. 戏剧戏剧是以表演为基础,通过对话、动作和舞台布景等手段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文学形式。
戏剧一般分为话剧和曲剧两大类。
二、文学作品的类型和特点除了基本的散文、诗歌和戏剧外,初中语文中也会涉及到更具体的文学作品类型。
1. 小说小说是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为主要特点的长篇散文作品。
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来展现人性和社会问题。
小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2. 散文随笔散文随笔是作者以个人感受和思考为基础,自由写作的一种散文形式。
它通常以自然、率真的语言风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3. 诗歌形式和特点诗歌的形式多样,包括绝句、律诗、四行诗等。
诗歌注重与音乐的结合,追求韵律和节奏的美感。
同时,诗歌也善于使用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等,来增强意境和表达的效果。
4. 戏剧的要素和特点戏剧包含了剧本、演员、舞台、道具等许多要素。
它通常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方式,重点展示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戏剧既有喜剧、悲剧,也有历史剧、教育剧等多种类型。
三、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一些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助于我们对文学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对中国文学影响深远的作家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文学常识普及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教学文学常识普及在初级中学阶段,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更是传承文化、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文学常识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拓宽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文学常识的普及。
二、文学常识的内涵与价值文学常识是指关于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它包括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文学体裁、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文学流派、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等内容。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常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熟悉文学体裁,认识文学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拓宽知识视野:文学常识的学习使学生接触到丰富的文学现象,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文学常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学常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文学常识的讲解,结合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二)开展文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1.组织文学讲座:邀请著名作家、学者进行文学讲座,使学生近距离接触文学,了解文学常识。
2.举办诗歌朗诵会、文学社团等活动:通过诗歌朗诵会、文学社团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1.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学常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提高教学效果。
2.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文学常识,拓宽知识渠道。
八年级上册文体常识总结文体常识是指人们在表达思想、感情和交流信息时所采用的不同方式和形式。
在八年级上册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不同的文体常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寓言等。
诗歌是一种通过押韵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形式。
我们学习了不少古代的诗歌作品,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其中,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们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感人的意境而闻名。
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现代诗歌,如《荷塘月色》等,它们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独特的形象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散文是一种以散文形式写作的文学作品。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不少散文作品,如《师恩无疆》、《小花的朋友》等。
散文有很强的叙述性和议论性,作者常常通过描写细节、情感的表达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散文的语言通俗易懂,读起来舒畅,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作品,它通过构建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在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几篇小说,如《雷雨》等。
小说以情节紧凑、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多变等特点而受到读者的喜爱。
通过阅读小说,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象,加深我们对现实生活的理解。
寓言是一种通过虚构的动物或事物来表达道理和教育人们思想的文学形式。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寓言故事,如《打狗棍》、《狼与小羊》等。
寓言的故事通常简短明了,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物形象来讽刺和讲述一些道德和人生的哲理。
寓言故事让我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一些智慧和思考。
总之,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多种不同的文体常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和寓言等。
通过学习这些文体,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各种优美的语言表达,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作品背后的情感、思想和文化内涵。
通过对不同文体的学习与比较,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语文文学体裁归纳总结初中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科目,其中文学体裁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文学体裁是文学作品按照其特点和内容形式进行分类的一种方式。
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
下面将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学体裁进行归纳总结。
1. 散文散文是指用平凡的语言,抒发个人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作品。
它包括游记、日记、随笔等形式。
散文注重言之有物和表达的真实性,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例如《记承德避暑山庄》、《水浒传》中的《卷一·林冲打虎》。
2. 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表达方式,具有鲜明的节奏感与韵律感。
初中语文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是古代诗歌,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形式。
诗歌常以抒发情感或描绘景物为主题,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使读者产生共鸣。
例如《鹿柴》、《登鹳雀楼》。
3. 寓言寓言是一种以虚构动物或非人物为主要形象,藉以映射人类社会道德行为的文学体裁。
寓言作品往往通过对动物之间的冲突、争斗和相处方式的描写来直接或间接地揭示人们的品质或道德观念。
例如《狐假虎威》、《牧羊骑狮子》。
4. 戏剧戏剧是一种以演员表演、舞台表现为基础的文学形式,通过对剧情和人物的刻画,传达作者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观察。
初中语文课程中涉及较多的是古代戏剧,如元曲、杂剧等。
戏剧有别于其他文学体裁,它需要通过舞台表演来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
例如《西华山》、《破幽梦·村夜》。
5. 小说小说是一种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形式。
它以文字为媒介,塑造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并通过情节的发展与揭示,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初中语文课程中,常涉及古代小说如《红楼梦》、《水浒传》等。
例如《水浒传》中的《卷四·宋江起事》。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体裁多种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其独特之处。
通过对不同文学体裁的学习和了解,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初中语文文学知识点总结一、文学概念文学是人类语言运用的一种形式,具有艺术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文学作品是通过文字表现创作者所想象的故事、情感、思想和艺术形式的一种艺术产品。
二、文学基础1. 文学分类文学可以分为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其中古代文学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现代文学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
2. 文学体裁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按照表现方式的不同被分成的不同类型,主要有诗歌、散文、小说三大体裁。
三、语文知识点1. 古诗词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诗和词两种文学体裁。
古代的诗歌很多是抒发作者对自然景观、政治、风俗等的戏味和感悟,其中有不少是民众所熟知的名作,如《江南春》、《将进酒》等。
2. 散文散文是一种散漫的文体,它根据写作目的和表现形式被分为讽刺、抒情、叙述、议论等多种类型。
散文的特点是具有文学性和直观性,能够生动地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生活与人生的认识。
著名作品有《林则徐大传》、《饮中八仙歌》等。
3. 小说小说是一种长篇虚构故事,它可以是表现历史、反映社会现实、塑造人物形象等。
小说的特点是情节贯穿全文、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而接近现实生活。
中华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都是小说作品的经典代表。
四、文学思想1. 自然主义文学思想自然主义文学思想主张揭露社会现实,通过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等的描述,达到对社会的观察和批判的目的,反映人类的本质和内心的挣扎。
自然主义文学著名作品有《阿Q正传》、《呐喊》等。
2. 现代主义思想现代主义文学思想提倡文学创新和个性。
它主张通过语言实验、对传统艺术的解构和革新等方式来打破自然主义文学的局限,表达作者的个性与独立的观点。
现代主义文学著名作品有《流言望族》、《荒城纪》等。
3. 新感觉派文学思想新感觉派文学思想表现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情绪性和直观性。
其主要特点是感官的刺激和意识的流动,以探索生活的真实和内在的感觉为主要目的。
新感觉派文学著名作品有《搜神记》、《血泪史》等。
九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是一首词(体裁),“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作者毛泽东,字润之,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集》。
2.《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现代诗人。
1936年,出版第一部诗集《大堰河》。
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
著有诗集《北方》《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3.《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敲打乐》《白玉苦瓜》等。
4.《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作者林徽因,中国著名建筑学家、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5.《我看》作者穆旦,原名查良铮,诗人、翻译家,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6.《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中国近代维新代表人物,学者。
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作者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8.《论教养》作者利哈乔夫,苏联学者、作家。
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
主要作品有《善与美书简》。
9.《精神的三间小屋》作者毕淑敏,当代作家。
选自《毕淑敏散文》。
10.《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11.《醉翁亭记》选自《欧阳修全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存世。
12.《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初二语文的文体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二语文学习中,文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指的是不同文学作品的体裁和形式。
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对初二语文的文体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诗歌诗歌是文学创作中最基本的文体之一,它的特点是语言的凝练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常见的诗歌形式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等。
诗歌通常通过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或描绘景物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的韵律、押韵和节奏对于表达作者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和寄托自己的情感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散文散文是以叙述为主要手法的文体,主要包括日记、游记、杂文等。
散文的语言流畅自然,以平实的文字叙述生活、思考问题。
散文注重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的功力,通过描写和议论来展示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例如,在《且介亭杂文·社戏》中,清代作家洪宪宣通过描写乡村的社戏活动,既展示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三、小说小说是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形式,它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揭示人性。
小说的形式多样,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等。
小说能够深入探讨社会问题,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使读者对现实世界有更深入的认识。
例如,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叙述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情感纠葛,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残酷,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四、戏剧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主的文体,它通过舞台上的演员和剧本来呈现故事和人物。
戏剧通常包括对白、舞台布景、道具和音乐等多个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
戏剧的目的是通过舞台上的表演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在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通过哈姆雷特的内心独白和与其他角色的对话,展示了主人公的复仇心理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总结在初中学习语文课程中,文体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写作水平也会得到提升。
下面是一些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1. 记叙文记叙文是以时间和空间为主要线索,叙述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生动活泼,具有情感色彩。
记叙文的结构一般为引子、承接、高潮、结尾四个部分。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文章更加引人入胜。
2. 描写文描写文是以客观事物为表现对象,进行心理刻画和形象描写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让读者形象地感受到作者的意境。
描写文的结构常常是先描述总体形势,再进行细节描写,最后加以总结。
3. 议论文议论文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言简意赅、逻辑清晰、思路明晰。
议论文的结构常常包括引言、论题、论证、结论几个部分。
其中,论证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重要的部分,能够证明作者观点的正确性。
4. 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一定对象进行系统而全面的介绍、解释和阐述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表达清晰、内容丰富、条理分明。
说明文的结构常常分为总分式、并列式、因果式、时间式等几种形式。
其中总分式结构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文章所要说明的内容。
5. 小说小说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式,描绘人物经历的各种内心和外在的冲突,表达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观点的一种文体。
它的特点是具有情节、人物、环境、语言、气氛等多方面的特色,能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节。
小说的结构常常是由起承转合、高潮、结尾等部分构成。
其中,高潮部分是整篇文章最为关键的部分,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以上就是七年级语文文体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这些文体的特点和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提高写作水平。
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文体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文体概述文体是指语言运用的形式和风格。
在不同的交际情境中,人们运用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信息、情感和思想。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规范。
因此,学习文体常识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交际技巧和提高修辞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体的分类文体按语言表达的目的和方式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
其中,记叙文是以叙述事件的经过或事物的特征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描写或叙述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说明文是以解释、阐述、说理为主要目的,通过分析、解释、阐述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议论文是以观点论证为中心,通过陈述观点、论证理由、提出建议等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意见和看法;应用文是针对特定目的和对象的文体,如书信、公告、广告、传单等。
二、记叙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以事件的发生过程或事物的特征为主要内容,着重描写其中的人物、情节、环境和心理活动。
其特点是情感表达较为丰富、语言生动形象。
2.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a. 突出事件或事物的重要性,突出人物形象和情节的生动性;b. 运用描写手法,形象地刻画人物和环境,使读者产生共鸣;c. 控制情感表达,使情感真实、自然,不浮夸不做作;d. 控制语言节奏和节奏,使文章行文流畅、节奏感强。
三、说明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1. 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以解释、阐述、说理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其特点是观点清晰、论证充分、语言简洁明了。
2. 说明文的写作技巧a. 明确论述的对象和要解释说明的内容,确立观点;b. 选取恰当的论证方法和论据,确保论证的充分性和说服力;c. 控制论述的深度和范围,确保文章的思想丰富,观点明晰;d. 使用简练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庞杂的描述,确保说明的清晰性。
四、议论文的特点与写作技巧1. 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是以观点论证为中心的文体,其特点是立论明确、论证有力、语言严谨。
2. 议论文的写作技巧a. 明确文章的核心观点,确立论题;b. 组织合理的论证结构,确保论证的逻辑性;c. 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论据,使论证有力有据;d. 控制论证的语言节奏和节奏,确保文章的表达权威、语气坚定。
初中语文文体总结归纳通过学习初中语文课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学阶段语文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文体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涵盖了多种不同的文体类型,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初中语文文体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文体。
一、叙事文叙事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
它主要通过叙述故事来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叙事文通常包括开头、事件发展、高潮、结尾等部分。
在写作叙事文时,要注意遵循时间、空间和情节的合理性,以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可信度。
同时,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情景和运用插叙、疑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加叙事文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二、说明文说明文是用来解释和阐述问题的文体。
它常用于科普文章、实验报告和说明书等方面。
说明文的特点是要简明清晰,语言通俗易懂。
在写作说明文时,要注意提供准确的事实和数据,用逻辑推理和举例论证来支撑主题观点,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讲述的问题。
三、议论文议论文是用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文体。
它可以分为记叙性议论文和论述性议论文两种。
记叙性议论文主要通过叙述故事来引发读者思考和讨论某个问题;论述性议论文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并用相关的论据和证据来支持。
在写作议论文时,要注意逻辑严密、论据充分,既有自己的观点,又能多角度思考,并注意运用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来加强语言的说服力。
四、诗歌诗歌是文学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部分。
它有别于其他文体,具有独特的节奏和韵律。
在写诗时,要注意运用押韵、对仗、拟声、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增加诗歌的美感和表现力。
同时,要注重诗歌的意境和主题,通过形象生动地描写和抒发情感来打动读者。
五、小品文小品文又称散文,它是一种表现作者感受和思考的文体。
小品文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游记、日记、笔记等等。
在写作小品文时,要注意通过真实的细节、情感的抒发和独特的观点来吸引读者。
同时,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来提升文章的文学性和感染力。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汇总重要文体(一)古代重要文体1.说——一种文体,可以记叙,可以议论,也可以抒情,但都是作者为了说理或发表某种观点或看法的一种体裁。
如《爱莲说》《马说》。
2.铭——本是刻在金属器物或石碑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文字,一般都用韵,后来成为一种专门文体。
如《陋室铭》。
3.表——古时臣下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可议论,也可以记叙和抒情,“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如《出师表》。
4.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5.序——亦称“叙”,或称“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或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该书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如《送东阳马生序》。
6.诗——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或阐述道理等。
以唐代作为标准,古诗分为古体诗与近体诗。
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之分,律诗每首八句,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之分,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将五言、七言律诗截一半就是绝句,故而绝句又叫截句。
7.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归纳总结文体是文学作品在形式上特定的体裁或类别。
不同的文体具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根据题材、情感、视角等不同要素进行分类。
初中语文学习中,掌握文体知识对于阅读理解和写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对初中语文常见的文体进行归纳总结。
一、散文散文作为一种常见的文体,主要以散漫的方式进行叙述和描写。
它可以真实反映生活、表达情感、传递思想。
散文常见的形式包括记叙文、描写文、议论文等。
1. 记叙文:记叙文主要以叙述事件或故事为主,通过讲述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来传达主题。
记叙文一般有引子、承接、高潮、尾声等部分。
例如:在那个夏天的一天,我独自站在窗前,遥望着远方的大海……2. 描写文:描写文以文字描绘人、物、景等具体事物的外貌特征、情感和细节。
描写文常通过形象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来塑造形象。
例如:夜幕降临,在街道上点亮的路灯下,一位老人佝偻着背,边行走边无助地寻找着方向。
3. 议论文:议论文主要通过陈述观点和提出论据来进行讨论和辩论。
议论文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合理的论证结构和有力的论据支持。
例如: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人认为人应该努力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有人则主张人类可以逐渐征服自然。
二、诗歌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文体,主要通过韵律、节奏和意象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形式多样,包括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对联等。
1. 绝句:绝句是我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诗歌形式,每首四行,每行五个字或者七个字。
绝句可以独立成篇,也可以组成诗歌篇章。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 对联:对联是指上下两行对仗工整,既完整表达含义又韵律和谐的文字。
对联常常用在节日祝贺、门联等场合。
例如:春风送暖气象新,年年岁岁花相似。
三、戏剧戏剧是一种以对话形式表现人物思想和情感的文体。
戏剧分为话剧、昆曲、京剧等不同形式。
戏剧除了以文字交流外,还包括表演、舞台布景等要素。
例如:《茶馆》是现代中国戏剧的经典之作,通过茶馆老板贾天祥的遭遇,展现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初一语文文章体裁知识点总结四篇10: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2.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 不亦说乎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交朋友而不是相信:真诚坦诚。
(6)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7)思而不学是危险的:有害的。
(8)然后知道松柏枯萎之后:枯萎。
3. 请写出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二、重点句子1. 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习与思考关系的那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孔子认为怎样才算明智: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
(3)孔子认为对待先进落后的态度应该是:见贤思齐焉,不见贤则自省。
(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获得新的认识和经验,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
(2)学者要自强不息,任重道远。
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他们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三、重点段落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2.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常识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篇11: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复习一、作家作品:1、《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2、《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3、《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画家、作家。
有诗集《七里香》、散文集《有一首歌》等。
4、《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宗璞。
5、《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字三白,清代文学家。
文体相关知识点总结初中一、文体的定义和分类文体是指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的一种特定风格或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的表达需求。
文体可以分为散文、诗歌和戏剧三大类,每一类还可以根据表达方式和目的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1. 散文散文是一种以抒发思想感情、叙述事实和描述现象为主要目的的文学体裁。
它可以根据表达方式分为记叙文、议论文和描写文等不同类型。
2. 诗歌诗歌是一种以抒发感情、写意和表现美的文学表达形式。
它以语言的艺术和韵律感为主要特点,可以根据韵律、格律、形式和内容分为不同类型,如韵文诗、律诗、绝句和七言诗等。
3. 戏剧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主要手段,通过舞台表演、对话和情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文学艺术形式。
它可以分为话剧、音乐剧、舞台剧等不同类型。
二、散文的特点和鉴赏方法散文是最为灵活多样的文体,它以叙述、议论和描写为主要目的,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技巧来表现个人思想感情和生活体验。
散文鉴赏的方法主要包括解读题意、分析结构和语言、品评主题等方面。
1. 解读题意散文的题意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主导情感。
通过阅读和分析散文的内容,我们可以从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来理解散文的题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结构和语言散文的结构和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它包括篇章结构、段落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散文的精彩之处。
3. 品评主题散文的主题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和情感,它反映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通过品评主题,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散文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领略其中蕴含的美意。
三、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诗歌是一种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的文体,它以表现感情、抒发思想和歌颂美的方式来展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诗歌鉴赏的方法主要包括韵律分析、音韵分析和形象表达等方面。
1. 韵律分析诗歌的韵律是其最为鲜明的特点之一,它通过音节、格律和韵脚的运用来增强语言的韵味和音乐性。
初中语文文体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议论文1. 定义议论文是由作者通过一定的论述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或立场、表达意见的一种文体。
2. 特点- 明确的中心论点- 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论证充分、有力- 立意鲜明、有说服力3. 写作技巧- 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 分析问题:剖析问题的本质,并提供相关信息和理论支持- 提出观点:明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论证论点:通过列举案例、引用权威资料等方式进行论证- 结论总结:对整篇议论进行总结,强调主题和核心观点二、记叙文1. 定义记叙文是通过叙述事物的来龙去脉、描写人物的外貌和内心活动等方式,来叙述和反映生活中的事情的一种文体。
2. 特点- 故事性强,情节连贯有序- 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语言简洁、贴近生活- 叙述角度独特、视角新颖3. 写作技巧- 确定故事主题:确定写作的中心思想和主题- 设计故事情节:合理安排故事发展的起伏和高潮迭起的情节 - 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行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 运用插叙回顾手法:适当运用回顾手法来调节故事节奏- 注意写作技巧:运用形象、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文章语言表达三、说明文1. 定义说明文是通过对事物或问题的定义、分类、特征、原理、产生过程等进行阐述和解释的一种文体。
2. 特点- 准确阐述事物或问题的相关信息- 逻辑严密、层次清晰- 描述客观、严谨准确-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3. 写作技巧- 确定说明文主题:明确写作的主题和目的- 正确分类:将事物或问题进行划分和分类- 清晰定义:准确阐述事物或问题的定义和特征- 方法步骤:阐述解决问题或实施方法的步骤和顺序- 举例论证:通过具体例子来进一步解释和说明四、诗歌1. 定义诗歌是通过对感情、意境、形象的抒发和表达,以及对文字的音韵的严格要求来构成的一种抒情性文学体裁。
2. 特点- 抒发情感,表达主题- 约定俗成的韵律和格式- 修辞手法多样、语言优美- 言犹在色、意境深远3. 写作技巧- 确定诗歌主题:明确写作的情感表达和主题- 选取韵脚和格律:根据诗歌的体裁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韵脚和格式- 塑造意象和比喻: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意象来加强诗歌的感染力- 采用修辞手法:灵活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丰富诗歌的表达效果- 注意音韵和押韵: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音韵和押韵的规律,使诗歌更具美感综上所述,初中语文学习中,理解和掌握不同文体的知识点对提高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必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文体知识和文学体裁常识一.文体知识1.记叙文(1)特点: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综合其他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事件、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中心。
(2)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有的情况下,六要素不一定都出现,某些要素可以省略。
(3)分类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猫》。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紫藤萝瀑布》。
(4)方法①叙述:对事物原委、事末做直接的介绍、说明和交代,是基本的表达方式。
②描写:对人、事、物、景作具体、形象的刻画。
a.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b.景物描写:交代环境、烘托气氛、抒发情感c.细节描写:具体生动③夹叙夹议:记叙或描写中穿插分析或评论。
④抒情:对感受和感情的书法和表达。
a. 直接抒情:直接抒发人物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b. 间接抒情:通过记叙、描写或议论来抒发感情。
(5)叙述方式①顺序记叙: a.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记叙,如《一面》 b. 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顺序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c. 作用:脉络清楚、条理分明。
②倒叙a. 先写结局,再追述事情的经过,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b. 把后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写。
c.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增强表现力。
③插叙:暂时中断中心事件的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事件的叙述,如《同志的信任》。
2.说明文(1)定义:以说明文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用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2)特点①内容上的知识性、科学性②结构上的条序性③语言上的简明性(3)分类①按照说明对象的不同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等)事理说明文(阐述事理)平实性说明文②按照表现手法的不同文艺性说明文(4)说明对象事物——事物说明文事理——事理说明文(5)说明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时间顺序介绍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工艺流程事物的内部结构空间顺序建筑物的方位、布局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部分从原因到结果从概括到具体从特点到用途由浅到深由近到远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逻辑顺序认识顺序(6)说明方法:举例子、下定义、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列图表、引资料、作诠释、摹状貌等。
(7)说明语言平实生动3.议论文(1)定义: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2)特点内容具体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政治论文广义的议论文分类按论证方式分学术论文立论驳论(4)要素①论点:是作者所议论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a.符合客观实际,表意正确 b.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特点 c.具有鲜明性 d.必须新颖独特 e.可以多侧面思考和分析②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分层论证引申论证(5)论证论证地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6)最基本的结构结构其他纵式横式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7)语言抽象性概括性严密性准确、中肯、鲜明4.应用文应用文是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广告、契据等。
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二.文学体裁常识1.小说(1)小说的概念及三个要素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从而广泛、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一篇小说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简称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人物形象是主要要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小说所刻画的人物被称为“典型形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方法有: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
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场景,或用以烘托气氛,或表现人物感情,或推动人物情节发展等。
(2)小说的分类按篇幅长短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按内容不同分为社会小说、神话小说、历史小说、科学小说和侦探小说。
古代小说题材:①志怪小说指我国汉魏六朝的谈鬼神怪异的一种旧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和传说,如《搜神记》。
②轶事小说用于记叙魏晋以来崇尚清淡的知识分子的狂放传闻和轶事的一种小说。
③传奇小说是一种情节多奇、神异的古典小说,其源出于六朝“志怪”,一般指唐、宋人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是元、明、清三代小说、戏剧作家吸取题材的宝库。
④话本小说指宋元说话艺人所用的底本。
用通俗的语言把小说、讲史的内容记录下来自己备忘或用于传授他人。
后成为小说的一种样式,即话本小说。
它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
⑤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一种样式,是在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章叙事的小说。
特点是概括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的段落,划分为若干回,并多用对偶句式做回目,揭示本回内容。
每回开头常有诗词。
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内容,以便衔接本回内容;每回结尾,多在情节高潮时戛然而止,留下悬念。
⑥谴责小说以揭露社会弊病,对封建官场和社会的种种病态进行鞭笞与谴责的一类小说的总称。
产生于辛亥革命前后。
⑦演义小说是旧体长篇小说的一种,由讲史话本发展而来。
概括史书、传说,用近代口语铺叙成文。
(3)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经历了六朝志怪、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章回小说和“五四”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2.散文(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种文体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形式自由,写法灵活,能够迅速的反映现实生活。
(2)散文的分类叙事散文,即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在表现手法上,以记叙为主,见有抒情成分。
抒情散文,即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法是直抒胸臆法。
议论散文,即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这种说理常借助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表达,文学色彩较浓。
(3)散文的特点①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指取材十分广泛,联想丰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神不散”指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
②意境深邃。
“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境”就是文章所借助的某种形象。
作者只有使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达到有机融合,才能使散文的主题深刻。
③语言凝练。
散文的语言清新隽永,充满诗情画意,又简明而生动、言近而旨远,往往带有哲理。
④表现手法灵活,富于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以夹叙夹议,状物写景。
3.戏剧(1)戏剧和戏剧文学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是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雕塑、建筑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的总成,也常专指话剧。
在西方指话剧。
话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2)戏剧文学的内容我们在初中阶段所讲的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戏剧文体指的就是剧本。
它分为舞台提示和人物语言。
①舞台提示。
这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及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等多种作用。
②人物语言。
即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
(3)戏剧的种类①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歌剧、舞剧。
②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和多幕剧。
③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④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戏剧和正剧。
(4)戏剧的特点①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事件高度集中的原则;②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剧本主要运用人物语言来塑造形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语言具有口语化、动作化。
(5)元杂剧元杂剧包括散曲和杂剧。
①散曲元代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韵文,是在金代“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发展成长起来的,分小令、套数二种,小令是一只单调的曲,简短精炼,在格律上不像词那样严格,常用以抒情写景,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是由两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规则连缀起来的组曲,又叫“散套”“套曲”。
全套必须属于同一宫调。
套数可用于叙述较完整的情节、事迹、或夹叙夹议。
②杂剧包括音乐、歌舞的综合艺术,分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由散曲中的套曲组成,供演员歌唱之用。
每折由一人独唱,其他演员只有对白。
科介是动作、表情。
结构上是“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说,明或介绍人物,联系情节的。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4.诗歌(1)诗歌的概念诗歌是我国最早是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源于原始人民的劳动呼声,是一种有声韵、有歌咏的文学。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形式上,一般以“行”为单位,分行排列。
(2)诗歌的基本特点①高度的概括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饱含着浓烈的感情,诗歌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主观感情;③形象性,诗歌借助丰富的想象,通过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④诗歌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按题材田园诗山水诗讽喻诗叙事诗:通过对具体的生活画面的描绘,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抒情诗: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说理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律诗格律诗绝句按内容诗歌按表达方式自由诗散文诗: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文人创作按作者身份民歌民谣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古体诗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古诗十九首》)七言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歌行”“引”“曲”“吟”等名称绝句近体诗(成于唐代)五言绝句(王之涣《登鹳雀楼》)七言绝句(杜牧《泊秦淮》)五言律诗(杜甫《春望》)七言律诗(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排律(白居易《长恨歌》)古体诗中国古典诗歌律诗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以两宋成就最高小令(短小的曲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套数(散曲)(睢景臣《高祖还乡》)杂剧(是供演出的剧本)传奇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文戏剧(4)诗歌意象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