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毫安控制技术在颈部CT扫描中的价值
- 格式:pdf
- 大小:192.84 KB
- 文档页数:2
吉林医学2021年2月第42卷第2期• 335 •第三代双源CT双能量不同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优化选择高晓玲,刘瑛,陈学志,赵运春,周连军,李清林(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中心医院C T M R室,内蒙古宁城024200) [摘要]目的:探讨双能量线性融合120K V、非线性融合及Mono E重建技术在头颈部C T A中的优化选择。
方法:对30例患者应用低对比剂(20~25 m l)在双能模式下行头颈部C T A检查,分别获取线性融合(A组)、自动最佳单能量(B组)、非线性融合(C组)图像,对比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 T值及S D值,计算S N R及C N R,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三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C组评分与A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评分与C组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
三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 T值及C N 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 N 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颈总动脉及大脑中动脉C T值均大于A组(P均<0. 05),C组C N R高于A组、B组(P<0. 05),A组、B组间C N 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非线性融合技术及最佳单能量均可获得高C T值及C N R,非线性融合技术优于两者。
[关键词]双源C T;双能扫描;X线计算机;头颈部血管造影;图像处理头颈部动脉螺旋C 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angiography ,CTA)成像便于系统全面地了解头颈部血管情况 ,可 为临床提供真实准确、清晰直观的血管图像[1],头颈部大范围 扫描野及大剂量对比剂应用同时引起高辐射剂量及增加对比 剂潜在风险,本研究通过增加螺距减少扫描时间,降低对比剂 剂量,引起图像质量的下降,通过重建技术线性融合(linear blending,L B)、非线性融合(non-linear blending,N B L)及最佳 单能量(Mono E)进行后处理,寻求最佳图像的重建方法。
2022〜2023放射医学(士)考试题库及答案1.胸部摄影的技术要点,不正确的是A.后前立位能正确反映胸部脏器的确切形态B.后前立位能观察产生气液平面的病理改变C.后前立位肩胛骨易投影肺野之内D.后前位心脏放大率小,肺野相对被遮盖少E..后前位肋间隙增宽,肺野展现宽广正确答案:C2.下述位于颅后窝的解剖结构是A.视神经孔B.棘孔C.舌下神经孔D.圆孔E.舌下神经孔正确答案:C3.以下各项不受植物神经系支配的是A.泪腺分泌B.肛门括约肌收缩与松弛C.膀胱壁的收缩与松弛D.舌的运动E.唾液腺分泌唾液正确答案:D4.颅脑CT扫描采用的基准线是A.外耳孔与鼻翼的连线B.外耳孔与外眼眦的连线C.外耳孔上缘与眶下缘的连线D.外耳孔与眉上缘中点的连线E.外耳孔上缘与眶上缘的连线正确答案:C5.所谓防护性能好的屏蔽材料是指A.对X线吸收能力强,散射量多B.对X线吸收能力弱,散射量少C.只考虑对X线的吸收能力强D.只考虑材料产生的散射量少E.对X线吸收能力强,而散射量少正确答案:6.下列造影,对比剂的引入方式属生理排泄的是A.胃肠道钡餐造影B.逆行肾盂造影C.口服胆囊造影D.腹膜后充气造影E.颈内动脉造影正确答案:C7.X线控制装置的三钮控制方式是指A.仅调整kVB.仅调整mAC.仅调整SD.kV、mA联动调整E.kV、mA、s单项调整正确答案:E8.X线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是指A.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不成比例的部分B.密度与照射量的变化成比例的部分C.不是摄影中力求应用的部分D.密度与照射量没有联系的部分E.也称为肩部正确答案:B9.产生X线必备条件中,不包括A.电子源B.高压电场C.高真空度条件D.高真空度条件E.适当的障碍物(靶面)正确答案:C10.散射线对照片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A.降低照片密度B.降低照片对比度C.降低照片灰雾度D.提高照片信噪比E.提高影像分辨力正确答案:BA.向上及侧向偏离栅焦距B.向下及侧向偏离栅焦距C.聚焦滤线栅反置使用D.上下偏离栅焦距E.侧向偏离栅焦距正确答案:C12.与体层面厚度有关的因素是A.荡角B.层深C.层间距D.照射角E.支点咼度正确答案:D13.使用立位滤线器最多的摄影部位是A.四肢B.腹部C.胸部D.头颅E.腰椎正确答案C14.腹部前后位照片能显示其轮廓的脏器是正确答案:肾15.关于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管电压影响照片对比度B.加大焦一片距,照片对比度提高C.灰雾使对比度下降D.管电压上升照片对比度下降E.Y值大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正确答案:B16.岛叶外侧是11.下述情况,滤线栅切割效应最严重的是A.内囊B.外囊C.外侧沟D.屏状核E.中央沟正确答案C17.胸部侧位标准片所见,描述错误的是A.无组织遮盖部分呈漆黑B.胸骨两侧缘重合成侧位C.第4胸椎以下椎体清晰可见D.升主动脉与降主动脉重叠良好E.心脏及大血管影边缘清晰、锐利正确答案:D18.下列组合彼此无关的是A.白细胞——细菌B.红细胞——保护机体C.血小板——凝血、止血D.红细胞氧、二氧化碳E.血浆——蛋白质正确答案:B19.X线影像上,称为肺纹理的解剖结构的构成主要是A.支气管B.淋巴管C.肺动'静脉D.支气管动、静脉及淋巴管E.支气管动、静脉正确答案:C20.照片上某处的透光程度称为A.亮度B.密度C.对比度D.透光率E.阻光率正确答案:D21.相对可靠的碘过敏试验是A.口服试验B.眼结膜试验C.舌下试验D.皮内试验E.静脉注射试验正确答案:E22.与X线照片产生灰雾的原因无关的是A.胶片本底灰雾B.焦点外X线C.胶片最大密度D.被检体产生的散射线E.胶片最大密度正确答案:C23.超声探头的作用是A.发射超声波B.接受超声波C.发射和接受超声波D.放大超声波E.滤过超声波正确答案:C24.矮胖型的人,腹部特点有A.内脏下垂B.膈位置较高C.胃趋于横位D.腹部上宽下狭E.下腹部呈明显隆凸状正确答案:BCD25.若一幅CT颅脑图像的窗宽和窗位为80Hu 和40Hu,那么它显示CT值范围为A.0〜160HuB.0〜80HuC.0〜40HuD.40〜80HuE.80〜160Hu正确答案:B26.有关足骨的描述,错误的是A.趾骨共14块B.跗骨7块属长骨C.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D.距骨下方与跟骨相关节E.跖骨排列大致与掌骨相当解析正确答案:B27.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单位时间内每肾生成的超滤液量B.单位时间内每肾生成的终尿量C.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D.单位时间内肾脏滤过的尿量E.每小时内肾脏滤过的尿量正确答案:C28.环枢关节半脱位,正确的摄影体位是A.颈椎正位B.颈椎斜位C.颈椎开口位D.颈椎过屈位E.颈椎侧位正确答案:C29.原子的K壳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是A.6B.5C.4D.3E.2正确答案:E30.下列关于胸腔积液的诊断,正确的是A.中等量积液常有纵隔移位B.包裹性积液多位于前胸壁C.显示斜裂叶间积液,以侧位胸片为佳D.立位后前位胸片,可显示100mI以下积液E.立位胸片,肺底积液呈外高内低的致密影正确答案:C31.关于胰液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胰腺的外分泌液B.胰液在非消化期分泌C.提供消化酶所需的pH环境D.胰液的有机物成分是消化酶E.胰液中含有三大营养素的消化酶正确答案:B32.将人体纵断分为左右等分的面称A.矢状面B.水平面C.正中矢状面D.冠状面E.垂直面正确答案:C33.关于寰椎的描述,错误的是A.无椎体B.无关节突C.棘突长D.前弓短E.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正确答案:C34.下列不是PACS系统管理内容的是A.统计分析B.存储管理C.非医学设备管理D.软硬件管理E.安全性管理正确答案:C35.PACS的核心是A.影像米集系统B.网络及通讯系统C.影像存储管理系统D..影像工作站系统E.影像硬拷贝输出系统.正确答案:C36.关于人体轴'面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头至足的连线为矢状轴B.与矢状轴平行,于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两部分的切面为矢状面C.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为正中矢状面D.人体左、右不等高的连线为冠状轴E.与人体矢状轴垂直,将人体分为上、两部分的切面为水平面,也称横切面正确答案:D37.下面哪项不是胸部CT扫描的适应证A.纵隔淋巴结肿大B.肺结核C.间质性肺炎D.肋间神经炎E.胸膜增厚正确答案:D38.关于乳腺摄影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般采用40kV以下低千伏摄影B.采用近焦-片距,一般40〜50cmC.常规摄取乳房轴位、侧位D.主要用于乳房肿块性质的鉴别诊断,也用于普查乳腺癌E.禁止加压正确答案:E39.下列不属于X线机辅助装置的是A.摄影床B.诊视床C.X线管D.影像增强器E.摄像机正确答案:E40.关于空间电荷抵偿器的作用,正确的是A.、随管电流的变化,稳定管电压B.随管电压的变化,稳定管电流C.随管电流的变化,稳定电源电压D.随管电压的变化,稳定管电压E.随管电压的变化,稳定电源电压正确答案:B41.X线照片某处对入射光线吸收率为90%,此处的光学密度值为A.0.1B.0.9C.1.0D.2.0E.3.0正确答案:C42.金属铍的原子序数是A.12B.、10C.8D.4E.6正确答案:D43.骨性胸廓的组成是A.胸椎B.肺C.胸骨D.骨E.肩部正确答案:ACD44.参与脑干组成的A.中脑B.间脑C.脑池D.脊髓E.大脑正确答案:A45.观察骰骨和相邻的关节及第4、5跖骨基底部的投照体位应选择A.足前后位B.足内斜位C.足外斜位D.足侧位E.足负重侧位正确答案:B46.关于胶片本底灰雾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照射量等于零时照片所具有的密度值B.位于特性曲线的起始点C.是胶片曝光后产生的最小密度值D.由乳剂灰雾和片基灰雾组成E.与乳剂感光中心的大小和数目有关正确答案:C47.食管下段局限性不规则收缩称为A.第一蠕动波B.第二蠕动波C.第三蠕动波D.第四蠕动波E.第五蠕动波正确答案:48.对肝脏的描述,错误的是A.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B.肝的膈面的前部由镰状韧带分为大而厚的肝右叶和小而薄的肝左叶C.肝的脏面横沟称为肝门D.肝门是肝固有动脉的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以及神经和淋巴管出入之处E.肝脏没有裸区正确答案:E49.下面对颈部CT扫描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A.平扫,使颈部与床面平行,两外耳孔与床面等距B.摄取颈部侧位定位像,在定位像上选择从胸腔入口至下颌角区域进行扫描C.甲状腺扫描范围从第5颈椎下缘至第1胸椎D.甲状腺的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10mmE.扫描方式为螺旋或非螺旋均可正确答案:D50.下列不是MRI成像的优点的是A.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B.不受骨伪影干扰C.可多参数成像D.能多方位成像E.对钙化灶显示敏感正确答案:E51.伦琴发现X线是在A.1890年B.1895年C.1896年D.1795年E.1695年正确答案:B52.与CT图像显示上下位置偏移有关的操作是A.病人摆位左右偏离B.扫描机架倾角过大C.床面升降调节有误D.床面进出调节有误E.扫描野选择有误正确答案:C53.下述诸骨,不属于近侧列腕骨的是A.腕舟骨B.月骨C.三角骨D.豆骨E.小多角骨正确答案:E54.CR的第三象限英文简称A.IPCB.IBCC..IBDD.EDBE.PSP正确答案:A55.放射科量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体现在A.巨大的社会效益B.巨大的经济效益C.代价一危害一利益的最优化D.提供出高质量的图像E.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正确答案:C56.X线照片上某处阻挡光线能力的大小称为A.密度B.亮度C.对比度D.阻光率E.透光率正确答案D57.一般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的时间是A.2〜3hB.3〜4hC.4〜6hD.7〜8hE.9〜10h正确答案:C58.腹腔动脉DSA,若需观察门静脉,曝光时间应为A.1〜5秒B.5〜10秒C.10〜15秒D.15〜20秒E.20〜30秒正确答案:D59.胶片特性曲线的特性值不包括A.反差系数B.乳剂熔点C.相对感度D.本底灰雾E.最大密度正确答案:B60.主要负责MRI的空间定位的是A.RF场B.梯度场C.外磁场D.自旋场E.磁矩场正确答案:B61.有关明胶性质的说明,错误的是。
小议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发表时间:2019-01-21T09:44:08.2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2期作者:陈方明林清龙苏良宝王文辉蔡少辉[导读] 低剂量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微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筛查无影响,且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医院 362400【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随机将2017年至2018年来我院进行头颈部CTA扫描的95例受检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受检者给予常规剂量CT扫描检查,观察组受检者给予低剂量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的图像扫描质量和辐射剂量。
结果:观察组的图像扫描质量优良率和颈动脉虹吸段CT值都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图像颗粒增粗,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剂量指数、有效球管剂量和剂量长度乘积都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低剂量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质量略微低于常规剂量CT扫描,但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筛查无影响,且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关键词】低剂量;CT扫描;头颈部CTA;应用价值随着影像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分辨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因此在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头颈部CTA扫描的影像图片质量与扫描质量呈现正相关,为确保临床诊治的准确性,临床应用时管电压通常控制在120kV左右,但扫描剂量越高造成的辐射损伤越高,为降低CTA扫描引起的辐射损伤,本文将管电压降低至80kV左右,并分析低剂量头颈部CTA的影像图片质量,现将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患者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来我院行头颈部CTA扫描的95例受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5例,女30例,年龄在37-65岁之间,按照CT扫描剂量将95例受检者分为两组。
头颈部CT检查技术概述头颈部CT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疗检查方式,用于评估头颈部血管、神经和软组织等病变。
它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检查准备在进行头颈部CT检查前,患者需要仔细阅读检查前的说明以及医生的指示,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检查准备。
以下是头颈部CT检查的一些常见准备:1.服用造影剂:有些情况下需要使用造影剂来增加扫描的清晰度和对病变的检测。
有些患者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医生会在检查前询问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造影剂。
2.忌口:检查前几个小时需要禁食,以避免食物对检查结果的干扰。
3.着装松散:因为患者需要在检查设备上平躺,所以着装要宽松舒适,以便进行检查。
4.移除金属物品:检查过程中会用到磁场和X射线,患者需要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手表、项链、口腔牙齿上的金属填充等,以避免对检查产生干扰。
检查流程头颈部CT检查通常有以下流程:1.患者需要躺到检查设备上,医生会调整设备的位置和角度使其适应不同部位的检查。
2.检查过程需要患者保持不动,医生会给出指令,要求患者保持呼吸平稳,以保证图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3.检查一般会持续几分钟,检查设备会自动进行扫描,患者可以听到轻微的嗡嗡声和感觉到各种震动。
4.检查过程结束后,医生会评估图像质量和报告结果,以进行后续的诊断治疗。
检查结果头颈部CT检查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头颈部影像,包括骨骼、血管、组织和器官等。
医生可以根据检查结构来评估病变的位置、大小、形状、数量和分布等信息,进而确定病变的性质、病因和诊断。
注意事项在头颈部CT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患者需要保持冷静,按医生的指示进行操作,以避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2.检查过程不能带上金属物品,否则会对检查产生干扰。
3.术前需告知医生是否有对造影剂过敏反应。
4.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按时复查,以保证疾病的治疗效果和病情的进展。
在头颈部CT检查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检查准备和检查流程,以得到高质量的影像,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价值索洪祥【摘要】目的探讨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中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利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30例.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CT 扫描技术,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对比两组图像扫描质量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图像扫描质量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剂量组优良率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CT剂量指数值(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值(DLP)和有效剂量(ED)分别为(4.3±1.1)mGy、(215.3±13.8)mGy·cm、(0.6±0.1)mSv;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2.7±1.4)mGy、(593.7±13.2)mGy·cm、(1.9±0.3)mSv,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检查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还可以保证图像扫描质量.【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年(卷),期】2017(012)008【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低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头颈部血管造影;应用价值【作者】索洪祥【作者单位】110122 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近年来研究显示[1], 在头颈部CTA成像患者中可由于扫描剂量过大导致患者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给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因此是否能够通过降低辐射剂量但同时又要保证头颈部CTA扫描的图像质量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
鉴于此, 本研究重点探讨CTA技术在头颈部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 并将其与采用常规剂量扫描的患者进行对比, 详细内容如下。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需要实施头颈部CTA扫描的患者中选取60例开展临床对照研究,纳入者均需要实施头颈部CTA扫描检查, 均符合检查适应证,均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签署同意书。
后超高端CT设备技术参数要求
一.概述
本次招标采购设备为螺旋CT,投标方应依照招标文件所提出的设备技术规格、产品、产量和效劳要求,综合考虑设备和适应性,选择具有最正确性能价钱比的设备前来投标。
希望投标方以精巧的设备、优良的效劳和优惠的价钱,充分显示贵公司的竞争实力。
二.招标货物一览表
设备用途:可用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脊柱脊髓系统、骨关节系统的运算机断层成像,并可为临床提供先进的能谱成像、灌注等功能分析,以知足医院全身CT扫描的临床应用和临床研究。
三.设备技术要求及相应配置。
ct的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第一段:引言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医学成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扫描患者的身体,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断层图像,用于诊断和治疗。
在CT技术中,毫安秒(mAs)和毫安(mA)是两个关键参数,它们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至关重要。
第二段:什么是毫安秒和毫安在CT扫描中,毫安秒(mAs)是X射线束通过患者体内的时间长短,它决定了图像的对比度和噪声水平。
较高的mAs值会产生更高对比度的图像,但也会增加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
而毫安(mA)则是X射线束的强度,它决定了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较高的mA值会产生更亮和更清晰的图像。
第三段:mAs和图像质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设置mAs值对于获得高质量的CT图像至关重要。
较高的mAs 值可以减少图像中的噪声,提高图像的对比度。
然而,过高的mAs 值会增加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可能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医生和放射技师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mAs值,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第四段:mA和图像亮度之间的关系mA值决定了CT图像的亮度和清晰度。
较高的mA值会产生更亮和更清晰的图像,但也会增加患者接受辐射的剂量。
因此,医生和放射技师需要根据需要平衡图像质量和患者辐射剂量的关系,选择适当的mA值。
第五段:如何计算mAs和mA在CT扫描中,mAs的计算公式是mAs = mA × 扫描时间(s)。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知道mA和扫描时间,就可以计算出mAs的值。
医生和放射技师通常会根据疾病类型和患者情况来确定适当的mA和扫描时间,从而得到合适的mAs值。
第六段:应用举例:肺部CT扫描以肺部CT扫描为例,对于一般的肺部检查,常用的mAs范围是20-200mAs。
如果选择较低的mAs值,图像可能会出现噪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而过高的mAs值可能会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因此,医生和放射技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mAs值,以获得高质量的肺部CT图像。
近年来,随着MSCT 的快速发展,头颈部CTA 以其检查方便、相对无创、费用相对较低及图像直观等优势逐渐取代DSA ,成为诊断脑血管疾病的常规及首选检查手段。
然而,由于常规头颈部CTA 的扫描范围较大,存在受照剂量相对较高的缺点。
此外,CTA 使用碘对比剂,可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如何降低头颈部CTA 检查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损害成为研究新热点。
1低辐射剂量头颈部CTA 检查的研究进展1.1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 )对X 线照射生物学危害有相当明确的阐述,并分为远期效应和近期效应[1]。
远期效应为多次微小剂量的长期累积可能会引起癌症和遗传效应的发生;近期效应有单次剂量阈值,单次接受超剂量X 线辐射会带来白内障、皮肤损伤等辐射损伤。
研究[2]表明,10mSV 的有效剂量即可增加0.05%的患癌危险性,对妇女及儿童影响更大。
Alkhorayef 等[3]比较研究头、肺、腹、盆及下肢等部位CTA 检查中患者所受辐射剂量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表明,头部CTA 的辐射剂量越大对患者的生物效应也越大,主要影响眼、甲状腺等对X 线敏感的器官。
目前已有大量学者致力于CT 低辐射剂量检查的研究[4]。
但当前低CT 辐射剂量检查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心肺、腹部、盆腔等部位[5-7],头颈部CTA 低剂量检查的研究仍较少。
1.21990年Naidich 等[8]首次提出了低剂量CT (LDCT )的概念,其方法是其他扫描参数不变,降低管电流从而降低X 线辐射剂量。
自此,降低管电流成为临床实践中较常用且最简单易行的降低辐射剂量的方法。
随着CT 扫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利用人体长轴上的不均匀性与横轴上的不对称性动态调整管电流的方法,即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 )技术。
多项研究[6,9-10]证实,通过特定的参数设定,如噪声指数(NI )、管电流范围等,ATCM 技术在多个部位应用中,可在图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显著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18F-FDG PET/CT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作者:孙新儒胡莹莹张旭林晓平梁培炎樊卫,陈明远赵充【摘要】【目的】探讨鼻咽癌病灶18F-FDG SUV在鼻咽癌T分期中的价值,以期能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
【方法】收集113例鼻咽癌初诊患者首次放疗前的PET/CT资料,按照T分期分为4组:T1期6例,T2期18例,T3期64例,T4期25例。
采用18F-FD G高摄取(SUV≥2.5)为阈值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在XELERIS 工作站上自动计算所勾画病灶的大小、SUVmax和SUVmean。
分析SUV与T分期的关系。
【结果】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显示,原发灶大小(Size)、SUVmax、SUVmean在T分期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 = 34.46,17.02,16.62; P均< 0.01)。
病灶大小和SUVmax、SUVmean 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46和0.37,P < 0.01。
鼻咽癌病灶的大小和SUVmax、SUVm ean呈正相关。
【结论】18F-FDG PET/CT SUVmax、SUVmean在鼻咽癌T1 ~T4分期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随分期升高逐渐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建筑论文发表【关键词】鼻咽癌;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T分期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18F-FDG st 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 in T stages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a nd to guide clinical work further. 【Methods】In total 113 histologically diagnosed NPC patients without any radiotherapy underwent 18F-FDG PET/CT in Cancer Cent er,Sun Yat-sen University between July 2005 and April 2008 were entered into th is retrospective study. The patients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 stage:T1,6 pa tients; T2,18 patients; T3,64 patients; and T4,25 patients. Using high 18F-FD G uptake (SUV≥2.5) to draw region o f interest (ROI),the maximum standardized u ptake value (SUVmax),and mean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ean) of ROI w ere calculated automatically in XELERIS workst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V and T stage was analyzed. 【Results】Kruskal-Wallis rank sum test showed that t he differences of primary tumor size,SUVmax,SUVmean,have a significant st 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 = 34.46,17.02,16.62; P < 0.01) in the T stages. The c 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lesion size and SUVmax,SUVmean were 0.46 and0.37,respectively (P < 0.01). The NPC lesion size and SUVmax,SUVmean were positive correlation. 【Conclusion】18F-FDG SUVmax,SUVmean have a statisti cal difference in T1-T4 stages of NPC and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the stages,w hich have some value in clinic.建筑论文发表鼻咽癌采取以放疗为主的治疗手段,精确的临床分期对于病人的合理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头颈部CT扫描技术第一节颅脑CT扫描技术一、适应证颅脑急性出血、梗死、外伤、畸形、积水、肿瘤、炎症以及脑实质变性和脑萎缩等疾病。
二、检查技术1.常规平扫:(1)体位:取仰卧位,头部置于检查床头架内,头部正中矢状面与正中定位线重合,使头部位于扫描野的中心,听眦线垂直于检查床。
常规以听眦线或听眶上线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
(2)参数:管电压 100~120 kV,有效管电流 200~250 mAs,根据机型选择不同探测器组合(16×1.500 mm、32×1.200 mm,64×0.625 mm、128×0.600mm、320×0.500 mm 等),一般行逐层扫描,层厚5~6 mm,层间距5~6 mm。
2.增强扫描:(1)常规增强扫描:扫描参数与常规平扫相同。
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对比剂,流率为 1.5~2.0 ml/s (观察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血管病变时,流率可达 3.0~4.0 ml/s),用量为 50~70ml。
根据病变的性质设置头部增强的延迟扫描时间,血管性病变延迟 25 s,感染、囊肿延迟 3~5 min,转移瘤、脑膜瘤延迟 5~8 min。
(2)颅脑 CTA:采用对比剂(流率为 4.0~5.0 ml/s,用量为 60~80ml) +生理盐水(流率为 4.0 ml/s,用量为 30 ml)的注射方式。
体弱或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 <18 kg/m2的受检者,对比剂用量酌减。
三、图像处理1. 预置窗宽、窗位:软组织窗窗宽 80~100HU,窗位35~45 HU;骨窗窗宽 3 500~4 000 HU,窗位500~700 HU。
2.常规三维图像重组:用薄层横断面数据进行MPR,可获得脑组织的冠状面、矢状面、斜面图像。
运用表面遮盖法(shade surface displayment, SSD)显示颅骨的骨折线、病变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等。
头颈部CTA扫描及后处理方法一、扫描技术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会诊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要求填写会诊单医师核准、填写清楚。
签署CT增强知情同意书。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提醒患者去除头部、颈部的金属饰物(假牙、项链和耳环)等,避免伪影干扰,扫描时出现伪影,应设法解决。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患者检查前应补充足够的水分。
进入CT房间前应建立静脉通道。
在动力注射前,应测试并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部位,以找到正确的注射点并降低溢出风险。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另外,检查前,应给患者强调整个检查保持不动的重要性;为了防止运动伪影,指导病人不要在检查过程中呼吸和吞咽。
如有必要,指导病人一起练习。
特别交待注射对比剂后发热的情况和可能的程度。
2.扫描前体位:头先进,仰卧,头静止靠在头托上,手臂舒适地放在两侧,必要时肩膀下垂眶上线与床面垂直。
如下图所示在头两侧加固泡沫塞,减少患者头部运动使头的中心位置放置在扫描的中心位置3.选择患者姓名,部位,扫描方案,扫描步骤定位像平扫血管兴趣点动脉期静脉期注意:1.监测血管点的位置为主动脉弓。
2.平扫与注入造影剂后(动脉期及静脉期)的扫描范围及参数应一致。
3.上图中的估计启动延迟时间应从注入造影剂时开始计算。
4.应注意扫描检查以外部位的防护屏蔽。
二、后处理技术1.CTA减影打开应用程序→CT→Neuro DSA选择平扫及动脉期(静脉期)序列,分别装载到应用程序内(注意:先装载动脉期(静脉期)序列,后装载平扫序列)应用程序自动减影,待减影完成后,如下图所示,点击屏幕右下方箭头选项保存。
2.CTA显示打开应用程序→CT→Inspace选择浏览器----选择Neuro DSA_CTA,然后进行装载序列。
选择部位预置,点击左下方“应用”键。
113C T 血管造影(C T A)是无创影响检查技术的一种,不仅扫描时间短,辐射剂量低,而且图像处理功能强,在动态增强扫描技术与造影剂团注技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检验出头颈部血管疾病,是D S A 诊断的重要补充方式,在当前临床应用中十分广泛。
另外,C T 血管造影的空间、时间与密度分辨率较高,螺旋与波动伪影相对较小,在头颈部检验中的影像学成像范围偏广,亦可帮助临床医师及时监察出血管壁及其相邻性骨结构,应用相对普遍,但有报道称[1]:患者影像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辐射剂量可线性影响人体癌症的发生风险,所以C T 扫描辐射剂量问题在现阶段临床中备受争议。
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放射学界学者提出了“C T 低剂量”概念,认为可以在保证临床检验图像质量与临床诊断结果准确的基础上,遵循最小有效剂量(ALARA)原则。
故本文尝试把低剂量CT 扫描技术用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实行头颈部C T A 检查的患者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试验纳入2019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集的头颈部CTA 检验患者50例,以不同的扫描方式为分组依据,分成两个组别,每组25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区间40~59岁,中位数(45.02±3.05)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区间38~60岁,中位数(45.05±3.02)岁。
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提示差异不敏感(P >0.05),可比。
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此项试验的开展,且患者与家属均明确表示同意参与试验。
纳入标准:(1)经患者身高与体质量计算,B M I 数值低于22.9 kg/m 2;(2)高度怀疑患者头颈部血管性病变;(3)临床资料并不完整。
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患者;(2)临床资料不完整或者不配合者。
1.2 扫描方式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 T。
对照组接受常规剂量C T扫描,观察组接受低剂量C T 扫描。
头颈动脉数字减影CTA应用自动毫安与能谱成像的辐射剂量和成像质量研究刘辉;王卫;李卫东;张晓亮;朱砚【摘要】目的:通过头颈动脉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DSCTA)应用能谱成像(GSI)与自动毫安(AM)对比研究,探讨GSI与AM之间X射线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差异.方法:选取40例拟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患者,按照扫描成像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GSI组和AM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颈动脉DSCTA,GSI组使用扫描协议GSI-40,管电流360 mA;AM组使用噪声指数(NI)为12,管电流为200~500 mA.检查后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测量记录轴位图像各段动脉CT值、噪声值及计算信噪比;主观评价两组轴位和三维影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GSI组有效剂量(ED)为(3.30±0.18)mSv,AM组为(3.79±0.46)mSv,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531,P<0.001);GSI组和AM组的三维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83±0.35)分和(2.66±0.4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7,P<0.05).结论:头颈动脉DSCTA应用GSI可显著降低X射线辐射剂量,提高影像质量.【期刊名称】《中国医学装备》【年(卷),期】2019(016)006【总页数】6页(P28-33)【关键词】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能谱成像;自动毫安;头颈;辐射剂量【作者】刘辉;王卫;李卫东;张晓亮;朱砚【作者单位】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门诊部天津 3004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2;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放射科天津 3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14.2头颈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无创性诊断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检查方法,已常规应用于临床,并被证明是一种简单、快速及可靠的诊断方式[1]。
ct的毫安秒和毫安计算摘要:1.CT 的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定义与概念2.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公式与方法3.毫安秒和毫安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4.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正文:在计算机领域,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材料科学、生物学等领域。
在CT 图像处理中,常常需要对图像进行毫安秒(mAs)和毫安(mA)计算,以便更好地分析和诊断。
本文将详细介绍CT 的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定义、公式、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和优缺点。
1.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定义与概念- 毫安秒(mAs):CT 图像的辐射剂量单位,表示X 射线管在曝光过程中的电流强度(mA)和曝光时间(s)的乘积,即mAs = mA ×s。
- 毫安(mA):CT 图像的辐射剂量单位,表示X 射线管在曝光过程中的电流强度,单位为毫安培(mA)。
2.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公式与方法- 毫安秒计算公式:mAs = mA ×s- 毫安计算公式:mA = mAs ÷s- 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调整X 射线管的电流强度和曝光时间,来控制CT 图像的辐射剂量。
3.毫安秒和毫安计算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在医学影像学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毫安秒和毫安设置,以获取合适的图像清晰度和辐射剂量。
- 在材料科学中,研究者可以通过调整CT 扫描的毫安秒和毫安设置,来优化图像质量,更好地分析材料结构。
4.毫安秒和毫安计算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 优点:毫安秒和毫安计算可以帮助医生和研究者更好地控制CT 图像的辐射剂量和质量,提高诊断和研究的准确性。
- 缺点:过高的毫安秒和毫安设置可能导致图像噪点增加,降低图像质量;过低的设置则可能导致图像不清晰,影响诊断和研究效果。
- 注意事项:在进行毫安秒和毫安计算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设置,避免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
总之,CT 的毫安秒和毫安计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