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子分类及原理0.0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92 MB
- 文档页数:151
第二章领的结构设计领在服装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具有实用和装饰两大功能,一衣以领为首,它在服装上占据了最醒目的位置,在服装造型中占有相当的地位和作用。
衣领的款式多变、千姿百态,是服装设计师作文章的地方,是结构设计的重点,在设计中即要注意造型,又要注意功能,还要考虑其工艺制做的可能性。
一、领的分类:组成:领子由领窝、领片组成。
领窝:以人体颈部外形为基准在衣身上挖空的部分。
又称领窝弧线或领口弧线。
领窝弧线的形状、大小根据不同的服装、不同的需要而变,不受人体颈部领的限制,但又不能完全摆脱其作用。
领片:是将与领窝配合的独立裁片。
领窝与领片之间应有严格的一致性,即相关结构线应吻合。
根据领片的有无:无领型衣领、有领型衣领。
1、无领:是直接在衣身领窝上造型的领子,它只有领窝而无领片,它又可分为:(1)平口型无领:(领线领、领口领)只是领窝线造型的变化。
V型领、圆口领、方领、一字领。
(2)花式无领:饰边花式无领:在领口领的基础上加装各种形式的饰边。
收褶花式无领:在领口领的基础上加进褶份,使胸、背宽松。
垂浪花式无领:在领部结构上做某些改变,使前领口下垂,在前胸形成若干垂浪的领型。
2、有领型衣领:领子装在衣片上,有结构线和造型线,领子的变化一般在衣领上而不在衣片上的一类领子,它又可分为:(1)立领:衣领围于人体颈部,属封闭型的衣领。
衣领呈单一条状结构。
有中式立领、环领、学生装领、连衣立领。
结带领也属于立领。
连衣立领:是立领的领的前端与衣身相连的领子。
(2)翻领:由底领、翻领二部分组成,造型变化在翻领部分的领子。
翻立领:底领和翻领呈分离结构,组装时需缝合。
称“立式翻折领”、“企领”。
例:中山装领、男衬衫领。
连翻领:由底领和翻领组成,但二者相连为整体结构,靠工艺手段将其区分,也称“翻领”。
例如方领、圆领。
坦翻领:是一种无领底的翻领,是特殊的翻领,也有人称“坦领”、“披肩领”、“扁领”。
例:海军领。
花式翻领:有波浪的翻领。
3、驳领:由肩领和驳头两部分组成,即肩领的前部及与衣身相连的驳头共同翻折,形成敞开类的一类领子,肩领的底领与翻领也是相连结构。
第五章衣领结构原理与设计第一节衣领的分类一、关门领由底领和翻领组成的一类衣领。
底领较高,而围于人体颈部的衣领。
1. 单立领:只有底领没有翻领的一类衣领。
如中式领、学生装领等。
2. 翻立领:由立领作底领,翻领作领面组合而成的一类衣领。
如衬衫领,中山装领等。
3. 连衣立领:领子前端的一部分与衣身相连的一类衣领。
4. 翻折领:底领和翻领相连的一类衣领。
5. 坦领:后底领领高在0.5-1cm,前底领近乎为零,领子平摊在衣身上的一类衣领。
二、驳折领由领子前部及衣身组合的一部分共同翻折形成的敞开式的一类衣领。
其底领可相连,也可分离。
三、花式领直接在衣身领窝上造型的一类衣领。
四、衣领结构线名称衣领各结构线名称。
其中a-底领宽,b-翻领宽。
五、领窝线结构若基本领窝线的大小用L表示,根据人体颈根部的几何形态,并保证在样板缩放时领口不走样,经过数学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基本领窝线的制图条件为:前领窝:前领口深=2L/10前领口宽=2L/10-0.7cm弧外对角线MN=2/5前领口宽后领窝:后领口深=L/20后领口宽=2L/10-0.5cm弧外对角线=4L/100第二节立领的结构原理与设计一、设计方法(一) 审视效果图,确定领子的立体形态及各部位尺寸若领子的上口围度为L2,领座线(下口线)围度为L1,根据上下口线的围度差可分为:垂直型立领L1=L2 α1=α2=90°内倾型立领L1> L2 α1>90°α2>90°外倾型立领L1<L2 α1<90°α2<90°(二) 做出衣身上领窝线的形状,测出其大小,作为装领线的设计依据(三) 做出相应的立领结构立领结构图的绘制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独立制图法。
它是根据立体着装效果,领上下口线差,凭借经验,确定装领线的翘度或弯曲度的大小及位置,具有简便、迅速的特点。
另一种是依靠前衣身的制图方法,它更有助于了解立领与衣身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型后的细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