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 古诗二首·村居 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部编二年级语文下册《村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春景诗,全诗如一幅美丽的风俗画:乡村的二月,天气暖和起来。
春光明媚,和风丽日,青草生长,鸣莺翩飞。
春风吹动下,垂柳的枝条正拂着堤岸,仿佛陶醉在融融的春光中。
白昼渐渐长了,儿童沐浴着春光,呼吸着新鲜空气,奔跑着放飞风筝。
诗人抓住早春二月的特点,以精练的语言勾画出一幅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乐春图”:景、人、事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情趣,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
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春天的美好情景以及孩子们快乐活泼的形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同学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
2、揭示课题。
(春天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儿,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儿,春天还是一首精妙绝伦的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古诗《村居》。
3、板书:村居(孩子们,请你伸出右手食指和我一起书空。
“村”是平舌音,乡村有一棵棵树木,一寸寸水田。
居,尸字头下面居住着一个古人。
)4、齐读课题。
指导a放慢速度,注意停顿,读——b声音再清脆点儿,读c“清”和“鼎”是后鼻音。
咱们再读一次?5、理解诗题。
(看《村居》这题目你猜诗人会写什么?题目是它的眼睛,它也许可以告诉我们,我们可用扩词法来理解,“村”是()“居”是(),连起来就是(写在乡村居住时看到的春景)。
《村居》说课稿一、说教材《村居》是人教部编版的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古诗,这首古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乡村的春景图。
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春天如诗如画的意境,深切体验了春天带的快乐。
这首诗歌内容简短,意境深远,语言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本课的目标设为(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
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说学情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
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1 古诗二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
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
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教师)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
(板书课题)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
(“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6.引入新课: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就是作者在农村居住时所看见的。
那么,作者看到了什么景象,又是怎样描写所看到的景物的呢?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设计意图:借助插图,初步感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为后续的理解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课件继续出示《村居》插图,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一边观察插图,一边认真倾听。
1、古诗二首(1)村居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认11个生字。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2、难点: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创设情景,进行层进式的引导与点拨。
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感悟诗意诗情。
教具准备:朗诵音频、生字卡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二、自读古诗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2、大家瞧,这么多的风筝多美呀,你能将它们放飞得更高吗?(指名认读生字)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了“in”。
“趁”是的韵母是“en”,不是“eng”。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
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4、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5、互相交流。
6、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学生生汇报。
4、(PPT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
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
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6、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7、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村居》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乡村的风土人情,感受乡村的美好。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乡村的感受,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和历史背景,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乡村文化的多样性。
2.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乡村的感受。
3.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重要词语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将所学习到的文本内容运用到写作中。
2.学生能否在语感上领悟文章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导入讲解法:通过图片等形式对相关词汇进行解释,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对乡村的印象。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将所学到的重要名词进行分类整理,并在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3.综合应用法:学生在课后以写作形式展现个人对乡村的感受。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1.播放与乡村相关的音乐,营造愉悦的氛围。
2.给学生出示与乡村相关的图片,让他们说出自己对乡村的印象。
2.学习环节:1.师生共同阅读《村居》课文。
2.学生划分课文的段落,理解段落中重要的词语和短语。
3.学生分组将各自理解的文本内容进行分类整理。
4.组内交流、讨论以达成对乡村文化的多元性理解。
3.小结环节:1.向学生概述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目的明确、材料丰富,以及教师寓教于乐的手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乡村文化的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达到了既定教学目标,体现了有效的教学手段。
同时,在细节设计上还需更加注重细致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时间。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村居》优质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这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这3个字,积累由生字“堤、柳、拂”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一、导读诗题,指导写字1.导语:现在正是阳春三月,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们喜欢春天吗?在古代,无数诗人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春天的两首古诗。
2.板书课题,指导写“诗”字。
(1)教师范写“诗”,边写边点拨: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寺”,“寺”的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
(2)学生描红,临写。
3.理解诗题。
(1)板书诗题。
(2)给“村”和“居”找朋友,分别为“乡村”“居住”,进而理解“村居”的意思。
(3)齐读诗题。
4.小结:清代诗人高鼎晚年隐居乡村,当春天来临的时候,他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写进这首诗。
大家想知道诗人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吗?【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调动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激发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并结合课题,相机指导写字。
二、初读古诗,读对节奏1.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教师正音。
(3)读诗句“拂堤杨柳醉春烟”(注意这句含4个生字)。
①识记“拂”:a.用“拂”组词。
b.指名学生做一做“拂面”的动作。
②识记“堤”:a.指名读,组词。
b.引导:它与我们学过的哪个字长得像?c.比较“堤、题、提”。
③识记“柳”:a.指名读。
b.引导扩词:你见过什么和柳相关的事物?(杨柳、垂柳、柳絮)你能说几个含“柳”的表示颜色的词吗?(柳黄、柳绿花红)④识记“醉”:a.出示古文字“”,猜一猜:这是什么字?你是怎样猜的?b.引导发现:左边像个酒杯,右边像个站立不稳的人,酒喝多了人就醉了。
c.用“醉”组词。
(4)教师范读。
2.再读古诗,读出韵味。
村居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并能背诵积累古诗。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方法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利用组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村”,并理解题意。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多渠道识字理解词语: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象形字特点,组词法,加一加,换一换等。
多形式朗读:个别读、齐读、互读、范读、配乐朗读、配动作朗读等。
多层次朗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从读准、读熟,到读好节奏、读出情感,最后熟读成诵,循序渐进。
三、想象画面,体悟美好理解诗句;结合图片法,利用组词法,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还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意思。
四、朗读积累,背诵古诗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根据画面背诵古诗。
五、抓住特点,书写生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及关键笔画,通过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的形式落实“诗、童”等写字的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课前热身展示春景图,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或诗句。
示例:春暖花开、鸟语花香、花红柳绿、万紫干红、《春晓》……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理解题意1.出示课题,作者。
2.教师示范“村”的书写。
木字旁的第四笔是ヽ,与“寸”的点相互避让,这个字的左边和右边一样高。
(板书“村居”)3.把课题读二遍。
4.利用组词法理解诗题的意思。
5、猜猜题目是什么意思?6、小结:用组词的方法理解题目的意思。
7、跟读诗的作者。
二、初读古诗,感受韵味(一)初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1.学生自读古诗三遍,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小老师评价,教师正音。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莺”是后鼻音,不要念成前鼻音。
“柳”的边音、“醉”的平舌音读正确。
“趁”是前鼻音,不要念成后鼻音。
“拂”“堤”“纸鸢”的“鸢”要读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村居说课稿第【1】篇〗《村居》说课稿说教材《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
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
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三、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1.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村居》微课教学目标:1.会写课文出现的会写字“诗、村”。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诵读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描绘的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景物的美,春天的美。
2.体会诗人热爱村居生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一、导入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一定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成语,比如“莺歌燕舞、桃红柳绿,春暖花开……”(幻灯片出示这些成语)今天老师还想带着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美丽的春天。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村居》。
二、解诗题“村居”是什么意思呢?(ppt伴随讲解在古诗中一一出示词语的意思)“村”是乡村的意思,“居”是居住的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中居住”的意思,课题中藏着两个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会写字(ppt出现“诗”和“村”字,并动态展示写法),细心的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点呢?他们都是左右结构的字,“诗”是言字旁加一个寺庙的寺,“村”是木字旁加一个尺寸的寸,他们都是左窄右宽,写的时候要注意哟。
诗右边的寺,第三笔是一个长横,“村”的两个点,要注意相互避让。
写好后,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题吧。
(ppt突出展示课题“1.《古诗二首》《村居》”)三、体会诗句的含义这首诗究竟写了哪些景色呢?请你听一听老师的范读,来仔细找一找。
注意要把字读正确,(示范读,配乐)农历二三月的乡村,就是这么美丽有趣。
接下来,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首诗读一读吧(停顿两秒留出读诗歌的时间)。
刚才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了这首诗,下面请你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这首诗的第一句,(ppt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草长莺飞二月天,什么意思呢?农历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说二月天草长莺飞呢?原来,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这是为了押韵,为了读起来朗朗上口,(PPT显示“天”和“鸢”都是an韵)。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课《古诗二首》教学设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计板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古诗二首》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开满鲜花的小路》《找春天》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字词句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
让学生在课外实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村居》《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诗古《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的柳树的美丽姿态,情景。
2去寻找春天奔向田野,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找春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天》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开花籽让小路开满了生寄来一包花籽,满鲜花到了第二年春天,告诉我的小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路》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邓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平爷树的经过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植树个字。
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1.《古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二首》。
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3. 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4. 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个生字;会写认识1.5434 3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莺、拂、堤” 等 11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 8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 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村居课时目标:1. 会读“莺、拂、堤” 等 5 个生字,会写“诗、村、童” 3 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 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 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 ,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 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 的读音(平舌音“cūn” ) 。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村居》教案及反思优秀4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村居》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3个生字,会认4个新字。
2.了解诗意,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背诵课文是重点。
难点是体会诗中描绘的情景。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读背自己知道的描写春天景象的古诗。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春天,万物复苏,景色优美,许多诗人都曾留下过赞美的诗篇。
谁愿意背几首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学的这首《村居》就是诗人高鼎描写春天农村景致的佳作。
二、创设情景,整体感知出示挂图(绿草、飞鸟、河堤、杨柳、农房、炊烟、儿童、纸鸢等)或多媒体课件。
描绘情境:春天到了,天空碧蓝碧蓝的,小草儿从地底下钻出来了,小鸟儿在空中飞翔,在林中歌唱。
河堤上,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摆。
傍晚,农家的炊烟袅袅上升。
这浓浓的春色,令人陶醉。
农家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忙着放风筝呢!这就是《村居》中描写的情景,同学们想去感受一下吗?三、自学古诗,读准字音1.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对照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并记下来。
2.检查3个生字和4个要求会认的新字的'读音。
提示:平舌音的字:散、醉翘舌音的字:趁、纸后鼻音的字:莺3.同学之间相互听读古诗,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全班听评是否读得正确。
5.全班齐读古诗。
四、进入情境,指导朗读1.请同学读古诗,提出你想问的问题。
2.引导看图,体会诗境、质疑,指导朗读。
“草长莺飞”——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轻轻地擦过。
“春烟”——春天里农家的炊烟。
“醉”——沉迷,陶醉。
指名说说从这两行诗中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指导朗读:(“——”表示轻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草长莺飞,杨柳拂堤,春烟袅袅,春天的农村真美呀!小孩子们可不愿错过这大好春光,他们正忙着干什么呢?(他们放学后早早回家,忙着在春风中放风筝呢)“纸鸢”——风筝。
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村居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村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意浓浓,令人神往的农村春景图,草长莺飞,拂堤杨柳,抬眼望去,满眼翠绿,空气中弥漫着清清草香、泥香,孩子们急不可待地迎着东风放起了风筝,孩子们也把欢乐,把希望放飞在了春天里,学生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对春天已经有了较丰富的体验,应通过这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到春天如诗般的意境及春天带给人的快乐。
诗歌的语言生动形象,内容短小精练,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中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兴趣。
本课的目标设为
(1)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2)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个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出的。
三项目标中,我把正确认读生字作为学习重点,因为2年级的教学重点始终是识字、写字。
难点为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和入情入境,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二、说学情
2年级的学生好动,许多行为习惯还正在培养,他们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刚开学时。
但是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而且本班学生不善于举手发言,一小部分学生会也不举手。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图文结合,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感悟诗中的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和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春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1.创设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二)说学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明:
(一)激情引入
首先采用提问式,春天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春天在哪里呢?谁愿意说说你的发现?老师也到野外去找春天了,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播放课件感知春天,直接导入课题《村居》,随机认识“村”这个字。
【设计意图】用一两句话说说发现的春天,无形中训练了一年级学生的口头作文。
通过动情的语言,一幅色彩明丽的春天图片,学生于自然之中进入情境,产生学习兴趣,由此开始本节课的学习。
(二)在读通读顺中学习字词
首先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每个字的音,为下面学生自由读古诗做了铺垫,同桌互相认读生字、朗读古诗。
其次是指导学生看图,引出本节课要求认识的字词,认读生字利用各种方法,在学习字词的时候,巧妙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引出诗句,进行朗读。
这样由字到词到句就简单多了。
【教学意图:通过对生字的认读,引导学生结合字形、借助图片等方式了解
意思,不但为感知诗意做好充分的铺垫,又渗透了古诗语言的简练。
】
(三)在入情入境中诵读
首先想象着春天美丽的景色进行朗读,其次划分节奏指导朗读,在读通顺、读出节奏感之后再进行联系生活,指导有感情朗读。
最后就是引导背诵。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朗读,逐步使学生体会七言诗二、二、三的停顿,同时体会古诗诵读时声断气不断的感觉,从而做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出节奏。
在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再读出自己的体验、感情,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四)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把你搜集到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然后进行小结,《村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还有很多诗人曾经赞美过美丽的春姑娘呢!请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教学意图:此环节通过积累朗读,使学生在拓展延伸中学会积累。
】(五)指导书写
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有3个。
先读拼音,数数有几画,观察关键笔画的占格位置,指导竖心旁的写法,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扩词,课堂展评。
(六)当堂检测
出示生字进行认读。
六、说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已经安排学生对生字进行圈画,在这节课来看,学生圈画的效果不是很好,预习没有到位。
预想的是对课堂上生字的认读打下了基础,实际效果不是很好,以后还有强化预习。
在朗读古诗时,拂堤杨柳中拂堤字音学生读错的比较多,这时候我只是领读了几遍,而没有单独拿出来再强调一遍。
在单独出示诗句的时候,还是不能脱离拼音。
在习惯养成方面,还需要不断强化,在课堂上学生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等课堂表现前半节课表现较好,而写字的正确姿势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习惯养成不能单单看这一节课的表现,还要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
另外需要加以关注个别学生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