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①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②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重点和难点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教师: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学生: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材延伸①实验10-2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②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③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点评第一板块:指示剂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精选2篇)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学设计案例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白醋、稀盐酸、食盐水、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点滴板、滴管;盛开的盆花。
2.学生准备从家中带来的花瓣、紫卷心菜、紫萝卜皮、胡萝卜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今天早餐你吃水果了吗?你是否还尝过其他有点酸或很酸的食物?在这些食物中都包含着一种物质──酸。
上次洗头时,你用了什么洗发水?使用时有什么感受?如果用了,那么,你可能用到了另外一种物质──碱。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含有酸和碱的物质,甚至连我们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酸和碱的化学反应。
那么,酸和碱有哪些用处?它们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呢?在这一节,你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讨论、交流。
有酸味的物质:苹果、橘子……使用时会感觉到滑腻感。
展开想象的翅膀,跟随老师的思路。
由生活问题入手,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
问题引导:展示:分别盛有白醋、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思考:如何将这两份液体区分开?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后思考并讨论交流:1.用闻味的方法,若有酸味的则为食醋。
2.分别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若溶液变浑浊则为澄清石灰水,反之则为食醋。
3.……通过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的能力。
展示:分别盛有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
思考:那么,如果将食醋换成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呢?或者说,如何区别酸和碱呢?观察溶液的物理性质,思考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内容。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在实验中使用酸和碱来改变溶液的酸碱度;3. 能够分辨酸碱性质,并能根据性质搭配酸碱。
二、教学重点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酸的定义和性质酸是指在水中能够产生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质子的特征是具有酸性,具有酸味、酸涩和腐蚀作用。
常见的酸有硫酸、盐酸、乙酸等。
(1)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因为生成的盐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于原有的酸和碱。
例如,盐酸加入氢氧化钠,会产生氯化钠和水的反应。
HCl + NaOH → NaCl + H2O(2)指示剂的作用指示剂是在中和反应时,发生颜色变化的物质。
不同的指示剂颜色变化范围不同。
常用的指示剂有酚酞、甲基橙等。
(3)酸碱度的测定酸碱度可以通过pH值来了解,pH值为7表示中性溶液,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
使用pH试纸可以测定酸碱度。
pH试纸会在不同酸碱度下变色,可以使用颜色对照表确定pH值。
五、教学辅助说明1. 准备酸和碱可以使用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硫酸等酸碱。
2. 操作注意事项使用pH试纸时,用手指不要碰触试纸。
六、课堂练习2. 指出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式。
3. 什么是中和反应?4. 什么是指示剂?5. pH为7表示什么?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通过讲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使用酸和碱改变溶液的酸碱度,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酸碱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中,还引入了pH试纸的使用和指示剂的作用,更加丰富了课堂内容,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但是在教学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学生的安全。
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第一章:酸和碱的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酸和碱的定义。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概念。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概念的理解。
2. 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理解酸和碱的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引入酸和碱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酸和碱的定义。
2. 讲解酸和碱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酸和碱的反应现象。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酸和碱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章:硫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硫酸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硫酸的制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硫酸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硫酸的制法的理解。
2. 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来了解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掌握硫酸的性质和特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应用来理解硫酸的应用。
六、教学步骤:1. 引入硫酸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硫酸的定义和制法。
2. 讲解硫酸的性质和特点,结合实验现象进行说明。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硫酸的反应现象。
4. 分析硫酸的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硫酸在实际中的应用。
5.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硫酸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三章:盐酸的性质和应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酸的基本性质。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药品:NaOH 固体、20%NaOH 溶液、CaO 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
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
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对象: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掌握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3. 能够区分常见酸和碱,并能进行简单的鉴别实验。
教学重点:1. 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1. 酸和碱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2.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实验室用具: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3.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学生准备:1. 预习酸和碱的相关知识。
2.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酸和碱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酸和碱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酸和碱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定义,通过实例分析酸和碱的基本性质,如:酸的酸性、碱的碱性、酸碱中和反应等。
3. 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师讲解酸和碱的化学式、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课堂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酸和碱的名称,书写它们的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后作业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酸和碱的知识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续)5. 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教师演示常见酸和碱的鉴别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巩固酸和碱的鉴别方法。
6. 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教师讲解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调节土壤pH、治疗胃酸过多等。
学生通过实例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续)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验现象,判断所涉及的酸或碱,并书写它们的化学式和电离方程式。
教师进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