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泄露处理预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7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确保硝酸泄漏事故发生后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协作单位在硝酸泄漏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事故风险分析1. 硝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氧化性和刺激性,对人体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严重伤害。
2. 硝酸泄漏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次生事故。
3. 硝酸泄漏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尤其是水体污染。
四、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反应、协同作战。
2. 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3. 做好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工作。
五、事故应急处置程序1. 事故报告(1)发现硝酸泄漏事故的员工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报告。
(2)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启动(1)公司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
(2)现场负责人根据预案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现场处置(1)迅速组织人员疏散,隔离事故现场,确保人员安全。
(2)使用灭火器材、中和剂等设备对泄漏硝酸进行中和、稀释。
(3)对泄漏硝酸进行收集、转运,防止扩散。
(4)对受污染区域进行清理、消毒。
(5)对事故现场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4. 医疗救护(1)对受伤人员立即进行现场救护,必要时送往医院救治。
(2)对受硝酸污染的人员进行清洗、救治。
5. 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责任进行调查。
(2)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六、应急物资与装备1. 灭火器材: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
2. 中和剂:石灰、碳酸钠等。
3. 个人防护用品:防酸服、防酸手套、防酸眼镜、防酸口罩等。
4. 清洁消毒用品:消毒液、漂白粉等。
七、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事故报告、应急启动、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等环节。
一、目的和依据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硝酸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硝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包括硝酸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
三、事故分级1. 一般事故:硝酸泄漏量小于100kg,未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2. 较大事故:硝酸泄漏量在100kg至1000kg之间,造成一定的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3. 重大事故:硝酸泄漏量在1000kg以上,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环境污染。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企业主要负责人。
(2)副指挥长:企业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
(3)成员:企业各部门负责人、应急专家、救援队伍负责人等。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
(2)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上报。
(3)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和救援工作。
(4)负责事故原因调查、责任追究和善后处理。
3. 各应急小组职责(1)现场处置组: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防护、人员疏散、泄漏物收集和处置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转运和医疗保障。
(3)环境监测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空气质量、水质等监测。
(4)通讯联络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发布。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运输和保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初步处置(1)发现硝酸泄漏后,立即关闭泄漏源,隔离事故现场,防止泄漏扩散。
(2)组织人员佩戴防护用品,进行泄漏物收集和处置。
(3)对事故现场进行安全防护,设置警示标志,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 人员疏散(1)根据事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疏散至安全区域。
(2)对伤员进行救治、转运,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3. 环境监测(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空气质量、水质等监测。
一、预案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三酸(硫酸、盐酸、硝酸)泄露事故,确保人员安全、环境保护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涉及三酸储存、运输、使用和处置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实验室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公司总经理担任,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
- 副指挥长:由公司副总经理担任,协助指挥长开展工作。
- 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应急处置的具体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包括人员疏散、现场警戒等。
- 化学防护组:负责佩戴防护装备,进行现场泄漏物的处理和收集。
- 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和转移。
- 环境监测组:负责对泄露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 通讯保障组:负责应急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
-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和调配。
四、应急处置程序1. 报警与接警- 发现三酸泄露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处置小组进行处置。
2. 现场处置- 现场指挥组立即对泄露区域进行警戒,设置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 化学防护组佩戴防护装备,使用合适的防护工具进行泄漏物的收集和处理。
- 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迅速将其转移至安全区域。
- 环境监测组对泄露区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泄漏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人员疏散- 根据泄露物质的性质和泄漏量,制定疏散路线和方案。
- 通过广播、电话等通讯手段,通知相关区域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4. 泄漏物的处理- 根据泄露物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如稀释、中和、吸附等。
- 将收集到的泄漏物进行妥善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5.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司内部和外部发布事故信息,包括事故原因、影响范围、应急措施等。
6. 善后处理- 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酸类液体泄漏事故,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各类酸类液体(硫酸、硝酸、盐酸等)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
三、应急组织体系1. 应急指挥部:成立酸类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酸类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
2. 应急小组:下设现场处置组、医疗救护组、环境监测组、通讯保障组、物资保障组、宣传报道组等。
四、应急响应程序1. 接报与响应(1)接到酸类泄漏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2)应急指挥部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开展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环境监测等工作。
2. 现场处置(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穿戴防护装备,防止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4)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3. 医疗救护(1)对受伤人员及时进行现场急救,迅速送往医疗机构救治。
(2)对接触酸类液体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其安全。
4. 环境监测(1)对泄漏区域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环境污染。
5. 通讯保障(1)确保应急指挥部与各应急小组、相关部门、医疗机构、消防等部门之间的通讯畅通。
(2)及时发布事故信息,确保公众了解事故情况。
6. 物资保障(1)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满足应急处理需要。
(2)及时调配应急物资,保障应急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7. 宣传报道(1)及时发布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2)做好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和总结评审工作。
五、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硝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来了!赶紧看看!硝酸是一种危险品,一旦发生泄漏或意外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制定了以下紧急预案,以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应对该类事件,保障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1. 告警与通知:一旦发现硝酸泄漏或事故,立即启动紧急告警程序,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采取快速响应措施,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应急处理。
2. 疏散与撤离:第一时间组织现场人员有序疏散到安全区域,并指导周围居民和单位进行撤离。
避免人员聚集和交通拥堵,确保疏散工作顺利进行。
3. 现场封锁与隔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事故现场进行封锁和隔离,防止事故扩散和二次污染。
设置警戒线,维持现场秩序,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4. 应急处置与救援:派遣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展开应急处理和救援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硝酸泄漏,并清除现场污染物。
对受伤人员及时施救,确保医疗救治。
5. 现场监测与评估:实施现场监测,及时了解事故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进一步应对方案,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
6. 信息发布与社会稳定:及时向公众发布事故信息,防止谣言传播和恐慌蔓延。
向社会各界通报事故处理情况和预防措施,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感。
7. 应急演练与总结:定期组织硝酸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能力和紧急处置效率。
对每次事故进行深入总结,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改进完善应急预案。
硝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只有密切配合,高效应对,才能有效降低事故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让我们一起为硝酸安全保驾护航,共建安全和谐社会!硝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范本(二)硝酸安全事故是一种化学安全事故,如果不加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可能会对环境、人员和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制定硝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硝酸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示例:1. 建立事故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规模和情况,成立事故应急指挥部,由主要负责人、安全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负责事故应急工作的组织和指挥。
一、总则1. 编制目的:为提高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在硝酸泄露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
3.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硝酸泄露事故的应急处置。
二、事故类型及危害1. 事故类型:硝酸泄露事故。
2. 危害程度:硝酸具有强腐蚀性、毒性和刺激性,泄露后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硝酸泄露事故应急指挥部,负责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的全面领导和协调。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和应急处置。
(2)现场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现场的人员救援、设备维护和事故处理。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和医疗救护。
(4)环境监测小组:负责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5)信息宣传小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和宣传。
四、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小组开展救援工作。
3. 现场救援小组采取以下措施:(1)穿戴防护装备,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2)切断事故源,防止硝酸继续泄露。
(3)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
(4)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并转移至安全区域。
4. 医疗救护小组采取以下措施:(1)对受伤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清洗伤口、给予抗过敏药物等。
(2)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并迅速送往医院。
5. 环境监测小组采取以下措施:(1)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2)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环境治理措施。
6. 信息宣传小组采取以下措施:(1)及时收集、整理事故信息,向相关部门报告。
(2)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硝酸泄漏应急预案一、引言硝酸作为一种强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氧化性。
一旦硝酸泄漏事故发生,将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硝酸泄漏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套针对硝酸泄漏应急处理的预案。
二、泄漏场景分析硝酸泄漏可能出现在化工厂、实验室、储运设施等场所。
在泄漏发生时,应首先对泄漏场景进行评估,包括泄露源、泄漏物质的性质、泄漏程度等要素,以便科学有效地制定应急预案。
三、应急措施1. 人员疏散硝酸泄漏事故发生时,首要任务是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
在发现泄漏情况时,应立即向周围人员发出紧急疏散信号,确保人员迅速撤离泄漏区域。
同时,要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他人进入。
2. 事故报告泄漏发生后,应立即向相关部门和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包括泄漏位置、泄露物质的性质、泄漏规模等。
及时、准确的报告有助于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并降低事故带来的损失。
3. 防护措施在对泄漏区域进行隔离之后,应对人员进行安全防护,包括穿戴适当的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
同时,要配备专业的泄漏处理器材,如防护膜、吸收剂、中和剂等,用于控制泄漏物质的蔓延并减少其危害。
4. 泄漏物处理在进行泄漏物处理时,应根据泄漏物质的性质和泄漏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小范围的泄漏,可以使用吸收剂进行吸收和处理;对于大范围的泄漏,应使用中和剂进行中和反应。
同时,要做好废物的分类和包装,以确保环境的安全。
5. 恢复与清理泄漏事件处理完成后,应对受污染的区域进行彻底清理,并适时进行恢复工作。
清理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另外,要对泄漏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以避免类似事故在未来的再次发生。
四、培训与演练建立一个完善的硝酸泄漏应急预案不仅需要规范的操作流程,还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
通过定期组织紧急演练和模拟泄漏演练,可以提高人员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和处置能力,从而在真实事故中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硝酸泄漏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单位硝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事故发生、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善后处理等各个环节。
三、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1. 事故类型:硝酸泄漏事故主要包括容器破裂、管道泄漏、储存设施损坏等。
2. 危害程度:硝酸泄漏事故具有易燃、易爆、腐蚀性强、毒性大等特点,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四、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硝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 抢险救援组:负责事故现场救援、事故处理、人员疏散等工作。
3. 医疗救护组: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救治和转运。
4.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通讯等保障工作。
5. 信息报道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和发布工作。
五、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人员疏散:根据事故危害程度,划定警戒区域,组织无关人员迅速撤离至安全区域。
4. 抢险救援:抢险救援组进入事故现场,关闭泄漏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故蔓延。
5. 医疗救护: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确保伤员生命安全。
6. 环境监测: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故影响范围。
7.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情况,采取中和、稀释、吸附等处理措施,消除事故危害。
8. 信息发布:信息报道组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发布事故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六、应急保障1. 人员保障: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开展。
3. 资金保障:保障应急处置工作所需资金,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七、预案实施与修订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五年。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在硝酸泄漏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和环境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内部及协作单位在硝酸使用、储存、运输过程中发生的硝酸泄漏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硝酸泄漏事故应急指挥部,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处置组:负责现场泄漏硝酸的处理、人员疏散、警戒等工作。
(2)医疗救护组:负责伤员的救治、现场救护等工作。
(3)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调配、供应等工作。
(4)信息报送组:负责事故信息的收集、汇总、上报等工作。
(5)通讯保障组:负责现场通讯联络、信息传递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发生硝酸泄漏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应急指挥部。
2. 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小组开展工作。
3. 现场处置组:(1)对泄漏区域进行警戒,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稀释、中和、吸附等方法进行现场处理。
(3)对泄漏区域进行彻底清理,防止二次污染。
4. 医疗救护组:(1)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对泄漏区域附近的人员进行健康监测,确保安全。
5. 物资保障组:(1)调配应急物资,确保现场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应急物资进行补充、更新,确保物资充足。
6. 信息报送组:(1)收集事故信息,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
(2)对事故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应急指挥部提供决策依据。
7. 通讯保障组:(1)确保现场通讯联络畅通,及时传递信息。
(2)协调各部门通讯工作,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现场处置、医疗救护、物资保障、信息报送、通讯保障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查找不足,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六、预案的修订与实施1.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修订。
硝酸泄漏处理预案1预案目的为保证危险化学品物流及卸料过程能够安全、正常、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途中和卸料过程中泄漏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司利益,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旦发生意外状况下化学品的泄漏,应严格按照该预案进行,达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原则2.1统一指挥:发生化学品泄漏的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2.2公司自救:事故发生初期,公司相关人员应该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防止事故扩大。
2.3领导负责:公司领导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库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安全教育、定期培训、突发事故演习等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加强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和储罐做好定期保养和检测工作。
2.4安全抢险。
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2.5公司应针对化学品贮存、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判定危险源,并针对在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原因、影响程度及发生地点的相关因素,判定泄漏事故级别,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预案。
2.6建立并完善化学品对人体伤害急救措施和治疗预案。
3预案使用范围3.1化学品运输途中发生局部泄漏。
3.2化学品运输途中发生大面积泄漏。
3.3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
3.4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
3.5硝酸储罐渗漏。
4应急程序4.1化学品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局部泄漏,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并及时报告公司寻求支援,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救援预案。
4.2化学品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寻求政府部门支援,并积极展开自救,报告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紧急预案。
4.3化学品在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并及时报告公司寻求支援,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救援预案。
硝酸泄漏处理预案1预案目的为保证危险化学品物流及卸料过程能够安全、正常、有序进行,最大程度的减少危险化学品在运输途中和卸料过程中泄漏对社会的危害性,最大程度的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公司利益,根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一旦发生意外状况下化学品的泄漏,应严格按照该预案进行,达到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事故,减少人员伤亡、降低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2原则2.1统一指挥:发生化学品泄漏的抢险救灾工作必须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统一领导、指挥下开展。
2.2公司自救:事故发生初期,公司相关人员应该按照灾害预防和处理规范(预案)积极组织抢险,防止事故扩大。
2.3领导负责:公司领导部门应在日常工作中做好库区管理人员、操作人员、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安全教育、定期培训、突发事故演习等教育、培训工作;同时加强监管,对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和储罐做好定期保养和检测工作。
2.4安全抢险。
在事故抢险过程中,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抢险救护人员的安全,严防抢险过程中发生二次事故。
2.5公司应针对化学品贮存、运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状况判定危险源,并针对在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原因、影响程度及发生地点的相关因素,判定泄漏事故级别,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和处理预案。
2.6建立并完善化学品对人体伤害急救措施和治疗预案。
3预案使用范围3.1化学品运输途中发生局部泄漏。
3.2化学品运输途中发生大面积泄漏。
3.3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
3.4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
3.5硝酸储罐渗漏。
4应急程序4.1化学品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局部泄漏,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并及时报告公司寻求支援,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救援预案。
4.2化学品贮存、运输途中发生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寻求政府部门支援,并积极展开自救,报告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紧急预案。
4.3化学品在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现场工作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并及时报告公司寻求支援,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救援预案。
4.4化学品在卸料、发货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寻求公司支援,根据情况判定是否需要寻求政府部门支援。
及时报告公司,公司接到报告后启动紧急预案,双方共同积极展开自救。
5基本资料5.1说明5.1.1对危害性大小的评估,不仅仅是指对人体的伤害,而是综合考虑其对环境和影响和对周边环境干扰度的影响。
5.1.268% 硝酸槽车为316不锈钢ISO tank,造成泄漏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5.1.368%硝酸槽车是密封性集装箱罐车,主要出料口阀门又处于槽车尾部底端,所以当发生翻车或追尾等车祸时,容易造成大面积泄漏。
5.2建议5.2.1大力推广ISO tank,可以减少由于外力影响造成翻车或追尾等车祸而引起的大面积泄漏事故。
5.2.2要求各类槽车加强尾部明显警示和结构加固,减少由于追尾而引发的化学品泄漏事故的发生。
5.3所载化学品基本资料(详细资料可参考《化学品安全使用手册》)68%硝酸第8.1类酸性腐蚀品分子式:HNO3相对分子量:63.01CAS:7697 —37—2 英文名称:68% nitric acid组成: HCl:68%; H20;32%主要物化性质:物质状态:液体颜色:无色透明或黄褐色气味:刺激性臭味PH值:强酸性蒸气压(Kpa):6.8 mm Hg 密度:1.403(20℃)溶解度: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主要健康危害:溅入眼睛会失明;皮肤接触会引起灼伤;吸入:其空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咳嗽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食入: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引起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声损害、肾损害、休克以至窒息。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特殊危害:氮的氧化物(NO2,N2O5)蒸气对肺部刺激很大,长期接触引起肺水肿。
环境危害:68%硝酸能助燃,具有腐蚀性,强刺激性。
对水体和土地可造成污染。
6应急预案6.168%硝酸运输途中发生局部泄漏事故应急预案6.1.1在运输途中因槽车储罐渗漏或储罐阀门损坏,造成化学品局部泄漏时,启动本预案。
6.1.2驾驶员应立即将槽车停靠至人烟相对较少处或安全空旷处,在事故中心区域范围外拉好警示栏,劝阻路人远离警戒区域,防止化学品伤人。
6.1.3初步判定泄漏部位、原因及状况,并同时报告公司负责人;内容包括发生泄漏事故地点、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原料等情况;如果必要,可直接向政府相关部门直接需求支援。
6.1.4公司接到紧急报告后,立即启动救援预案,派专业工程师和急救车、备用槽车、急救设备等赶赴现场进行救险。
6.1.5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
急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和防酸碱鞋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检查内置截止阀是否关闭或已经损坏,同时可以用随车携带的木榫等工具或其他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尽可能的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泄沟等限制性空间。
6.1.6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果是接触化学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溅入眼内,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是吸入,应立即将伤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不小心食入,应让伤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
6.1.7可用塑料容器放置在泄漏部位下,也可用沙土等构筑围堤,防止化学品泄漏扩散。
6.1.8如有必要,可使用泵将槽车储槽内的硝酸转移至备用储槽中。
6.1.9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将散漏的盐酸进行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6.1.10如事故状况无法控制,公司驾驶员和随车人员应保护好现场,应立刻拨打化救电话求助,等待公司急救车辆和政府化救队伍增援处理。
6.268%硝酸运输过程中发生大面积泄漏并造成人员伤害6.2.1当发生68%大量意外泄漏,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人员伤害及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6.2.2事故发生后,应尽可能将槽车转移至空旷和人口稀少处。
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公司相关部门领导及政府相关部门寻求紧急支援,报告人应简要说明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地点、泄漏原料等情况,并说明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并在第一时间内在事发现场有效安全警戒区域设置警示标志,第一时间疏散现场人员和车辆,力争将对行人和车辆的伤害降至最低。
6.2.3公司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紧急事故预案,第一时间派出专业工程师、备用槽车、专业设备、急救设备等赶赴现场,服从政府急救部门指挥、抢救。
6.2.4在事故现场150米的范围内设置警视牌和警示栏,避免车辆和行人进入事故中心区域。
6.2.5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
急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和防酸碱鞋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检查内置截止阀是否关闭或已经损坏,同时可以用随车携带的木榫等工具或其他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尽可能的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泄沟等限制性空间。
6.2.6可以喷雾状水吸收气体、保护现场抢救人员。
6.2.7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果是接触化学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溅入眼内,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是吸入,应立即将伤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不小心食入,应让伤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青,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
6.2.8在泄漏源附近构筑围堤或者挖坑进行收容,尽量减低泄漏范围。
6.2.9对槽车内剩余残液应及时转移至备用容器或槽车中。
6.2.10对可能造成附近群众人员伤害的,应及时指导和组织附近群众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并向上风方向撤离危险区或可能受到危险的区域。
6.2.11报警人员或安排其他群众在岔道口引导消防车和应急人员到达事故现场。
6.2.12消防队到达泄漏事故现场后,所有人员应再次报告泄漏化学品的名称、物理化学性质等情况,并服从消防队的统一指挥救援行动。
6.2.13用泵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进行处置。
6.2.14事故后作好事故现场的事后处理和检查工作。
6.2.15泄漏事故消除后,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事故发生详细经过及采取的措施,并协助公安机关调查泄漏起因和事后处理工作。
6.368%硝酸卸料过程过程中发生局部泄漏并造成人员伤害6.3.1卸料过程中由于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造成化学品局部泄漏时,启动本预案。
6.3.2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停止卸料操作,将输送泵关闭。
6.3.3初步判定泄漏部位、原因及状况,并立即报告公司相关负责人,内容包括发生泄漏事故地点、事故性质、状态、泄漏原料等情况;如果必要,可直接向政府相关部门需求支援。
6.3.4根据泄漏原因和状况,判定泄漏的严重程度,建议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地带。
6.3.5发生泄漏后在向相关部门报告的同时,要作好维持现场工作,在泄漏事故中心现场外设立警视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6.3.6公司接到紧急报告后,立即启动救援预案,派专业工程师和急救车、备用槽车、急救设备等赶赴现场进行救险。
6.3.7现场人员应积极展开自救。
急救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吸器,穿酸碱工作服和防酸碱鞋进入现场,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检查泄漏源状况。
6.3.8可以用随车携带的木榫等工具或其他方式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堵漏,尽可能的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泄沟等限制性空间。
6.3.9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如果是接触化学品,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溅入眼内,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的流动清水清洗污染部位至少15分钟,然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是吸入,应立即将伤者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如果不小心食入,应让伤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就医。
6.3.10当公司应急处理现场指挥部到达现场后,所有人员统一听从其指挥人员调令。
6.3.11可用塑料容器放置在泄漏部位下,也可用沙土等构筑围堤,防止化学品泄漏扩散。
6.3.12如果需要,可使用泵将槽车内剩余的化学品存入备用槽车或储槽中,避免进一步扩大。
6.3.13用泵将泄漏物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容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藏所进行处置。
6.3.14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将散漏的盐酸进行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后放如废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