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 动过程中,作业人员有轻微头晕、 头疼、眼花、耳鸣、心悸、脉搏频 数、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 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 或略有升高,但尚能勉强坚持工作。
轻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 中暑症状而一度被迫停止工作,但 经短时休息,症状消失,并能恢复 工作。
重症中暑。作业人员具有前述 中暑症状被迫停止工作,并在该工 作日未能恢复工作或在工作中出现 突然晕厥及热痉挛。
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 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一般将散 热量大于8.37×104J/(m3.h)的车间 称为高温车间。高温作业按其气象 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 型。
高温强辐射作业。常见作业场所有炼 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在这类作 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 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 (热源及二次热源)。对流热作用于体表, 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辐射热除作用 于体表外,尚作用于深部组织,加热作用 更快更强。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大量出汗, 且易于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 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 热和过热。
一、职业病概述
1.4职业病诊断原则 职业病诊断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是一项
严肃的工作,须由各级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认 定的专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般采取 (诊断小组)集体讨论、诊断的方式。诊断的核 心问题是明确职业危害因素与所患疾病是否有确 切因果关系,需要收集和分析下述资料。
1.病因资料:确定患者受职业危害的可能性 及其程度,包括职业史,现场劳动卫生调查资料, 作业场所有害物质强度(浓度)数据,患者体内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数据,以及其他特异测试数据。
一、职业病概述
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 待遇。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 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各个国家主 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 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我国现行法定 职业病名单分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 的诊断权由国家认定的职业卫生技术 服务机构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