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0)《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33
刑法总论练习题刑法论练习题1.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
即使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B.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
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2.某外国商人甲在我国领域内犯重婚罪,对甲应如何处置?A.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C.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D.直接驱逐出境3.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4.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民主主义,而习惯最能反映民意,所以,将习惯作为刑法的渊源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包括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D.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的状况不作具体描述,只是表述该罪的罪名。
这种立法体例违反罪刑法定原则5.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将强制猥亵妇女罪中的"妇女"解释为包括男性在内的人,属于扩大解释B.将故意杀人罪中的“人”解释为“精神正常的人”,属于应当禁止的类推解释C.将伪造货币罪中的“伪造”解释为包括变造货币,属于法律允许的类推解释D.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属于缩小解释6.关于刑事管辖权,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甲在国外教唆陈某到中国境内实施绑架行为,中国司法机关对甲的教唆犯罪有刑事管辖权B.隶属于中国某边境城市旅游公司的长途汽车在从中国进入E 国境内之后,因争抢座位,F国的汤姆一怒之下杀死了G国的杰瑞。
奥鹏吉大15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满分答案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 某甲向某乙讨债不成,遂将某乙劫持并关押月余。
某甲的行为是:()A. 继续犯B. 连续犯C. 牵连犯D. 状态犯正确答案:A2. 甲犯某项罪行的法定最高刑为5年有期徒刑的,对该罪行的追诉时效期限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正确答案:B3. 章某是美国公民,一日我国一艘货船途径美国,章某向船上射击,将日本公民A射死。
对章某的行为,我国的刑法()管辖权;汪某从日本向我国境内寄炸弹,但在日本就被警方破获。
对王某的行为,我国刑法()管辖权;杨某与境外黑社会组织3A党勾结,想制造冰毒,杨某负责从我国某省提供制造冰毒的原材料,运送至国外,由3A党制成成品,在境外销售。
对杨某的行为,我国刑法()管辖权;国际大毒枭老K(哥伦比亚国籍)来我国旅游,老K以前从未在我国进行过任何犯罪活动,但现国际刑警接受哥伦比亚的请求在全球范围内对其发出了通缉令,我A. 有,有,有,有B. 没有,没有,没有,没有C. 有,没有,有,没有D. 没有,有,没有,有正确答案:A4. 甲某因为犯强奸罪被判处8年有期徒刑,在执行到了6年时主动交待曾经利用职务之便侵占公司12万元的事实。
被以职务侵占罪判处12年。
对甲某应当判处:()A. 20年以下12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B. 12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C. 18年以下6年以上决定执行的刑期D. 将12年与6年相加,直接决定执行18年正确答案:A5. 甲蓄谋杀害乙。
有一天,甲看见乙熬药就偷偷在药中投毒,但乙熬药给牛治病,牛吃药后中毒而死。
甲的行为属于()。
A. 犯罪既遂负刑事责任B. 犯罪未遂负刑事责任。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项选择题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分,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B 补充C 限制D 特别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法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正确答案:ABC推断题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标准,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单项选择题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成心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表达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公平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正确答案:D单项选择题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B 组织淫秽表演罪C 寻衅滋事罪D 无罪正确答案:D单项选择题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B 类推解释C 文理解释D 扩张解释正确答案:B多项选择题7.【第02章】以下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正确答案:BCD多项选择题8.【第02章】以下选项中,表达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B 自首C 缓刑D 减刑正确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9.【第02章】以下哪种情形表达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刑罚加重原则答案:D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 违反民事法律的行为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和犯罪主观方面。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预备罪)3. 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适用死刑。
()答案: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是什么?答案:罪刑法定原则是指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定罪处刑。
这一原则的核心是禁止类推适用,确保公民的法律预期性,防止司法擅断。
2. 什么是“犯罪的客观方面”?答案: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的外在表现,包括犯罪行为的方式、手段、结果等,它是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之一,用以确定行为是否符合某一犯罪类型的法律特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邻居李某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将李某打成轻伤。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张某因争执而故意对李某实施了暴力行为,并造成了李某轻伤,符合故意伤害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主体(张某)、犯罪客体(李某的身体权)、犯罪客观方面(实施了伤害行为并造成轻伤结果)以及犯罪主观方面(故意)。
因此,张某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论述刑法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指在刑法的适用上,所有公民都应受到同等的法律保护,不论其社会地位、财富、种族或其他个人特征,都不得享有特权或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平等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刑罚预防原则答案:D2. 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D. 为了报复他人答案:D3.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客观方面D. 犯罪动机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因疏忽大意造成重大事故答案:C5. 以下哪种情形属于犯罪的既遂?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尚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尚未造成严重后果C.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造成了严重后果D.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但犯罪人尚未被抓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的从轻或减轻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中止答案:ABCD7. 以下哪些属于刑法中的犯罪类型?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经济犯罪D. 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答案:AB8.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预谋犯罪B. 一人教唆他人犯罪C. 一人帮助他人实施犯罪D. 一人犯罪后,另一人为其隐瞒犯罪事实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9.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
()答案:√10. 刑罚的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答案:√1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答案:×12. 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并且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13.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答案:√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4. 简述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东师刑法总论15秋在线作业1答案(2)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得分:401.根据10题陈述,张某向闫某要钱还赌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A. 敲诈勒索罪B. 挪用资金罪C. 诈骗罪D. 内幕交易罪正确答案:A满分:2分2.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以后的下列表现中,可以认定为自首的是A. 交代了自己所犯数罪中的次要罪行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B. 共同犯罪的主犯交代了自己所犯的全部罪行C. 共同犯罪的从犯承认了共同犯罪其他共犯的全部罪行D. 如实供述了所犯之罪的主要情节和基本过程正确答案:D满分:2分3.罗某犯放火罪应被判处 10 年有期徒刑,此时人民法院对罗某还可以适用的附加刑是:A. 罚金B. 剥夺政治权利C. 没收财产D. 赔偿经济损失正确答案:B满分:2分4.甲将乙胸一刀刺破心脏。
然后又将乙拖出房屋外,乙倒地。
甲等人见状未予理会,径自离去。
A. 甲某构成故意伤害罪B. 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C. 甲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 甲某等人构成聚众斗殴罪正确答案:B满分:2分5.某甲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宣传其生产的新产品“重油膨化剂” 具有使“水变油”的功能,可达到节油50%的效果。
并在科技成果招商会上推销“重油膨化剂”。
通过其广告宣传和现场推广,售出“重油膨化剂”100余吨,价款250万元。
有关单位购买后使用,发现“重油膨化剂”不具有所宣传的使水变油的性能。
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B. 某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C. 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应当数罪并罚。
D. 某甲构成诈骗罪和虚假广告罪,属于牵连犯,择一重罪处罚。
正确答案:B满分:2分6.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 故意伤害罪B. 正当防卫C. 防卫不适时D. 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满分:2分7.甲某是人事局局长,因为急于酬集购房款,遂对乙某、丙某谎称能安排工作。
《刑法学》(北大出版社第三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刑法概说一、单项选择题:1、刑法是(D)的法律。
A.表现最高领导的个人意志B.体现阶级间公平关系C.国家最根本的D.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2、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A)决定的。
A.国家的阶级本质B.统治阶级的意志C.上层建筑的性质D.领导者的意识3、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以外,还具有(C)的特点。
A.强制性B.阶级性C.处罚方法的严厉性D.处罚手段的多样性4、我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A)作斗争。
A.一切犯罪行为B.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C.经济犯罪行为D.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社会保护功能表现为(ABCD)。
A.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保卫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现代化建设C.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D.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三、名词解释:1、刑法2、刑法体系四、简答论述题: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它有什么显著特点?2、刑法总则和分则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D)。
A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B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C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D 罪责刑相适应二、多项选择题:1、罪刑法定化的具体表现是(AB)。
A 犯罪的法定化B 刑罚的法定化C 犯罪构成的法定化D 量刑的法定化2、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是(ABD )。
A 定罪上一律平等B 量刑上一律平等C 相同阶级的人适用法律平等D 行刑上一律平等3、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表现是(ABCD)。
A 轻罪轻罚B 重罪重罚C 罪刑相称D 罚当其罪三、填空题:1、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
2、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北京大学15秋《刑法总论》作业答案----------------------------------------------------------------------------- 1.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教材第三章第五节】答: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一)意志因素不同。
一般而言,过于自信的过失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间接故意不排斥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二)认识因素不同。
就过于自信的过失而言,虽然行为人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行为人认为由于主客观条件比较好,因而在其看来,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可能性非常小。
就间接故意而言,行为人对哪一种可能性较大通常没有预见。
(三)不希望结果的发生是否有客观依据:这一区别更为重要。
不仅仅要求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心理态度,而且要看其不希望结果的发生有没有合理的根据。
没有合理根据的是间接故意,有合理根据的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 2.简述犯罪中止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教材第五章第五节】北京的春节作业本答案答: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
构成要件:(1)、中止的时间性。
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犯罪中止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也可以发生在犯罪实行阶段;犯罪还没有形成结局,既不是未遂,也不是既遂。
犯罪既遂后自动恢复原状的,不成立犯罪中止,犯罪未遂后也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
(2)、中止的自动性。
即行为人认识到客观上可能继续实施犯罪或者可能既遂,但自愿放弃原来的犯罪犯罪意图。
(3)、中止的客观性。
(4)、中止的有效性。
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的犯罪结果,否则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成立并不要求没有发生任何犯罪结果,而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刑法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通过对犯罪行为采取刑罚手段进行施加的一门法律学科。
以下关于刑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刑法是一门实体法B. 刑法是一门公法C. 刑法是指导刑事司法活动的法律规范D. 刑法只涉及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法律规范答案:D. 刑法只涉及对犯罪行为进行制裁的法律规范2. 下列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A. 法无禁止即许可B. 自由原则C. 法无前后不一D. 罪刑法定原则答案:C. 法无前后不一3. 刑法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的客体要件和犯罪的主体要件。
下列关于犯罪的客体要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犯罪的客体可以是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具有一定社会实在性的主体B. 犯罪的客体可以是具体的个人或者群体C. 被侵害的客体可能是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D. 法定的客体与实定的客体是同义词答案:D. 法定的客体与实定的客体是同义词4. 关于犯罪的主体要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犯罪主体仅限于自然人B. 刑法规定了犯罪主体的心理要件C.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D. 非刑事责任能力人不具备犯罪主体的资格答案:C.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是成为犯罪主体的前提条件5. 刑法规定了多种刑罚的种类和适用情形。
以下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是:A. 主刑和副刑是刑罚的两种形式B. 科刑和比刑是刑罚的两种形式C. 刑法规定了社会危险性大的犯罪行为应当实施的主刑和副刑D. 刑法规定了轻刑和重刑的适用情形答案:D. 刑法规定了轻刑和重刑的适用情形二、问答题1. 刑法总论研究的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构成要件和刑罚的适用等内容,请简要介绍刑法总论的作用及意义。
答:刑法总论是刑法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刑法总论规定了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犯罪的客体和主体要件、刑罚的适用等,为刑法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刑法总论对刑法的构成要件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明确了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为刑罚的适用提供了依据。
15春《刑法总论》在线作业3一、单选题(共17 道试题,共85 分。
)1. 行为人在实施犯罪预备行为的过程中,因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的,行为构成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A2. 对于被同时判处死刑以及无期徒刑的,适用的数罪并罚的原则是A. 限制加重原则B. 并科原则C. 吸收原则D. 综合原则正确答案:C3. 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
甲大喜过望。
对甲应当A. 按既遂犯处罚B.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C. 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E. 应当免除处罚正确答案:C4. 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
纪某的行为A. 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 属于毒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C. 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D. 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正确答案:C5. 缓刑考验期限的计算从A. 判决确定之日起B. 羁押之日起C. 审判之日起D. 交付执行缓刑之日起正确答案:A6.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
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
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A. 幻觉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B. 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C. 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奸淫幼女罪D. 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奸淫幼女罪正确答案:B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在以下几个犯罪形态中属于必减情节的是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既遂正确答案:B8. 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1.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
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
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属于A 犯罪中止B 犯罪既遂C 犯罪未遂D 犯罪预备正确答案:D单选题2.甲、乙二人系某厂锅炉工。
一天,甲的朋友多次打电话催其赴约,但离交班时间还有15分钟。
甲心想,乙一直以来都是提前15分钟左右来接班,今天也快来了。
于是,在乙到来之前,甲就离开了岗位。
恰巧乙这天也有要事。
乙心想,平时都是我去后甲才离开,今天迟去15分钟左右,甲不会有什么意见的。
于是,乙过了正常交接班时间15分钟左右才赶到岗位。
结果,由于无人看管,致使锅炉发生爆炸,损失惨重。
甲、乙的行为A 属共同犯罪B 属共同过失犯罪C 各自构成故意犯罪D 应按照甲、乙所犯的罪分别处罚正确答案:D单选题3.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 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
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 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 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
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 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
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
”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正确答案:A单选题4.甲、乙共谋杀害在博物馆工作的丙,两人潜入博物馆同时向丙各开一枪,甲击中丙身边的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文物,造成文物毁损的严重后果;乙未击中任何对象。
关于甲、乙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枪的行为造成的B 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C 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D 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正确答案:B单选题5.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
东师刑法总论15秋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1)一、单选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
)得分:401.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法规竞合犯D. 转化犯正确答案:A满分:2分得分:22.李某多次尾随盗伐林木人员,将其砍倒尚未运走的林木偷偷运走,销赃获利数千元。
此外,他还盗伐了他人自留地、责任田等地边田坎种植的零星树木5个多立方米。
对李某的上述行为应当如何定罪处罚?A. 以盗伐林木罪定罪处罚B. 以盗窃罪定罪处罚刑法总论案例分析C. 以盗伐林木罪和盗窃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D. 以盗伐林木罪、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正确答案:B满分:2分得分:23.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A. 故意伤害罪B. 正当防卫C. 防卫不适时D. 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正确答案:C满分:2分得分:24.对于一般主犯A. 应当按照其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B. 应当按照其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C. 应当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D. 应当按照其实行的全部犯罪处罚正确答案:A满分:2分得分:25.李某系 A 市建设银行某储蓄所记账员。
2002 年 3 月 20 日下午下班时,李某发现本所出纳员陈某将 2 万元营业款遗忘在办公桌油屉内 ( 末锁 ) 。
当日下班后,李某趁所内无人之机,返回所内将该 2 万元取出,用报纸包好后藏到自己办公桌下面的垃圾震中,并用纸箱遮住垃圾袋。
次日上午案发,赃款被他人找出。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 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既遂B. 李某的行为属于贪污未遂C. 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既遂D. 李某的行为属于盗窃未遂正确答案:C满分:2分得分:26.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妇女背包。
抢劫到背包后,忽然发现被害人是自己小学的一个同学,遂将背包还给被害人,并称自己在开玩笑。
某甲的行为构成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既遂正确答案:D满分:2分得分:27.甲在一豪宅院外将一个正在玩耍的男孩(3岁)骗走,意图勒索钱财,但孩子说不清自己家里的联系方式,无法进行勒索。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答案:D2.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法的效力范围?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人员效力D. 地域效力答案:D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伤害C. 正当防卫D. 故意毁坏财物答案:C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5. 下列哪一项不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缓刑B. 减刑C. 假释D. 罚金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些?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责自负原则C. 罪刑相适应原则D. 罪行法定原则E. 罪责并罚原则答案:ABC2. 刑法的效力范围包括以下哪些?A. 空间效力B. 时间效力C. 人员效力D. 地域效力E. 行为效力答案:ABC3.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行为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伤害C. 正当防卫D. 故意毁坏财物E. 非法拘禁答案:AE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种类包括以下哪些?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E. 死刑答案:ABCE5. 下列哪些是刑罚执行的制度?A. 缓刑B. 减刑C. 假释D. 罚金E. 没收财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对)2. 刑法的空间效力仅指国内效力。
(错)3.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均不构成犯罪。
(对)4. 罚金和没收财产都属于刑罚的种类。
(对)5. 刑罚执行的制度包括缓刑、减刑和假释。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刑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自负原则和罪刑相适应原则。
2. 刑法的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分别指什么?答案:刑法的空间效力指的是刑法在国家领土范围内的适用效力;时间效力指的是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效力,包括从何时开始适用以及何时终止适用。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名称:《刑法总论》课程代码:0150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狗蛋醉酒驾驶自己的小车,超速行驶导致1名行人小芳死亡,狗蛋对此结果()
应当负刑事责任/【正确】
应当从轻处罚
可以负刑事责任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某国驻日大使馆武官狗蛋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法兰克福的航班上与我国公民狗剩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秘密,对狗蛋应当()
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
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正确】
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由日本有关方面处理
3、根据《刑法》第111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的,构成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或利益,尚未公开或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当公开的事项”。
这一解释属于()
反对解释
缩小解释/【正确】
补正解释
当然解释
4、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2年期满后,经合法程序批准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的条件是()没有故意犯罪
有重大立功表现/【正确】
有立功表现
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5、青年狗蛋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小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
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C. 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正确】
6、我国刑法规定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适用的刑罚是()
无期徒刑
有期徒刑
终身监禁。
101.下列犯罪中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是A 重婚罪B 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C 破坏军人婚姻罪D 虐待罪正确答案:D单选题102.醉酒的人犯罪A 可以负刑事责任B 不负刑事责任C 应当负刑事责任D 减轻刑事责任正确答案:C单选题103.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A 按农历的年、月、日计算B 从过生日的当天起算为满周岁C 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D 过生日的前一天起算为满周岁正确答案:C单选题104.又聋又哑的人犯罪A 应当从轻、减轻处罚B 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 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 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正确答案:C105.我国刑法典第18条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从轻或者免除正确答案:B单选题106.某甲在犯故意杀人罪时刚满15岁,按照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的划分,某甲属于A 相对负刑事责任阶段B 完全不负刑事责任阶段C 完全负刑事责任阶段D 免除刑事责任阶段正确答案:A单选题107.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A 10周岁以下B 不满14周岁C 18周岁以下D 不满16周岁正确答案:B单选题108.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A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B 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C 不能控制D 不能辨认正确答案:A单选题109.甲15周岁,系我国某边镇中学生。
甲和乙一起上学,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
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钱和4小袋白粉末。
甲说:“这袋上有中文…海洛因‟和英文…heroin‟及…50g‟的字样。
我在电视上看过,这东西就是白粉,我们把它卖了,还能发一笔财。
”二人遂将4袋白粉均分。
甲先将一袋白粉卖与他人,后在学校组织去邻国旅游时,携带另一袋白粉并在境外出售。
甲的行为A 构成走私毒品罪B 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C 构成贩卖毒品罪D 构成走私、贩卖毒品罪正确答案:C单选题110.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强奸罪致人死亡,属于()A.结果加重犯B.想象竞合犯C.法规竞合犯D.转化犯2.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D.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3.放火罪既遂的标志是()A.行为人已经将对象物点燃B.引起了火灾C.火种已经接触对象物D.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严重后果4.某药厂在未取得批准文号的情况下,生产、销售其开发的药品,销售金额达200万元,结果导致5名用此药者死亡。
该药厂构成()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B.生产、销售假药罪C.生产、销售劣药罪D.以上罪名均不成立5.某甲在1993年6月到1995年7月担任某玻璃厂(国有企业)劳动服务公司经理期间,在给其下属企业某经营部批玻璃过程中,先后6次收受该经营部经理乙某送的财物共计价值20万元。
另外,甲某还利用职务之便,采取伪造民工工资单的方式,从某该厂财务科领走12万元。
据查证,某甲系该玻璃厂(国有企业)聘任的劳动服务公司经理。
() A.对某甲应当依据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以受贿罪和贪污罪论处B.对某甲应当适用《关于惩治违反公司法的犯罪的决定》以商业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和侵占罪(职务侵占罪)论处C.对某甲一案,97年10月1日生效的《刑法》没有溯及力D.某甲不构成犯罪6.抢劫罪客观方面说法正确的是()A.方法是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方法B.当场攫取他人财物C.潜在的胁迫不成立抢劫罪D.强行抢劫他人非法财产也构成抢劫罪7.陈某挪用救灾款3万元交给其朋友做生意。
陈某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滥用职权罪8.必须发生一定的结果才构成犯罪既遂的有()A.放火罪B.盗窃罪C.故意杀人罪D.诈骗罪9.诽谤罪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主体为一般主体B.主观方面为故意C.捏造有损他人名誉的事实,散布该事实D.必须是情节严重才构成犯罪10.不属于刑法典明文规定的是()A.罪刑法定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11.12.13.李某挪用扶贫款项给朋友做生意的行为构成()A.贪污罪B.挪用公款罪C.挪用特定款物罪D.滥用职权罪14.教唆犯可以是()A.从犯B.直接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D.主犯15.甲为了逞威风,与乙的车在高速路上超车,造成乙的车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刑法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B处罚.A、可以定罪B、不得定罪C、根据情形D、由法官裁定2、刑罚的轻重,应当与C相适应A、犯罪分子所犯罪行B、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C、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犯罪分子所承担的刑事责任D、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对社会危害程度3、我国刑法总则根据各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人身危险性的大小,规定了A处罚原则A、轻重有别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人民代表裁定D、法官4、关于刑法溯及力的下面说法正确的D.A、当时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修订后的新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应新刑法.B、当时法律认为是犯罪,但新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只要这种行为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就应当适用当时刑法.C、当时法律和新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新刑法应当追诉的,试用新刑法D、如果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了生效判决,改判决继续有效.5、我国刑法的社会主义本质A A、阶级性B、法律性C、道德性D、文化性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广义刑法是指一切ABCD的法律规范的总和.A、规定犯罪B、刑事责任C、刑罚D、其它2、刑法基本原则有ABC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阶级性原则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ABC A、定罪上一律平等B、量刑上一律平等C、行刑上一律平等4、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依照我国刑法执行,但法律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如ABC A、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B、民族自制地方不能全部适用刑法规定的,制定由全国人大批准变通或者补充规定C、我国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D、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行空器内犯罪.5、各国解决刑事管辖权范围问题上主张原则主要有ABCD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按解释的效力分类,刑法的解释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和国家解释.错误2、无论我国还是外国公民再我国犯罪,都受我国刑事管辖.错误3、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可以对在国外犯罪在我国境内被发现的外国人行使刑事管辖权.正确4、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正确5、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正确刑法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D.A、国家公民B、国家财产C、私人财产D、社会关系2、甲侮辱乙后,乙因羞愤而自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直接结果B、受到侮辱和死亡都是间接结果C、受到侮辱是间接结果死亡直接结果D、受到侮辱直接结果死亡间接是直接结果3、甲、乙两个青年在公共汽车上侮辱漫骂一位批评他们不遵守秩序的老人,致使老人心脏病突发当场死亡.老人犯病死亡结果与甲、乙的侮辱行为二人有无因果关系.B.A、没有B、有C、不好说D、4、任何一个犯罪构成都必须是C的有机统一A、主观要件B、客观要件C、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D、5、人们常说的思想犯是不是犯罪B.A、是B、不是C、根据情况而定D、法官裁定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犯罪行为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有ABC A、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具有刑事违法性C、具有应受惩罚性D、具有反道德性2、抢劫罪必须是包括ABCD A、使用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B、抢了公私财务C、行为人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D、主观上有抢劫的故意3、任何一个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有ABCD构成要件.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4、研究犯罪构成的意义有ABC A、为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提供根据B、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C、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D、为法官办案难提供方便5、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ABC A、有助于认识犯罪的本质特征B、有助于准确定罪C、有助于正确量刑D、有助于惩治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情节显着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正确2、犯罪分子的侵害社会的犯罪一定是物质的.错误3、思想无罪,言论可以有罪.正确4、犯罪是一种作为,不作为当然不能是犯罪.错误5、对被胁迫实施犯罪的人不追究刑事责任.错误刑法学第03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对年龄的规定A A、14周岁以下B、已满14不满16周岁C、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D、18周岁以下2、不适用死刑的年龄限制C.A、不满14周岁B、不满16周岁C、不满18周岁D、没有限制3、我国判断能否预见的标准C.A、客观标准说B、主观标准说C、以主观标准为根据、以客观标准作参考D、以上说法都不对4、甲想伤害乙,持刀向乙大腿扎了一刀,随即逃走,不料扎中乙的动脉血管,又因当时无人到场抢救,乙流血过多而死亡.甲负C A、故意杀人罪刑事责任B、故意伤人罪刑事责任C、故意伤人致死罪刑事责任D、故意杀人既遂的罪刑事责任5、可能具备正当防卫的是D A、防卫挑拨B、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C、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施的防卫D、制止不法侵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有关我国犯罪主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C A、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B、犯罪主体可以不是自然人C、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D、作为自然人的犯罪主体可以不具备刑事责任能力2、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是单位犯罪ABCDE.A、受贿罪B、行贿罪C、走私罪D、逃汇套汇罪E、投机倒把罪3、有关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有ABC A、从认识因素上看,二者对行为导致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有所不同.B、从意志因素上看,二者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显然不同C、特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对两种故意及其支配下的行为定罪的意义也不相同D、损害不同4、行为人的行为可以认为不是犯罪的有AB A、不可抗力事件B、意外事件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5、不适用于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的人群或职业ABCD A、参加战斗中的军人B、面对可能烧伤的消防队员C、载有乘客的民航客机发生故障时的机组人员D、治疗疾病时的医生和护士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犯罪主体必须是自然人.正确2、犯罪主体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正确3、不处于发病期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则构成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正确4、聋哑人、盲人实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为的,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应受刑罚处罚,但又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确5、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毒杀人,应以犯罪未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正确刑法学第04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有可能的是C A、过失犯罪B、间接故意犯罪C、直接故意犯罪D、疏忽大意犯罪2、自动放弃可能重复的侵害行为是C A、犯罪未遂B、犯罪终止C、犯罪中止D、犯罪预备3、对从犯的刑事责任认定,我们通常采用C A、同等处罚说B、必减说C、得减说D、加重说4、自己伪造信用卡诈骗财务C A、连续犯B、牵连犯C、吸收犯D、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A、联络犯和组织犯是共同犯,帮助犯不是共同犯B、联络犯是共同犯,组织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C、联络犯和帮助犯不是共同犯,组织犯是共同犯D、联络犯组织犯和帮助犯都是共同犯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共同犯罪行为可以是ABC A、共同的作为B、共同的不作为C、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D、二人以上过失犯罪2、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是ABCDEF A、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B、同时犯C、二人以上实施危害行为,罪过形式不同的D、实施犯罪时故意内容不同的E、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F、事后同谋的窝藏行为,包庇行为3、不构成教唆犯的是ABCD A、被教唆人犯拒绝了教唆犯的教唆B、被教唆当时接受了教唆,但随后又打消犯意,没有进行犯罪活动C、被教唆人当时接受了教唆犯关于犯某种罪的教唆,但实际上他所犯的不是教唆犯所教唆的罪D、教唆犯对被教唆人进行教唆时,被教唆人已有实施该种犯罪的故意4、连续犯的要件有ABCD A、必须实施性质相同的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B、数个行为必须基于同一的或概括的犯罪故意C、性质相同、独立成罪的数个行为必须具有连续性D、数个性为必须触犯同一罪名5、牵连犯的要件有ABCD A、牵连犯是以实施一个犯罪为目的B、牵连犯必须具有两个以上的行为C、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具有牵连关系D、牵连犯的数个行为之间必须触犯不同的罪名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故意犯罪的停止状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及阶段中,因客关原因二停止下来的各种犯罪状态.错误2、犯罪既邃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正确3、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正确4、加重结果犯,是指实施基本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发生基本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重结果,因而刑法规定加重刑罚的犯罪形态.正确5、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正确刑法学第05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刑罚的制定是由D指定的.A、最高人民法院B、国务院C、司法部D、全国人大2、判处罚金,应当根据C决定罚金数额.A、损坏金额B、物品价值C、犯罪情节D、犯罪认识态度3、罚金数额不多或者虽然较多但交纳不困难的,应C.A、强制交纳B、随时交纳C、一次或者分期交纳D、减少或者免除交纳4、刑事处罚和行政处分的关系D.A、都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B、都是行政机关给予的C、刑事处罚是由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单位给予的,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给予的D、刑事处罚是由政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是犯罪分子单位或基层组织给予的5、什么是量刑适当的首要根据D.A、犯罪性质B、犯罪情节C、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D、犯罪的事实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管制的特点ACD A、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B、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C、对犯罪分子自由的限制具有一定的自由D、由公安机关执行和群众监督改造2、拘役的特点ABCD 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剥夺自由的期限较短C、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D、享受一定的待遇3、有期徒刑的特点ABCD A、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B、具有一定的期限C、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D、强迫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4、罚金和行政罚款区别正确的有ABCD A、罚金实行罚方法,罚款是行政处罚B、罚金适用于犯罪分子,罚款适用于一般违法分子C、适用机关不同D、适用法律根据不同5、下面那些犯罪可以有可能适用于剥夺政治权利ABCD.A、严重犯罪B、较轻犯罪C、危害国家安全罪D、普通刑事犯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拘役是短期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就近执行并实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正确2、拘役和有期徒刑执行的机关不同.正确3、只有死刑或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错误4、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以外,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正确5、当犯罪人被法院一审依法判决后,应立即执行.错误刑法学第06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间谍罪侵犯的主观方面是A 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疏忽大意过失D、过于自信过失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是A 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自然人D、共同主体3、重大责任事故罪是A A、结果犯B、行为犯C、举动犯D、危险犯4、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受贿财物,是指A A、财产性利益B、财产C、利益D、实物5、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有几个量刑档次C A、1B、2C、3D、4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交通肇事罪按照我国现有刑法规定,分为ABC A、普通肇事B、肇事逃逸C、逃逸致人死亡D、酒驾重罚2、刑法理论将罪状划分为ABCD A、叙明罪状B、简单罪状C、空白罪状D、引证罪状3、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有AB A、一般主体B、特殊主体C、单位D、自然人4、交通肇事罪与一般交通事故的区别在于ABC A、死亡一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B、死亡3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C、造成公共财产或他人直接财产损失无力赔偿数额30万元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D、酒后开车的5、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AB A、间谍罪B、分裂国家罪C、恐怖活动罪D、爆炸罪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反革命罪后来演变为危害国家安全罪正确2、重大责任事故罪只能是过失正确3、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主体特别指国家工作人员之外的人员正确4、14周岁的王某能否是交通肇事罪主体错误5、绝对确定的法定刑不是世界通行的做法正确。
(0150)《刑法总论》网上作业题答案1:2010年春季第1批次2:2010年春季第2批次3:2010年春季第3批次4:2010年春季第4批次5:2010年春季第5批次6:2010年春季第6批次1:[多选题]3.关于刑法的解释,一下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此为立法解释B:1997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规定》委司法解释C:全国高教自考委员会指定教材《刑法学》对简介故意的解释为学理解释D:全国人大法工委对刑法的修订提出的建议稿委立法解释参考答案:ABCD2:[多选题]2.特别刑法包括()A:单行刑法B:附属刑法C:刑法修正案D:刑法典参考答案:ABCD3:[多选题]1.刑法中所称"违反国家规定”,是指违反()A:法律B: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C: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和命令D:各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参考答案:ABCD4:[论述题]简述刑法的机能。
参考答案: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5:[单选题]5.我国刑法的基本任务是用刑罚同()斗争。
A:一切违纪违规行为B:一切违法行为C:一切犯罪行为D: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参考答案:C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6:[单选题]4.至2006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发了几个单行刑法和几个刑法修正案?()A:一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B:一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C:两个单行刑法和五个修正案D:两个单行刑法和六个修正案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7:[单选题]3.有权对刑法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B:高级人民法院C:高级人民检察院D:国务院参考答案:A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8:[单选题]2.我国第一部刑法实施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997年3月B:1997年10月C:1979年7月D:1980年1月参考答案:D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9:[单选题]1.我国1997年刑法典一共有条文()A:384条B:452条C:412条D:502条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1:[单选题]我国刑法对溯及力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参考答案:D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2:[单选题]某国驻英大使馆参赞甲在乘坐中国民航北京至日本东京的航班上与我国留学生乙接头,收买我国国家笔密,对甲应当()A:不予追究刑事责任B: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C:由英国有关方面处理D:依照我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参考答案:B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3:[单选题]1、我国刑法空间效力采取的是()A:属人原则B:属地原则C:属地原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D:属人才则为基础,兼采其他原则参考答案:C刑法的机能也就是刑法可能发挥的积极作用。
可以分为本体论机能与价值论机能:从本体论的角度,可以分为促进机能和限制机能。
促进机能又被称为规律机能,它包括评价机能和意思决定机能。
所谓评价机能就是依据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对特定的行为进行价值判断和法律判断。
所谓意思决定机能就是通过刑法预先规定的犯罪成立条件,向公民发出保护法益的命令,从而要求公民自我抑制犯罪意思,不去犯罪。
从目的论的角度,刑法具有保护社会(又称为法益保护机能)和保障人权两种机能。
刑法本身所具有的促进机能,是为了实现刑法对社会的保护;而限制机能,就是保障人权所必须的.4:[论述题]名词解释:1.刑法规范:2.紧急避险:3. 犯罪预备形态:参考答案:1.刑法规范,就是由国家制定与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禁止人们实施犯罪、命令人们履行义务以免犯罪或者指示司法人员如何定罪量刑的法律规范。
2. 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保护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3. 犯罪预备形态:行为人开始为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停止下来的犯罪停止形态。
5:[论述题]简述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应当具备的条件参考答案:(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C、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D、满16周岁,完全刑事责任时期(3)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2分)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分析(2分)6:[单选题]5、某一行为在新刑法中是犯罪,但在旧刑法中不认为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该行为无罪,这反映了刑法中的()。
A:罪责刑相适应原则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刑法定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C(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
只对故意杀人、故意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刑事责任C、减轻刑事责任时期,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D、满16周岁,完全刑事责任时期(3)具备了刑事责任能力(2分)对刑事责任能力的具体分析(2分)7:[单选题]4.甲男、乙女两青年,星期天在公园里面公开发生性关系,结果导致周围游客极大愤慨,纷纷要求有关司法机关予以严重惩罚。
甲、乙行为如何定性?A:聚众淫乱罪恶B:组织淫秽表演罪C:流氓罪D:无罪参考答案:D(1)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1分)(2)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1分)我国对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作了如下区分:(4分)A、无刑事责任时期,B、相对刑事责任时期,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