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的诗人群体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3
唐诗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唐诗的发展历程,包括盛唐时期、李白与杜甫的贡献、诗歌题材的多样化、艺术形式的创新以及唐诗的影响与传承。
一、盛唐时期1.1 时代背景:盛唐时期是唐朝的鼎盛时期,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氛围浓厚。
1.2 诗人群体:盛唐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王之涣、杜牧、李商隐等。
1.3 诗歌特点:盛唐时期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情感深沉为特点,描写了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
二、李白与杜甫的贡献2.1 李白的创作:李白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意境深远为特点,开创了新的诗歌风格。
2.2 杜甫的贡献: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真实、深刻的社会写实为特点,对后世影响深远。
2.3 影响与传承: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并成为后世诗人学习的榜样。
三、诗歌题材的多样化3.1 自然题材:唐诗中自然题材丰富多样,描绘了山水、花鸟、季节等自然景观,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3.2 社会题材:唐诗中也涉及社会题材,揭示了社会现象和人情世故,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3 思想题材:唐诗中也涉及思想题材,探讨了人生哲理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
四、艺术形式的创新4.1 诗歌体裁:唐诗中出现了律诗、绝句、七言绝句等多种体裁,丰富了诗歌的形式。
4.2 诗歌技巧:唐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4.3 诗歌音韵:唐诗中的音韵优美和谐,运用了平仄、押韵等技巧,使诗歌更具韵律感。
五、唐诗的影响与传承5.1 文化影响: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文人学习的对象。
5.2 文学传承:唐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发展都离不开唐诗的启示。
列举盛唐三大诗人群
一、山水田园诗派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二、边塞诗派
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
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
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三、浪漫诗派
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
唐代诗歌发展史之三:盛唐诗人群体(2)(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二.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与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同时出现于唐代诗坛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阳刚气质的豪侠型才士。
他们较热衷于人世间的功名福贵,非常自负。
尽管他们入仕后的境遇与所追求的人生理想反差甚大,但仍不失雄杰之气。
他们的诗歌创作,具有豪爽俊丽和风骨凛然的共同风貌,创造出了一种清刚劲健之美。
1.王翰是其中中进士较早的一位。
他具有放荡不羁的性格,同时他追求赤裸裸的功名和利益,怀有及时福贵行乐的思想。
他的代表作《凉州词二首》: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争战几人回【译诗】酒,酒,葡萄酒!杯,杯,夜光杯!杯满酒香让人饮个醉!饮呀,饮个醉--管它马上琵琶狂拨把人催!要催你尽催,想醉我且醉!醉了,醉了,我且枕戈睡醉睡沙场,谁解个中味?古来征夫战士几个活着回?这真是大家译笔!自由奔放,而又传神严谨;有时一句对一句地译,有时却又将一句点化为多句;但不管使用何法,总以“达意”而兼“传神”为其宗旨;而且,译诗同原诗的古典语言的韵味也是保持得较好的。
2.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
他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虚玄思想的影响,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气,但却不乏深沉,观察问题敏锐,带有历史的厚重感。
他的代表作《出塞二首》: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你看这开头一句中的“明月”和“关”两个词,正是有关边塞的乐府诗里很常见的词语。
《乐府诗集•横吹曲辞》里不是就有《关山月》吗?《乐府解题》说:“关山月,伤离别也。
”无论征人思家,思妇怀远,往往都离不了这“关”和“月”两个字。
第二章圣唐的诗人群体第一节山水田园诗派一、山水田园诗派概说(一)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所以也叫王孟诗派,其诗作以描写秀丽山水各恬静田园风光,表达自己淡泊闲适的生活情趣为主,风格清新舒雅,写景状物工细传神,形式上大力写作五言律诗和绝句。
山水田园诗派百科名片唐代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派介绍中国唐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
他们的作品较多地反映了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
他们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既能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在自然景物的观察上别有会心,能够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把六朝以后的山水诗向前推进了一步。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派产生及其特点·时代背景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国力强大,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繁荣。
文人士大夫的物质生活优裕,为漫游行旅、赏玩山水提供了条件。
社会上佛道思想流行,道家崇尚自然及返朴归真的追求和佛家禅宗的净心明性的境界,为诗歌提供了文化及审美心理的基垫。
文人的隐逸情怀也与山水田园诗的形成有紧密的关系,但此际并非为隐而隐,而是酿成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超然独立的文化心态和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味。
此外,晋宋以来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也无疑提供了艺术上的借鉴。
2.山水田园诗派以孟浩然、王维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等人。
他们继承晋、宋以来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人的田园诗、山水诗的创作传统,形成了具有共同题材内容和相近艺术风格的诗歌流派。
他们的诗歌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
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特点具体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山水田园派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歌咏田园生活,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代表人物·王维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才能,精通绘画、书法、音乐。
王维早年立志于功名进取,写了许多风格雄浑、境界开阔,充满豪情逸气的诗作,其中以边塞和游侠题材的诗歌居多,如《少年行》、《从军行》、《老将行》、《陇头吟》、《使至塞上》等。
但在唐代诗歌史上奠定其地位和最能标志其诗歌艺术成就的,还是山水田园诗。
其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田园隐逸生活,描写自然山水。
如《渭川田家》、《山居秋暝》、《终南山》、《鸟鸣涧》、《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或写田园生活的恬静闲逸,或写自然景物的清幽秀美。
2.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是诗情与画意的高度统一。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志林》)他善于发现和捕捉自然景物的形象特征和状态,以画家的绘画技巧去构图和选择色彩,并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及精神境界/融入到景物之中,创造出优雅秀美的艺术境界。
(2)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其中有些诗在幽邃、寂静、空灵的艺术境界中,直接透入了禅宗佛理的观照,是禅意、禅趣在诗境中的艺术体现。
(3)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既有陶渊明诗歌的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也有谢灵运诗歌的细致精工的刻写。
语言清新明快,洁净洗凝练,是朴素平淡与典雅秀美的完美结合。
而且语言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孟浩然1.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
他的诗歌以山水诗居多,或写游历所见各地山水景色,或写家乡自然风光。
其中往往在抒写孤高的情怀中夹杂着失意的情绪,在以景自娱中融入了旅愁乡思的情怀。
如《宿建德江》、《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江上思归》等。
他的田园诗主要是写隐居生活的高雅情怀和闲情逸致。
如《过故人庄》、《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等。
2.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点:(1)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的风格大多是平和冲淡,清新自然,不尚雕饰,而又能超凡拔俗。
沈德潜评论说:“孟诗胜人处,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
”(《唐诗别裁》)闻一多说:“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唐诗杂论》)他的田园诗写得平淡自然、质朴真淳,富有生活气息,如《过故人庄》农家的淳朴生活和乡村的自然景色,在淡淡的笔墨中都表现得十分自然而亲切,深受陶渊明的诗风影响。
但孟浩然的山水诗也有写得气象雄浑、境界阔大的,如《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2)孟浩然的诗歌语淡而味浓,正如沈德潜所论:“襄阳诗从静悟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
”(《唐诗别裁》)他的诗歌善于运用平淡的语言,融入个人的主观感受和情感意蕴,创造出清远拔俗的艺术境界,蕴含了浓厚的诗歌情致韵味。
·陶渊明代表作: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终南山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
他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又一起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先贬永州,后贬柳州。
他的遭遇比刘禹锡更不幸,一直到元和十四年,这种贬斥的厄运还没有离开他,而当唐宪宗因裴度的请求下诏召回他的时候,他却与世长辞了,年仅四十七岁。
有《柳河东集》。
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善于表现孤峭高洁的境界,寄托精神上深刻的痛苦,在艺术上很有特色,如《溪居》: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路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溪居》)诗意于表面的自在恬然中,流露出内心的孤独,而“长歌楚天碧”的结句,刻画出清寂幽独的诗境。
又如《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欺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描写渔翁的清雅脱俗、飘逸潇洒,是一首诗意清朗、意境旷远的佳作,但诗中的描写,滤尽了一切其他的人迹,仿佛青山绿水之间,唯有一位高逸潇洒的渔翁,就是“晓汲清江燃楚竹”一句,写渔翁汲江炊饭,也脱尽了一切的烟火气,这就把渔翁的脱俗写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而离尘绝世的冷峭也就隐然透露于笔端了。
又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为大雪所覆盖的江山大地,既无比纯洁,又不无肃杀,一个“绝”,一个“灭”都见出环境的严寒寂寥,而寒江上孤舟独钓的蓑笠翁,不正是作者孤高芳洁的心灵的象征吗!此诗气氛清寂寥迥,意趣高卓,是柳宗远山水诗风格的典型代表。
柳宗元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为山水田园诗的四大家。
苏东坡称柳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东坡题跋》);“发纤穠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这个评价是很准确的。
·储光羲储光羲(约706~约763)唐代诗人。
润州延陵(今江苏金坛)人。
祖籍兖州(今属山东)。
开元十四年(726)进士,与崔国辅、綦毋潜同榜。
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宜、下□等县尉。
仕宦不得意,隐居终南山的别业。
后出山任太祝,世称储太祝。
迁监察御史。
天宝末,奉使至范阳。
当时安禄山兼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强兵劲卒,正积极准备发动叛乱,而唐玄宗委任权□,荒于政事。
储光羲途经邯郸,作《效古》二首写途中所见:“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女役州县,丁壮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灭,川泽复枯槁。
”并自抒怀抱说:“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
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君门峻且深,□足空夷犹。
”忧念时局,语意颇深切。
又有《观范阳递俘》诗说:“四履封元戎,百金酬勇夫,大邦武功爵,固与炎皇殊。
”对朝廷的昏聩,安禄山的野心,洞若观火。
安史乱起,叛军攻陷长安,他被俘,迫受伪职,后脱身归朝,贬死岭南。
代表作:野田黄雀行啧啧野田雀,不知躯体微。
闲穿深蒿里,争食复争飞。
穷老一颓舍,枣多桑树稀。
无枣犹可食,无桑何以衣。
萧条空仓暮,相引时来归。
斜路岂不捷,渚田岂不肥。
水长路且坏,恻恻与心违。
·常建常建(708-765?),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大历中,曾任盱眙尉。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
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
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
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
有《常建集》。
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代表作:(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谢灵运谢灵运(385年-433年),汉族,浙江会稽人,原为陈郡谢氏士族。
东晋名将谢玄之孙,小名“客”,人称谢客。
又以袭封康乐公,称谢康公、谢康乐。
著名山水诗人,主要创作活动在刘宋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山水诗派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