鲉鱼级常规潜艇
- 格式:doc
- 大小:318.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出口巴基斯坦先进潜艇巴基斯坦崇尚中国制造,在从其友好邻邦中国引进先进喷气式战斗机之后,巴基斯坦又计划从中国进口6艘最先进的潜艇,以大幅提升其海底作战能力。
3月14日,巴基斯坦联邦内阁批准巴国防部就向中国购买6艘最先进的潜艇与中方举行谈判。
巴基斯坦新闻与广播部长费尔都斯?阿什克?阿旺在当天的内阁会议结束后向媒体表示,北京已经同意向伊斯兰堡出售潜艇。
巴基斯坦国防部将就此与中方谈判。
但是费尔都斯部长同时强调,由于该项目计划尚未进入实质操作准备阶段,具体细节不便对外透露。
据巴基斯坦《论坛快报》报道,伊斯兰堡计划从中国购买6艘潜艇的同时,还寻求与中方联合开发常规动力潜艇。
《论坛快报》没有提及巴基斯坦寻求购买的潜艇的具体型号,仅表示伊斯兰堡希望引进装备“不依赖空气推进(AIP)”系统的先进潜艇。
AIP潜艇水下续航能力更强,噪音更小,隐蔽性大为提升。
巴基斯坦国防部此前向联邦内阁表示,由于潜艇和舰只数量不足,巴海军正面临“严重军力失衡”,因此希望通过采购中国潜艇应对其面临的“日益增长的威胁”。
巴基斯坦共拥有5艘现役柴电动力潜艇和3艘小型潜艇,其中3艘为德国SSK级潜艇,另有2艘最近引进的法国“阿戈斯塔”级潜艇。
伊斯兰堡寻求获得AIP技术意在与新德里竞争,后者计划于2013年为其法制“鲉鱼”级潜艇装备AIP系统。
巴基斯坦官方文件显示,巴海军计划向中国购买的6艘AIP常规动力潜艇,必须能够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多重威胁环境中”有效执行各类任务,且同时具备鱼雷和导弹发射能力。
巴海军很快就将与中国船舶重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署联合开发和合作生产潜艇相关协议草案。
巴方希望其中4艘潜艇在中国建造,其余2艘则在巴基斯坦国内建造。
巴基斯坦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军事技术合作关系,中方也是巴方重要武器系统供应商。
目前,巴海军正在陆续接收与中国联合开发的F-22P级护卫舰,中方还在为巴海军建造2艘导弹快艇。
而巴空军向中方订购的36架歼-10战斗机的合同也正在履行之中,该合同总价值14亿美元。
1、美国海军“雀鳝”(Gar)级潜艇排水量:1475吨艇长:307英尺艇员:59人(5名军官)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径机枪,2挺.30口径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4枚鱼雷)最大航速:20节/水面,8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双轴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潜深:75米该型艇是“河豚”级艇的改进型,排水量更大,可多携带2500加仑的燃油,航程也有所提高。
包括;美国海军“虎鲸”号潜艇/美国海军“灰鲸”号潜艇/美国海军“河鳟”号潜艇2、美国海军“海豚”(Porpoise)级潜艇排水量:1310/1934吨艇长:301英尺艇员:50人(5名军官)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径机枪,2挺.30口径机枪,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18枚鱼雷)最大航速:19节/水面,8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双轴马力:4300/水面,2085马力/水下潜深:75米该型艇是美国海军首批采用全焊接工艺建造的潜艇,水面最大航速据报道曾超过20节。
该级艇仅完成2艘。
包括:美国海军“海豚”号潜艇3、美国海军“重牙鲷”(Sargo)级潜艇排水量:1450/2350吨艇长:310英尺艇员:55人(5名军官)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50口径机枪,2挺.30口径机枪,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24枚鱼雷)最大航速:20节/水面,7.75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双轴马力:5500/水面,2740马力/水下该级艇共有10艘服役,其中4艘在战争中损失。
潜深:75米包括:美国海军“旗鱼”号潜艇/美国海军“秋刀鱼”号潜艇/美国海军“矛鱼”号潜艇4、美国海军R-1级潜艇排水量:569/680吨艇长:186英尺艇员:30人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最大航速:13.5节/水面,10.5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马力:1200/水面,1500马力/水下潜深:75米该级艇共有20艘服役,其中2艘在战争中损失。
美国海军潜艇百年大事记1776年9月7日由34岁的耶鲁大学研究生戴维·布施奈尔制造的单人潜艇"海龟"号,试图将鱼雷系在停泊于纽约港附近海域的英国军舰“鹰”的船体上,但未获成功。
1801年7月3日罗伯特·福尔顿制造的"鹦鹉螺"号潜艇潜入水下25英尺,并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1864年2月17日"同盟"级“亨利”(H.L.Hunley)是在战斗中将敌舰击沉的第一艘潜艇。
它当时用梁式鱼雷猛击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附近海域的联邦螺旋单桅帆船——"豪瑟托尼克"号(USS Housatonic)。
"亨利"本身被震波击沉。
1888年舰艇建造与维修局通过设计竞争,授予发明家约翰·P·豪兰制造"潜水者"合同。
1897年8月7日"潜水者"是蒸气驱动潜艇,下水了,但未通过验收试验。
1900年4月11日通过在弗吉尼亚州芒特弗农附近海域的演示试验后,约翰·P·豪兰以160,000美元的价格将他的内燃汽油驱动潜艇"豪兰"VI 卖给了美国海军,从而标志着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正式诞生。
1900年10月12日"豪兰"级潜艇(USS Holland,代号SS-1,前称"豪兰"VI)服役。
1903年原"豪兰"A级潜艇的第7艘、也是最后一艘--"鲨鱼"(USS Shark,SS-8)在美国海军服役。
1909年美国海军仿造法国潜艇"白鹭"(Aigrette)的柴油机推进系统,当时电船公司已开始在福尔河船厂制造F 级(SS-20至23)和E级潜艇(SS-24至25)。
1912年3月5日海军部长宣布成立“大西洋潜艇小舰队”,由海军上尉切斯特·W·尼米兹指挥。
韩国海军简介韩国海军主要由海军本部、作战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军需司令部、教育司令部、填海基地司令部和3个主力舰队组成,目前总兵力约6.7万人(海军陆战队约2.4万人)。
韩国海军舰船数量超过190只(主要包括独岛级两栖攻击舰、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广开土大王级驱逐舰、李舜臣级驱逐舰、蔚山级驱逐舰),常规动力型潜艇约10+只(主要包括张保皐级潜艇、孙元一级潜艇),舰艇总吨位超过20万吨。
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独岛级(DODKO CLASS)LP-X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独岛级是韩国自行研制的两栖攻击舰(轻型航母),首舰由韩进重工业公司自2002年10月起开始建造,2005年7月12日从釜山港下水并投入现役。
韩国LPX两栖攻击舰项目预算为8.3亿美元,不含舰载飞机的购买费用。
韩国计划建造两艘LPX两栖攻击舰,LPX在战时可以改造并搭载JSF联合战斗机等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
LPX两栖攻击舰具备投送登陆兵力、指挥、防空、反潜等功能,其作战范围可以达到整个东亚乃至东南亚地区,由于东亚海域是世界上技术兵器密度最高的海域之一,同时也是热点海域,其敏感性、危险性比起波斯湾而言不遑多让,鉴于外交方面的问题,韩国国防部一直将LPX称为两栖攻击舰。
同级舰只:☆L-6111(Dodko)独岛号下水日期:2005年7月12日服役日期:2007年7月3日☆L-6112(Marado)马罗岛号,计划建造中☆L-6113(?)白翎岛号,计划中性能数据:舰长;200米舰宽;32米吃水:7米排水量;14340吨,满载18860吨动力装置:柴柴联合推进(CODAD)动力系统,4座斗山-SEMT Pielstick16PC2.5柴油机,2轴,32,000hp航速:23节巡航航速:18节续航力:10000海里/18节武器系统:1座RIM-116B RAM Block1/Mk4921单元MK-31拉姆近程点防御导弹系统,2座30mm守门员近防系统舰载机:10架以上UH-60,“山猫”(Lynx)或EH-101直升机;改造后可搭载短距起降战斗机运载能力:700名士兵,6辆以上坦克,10辆以上AA VP7A1(最多可搭载70辆),搭载2艘LSF-II LCAC高速气垫登陆艇电子设备:1部“Smart-L”型远程三坐标对空搜索雷达,可侦探跟踪400公里内的1000多个目标;1部MW-08三坐标搜索雷达,AN/SPS-95K导航雷达;V AMPIR-MB光电跟踪系统;SLQ-200(V)5K SONATA电子战系统;KNTDSLINK11数据链接系统等舰员编制:300+人世宗大王级KDX-III导弹驱逐舰世宗大王级韩国自行研制的最新最大一级装备美制宙斯盾系统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只,KDX-III驱逐舰装备引进美国德“宙斯盾”武器系统使韩国海军成为世界上第3个具备海基弹道导弹防御能力的国家,世宗大王级主要承建商为韩进重工、现代重工公司(HHI)和大宇造船/船用工程公司(DSME)。
荷兰“旗鱼”级潜艇
作者:刘波
来源:《小学生学习指导·小军迷联盟》2019年第10期
“旗鱼”级潜艇是荷兰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的常规潜艇。
研发历史
20世纪60年代,荷兰决定开发新一代的传统动力攻击潜艇。
1965年,荷兰正式订购两艘新一代潜艇,首艇命名为“旗鱼”号(S-806),二号舰命名为“虎鱼”号(S-807),分别于1970年和1971年下水,并先后在1972年8月与10月服役。
此外,“旗鱼”级潜艇还出口了2艘。
性能解析
“旗鱼”级潜艇的艇首装置了6具533毫米鱼雷管,舰上鱼雷舱可容纳14枚鱼雷,使用美制MK-37、MK-48与NT-37等鱼雷。
不过,因鱼雷管设计问题,“旗鱼”级潜艇无法发射导弹或水雷。
基本资料
·服役时间
1972—1995年 ·同级數量
4艘
·排水量
2620吨
·全长
66.9米
·全宽
8.4米
·吃水
7.1米。
武器装备18 / 军事文摘 / 2013.102013年8月14日,印度当地时间凌晨,一艘载有18名艇员的印度潜艇在孟买母港发生爆炸起火,随后沉没,艇上18名艇员全部丧生。
据印度媒体报道,此次发生爆炸的潜艇为“辛杜科什”级“辛杜拉克沙克”号(俄罗斯“基洛”级877EMK型潜艇),由于爆炸威力巨大,潜艇艏部受损严重,导致大量进水,不久之后沉没,只有潜艇指挥台围壳的顶端露出水面。
根据潜水员探查,潜艇艇艏全毁,潜艇基本上不具有修复的可能性。
爆炸还殃及停靠在码头的另外一艘“辛杜科什”级潜艇,潜艇指挥台围壳被爆炸碎片击穿,水下艇体部分变形,水上部分失火,潜艇可能要运到俄罗斯进行修复。
“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爆炸事件让神秘的印度海军常规潜艇力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印度海军一直重视常规潜艇力量的发展,1967年12月,“卡尔瓦里”级潜艇首艇“卡尔瓦里”号交付印度海军,成为印度海军历史上装备的第一艘潜艇。
经过40余年的建设,印度海军常规潜艇力量不断壮大,在“辛杜拉克沙克”号潜艇爆炸之前,其装备的实战型大中型常规潜艇数量达到14艘,位居世界第四。
本专题将以此次潜艇爆炸事件为引子,为您解读印度海军常规潜艇力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期望通过本专题的解读,使读者对这支蛰伏在印度洋水下的神秘力量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水下群“鲨”——印度常规潜艇力量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谢瑞强. All Rights Reserved.2013.10 / 军事文摘/ 19潜艇是海军武器装备体系中的主要舰种,它凭借海水这一有利介质具备行动隐蔽、进攻突然等优点,被誉为“水下杀手”。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次大规模战争中,潜艇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潜艇击沉约590艘战斗舰船和10000艘运输船,击沉总吨位超过3700万吨。
因此,世界各海洋大国一直非常重视潜艇的发展。
作为拥有建设世界海军强国抱负的印度,对打造与世界海军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水下力量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世界上十大潜艇排名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拥有潜艇的制造技术,比如中国,美国,日本等等这些国家。
潜艇最早的发明是运用在战争中的,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世界上十大的潜艇排名吧。
NO.1 德国VII型U型潜艇德国VII型潜艇的首艇于1936年6月下水,其改进型艇在整个战争期间都得到了广泛使用,从未有哪个国家能象德国VII型潜艇那样被建造如此之多。
它最初的艇型发展成为VIIB型潜艇,其航程与操纵性能得到了很大改进,在鱼雷射程内的攻击也显得相当有效。
在此基础上做的进一步改进使得后来的VIIC型潜艇成为德国海军最具攻击力的潜艇。
最后的VIIC/41型潜艇的下潜深度在战后很长时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潜艇可以匹及。
NO.2 美国"海狼"级核潜艇“海狼”是美国在冷战尚未结束之时开始研制的一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在深海大洋中与前苏联核潜艇进行全面对抗,全球争霸,因此美国不惜代价,不遗余力,将其打造得具有绝对领先的性能和非同寻常的作战威力,可执行反潜、反舰、对陆、布雷、护航等多种任务,被世人誉为“21世纪的核潜艇”。
然而,“海狼”生不逢时,前苏联的崩溃使它失去了角逐对手,高达十几亿美元的惊人“身价”让“黄金之国”也难以承担,于是,在建造了3艘“海狼”之后,美国便放弃了建造30艘的计划,把兴趣转向了更适合其新战略的“弗吉尼亚”级身上。
NO.3 美国"小鲨鱼"级潜艇性能参数排水量:1526/2424吨艇长:312英尺艇员:60人(6名军官)武备:1门3英寸甲板炮,2挺12.7毫米口径机枪,2挺7.62毫米机枪,10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4具,24枚鱼雷) 最大航速:20.25节/水面,8.75节/水下动力:柴/电推进,双轴马力:5400/水面,2740马力/水下NO.4 英国T级潜艇英国T级潜艇第一批(Triton Class)共建造15艘,二战期间共有9艘战沉;第二批(Tempest Class)共建造7艘,主要于地中海地区服役;第三批又称图坦卡蒙级(Tutankhamen Class),该级艇建造于二战后期,战争期间仅有两艘损毁,部分潜艇一直服役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
自从1954年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问世后,各海军大国纷纷发展核潜艇。
其中,历史上传统的潜艇强国德国和日本因为是战败国而无缘跻身其中。
而中国经过自身的艰苦努力也成功拥有了核潜艇。
迄今,世界上共有5个核潜艇国家,即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在这之中,以美国和俄罗斯两国核潜艇的发展最有代表性,无论是建造级别、建造数量还是发展水平都是其它三个国家无法企及的。
美国☆攻击型核潜艇在“鹦鹉螺”和“海狼”等试验型核潜艇之后,美国攻击核潜艇共发展了六代。
“鳐鱼”级(上图)为第一代,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 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
该级艇长81.5米,宽7.6米,水下排水量2861吨,采用S3W/S4W核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水下最大航速19节,最大潜深200米,人员编制83至97人,艏6艉2共8具鱼雷发射管。
“鲣鱼”级属于第二代,在1956至1961年间共建造了5艘。
该级艇是世界上首级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大大提高了水下航速。
该级艇长76.7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3513吨,最大潜深200米,采用1座S5W核反应堆和2台蒸汽轮机,单轴,最大功率1.5万马力,水下最高航速30节,该级艇为以后的高航速核潜艇提供了实践经验。
此外,该级艇第一次加装了围壳舵,并采用单、双壳体结合的结构。
它的武器为6具鱼雷发射管,发射MK48鱼雷。
“长尾鲨”级属于第三代,1959年至1967年间共建造12艘,它使美国攻击核潜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该级艇长84.9米,宽9.6米,水下排水量4300吨,动力装置与“鲣鱼”级相同,单轴,水下最高航速30节,人员编制127人。
该级艇首次采用了HY-80高强度钢,使其最大潜深增至300 米。
在推进系统方面,它首次采用了主、辅和应急三套装置。
其鱼雷发射管减至4具,并由艏部移到中部,以使艏部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水声设备。
“鲟鱼”级是第四代,于1963年至1975年共建造37艘。
伴随时代发展的潜艇AIP技术设计与建造可以长期在水下活动的真正潜艇,早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就已经是研制潜艇的先驱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的限制,无数潜艇设计师和工程师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努力,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1954年,当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问世之际,人类终于实现了建造真正潜艇的夙愿。
但是,由于受政治、经济以及技术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才建造并拥有了核潜艇,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他们拥有的是常规动力潜艇,建造核潜艇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目标。
因此,摆在大多数国家面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如何延长常规动力潜艇的水下续航能力,使其成为非核动力的真正潜艇。
因此,潜艇AIP技术受到了许多国家的普遍关注和青睐,这种国际环境提供了潜艇AIP技术发展的温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潜艇AIP技术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需求催生的,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早期的AIP技术潜艇AIP系统的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
1933年,德国的赫尔穆特·瓦尔特教授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可以产生动力,并且还发现了一些能促使氧化物迅速分解的催化剂。
1936年,赫尔穆特·瓦尔特教授设计了一台可以装备在潜艇上的、功率为1400马力的“瓦尔特”型闭式循环汽轮机,德国的克虏伯公司根据瓦尔特教授的设计图纸制造了一台“瓦尔特”型闭式循环汽轮机。
陆上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这台“瓦尔特”型闭式循环汽轮机运行可靠,工作稳定,具有实用效果。
1940年,德国在一艘排水量为80吨的试验潜艇上装备了一台功率为2000马力的“瓦尔特”型汽轮机,在进行海上试验航行时,该潜艇可以达到水下28节的最高航速。
这一航速指标是当时世界各国潜艇水下航行速度的最高记录。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对“瓦尔特”闭式循环汽轮机系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建造了多种功率的“瓦尔特”闭式循环汽轮机并装备了潜艇,这些潜艇在二战结束之前被德国人沉到了海底。
093c常规潜艇参数
常规潜艇是一种水下舰艇,通常用于海军作战和侦察任务。
它们通常具有以下参数:
1. 排水量,常规潜艇的排水量通常在1000吨到3000吨之间,具体排水量取决于潜艇的型号和用途。
2. 尺寸,常规潜艇通常具有长度约60米到100米,宽度约6米到10米的尺寸。
3. 潜航深度,常规潜艇通常能够在200米到500米的深度下航行,一些先进型号的潜艇甚至可以达到更深的潜航深度。
4. 航速,常规潜艇通常在水下的航速约为20节到25节,而在水面航行时的航速可达到30节以上。
5. 舰员人数,一艘常规潜艇通常需要搭载数十名到百余名的舰员,他们负责操控潜艇、执行任务和维护设备。
6. 武器装备,常规潜艇通常配备有鱼雷发射管、导弹发射装置
以及其他各种反舰、反潜武器,以执行不同类型的作战任务。
7. 推进系统,常规潜艇通常采用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相结合的
推进系统,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航行,而电动机则用于水下航行。
总的来说,常规潜艇是一种灵活多用途的水下作战平台,具备
一定的潜航深度、航速和武器装备,能够执行多种任务,包括反潜
作战、侦察、布雷、特种作战等。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常
规潜艇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以满足海军对于水下作战能力的需求。
第一个诞生核潜艇的国家!!!571鹦鹉螺号第一艘核潜艇——鹦鹉螺号世界上第一艘核潜艇是鹦鹉螺号,也是美国海军的第一艘核动力舰艇。
该舰是由美国科学家海曼·里科弗积极倡议并研制和建造的,他被称为“核潜艇之父”。
鹦鹉螺号是一艘实验艇,水下排水量2800吨,1952年6月开工制造,1954年1月下水。
从1955年1月开始试航到1957年4月止,鹦鹉螺号有没有补充燃料的情况下航行11万公里,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下航行。
1958年8月,鹦鹉螺号从冰层下穿越北冰洋冰冠,从太平洋驶进大西洋,完成了常规动力潜艇所无法想象的壮举。
从此之后美国不再建造常规动力潜艇了。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一)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攻击型核潜艇鳐鱼级是美国海军继鹦鹉螺号之后发展的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1955年开工,1959年服役,共建造4艘,是美国海军首次批量生产的核潜艇。
查看原图↓鳐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81.4米,宽7.6米,吃水6.7米。
排水量:水下2860吨。
航速:水下21节。
潜深:220米。
人员编制:83至97人。
动力装置:采用S3W压水反应堆和2座蒸汽涡轮机,双轴,功率6600马力。
S3W压水反应堆采用蒸汽透平减速齿轮推进方式,噪声较小。
但由于追求小型化,而降低了航速。
武器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艇首6具,艇尾2具)。
电子设备:一套BQS-4声纳系统。
鲣鱼级攻击型核潜艇查看原图↓鲣鱼级属于第二代攻击型核潜艇,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水滴形壳体的核潜艇。
该级舰在1955至1961年间共建成服役6艘,除蝎子号1968年5月22日因事故沉没于大西洋亚速尔群岛附近,其余5艘于1986年至1991年相继退役。
查看原图↓查看原图↓鲣鱼级技术参数外形尺寸:长76.7米,宽9.6米,吃水8.9米。
排水量:水上3075吨,水下3513吨。
航速:水上16节,水下大于30节。
自持力:最多达到了70天水下连续航行。
潜深:200米。
人员编制:128人(其中11名军官)。
潜艇各种知识点总结潜艇的类型根据用途和设计特点,潜艇通常可以分为核动力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两大类。
核动力潜艇是以核反应堆为动力装置,能够在水下长时间航行的潜艇,具有较高的航行速度和续航能力,通常被用于远洋巡航和核威慑等任务。
常规动力潜艇则是以柴油发动机或电池为动力装置,航行能力相对较弱,但在海岸防御和近海作战等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
潜艇的结构潜艇的结构包括外壳、动力装置、舱室、舱门、潜舱等部分。
潜艇的外壳通常由耐压材料制成,能够在水下承受较大的水压,确保潜艇内部的安全。
潜艇的动力装置包括核反应堆、柴油发动机、电池等,为潜艇提供驱动力。
舱室是潜艇的主要活动空间,内部设有控制室、舱门、舰桥、居住区等设施。
潜艇的潜舱设计用于控制潜艇在水下的浮力和下沉机制,确保潜艇能够稳定地在水下航行。
潜艇的武器装备潜艇作为一种重要的军事装备,通常装备有鱼雷、导弹、水雷等武器。
鱼雷是潜艇的主要攻击武器,可以对水面舰船和潜艇进行攻击,具有较高的杀伤力。
导弹通常用于对陆地目标进行攻击,是潜艇远程打击的重要手段。
水雷则通常用于布设水下障碍和封锁海域,对敌方舰船进行限制和阻碍。
除此之外,潜艇还可以装备有声呐、潜望镜、雷达等侦察和探测设备,以便在水下对敌方目标进行监视和侦察。
潜艇的作战方式潜艇通常可以进行水下作战和水上作战。
在水下作战中,潜艇通过潜舱控制浮力,潜入水下,利用声纳和潜望镜对敌方目标进行侦察和攻击。
在水上作战中,潜艇可以利用传统的海上舰炮和导弹等武器对敌方舰船进行攻击。
潜艇还可以通过布雷、布网、猎潜等方式,对敌方舰船进行限制和扰乱。
在作战中,潜艇通常需要利用深度和航行速度等优势,隐蔽自己的位置,发动突袭和打击。
潜艇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潜艇的性能和作战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潜艇的发展趋势包括提高潜艇的隐蔽性和潜行深度,提高潜艇的航行速度和续航能力,提高潜艇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潜艇技术和装备正在不断发展和研究,例如潜射导弹、声纳阵列、无人潜艇等,这些新技术将为潜艇的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可能性。
法国“梭鱼”级攻击核潜艇
图解军舰
“梭鱼”级攻击核潜艇是法国海军新型核动力攻击型潜艇,也是法国第二代攻击核潜艇。
该级别共计划建造6艘,前4艘预计2025年前服役,最后2艘于2030年服役。
“梭鱼”级攻击核潜艇在设计上采用了许多“凯旋”级战略核潜艇和“鲉鱼”级潜艇的先进技术,可以装备巡航导弹,以实现远距离深入打击。
执行的任务包括反舰、反潜作战,对地攻击,情报收集,危机处理和特种作战。
X形尾舵主推进发动机系统核反应堆反应堆控制系统
泵推进器简图
发动机减震平台艇体侧部声呐指挥控制舱室
海上点将台
24
海上点将台潜射布放水雷 重型鱼雷 潜射导弹水下载具 “飞鱼”潜射导弹
潜艇围壳内部通道潜望镜等设备通道通气管
艏水平舵及控制机构蓄电池舱潜艇头部结构艏部声呐阵列
上点将台海
25。
法国“ 鱼”级常规潜艇
“鲉鱼”级潜艇是面向国际市场推出的一型常规动力潜艇,结合了法国和西班牙两国潜艇的设计理念,设计灵活,性能先进,已成功销往亚洲和南美洲的国家。
首艇于1998年7月在法国瑟堡船厂开工建造,2003年11月1日下水,2005年9月8日加入智利海军服役。
至2018年,“鲉鱼”级已建造9艘,并在继续制造交付中。
28
目前的四家“鲉鱼”客户里,印度和巴西算是大户,分别订购了5艘
和4艘。
印度还购买了许可证在本国船厂建造,借此积累常规潜艇的制
造经验,为今后自行设计建造打下基础。
巴西考虑得也很长远,除了加装
AIP系统外,还打算重新设计增加核动力装置,发展出一型核动力潜艇。
29。
这条⼤鱼不简单——⼤青花鱼,潜艇发展史上的⾥程碑!现代潜艇⾃20世纪初诞⽣⾄今已⾛过100多年历史,在漫长的岁⽉中它发挥了巨⼤作⽤,⾃⾝也经历了许多改变。
从“霍兰-6”号、XXI型、“鹦鹉螺”号到“台风”级,留下了⼀座座令⼈仰望的丰碑。
如今的⼤多数潜艇,尤其是核潜艇都⾝材修长体型流线。
艇⾸圆圆像纺锤,艇⾝到处是曲线,艇尾尖尖从中向后逐渐变细,像⼀滴拉长的⽔滴。
⼜或是增加⼀些梯形上层建筑和平⾏中体,变成了流⾏的“雪茄型”。
划时代的“霍兰6号”但⼀⼆战时期的潜艇不是这样的,它们艇⾸上翘有舷弧,艉部扁平,螺旋桨在⽅向舵前⽅,艏艉有浮⼒⽔舱,从侧⾯看很像⼀艘⽔⾯战舰。
这样的外形适合⽔⾯航⾏,可以减⼩兴波阻⼒,提⾼⽔⾯操纵性,⽔⾯航速⼗⼏节,⽔下航速才四到五节。
德国早期U型艇,像船⼀样的常规线型其实早期潜艇也尝试过流线外形,为了提⾼⽔下航速,⼈们把艇⾝设计成纺锤形以减⼩阻⼒。
但是当时技术有限,很难解决潜艇⽔下操纵问题。
再加上军事思想跟不上技术发展,⼈们还没意识到潜艇的真正威⼒,只把它当成⽔⾯舰艇的辅助舰只,当作“能潜⽔的鱼雷艇”使⽤。
1878年的“⾥苏⽢”2号纺锤体潜艇因此各国⼯程师都努⼒提⾼潜艇⽔⾯性能,⼤部分时间都在⽔⾯航⾏,直到作战时才潜⼊⽔下,⼀直到⼆战中后期都是如此。
但是到1943年情况改变了,随着盟军反潜⼒量迅速提⾼,曾经嚣张疯狂的德国“狼群”成了砧板上的鱼⾁,⽇⼦⼀天⽐⼀天艰难。
曾经畅通⽆阻的⽔⾯现在成了修罗场,潜艇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躲在⽔下潜伏。
德国因此加紧了以⽔下航⾏为主的潜艇研制,由此诞⽣了XXI型、XXIII型等真正意义上的“潜艇”⿐祖。
XXI型,真正的“潜艇”⼆战后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各国对潜艇⽔下航⾏性能展开了⼤规模研究。
1948年美国海军潜艇作战部队副司令莫姆森少将提议建造⼀艘具有最佳⽔下性能的新型潜艇,军⽅⾼层随后让海军舰船局开展相关研究。
设计师们进⾏了⼤量⽔动⼒学研究,在⼤卫·泰勒试验⽔池做了⼤量实验,终于找到⽔下⾼航速阻⼒最⼩的艇体线型——⽔滴形。
二手海军:智利共和国海军南美洲国家海军有购买欧美二手军舰的传统,其中智利海军尤为积极,其主力水面作战舰艇全部都是由购买的二手产品构成。
买的不亦乐乎,勤俭持家的风格令人惊叹。
智利海军23型护卫舰3艘23型护卫舰智利海军于2006年到2008年间从英国购入3艘23型护卫舰,这3艘护卫舰在英国皇家海军仅服役了10年左右,舰况较好,为智利海军出动率最高的水面作战舰艇。
当年英国皇家海军为了建造伊丽莎白级航空母舰,不得不缩减海军军费开支,提前退役了3艘23型护卫舰。
被智利海军捡了个便宜,用不到2亿美元的总价就买到了3艘比较新的23型护卫舰。
23型护卫舰23型护卫舰标准排水量3500吨,满载排水量4200吨。
长133米,宽16.1米,吃水5.5米。
动力系统为2台SM-1A燃气轮机,2台SM-1C燃气轮机,最大航速28节。
武器为1座Mk8 114毫米舰炮,2座双联装30毫米舰炮。
32单元海狼舰空导弹垂发装置,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发射装置,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2架大山猫Mk.8反潜直升机。
智利海军涂装的23型护卫舰2艘希姆斯科级护卫舰希姆斯科级护卫舰原为荷兰雅克布·范·赫姆斯科克级,智利海军于2005年购入2艘,这2艘护卫舰在荷兰海军服役约20年。
虽然在当时已经略显老旧,但这2艘护卫舰的入役,使智利海军第一次拥有了区域防空能力。
雅克布·范·赫姆斯科级护卫舰希姆斯科级标准排水量3000吨,满载排水量3750吨。
舰长130.5米,型宽14.6米。
最大航速30节,续航力4084海里/16节。
武器为1门守门员30毫米近防炮,2门厄利空20毫米炮。
2座四联装鱼叉反舰导弹,1座Mk13Mod1导弹发射装置,40枚标准SM-1MR舰空导弹。
1座八联装海麻雀舰空导弹,2座双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管,没有直升机甲板。
希姆斯科级护卫舰2艘卡雷尔·多尔曼级护卫舰为了应对苏联海军,荷兰于80年代决定建造8艘卡雷尔·多尔曼级护卫舰,但是等这8艘护卫舰服役以后,冷战却结束了。
鲉鱼级常规潜艇
“鲉鱼”级常规潜艇
资料图片:“鲉鱼”级潜艇
法国海军目前正在将核动力潜艇设计和建造的经验用于“鲉鱼”级常规潜艇的设计中鲉鱼家族
AIP型基本型紧凑型
长度76.2米66.4米59.4米
排水量 2000吨 1700吨 1450吨
航速 20节 20节 14节
潜深 300米 300米200米
自持力 50天 50天 40天
法国“斯科尔宾尼”常规动力潜艇编队
“鲉鱼”级潜艇采用了“金枪鱼”形的壳体形式,并尽可能减少了体外附属物的数量。
艇上主要设备均采取弹性安装,在需要的部位还采用了双层减震。
精心设计的螺旋桨具有较低的辐射噪声。
由于潜艇的耐压壳体采用高拉伸钢建造,故重量轻,可使艇上装载更多的燃料和弹药,并使其随时根据需要下潜至最大深度。
“鲉鱼”级潜艇的高度的自动化,关键功能的实时分析及冗余设计,使其编制人员人数可减少到31人,正常值班仅需9人。
潜艇的所有控制和平台管理功能均可以由控制室来实施。
控制室中央设有战术平台,作战管理系统和平台控制系统由平台上的6个多功能通用显控台控制。
该级艇的作战管理系统是采取分布式模块化结构的潜艇战术综合桌战系统。
此系统充分吸收了法国造船局和马克尼公司在潜艇声纳、指挥及武器控制系统方面的成就;采用了双冗余以太网数据总线,可以在6个双屏多功能彩色显控平台上完成所有的声学及非声学传感器信号的处理以及武备、导航系统、指挥系统的控制功能。
同时,该系统尽可能依据了商用成品硬件和软件标准,特别是采用了高速RISC处理器、TCP/IP通信协议、1个X-Windows/Motif图表用户接口及UNIX操作系统,从而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升级换代。
其武备系统包括6具533毫米艏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或30枚水雷。
该级潜艇的高抗冲击性的武器装填和发射系统由法国舰艇建造局设计制造,配备了一个可以装填鱼雷和导弹等多种武器的综合武器装填舱口。
这些武器包括:意大利白头公司/法国舰艇建造局联合制造的“黑鲨”重型鱼雷、法国舰艇建造局制造的F17II型线导重型鱼雷、STN阿特拉斯电子公司的DM2A4型和SUT266型线导重型鱼雷、萨伯·博福斯水下系统公司制造的2000型鱼雷、雷锡恩公司制造的MK48型ADCAP线导鱼雷以及“飞鱼”反舰导弹等。
“鲉鱼”级采用了UDS SUBTICS声呐一指挥一武器控制系统。
声呐组包括两套TSM2253平面型舷侧基阵声呐。
“鲉鱼”级潜艇的升降桅杆上可使用法国通用机械电气公司制造的光学传感系统、攻击潜望镜、美国制造的“秃鹰”系列的AR900型电子支援测量设备以及智利海军SPl00C数据链所利用的通信系统等。
此外,“鲇鱼”级潜艇还装备了凯尔文休斯公司制造的1007水面搜索雷达,整体安装在SUBTICS
系统内。
要在国际出口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鲉鱼”级的“撒手锏”又是什么呢?首先,“鲉鱼”级潜艇是单壳体设计,采用了“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计划中所利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包括采用水滴线型、强化玻璃钢材料以及管路和电子装备的改进提高等。
根据“凯旋”级多年来的运行实践,“鲉鱼”级在几个内部舱段安装了橡胶减振基座,使得这些舱段内布置的各种机械设备完全与耐压艇体绝缘,从而保证这些舱室的低
频噪声不会通过耐压艇体传入大海。
其次,“鲉鱼”级的推进装置采用了最新型的功率为3.5兆瓦的永磁电机,该电机由热蒙工业公司设计。
第三则是法国舰艇建造局在向国际市场推出“蚰鱼”级的同时,还推出了与“鲉鱼”级配套的富有法国特色的AlP系统——MESMA(潜艇自主式能源系统模块)。
这是一种闭式循环汽轮机推进系统,运行噪声低,且具有良好的运行安全性,输出功率为200千瓦以上,利用MESMA系统足以使“鲉鱼”级潜艇以4节左右的安静航速在水下状态连续航行18天。
MESMA系统中的蒸汽最终被冷凝,可以循环重复使用。
在运行过程中不会产生额外的噪声、热信号或其它的尾迹信号,不会在任何方面增加潜艇的信号特征强度。
与德国的燃料电池技术相比,MESMA系统的优势是其燃料——柴油和液氧,在世界的每个港口和
海上都可以十分方便地得到补充。
“鲉鱼”级潜艇的性能可以根据各国海军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用户可以立足于本国的需要,选择装备两台大型柴油发动机或是装备四台小型柴油发动机,加装或者不加装AIP舱段,并有多种型式的指挥台围壳模块化设计可供选择。
标准型指挥台围壳仅装备基本配置的桅杆;加长型指挥台围壳除了装备基本桅杆之外,还包括一套更为复杂的水面非声学传感器和通信天线。
为了提高艇员的逃生脱险几率,用户也可以选择逃生隔离舱段,安装在潜艇的中部。
隔离舱段包括两个水密耐压隔壁,它们分别设置在供艇员逃生用的脱险闸室的两端。
逃生隔离舱段可以保证在几乎所有的紧急情况下,艇上至少有半数的舱室不会进水,使得幸存的艇员能够进入逃生脱险闸室进行逃生或者得到外界的营救。
“鲉鱼”级潜艇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常规潜艇之一,智利、印度、马来西亚、巴西等国已经购买,或表示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