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骨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38
掌骨骨折掌骨骨折按部位可分为基底部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颈骨折3种类型。
分述如下:掌骨基底部骨折【诊断】掌骨基底部骨折多发生于掌骨基底部Icm以内的部位,以第1及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较为多见。
局部瘀肿疼痛,断骨常向背侧轻度隆起。
由于第1掌骨活动度较大,在基底部发生骨折后,可有典型的移位,即骨折近端向背外侧移位,形成与腕关节的半脱位。
骨折远端向掌内侧移位,与近端断骨形成向背槎侧成角。
在此种位置愈合,则局部可残留隆突畸形及为期较长的局部疼痛。
【治疗】对第1掌骨基底部的骨折要求准确复位。
在麻醉下作对抗拔伸,拔伸时应保持患手拇指在屈曲位,术者用拇指将骨折隆起的部位向掌侧及内侧捺正。
固定时,掌骨基底部的背侧及掌骨头部的掌侧各用纸垫加压,然后用弧形夹板一块,保持第1掌骨于外展位作固定,并使拇指的指间关节能保持伸屈功能部骨折固定形式对第2~5掌骨基底部骨折,如移位不严重,可不整复,用小夹板固定于断骨背侧即可。
掌骨干骨折【诊断】5个掌骨干均可发生,第2~5掌骨干发生骨折时,常为多发性,骨折线或为横断,或为斜断,偶有呈粉碎型者。
由于骨间肌及蚓状肌的牵拉,断骨多向背侧成角移位,少数有侧方移位。
局部瘀肿疼痛,可有骨擦音及短缩畸形。
【治疗方法对于横断型骨折向背侧成角者,拔伸下用拇指捺正成角畸形。
对于斜断、粉碎性及两根以上多发性骨折,在拔伸下作分骨,由掌背侧夹挤断骨两侧的骨间隙,以矫正侧方移位,同时矫正成角畸形。
整复后,在断骨两侧的背侧加分骨垫,在原来成角方向加平垫,胶布固定后,再用薄木板固定手掌的背侧及掌侧。
掌骨颈骨折【诊断】掌骨颈骨折,易向背侧成角畸形,远端断骨常向掌侧屈曲,作手指屈伸时易于触知。
早期肿痛较重时常影响掌指关节伸屈,畸形亦因肿胀而不明显。
可以压痛部位、纵向叩击痛及功能障碍等作为诊断依据,并摄X片确诊。
【治疗】屈曲相应的手指,在屈指位作拔伸,并在屈指位用指骨基底推掌骨头向背侧,同时术者用拇指于断骨背侧角尖向掌侧推挤,使之复位。
汇报人:日期:•掌骨骨折概述•掌骨骨折的护理诊断•掌骨骨折的护理措施•掌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处理目•掌骨骨折的康复训练与注意事项•掌骨骨折护理案例分享与讨论录掌骨骨折概述010102定义与分类掌骨骨折主要分为横型骨折、斜型骨折、螺旋型骨折和粉碎型骨折等四种类型。
掌骨骨折是指发生在手掌部分的骨折,通常是由外伤导致的。
手掌着地受伤或被重物砸伤等直接暴力导致掌骨骨折。
直接暴力间接暴力疲劳性骨折手指屈曲时受到外力,如握拳时被拳套或硬物夹住,可引起掌骨骨折。
长期、反复的慢性损伤导致掌骨疲劳性骨折。
030201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01020304骨折部位疼痛剧烈,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
骨折部位出现肿胀、淤血。
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畸形,如局部凹陷、突出等。
骨折部位活动受限,如无法弯曲或伸直手指。
掌骨骨折的护理诊断02总结词疼痛是掌骨骨折最常见的症状,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有效护理。
详细描述疼痛可能导致患者心情烦躁、失眠等不适症状,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在护理过程中,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并采取适当的止痛措施,如使用止痛药、冷敷、热敷等。
同时,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鼓励患者表达感受,与患者共同寻找减轻疼痛的方法。
掌骨骨折后,局部组织受损,容易出现肿胀,需要采取措施减轻肿胀。
总结词肿胀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骨折愈合。
在护理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使用弹力绷带或加压包扎等方法减轻肿胀。
同时,要避免过度活动以防止肿胀加剧。
详细描述掌骨骨折患者容易发生感染,需要密切关注并进行预防。
详细描述感染可能导致骨折愈合缓慢、甚至化脓等严重后果。
在护理过程中,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伤口感染。
同时,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感染。
功能障碍护理诊断总结词掌骨骨折可能导致手部功能障碍,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护理。
详细描述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手部握力减弱、活动范围受限等后果,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一、引言掌骨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由于手部关节复杂,骨折后恢复时间较长。
术后护理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术后护理的基本原则、具体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者和家庭护理者提供参考。
二、术后护理基本原则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 伤口护理: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预防感染。
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肢体护理: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
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预防静脉血栓形成。
4. 营养支持:保证患者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食物。
5.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患者康复信心。
三、术后护理具体措施1. 伤口护理(1)术后24小时内,保持伤口敷料干燥,避免污染。
(2)术后第2天,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术后第3天,根据医生指导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2. 肢体护理(1)术后24小时内,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厘米。
(2)术后1-2周,患肢可适当活动,但避免过度用力。
(3)术后2-4周,根据医生指导逐渐增加患肢活动范围。
3. 营养支持(1)保证患者营养摄入,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食物。
(2)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3)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营养补充剂。
4. 心理护理(1)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
(2)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3)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
四、术后护理注意事项1.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术后3-5天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部位移位。
3. 术后2-4周,避免提重物,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4. 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5. 遵循医生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掌骨骨折恢复训练动作掌骨骨折是常见的手部骨折之一,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后,恢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手部功能。
本文将介绍掌骨骨折恢复训练动作。
一、手指活动1. 手指弯曲伸展训练患者将手掌平放在桌面上,然后将手指缓慢地弯曲起来,直到触碰到掌心。
然后再缓慢地伸展开来。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手指对握力训练患者将一个软木塞放在手中,然后用力握紧。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二、拇指活动1. 拇指对握力训练患者将一个小球放在手中,然后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一起用力握紧。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拇指外展训练患者将拇指伸出来,并尽可能地向外侧移动,直到不能再移动为止。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三、手腕活动1. 手腕屈曲伸展训练患者将手掌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缓慢地将手腕向上弯曲,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然后再缓慢地将手腕向下伸展,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手腕旋转训练患者将手掌平放在桌面上,然后缓慢地将手掌向左旋转,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然后再缓慢地将手掌向右旋转,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四、肘关节活动1. 肘关节屈曲伸展训练患者将胳膊放在桌面上,并尽可能地弯曲肘关节使手心朝上。
保持5秒钟后松开。
然后再尽可能地伸展肘关节使手掌朝下。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2. 肘关节旋转训练患者将胳膊放在桌面上,然后缓慢地将手臂向内旋转,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然后再缓慢地将手臂向外旋转,直到感觉到紧张感。
保持5秒钟后松开。
每次进行10-15次,每天进行3-4次。
五、注意事项1. 恢复训练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个人情况制定计划。
掌骨骨折复位技巧
掌骨骨折是手部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掌骨骨折的复位技巧包括:
1. 牵引和反牵引:通过牵引和反牵引,可以恢复掌骨的长度和正常的解剖位置。
2. 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是一种常用的复位方法,可以通过手动操作来恢复掌骨的正常位置。
3. 切开复位:对于复杂的掌骨骨折,可能需要进行切开复位,通过手术暴露骨折端,然后进行复位和固定。
掌骨骨折的复位技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骨折类型和程度可能需要不同的复位方法。
在进行掌骨骨折复位时,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以避免进一步损伤周围组织和神经血管。
同时,复位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固定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手部功能的恢复。
掌骨骨折工伤鉴定
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手部骨折,通常发生在手掌部位的骨头上。
掌骨骨折的原因可以是直接暴力作用,例如被重物砸伤,也可以是间接暴力作用,例如摔倒时用手撑地的冲击力造成骨折。
掌骨骨折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工伤,会对工人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进行掌骨骨折工伤鉴定时,需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进行判断:
1. 工伤发生的现场调查:工伤发生后,应立即对事发现场进行调查,包括照相、测量等手段获取相关的现场资料。
现场调查可以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判断是否有外来暴力作用导致了掌骨骨折。
2. 伤情与诊断证据:工伤鉴定中,医学证据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伤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进行体检检查,包括X线、CT等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掌骨骨折的程度和类型,以及是否与工伤有关。
3. 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了解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对工伤鉴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劳动者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需要频繁使用手部进行精细动作,那么手部骨折的发生可能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有所关联。
4. 劳动者的相关证词和证据:工伤鉴定还需要劳动者提供相关的证词和证据,例如工作日志、工资单、医疗记录等。
这些证
词和证据可以帮助判断工伤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伤残程度。
通过以上的证据分析和相关的骨折类型、骨折程度的判断,可以确定掌骨骨折是否属于工伤,并作出相应的鉴定结论。
工伤鉴定的目的是为了公正公平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伤赔偿和康复治疗。
掌骨骨折轻伤认定标准掌骨骨折是指掌部骨折,通常是由于手部受到外力冲击或扭伤引起的。
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受伤者的治疗和赔偿问题。
下面将介绍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标准,以便大家了解相关知识。
首先,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需要根据医学诊断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通过X光片或CT检查来确认掌骨骨折的情况。
如果X光片或CT检查显示掌部骨折,那么就可以认定为掌骨骨折轻伤。
其次,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还需要考虑伤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掌骨骨折轻伤的症状通常包括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如果伤者出现这些症状,结合X光片或CT检查的结果,就可以认定为掌骨骨折轻伤。
另外,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还需要考虑伤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影响的程度。
如果掌骨骨折轻伤导致伤者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那么也可以认定为掌骨骨折轻伤。
在认定掌骨骨折轻伤时,还需要考虑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年龄较大或身体状况较差的伤者,受到同样程度的伤害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认定时需要更加慎重。
总的来说,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医学诊断、症状表现、生活和工作受影响程度以及伤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只有在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做出准确的认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护手部,避免外力冲击或扭伤,以减少掌骨骨折轻伤的发生。
同时,一旦出现手部疼痛、肿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诊断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标准,做好相关的防护和预防工作,保护好自己的手部健康。
同时,对于掌骨骨折轻伤的认定,也要遵循科学的医学诊断标准,做出准确的判断,保障受伤者的合法权益。
掌骨骨折概述掌骨骨折很常见,可发生在掌骨的不同部位,也可产生不同类型的骨折。
掌骨基底部骨折,由于四周均有韧带固定,除拇指外,其它掌骨的基底部骨折很少发生移位。
而且2~5指腕掌关节活动范围较小,骨折愈合后很少引起明显功能障碍。
其大多数都能通过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由于局部血供良好,骨折愈合较快,通常固定4周左右即可拆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掌骨干和掌骨颈骨折,由于伸指肌腱、屈指肌腱、腕伸肌腱和骨间肌的相互作用,而使骨折部位形成向背侧成角畸形。
掌骨头倒向掌侧,掌指关节出现过伸。
掌骨骨折发病机制掌骨骨折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握拳时掌骨头与外界物体的撞击等,有斜形、纵形、横形、撕脱和粉碎等多种类型。
但也有一部分骨折源于挤压伤、切割伤和扭转暴力。
第2、5掌骨头骨折发生率远高于第3、4掌骨,原因可能是它们位于手的边缘更容易遭受暴力作用。
掌骨颈骨折多为作用于掌骨头的纵向暴力所致,呈横形或短斜形骨折。
掌骨干骨折多源于直接或扭转暴力,以第3、4掌骨多见,有横形、斜形、螺旋和粉碎骨折之分。
基底骨折多发生于挤压等直接暴力作用。
掌骨骨折临床表现掌骨直接位于手背皮下,位置表浅,伤后手背部肿胀、疼痛,局部明显压痛,由于掌骨干和掌骨颈骨折有向背侧成角,常在手背出现畸形。
对可疑者拍摄X线片即可确诊。
掌骨骨折辅助检查X线片能够确诊。
掌骨骨折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依据局部软组织肿胀、疼痛及压痛显著,而畸形则不如指骨骨折突出。
纵向挤压手指,可使骨折处呈现剧烈的疼痛。
鉴别诊断掌骨骨折症状、体征典型,诊断并不困难,应注意与手及腕部扭、挫伤鉴别。
掌骨骨折治疗大多数掌骨骨折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固定治疗。
对于多发性掌骨骨折,肿胀明显难以手法复位者;或移位明显的斜形或螺旋形等不稳定性骨折及手法复位失败者,可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丝钉内固定。
术后应将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固定于屈曲位。
掌骨骨折护理措施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掌骨骨折那些事儿,特别是掌骨骨折后的护理措施,这可太重要啦!
想想看啊,要是你的掌骨骨折了,那手不得疼得要命啊!就像你的手掌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就不能正常活动了。
比如说,你以前能轻松拿起一个苹果,现在却只能看着它干瞪眼。
那护理第一步是什么呢?当然是要好好固定受伤的部位啊!这就好比给受伤的手掌搭个安稳的小窝,让它能好好休息恢复。
你可以用石膏或者夹板来固定,就像给手掌穿上一件特制的“保护衣”。
然后呢,要抬高受伤的手呀!这就好像是让手掌坐个“高位王座”,这样能减少肿胀呢。
比如说,你睡觉时就把手垫高一些,可别不当回事啊!
还有啊,别忘了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哟!这就如同给手掌来一场“特训”,让它重新找回活力。
刚开始可能会有些疼,哎呀,那感觉就像是有小虫子在咬你的手,但坚持下去就会好很多啦!
“哎呀,我这手都这样了,还能恢复吗?”别担心,只要按照这些护理措施认真做,肯定能好起来的。
就像一颗小树苗,经过精心呵护,终究能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呀!
总之呢,掌骨骨折不可怕,关键是要好好护理。
别偷懒,也别马虎,认真对待自己的手,它可是咱们生活中很重要的“小伙伴”呢!不然以后很多事情都没法做啦,那可就太糟糕啦!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掌骨骨折,让手掌重新焕发生机!。
掌骨骨折按骨折部位可分为掌骨头骨折,掌骨颈骨折、掌骨干骨折、掌骨基底部骨折掌骨头骨折掌骨头骨折位于侧副韧带附着点的远端,多因直接暴力损伤所致,常为开放性。
有移位的骨折,应行切开复位内克氏针内固定或AO微型螺钉内固定。
粉碎性骨折难以复位内固定者,行外固定牵引,术后早期功能锻炼。
偶可并发掌骨头坏死。
掌骨颈骨折掌骨颈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或传导外力所致,以第五掌骨最为多见,其次为第二掌骨。
骨折端因骨间肌牵拉常向背侧成角,复位时易将掌指关节屈曲90°使掌指关节侧副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沿近节指骨纵轴推顶,骨折近端向下按压复位。
骨折复位后用石膏托维持固定掌指关节屈曲90°位3周。
骨折复位及固定困难者可行经皮穿针复位内固定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
掌骨干骨折掌骨干骨折掌单发及多发,骨折愈合后易发生缩短、成角及旋转畸形,治疗方法:1、无移位的掌骨骨折或横形、斜形及螺旋形骨折复位后稳定者,可行前臂石膏托外固定4-6周。
2、复位固定困难及多发性骨折,可行闭合复位克氏针经皮内固定或开放复位内固定。
3、移位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行经皮穿针内固定,固定于临近掌骨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或行石膏固定末节指骨牵引,待骨折稳定后改用石膏外固定。
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二、三、四、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常因直接暴力引起。
因腕掌关节活动小,第二、三掌骨是不活动的,故骨折后无明显移位,对功能影响小,可行石膏外固定。
如骨折移位严重,可行闭合复位及外固定或经皮穿针内固定。
骨折复位困难者可行开放复位内固定。
第五掌骨基底部骨折因其与钩骨及第四掌骨形成关节,尺侧伸腕肌附着于第五掌骨基底部背侧,一旦复位不满意造成畸形愈合,则产生关节疼痛及握力差。
如为稳定型骨折,可行外固定,否则复位后行经皮穿针内固定于邻近掌骨。
如早期有畸形愈合,可做截骨术或切除关节成形术。
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多因直接暴力所致,据其骨折部位及形态分为关节内掌唇骨折(Bennett骨折)、关节内第一掌骨基底部粉碎性骨折(Rolando骨折)及关节外骨折,前两者属于关节内骨折。
掌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掌骨骨折伤残鉴定标准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医学专业知识,结合临床经验和科学研究,对掌骨骨折伤残进行评定的一种标准。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鉴定准则1. 骨折类型:根据X线检查或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判定骨折类型,如骨折的位置、骨折线形状等。
常见的掌骨骨折类型有横行骨折、斜行骨折、螺旋骨折等。
2. 骨折程度:判断骨折的程度,包括骨折的完全性、骨片移位、骨折断端的稳定性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骨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3. 功能障碍:评估受骨折影响后手部功能的障碍程度。
包括手部活动范围受限、握力减退、手指伸展力减弱等指标。
根据功能障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二、评定指标1. 骨折后畸形:根据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骨折后手部的畸形情况。
包括骨片移位情况、关节脱位、倾斜等情况。
根据畸形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2. 功能障碍程度:通过手部功能评估,评定掌骨骨折对手部功能的影响程度。
包括握力、屈伸活动度、手指活动度等指标。
根据功能障碍的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3. 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包括休息状况下的疼痛和运动时的疼痛。
根据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将其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三、评定标准1. 轻度:骨折程度轻微,骨折后畸形轻微,手部功能障碍轻微,疼痛程度轻微。
患者可以基本正常使用受伤的手部,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轻微影响。
2. 中度:骨折程度较重,骨折后畸形较明显,手部功能障碍较明显,疼痛程度较重。
患者能进行轻度的手部活动,但受到明显的功能限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3. 重度:骨折程度严重,骨折后畸形明显,手部功能障碍严重,疼痛程度严重。
患者无法正常使用受伤的手部,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四、特殊情况对于老年人、儿童、职业性掌骨骨折以及已经存在其他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进行评定,并考虑骨折的愈合情况、患者的年龄和体质等因素,综合进行综合评判。
掌骨骨折的临床路径一、掌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掌骨骨折.(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1.病史:外伤后手部肿痛和活动受限。
2.体格检查:手掌背侧肿胀和疼痛;手掌部压痛可及掌骨异常活动和骨擦音,手指可出现旋转畸形。
3.辅助检查:X线示掌骨骨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陈孝平、汪建平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1. 诊断明确后急诊手术或手部肿胀消退后择期手术。
2. 全身情况良好、经济水平可,可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掌骨骨折的编码。
2.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疾病。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3)心电图;(4)患手的X线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骨折部位的CT或MRI检查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1-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臂丛神经阻滞或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麻醉。
2.手术方式: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或掌骨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菌药。
4.输血:视术中具体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3.术后用药:(1)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