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1《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课》p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9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人教版新课标
练习内容:
教材第44页练习十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设计钟村钟二小学王景琳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通过练习,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运用旋转和平移等方法,深化有关公式的推导,达到深刻理解、牢记公式。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独立完成、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练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准确、熟练、迅速计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重现情景深化理解公式的推导,联系实际灵活解问题。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长方形硬纸条框、剪刀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本课设计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鼓励算法多样化,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同桌合作,动手操作,完成填空练习。
师:每个二人小组里都有两个纸框,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学生回答正确后,教师出示题目:(1)沿着长方形纸框的一条对角线剪一刀。
纸框被平均分成()份,每份的长度是:()+(),纸框的周长是:(____+____)×2长长宽(2)沿着正方形纸框的两条对角线各剪一刀。
纸框被平均分成( )段,纸框周长是: ( )+( )+( )+( ), 也就是( )×( )。
师:请二人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填空。
让学生操作示范解说,教师小结归纳并板书: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说明:本题练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合作,动手动脑,使学生更加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 2、动手测量,独立计算各图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编写人:三年级数学组学习目标: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能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自主学习1、()叫做周长。
2、长方形的边分别叫做()和(), ,对边的特点是( ) 。
正方形四条边叫做(),四条边都()3、长方形的周长:算法一: ____+____+ ____+ ____算法二:____×____+____×____算法三: ( ___+ ___) ×____4、正方形的周长:算法一:____+____+____+____算法二:____×____5、一个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计算方法有:算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算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算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6、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它的计算方法有:算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算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一、填空1、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属于()边形,都有()个角。
2、如果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那么它们的周长()。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60厘米,宽是4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合()米。
4、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比长短4厘米。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5、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6分米,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
6、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5厘米,宽增加3厘米,它的周长增加()厘米。
二、有两个一样的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如果拼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周长:2厘米如果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又是多少厘米?4厘米2厘米周长:2、用一根铁丝围成长12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分米?3、李大妈利用一面墙,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菜地,菜地长11米,宽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篱笆就能围起来?墙课堂检测:一、选择1、()的四条边不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练习内容:教材第44页练习十练习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重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练习过程:一、基础练习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
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⑴独立完成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头围厘米胸围厘米腰围厘米四、作业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
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经常进行合作学习训练,使不同的想法,不同的观点激烈交锋,在磨擦碰撞中闪耀出智慧的火花,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整理与复习(知识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对图形的拼组,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掌握拼组图形周长的变化规律,并能解决拼组图形的相关问题。
3.在解决具体的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灵活解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1.熟练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2.通过拼组图形,感受图形周长的变化,发现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二、基础运用。
我会判断。
1.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
()2.图形甲的周长比图形乙的周长长。
()3.两个正方形的边长相等,它们的周长一定相等。
()4.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2cm,它的周长也增加2cm.()三、能力提升。
我会拼。
1.课件出示。
长是2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2.4人小组合作完成。
(1)用2个这样的长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并把拼成图形的相关信息填入下面表格里。
(2)小组展示(一个拼,一个讲拼成图形的相关信息)(3)老师课件展示2个长方形拼成的图形,重点展示重叠部分(4)比较拼成图形的周长你有什么发现?希望学生发现:拼成的长方形比拼成的正方形周长长,拼接的部分越多,拼成图形的周长越少(5)比较拼成图形的周长与用来拼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你有什么发现?发现:拼成图形的周长比用来拼的两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少了,少了两条边,这两条边就是拼接的部分。
(6)还可以怎样计算拼成图形的周长?四、巩固运用。
我会选择。
1.下列图形 ( )的周长最少。
2.用4个边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的周长最短。
3. 一个长方形的长与宽的和是15cm。
,它的周长是()。
A 15cmB 30cm C无法确定4.在一个长方形里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如图所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A.54cm B 36cm C 30cm我会画。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练习课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周长的含义及熟练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变式练习。
3、培养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公式进行变式练习。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那你知道了哪些关于它们周长的知识呢?生: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师:这节课就需要你们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你能吗?请看题。
二、基础练习课件出示,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周长是多少分米?(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比长短3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作业纸上列式计算。
反馈:你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生:第(3)题计算时要先算出宽。
(学生说不上来时,师引导:为什么最后一个题计算时要比前面题多一步?)师小结: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如果长和宽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把它们算出来。
那如果知道了图形的周长,你会算出正方形边长或长方形的长、宽吗?三、变式练习1、知道周长求长或宽学生计算后,反馈,要求说说计算方法,强调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有两条,用周长减两个长或两个宽后的得数,还要除以2才是所求的结果。
2、综合练习。
(1)二连方周长计算。
师:如果我们把长方形和正方形联系起来,你还会计算吗?课件出示:师:这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它的周长是几厘米?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就是几厘米?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它们周长的和还是8厘米吗?学生独立思考预设两种方法:学生口述方法一:(2+1)×2=6厘米方法二:4×2-1×2=6厘米如果学生想不出就引导发现师:两个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的过程中有没有消失的边?消失了几条?中间一组公共的边就不是长方形周长的一部分了,这时长方形周长就比两个正方周长的和减少了两条边的长度。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练习”教学预案
【教学内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练习(三年级)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算法。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促进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的形成。
【过程预设】
课前,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如下“研究学习”。
课堂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
小华沿操场的周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小青用一根铁丝正好围成一个边长12厘米的正方形,这根铁丝有多长?
二、交流“研究学习”材料第1题。
学生同桌交流“研究学习”材料中各自的“易错题”。
全班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组织学生梳理、反思易错的地方,组织全班练习其中部分题目。
三、交流“研究学习”材料第2题。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横着”分,可能“竖着”分,可能“斜着”分……
组织比较:“横着”分,不管怎样分,两部分的周长和比原长方形都是增加2个8厘米;“竖着”分,不管怎样分,两部分的周长和比原长方形都是增加2个6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斜”着分,怎样求其中一部分的周长呢?
教师“撕纸”,将长方形分成“一大一小”两部分,哪个部分的周长长?
四、全课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