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在中国》1~15期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26.56 KB
- 文档页数:3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知一九九六年,中国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和外贸经济合作部联合颁发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对外国人来华就业作了具体规定和要求(见附件)。
几个热点问题:1、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答: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工作。
备注:1、管理规定中,第三章申请与审批第十三条约定:中央级用人单位、无行业主管部门的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可直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和办理就业许可手续。
经咨询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12333),中央直属企业可直接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申请办理。
2、有限责任公司需要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才可聘雇外国人。
2、问: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如何申请?须办理什么手续?答:①用人单位须为被聘用的外国人办理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填写聘用外国人就业申请表,向其与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同级的行业主管部门(是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需再确认)提出申请,并提供下列有效文件:(一)拟聘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二)聘用意向书;(三)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四)拟聘用的外国人从事该工作的资格证明;(五)拟聘用的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行业主管部门按照规定进行审批。
③经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用人单位持申请表到本单位所在地区的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办理核准手续。
尔后,劳动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指定的机构具体负责签发许可证书。
④获准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由被授权单位(一般是外经贸局)向拟聘用的外国人发出通知签证函及许可证书。
⑤获准来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凭劳动部门签发的许可证书、被授权单位的通知函电及本国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中国驻外使、领馆、处申请职业签证(Z职业签证)。
⑥用人单位在被聘用的外国人入境后15日内,持许可证书、与被聘用的外国人签订的劳动合同(若为外文,则须有中文翻译件,并加盖公章,属境外单位派遣,应由境外派遣单位出具相应证明,并注明聘用期限)及其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证件到原发证机关为外国人办理就业证,并填写外国人就业登记表(可在网上下载,共二份)。
关于颁发《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6〕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公安厅(局)、外事办公室、外经贸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局及有关部门,各驻外使、领馆、处:为了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规范与此相关的就业和聘用行为,依法保护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及聘用外国人的单位的合法权益,经商有关部门同意,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联合制定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现予颁布实施。
在执行本规定过程中,劳动、公安、外事、外经贸各部门应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须在每年年终将执行情况报劳动部。
目前已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凡不属于本规定第九条所列人员,又未领取就业证的,应在本规定实施之日起两个月内,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就业证申领手续。
劳动部门应为符合条件者办理就业证,对不符合条件者终止其就业。
逾期不办的,按非法就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外国人就业证》由劳动部统一制作,具体事宜另行通知。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就业许可第五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1996年1月22日劳动部、公安部、外交部、外经贸部发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外国人,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不具有中国国籍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外国人在中国就业,指没有取得定居权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依法从事社会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行为。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国境内就业的外国人和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
本规定不适用于外国驻华使、领馆和联合国驻华代表机构、其他国际组织中享有外交特权与豁免的人员。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及其授权的地市级劳动行政部门负责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的管理。
第二章就业许可第五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以下简称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第六条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从事的岗位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岗位。
用人单位不得聘用外国人从事营业性文艺演出,但符合本规定第九条第三项规定的人员除外。
第七条外国人在中国就业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二)具有从事其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三)无犯罪记录;(四)有确定的聘用单位;(五)持有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以下简称代替护照的证件)。
第八条在中国就业的外国人应持职业签证入境(有互免签证协议的,按协议办理),入境后取得《外国人就业证》(以下简称就业证)和外国人居留证件,方可在中国境内就业。
未取得居留证件的外国人(即持F、L、C、G字签证者)、在中国留学、实习的外国人及持职业签证外国人的随行家属不得在中国就业。
特殊情况,应由用人单位按本规定规定的审批程序申领许可证书,被聘用的外国人凭许可证书到公安机关改变身份,办理就业证、居留证后方可就业。
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其他国际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就业,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关于外国驻中国使领馆和联合国系统组织驻中国代表机构人员的配偶在中国任职的规定》执行,并按本条第二款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正文:----------------------------------------------------------------------------------------------------------------------------------------------------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国务院2003年12月13日批准,2004年8月15日公安部、外交部第74号令发布)第一条为规范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是指外国人在中国居留期限不受限制。
第三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是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可以单独使用。
第四条获得在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凭有效护照和《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出入中国国境。
第五条受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直辖市公安分、县局;审核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审批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的机关是公安部。
第六条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一)在中国直接投资、连续三年投资情况稳定且纳税记录良好的;(二)在中国担任副总经理、副厂长等职务以上或者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员等副高级职称以上以及享受同等待遇,已连续任职满四年、四年内在中国居留累计不少于三年且纳税记录良好的;(三)对中国有重大、突出贡献以及国家特别需要的;(四)本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所指人员的配偶及其未满18周岁的未婚子女;(五)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且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六)未满18周岁未婚子女投靠父母的;(七)在境外无直系亲属,投靠境内直系亲属,且年满60周岁、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并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的。
第26卷第3期河北法学Vol.26,No.32008年3月H ebei L aw S cience M ar .,2008简论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制度刘国福收稿日期:2007 10 11作者简介:刘国福(1970 ),男,河南固始人,汕头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悉尼科技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移民法。
(汕头大学,广东汕头515063)摘 要: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制度始于1985年 外国人出境入境管理法 ,发展于2004年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 。
该制度促进了中国的国际化,规范了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对绿卡制、永久移民与国内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等关键问题理解和把握有偏差,已经建立的制度存在着宏观架构、立法思路、具体制度设计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消耗了中国作为移民法后发国家的优势,阻碍了中国移民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值得进行认真的批判性思考。
关键词:永久居留;制度;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亲属团聚移民中图分类号:DF9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3933(2008)03 0051 07Critical Legal Thinking on Chinese PermanentResident (Green Card)S ystem ReformLIU Guo fu(Law S chool,S hantou Universi ty,S hantou 515063China)Abst ract:Chinese Permanent Resident (Green Card)System was establi sh ed 1985L aw o f Exit a nd Entry A d ministration ofA liens,and developed in 2004Regulations on Exa mination and Ap proval of Per manent Resident of Aliens in China.It is a milestone of his 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 i gration law.The s ystem en hances the i 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a,and standards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permanent residence of foreigners in China.How ever,numbers of legal issues could be found in the system.It existed not only in legislative structure and legislative goal but in system design and operational details.T he legal issues might be resulted from incomplete 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perman ent resident system,and the rel ati ons betw een i nternational migration and China social and econom i c development.T hese is sues consume the advantages of China being a S tate w ith a very devel oping migration law ,and hinder the high spee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igration law.It should be ignored in no case and is great significance to mak e a careful and comprehensive critical legal thinking.K ey words :permanent resident;system ;sk i lled migration;investment migration;family migration一、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中国绿卡)制度的历史发展本文以国际移民法中的绿卡制度为参照,对中国目前的绿卡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以完善之,更好地展现我国对人权的重视和珍惜,希望融入世界的真诚,供实务部门、理论界参考。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服务指引★夫妻团聚●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
(本条件所指年限指申请之日前连续的年限)2、为具有广州市常住户籍的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3、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4、婚后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5、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所需材料须回答有关询问,并提交以下基本材料(一式两份):1、如实填写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表》(夫妻团聚类);2、本人有效的外国护照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健康证明》;4、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5、提交广东省外国人签证相片5张及该相片的《检测回执》;6、本人书写的申请永久居留的申请书;除基本材料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1、提交中国籍配偶的广州市常住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或者外国籍配偶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2、婚姻证明;3、经公证的银行存款证明;4、经公证的房屋租赁或产权证明;5、外籍华人还需提供:1)出国时使用的中国护照复印件;2)原户口注销证明;3)经我公证处翻译的所在国的入籍证明。
6、公安机关认为必须提交的其他证明。
外国有关机构出具证明需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并经我公证处翻译。
★亲子团聚●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未满18周岁且未婚;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具有广州市常住户籍,或者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具有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3、根据我国国籍法审查确认具有外国国籍的。
●所需材料须回答有关询问,并提交以下基本材料(一式两份):1、如实填写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表》(亲子团聚类);2、本人有效的外国护照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提交广东省外国人签证相片5张及该相片的《检测回执》;4、本人申请永久居留的申请书。
除基本材料外,还须提供以下材料:1、提交中国籍父母的广州市常住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或者外国籍父母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2、父母结婚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本人出生证明或者亲子关系证明复印件(须核对原件);4、属收养关系的,还需提交收养证明:在中国国内建立收养关系的,由省级民政部门出具收养证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出具收养公证书;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公证员出具收养公证书;在台湾地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台湾地区公证人出具收养公证书。
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服务指引★夫妻团聚●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申请在中国永久居留的外国人应当遵守中国法律,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
(本条件所指年限指申请之日前连续的年限)2、为具有广州市常住户籍的中国公民或者在中国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的配偶;3、婚姻关系存续满五年;4、婚后已在中国连续居留满五年、每年在中国居留不少于九个月;5、有稳定生活保障和住所。
●所需材料须回答有关询问,并提交以下基本材料(一式两份):1、如实填写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表》(夫妻团聚类);2、本人有效的外国护照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具的《健康证明》;4、经中国驻外使、领馆认证的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5、提交广东省外国人签证相片5张及该相片的《检测回执》;6、本人书写的申请永久居留的申请书;除基本材料外,还须提交以下材料:1、提交中国籍配偶的广州市常住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或者外国籍配偶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2、婚姻证明;3、经公证的银行存款证明;4、经公证的房屋租赁或产权证明;5、外籍华人还需提供:1)出国时使用的中国护照复印件;2)原户口注销证明;3)经我公证处翻译的所在国的入籍证明。
6、公安机关认为必须提交的其他证明。
外国有关机构出具证明需经中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并经我公证处翻译。
★亲子团聚●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1、未满18周岁且未婚;2、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且具有广州市常住户籍,或者父母双方或一方为具有中国永久居留资格的外国人;3、根据我国国籍法审查确认具有外国国籍的。
●所需材料须回答有关询问,并提交以下基本材料(一式两份):1、如实填写的《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申请表》(亲子团聚类);2、本人有效的外国护照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提交广东省外国人签证相片5张及该相片的《检测回执》;4、本人申请永久居留的申请书。
除基本材料外,还须提供以下材料:1、提交中国籍父母的广州市常住户籍证明及身份证明或者外国籍父母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2、父母结婚证复印件(须核对原件);3、本人出生证明或者亲子关系证明复印件(须核对原件);4、属收养关系的,还需提交收养证明:在中国国内建立收养关系的,由省级民政部门出具收养证明;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中国委托公证人(香港)出具收养公证书;在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澳门特别行政区公证员出具收养公证书;在台湾地区建立收养关系的,由台湾地区公证人出具收养公证书。
外国人管理手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社内外籍员工管理使外籍人员了解自己在华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手册。
本手册涉及外籍人员的出入境、签证办理与更新延期、护照延期、就业证办理及其他外第二条 中国政府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外国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第三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中国法律,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第四条 社内外国人在华证件出现问题需及时联络人事部门咨询或对应。
第二章 入境第五条 公司外国人入境之后需第一时间使人事部门获知。
第六条 短期来华访问者(即持F、L、Z等没有在华长期居留权的)入境24小时内应向当地公安机关申报 以保证外国人在华期间的安全及合法权益。
第七条 前条情况的外国人入境后入住宾馆的“报卡”由宾馆方代办,住到公司集体宿舍的由人事部门外 及提供在华访问日程。
第三章 居留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国居留,必须持有中国政府主管机关签发的身份证件或者居留证件。
身份证件或者居留证件的有效期限,根据入境的事由确定。
第九条 对不遵守中国法律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主管机关可以缩短其在中国停留的期限或者取消其在中国第十条 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临时住宿,应当依照规定,办理住宿登记。
(住址变更的,需持居住证明、护第十一条 外国就业者家属可在华办理停留期不超过就业者的居留手续;孩子年龄未满18周岁的可按“就 成“留学签证”,“留学签证”由孩子所就学的学校代为办理。
第四章 签证种类第十二条 外国人在华签证一般有八种 : (一) D字签证是发给来中国定居人员的; (二) Z字签证是发给来中国任职或就业人员及其随行家属的; (三) X字签证发给来中国留学、进修、实习六个月以上人员的; (四) F字签证是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 (五) L字签证是发给来中国旅游、探亲或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的,其中九人以上组团来中 (六) G字签证是发给经中国过境人员的; (七) C字签证是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机组人员及国际航 (八) J-1字签证发给常驻中国的外国记者, J-2字签证发给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外国人在中国的故事1.马海德:马海德是第一个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他于1933年取得日内瓦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后,来到上海考察东方热带病。
1950年,马海德成为第一位加入新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协助组建了中央皮肤性病研究所,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
2.龙安志:龙安志回忆说,1981年他来华留学时,街头行人的服装基本以蓝色绿色为主,每次他去友谊商店花1美元买一瓶可乐,他的老师都会觉得“败家”。
而现在的中国与他初来乍到时截然不同,发展迅猛。
他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早期发展阶段,也见证了新时代后中国的发展模式转变。
3.林登:林登在中国的事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他带着全家来到中国寻找新的事业方向。
他定居在大理,开了一家叫喜林苑的酒店,内容很杂,还自觉承担着方方面面文化教育交流的事。
林登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定位,索性叫做Linden Centre(林登中心)。
他乐于以这样一个“民间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在中国安身立命。
4.费费塔:费费塔是一名刚刚毕业的外军学员,来自汤加。
他在中国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学习军事知识,并结交到了世界各地的海军朋友。
费费塔在中国的经历成为了他宝贵的人生财富,也让他对中国的感情深厚。
他表示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像歌词所唱的一样,在“大海上启航我的蓝色征程”。
5.玛丽亚:来自西班牙的玛丽亚在中国的一所国际学校教授西班牙语。
她热爱中国文化,经常在业余时间去体验中国的风土人情,从四川的乡村到北京的老胡同,都有她的足迹。
她希望未来能够写一本关于她在中国的故事书,分享她在中国的生活体验。
6.凯文:凯文是一位来自法国的摄影师,他在中国各地旅行,用镜头记录下了中国的美丽与变迁。
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摄影展上获奖,也帮助他结识了很多中国朋友。
凯文表示,中国是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希望未来能够继续在中国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7.萨米:萨米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留学生,他在北京攻读硕士学位。
他非常热爱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书法和茶道。
老外在中国生活
在中国生活的老外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乐趣。
他们可能会面临语言障碍、文化差异、食品习惯等问题,但同时也会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首先,语言障碍是老外在中国生活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时并不会说中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沟通困难。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老外会努力学习中文,逐渐适应了中国的语言环境。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老外在中国生活中需要适应的一大挑战。
中国的礼仪、习俗和传统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异,这可能会让一些老外感到困惑和不适。
然而,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了解,许多老外逐渐理解并尊重了中国的文化,甚至深深地爱上了这个国家。
此外,中国的饮食习惯也是老外需要适应的一个方面。
许多老外可能会觉得中国的食物口味与他们的习惯不太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会尝试并喜欢上中国的美食,比如麻辣火锅、小笼包和烤鸭等。
尽管老外在中国生活中会面临各种挑战,但他们也会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和魅力。
中国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美丽的风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这里生活和工作。
许多老外会深深地爱上中国,甚至选择在这里定居,享受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国家带给他们的乐趣和挑战。
总之,老外在中国生活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他们需要适应各种挑战,但同时也会享受到中国的魅力和魅力。
通过与当地人的交流和了解,许多老外会在中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