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武陟县第一中学西区2014-2015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688.00 KB
- 文档页数:13
河南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古代丝绸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产、连通人心的桥梁,对我国各民族交流融合、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丝绸之路大体有草原道、绿洲道、茶马道以及海上道四条。
除了汉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者,他们的马队和骆驼队踏出了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草原丝路。
他们的迁徒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经济特点,使其自然而然地成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继月氏、匈奴之后,鲜卑、吐谷浑、吐蕃、回纥、党项等民族,都曾和丝绸之路结下不解之缘,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绿洲道,成为经营东西方贸易的主角。
公元439年,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我国北方,使丝绸之路自汉代以来再度繁荣起来。
北魏、西夏占据河西走廊后,吐谷浑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
因此,“青海道”又称“吐谷浑道”,“青唐道”又称“吐蕃道”。
再看回纥,其与唐朝贸易换回的绸绢,除了供贵族享用,还通过“草原道”大量转输到西方。
“安史之乱”后,吐蕃完全占据了河西走廊及陇右地区,传统的丝绸之路东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国的交往一度绕道回纥居住地。
因此,这一时期的草原丝路有“回纥道”之称。
在肯定我国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为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更要充分认识中原王朝的主体作用。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唐、元、明各朝代为了经营西域,保障丝绸之路畅通,在丝绸之路沿途设置馆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护府、都督府等以加强治理。
这些措施对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安全具有决定性作用。
丝绸之路密切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也密切了东西方关系。
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仅输入西域、青藏高原与漠北,也输入西方。
在西夏与宋朝的贸易中,“惟茶最为所欲之物”。
(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
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
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
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
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
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武陟一中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一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的字的读音中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A.鱼凫(fú)馔(zhuàn)玉声啾(qiū)啾官应(yīng)病休B.猿猱(náo)欢谑(nuè)只旧醅(pēi) 盘飧(xī)市远C.石栈(jiān) 金樽(zūn) 东南坼(chè) 砯(pīng)崖转石D.巉(chán)岩荆杞(qǐ) 请(qīng)进酒扪参(shēn)历井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靓丽融洽青砖墁地繁文缛节B.缉捕陷井秀外慧中临摹碑贴C.通谍谩骂莫衷一是明查暗访D.蜇伏拾掇翻云覆雨揭竿而起3、下列加点词(字)意义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奉献....(信奉公平,遵守法令)..(恭敬地交付)奉公守法信奉....(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相信并奉行)奉为圭臬B.截至..(停止)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截取....(比喻用长处补短处)..(从中取一段)截长补短C.出.(来到)席井井..(整齐不乱的样子)有条初.(第一)级浩.(多)如烟海D.苦楚.(痛苦)纨绔..(细绢做成的裤子)子弟)挡.(遮蔽)风放.(放纵)言高论4、与“可以横绝峨眉颠”的“绝”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之,而绝秦赵之欢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C.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赏读古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文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地站起来大呼:“成功啦!”③然而,我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这一切现在都已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注意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GPS相比,“北斗”表现出了更好的优越性,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我国已在四足鼎立的全球性无源卫星导航系统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裴济字仲溥,绛州闻喜人。
唐相裴耀卿八世孙,后徙家河中。
济少事晋邸,同辈有忮悍者,济屡纠其过失,被谮,出补太康镇将。
未几,谮济者坐法。
太宗知济可任,会即位,补殿直,为天威军兵马监押。
及平太原,征幽蓟,济迎谒陪扈,令监军易州,契丹攻城不能下。
以劳,迁西头供奉官。
太平兴国末,江表盗起,命为巡检,迁崇仪副使。
召还,迁崇仪使。
监戍兵于威虏军,涂次镇州,夜有贼骑扣城门,大呼曰:“官军至矣。
”州将然之,促守吏开关,济遽止之曰:“此必妄也。
”及旦,果有敌兵遁去。
太宗嘉之,迁西上阁门使、定州都监,就加行营钤辖,寻知定州。
契丹三万骑来攻,济逆击于徐河,斩数千级,获牛马、铠仗甚众。
淳化初,与周莹同判四方馆,未几,为镇州行营钤辖。
又与李继隆击贼于唐河,济短兵陷阵,贼大败走,优诏褒美。
初,继隆以济性刚,不悦之;及是役,抚济恨相知之晚。
改四方馆使,复知定州,徙天雄军钤辖。
至道二年,改内客省使、知镇州。
立春日,出土牛以祭,酌奠始毕,有卒挟牛去。
济察其举止,知欲为变,亟命擒之,果有窃发者数十人,已劫间矣,悉搜捕腰斩之,军民肃然。
济在镇、定凡十五年,威绩甚著。
召还,知天雄军。
咸平初,李继迁叛,以济领顺州团练使、知灵州兼都部署。
至州二年,谋缉八镇,兴屯田之利,民甚赖之。
其年,清远军陷,夏人大集,断饷道,孤军绝援,济刺指血染奏,求救甚急,兵不至,城陷,死之。
上闻嗟悼,特赠镇江军节度。
三子并优进秩。
济在诸使中甚有声望,及没,夏人皆惜之。
景德中,济妻永泰郡君景氏卒,特诏追封平阳郡夫人,诸子给奉终丧。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已知集合{}34A x x =-≤<,{}25B x x =-≤≤,则AB =( )A.{}35x x -≤≤ B.{}34x x -≤< C.{}25x x -≤≤ D.{}24x x -≤< 【答案】D.考点:集合的基本运算.2.已知集合}01|{2=-=x x A ,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 ①A ∈1 ②A ∈-}1{ ③A ⊆φ ④A ⊆-}1,1{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考点:集合与集合的基本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3.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对任意两个不相等实数,a b ,总有()()0f a f b a b->-成立, 则必有( )A.()f x 在R 上是增函数B.()f x 在R 上是减函数C.函数()f x 是先增加后减少D.函数()f x 是先减少后增加 【答案】A.考点:函数的单调性.4.若:f A B →能构成映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1)A 中的任一元素在B 中必须有像且唯一; (2)A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B 中有相同的像; (3)B 中的多个元素可以在A 中有相同的原像; (4)像的集合就是集合B.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B.考点:映射.5.集合U ,M ,N ,P 如图所示,则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 )(P N M ⋃⋂B.)(P N C M U ⋃⋂C. )(P N C M U ⋂⋃D. )(P N C M U ⋃⋃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由Venn 图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区域在集合M 和全集U 中,但不在集合P,N中,所以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可表示为)(P N C M U ⋂⋃.故应选B. 考点: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6.下列各组函数是同一函数的是 ( ) A .xxy y ==,1 B .1,112-=+⨯-=x y x x y C. 2)(|,|x y x y == D .33,x y x y == 【答案】D.考点:相等函数的概念.7.如果集合{}0122=++=x ax x A 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A .0B .0 或1C .1D .不能确定 【答案】B.考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判断.8.下列四个函数中,在()+∞,0上是增函数的是( )A .()x x f -=3 B.()x x x f 32-= C.()11+-=x x f D.()x x f -= 【答案】C.考点:函数的单调性.9.设⎪⎩⎪⎨⎧<=>+=)0(,0)0(,)0(,1)(x x x x x f π,则=-)]}1([{f f f ( )A .1+πB .0C .πD .1- 【答案】A.考点:分段函数求值.10.函数243,[0,3]y x x x =-+∈的值域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先将函数方程化为1)2(2--=x y ,]3,0[∈x ,再由二次函数的图像知,当2=x 时,函数取得最小值且为-1;当0=x 时,函数取得最大值且为3.所以函数243,[0,3]y x x x =-+∈的值域为.故应选C.考点:二次函数的值域.11.如果函数2(1)2y x a x =+-+在区间(-∞,4]上是减函数,那么实数a 的取 值范围是 ( )A. a ≥9 B .a ≤-3 C .a ≥5 D .a ≤-7 【答案】A.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12.⎩⎨⎧≥-<+-=)1( , )1( ,4)13()(x ax x a x a x f 是定义在),(+∞-∞上是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1,)83B. [10,3]C. (10,)3D. (1,3-∞] 【答案】A.考点:分段函数的单调性.第Ⅱ卷(共90分)二、填空题(每题4分,满分20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集合A ={x ∈N |x-66∈N }用列举法表示为 . 【答案】{0,3,4,5}.考点:集合的表示法.14.某班有学生55人,其中体育爱好者43人,音乐爱好者34人,还有4人既不爱好体育也不爱好音乐,则该班既爱好体育又爱好音乐的人数为 人. 【答案】26.考点: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15.已知)1fx =+则()f x = (指出x 范围).【答案】)1(1)(2≥-=x x x f .考点:函数的解析式求法;换元法.16.已知()y f x =在定义域(1,1)-上是减函数,且(1)(21)f a f a -<-,则a 的 取值范围是 . 【答案】203a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10分)若{}1,12,332+--∈-a a a ,求实数a 的值. 【答案】0=a 或1-=a .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直接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知33-=-a 或312-=-a ,即可计算出实数a 的值;然后由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分别验证所求的a 的值是否符合要求即可得出答案.试题解析:{}1,12,332+--∈-a a a 33-=-∴a 或312-=-∴a 0=∴a 或1-=a .当0=a 时,03=-∴a ,112-=-a ,112=+a ,适合条件;当1-=a 时,43-=-a ,312-=-a ,,适合条件.从而,0=a 或1-=a .考点:元素与集合的基本关系.18.(本小题12分)设集合{}0232=+-=x x x A ,{}022=+-=mx x x B .若A B B =,求实数m 的值组成的集合.【答案】<<-m m 22|{22或}3=m .考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9.(本小题12分) 已知函数112)(+-=x x x f ,]5,3[∈x , ⑴ 判断函数)(x f 的单调性,并证明; ⑵ 求函数)(x f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1)证明:设]5,3[2,1∈x x 且.5321≤<≤x x.)1)(1()(3112112)()(2121221121++-=+--+-=-x x x x x x x x x f x f ).()(,0)()(.0)1)(1(,0,532121212121x f x f x f x f x x x x x x <⇒<-∴>++<-∴≤<≤21(),[3,5]1x f x x x -∴=∈+是增函数。
武陟一中西区2014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具有定位和授时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技术之一,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
在这个星座中,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核心,一旦有卫星失效或者处于在轨维修状态,4颗中圆轨道卫星可以起到部分替代作用。
地面段则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而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导航系统相互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区域为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短报文通信120个汉字/次。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分有源和无源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高精度定位要导航对象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
根据卫星导航原理,最基本的全球导航网至少需要18颗卫星来维持,再加上必要的候补卫星,同时要有近30颗卫星在轨,才能可靠地对全球99%以上的地区提供导航信号。
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也在缓慢变动,所以,任何一个时刻卫星的位臵也是个变量。
卫星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所以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必须随时监测卫星的运行,根据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来计算轨道,再把轨道信息传递给卫星,由卫星传送给用户。
在计算中,地球各部分引力的微小变化、太阳活动对电离层的影响,甚至卫星高速运动带来的相对论效应都必须纳入考虑。
高一9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 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 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D 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分别是( )A 细胞,系统B 细胞,海洋生态系统C 组织,生物圈D 细胞,生物圈 3、艾滋病(AIDS )是由下列哪个系统的细胞被感染引起的( ) A 、中枢神经系统 B 、淋巴系统 C 、呼吸系统 D 、运动系统 4、下列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 、乙肝病毒B 、酵母菌C 、疟原虫D 、放线菌 5、下列每组生物都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A 、沙眼衣原体、大肠杆菌B 、蓝藻和酵母菌C 、草履虫和变形虫D 、支原体、放线菌 6. SARS 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线粒体D 遗传物质7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
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
8 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角,为了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此时应把装片向哪移动A 右上角B 左上角C 右下角D 左下角9. 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实验被相连的1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
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在实验中可检测到分生组织的细胞数为( )。
A 8个B 4个C 2个D 1个10. 下面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要把显微镜视野下的标本从下图中的A 转为B ,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移动玻片标本 ②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③转动转换器 ④转动细准焦螺旋 ⑤转动粗准焦螺旋A ④③①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②④D ③②⑤④11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注意︰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卷),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具有定位和授时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与互联网、移动通信已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领域的三大技术之一,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段三部分组成。
其中空间段由分布在不同轨道的14颗卫星组成,即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组成“北斗”区域性导航卫星星座。
在这个星座中,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5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核心,一旦有卫星失效或者处于在轨维修状态,4颗中圆轨道卫星可以起到部分替代作用。
地面段则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
而用户段由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导航系统相互兼容的终端组成。
“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服务区域为中国及部分亚太地区;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短报文通信120个汉字/次。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区域服务。
卫星导航系统分有源和无源两种,区别在于前者的用户端需主动发出信号,而后者的用户端只需被动接收信号。
卫星导航的精度是由卫星的数量决定的,高精度定位要导航对象同时观测到4颗卫星。
根据卫星导航原理,最基本的全球导航网至少需要18颗卫星来维持,再加上必要的候补卫星,同时要有近30颗卫星在轨,才能可靠地对全球99%以上的地区提供导航信号。
卫星的轨道数据是预先设定好的,但也在缓慢变动,所以,任何一个时刻卫星的位置也是个变量。
卫星本身不具备计算能力,所以分布在全球的测控站必须随时监测卫星的运行,根据各种环境的微小变化来计算轨道,再把轨道信息传递给卫星,由卫星传送给用户。
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龙文化源起 在原始社会的史前阶段,把龙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物来崇祀,是原始人朴素宗教意识的反映,其文化史价值仅限于氏族文化的精神信仰对象,其功能意识来源于人们认为氏族的精神偶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的信念。
在考古文物和丧葬习俗中,则反映在希望来世幸福的追求之中,如西水坡墓葬中的“骑龙升天”摆塑,就是很好的例证。
龙文化伴随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原龙、礼龙、神龙和文化龙四个阶段。
原龙即图腾龙,主要作为氏族的感生神而存在,主要作用是民族的保护神和崇拜图腾,既是氏族之根,同时具有超常的能力。
在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壶龙纹,揭示了龙的一源。
陶壶龙纹为人面、长鱼身、有鳍、曲身、似龙似蛇,应为原龙形象的一种。
在仰韶文化彩陶纹饰中,鱼的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联想到商周铜器上习见的族徽动物,可以初步认定这些鱼纹具有族徽的性质。
大凡图腾崇拜,起初都是现实中实在的动物和植物,此后便不断地被加以神化,最后就可能演变为完全脱离实际的神物了。
所以说鱼纹可能即是六千多年前半坡人的图腾物,而加长的鱼龙纹则是一种变形纹,有趋向神化的痕迹。
那么,鱼这种水中精灵怎么会成为半坡人的图腾物呢?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一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川洪水期。
当时洪水滔天,世界一片汪洋,长达数千年,人类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所以,半坡人在回答“人从哪里来”的时候,很自然地把鱼作为自己的感生神,即祖先,来加以崇拜。
只有作为鱼的子孙,才可能具有鱼类在水中遨游的本领,氏族才能在洪水世界里得到延续,而半坡氏族大量的长身鱼纹或龙鱼纹则有明显的向龙转化的趋向,处于龙文化的萌芽状态。
这种起源在后世的典籍中也可得到印证。
在我国夏代,还常常面临着洪水灾害,所以夏人仍把龙鱼作为感生图腾,仍希望人类像龙鱼那样在水中生活。
战国时代,人们把龙当做“鳞虫之长”,还保留了把龙作为鱼类的传统观念。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文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
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唯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1.对文中划横线部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习惯于走熟路。
B.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应该寻求典故。
C.举例说明人们运用文字的联想意义时易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
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客厅墙上挂着我们全家在桂林的合影,尽管照片有些褪色,但温馨和美的亲情依然历历在目。
.....B、为了完成在全国的市场布局,我们三年前就行动了,特别是在营销策略的制定上可谓是处心积虑....。
C、沉迷网络使小明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幸亏父母及时发现并不断求全责备....,他才戒掉了网瘾。
D、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不仅令无数观众惊叹不已,还引发了魔术道具的热销。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九十一家大小银行,只有七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有些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剧《天安门》,一开场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出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6月以来,斯诺登踢爆的美国监听门事件一直在发酵。
除滥用法权和先进技术外,这事件也反映出美国的自信已出现危机。
B、“中国达人秀”这类零门槛的选秀节目,让拥有才华和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展示天赋和潜能,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C、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执政一周年之际悍然参拜靖国神社。
更令人愤怒是,安倍在声明中言之凿凿地称,参拜是为了重温日本将绝不发动战争,是为了“持久的和平”。
这是何等荒谬的诡辩!D、据新华社报道,北京时间8日凌晨4时,日本东京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奥委会全会上,一举击败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获得2020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
6、下列诗句都是描写秋景的,与《沁园春长沙》意境相似的一项是()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8题。
(6分)断章卞之琳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7、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中形象地解释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三、四句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
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语言明白如话,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8、对这首诗主旨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
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
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D、这首诗一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18分)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向下送。
B、又欲肆其西封.封:封地。
C、秦伯说说:说话,谈话。
D、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烦。
10、下列对文段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一个“缒”字体现出这次行动是秘密进行的。
大军压境,烛之武敢只身前往虎狼之军,足见其勇纾解国难的勇气。
B、烛之武从秦国的利益出发,先分析“越国以鄙远”的难处,接着指出亡郑实际上是增加了秦国的土地,秦强就意味着晋弱,晋国国君是不会轻易让秦国就这样得到好处的。
这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秦晋联盟的基础。
C、烛之武重提“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段历史,是为了让秦伯警惕晋的狡猾:灭郑以后秦国仍然会一无所获。
D、从一“说”一“盟”一“还”,可知烛之武的一席话扭转了战局,秦伯不但撤军,还与郑结盟。
烛之武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6分,共12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13题。
(14分)12、这两首词都写到了梅花的生存环境,这些描写对表现梅花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词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每空2分,共8分)毛词:,表现梅花的特点。
陆词:,表现梅花的的特点。
13、最能显示出两位诗人思想境界的词句分别是什么?(6分)答:。
四、名句默写。
(每空1分,共14分)(1)见贤思齐焉,。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余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矣以请。
(5),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
(7)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8)满载一船星辉,。
(9)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换了人间。
(10),乌蒙磅礴走泥丸五、现代文阅读。
(20分)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李振南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这种竹木结构,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
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
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年第2期,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6分)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
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1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6分)1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8分)。
六、作文。
(60分)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一篇介绍“相声百年展”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著名的相声大师侯宝林一段往事。
他在排练相声《关公战秦琼》时,特地请教了京剧艺术家: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对大师的这种做法,人们无不感慨。
你有何感受?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不得抄袭;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2014分校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答题卷基础知识选择题。
(每题3分,共30分)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句6分,共12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