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仅有直流反馈-固定偏置基本的电路如下三、选择器件与多数计算: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依据指标要求、静态工作点范围、经验值进行计算静态工作点Q 的计算:要求iR{26300i beCQmvR rIβ≈≈+}>1K有若取V BQ = 3V,得1.53BQ BEECQV VR KI-==Ω取标称值1.5KmA2.2mA300100026`CQ=-<βI由于CQBQ I I β=; ()5~10BQ I I =得,=20k Ω ; =60k Ω为使静态工作点调整方便,1B R 由20k固定电阻与100k 电位器相串联而成。
=2033根据V A 的理论计算公式, V A =40 得,1k Ω 由//L C LR R R •=2k Ω计算电容为: )()(13~108.22L S be C uF f R r π≥=+ 综合考虑标称值10Uf10C B C C uF ==取标称值100uF四、画出预设计总体电路图: 预设总体电路图:βCQ BQBQ B I V I V R )10~5(12==21B BQBQ CC B R V VV R -=)(26)1(300)(26)1(mA I mVmA I mV r r EQ EQ bbe ββ++=++=2.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整:测量方法是不加输入信号,将放大器输入端(耦合电容CB负端)接地。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B、E、C极对地的电压VBQ 、VEQ及VCQ。
一般VBQ =(3~7)V, VCEQ=正几伏。
如果出现VCQ VCC,说明晶体管工作在截止状态;如果出现VCEQ0.5V,说明晶体管已经饱和.调整方法是改变放大器上偏置电阻R B1的大小,即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同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极的电位V BQ、V CQ、V EQ,并计算V CEQ及I CQ。
如果V CEQ为正几伏,说明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但并不能说明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合适的位置,所以还要进行动态波形观测。
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答案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答案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涉及到了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
模电课程的学习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备受大家关注。
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涉及到了模电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等。
下面我将就一些常见的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题目:请计算一个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答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来计算。
一般来说,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压增益 = 输出电压 / 输入电压2. 题目:请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
答案:低通滤波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的滤波器。
设计低通滤波器的关键是确定截止频率和滤波器的阶数。
可以使用RC电路或者LC电路来实现低通滤波器。
3. 题目:请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
答案: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电路包括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
设计正弦波振荡电路需要确定电路的参数和元件的数值。
4. 题目:请解释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答案:反馈在放大电路中起到了稳定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作用。
通过反馈,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提高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稳定性。
常见的反馈方式包括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5. 题目:请解释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案: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
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耦合到晶体管的基极,然后经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输出信号从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
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出阻抗。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模电课程的学习还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和技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课程教案授课题目: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课时安排7学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1)能够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例如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为交流反馈,是哪种组态;并能够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2)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
2.熟悉: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f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
3.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能够利用环路增益的波特图判断电路的稳定性,并了解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要点;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四种阻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阻态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表示法;四种组态电路的方块图;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深度负反馈的实质;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分析;基于理想运放的放大倍数分析。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和条件;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消振方法。
2.重点: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消振方法。
3.难点:反馈概念的建立、反馈的判断、反馈网络的确定、稳定性判断。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3学时: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2学时: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2学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课程设计差分放大电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差分输入、输出方式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差分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如信号放大、滤波等;3. 引导学生掌握差分放大电路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如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差分放大电路原理图,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优化电路设计;3. 提高学生运用差分放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差分放大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应用和电路设计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分解后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差分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场景,如信号放大、滤波等。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章节:《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二节“差分放大电路”。
2. 实践操作:- 差分放大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差分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实验室搭建差分放大电路,验证其性能,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践操作与教材关联章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三章“差分放大电路实验”。
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差分放大电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第二周:差分放大电路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第三周:差分放大电路应用场景及电路设计;- 第四周:实践操作,包括原理图绘制、仿真分析及实验操作。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种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
3. 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结构和种类教学要点: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分为NPN型和PNP型。
2. 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教学要点:三极管导通需要基极-发射极电压大于一定值,集电极-发射极电压小于一定值;截止则相反。
3. 放大电路的原理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
4. 放大电路的应用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音频放大、信号放大等。
5.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教学要点: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状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实物图片和电路图,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放大电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三极管实物和放大电路演示电路。
3. 实验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知识点掌握。
4.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6. 放大电路的类型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分为三种类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其中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应用最广泛。
7.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教学要点: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在直流工作状态下,各极的电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对于放大电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8.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教学要点:动态分析是指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变化。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解:(1)×(2)√√(3)√×(4)×(5)√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io >I U A ui ,输出电阻R o <1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解:(1)A ,A (2)D ,A (3)B ,A (4)D ,B (5)C ,B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电源电压不稳定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
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
《电子技术基础》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教学设计(4课时)《电子技术基础》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教学设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班级:10船舶电工授课人:刘春玲一、设计思想在固定偏置电路基础上进行此课程,比较两电路优缺点,进一步理解电信号是怎样经过三极管放大的。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讲解的放大电路是组成放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它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转换为电压放大,掌握电压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所有电子电路的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已理解,但对信号的传播还很陌生,需进一步讲解才能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转换为电压的放大,实现点信号的传播。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可用手机信号传播,电视信号传播等例子说明放大器的作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静态工作点和输入、输出电阻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技能目标:在电子实验台软件中,模拟放大电路的作用。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重点难点重点: 1.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计算能力。
难点: 1.理解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并比较它和基本放大电路的不同。
2.用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完全掌握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计算,课后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复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次课的课型是新授课,授课方法是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相结合。
运用电子实验台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次课内容。
七、课前准备学生复习前次课内容,准备练习本和作业本,教师熟练备课,检查机房电子试验台软件的运行情况。
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1.静态工作点.2.固定偏置式放大电路的各点波形3.出示习题,(学生解答)。
习题如下,在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已知Rb=560千欧,Rc=5千欧,Vcc=12V,V BEQ=0.7V。
求三极管的β分别为50和100时的静态工作点。
解:I BQ=V CC/Rb=12v/560k=0.02142mAI CQ1=βI BQ=50×0.02142=1.071mAI CQ2=βI BQ=100×0.02142=2.142mA通过解题和对结果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由于三极管β值的不同,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