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放大电路习题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927.00 KB
- 文档页数:18
一、单管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仅有直流反馈-固定偏置基本的电路如下三、选择器件与多数计算:设置静态工作点并计算元件参数依据指标要求、静态工作点范围、经验值进行计算静态工作点Q 的计算:要求iR{26300i beCQmvR rIβ≈≈+}>1K有若取V BQ = 3V,得1.53BQ BEECQV VR KI-==Ω取标称值1.5KmA2.2mA300100026`CQ=-<βI由于CQBQ I I β=; ()5~10BQ I I =得,=20k Ω ; =60k Ω为使静态工作点调整方便,1B R 由20k固定电阻与100k 电位器相串联而成。
=2033根据V A 的理论计算公式, V A =40 得,1k Ω 由//L C LR R R •=2k Ω计算电容为: )()(13~108.22L S be C uF f R r π≥=+ 综合考虑标称值10Uf10C B C C uF ==取标称值100uF四、画出预设计总体电路图: 预设总体电路图:βCQ BQBQ B I V I V R )10~5(12==21B BQBQ CC B R V VV R -=)(26)1(300)(26)1(mA I mVmA I mV r r EQ EQ bbe ββ++=++=2.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整:测量方法是不加输入信号,将放大器输入端(耦合电容CB负端)接地。
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B、E、C极对地的电压VBQ 、VEQ及VCQ。
一般VBQ =(3~7)V, VCEQ=正几伏。
如果出现VCQ VCC,说明晶体管工作在截止状态;如果出现VCEQ0.5V,说明晶体管已经饱和.调整方法是改变放大器上偏置电阻R B1的大小,即调节电位器的阻值,同时用万用表分别测量晶体管的各极的电位V BQ、V CQ、V EQ,并计算V CEQ及I CQ。
如果V CEQ为正几伏,说明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但并不能说明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设置在合适的位置,所以还要进行动态波形观测。
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答案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答案电子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作为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涉及到了电子设备的基本原理和电路设计。
模电课程的学习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因此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也备受大家关注。
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涉及到了模电课程的各个方面,包括基本电路、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荡电路等等。
下面我将就一些常见的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题目:请计算一个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
答案: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比值来计算。
一般来说,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电压增益 = 输出电压 / 输入电压2. 题目:请设计一个低通滤波器。
答案:低通滤波器是一种能够通过的频率低于截止频率的滤波器。
设计低通滤波器的关键是确定截止频率和滤波器的阶数。
可以使用RC电路或者LC电路来实现低通滤波器。
3. 题目:请设计一个正弦波振荡电路。
答案:正弦波振荡电路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电路包括LC振荡器、R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
设计正弦波振荡电路需要确定电路的参数和元件的数值。
4. 题目:请解释反馈在放大电路中的作用。
答案:反馈在放大电路中起到了稳定放大电路工作状态的作用。
通过反馈,可以减小电路的非线性失真、提高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增益稳定性。
常见的反馈方式包括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5. 题目:请解释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答案:共射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放大电路结构。
在共射放大电路中,输入信号通过输入电容耦合到晶体管的基极,然后经过晶体管的放大作用,输出信号从晶体管的集电极输出。
共射放大电路具有较高的电压增益和较低的输出阻抗。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模电杨素行课后习题的答案,模电课程的学习还涉及到更多的知识点和技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课程教案授课题目: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课时安排7学时授课时间教学目的和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掌握:(1)能够正确判断电路中是否引入了反馈以及反馈的性质,例如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如为交流反馈,是哪种组态;并能够估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的放大倍数。
(2)负反馈四种组态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根据需要在放大电路中引入合适的交流负反馈。
2.熟悉:正确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Af在不同反馈组态下的物理意义。
3.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能够利用环路增益的波特图判断电路的稳定性,并了解消除自激振荡的方法。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反馈的基本概念;反馈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要点;由集成运放组成的四种阻态负反馈放大电路;反馈阻态的判断。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表示法;四种组态电路的方块图;负反馈放大电路的一般表达式。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深度负反馈的实质;基于反馈系数的放大倍数的分析;基于理想运放的放大倍数分析。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稳定放大倍数;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展宽频带;减小非线性失真;引入负反馈的一般原则。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原因和条件;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消振方法。
2.重点:反馈的概念、反馈性质的判断方法、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消振方法。
3.难点:反馈概念的建立、反馈的判断、反馈网络的确定、稳定性判断。
讲课进程和时间分配:3学时: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2学时: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2学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课程设计差分放大电路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理解差分输入、输出方式的特点;2. 使学生了解差分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如信号放大、滤波等;3. 引导学生掌握差分放大电路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如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正确绘制差分放大电路原理图,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操作,验证差分放大电路性能,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优化电路设计;3. 提高学生运用差分放大电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养成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对差分放大电路有一定了解,但对实际应用和电路设计尚缺乏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差分放大电路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电路设计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分解后的具体学习成果,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理论知识:- 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差分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等关键参数的计算方法;- 差分放大电路在模拟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场景,如信号放大、滤波等。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章节:《模拟电子技术》第五章第二节“差分放大电路”。
2. 实践操作:- 差分放大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使用Multisim等仿真软件对差分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分析;- 实验室搭建差分放大电路,验证其性能,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
实践操作与教材关联章节:《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三章“差分放大电路实验”。
3.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差分放大电路基本原理及其特点;- 第二周:差分放大电路关键参数计算方法;- 第三周:差分放大电路应用场景及电路设计;- 第四周:实践操作,包括原理图绘制、仿真分析及实验操作。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极管的结构、种类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
3. 让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4. 让学生能够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二、教学内容:1. 三极管的结构和种类教学要点:三极管由发射极、基极和集电极组成,分为NPN型和PNP型。
2. 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条件教学要点:三极管导通需要基极-发射极电压大于一定值,集电极-发射极电压小于一定值;截止则相反。
3. 放大电路的原理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将输入信号放大后输出。
4. 放大电路的应用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如音频放大、信号放大等。
5.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分析教学要点:分析判断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包括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状态。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实物图片和电路图,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 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应用中的放大电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教案。
2. 三极管实物和放大电路演示电路。
3. 实验器材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判断能力。
3. 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知识点掌握。
4. 期末考试:全面考核学生对三极管及放大电路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内容:6. 放大电路的类型教学要点:放大电路分为三种类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基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其中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应用最广泛。
7.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教学要点:静态工作点是指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在直流工作状态下,各极的电位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对于放大电路的性能有很大影响。
8.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教学要点:动态分析是指在输入信号的作用下,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的变化。
基础课程教学资料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自测题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的在括号内打“√”,否则打“×”。
(1)现测得两个共射放大电路空载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均为-100,将它们连成两级放大电路,其电压放大倍数应为10000。
( )(2)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独立,( )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
( )(3)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各级的Q点相互影响,( )它只能放大直流信号。
( )(4)只有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晶休管的参数才随温度而变化。
( )(5)互补输出级应采用共集或共漏接法。
( )解:(1)×(2)√√(3)√×(4)×(5)√二、现有基本放大电路:A.共射电路B.共集电路C.共基电路D.共源电路E.共漏电路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电路组成两级放大电路。
(1)要求输入电阻为1kΩ至2k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2)要求输入电阻大于10MΩ,电压放大倍数大于3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3)要求输入电阻为100kΩ~200kΩ,电压放大倍数数值大于100,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4)要求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大于10,输入电阻大于10MΩ,输出电阻小于100Ω,第一级应采用,第二级应采用。
(5)设信号源为内阻很大的电压源,要求将输入电流转换成输出电压,且1000io >I U A ui ,输出电阻R o <100,第一级应采用 ,第二级应采用 。
解:(1)A ,A (2)D ,A (3)B ,A (4)D ,B (5)C ,B三、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的原因是 。
A .电阻阻值有误差 B .晶体管参数的分散性 C .晶体管参数受温度影响 D .电源电压不稳定 (2)集成放大电路采用直接耦合方式的原因是 。
A .便于设计B .放大交流信号C .不易制作大容量电容(3)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
《电子技术基础》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教学设计(4课时)《电子技术基础》分压偏置放大电路教学设计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授课班级:10船舶电工授课人:刘春玲一、设计思想在固定偏置电路基础上进行此课程,比较两电路优缺点,进一步理解电信号是怎样经过三极管放大的。
二、教材分析本次课讲解的放大电路是组成放大系统的基本单元,它将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转换为电压放大,掌握电压放大电路的基本特性是分析所有电子电路的重要基础。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已理解,但对信号的传播还很陌生,需进一步讲解才能使学生掌握三极管的电流放大转换为电压的放大,实现点信号的传播。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可用手机信号传播,电视信号传播等例子说明放大器的作用,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即通过授课使学生掌握静态工作点和输入、输出电阻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技能目标:在电子实验台软件中,模拟放大电路的作用。
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五、重点难点重点: 1.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阻以及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计算能力。
难点: 1.理解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结构特点,并比较它和基本放大电路的不同。
2.用一节课的时间不可能完全掌握具有稳定工作点的放大电路的计算,课后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复习。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本次课的课型是新授课,授课方法是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相结合。
运用电子实验台软件进行演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次课内容。
七、课前准备学生复习前次课内容,准备练习本和作业本,教师熟练备课,检查机房电子试验台软件的运行情况。
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复习:1.静态工作点.2.固定偏置式放大电路的各点波形3.出示习题,(学生解答)。
习题如下,在固定偏置放大电路中,已知Rb=560千欧,Rc=5千欧,Vcc=12V,V BEQ=0.7V。
求三极管的β分别为50和100时的静态工作点。
解:I BQ=V CC/Rb=12v/560k=0.02142mAI CQ1=βI BQ=50×0.02142=1.071mAI CQ2=βI BQ=100×0.02142=2.142mA通过解题和对结果的比较,学生会发现由于三极管β值的不同,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是变化的。
第七章集成运放的应用7.1在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 级联放大器的带宽比各级放大器带宽小B 负反馈的引入可以起到展宽放大器频带的作用C 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中广泛采用了以电流源为负载的放大器结构D 理想运放在线性与非线性工作区均有虚断、虚短两个重要特性7.2在输入信号从极小到极大的一次变化过程中,迟滞比较器的输出会发生[ ]次翻转。
A 0B 1C 2D 37.3希望抑制1KHz以下的信号,应采用的滤波电路是[ ]A.低通滤波电路B. 高通滤波电路C.带通滤波电路D. 带阻滤波电路7.4有用信号频率为7Hz,应采用的滤波电路是[ ]A.低通滤波电路B. 高通滤波电路C.带通滤波电路D. 带阻滤波电路填空1.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流基本上等于流过反馈电阻的电流,而比例运算电路的输入电流几乎等于零。
(同相,反相)2.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较,同相比例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较。
(高,低)3.在进行反相比例放大时,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共模信号uIC= ;若同相输入端接u1,则由集成运放组成的比例放大电路的共模信号uIC= 。
试从a.低通滤波电路,b.高通滤波电路,c.带通滤波电路,d.带阻滤波电路四种电路名称中选择一种填写下列各空;1.在理想情况下,在f=0和f→∞时的电压放大倍数相等,且不为零;2.在f=0和f→∞时,电压放大倍数都等于零。
3.的直流电压放大倍数就是它的通带电压放大倍数。
4.在理想情况下,在f→∞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就是它的通带电压放大倍数。
在负反馈运算放大电路的三种输入方式(a.反相输入,b.同相输入,c.差动输入)中,选择合适的方式填入下面的空格。
(以下各题均只在单个运放电路且反馈网络为线性电阻的范围内讨论问题)1.为给集成运放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应采用方式;2.要求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应采用方式。
3.在多个输入信号情况下,要求各输入信号互不影响,应采用方式。
4.要求向输入信号电压源索取的电流尽量小,应采用方式。
郴州市综合职业中专2012学年度第2学期模拟电路课程月考试卷专业:电子级别:2012 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当NPN半导体三极管的正向偏置,反向偏置偏置时,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即极电流能控制极电流。
2、根据三极管的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公共端的不同,可将三极管放大电路分为,,三种.3、三极管的特性曲线主要有曲线和曲线两种。
4、三极管输入特性曲线指三极管集电极与发射极间所加电压V CE一定时,与之间的关系。
5、为了保证不失真放大,放大电路必须设置静态工作点.对NPN管组成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如果静态工作点太低,将会产生失真,应调R B,使其,则I B,这样可克服失真。
6、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是与的比值。
7、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是电流的微小变化控制电流的较大变化。
8、共射组态既有放大作用,又有放大作用。
9、某三极管3个电极电位分别为V E=1V,V B=1。
7V,V C=1.2V。
可判定该三极管是工作于区的型的三极管。
10、已知一放大电路中某三极管的三个管脚电位分别为①3。
5V,②2。
8 V,③5V,试判断:a.①脚是,②脚是,③脚是(e,b,c);b.管型是(NPN,PNP);c.材料是(硅,锗)。
11、画放大器交流通路时,和应作短路处理.二、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1、下列数据中,对NPN型三极管属于放大状态的是。
A、V BE〉0,V BE<V CE时B、V BE<0,V BE〈V CE时C、V BE〉0,V BE〉V CE时D、V BE<0,V BE>V CE时2、工作在放大区域的某三极管,当I B从20μA增大到40μA时,I C从1mA变为2mA则它的β值约为。
A、10B、50C、80D、1003、NPN型和PNP型晶体管的区别是。
A、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硅和锗制成的B、掺入的杂质元素不同C、P区和N区的位置不同D、管脚排列方式不同4、三极管各极对公共端电位如图所示,则处于放大状态的硅三极管是A、B、C、D、5、当晶体三极管的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反偏时,则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将A、增大B、减少C、反向D、几乎为零6、为了使三极管可靠地截止,电路必须满足A、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B、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C、发射结和集电结都正偏D、发射结和集电结都反偏7、检查放大电路中的晶体管在静态的工作状态(工作区),最简便的方法是测量A、I BQB、U BEC、I CQD、U CEQ8、对放大电路中的三极管进行测量,各极对地电压分别为U B=2。
§2-4 多级放大电路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授课专业授课地点授课班级授课时数 1授课内容分析前面已学习了单级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单级放大电路是多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单元电路。
把多个单级放大电路通过某种方式连接起来,即构成多级放大电路,其连接方式又称耦合方式。
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直接耦合和光电耦合等四种。
不同的耦合方式各具特点,但其总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概念是相通,计算方法相似。
总的电压放大倍数是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用分贝表示时,其总的电压增益为各级电压增益之和;输入电阻即为第一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即为最后一级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及特点;2.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概念。
能力目标会计算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积分奖励等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精神;4.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方式及特点教学难点多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计算教学资源及手段“学习通”教学平台;网络视频资源;教学课件;单相变压器;光电耦合器;黑板及彩色粉笔。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展示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课前1.布置任务,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任务;2.准备教学课件、电子教案,并上传学习通。
课中新课导入(5min)准备上课:用学习通点名功能,进行签到;师生相互问好复习旧课提问:画出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指出电路具有哪些特点?由对微弱的电信号需放大几千或几万倍,而单管放大电路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要导入新课多级放大电路的内容。
新课讲解(40min)一、级间耦合方式(30min)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级放大电路的方框图多级放大电路的级间耦合必须保证信号的传输无损耗且不失真。
中等专业学校2024-2025-1教案
教学内容图3.1.1 扩音机框图
图3.1.2 放大器的框图
3.1.2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放大器的框图如图3.1.2所示。
左边是输入端,外接信号源,v i、i i分别为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右边是输出端,外接负载,v o、i o分别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
一、放大倍数的分类
1.电压放大倍数
i
o
V
V
A
v
= (3.1.1)
2.电流放大倍数
i
o
I
I
A
i
= (3.1.2)
3.功率放大倍数
i
o
P
P
A
p
= (3.1.3)
三者关系为
v i P A A V I V I P P A ⋅===i
i o
o i o (3.1.4)
二、放大器的增益
增益G :用对数表示放大倍数。
单位为分贝(dB)。
1.功率增益
G P = 10lg A P (dB ) (3.1.5)
2.电压增益
G v = 20lg A v (dB ) (3.1.6)
3.电流增益
G i = 20lg A i (dB ) (3.1.7)
增益为正值时,电路是放大器,增益为负值时,电路是衰减器。
例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20 dB ,则表示信号电压放大了10倍。
又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为-20 dB ,这表示信号电压衰减到1/10,即放大倍数为0.1。
三、课堂练习
试求例3.1.1中放大器的电压增益、电流增益和功率增益。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院:通信与电子学院班级:11电子信息工程(职教本科)姓名:刘小燕学号:20112563一、实验设计任务与要求二、实验器材及设备三、实验设计目的及原理四、实验设计思路五、实验原理图六、实验调试说明七、实验总结任课老师:胡云根实验日期:2013-3-20实验一基本放大电路的设计一、实验设计任务与要求:设计一个由分立元件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倍数为100,输入阻抗>=47K欧姆(越大越好),带宽为50HZ——100KHZ(越宽越好)负载电阻R L=5.1KΩ;工作温度范围0~45℃。
二、实验器材及设备:插板、导线、三极管2个、电阻若干、电容若干、滑动变阻器若干及用于调试的示波器、电源、12V直流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电压表、直流毫安表、频率计、万用电表、装配工具等。
三、实验设计目的与原理:设计目的:为了加强学生对放大电路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的设计电路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巩固模拟电路基础知识等。
设计原理:利用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对小信号放大。
(1)能够正确画出典型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分压偏置式典型共射极放大电路;(2)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工作电源V CC的大小、选择晶体三极管;计算并选择其他阻容元件;(3)测试元器件,安装电路;并将电路的偏置进行调整至合适的工作状态;(4)掌握晶体管放大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并测量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放大倍数、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和频带宽度;(5)能够对基本放大电路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并能够排除一些基本的故障。
四、设计思路:最先想到使用三极管组成的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由此可完成第一步,而共射极无法做到输入电阻>=47K欧姆,所以在前面应加入一级——射极跟随器电路,射极跟随器电路输入电阻无穷大,放大倍数为1,带负载能力强,因此不影响后面其他极的电路。
为了提高增益,后面可以用共发射极电路,这些早在上《模拟电路》的课程是就已经学会了。
基于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设计第三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设计电路,加深对运算放大器和模拟集成电路的原理及应用的理解,提高电路设计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用运放设计一个放大器电路,其输入为正弦波,输出为正弦波,且幅度放大20倍,频率范围从10Hz到100kHz,放大器的电源电压在±12V到±15V之间。
三、设计思路根据题目要求,所设计的放大器电路需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即幅度放大20倍和频率范围从10Hz到100kHz。
在选定放大器电路拓扑结构上,可以根据要求采用非反馈式放大器电路或反馈式放大器电路。
1. 非反馈式放大器电路非反馈式放大器电路中,由于没有反馈电路,可以得到更大的电压增益和带宽。
但由于没有反馈电路的稳定性控制,难以保证电路的稳定性。
因此,非反馈式放大器电路适合对带宽要求很高,但对电路的稳定性要求不高的场合。
2. 反馈式放大器电路反馈式放大器电路中,通过反馈电路可以控制电压增益和带宽,进而更易于控制电路的稳定性。
当要求电路稳定性要高,而电压增益和带宽要求不高的时候,可以采用反馈式放大器电路设计。
本次设计采用反馈式放大器电路,具体结构为以OP07为核心的反相比例放大器(Inverting Amplifier)电路。
四、电路设计1. 电路原理图2. 电路分析如上图所示,电路由运放OP07、电阻R1、R2、R3和电容C1、C2构成。
运放OP07是一款高性能、低噪声、高精度的运放,具有高增益、高输入阻抗、低偏置电流等特点,非常适合用于精密放大电路设计。
根据反相比例放大器的电路原理,当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输出信号也为正弦波,且输出信号幅度为输入信号幅度的反相20倍。
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V_{out} = -\\frac{R_f}{R_{in}}V_{in} $$其中,R f=R1+R2,R in=R3,V in为正弦波输入信号的幅值,且 $V_{in} \\in [0V, 3V]$。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和放大倍数。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及其限制。
4.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理论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输入输出关系及放大倍数。
2.难点: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应用及其限制、反馈类型的判断与调试。
三、教学过程1.复习与导入:回顾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提出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概念和引入原因。
2.新课学习:3. a. 讲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作用;4. b. 通过实例分析讲解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5. c. 推导放大倍数的计算公式,并讲解如何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6. d. 分析不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和对电路性能的影响;7. e. 通过实例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在信号处理、控制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8.实验与讨论:进行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数据,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9.课堂练习与作业: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归纳与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和难点,指出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2.通过实验和讨论方式,加强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3.采用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选取典型题目进行课堂练习,采用小组讨论或个人回答方式,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作业,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报告等,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PPT、Flash动画等,使抽象概念形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