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
- 格式:docx
- 大小:25.85 KB
- 文档页数:14
机械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类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机械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通过设计、制造和维护机械设备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机械工程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它是对我们四年学习成果的综合展示,也是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机械领域的机会。
本次毕业设计的选题是基于对现实问题的观察和分析而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机械设备的故障,比如家用电器的损坏、汽车的故障等。
这些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决定选择一个与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相关的课题,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次毕业设计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通过对机械设备故障的分析和诊断,可以找出故障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
这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还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对于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故障,需要采用不同的诊断方法。
我将研究和比较各种故障诊断方法的优缺点,选择适合特定情况的方法。
2. 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根据研究结果,我将设计一个故障诊断系统,用于对机械设备进行故障诊断。
该系统将结合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3. 故障诊断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为了验证故障诊断系统的有效性,我将设计一系列实验,模拟不同类型的故障情况,并使用故障诊断系统进行诊断。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比较,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和步骤:1. 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了解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 理论研究: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故障诊断技术和工具。
机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一、选题依据现代机械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对于质量、效率、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现实生产中,机械加工中存在着很多难点和问题,例如,零件加工误差过大、效率低下、产品寿命不够长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对机械行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解决现代机械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机械制造的竞争力。
具体来说,研究将围绕以下目标展开:1.分析机械加工中零件加工误差过大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降低误差值。
2.探究机械加工中生产效率低的因素,提出提高机械加工效率的措施。
3.研究机械制造中零件寿命不够长的原因,寻求延长零件寿命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内容1.机械加工误差原因的分析通过对机械加工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探究误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结合现有的解决方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使误差降低到最小。
2.机械加工效率因素的分析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影响生产效率的各个因素,例如工人技能水平、生产设备、加工工艺等,针对这些因素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机械加工效率。
3.零件寿命延长的方法研究研究机械零件的疲劳寿命与使用寿命的关系,通过调研不同零件的使用情况,总结出影响零件寿命的因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四、论文意义1.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2.加强机械制造的竞争力。
提高机械加工的质量和效率,可以通过减少生产成本来减小价格,从而通过价格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
3.推动机械行业的发展。
通过研究机械加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推动机械行业的发展,促进机械行业的繁荣。
五、论文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阅读相关文献,调查研究机械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确定解决方法和措施。
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精选8篇)作为机械设计专业的同学,我们要学会书写自己专业的开题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机械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篇11.设计(或研究)的依据与意义十字轴是汽车万向节上的重要零件,规格品种多,需求量大。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开式模锻和胎模锻工艺生产,其工艺过程为:制坯→模锻→切边。
生产的锻件飞边大,锻件加工余量和尺寸公差大,因而材料利用率低;而且工艺环节多,锻件质量差,生产效率低。
相比之下,十字轴冷挤压成形的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劳动生产率。
用冷挤压成形工艺代替切削加工制造机械零件,能使生产率大大提高。
2、制件可获得理想的表面粗糙度和尺寸精度。
冷挤压十字轴类零件的精度可达ITg---IT8级,表面粗糙度可达Ra O.2~1.6。
因此,用冷挤压成形的十字轴类零件一般很少再切削加工,只需在要求特别高之处进行精磨。
3、提高零件的力学性能。
冷挤压后金属的冷加工硬化,以及在零件内部形成合理的纤维流线分布,使零件的强度高于原材料的强度。
4、降低零件成本。
冷挤压成形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制成所需形状的零件,因而能大量减少切削加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使零件成本大大降低。
2.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利用切削加工方法加工十字轴类零件,生产工序多,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并且切削加工会破坏零件的金属流线结构。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热模锻方式成形十字轴类零件,加热时产生氧化、脱碳等缺陷,必然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后续的机加工不但浪费大量材料,产品的内在和外观质量并不理想。
采用闭式无飞边挤压工艺生产十字轴,锻件无飞边,可显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1)不仅能节省飞边的金属消耗,还能大大减小或消除敷料,可以节约材料30﹪;由于锻件精化减少了切削加工量,电力消耗可降低30﹪;(2)锻件质量显着提高,十字轴正交性好、组织致密、流线分布合理、纤维不被切断,扭转疲劳寿命指标平均提高2~3倍;(3)由于一次性挤压成型,生产率提高25%。
机械开题报告范文精选5篇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
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
开题报告要怎么写呢?小编精选了一些关于开题报告的优秀范例,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理论力学创新应用ZME型多功能实验台单自由度振动系统的测试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科学和经济的发展,人才聘用的市场化,都对毕业生的实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培养和训练毕业生的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课题研究的基本目的。
机械振动是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整个力学中ZUI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机械振动指机器或结构物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
在工程中,存在着很多振动现象。
如飞行器与船舶的振动、机床与刀具的振动、各种动力机械的振动等。
机械振动降低了机器的动态精度和性能,机械振动会使机器产生交变载荷,这将导致机器使用寿命的降低甚至酿成灾难事故。
共振现象是工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共振区内振动都很强烈,会导致机器或结构过大变形,造成破坏。
因此有效地进行振动隔离或减振设计,消除和抑制振动的消极影响,是机械振动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研究机械振动的意义体现在发展振动理论、防范有害振动和利用有益振动等方面。
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程度极大地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水平。
现代化的工业、农业、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要求设计出性能更好的机械设备,由此导致机械振动力学的发展和研究。
研究机械振动学的理论与方法,解释机械结构系统中各种复杂运动现象,实现大型复杂装备振动与噪声的有效控制,充分利用振动现象,是提升机械装备性能的重要手段,而机械振动系统测试是研究机械振动的重要手段。
机械振动测试是研究和解决工程技术中许多动力学问题必不可少的手段,可以用来求解机械结构的动力学参数:阻尼、固有频率等。
机械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加工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机械加工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研究内容:本课题将重点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包括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技术在机械加工控制中的应用等方面。
研究目标:通过对智能制造系统的研究,旨在提高机械加工的自动化水平,优化加工过程,实现智能化生产,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方法:本课题将采用文献调研法、实验分析法和数学建模等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验证。
研究步骤:调研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设计实验方案,搭建智能制造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数据采集和分析,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效果;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总结研究成果并提出展望。
四、预期成果完成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毕业设计论文,包括选题背景、研究内容、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提出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建议,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五、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完成文献调研,明确研究方向;第二阶段(2022年6月-2022年8月):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第三阶段(2022年9月-2022年11月):撰写毕业设计论文,并进行修改完善;第四阶段(2022年12月):答辩并提交毕业设计论文。
以上为本次毕业设计开题报告内容,希望能得到指导老师和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在指导下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机械⼯程论⽂开题报告(2)机械⼯程论⽂开题报告范⽂ 1)超声电⽕花复合加⼯设备设计。
从超声波换能器、超声变幅杆、电⽕花脉冲电源以及液槽对超声电⽕花加⼯机床进⾏了设计。
2)微织构⼑具三维切削仿真。
建⽴切削的物理模型,并通过DEFORM-3D有限元仿真软件对微织构⼑具切削错合⾦的过程进⾏数值模拟,得到切削时⼯件的温度以及切削⼒,分析微织构对⼑具切削性能的影响。
3)微织构⼑具的加⼯。
利⽤激光器在硬质合⾦以及PCD涂层⼑具表⾯加⼯出沟槽微织构。
4)微织构⼑具切削实验。
在车床上进⾏沟槽微织构⼑具在⼲切削和润滑切削条件下的切削销合⾦实验,通过实验得到微织构⼑'具前⼑⾯磨损形貌以及⼯件表⾯粗糙度,分析微织构对⼑具切削性能的影响。
五、论⽂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 1 绪论 7-16 1.1 引⾔ 7 1.2 超硬材料⼑具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7-9 1.2.1 超硬材料⼑具研究现状 7-8 1.2.2 超硬材料⼑具发展趋势 8-9 1.3 表⾯织构研究现状 9-11 1.3.1 表⾯微织构研究现状及加⼯技术 9-10 1.3.2 微织构对⼑具性能的影响 10-11 1.4 复合加⼯技术研究概况 11-14 1.4.1 电⽕花加⼯技术的产⽣及特点 11 1.4.2 超声加⼯技术的产⽣及特点 11-13 1.4.3 超声电⽕花复合加⼯技术 13-14 1.5 DEFORM-3D在切削仿真中的应⽤ 14 1.6 论⽂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6 2 超声电⽕花复合加⼯技术研究 16-25 2.1 电⽕花加⼯基本原理和机理 16-18 2.1.1 电⽕花加⼯基本原理 16-17 2.1.2 电⽕花加⼯机理 17-18 2.2 超声振动对电⽕花加⼯影响机理研究 18-24 2.2.1 超声振动对放电通道的影响 19-20 2.2.2 超声对放电间隙的影响 20-22 2.2.3 超声振动对电蚀物排出的影响 22-23 2.2.4 超声振动对⼯件加⼯表⾯质量的影响 23-24 2.3 本章⼩结 24-25 3 旋转超声振动辅助电⽕花加⼯机床设计 25-35 3.1 机床总体结构设计 25 3.2 电⽕花加⼯平台的设计 25-28 3.2.1 ⽴柱设计 26-27 3.2.2 ⼯作台设计 27-28 3.2.3 ⼯作液槽及夹具设计 28 3.3 超声波发⽣装置 28-29 3.4 超声波换能器 29 3.5 超声波变幅杆 29-32 3.5.1 变幅杆的材料及性能参数 29-30 3.5.2 变幅杆的种类 30-31 3.5.3 超声波变幅杆与⼯具头整体设计 31-32 3.6 电⽕花脉冲电源设计 32-34 3.6.1 脉冲电源的组成 32 3.6.2 脉冲电源设计 32-34 3.7 本章⼩结 34-35 4 基于DEFORM-3D微织构⼑具切削仿真分析 35-48 4.1 DEFORM-3D有限元软件介绍及模拟过程 35 4.2 DEFORM-3D有限元模拟关键技术 35-38 4.2.1 仿真模型的建⽴ 36 4.2.2 摩擦磨损模型 36-37 4.2.3 材料流动应⼒模型 37-38 4.3 微织构⼑具模型建⽴及材料选取 38-39 4.4 模拟参数设置 39-40 4.5 微织构⼑具切削加⼯表⾯残余应⼒模拟 40-47 4.5.1 等效应⼒场(stress-effective)分析 40-43 4.5.2 ⼯件温度场分布 43-46 4.5.3 切削⼒分析 46-47 4.6 本章⼩结 47-48 5 不同表⾯微织构⼑具的切削实验研究 48-55 5.1 超硬材料微织构⼑具的制备 48-49 5.2 铝合⾦切削实验⽅案 49-50 5.2.1 切削实验设备 49 5.2.2 ⼯件材料选⽤ 49-50 5.3 实验结果分析 50-53 5.3.1 ⼲切削下前⼑⾯磨损 50 5.3.2 切削液润滑下前⼑⾯磨损 50-51 5.3.3 切削质量分析 51-53 5.4 本章⼩结 53-55 6 结论与展望 55-56 参考⽂献 56-60 申请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及发表的论⽂ 60-61 致谢 61 六、⽬前已经阅读的主要⽂献 [1]曹凤国,张勤俭?超硬材料的特种加⼯技术[J].新材料产业.2006(10): 47-51. [2]韩中领,汪家道,陈⼤融.凹坑表⾯形貌在⾯接触润滑状态下的减阻研究[J].摩擦学学报.2009,29(1):10-16. [3]应正健.超硬材料车削过程的数值仿真研宄[D].成都:西华⼤学硕⼠学位论⽂.2012. [4]韩志武,任露泉,刘祖斌.激光仿⽣⾮光滑表⾯抗磨性能研宄[J].摩擦学学报,2004,24(4):289-293. [5]戚宝运.基于表⾯微织构⼑具的钛合⾦绿⾊切削冷却润滑技术研宄[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学.2011. [6] Salama, M.E. The effect of Micro roughness on the Performance of parallel ThrustBearing. Proc.Institute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London,163(1952): 149-158. [7] Hamilton D B, Walowit J A, Allen CM A. Theoiy of Lubrication by Microasperities, ASME J.Basic Ei^,1966, 88(1): 177-185. [8] Menezes P,Kailas S. Influence of surfece texture on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transferlayerformation during sliding of pure magnesium pin on 080M40 (EN8) steel plate. Wear,2006, 261:578-591. [9]邓宝清,任露泉,苏岩等.模拟活塞缸套摩擦副的仿⽣⾮光滑表⾯的摩擦学研宄[J].吉林⼤学学报,2004’ 34(1):79-84. [10] Jong D,Jason T,David F J,et al. Effect of surfece texturing on CPT friction sleevemeasurements.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01?127(2):158-168.。
机械专业开题报告(精选3篇)机械专业篇1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研究意义1.1课题研究背景在数控机床移动式加工中移动部件和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着摩擦,这种摩擦的存在增加了驱动部件的功率损耗,降低了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增加了运动噪声和发热,甚至可能使精密部件变形,限制了机床控制精度的提高。
由于摩擦与运动速度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特别是在低速微进给情况下,这种非线性关系难以把握,可能产生所谓的尺蠖运动方式或混沌不清的极限环现象,严重破坏了对微进给、高精度、高响应能力的进给性能要求。
为此,把消除或减少摩擦的不良影响,作为提高机床技术水平的努力方向之一。
该课题提出的将磁悬浮技术应用到数控机床加工中,即可以做到消除移动部件与静止导轨之间存在的摩擦及其不良影响。
对提高我国机床工业水平及赶上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具有重大意义,且社会应用前景广阔。
1.2课题研究的意义机床正向高速度、高精度及高度自动化方向发展。
但在高速切削和高速磨削加工场合,受摩擦磨损的影响,传统的滚动轴承的寿命一般比较短,而磁悬浮轴承可以克服这方面的不足,磁悬浮轴承具有的高速、高精度、长寿命等突出优点,将逐渐带领机电行业走向一个没有摩擦、没有损耗、没有限速的崭新境界。
超高速切削是一种用比普通切削速度高得多的速度对零件进行加工的先进制造技术,它以高加工速度、高加工精度为主要特征,有非常高的生产效率,磁悬浮轴承由于具有转速高、无磨损、无润滑、可靠性好和动态特性可调等突出优点,而被应用于超高速主轴系统中。
要实现高速切削,必须要解决许多关键技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高速切削主轴系统,而选择合理的轴承型式对实现其高转速至关重要。
其中,磁悬浮轴承是高速切削主轴最理想的支承型式之一。
磁悬浮轴承可以满足超高速切削技术对超高速主轴提出的性能要求。
但它与普通滑动或滚动轴承的本质区别在于,系统开环不稳定,需要实施主动控制,而这恰恰使得磁悬浮轴承具有动特性可控的优点磁悬浮轴承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磁一体化产品,对其精确的分析研究是一项相当困难的工作,如果用实验验证则会碰到诸如经费大、周期长等困难,在目前国内情况下不能采取国外以试验为主的研究方法,主要从理论上进行研究,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磁悬浮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是一种获得磁悬浮系统有关特征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在当今社会,机械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工程学科,承担着推动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使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械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突破。
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对于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二、选题意义本次毕业设计选题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开展此项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选题内容本次毕业设计选题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制造系统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该课题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加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探讨智能制造系统对机械加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机械加工的自动化水平。
四、拟定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对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深入调研和总结,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机械加工案例,分析智能制造系统在其中的应用效果和优势。
数据采集:通过实地调研和实验,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验证人工智能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可行性和效果。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几点成果: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在智能制造系统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智能制造系统对机械加工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提升机械加工领域的自动化水平。
结语本次毕业设计选题旨在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与机械加工领域,探讨智能制造系统在提升机械加工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并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转眼间充实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学生们就要开始做毕业设计了,而做毕业设计之前要先写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本人毕业设计的课题是”钢坯喷号机行走部件及总体设计”,并和我的一个同学(他课题是“钢坯喷号机喷号部件设计”)一起努力共同完成钢坯喷号机的设计。
我们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价格相对便宜,工作性能可靠的钢坯喷号机来取代用人工方法在钢坯上写编号。
对钢坯喷号是钢铁制造业必然需要存在的一个环节,这是为了实现质量管理和质量追踪。
我们把生产钢坯对应的连铸机号、炉座号、炉号、流序号以及表示钢坯生产时间的时间编号共同组成每块钢坯的唯一编号,适当的写在钢坯的表面。
这样就在钢铁厂的后续检验或在客户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钢坯的质量有问题,就可以根据这个编号来追踪到生产这个钢坯的连铸机、炉座、炉号、流序及时间等重要信息,及早的发现并解决生产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国外像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对钢坯的自动编号,虽然其辅助设备较多,价格较贵,但大大提高生产的自动化进程和效率。
并且钢坯喷号机具有设备利用率高、位置精度高、可控制性能好等优点。
而在国内,除了少数的几家大型钢铁企业(宝钢、鞍钢等)引进了自动钢坯喷号机,大部分的钢铁企业仍然处在人工编号的阶段。
实现钢坯喷号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是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钢坯喷号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会有很大的市场。
一方面因为人工的工艺流程不但浪费了大量的能量,而且打断了生产的自动化进程,从而致使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由于生产钢坯的车间温度很高,有强烈的热辐射,同时还有大量的水蒸气和粉尘,因此对其中进行人工编号的工人的劳动强度非常大,并且对身体是一种摧残,容易得职业病。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范文第1篇课题名称:翻转式哈密瓜分级装置设计一、本课题研究现状、研究目及意义目前,国内对水果分级装备的研究起步较晚,商品化的水果品质检测分级设备比较少;但是,随着机器视觉技术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苹果、柑橘、黄桃等水果的品质特征进行研究,并研制了部分水果检测分级装备。
由于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成熟,现有的检测分级装置检测研究对象多为苹果、芒果、猕猴桃、柑橘等小型水果,而目前针对哈密瓜的分级研究基本上处在理论层面,还没有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仍需要进行继续深入的研究。
目前,哈密瓜的市场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针对哈密瓜大小分级的设备及技术解决当前的问题。
哈密瓜是新疆地区的名优特产,素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高,奇香袭人,不仅香甜可口,而且营养成分十分丰富,被誉为“水果皇后”.然而,目前哈密瓜采摘后的检测方式主要采用人工分拣方法,效率低下,随意性大,往往带有人的主观因素,造成分选不规范,分选精度低;同时分拣时间长,水果腐烂变质及客户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突出,造成资源和时间的双重浪费,致使经济效益下降,最终影响了哈密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因此,对哈密瓜进行自动化分级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针对目前新疆哈密瓜主要依靠人工在田间地头进行分级的现状,设计了一种翻转式哈密瓜分级装置。
本装置包括机架、进料口、卸料口、传送系统、承载水果装置、控制系统和分级执行装置。
传送系统包含电动机、同步皮带、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输送带;控制系统包含对射式激光传感器、传感器支撑架、三菱 PLC 和 PLC 支撑架;分级执行装置包含分级执行装置支撑架、支撑轴、调速电机、凸轮和棘轮。
工作时,电动机带动传送系统工作,传送系统带动承载水果装置工作,哈密瓜由进料口进入承载水果装置。
当承载水果装置通过对射式激光传感器区域时,哈密瓜触发对射式激光传感器,按照所触发的对射式激光传感器的对数将哈密瓜分为大、中、小3 个等级;对射式激光传感器将信号传给三菱 PLC,通过预先设置好的程序使三菱 PLC 控制相应的调速电机转动,调速电机控制凸轮转动;凸轮通过转动使相应的水果托盘翻转,进而使哈密瓜进入相应的卸料口,实现哈密瓜的分级;拉伸弹簧拉动水果托盘回到初始位置,凸轮继续转动至初始位置后通过与棘轮作用停止转动,等待下一次转动。
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篇一一、选题背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信息技术和高速铁路技术促进了铁路行业的快速发展。
许多发达国家在世界铁路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客货快运网络化、安全装备系统化、行车指挥自动化、市场营销信息化、货运重载化、客运高速化等方面。
目前,很多国家把铁路的快速发展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选择。
高速铁路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象征铁路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而铁路发展的趋势就是高速铁路客运安全高效运营。
为了满足对我国客运、社会发展和国家经济增长的需求,所以在2020 年之前目标建成以中国各一线城市和各省会为主要节点覆盖全国的铁路系统,规划超过数万公里的铁路客运网。
到时,将会有超过数千列的动车组最高时速为300 公里。
要实现这样一个大规模的计划就需要解决动车组的高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我国在XX 年从国外购买了数百列高速动车组,成功从发达国家引进了关于动车组的先进技术,再此基础上经过研究和创新,使得我国经过了数次的铁路列车大提速,并把这次从国外购买的列车编组运行,成为我国客运的主力车型。
因为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从国外引进动车组先进技术,因此缺乏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为了使我国创新的动车组高效可靠的运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动车组监测维修的机制。
而且,我国在动车组的研究相对较晚,所以在动车组的监测和维修方面缺乏全面的管理经验。
动车组不仅比传统的铁路车辆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在运行速度方面也是超过了传统列车,与此同时要求更好的安全性和更高的运行效率。
所以对于我国提出的铁路快速发展战略在动车组运营和维修管理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无论动车组技术多先进,动车组运行时的故障始终是会出现的,所以出现故障之后确定动车组维修方式是重中之重,维修方式分为定期维修、预防性事后维修、可靠性维修和状态维修等。
这些维修方式都是在一些先进产品和先进列车技术背景下产生的,并在特定的时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更新迅速,根据动车组的信息技术和操作监测技术,实现动车组的状态维修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必需的。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一)院(系)名称:机电工程系与业名称:机电一体化年级:09 机电三班学生姓名:夏** 学号:****** 指导敃师姓名:袁** 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 PLC 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劢向及意义仍 1887 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丐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収展,由此电梯发成了高层宾馆、商庖、住宅、多层厂房呾从库等高层建筑丌可缺少的垂直斱向的交通工具。
随着社会的収展,建筑物觃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迚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
然而,人仧的追求幵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仌在丌断地迚行研究改迚。
21 丐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艱,绿艱呾平,绿艱天然,绿艱呾谐。
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艱,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呾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不环境的协调不呾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艱,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不环境的协调不呾谐。
电梯属二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不环境的协调不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
这也应是绿艱电梯的収展斱向。
(1)智能化。
我仧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仸的。
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亊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劢控制,实际上还算丌上智能。
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丌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丏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劢念呾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呾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劢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劢速度呾停车政策;自劢选择运劢斱面;双向诧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诧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劢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
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劢安全梱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梱测到电梯的敀障所在,幵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
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呾关键。
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2024机械开题报告范文1(约5705字)一、课题依据及意义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
由于带式输送机有长距离、运量大、连续运输等特点,其已经成为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输送设备。
带式输送机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
由于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摩擦驱动以连续方式运输物料的机械。
应用它,可以将物料在一定的输送线上,从最初的供料点到最终的卸料点间形成一种物料的输送流程。
所以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由此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由于现在对货物石灰比较常用,所以上行式石灰带式输送机的设计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1、国外对带式输送机的发展研究国外对带式输送机得研究包括多方面,比如输送机起动的优化理论,输送带横向振动理论的发展,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橡胶损耗装置的研究,卸料轨迹与料流状态研究等等。
具体研究发展情况几天如下:最佳理论S—曲线起动此研究1981年开始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优化输送带的起动,使瞬时应力最小化。
在启动时,S曲线在输送带上产生一个可预测的动态应力。
输送带振动理论的发展对正交各向异性薄板理论的研究,对运动的输送带出现振动和弯曲现象有了第一次数学解释,提供了一种准确的方法预测带式输送机的回程段振动的能量。
得出了4阶偏微分方程的解,并被应用于具体的称为薄板的弹性边界。
得出了一种方法,对钢丝绳芯输送带和织物带,预测运输段和回程段带的振动形式需应用不同的特殊边界条件。
滚动损耗的研究上世纪末,进行了预测长距离和转弯输送机摩擦力的新研究。
纽卡斯尔大学研究了物料和输送带弯曲的影响,并且发表了许多研究成果。
其他人也相继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对弯曲和有关滚动压陷损耗的橡胶特点影响的理解以及压陷损耗有关的复杂情况。
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一」3、本课题研究方案:本课题属于设计改造现有热水系统,学校宿舍的热水供应系统。
在改造中应该充分考虑到:1、学生的定时供热,需要的功率及系统响应时间问题。
2、属于改造系统,要和现有的系统相结合。
3、考虑到成本问题,造价是否合理。
4、在使用过程中维护的费用及技术的要求是否合理。
5、运行的安全及噪音处理问题。
6、废物的处理及环保问题。
4、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广西工学院北区5#的热水供应改装。
1、该大楼空调工程包括:1-6层的热水供应,所有宿舍。
2、设计参数:每层有14个房间,每间8人,共6层。
3、柳州地区基本气象参数:根据物候报告,5月1号到10月1号之间为高温区很少用热水,寒假期间不用热水4、本课题具体研究内容:(1)、循环水换热器的计算(2)、土壤热泵系统(gchp)的土壤换热器设计地下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土壤源热泵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其选择的形式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正确,关系到整个地源热泵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
地下埋管换热器设计主要包括地下热交换器形式及管材选择,管径、管长及竖井数目、间距确定,管道阻力计算及水泵选型等(3)、布置型式目前地源热泵地下埋管换热器主要有两种布置型式,即水平埋管和垂直埋管。
选择方式主要取决于场地大小、当地土壤类型以及挖掘成本,如果场地足够大且无坚硬岩石,则水平式较经济;如果场地面积有限时则采用垂直式布置,很多场合下这是唯1的选择。
尽管水平布置通常是浅层埋管,初投资1般会便宜些,但它的换热性能比竖埋管小很多,并且往往受可利用土地面积的限制,故1般采用垂直埋管布置方式。
3.1 水平埋管水平埋管主要有单沟单管、单沟双管、单沟2层双管、单沟2层4管、单沟2层6管等形式,由于多层埋管的下层管处于1个较稳定的温度场,换热效率好于单层,而且占地面积较少,因此应用多层管的较多。
机械设计开题报告(精选3篇)机械设计篇1课题名称:hc轧机主体设计一、课题的目的与要求:通过本题目的研究和设计,使该学生得到——市场调查、资料检索、机械设计、cad软件应用、技术文件撰写等系统的工程师技能的综合训练。
要求按照学院下发的“学生毕业设计手册”中的规定,认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二、设计的技术要求与参数(或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最大轧制力:XX0kn轧制力矩:150mpa轧件:q195q215q235工作辊直径:400mm来料规格:1.2-4/700-1250轧机辊数:6要求轧机能自动要自动咬入轧件三、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具体工作1.根据工艺要求完成本课题所有力能参数的计算2.根据所得的数据完成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以及相应的选材,热处理的选择3.根据计算以及工艺需要对零、部件进行结构设计4.按毕业设计要求完成所有的计算以及说明,应配以必要的插图5.完成毕业设计四、查阅文献要求及主要的参考文献:黄华清《轧钢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邹家祥《轧钢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王邦文《新型轧机》冶金工业出版社成大先《机械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邓文英《金属工艺学》高教出版社五、进度计划:2.25~3.8:毕业实习、调研,收集资料,查阅中外文文献,完成开题报告等工作。
3.11~3.22:比较方案,确定方案,完成,外文翻译。
3.22~6.14:完成计算及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全部内容,完成所有图纸的绘制工作。
6.14~6.21:计算说明书整理、打印,图纸打印、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等,学生准备毕业设计答辩,交光盘。
6.21~6.28:准备答辩机械设计开题报告篇2一、选题背景及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随着我国经济繁荣发展,尤其是房地产业的火爆,带动了运输业的繁荣。
同时也对运输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往的人工装卸已经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
更高效省力的汽车自卸系统越来越普遍被使用。
机械手臂开题报告机械手臂开题报告一、引言机械手臂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运动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本开题报告旨在介绍机械手臂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机械手臂的原理机械手臂由底座、关节、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底座是机械手臂的基础,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和旋转功能。
关节是连接机械手臂各个部分的连接点,通过关节的运动实现机械手臂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执行器是机械手臂的“手”,通过执行器的运动,机械手臂能够完成各种任务。
控制系统则负责控制机械手臂的运动,包括位置控制、力控制等。
三、机械手臂的应用1. 工业生产机械手臂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代替人工完成重复性、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机械手臂可以完成车身焊接、零件组装等任务,大大减少了人力成本和生产周期。
2. 医疗手术机械手臂在医疗手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精确的运动控制和高清晰度的成像技术,帮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
机械手臂的稳定性和精准性可以避免手术中的人为误差,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3. 服务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发展,机械手臂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帮助老人、残障人士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如搬运物品、倒水等。
机械手臂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使得它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任务需求。
四、机械手臂的未来发展方向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臂将更加智能化。
它将能够通过感知和学习,自动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例如,机械手臂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感知周围的物体,并根据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进行抓取动作。
2. 协作性未来的机械手臂将更加注重与人类的协作。
它将能够通过力传感器感知人类的力度和方向,实现与人类的精确协作。
这将使得机械手臂能够更好地与人类共同完成一些需要高度协调性的任务,如组装、维修等。
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开题者在确认论文主题之后,对论文初步确定内容的撰写。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机械类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篇1题目:逆向工程在鼠标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背景(课题涉及到的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逆向工程也称反求工程或反向工程,是根据已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构造产品或零件的工程设计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从广义讲,逆向工程可分以下三类:(1)实物逆向:它是在已有产品实物的条件下,通过测绘和分折,从而再创造;其中包括功能逆向、性能逆向、方案、结构、材质等多方面的逆向。
实物逆向的对象可以是整机、零部件和组件。
(2)软件逆向:产品样本、技术文件、设计书、使用说明书、图纸、有关规范和标准、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手册等均称为技术软件。
软件逆向有三类:既有实物,又有全套技术软件;只有实物而无技术软件;没有实物,仅有全套或部分技术软件。
(3)影像逆向:设计者既无产品实物,也无技术软件,仅有产品的图片、广告介绍或参观后的印象等,设计者要通过这些影像资料去构思、设计产品,该种逆向称为影像逆向。
目前,国内外有关逆向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几何形状的逆向,即重建产品实物的CAD,称为“实物逆向工程”。
逆向工程的数据测量技术是通过特定的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获取产品表面离散点的几何坐标数据,将产品的几何形状数字化。
现有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分为两大类:(1)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使用基于力的击发原理的触发式数据采集和连续式扫描数据采集、磁场法、超声波法。
(2)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非接触式数据采集方法主要运用光学原理进行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激光三角形法、激光测距法、结构光法以及图像分析法等。
逆向工程的数据处理技术是逆向工程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它决定了后续CAD模型重建过程能否方便、准确地进行。
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第一篇: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Xx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所在院系:学科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导师姓名:开题日期:年月日一、毕业设计题目的背景三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第一级为锥齿轮减速,第二、三级为圆柱齿轮减速。
这种减速器具有结构紧凑、多输出、传动效率高、运行平稳、传动比大、体积小、加工方便、寿命长等优点。
因此,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国内已有许多单位自行设计和制造了这种减速器,并且已日益广泛地应用在国防、矿山、冶金、化工、纺织、起重运输、建筑工程、食品工业和仪表制造等工业部门的机械设备中,今后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研究背景,通过对参考文献进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齿轮、减速器等的相关内容;在技术路线中,论述齿轮和轴的选择及其基本参数的选择和几何尺寸的计算,两个主要强度的验算等在这次设计中所需要考虑的一些技术问题做了介绍;为毕业设计写作建立了进度表,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指导。
最后,给出了一些参考文献,可以用来查阅相关的资料,给自己的设计带来方便。
本次课题研究设计是大学生涯最后的学习机会,也是最专业的一次锻炼,它将使我们更加了解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困难,也使我对专业知识又一次的全面总结,而且对实际的机械工程设计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我相信这将对我以后的工作有实质性的帮助。
三、实施计划收集相关资料:2010年4月10日——4月16日开题准备:4月17日——4月20日确定设计方案:4月21日——4月28日进行相关设计计算:4月28日——5月8日绘制图纸:5月9日——5月15日整理材料:5月15日——5月16日编写设计说明书:5月17日——5月20日准备答辩:四、参考文献[1] 王昆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 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3] 濮良贵机械设计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一院系名称机电工程系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年级09机电三班学生姓名夏**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袁** 设计题目电梯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及梯形图设计电梯的国内外研究动向及意义从1887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梯,到中国最早的一部电梯在上海出现,电梯行业在中国迅速发展,由此电梯变成了高层宾馆、商店、住宅、多层厂房和仓库等高层建筑不可缺少的垂直方向的交通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规模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对电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梯也更加安全、舒适。
然而,人们的追求并没有就此停止下来,仍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改进。
21世纪开始国际开始强调绿色,绿色和平,绿色天然,绿色和谐。
电梯是载人的机电设备,要实现绿色,也就是强调电梯更舒适、更安全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强调电梯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目前意义上的绿色,一般是强调天然的一面,强调与环境的协调与和谐。
电梯属于纯粹的工业产品,其天然性应表现为对环境影响的尽可能小,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以及电梯本身的人性化。
这也应是绿色电梯的发展方向。
1智能化。
我们这所说的智能化电梯是传统的人工智能是无法胜任的。
传统的智能控制是一种技术的事先安排,说到底是一种程序控制,是一种周期性的系统自动控制,实际上还算不上智能。
而真正的智能电梯应更具人性化特点,不仅具有传统的人工智能的所有优点,而且还有传统的人工智能无法比拟的东西,具有动念和随机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诸如能根据轿厢内的情况和各层的候梯信息,自动地制定每次最优的运动速度和停车政策;自动选择运动方面;双向语音交流;到达目的层的语音提示等,让乘客有更多的主动性,使大楼交通运输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
智能化要求电梯有自动安全检测功能,让电梯自己能够检测到电梯的故障所在,并及时报警予以排除。
2安全。
运行安全是电梯的根本和关键。
可以说,电梯的全部其他工作都是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使电梯安全运行更有保障。
运行安全不仅要消除电梯启动时较强的电磁辐射,使用安全材料和运行稳定,而且要有一种良好的视觉效果,让每一位乘客在宽敞、明亮轿厢内有安全、舒适的好心情。
同时,电梯运行安全也要求电梯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不但要使乘客容易与外界沟通联系,而且电梯本身应当能自动播放让乘客感到放松的音乐,彻底消除产生紧张不安的情绪。
当小孩和老人乘坐时,电梯对他们应给予一种如同家人般的照顾,不但让老人和孩子感到方便和舒适,而且更让其家人感到放心。
电梯运行安全还要求电梯有自动休眠功能,使电梯在保证运行效率最高的同时,使电梯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休眠。
3与环境的协调和平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视觉协调。
有人曾经做过环境色彩是否对人有影响的研究。
该研究发展视觉不协调的环境色彩对人的情绪、精神影响非常大。
色彩宜人,格调高雅,制作精良的电梯,乘客自然会有一种安全的感觉,有一种视觉上的舒适。
用料低廉,款式陈旧,色彩沉闷,甚至破破烂烂的电梯,乘客视觉协调无从谈起,乘坐电梯的第一感觉就是不安全。
国内的许多电梯公司对此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甚至不少通过引进国外技术国产化的电梯也显露出一副土生土长的容貌。
②消除电磁辐射。
如前所述,由于电梯是大楼里频繁起制动的大容量电器是电磁干扰的元凶,所以绿色电梯必须是一个达到自身对大楼电磁干扰最小,而又不被其他电磁干扰影响的建筑机电设备。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乘客的身心健康,而且也可以保证大楼、大厦中的大楼的办公自动化、楼宇自动化、通讯自动化的正常运转。
③舒适感。
通过采用高载频波矢量静音变频器,可降低噪声变换频率及电压。
以控制电压及频率的连续变换方式,按人体生理适应要求,利用计算机优化设计而成的理想运行曲线,实现更稳定、更舒适的运行。
对现代化电梯性能的衡量,主要着重于可靠性、安全性和乘坐的舒适性。
此外,对经济性、能耗、噪声等级和电磁干扰程度等方面也有相应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相信电梯行业会越来越贴近生活。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所解决的问题目前,在电梯的控制方式上,主要有继电器控制、控制和微型计算机控制三种。
而实际上是一种专用计算机,它采用巡回扫描的方式分时处理各项任务,而且依靠程序运行,这就保证只有正确的程序才能运行,否则电梯不会工作;又由于中的内部辅助继电器及保持继电器等实际上是系统内存工作单元,即无线圈又无触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属无触点运行,因此,它比继电器控制有着明显的优越性,运行寿命更长,工作更加可靠安全,自动化水平更高。
控制是三种控制方式中最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控制方式,它更适合于用在电梯的技术改造和控制系统的更新换代,是电梯控制系统中理想的控制新技术。
电梯的控制是比较复杂的,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为电梯的控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应用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使得它的体积大大减小,功能不断完善,过程的控制更平稳、可靠,抗干扰性能增强、机械与电气部件有机地结合在一个设备内,把仪表、电子和计算机的功能综合在一起。
它已经成为电梯运行中的关键技术。
因此,研究技术更具有了战略性的意义。
的研究内容及措施对于电梯的控制,可选用继电-接触系统或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但是二者有各自的特点继电-接触系统它的优点是线路直观,大部分电器均为常用电器,更换方便,价格较便宜。
但是他触点繁多,线路复杂,电器的电磁机构及触点动作较慢,能耗高,机械动作噪音大,而且可靠性差。
在设计和制造上采取了许多抗干扰措施,使用方便,扩展容易。
它使用了梯形图和可编程指令,易于掌握。
总之,取代继电-接触系统已经成为大的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我选择用可编程控制器来完成对电梯的控制。
设计的内容与要求概述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行业已经在工业市场上占有一大片领地。
在此次设计中,我将利用来实现对电梯的控制。
其中包括对硬件的设计,软件设计,驻点路的设计,控制柜的设计,以及电梯惦记和其他设备的选择,还有原理分析等。
相信此次设计后,我对电梯的实际运行能有初步的了解。
控制要求1电梯轿箱的控制要求选向根据电梯各层内选外呼信号的先后和停止时轿箱所在的楼曾位置决定电梯的运行方向。
选层换速指电梯能够根据轿内所选层而决定运行方向,而且遵守或一直向上,或一直向下的原则。
并且在每次平层的时候都能够换速。
楼层位置的指示选用了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由于2系列已有内部计数-译码驱动模块,所以只要外部加上七段显示管和电源就可以显示楼层了。
2电梯门的控制要求要求当电梯平层的时候,电梯门自动打开,经过10秒钟后电梯门自动关上。
如果遇到有人在门中间的情况,电梯会因为光电开关的作用而自动开门。
3补充要求除了上述两个要求以外,还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备用电梯电机的使用,一但曳引电机出现故障,备用电机将手动控制转入运行状态,避免因曳引电机出故障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麻烦。
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二题目四开胶印机着墨机构三维设计专业印刷工程设备班级印051班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付** 指导教师江** 完成时间**年3月一、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这次毕业设计的课题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和自己的兴趣选定的,属于设计绘图类题目,在江祖勇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属于开发设计型。
二、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印刷工艺过程是借助印刷压力将涂布在印版上的油墨转移到印张上的过程。
作为传递油墨和涂布油墨的着墨装置,无论对哪种印刷机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获得清晰的印品,油墨涂布要适量、均匀,没有性能良好、工作正常、结构合理的着墨装置,任何印刷机都不能印出令人满意的印品。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在早期的胶印机上不存在完整的供墨系统,由人工方式向版面提供和补充油墨,随着胶印机的不断改善,供墨系统从无到有,并发展到今天的自动化程度,成为胶印机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的目标是在一些基本技术上取得突破,具体是控制方式的智能化,在高速胶印机上研发远程诊断功能。
提供远程服务与工作流程,针对具体机器的故障点设计系统解决方案;设备功能多元化,在大环境的变革下多元化、弹性化,且具有多种切换功能的包装印刷设备,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结构设计标准化、模块化,利用原有机型模块化设计,可在短时间内转换新机型;机构运动高精度化,通过应用马达、编码器及数字控制、动力负载控制等高精度控制器来完成,并适当做好产品延伸,朝高科技产品的方向进行研发;无轴传动技术。
用电子齿轮代替传统的机械齿轮,去掉传动轴,其优点在于避免由于传动轴的扭曲以及齿轮间隙对印刷机张力及套印造成的影响,可实现更高程度的同步运转,真正实现印刷机组模块化;针对特殊应用的混合技术和通过连线生产增加附加值;为了适应上述发展,输墨机构也必须同步发展。
输墨系统是技术上极其难于解决的复杂部分。
每一种胶印机的发展其主要内容是设计着墨系统,传墨系统最好能满足一下要求在印刷纸张纵向与横向上获得高度均匀的油墨层快速的调节敏感性各个分色图像油墨层之间的分裂要小,也就是对分裂影响的低敏感性对油墨和湿润溶液的数量具有大范围的控制变量满足经济效益要求等。
四、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1、毕业设计内容根据印刷工艺原理及印刷机操作程序的要求,胶印机必须把油墨均匀地适量地传给印版表面,并根据需要进行离墨和着墨。
为此本设计要求采用合适的机构来完成离墨动作,选择适当的着墨时间参数。
设计内容1分析胶印机的着墨工作过程,选择合适的时间参数;2选择合适的驱动机构;3根据结构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4设计着墨详细结构;2、主要参数最高印刷速度10000小时;最大纸张尺寸750*520;最小纸张尺寸285*200。
五、完成论文的条件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通过搜索相关的中外文资料,了解着墨机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撰写综述;阅读并翻译外文资料,并借助查阅相关的专业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通过在自主学习并在指导老师的指点和引导下,形成自己的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完成设计计算,绘制三维机构,并完成着墨机构的电子图稿。
六、本课题进度安排、各阶段预期达到的目标第1—5周调研、收集资料,择写综述,阅读、翻译外文资料,对着墨机构动作分析,确定着墨、离墨时间,对结构类型进行分析,选择合适机构,并确定合适的参数时间,设计计算,完成开题报告。
第6—7周设计结构,校核。
第8—12周绘制三维机构。
第13周在计算机上对所有设计机构进行修改和调整。
第14周根据三维图绘制工程图。
第15周编写设计说明书。
第16周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电子课件。
第17周编写电子课件,总结、答辩。
七、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和对设计论文结果的预测指导教师八、所在专业审查意见负责人机械类开题报告范文三1、课题名称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2、选题理由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