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新颖 完整 优质 复习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33.99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中人教版化学空气教案主题: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作用。
3. 了解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4. 掌握简单的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2. 检验空气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燃烧装置等。
2. 实验材料:火柴、磁石等。
教学过程:一、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 引入:让学生观察气球被吹起的情景,引导学生思考气球内装的气体是什么。
2. 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3. 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空气中其他气体和杂质的含量及其影响。
二、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作用1. 氧气的含量: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了解氧气在空气中的比例。
2. 氮气的作用:讨论氮气的作用及其在空气中的比例。
三、检验空气的方法1. 灭火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氧气的支持燃烧的作用。
2. 磁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空气中的杂质,让学生学会检验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和杂质。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氧气和氮气的作用。
教学反馈:1.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空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推理和实验技能。
课后作业:1. 完成空气相关的习题。
2. 思考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作用,并能简洁表达。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实验和检验。
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范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化学空气教案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元素的存在,能说出元素的概念,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表格信息,提高交流表达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元素,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组成,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初步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难点】理解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课前展示几张图片,内容为“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加铁酱油”等,请同学在观看图片的同时说出图片中物品名称并思考这里的氟、钙、碘、铁表示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元素。
【教师引导】没错,经过上节课对原子构成的学习,相信大家对于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并利用化学方法分析众多的物质,发现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就是刚刚大家所说的元素,而元素其实有100多种。
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开元素之谜。
环节二:新课讲授内容一:认识元素的概念【图片展示】在多媒体上展示鸡蛋壳、贝壳和石灰石的图片,并介绍它们的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而碳酸钙是由碳、氧、钙三中元素组成,同时请学生思考之前学习的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它们与碳酸钙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氧气、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元素。
【教师引导】氧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同样的,将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将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碳元素。
接着请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元素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2. 使学生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体积分数。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计算。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组成。
2.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基本组成和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3. 实验演示:用实验室用具和试剂进行实验,验证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4.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重要性。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
2. 使学生掌握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
2. 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三、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原因和途径的理解。
2. 空气污染主要成分和危害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空气污染的相关图片和数据。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的原因。
2. 讲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途径: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和传播方式。
3. 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和数据:用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现状。
4.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空气污染的主要成分和危害。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第三章:空气质量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2. 使学生掌握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和解读。
初中化学教资教案空气
主题:空气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一、导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空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空气”。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
通过实验或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
2. 探究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不可见、具有质量等。
三、探究空气的重要性(15分钟)
1. 了解空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供给生物呼吸氧气、燃烧的必需品、传播声音等。
2. 讨论空气污染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引导学生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四、小结与评价(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
通过提问或讨论,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家庭作业(5分钟)
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重要性,并写下自己对保护空气的看法。
六、延伸活动(10分钟)
对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没有空气会发生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空气对人类和环境的重要性。
七、课后反思(5分钟)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复习目标:1、说岀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用途,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增强环保意识2、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3、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学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学习重点:1、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及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学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学习难点: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原理,学会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学习准备:学案、习题准备亍牯学习过程:*眞、一、互动交流:—■(->空气及其用途空气的主要成分。
[注意]①空气中的成分指的是气体的輕龙数,不是质量分数。
②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一般来说,空气的成分相对t匕较固定。
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1、氧气:①供给呼吸,如________ 、________ 等;②支持燃烧,如金属切割、炼钢,宇宙航行等。
氮气:常用作保护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用于医疗手术、超导林料。
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通电时能发岀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或医疗麻醉。
氮气和稀有气体都能作保护气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但只考虑作保护气,________ 用的较多,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它。
空气污染及防治:1、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会改变空气成分,造成空气污染。
有害气体主要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和 ________ ,造成雲霾的最主要原因防治空气污染可以从两方面考虑: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如:改逬生产工艺、改善燃料结构等;②有效转化有害物质,如:殖树造林等。
③加大质量监测力度,增强坏保意识。
达标练习:1. (2013成都中考)以下物质不作为空气污染物计入《坏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测的是()A.C02B.S02C. COD.PM叭PM2.52. ( 2016成都中考)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A .HeB • N2C • O2D <C023.(2015成都中考)空气的组成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A. 02B. N 2C. C02D.稀有气体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现象:红磷燃烧, ,待装置;令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 到 _ 。
初中化学教材空气教案全册
一、认识空气
1. 什么是空气?空气是我们周围的气体混合物,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
2. 空气中主要气体的含量
氮气:约占空气的78%
氧气:约占空气的21%
二氧化碳:约占空气的0.04%
其他稀有气体:约占空气的0.96%
二、实验: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检测
1. 氧气的检测
实验原理:将一根带有燃烧物的火柴放入空气中,观察其燃烧情况。
实验结果:火柴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 二氧化碳的检测
实验原理:用石灰水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
实验结果:石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说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三、空气的应用
1. 植物呼吸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2. 吹起气球的氧气
四、小结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应该明白了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认识到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综合训练
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多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占空气的多少?
2. 怎样检测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3. 火灾现场常用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气体?为什么可以起到灭火作用?
附:课后作业
1. 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2. 完成教科书上相关知识点的练习;
3. 研究其他实验方法,了解更多关于空气的知识。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人教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及其特点。
3. 了解空气的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二、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和掌握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含量和特点。
2. 了解空气污染及其预防措施。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1)介绍空气的组成:空气主要由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二氧化碳、
氩气、氢气等气体组成。
(2)讨论空气的性质:无味、无色、能传播声音、具有弹性等。
2.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
(1)氧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21%,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气体,可以维持生命活动。
(2)氮气的含量:约占空气的78%,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但对人体无害。
(3)氧气和氮气在空气中的比较:氧气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氮气对人体无害,但对
植物却有重要作用。
3. 空气污染及预防措施
(1)介绍空气污染的常见来源: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等。
(2)讨论空气污染的危害:影响健康、破坏自然环境等。
(3)介绍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机动车量、加强环保宣传等。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含量及特点,同时能够认识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预防措施。
希望学生能够重视保护环境,共同创造一个洁净的生活空间。
初中化学《空气》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包括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等。
3.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
教学准备:1. 教材、PPT、实验器材。
2. 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重要性,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空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空气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的组成,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总结空气的组成及其体积分数。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10分钟)1. 教师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支持燃烧、供给呼吸等。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氧气的化学性质,如木条复燃等。
四、空气污染及防治(10分钟)1. 教师讲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污染的途径,如PM2.5检测等。
3. 学生讨论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延伸: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空气污染的认识。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氧气的化学性质及空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空气污染的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行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素养。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空气的实验操作;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2. 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1. 空气的组成的理解;2. 空气的性质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2. 实验试剂: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3. 教案、PPT、教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有什么作用?二、空气的组成(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空气中有氧气和氮气?它们对我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三、空气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无形等;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的性质;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性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四、空气的污染(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空气污染的影响;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3. 教师给出建议和鼓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引导思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组成、性质和污染。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空气的成分测定(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成分测定方法:如用烧杯、试管等实验室用具进行实验;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成分;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空气的成分?七、空气的利用(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的利用:如氧气的供应、氮气的保鲜等;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利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八、空气质量的评价(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如PM2.5、臭氧浓度等指标;2.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空气质量的评价过程;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空气质量的好坏?如何改善空气质量?九、空气保护的行动(10分钟)1. 教师介绍空气保护的行动:如减少工业排放、低碳出行等;2. 学生讨论并制定自己的空气保护计划;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空气质量的改善做些什么?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空气的成分测定、利用、空气质量评价和保护行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空气保护计划;3. 教师给出建议和鼓励,为学生的持续学习和生活实践提供支持。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
【教学目标】:
1. 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掌握空气中氮氧气的含量及其重要性。
3. 了解空气的特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中氮氧气的含量及其重要性。
3. 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 理解空气中氮氧气的含量及其重要性。
2. 认识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通过观看视频或图片,引入空气的话题,激发学生对空气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对我们人类很重要吗?
二、讲解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透明、无味、无色、可压缩等。
3. 空气中氮氧气的含量及其重要性:氮气占78%,氧气占21%,重要性在于维持生物呼吸。
4. 空气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呼吸作用、燃烧作用、气候调节作用等。
三、实验
1. 实验一:燃烧蜡烛,观察氧气对燃烧的作用。
2. 实验二:用水铁粉吸收氧气,观察氮气和其他气体对物质的作用。
四、讨论
1. 空气的重要性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哪些影响?
2. 如果没有空气,人类将无法生存吗?为什么?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堂笔记,做一份对空气的总结。
2. 小组讨论:为什么空气对人类生存如此重要?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组成、性质以及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引导学生更加重视保护和利用空气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第一章:空气的组成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比例。
2. 掌握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及成分的比例。
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难点:1.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滴定管、气瓶等。
2. 实验材料: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空气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二、探究空气的组成(15分钟)1. 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比例。
三、学习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15分钟)1. 教师介绍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板书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空气的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文章。
第二章: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掌握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防治的方法和措施。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空气净化器、有害气体检测仪等。
2. 实验材料:污染物样本、植物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危害?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空气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知道空气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体积分数。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学会使用集气瓶、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的记忆。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氧气、氮气等气体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空气的组成:介绍空气的成分及体积分数,讲解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学会使用集气瓶、滴定管等实验仪器。
4. 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总结空气的组成: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污染问题,探讨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空气的组成和保护空气的意义。
9.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板书设计: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记忆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六、教学内容:空气的污染与保护1. 让学生了解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讨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七、教学重点:1. 空气污染的来源和危害。
2. 防止空气污染的方法。
八、教学难点:1. 空气污染原因的分析。
2. 防止空气污染措施的落实。
九、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十、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空气污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了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能够简单描述空气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教学重点】:1.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2. 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比例。
2. 空气的应用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
2. 教学课件:关于空气的PPT。
3. 实验器材:试管、燃烧棒、无水硫酸铜、吸尘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PPT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空气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15分钟)1. 介绍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氮气占78%,氧气占21%。
2. 讲解空气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三、讲解空气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10分钟)1. 介绍空气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如植物呼吸、火灾燃烧等。
2. 讲解空气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呼吸、燃烧等。
四、实验展示空气的制备方法(15分钟)1. 利用无水硫酸铜和燃烧棒制备氧气。
2. 利用吸尘器制备氮气。
五、总结(5分钟)对空气的组成、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积极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讨论空气中其他成分的存在及其作用。
2. 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空气的实验,深化对空气知识的理解。
【课后作业】:1.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总结空气的性质和应用。
2. 在生活中观察和记录空气的作用,例如植物的呼吸、火的燃烧等。
以上为初中化学空气教案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课题1 空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
些简单的防治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大类物质。
空气是人人都离不开的物质,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只知其重要,却又不十分清楚空气到底是什么。
本单元选择空气和氧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具体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因为小学自然课中对空气和氧气的知识已有过介绍,如空气有体积、有质量、形成大气压、空气流动就形成风等;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们在自然界分布极广、是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条件、是化工生产的廉价资源;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须臾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还因为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元素,它能与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氧化物或含氧化合物。
通过对它们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
秘。
选择以空气为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学生对空气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内容的安排既不能与小学自然课中的知识重复,又应以此为基础。
本课题包含了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相互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用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