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肺炎病人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13.00 KB
- 文档页数:40
肺炎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男,18岁,学生。
2天前淋雨后,突发寒战、髙热(T39.7°C),伴左侧胸痛、咳嗽、气急等表现。
体格检査:T39. 3°C, R30次/min, P102次/min, BP110/70nunHg,神志淸楚,急性病容,而色潮红,呼吸急促。
左下肺呼吸运动减弱,语音箴颤增强,叩诊浊音,可闻及支气管呼吸音及湿啰音。
辅助检查:白细胞13X107L,中性粒细胞80%, X线胸片示左下肺大片浸润阴影。
初步诊断:肺炎球菌肺炎。
一、概述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病原菌、理化因素、过敏因素等引起。
细菌性肺炎最常见,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尽管有新的强效抗生素和有效疫苗不断用于临床,但肺炎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没有降低,甚至有所上升,这可能与人口老化、病原菌变迁、伴有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应用、器官移植、新病原体岀现、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致细菌耐药性增加等有关。
肺炎可根据病因或解剖、患病环境加以分类。
(-)病因分类即直接根据致病因素命名,对肺炎的治疗选择有决泄作用。
1•感染性肺炎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及寄生虫等感染所致,其中细菌感染为最常见病因。
①细菌性肺炎约占肺炎的80%,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金黄色匍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等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明显上升。
②病毒性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及巨细胞病毒感染。
③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
④真菌性肺炎(肺真菌病)白色念珠菌、曲赛菌、隐球菌、肺泡子菌、放线菌等感染。
⑤英他病原体所致肺炎立克次体、原虫、寄生虫、弓形体等感染。
2.非感染性肺炎理化因素(放射性损伤、化学损伤)、免疫和变态反应(过敏性、风湿性疾病)。
(二)解剖分类1.大叶性(肺泡性)匹炎致病菌以肺炎球菌最为常见,因病变常累及部分肺段或整个肺段乃至肺叶而称大叶性肺炎。
肺炎护理常规
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感染、化学、物理和免疫原性损伤等。
其中,肺炎链球菌是导致急性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其临床特点为突发的寒战、高热、胸痛、咳嗽和铁锈色痰。
主要的肺炎护理问题包括呼吸道低效、低效型呼吸型态、体温过高、活动无耐力和知识缺乏。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
1.让患者卧床休息。
2.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和湿度适宜。
3.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和半流食为宜,鼓励病人多饮水。
4.加强口腔护理,去除垢臭,使口腔湿润舒适。
5.对于胸痛或剧咳的患者,可让其卧向患侧或根据医嘱给
予镇咳药。
6.对于高热的患者,应给予物理降温,并监测体温变化。
7.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精神状态、面色、肢体温度、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尿量,防止高热体温骤降引起虚脱及休克。
8.指导患者正确留取痰标本,同时观察痰的颜色、性状、
气味等。
9.对于重症肺炎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时,应密切监测血
压变化,随时调整升压药的浓度和输液速度,注意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注意有无并发症,如胸膜炎、心包炎、脓胸、脑膜炎及中毒性心肌炎和肝肾功能损害等。
同时,应保证静脉输液通路,控制输液速度,保证抗生素的足量输入,并防止肺水肿。
还应密切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积极纠正酸中毒。
10.出院指导方面,应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到门诊随诊。
同时,继续做呼吸锻炼6~8周,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饮食。
最后,应戒烟、戒酒,避免再次患上肺炎。
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护理常规】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通风2次,限制患者活动及探视。
2.给予患者少食多餐,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软食,保持口腔清洁。
3.高热大量出汗时,鼓励患者足量饮水,每日摄入量应为3000~4000mL,心、肾功能障碍时,适当控制饮水量。
4.病情观察:
1)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7.5℃,每天应测体温4次;体温突然升高或骤降时,应随时测量和记录,遵医嘱采取物理降温,如降温效果不佳,遵医嘱给予药物降温。
2)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值,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及发绀,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变化,皮肤色泽和意识状态的改变。
3)监测患者神志、脉搏、血压和尿量,并做好记录,尤其应密切注意儿童、老年人、久病体弱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
4)观察痰液颜色、性状和量,如肺炎球菌肺炎痰液呈铁锈色,葡萄球菌肺炎痰液呈粉红色乳状,厌氧菌感染者痰液多有恶臭等。
5.专科护理:遵医嘱正确给氧。
如果病情恶化,准备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通气。
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当痰液不易咳出时,可给予翻身拍背或体位引流,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或应用化痰药物。
【健康教育】
1.向患者介绍疾病诱发因素,避免受凉、淋雨、吸烟、酗酒,防止过度疲劳,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2.告知慢性病、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取翻身拍背、变换体位的方法咳出气道内痰液,并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3.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规律性,提供足够营养物质。
参加体育锻炼,防止感冒,增强体质,避免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
肺炎链球菌肺炎患者的护理肺炎链球菌肺炎(pneumococcal pneumonia)是由肺炎链球菌(或称肺炎球菌)引起的肺实质炎症,约占医院外获得性肺炎的半数以上。
本病临床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咳嗽、血痰和胸痛为特征。
冬季与初春为本病的高发季节,患者以原先健康的青壮年男性多见,也可见于老年人或婴幼儿,或先有上呼吸道免疫功能受损,或吸烟、酗酒、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病和免疫缺陷者。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肺炎链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荚膜、无鞭毛、无芽孢,其毒力与荚膜中多糖的结构和含量有关,经阳光直射1 h或加热至52 ℃保持10 min即可杀灭,对苯酚(石炭酸)等消毒剂也较敏感,但在干燥痰液中可存活数月。
2. 发病机制肺炎链球菌是寄居在口腔及鼻咽部的一种正常菌群,其带菌率随年龄、季节及免疫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或受损时,肺炎链球菌可进入下呼吸道,在肺泡内繁殖滋长,引起肺泡壁水肿、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渗出液含有细菌,经Cohn 孔向肺的中央部分蔓延,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而致肺炎。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有无慢性呼吸系统及全身性疾病史,询问有无吸烟、酗酒史,是否存在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抗肿瘤药物的情况,了解有无导致防御机制下降的诱发因素存在,如受寒、醉酒、感冒、疲劳、淋雨、病毒感染等。
(二) 临床表现1. 症状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急起畏寒或寒战、高热,体温在数小时内达39~40 ℃,高峰在下午或傍晚或呈稽留热,伴全身肌肉酸痛。
患侧胸痛明显,可放射至肩部,深呼吸或咳嗽时加剧。
开始痰少,可带血丝,24~48 h后可呈铁锈色,与肺泡内浆液渗出和红细胞、白细胞渗出有关。
食欲减退,偶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可被误诊为急腹症。
2. 体征急性病容,面颊绯红,呼吸困难,鼻翼扇动,口角和鼻周单纯疱疹。
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早期肺部无明显异常体征,肺实变时,触觉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或管样呼吸音等实变体征。
肺炎链球菌肺炎护理措施
1.缓解不适,促进身心休息
(1)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足量蛋白质、热量、维生素,鼓励多饮水。
(2)高热寒战时可用暖水袋或电热毯等保暖,适当增加被褥。
(3)高热者于头部、腋下、腹股沟等处置冰袋,或酒精擦浴降温,或按医嘱给予小剂量退热剂。
退热时需补充液体,以防虚脱。
(4)胸痛时嘱病人患侧卧位。
2.促进排痰,改善呼吸气急者给予半卧位,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流量2~4 L/min。
痰粘不易咯出时,可鼓励病人多饮水,亦可给予蒸汽或超声雾化吸人,或遵医嘱给予祛痰剂,以稀释痰液,并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3.观察病情,及时处理休克型肺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等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型肺炎,并协助医生处理。
休克病人应专人护理,绝对静卧,去枕平卧位;保暖但忌用热水袋;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保持液路通畅,输液速度不宜太快,防止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的发生。
按医嘱应用抗休克及抗感染药物。
病情好转时表现为神志逐渐清醒,表情安静,皮肤转红,脉搏变慢而有力,呼吸平稳而规则,血压回升,尿量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