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艺术赏析关于大卫霍克尼“拼贴”艺术
- 格式:doc
- 大小:98.00 KB
- 文档页数:5
·艺术研究浅谈大卫·霍克尼的绘画艺术程思佳(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 041000)摘 要:大卫·霍克尼是21世纪画坛举足轻重的一位画家,他紧随时代,不断接受新鲜事物,尝试新的绘画媒介。
本文列举了霍克尼作品的发展时期及3个特点,并结合作品对每一个特点进行剖析,并不断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发展阶段;造型;构图;色彩大卫·霍克尼的绘画艺术阶段大致分为:校园时期、加利福尼亚的“自由空气”、新“绘画媒介”的尝试以及约克郡的“大风景”。
针对其绘画形式特征,本文主要结合其绘画作品的构图、色彩、造型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大卫·霍克尼的绘画历程1.1 严谨而大胆的“校园时光”刚开始霍克尼在美术学院学习美术基础,之后受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吸收并借鉴其创作。
例如,《向意大利飞驰——瑞士风景》,整个画面被上下波动的山脉分为两个部分,画面中山的形状、车子的形状以及房屋的形状都被加以概括,没有过多的细节,既概括又直白。
1.2 加利福尼亚的“自由空气”霍克尼搬到加利福尼亚后意识到自己的作品缺乏时代感,于是开始了大胆的创新,突破原有的创作形式,创作出了游泳池系列作品。
在这一阶段,他的作品开始出现更加概括的形状,垂直线和水平线被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画面当中。
1.3 新“绘画媒介”的尝试照相机出现后,许多人认为照相机会取代架上绘画。
但霍克尼认为照相机记载的只是对象霎时的印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他在大都会博物馆看到的《康熙南巡图》给了他很大的灵感,利用其散点透视的方法创作了照片拼贴作品《梨花公路》。
这幅作品同时预示着照片拼贴阶段的结束。
1.4 约克郡的“大风景”霍克尼回到故乡约克郡,这一时期他的创作大多尺寸巨大,由许多个大小相同的小幅画组成,充分展示了约克郡开阔的地貌。
由于这一阶段作品尺幅巨大,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印象,成为他艺术形式的又一次蜕变与突破。
2 大卫·霍克尼绘画艺术的形式特征2.1 构图特征构图是绘画的最基础框架,对一幅画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照片拼贴游戏——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作品赏析
陈君君
【期刊名称】《早期教育(美术版)》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 一天,大卫·霍克尼画完一幅有客厅和阳台的油画作品后,他用宝丽来相机拍摄下客厅和阳台的局部照片,然后按画作的样式将它们粘接起来,突然他发现拼贴后的照片由于相机的视场变形以及人工操作的影响,不同的局部照片之间出现重叠或者错位,甚至视角的偏移,反倒产生了一种让人震惊的视觉效果,于是第一幅霍克尼式摄影拼贴作品就在不经意间产生了.在后来的时间里,他疯狂地热爱着自己发明的这种艺术,创作了大量作品.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陈君君
【作者单位】广州市少年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4
【相关文献】
1.缺失与重构:大卫· 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
2.从霍克尼的拼贴艺术理解“观看思维”
3.浅析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对他绘画空间表现的影响
4.缺失与重构:大卫· 霍克尼拼贴作品解读
5.绘画写实性的更多可能——从霍克尼的拼贴艺术谈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举例说明解构、重组和拼贴在当代艺术中的应用。
解构、重组和拼贴是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创作手法,艺术家们通过这些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
举例来说,美国艺术家Richard Prince的作品《Cowboys》就运用了解构和重组的手法。
他选取了西部片中的片段,将角色和场景脱离原本的背景,并以新的方式组合,形成了全新的意象。
这样的做法不仅让观众重新审视并思考了西方片的符号,并且通过解构和重组,创造了一种新的故事和情感。
另一个例子是德国艺术家Hannah Höch的拼贴作品《Cut with the Kitchen Knife Dada Through the Last Weimar Beer-Belly Cultural Epoch of Germany》。
在这幅作品中,Höch使用杂志和报纸的剪贴物,将各种不同的形象和文字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图像。
这种拼贴手法不仅展现了当时德国社会和文化的碎片化,同时也提出了对当时政治和性别问题的批判。
通过这种形式的拼贴,艺术家呈现了对现实的解构和重组。
此外,解构、重组和拼贴的手法还可以在数字艺术中得到应用。
例如,音乐家和艺术家Brian Eno创造的音乐作品《Thursday Afternoon》将不同的音频样本和纹理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环境音乐的体验。
这种拼贴的手法使得听众在感官和情感上都能够体验到复杂且多样化的声音景观。
总体而言,解构、重组和拼贴是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创作手法,艺术家们通过这些
手法重新组合已有的元素,创造出新的艺术作品,同时也提出了对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观看之道—浅析大卫·霍克尼独特的图像世界大卫·霍克尼是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新的艺术手法为人所知。
他的作品不仅令观众惊艳,更引发了人们对于观看的思考。
本文将浅析大卫·霍克尼独特的图像世界,探讨他的艺术作品对观看方式的影响。
首先,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常常突破传统的二维画面限制,以多角度和多透视角度呈现图像。
他运用透视和拼贴的方式,将多个视角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这种独特的视觉呈现方式,使观众能够在一张画面中同时体验到多个视角的世界,从而拓宽了观看的范围。
其次,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常常运用鲜艳明快的色彩,营造出生动活泼的画面氛围。
他擅长运用颜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使观众在观看作品时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画面所传递的情感。
这种色彩的运用方式不仅令作品更加生动,也增强了观看的感官体验。
此外,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常常探索和表达人类对于观看的需求和欲望。
他通过描绘人们在观看和被观看的过程中的姿态和表情,传达出观看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作品使观众思考观看的本质,以及观看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最后,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常常以大尺寸的形式呈现,使观众能够完全沉浸在画面之中。
他的作品不仅令人印象深刻,更通过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手法,引导观众重新审视和思考观看的方式和方式。
总之,大卫·霍克尼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语言和创新的艺术手法打破了传统的观看方式,拓宽了观看的范畴。
通过多角度和多透视角度的呈现、鲜艳明快的色彩运用、对于观看的需求和欲望的探索以及大尺寸的形式呈现,他的作品引发了观众对于观看的思考。
大卫·霍克尼的图像世界激发了人们对于观看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使观看成为一种更加丰富和深层次的体验。
大卫·霍克尼之眼
大卫·霍克尼是一位英国画家和摄影师,被誉为当代艺术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色彩和透视的深入研究而闻名。
霍克尼的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之一是他的“眼”系列。
这些作品是由多个视角和时间段捕捉到的单一场景的组合。
他使用了不同的角度和透视来描绘同一个主题,以此突出了观察者的视觉体验和感知。
通过将不同的视角相互嵌套,他在一幅画中展示了多个观察者可能看到的景象,从而创造了一种“多重视角”的效果。
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使观众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
在这个系列中,霍克尼尝试捕捉时间和空间的流逝。
他通过同时绘制多个视角来展示一个场景的变化,以此记录下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
在一幅作品中,他可以同时描绘清晨、中午和傍晚的景象,以此呈现出时间的变化和空间的流动。
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深入研究使他的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现实感和生命力。
霍克尼的“眼”系列作品还展示了他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运用。
他运用了明亮饱和的色彩和对比鲜明的色彩组合,以此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他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光线和阴影的变化,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场景的真实感和立体感。
他的色彩运用使他的作品显得生动而有趣,并使观众能够深入体验到他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大卫·霍克尼的“眼”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对色彩和透视的深入研究而受到广大观众和评论家的赞誉。
他的作品展现了对时间和空间的精确观察以及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呈现出了多重视角的效果和丰富多彩的画面效果。
通过他的艺术作品,观众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和理解世界。
大卫科波菲尔赏析大卫·科波菲尔赏析大卫·科波菲尔(David Hockney)是当代艺术界备受瞩目的英国艺术家,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色彩的运用而受到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展示了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视角和对艺术表达的创新理解。
本文将对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品进行赏析,以展现他的艺术魅力。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品不拘一格,他运用了多种媒介和技术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他尝试过绘画、摄影、拼贴等多种形式,并经常将这些不同的媒介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运用鲜艳明亮的色彩,创造出充满生命力和活力的形象,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在科波菲尔的作品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大胆而吸引人的色彩运用。
例如,在他的油画作品《泳池与两位人物》中,他运用明快的色彩来表现泳池的水面,以及在水中游泳的人物。
充满活力的蓝色和绿色,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清凉的水波。
此外,他对人物的描绘也十分独特,用大胆的线条勾勒出各自的轮廓和动态姿态,使人仿佛能够感受到他们的运动和自由。
此外,科波菲尔还经常以摄影作为他表达的媒介。
他运用数码摄影和拼贴技术,将多张照片拼贴在一起,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他的摄影作品《A Bigger Splash》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幅作品展示了一个跳入游泳池的人,池水飞溅的瞬间。
通过将不同的照片进行拼贴,科波菲尔展示了这一瞬间的动感和美丽。
他的运用了拼贴技术创造出了一个连续而动态的表达方式,给人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
大卫·科波菲尔的作品不仅仅是对色彩和形式的探索,他也关注着社会和人类的话题。
在他的作品《一起来走走》中,他通过运用不同的拼贴技巧,形成一个大型的艺术装置,展现了城市生活中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这幅作品呈现出了不同人群在城市街道上的行走和交往,通过碎片化的拼贴形式,传达了对城市多元文化的思考和关注。
科波菲尔的作品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他的作品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他的创作理念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让他在当代艺术界独树一帜。
摄影作品分析范文拼贴的魅力大卫。
霍克尼的作品梨花公路当艺术家遇上照相机,他的摄影作品也会带有他绘画的风格。
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的风格形成纯属偶然,一次,来参观他绘画作品的观众将许多宝丽来胶片忘在他的家中,大卫用它们拍摄了些建筑物的照片,并把这一系列照片粘在他的画板上,形成一张大照片,照片拼贴画从此展开。
后来大卫开始使用35mm胶片,大卫的巅峰之作是一幅巨大的拼贴画,名叫“梨花公路”,为了拍摄此相片,查找了该地区几十年以来的气象预报,确定了十来天都是晴天的拍摄时间,找好角度后,他甚至在拍摄地搭了个帐篷,就像坐牢一样,他使用35mm相机,每天只能在阳光最充足的两个小时内拍照,最终耗时8天完成这幅作品。
有趣的是他将这几天使用过的酒瓶、饮料瓶也拍摄进去,几百张照片最终拼贴又花费了几天时间,最终大作完成。
由于是拼贴画,这幅作品的最大特点是画中每一部分都使用小光圈以营造大的景深效果,表现的每一部分都相当清晰,无论是前景中的破百事可乐罐子,还是远景中地平线上的山脉,有人戏称,就连“f64”小组也会嫉妒她的景深。
这幅作品的拍摄地点都是在相距不远的几平方米之内,对外进行扇形样的发散式拍摄,大卫尽量掌握好各种方位的透视关系,以达到真实的透视效果。
纪实摄影作品分析黑白低调,一种沉重的感觉,这是总体的作品氛围。
给观者造成视觉上的压抑感第一幅作品的主题是这个孩子,面部娇嫩的孩子,但是眼神却透出一种忧伤,一种不应该属于这个年龄的孩子的忧伤,而抱着她的,是救援人员的头盔,表明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是在灾难现场拍摄的。
第二幅作品也同样出现了手这个元素,不同的是,这是两双饱经风霜的老人的手,手上的皱纹和沟壑,包括指甲的残缺,说明这两双手是经历过各种劳作的手,为了生活,这两双手显出了更多的老态,更多的沧桑。
而且,这很明显是两个老太太的手。
从她们手腕上的银质饰品上可以看出来。
脚下的水泥地,也暴露出她们的居住环境,阴暗和潮湿,地上的水渍还隐约可见,地板的裂缝不断涌出潮气来,老人的手上有很多黑色的元素,指甲被磨平,甚至磨伤,说明她们在从事与脑力无关的工作,也就是体力劳作,或者在煤场刨煤,或者在分拣什么矿石之类的东西。
霍克尼的摄影拼贴上世纪90年代初我买过一本《培根、霍克尼画风》的书,重庆出版社出的,四四方方,硬皮封面,第一次知道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名字。
他的画,多描绘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宁静的别墅、游泳池,优雅的男人与女人,色彩平涂,有装饰的效果。
我当时不大欣赏这么轻盈、干净、透明的画风,倒是画册里收录的拼贴照片让我大开眼界。
霍克尼的摄影拼贴很特别。
我们平常拼接图片,多半属于无奈,要尽力消除拼接的痕迹;他反而刻意强调,一幅画面,往往由数十或上百个局部片断组成,既有重叠又有错位。
他为母亲做的一幅作品,嘴部出现在五张错落的片断里,而左右脸颊,明显是从侧面拍摄的,就这样多重视角拼接在一起。
在另一幅站立的人像里,同一只手出现在几处,托住脸颊,抱在胸前,撑在桌面,显然,他将不同时间的人物动作,也并置一块了。
熟悉绘画史的人都知道,多重视角并置于同一空间,是立体主义画派玩的花样;不同时间并置于同一空间,未来主义也早就试验过。
虽然二者都不是新发明,但霍克尼用局部照片去拼贴,形成马赛克一样斑驳陆离的奇异效果,的确独树一帜,开拓了摄影的可能性。
客厅的一场谈话,他可以为交谈者的头部和手部拼接许多片断,我们同时看到了他们在摇头、微笑、沉思、说话,极其详尽,但对沙发、茶几、书架,则随便拼接几幅图片简略交代,至于天花板、墙壁等无关紧要之处,他干脆缺省。
这符合我们的观察经验。
与人聊天,吸引我们的是对方的表情和动作,谁会在意窗帘和墙壁的颜色呢?霍克尼工作时,通常用一架宝丽莱(Polaroid)相机拍摄一个对象的不同局部,拍摄时视角、光线、时间的不同,以及镜头的变形,手控的误差,使这些局部照片不能完美对接。
然而,这正是“霍克尼式”拼贴的迷人之处!众多的“补丁”,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眼前的作品是由许许多多时间和空间集合而成的,从而形成广度与深度。
他有一幅巴黎街景的拼贴照片,每个略有差异的片断都像时光画下的笔触,层层叠叠。
艺术永远是一场战斗——大卫·霍克尼的艺术2014-07-22 07:37:42 来自: 蜜蜂出版(采集文明传播智慧)历史真实与艺术本质的评论 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5 star rating 5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中,大卫·霍克尼(David Hockney)通常被归于波普艺术麾下,而事实上,也许需将“波普艺术”这个专属概念稍加引申,才能将他的作品涵盖进来。
因为,具有波普意味的绘画创作,只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阶段,并不是他艺术的全部。
作为谙熟艺术发展史的当代艺术家,霍克尼是机智而渊博的,他不会任“风格”和“流派”这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其个人艺术的自由与发展。
对于艺术,霍克尼始终怀有少年般的热情与梦想,几十年来,他始终在探索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醉心于各种试验,乐此不疲、矢志不渝。
霍克尼不仅是画家,还是摄影师、舞美设计师、艺术理论家;不仅是“英国活着的最出名的画家”,还是始终“在路上”的新艺术手段的探索者。
霍克尼初涉艺坛之时,正是抽象表现主义横扫欧洲之际,他也一度为波洛克的行动绘画所震撼,但对他的早期绘画产生最直接影响的人物,却是法国画家杜布菲(Jean Dubuffet)。
杜布菲所极力推行的“新原始主义”,激发了霍克尼对儿童画的兴趣,从他20世纪60年代初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布菲深刻而持续的影响。
《第一次婚礼》(《有格调的婚礼Ⅰ》)作于1962年,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形象,表现出儿童画的稚拙风格,而刻意为之的抽象元素(教士的形象)的介入,又使画面呈现出讽喻的意味。
霍克尼在1970年白教堂艺术画廊为之举办的画展的前言中写道:“我将画中的两个人物置放在模棱两可的背景中。
他们看上去好像正站在一座荒岛上,周围是白色的沙子和一颗棕榈树。
但底部的白色仅是一个供他们站立的根据地,除了左下部教士状的身形外(和婚礼相联系),我让他们其余的背景稍稍地模糊。
解读大卫·霍克尼的艺术作者:魏欣珂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5期摘要:大卫·霍克尼一生都对艺术饱含热情,他怀有最真诚的乐观精神面对未知的世界,有用之不尽的能量和敏锐的感知力去捕捉周遭的微妙变化,为其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灵感。
关键词:大卫·霍克尼;当代艺术;舞美;拼贴;传真艺术;一、大卫·霍克尼对于舞台美术的参与虽然大卫·霍克尼的成就有所共识,但对他个人而言,他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他厌倦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
霍克尼一生都在追求变化,追求创新,他对空间表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霍克尼认为舞台美术设计是利用真实的空间,增加了更多思考空间问题的机会,他希望以此挑战传统中摄影对空间机械的记录方式,因此,他开始频繁的涉入舞台美术的设计领域。
20世纪70年代,大卫·霍克尼受到了歌剧导演约翰·考克斯的邀请,邀他为斯特拉文斯基的歌剧《浪子生涯》设计舞台布景。
这对于霍克尼来说,这是一个不曾涉及的领域,将会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但是霍克尼的观念认为,艺术家的适应性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对新事物总有比较强的接受能力。
霍克尼是一个有想法的艺术家,他乐于与他人合作,但也坚决不过分图解他人的想法,他热爱思考,总有自己的创作热情。
他热爱歌剧,但是对于当时社会下最具影响力的阿道夫·阿皮亚的极简观念却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在阿皮亚的观念里把舞台美术的布景中需要用到的造型、颜色和灯光都进行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这种设计给人的视觉感受非常的简洁、美观,也是一种非常经济化的设计手段。
但在霍克尼看来,这种过度直白的背景,失去了让人产生联想的元素,他试图引入绘画的元素来解决这尴尬的境遇。
这一引入不仅成功找到了霍克尼对舞台美术设计的创新点,也实現了他对舞台空间领域的完美跨越,更是突破了过去对空间与自然主义的看法,这给了霍克尼莫大的惊喜。
二、大卫·霍克尼对于拼贴艺术的热爱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给予大卫·霍克尼的拼贴艺术很大的影响,霍克尼对自然主义的定点透视的强烈不满使他格外的敬仰毕加索。
大卫·霍克尼风景画中的视觉语言分析作者:刘雨涵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9期摘要:大卫·霍克尼是一个喜欢尝试不同媒介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家,他所涉及的艺术领域特别广泛,同时具有极强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不仅在绘画、摄影拼贴、舞台设计等方面很有创造力,还利用 iPhone、iPad等科技产品创作。
霍克尼风景画尺幅巨大的作品、高明度的色彩,点线面的几何图形具有十足的魅力和视觉冲击力,作品中每一种语言形式都吸引观者想去学习、探索。
本文对大卫霍克尼的风景作品进行大量的研究分析,探索他独特的视觉形式语言、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他忠于生活、忠于自然、热爱生命的艺术态度。
关键词:点线面;高明度颜色;大空间构图大卫·霍克尼著名英国艺术家,这位出生在1937年的艺术家非常高产,作品极具个人风格。
宝蓝色的泳池、笔直的棕榈树、情人裸露的后背和各种高明度颜色的使用成为他极具辨识度的元素。
除此之外,他的双人肖像、摄影拼贴、约克郡(Yorkshire)风景以及近期的 iPad 绘画无不例外地将他的艺术生涯推向数个新高度。
除了视觉上带给我们的享受和冲击。
在他的泳池系列作品中能感受到他“调情感”,弥漫着青春的荷尔蒙。
风景画作品中让观众在有限的画布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流动和广大的空间感。
他的作品极具记忆点,非常强眼。
空间构图大卫·霍克尼早年参与过舞台剧设计,这对他后期绘画有很大影响,体现在他的写生风景绘画中。
他的风景画大都是大尺幅的或者多个小幅拼贴而成的,他很善于用足够大的空间展现了更多的视觉语言,大卫·霍克尼有很强的组织能力,画面中每一个元素都被他放在合适的位置。
大卫·霍克尼的风景画喜欢用全景构图和正面构图,画面很有戏剧性。
通过打破单一焦点和视角,霍克尼实现了一种“更大的图像”式的观看之道。
霍克尼总会思考如何用有限的画布呈现更大的视觉空间,所以他的风景画中多采用散点透视:让目光游移起来,使画面具有更大的空间感,1986年,霍克尼应邀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远东艺术馆观看《乾隆南巡图》时,他激动地发现清代宫廷画家们处理运动与空间的再现方式竟然与自己当时的风景创作如此相似。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1)1霍克尼艺术生涯简述 (3)2 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创作思想形成 (4)2.1与英国波普艺术思想融合 (5)2.2受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启发 (9)2.3新立体主义思想的创建 (12)2.4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摄影拼贴艺术 (13)3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的画面特色构思解析 (15)3.1突出其摄影拼贴艺术动态性画面效果 (15)3.2呈现其摄影拼贴艺术戏剧化的画面效果 (15)3.3体现其摄影拼贴艺术富有感染性的画面效果 (16)4 霍克尼拼贴摄影艺术画面特色案例解析 (21)4.1时间与空间重构的画面特色 (21)4.2混合透视的画面特色 (21)结论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6)摘要大卫·霍克尼在以摄影技术为代表的传统艺术画面观察方式进入衰退之际,运用摄影拼贴艺术形式,不断探索新的艺术作品画面观察方式,实属绘画、摄影、照片和视觉影像方面的一次伟大革命。
本文对大卫·霍克尼的艺术生涯和摄影拼贴近艺术思想的形成进行了阐述,对他在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画面特色构思进行了分析,最后,例举了其艺术作品的案例进行详细探究。
通过上述系列的分析研究,发现大卫·霍克尼艺术创作思想的主要来源是西方立体主义艺术思想及东方卷轴画观察方式,而大卫·霍克尼摄影拼贴艺术作品的画面观感效果,均能体现于他对画面的时间与空间重构、维度变化、混合透视等艺术技巧之中,同时,更可以知道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拼贴艺术绝不仅是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而是能够更加深刻的诠释他对拼贴艺术的认知和画面观感的思考。
关键字:大卫·霍克尼;拼贴摄影;画面特色;立体主义AbstractDavid Hockney, whe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rt picture observation represented by photography technology is in decline, is a great revolution in painting, photography, photo and visual image by using the art form of photo collage and constantly exploring new ways of art picture observation. In this paper, David Hockney's art career and the formation of the idea of photography collage close to art are described, and his conception of picture characteristics in photography collage art works is analyzed. Finally, the case of his art works is illustrated to explore in detail.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above serie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source of David Hockney's artistic creation thought is the Western Cubism artistic thought and the Oriental scroll painting observation way, while the visual effect of David Hockney's photographic collage works can be reflected in his artistic skills such as time and space reconstruction, dimensional change, mixed perspective, etc. of the pictur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more feasible to In order to know that David Hockney's collage art is not only one of the artistic expressions, but also a more profound interpretation of his cognition of collage art and his thinking of picture perception.Keywords: david hockney; collage photography; picture features; cubism引言大卫·霍克尼英国摄影家、画家,是一位西方艺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
大卫霍克尼盖拉比山赏析
《盖拉比山》是这组约克郡绘画系列的最后一幅,画面冲击力强,站在画者的视角看去,画中景如同飞出画幕,瞬间有一种“飞翔和腾挪于空中的非凡感觉”,这样的感觉让人忘记死亡,感受到一种“征服”的况味:“你从山顶走来,你征服了这座山”。
一个地点,一幅画,真实地描摩原有的模样,这样的照像式手法早已落伍,全新的表达,更在于观察世界的新鲜角度以及赋予画作新的生命寓意。
约克郡系列作品,装饰性极强,然而又不仅仅是约克郡风景一角,站在画者的角度,在画和更远的风景三者之间,捕捉一种空间的微妙感觉,并将这种距离变得更加和蔼可亲,这才是大卫·霍克尼反复酝酿并成功实践的结晶。
这些作品,穿越了空间而存在。
视之时空——艺术家大卫霍克尼作品探析曲含斌;孙纲【摘要】大卫·霍克尼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敏锐性和革新意识的艺术家,在中国已有很多关于霍克尼作品分析解读的论文,其中大多围绕其绘画风格、材料、形式等方面.本文则另辟角度,从霍克尼的“视觉观”下手,使读者在清楚地了解其“观看方式”和形成原因之后,可以从更加本质的层面来解读其视觉作品.【期刊名称】《艺术设计研究》【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大卫·霍克尼;立体主义;透视;中国画【作者】曲含斌;孙纲【作者单位】北京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3;J222大卫·霍克尼作为“英国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与重视,其2015年4月的中国之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月13日霍克尼在北京大学以及4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座已验证了这位英国艺术大师在中国的号召力,“一票难求、人挤人”的场面使我们对其在中国艺术圈里的影响力有了一个新的定位。
相比其同时代的艺术家,霍克尼可算是家喻户晓了。
而其声望赖于他精湛的素描、油画、印刷作品、舞台服装场景设计、照片拼贴以及他对投影仪器的使用。
可以说,霍克尼是一位艺术涉猎面广泛且十分多产的艺术家。
现今霍克尼已年近耄耋,但对艺术的热忱却丝毫未减。
自2010年以来,霍克尼将更多的高科技工具运用到自身的艺术创作中,如在iPad上绘画,以及利用多个高清摄影机拍摄全时空数码电影(the multicamera digital movie)。
上文我们曾提到,大卫·霍克尼于4月1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以“我的观看”为题举办了一场讲座。
很有幸笔者得以一睹其风采。
在这场讲座中霍克尼曾多次提到欧洲传统透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绘画中散点透视对他的影响。
因此,在这里笔者将结合霍克尼此次讲座和其作品,对霍克尼的观看方式进行浅析。
摄影艺术赏析关于大卫霍克尼“拼贴”艺术大卫?霍克尼摄影作品简析——
从“单眼的视角”到“时间的冥想”
大卫?霍克尼,美籍英国画家、摄影家、摄影师,当今国际画坛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空间的经营理念及手法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焦点透视法,大卫?霍克尼也声称自己对作品空间的理解是受到综合立体主义、东方绘画及其摄影拼贴实践的启发,他利用作品中精心构建的多维空间变化引导观看者通过想象和理解对画面形象进行重构与再创造,从而传达出他对空间的时间性特征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他以摄影拼贴艺术而出名,创作手法是使用照相机拍摄同一对象的不同局部,再拼接回原来的整体,其作品总是能让人眼前一亮,似乎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奇妙的感官世界,这一独特的形式被人们称之为“霍克尼式”拼贴。
“霍克尼式"拼贴是使用宝利来相机从不同的的局部来记录对象,后把这些局部融合为一个整体。
受到相机的视场变形以及人手操作的影响,不同的局部照片之间无法做到完美的拼贴,可能会出现重叠或者错位,甚至视觉的偏移。
然而就是这种看似不完美的缺陷,融合而成的整体却给人以奇妙的拼贴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一种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
霍克尼的摄影理论可以生动的表述为“时间的冥想”。
他颠覆了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沿袭至今的摄影艺术手法——焦点透视法,他认同立体派的观察方式,认为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单一且静止,是得了麻痹症的独眼巨人的视角,他说“所有的照片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无法体现时间”,于是他创造出这种由各个方向融合而成一个立体整体,给人以镜头在转动的错觉的摄影方式,这种重叠、扭曲的构图方式使得照片看似非整体却又是一个整体,似乎在记录不同时间的对象的静止状态,从而体现一种时间的味道,将多张在不同时间拍摄的出自同一类型表
现对象的照片叠加合成到同一个画面之中。
这种叠加在时间维度上就是对于时间切片的叠加,通过对不同时间的影像选择,通过叠加完成最终的影像。
不同时间的影像特征各自有所不同,当多个影像叠加到画面中后, 便会将表现对象随着时间的变化生动地展现出来,比如花开花落、都市变迁、容颜变老等。
这些艺术影像很像印象主义绘画,而且细观组成最终影像的每一幅影像, 这些作为素材和影像单元的单独影像各自存在其自身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所有的影像单元拼接在一起, 表现对象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最终得以成功展现。
有人将这种新奇的摄影手法生动表述为,时间的冥想,
图为大卫霍克尼作品母亲,母亲的面部,单一视点消失,从多个角度,不同的焦距,综合表现出一位历经岁月,慈祥可爱的母亲形象,仿佛镜头在对着图中的母亲在转动,颇有时间的味道。
对于大卫霍克尼来说,在静止的二维平面上仅仅表达一个简单的物理运动或者
场景精致片段是不足的,他更希望表达出景物在人的主观认识中表现出的深度、运动性、时间感。
中国卷轴画中对于散点透视法的运用让大卫霍克尼大受启发,它吸收了卷轴画游观的处理方法使观者的视点跟随画面的引导而游走,并在这个视觉引导过程中,重新构建独属于观者自己感知的画面空间。
“最精彩的绘画除了毕加索的艺术就是中国的卷轴画”,大卫霍克尼在中国卷
轴画中发
现了全新
的空间表
现形式—
—以时间
为依据展
开画面的
形象、时
空关系,随着画面移动而游走的视点赋予作品以叙事性,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种糅合了时间和空间概念的表现手法更贴近自然空间中人们游览时的视觉感受。
增加了画面的真实感。
他将这种空间观察法运用到摄影作品中,营造出一种符合观者自我审美的时空镜像,使其构建属于自己的感官世界。
于是重叠、扭曲的照片不仅没有让观者造成视觉冲突的厌恶感,反而在自然视角中使照片显得平静和谐,具有美感。
而这种创作手法更直观的效果就是使得照片拥有了前所未有的立体感。
众所周知,中国卷轴画因为构图方式和色彩运用的关系,因其形不似而神韵留而文明,这其实是画中立体感带来的视觉享受。
大卫霍克尼的照片因重叠、拼贴而失去完整的外形,却因有卷轴画的构图方式同时做到了“形不似而神韵留”,有了一种极具创意的立体感,达到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图中书桌》便是其极具代表性的运用。
中国北宋画家郭熙,郭思父子的著作《林泉高致》中对于观察山水很有见地,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
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山水,近看如此, 远看又变得不同,随着步伐移动而具有不同的形状,根据看山的方向又具有不同的样貌。
历史上称之为“三远”法。
异曲同工之妙,读到这里变不难理解大卫霍克尼的摄影方式了,正是运用这种“步步移”、“面面看"的方式,将时间、空间融合,做到了”笔断意连”不失神韵的效果。
《街景》
,参考文献,
1.《拒绝平庸——解析大卫霍克尼绘画的独特视域》,戴宇婷
2.《中国卷轴画空间观察法在大卫霍克尼绘画中的运用》,孙彩霞
3.《摄影中的时间》,杨小军
姓名,宋斌
学号,6100412128
学院,建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