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广亚精神的内涵与启迪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试析王广亚博士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作者:吴泽强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19期摘要: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在60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成功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成功精神、“好的师资、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的办学原则和“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等。
把这些理论体系用于指导我们的办学实践,将会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The famous educator Mr. Wang Guangya formed a rich educational theoretical system at 60 years of school running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thics,innovation, quality, performance", success motto of "thrifty, simple, relying on oneself,rehabilitation", success spirit of "loving state and school, quiet and studious, courteous and clean", the school running principle of "good teachers, good equipment, good system, good management, good benefits" and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Three-Three system" and so on. To guide the school running practice by these theories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higher education.关键词:王广亚;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办学实践;探析Key words: Wang Guangya;educational philosophy;educational thoughts;theoretical system;running practice;exploration中图分类号:G4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09-030 引言王广亚博士是享誉海峡两岸的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先后在海峡两岸创办了十所不同层次的学校,累计培养学生数十万人,办学成就蜚声海内外。
论王广亚先生育人思想学校教育,是通过系统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塑造人格特质的规范性行为.古今中外,因教育而成名的教育家不计其数.每一个教育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都有自己对人才的定位,和对教育活动的不同理解.王广亚先生,一生致力于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创办学校十余所,积累了丰富的兴教办学经验,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被誉为教育事业家,实践教育家.纵观人类对教育事业的种种定义,无非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这三个问题.王广亚先生的回答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通过"三三三制"的教育模式来培养人才.一、王广亚办学理念形成背景王广亚自小求学于私塾,后辗转洛阳、开封、南阳等地求学。
他的办学理念是1949年在台湾踏上兴教办学之路后,以孔子为楷模,服膺圣人教诲,力行实践,认真体验,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思想精粹。
“伦理、创新、品质、绩效”这八个字是他长期办学积累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是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凝练形成的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它反映了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促使师生的思想境界达到至善至美,培养学生成为品质高尚、才识卓越、人格健全、有为有守的人。
这个理念,是王广亚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王广亚办学理念解读“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是王广亚一生办学的真实写照,简单的八个字,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
所谓伦理是指要对师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即教育伦理和校园伦理,营造“学生尊敬师长,教师爱护学生,师生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校园氛围。
所谓创新,是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王广亚提倡教育教学工作,要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时时新、事事新,不断推陈出新,永远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比如,升达初创时成立了大陆大学中首个学生就业辅导处。
他指出创新就要“敢”字当头,敢想、敢干、敢为,敢走前人没走過的路。
王广亚,豫籍台湾教育家。
1993年捐资2亿多元人民币兴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
办学25年来,学校声誉日隆,被誉为河南民办高等教育的一座“丰碑”。
王广亚矢志教育60余载,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思想,其“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至今仍焕发蓬勃生机,指引着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升达)的发展与教师、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王广亚办学理念形成背景王广亚自小求学于私塾,后辗转洛阳、开封、南阳等地求学。
他的办学理念是1949年在台湾踏上兴教办学之路后,以孔子为楷模,服膺圣人教诲,力行实践,认真体验,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总结提炼出来的教育思想精粹。
“伦理、创新、品质、绩效”这八个字是他长期办学积累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思想,是在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凝练形成的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
它反映了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取向,促使师生的思想境界达到至善至美,培养学生成为品质高尚、才识卓越、人格健全、有为有守的人。
这个理念,是王广亚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二、王广亚办学理念解读“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是王广亚一生办学的真实写照,简单的八个字,具有十分深刻的内涵。
所谓伦理是指要对师生进行传统的道德教育,即教育伦理和校园伦理,营造“学生尊敬师长,教师爱护学生,师生平等相处”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校园氛围。
所谓创新,是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王广亚提倡教育教学工作,要年年新、月月新、日日新、时时新、事事新,不断推陈出新,永远追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
比如,升达初创时成立了大陆大学中首个学生就业辅导处。
他指出创新就要“敢”字当头,敢想、敢干、敢为,敢走前人没走過的路。
所谓品质,不仅指人品,还包括教学水平与能力等。
王广亚将品质作为办学理念,是对师生素质的高标准要求,是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高品质、高水平要求。
他要求学生做事讲究品质,要求教职工教学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能糊弄学生,误人子弟。
王广亚先生教育人学思想探析作者:纪德尚来源:《河南教育·高教》2016年第12期摘要:“爱国爱教”是王广亚先生一生最崇高的价值追求。
在研究教育学领域,王广亚先生的教育思想有很大的价值,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同。
重温王广亚先生的教育著述,可以发现,极为重要的教育人学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
正是这个人们疏漏的思想,构成了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及其办学理念的重要思想基础。
关键词:教育人学;思想探析一、教育理念与人学辨析关于人之存在、人何以存在发展,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普遍关心的人生课题。
在对这一命题的研究中,很多学者把“人”放在哲学视野中重新审视,期望开辟以人为特定研究对象的新领域——人学,但很难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上来真正把握人学。
但已有的人学观点对其概念的界定还是在某种意义上为我们的理解提供了参照。
如果说人学是以人的本质、人生意义及人的行为准则为思考和研究的对象,那么,教育在本源和价值的功能意义上与之契合。
不同的是,相对于人的成长,人学侧重于人的自我反思,它直接面向自我和主体意识,对人性进行真实的透视,且在这一过程中探究人的活动和发展规律。
而教育侧重于对人的培养,它直面教育对象,肩负对人及其独立人格创造精神培养的光荣使命。
但就二者内在联系而言,教育应该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这意味着人之存在具有后天教化和受教育的可能,正是这种可能性揭示人之为人特有的生成变化。
二、王广亚先生教育思想的人学态度现代化教育赋予当代中国教育的特殊使命,是以教书的方式育人、以育人的方式培养人才,通过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人学对这一时代精神的把握,决定了今天的教育离不开一定的人学基础。
教育人学认为,具有人本化的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懂得生存的意义和成长的价值,为他们提供一种精神价值观。
而具有人学的教育可以从两个层面考察人学世界观的树立:其一,关注对作为终极价值人的尊重,即人的存在本身对世界、对教育、对人本身的意义。
试析王广亚博士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摘要院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在60 年的办学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伦理、创新、品质、绩效”的办学理念,“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成功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成功精神、“好的师资、好的设备、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福利”的办学原则和“三三三制”的办学特色等。
把这些理论体系用于指导我们的办学实践,将会为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Abstract: The famous educator Mr. Wang Guangya formed a rich educational theoretical system at 60 years of school running practiceand explora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ethics, innovation, quality, performance", success motto of "thrifty, simple, relying on oneself,rehabilitation", success spirit of "loving state and school, quiet and studious, courteous and clean", the school running principle of "goodteachers, good equipment, good system, good management, good benefits" and the school runn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ree-Three-Threesystem" and so on. To guide the school running practice by these theories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the development ofprivate higher education.关键词院王广亚;办学理念;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办学实践;探析Key words: Wang Guangya;educational philosophy;educational thoughts;theoretical system;running practice;exploration中图分类号院G40-09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9-0209-030 引言王广亚博士是享誉海峡两岸的著名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民办教育事业,先后在海峡两岸创办了十所不同层次的学校,累计培养学生数十万人,办学成就蜚声海内外。
王广亚先生家文化教育思想内涵探析作者:毛玉凤来源:《学周刊》2018年第20期摘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家文化主要有“修身”的个体道德、“孝悌”的家庭伦理、“礼让”的社会公德、“爱国”的民族情怀四个方面,王广亚先生在创办学校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家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和伦理核心,并在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创新促发展三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王广亚;家文化;家训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20-0191-02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20.120家庭是人類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位。
在此基础上,一些有血缘、亲缘、地缘的家庭组成了家族,这些家族在社会演变和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积淀并世代相传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生活习惯、行为规范等一些准则,称为“家文化”。
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看,我国是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发展而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经济形式——以家庭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小农经济。
因此,自人类社会发展以来,我国就确立了家庭在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小农经济为家文化提供了经济基础,以家族为核心形成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社会“家天下”的专制制度则为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基础,形成了以家为本的传统文化,在家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孕育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家文化的主要内涵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
人类学家爱德华·伯内特·泰勒(EdwardBernattTylr)是近代给文化以明确定义的第一人,他在《原始文化》中对文化进行了这样的描述:“从广义的民族意义上说,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1]“家文化”即家风,指的是一个家庭在世世代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方式、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以及待人接物、为人处世之道等等,其核心内容指的是一个家庭的思想意识方面的传统[2]。
王广亚的家国情怀与中华传统美德研究作者:汪俊枝李长栓马巧丽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0年第10期汪俊枝李长栓马巧丽作为一名影响海峡两岸的知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在古稀之年从祖国的宝岛台湾返回故土,秉承“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愿望和“处处为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信念,尽自己毕生之力,为河南教育事业的发展投资兴业,投资创办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反哺故土。
这正是踏实能干、吃苦耐劳、低调内敛、诚实厚道的豫商精神的真实写照。
2019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传承中,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王广亚先生怀着教育复兴的光荣与梦想,为两岸文化交流的真诚付出令人敬仰,增强了民族统一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谱写了新时代教育华章。
一、王广亚先生的家国情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存在过的、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道德规范、行为等的总和。
王广亚先生先后提出了“勤俭朴实、自力更生”的升达校训,“爱国爱校、宁静好学、礼让整洁”的升达精神,已成为升达人汲取奋斗力量的精神源泉及实践源泉。
围绕办学治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师生人文素养,王广亚先生将家国情怀渗透到办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中。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追求,以办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相融合的特色大学为己任,用爱书写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一)爱国爱家是本分在中国人的传统道德价值观里,国与家紧密相连,“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我的心中,最爱的是故园、最美的是家乡、最浓的是乡情、最熟的是乡音”。
王广亚先生言传身教,身体力行,他先后为家乡捐资修建了道路、学校、文化广场等,把升达艺术馆无偿捐赠给郑州市人民政府。
王广亚先生精神感悟
王广亚先生是一位杰出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他的精神感悟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
以下是王先生的一些经典语录和我的感悟:
1. “成功的关键在于心态。
” - 王广亚先生认为,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成功。
积极的心态能够让人克服困难,保持自信,从而取得成功。
2. “不要等待机会,要自己去创造机会。
” - 王广亚先生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机会,关键是要主动去把握和创造机会。
只有积极主动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3. “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坚持不懈。
” - 王广亚先生认为,成功的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4. “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 - 王广亚先生认为,不断学习和进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从而取得成功。
5. “要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 - 王广亚先生认为,一个成功的人士应该具备感恩之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以上是王广亚先生的一些经典语录和我的感悟。
我相信这些语录对于每一个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积极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关心他人,感恩他人,从而
取得更大的成功。
浅析王广亚精神的内涵与启迪
作者:祁胜利林祖邦
来源:《商情》2020年第36期
【摘要】在时代发展的长河中,涌现出许多对社会有过巨大贡献的教育家,人们牢记他们的付出努力,学习他们的教育理念,传承他们的品质精神。
王广亚先生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爱国教育家,他的一生给中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对河南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在对王广亚教育理念的学习中,不但要学习其教育思想理念,还要研究王广亚先生更具价值的精神哲学。
这对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有着更为重要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勤俭爱国 ;奉献教育;“三吃”精神
一、勤俭朴实的精神智慧
中国人自古就有勤俭持家、德以修身的传统美德,王广亚从小出身于河南农村家庭,耳濡目染在朴实实的环境中,自然早已熟背“俭,德之共也;侈,恶之达也”这样的质朴道理。
生活中,不乏努力奋斗、勤俭朴质的人,但“勤而有为,俭有所得”的人却仅是少数,单纯意义的勤俭并不一定能够达到自己期盼的目标,那么该如何“勤俭”呢?在广亚精神中,“勤俭”是一个多层面的总结:勤是指身体加精神,既要有不怕吃苦不畏劳作的“三吃”态度,又要学会培养自己在遇到困难时,愈挫愈勇、恒持不懈的毅力与精神,还得讲求效率,雷厉风行,不拖拖拉拉畏畏缩缩,才能成事。
俭,讲求节俭意识,能省则省,该用也不吝惜,做事不讲求铺张但也不能因小气过于拘陋,将手中的资源合理利用,发挥其该有的最大作用。
二、满怀热忱、身心力行的爱国主义精神
“我们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祖国”。
“爱国”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国家和社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
同样,在广亚精神中爱国也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王光亚先生以身作则,提出高校就是为了给国家培养人才得观点,坚持在高校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希望以教育的力量带给学生自信和目标。
例如,升达坚持每天早晨,升国旗、奏国歌,以这样的形式在学生的内心树立一个强大的祖国的自豪感。
广亚精神中的“爱国”在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广亚精神将“爱国”与“爱校”两者连接,融入升达校训格言,以教育之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爱护母校、心怀感恩的价值观,先生说:“我们一生有三个母亲:给我们生命的母亲是养育之恩;给我们知识和才能的学校是培育之恩;给我们安全和尊严的祖国是呵护之恩。
”上善若水,心怀感恩。
人生的路才能走的亮,走的宽敞!
三、王广亚终身办学、奉献教育的精神
王广亚先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我们在探究广亚智慧的过程中,不但要了解他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还应该研究学习其对教育的奉献精神。
王广亚先生从教67年,27岁创办夜校,72岁创办升达,82岁创办成功学院。
从幼儿园到大学,六十多年的时间创办了十余所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多批人才,可谓贡献突出。
更为重要的是,他创办升达和成功学院时已经是年过古稀的年纪,大部分同阶段的老人早已停工停产、退休养老,那么为什么王广亚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龄还坚持办学呢?这也正是王广亚先生与许多其他教育家所不同的地方,他从小受父辈熏陶,悟及教育对地方的积极影响,并将教育事业作为一生的目标与追求,决心奉献终生,所以才有了他晚年仍矢志不渝、不辞艰辛努力创办教育,这是王广亚奉献教育的第一个层面。
奉献教育的第二层含义是:只求教育,不图回报。
当代社会上的部分教育实干家只注重学校的发展,尽可能多的招收学生资源,争相扩大校园规模,竞争激烈。
先生说:“我办学的初衷完全是回馈社会,报效乡里,奉献祖国,自己耕耘,家乡受益,国家收获。
”王广亚六十多年的办学理念一直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校;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不求功利钱财,一心只求办好教育,办好学校。
他多次将自己建立的学校无偿捐赠给当地的政府教育部门管理,未收取一分一厘的回报。
半生沧桑,过眼云烟;兴办教育,鞠躬尽瘁;这是他一生奉献教育的真实体现。
四、广亚精神中有关“积极”层面的综述
第一点:积极、创新。
“我认为:事该做的等不得,等你长胖了,世界也变了,与其紧追不上,倒不如抢先起步。
”王广亚在创办台北育达之初,凡事都要提前做,每天凌晨早早去排队打水,为一天的用水准备,以至于学生们奇怪:育达学校里的水总是满满的。
广亚精神所传递的是“自己可为之事,勿求人;今日应为之事,勿待明日”的人生哲学,许多人总是等待事情的到来,错过丢失了太多宝贵的时间,而人生最宝贵就是是时间,浪费时间无异于浪费生命,所以广亚精神中提倡青年人都应该有积极进取心态,主动做事,主动成事!
第二点:“要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的自力更生精神。
自力,及自食其力,尽最大努力借助可借助、依靠可依靠完成目标;更生,就是重新崛起,不气馁、不放弃,“更生之力频频出现在紧要关头,向你呼唤,为你加油,助你成功。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也是荆棘丛生。
第三点:“三吃精神”,所谓三吃,及艰苦奋斗的“吃苦”精神、无私奉献的“吃亏”精神、以德报怨的“吃气”精神。
“吃苦”,为了事业的成功,吃点苦不算什么,苦能成才、苦以立业。
以“苦”养德,把“肯吃苦”当做积极的人生态度,用“能吃苦”锻炼自己的本事,视“常吃苦”为习惯,才能有所作为。
“吃亏”,君子不以小利而心动,异人不以小好而难眠。
这里引入得失论:“有所得,必有所失”,为小利斤斤计较会耽误自己的路程,反之无私无功利的心,往往才能成事。
得失之知,伟人智之。
“吃气”,并不是丧失原则,委屈求全,既不能忍气吞声,也不可懦弱无能。
它所传承的更多是一种博大胸怀与非凡的气度,“心胸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包容有多少,拥有就有多少”所以吃气是成大事者,必须要具备的品质与气度。
五、广亚精神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启迪意义
“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在王广亚的教育理念中,一直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秉承中华基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价值观。
广亚精神中则更加突出的将学生个人与爱国、爱校一并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有爱国精神、爱校之品德,还应该有所担当,有所责任。
时代赋予我们许多的责任,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的新生力量,必须在心中树立起一个与时代同心同向的人生理想目标。
“路虽难,但趋心往矣”,服务于人民,担当奉献,才是当代中国青年人最具价值的爱国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社会的新一代,本该是激情充沛,积极进取,充满梦想希望的年纪,可如今的当代大学生的现状是什么?是否沉迷于游戏的享受,是否被眼前的安逸与美好蒙蔽,是否忘却了初心止步不前?习总书记说:“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当前的位置上尽全力拼搏,创造佳绩,用自己的干劲、闯劲鼓舞更多的人,争做社会的奋斗者!”正是因为当前的时代给予了我们最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回报时代更加美好的未来!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國衡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