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地产案例研究-和顺古镇、束河古镇、春秋淹城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48
云南文旅小镇标杆案例云南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具旅游资源的省份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
在近年来,云南的文旅小镇建设成为热门话题,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云南的一些标杆性文旅小镇案例,探讨其成功之处。
1.大理古城文旅小镇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古城保留了许多古代建筑和传统民居,同时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代表。
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大理古城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规划。
首先,针对古城内部道路拥堵和游客安全问题,改善了交通状况,并修复了古建筑。
其次,通过引进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和手工艺品市场,给予当地居民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建立了各种旅游服务设施,例如宾馆、餐厅和旅行社。
这些努力使得大理古城成为了云南省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城中的建筑艺术和白族文化,品尝当地美食,购买特色纪念品。
2.丽江古城文旅小镇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丽江以其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独特的纳西族文化而闻名。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展,丽江古城进行了大规模的保护和修复。
为了提高游客的参观体验,丽江古城建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和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导览和咨询服务。
同时,规划了特色旅游路线,如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等,让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文化。
另外,对商业发展进行了整合,引入了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和特色商品,丰富了游客的购物和娱乐选择。
丽江古城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其依托于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出色的规划与管理。
通过保留历史建筑、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推出特色旅游产品,丽江古城提升了游客体验,并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赞誉。
3.腾冲火山文旅小镇腾冲火山文旅小镇位于云南省保山市,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拥有火山地貌的县城。
腾冲以其奇特的火山地貌、天然的温泉资源和多元的民族文化而闻名。
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腾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和推广。
首先,建设了一条火山旅游线路,游客可以观赏到火山形成的奇特地貌和温泉景观。
文化旅游地产案例研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意识的增强,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开始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这类地产项目通常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文化观光为主要目标。
下面将通过对一些具体案例的研究,探讨文化旅游地产项目的特点和成功要素。
地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位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镇上,该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风景资源。
项目的核心是将古镇的文化价值和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首先,该项目成功地突出了古镇的文化特色。
古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项目通过恢复和保护古建筑、创建文化展览馆以及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方式,使游客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
同时,该项目还注重挖掘古镇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艺,以展示当地特色的手工技艺和民间文化活动,吸引游客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该项目还注重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互动与合作。
项目在开发过程中积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和交流,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同时,项目还提供了就业机会和培训计划,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和居民的增收。
通过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与合作,项目成功地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成功案例表明,在文化旅游地产项目中,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提供便捷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以及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与合作是重要的成功要素。
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提供优质的旅游体验和服务,并与当地社区实现合作共赢,才能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地产项目。
巅峰智业——旅游景点地产案例研究
市场表现:所谓武汉周边旅游景点地产,就是在旅游区内为游客的旅行活动提供的各种观光、休闲娱乐的非住宿型建筑物及关联空间,对于此类旅游景区地产的开发来说,最重要的是既可以增加景区的游览内容,又能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从而间接提升其它旅游地产的价值,达到最终盈利的目的,从旅游景区地产产品表现形式来看,旅游主题公园首当其冲。
其比较知名的案例就数杭州宋城主题公园以及深圳华侨城。
而以宋城集团开发宋城公园为代表,1995年宋城集团投资巨资复制“清明上河图”,借助西湖旅游的品牌优势宋城公园取得成功,2005年宋城借助世界休闲博览会,成功打造休闲旅游第一城。
丽江束河古镇注重资源保护与开发,经典案例:在云南,全国知名的丽江束河古镇就是一个典型的景点旅游地产案例,束河古镇位于丽江城区西北部4公里处,曾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束河从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边陲小城镇发展为全国最佳人居环境魅力名镇、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云南十大名镇。
束河古镇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开发、建设企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束河古镇旅游小镇建设实施以来,开发商不仅认真做好规划工作,制定了突出束河古镇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的“束河保护与开发的设计方案”,同时,还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古镇风貌保护、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古建筑保护与利用为重点,旅游商业服务和民居住宅建设与古镇格局、风貌相协调,使古镇村落的整体格局保留完好。
在此基础上还全面着重改善基础设施,使束河古镇最终有了今天的风貌和成就。
“1、面向南亚第一镇和顺古镇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枢纽,长期的国际贸易、文化、外交、军事、宗教的交流,使这里一直是中国面向南亚的第一重镇。
2、火山环抱的人间仙境和顺镇有17平方公里面积,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四面火山环绕,山上名木古树郁郁葱葱。
这里四季如春,温泉、矿泉水资源丰富,是人们生活和休闲旅游的胜地。
3、马帮铸就翡翠之乡和顺人世世代代外出闯荡,都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产生了翡翠大王、棉纱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贾,形成了亦商亦侨亦农亦儒的生存方式。
4、多文化共存的窗口在这里,可以领略徽派建筑粉墙黛瓦的神韵,可以欣赏江南古镇小桥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筑、南亚建筑的元素。
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谱和宗族活动流传至今。
七大寺庙,佛道儒共存。
六百年历史养育了哲学家艾思奇、教育家寸树声等一大批历史名人。
5、规模巨大的侨乡和顺古镇至今有一万多人侨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顺”。
6、六千居民共谱田园诗六千居民是和顺镇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的生活是古镇亮丽的风景线。
在这里,可以看到在洗衣亭下捣衣的村妇,可以看到乡村图书馆里读书的农民,展现的是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生活。
和顺有望成最佳魅力名镇2005年10月21日是一个云南人值得骄傲的日子,在历时半年的央视CCTV全国魅力名镇的评选活动中,由昆明柏联集团打造的腾冲和顺古镇,从全国156个强劲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十大魅力名镇。
这对于云南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无疑是一份令人振奋的厚礼。
有业内人士预测,和顺镇极有可能最终问鼎中国的“最佳魅力名镇”大奖。
轻松入围全国十强据介绍,鉴于央视的巨大影响和评选活动的权威性,全国各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共有156个乡镇进入魅力名镇的候选名单,云南的瑞丽弄岛、丽江束河、禄丰黑井、香格里拉建塘、腾冲和顺5镇均名列其中。
通过筛选,云南5镇成功晋级56强,正式进入第二轮展示宣传阶段,通过激烈的搏杀后,包括和顺镇在内的三个云南乡镇顺利晋级25强。
《经济师》2011年第2期摘要:文章以腾冲县和顺旅游小镇为例,从旅游产业发展运营的角度,对旅游小镇建设的目标定位、运营理念、发展模式、战略实践等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旅游小镇发展策划中图分类号:F59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2-290-02旅游小镇的建设是一个宏观浩大的工程,它牵涉到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历史文化、三农问题、区域经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的问题。
笔者结合腾冲和顺旅游小镇开发实例,从旅游产业发展运营的角度,对旅游小镇的发展做一简要探讨。
一、腾冲和顺旅游小镇概况和顺镇位于云南保山市腾冲县城西4公里,全镇人口6000人,而侨居海外的和顺人则达10000多人,是云南省著名的侨乡。
和顺镇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山清水秀,同时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和顺古称“阳温暾”,因有小河顺乡前流过,清代康熙年间这里开始被称为“河顺乡”,后来,才改称“和顺乡”,含“和睦顺畅”之意。
以明代洪武年间和顺的先民从四川、南京、湖广等地奉命至此屯垦戍边,世代生息繁衍,距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和顺镇人多地少,但因地处西南古丝路要冲,于是“穷走夷方急走厂”,一代代和顺人为谋生,顺西南古丝道出发,远走他乡,从商办实业。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南亚,使和顺乡形成了独特的华侨文化,历史上和顺镇曾涌现出一代“翡翠大王寸尊福”,富甲一方的“永茂和”商号。
和顺自古有重教兴文的优良传统,这里有被誉为“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和顺图书馆,保存完好的文昌宫,从这里走出了一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
在这块土地上还保留具有典型汉文化风格的古建筑群和各具建筑特色的宗祠,这些都使和顺具备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浓郁的人文气息与这里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秀美自然风光“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引来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的关注。
二、目标定位1.旅游小镇的主题特色。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旅游小镇的发展应该向一定的主题化发展。
“丽江束河古镇”品牌案例解析束河古镇旅游名片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魅力名城·最佳人居环境名镇中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一、束河古镇简介束河古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清泉之乡”。
束河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度的活标本,也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
二、束河古镇发展历程束河与有八百年历史的丽江古城相比,历史更久远。
由于发展原因,束河古镇原有的商业和工业繁荣逐渐衰落,昔日繁华的商业集镇重新回到了农耕为主的农村集镇,当大研古城的居民已经靠旅游富裕起来,并因为游客太多,人满为患的时候,相距不到4公里的束河古镇却冷冷清清,老百姓长期处于贫困的状态。
2002年,束河人均年收入只有800元,市政基础建设严重滞后,束河发展已经迫在眉睫!1.借势丽江品牌效应,带动古镇产业腾飞近年来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品牌效应逐渐增强,在大大提高了丽江旅游品牌知名度的同时,也对周边农村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束河古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紧紧抓住了丽江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有效利用了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衣带水的区位优势,积极搭建城乡连接纽带,扩大丽江旅游品牌带动效应,充分挖掘茶马古镇特色旅游资源,并将其培育壮大成为古镇的支柱产业。
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古镇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的三产业迅速兴起,真正成为拉动新农村建设的“火车头”。
2.依托资源优势,准确做好发展定位基于古镇依山傍水,既保持着千年古镇典型的民居特点,又独具无可替代的自然田园风光,和浓厚的茶马古镇文化底蕴,束河将“生态旅游小镇”作为发展方向。
正确的发展定位使束河古镇旅游产业在发展中鲜明突出了民俗性和休闲性,并迅速地树立起了独特的旅游品牌,为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足够的后劲。
3.政府引路,企业主导,实现政、企、民“三赢”在资金匮乏的条件下,当地政府积极创新招商模式,实行政府引路、企业主导的“一篮子”招商,给开发企业足够的作为空间,主导整个村镇开发和建设。
古镇文旅发展案例一、引言古镇的文旅发展是指在保护和传承古镇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旅游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古镇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本文将以几个典型的古镇文旅发展案例为例,探讨古镇文旅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可借鉴的做法。
二、案例分析1. 桂林漓江古镇1.1 历史与文化传承桂林漓江古镇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水乡古镇,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
在文旅发展过程中,桂林漓江古镇注重保护和传承自身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修缮古建筑、举办传统文化活动等方式,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1.2 旅游资源整合桂林漓江古镇充分利用自身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将景点、民俗、美食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
游客可以在古镇中欣赏到漓江的美丽风光,品尝到地道的桂林米粉,还能参观古镇的博物馆和艺术展览。
1.3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桂林漓江古镇通过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增加游客的消费体验。
例如,推出以古镇元素为主题的纪念品、手工艺品等,使游客能够将古镇的记忆带回家,增加了游客的黏性和消费意愿。
2. 乌镇2.1 保护传统建筑乌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注重保护传统建筑。
在文旅发展中,乌镇积极修缮古建筑,保护传统的建筑风貌。
同时,通过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限制新建建筑对古镇风貌的影响,确保古镇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2.2 文化传承与创新乌镇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通过开展传统手工艺的培训和传习活动,使年轻一代了解和学习传统技艺。
同时,乌镇也鼓励创新,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产品。
2.3 旅游服务升级乌镇在旅游服务方面进行了升级。
通过引入智能导游系统、提供多语种服务等方式,提高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同时,乌镇还建立了旅游投诉处理机构,及时解决游客的问题,提升了古镇的服务质量。
3. 西塘古镇3.1 生态环境保护西塘古镇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加强水质净化、植被恢复等措施,改善了古镇的生态环境。
同时,西塘还推行了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环保措施,提高了古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武进春秋淹城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因为淹城就在我家附近,考虑到实践活动能更加方便的进行,所以就以春秋淹城作为这次实践活动的对象。
当然不是所有人对淹城有很深的了解,或只是听说,我首先对淹城做一下简略的介绍。
春秋淹城是春秋时期所筑至今保存完好的地面城池遗址,又称淹城遗址。
春秋淹城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中心城区,景区核心部分——春秋淹城遗址,占地300公顷,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考古确认为春秋时期所筑。
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已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是中国目前春秋时期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地面城池遗址。
淹城的神秘,在于其独特的三城三河相套式的建筑形制,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个春秋时代的王城,吸引着大量游人前去探古寻幽。
我第一次游淹城的时候大概是小学四年级,是学校组织的春游,那时候的淹城是纯粹的遗址,还没有像现在一样开发的比较完善。
小时候去淹城的时候,那里的地貌被三山三水环绕,遗址都是枯藤老树,还有几间破败的房舍被遗弃,那里就像是一个人工挖掘的草原,孩子们在这座草原里跑来跑去亲近自然。
最美的还是导游跟我们讲的关于春秋时期在淹城这座城池里发生的优美而又扼腕的传说,据说春秋时期,在淹城里住着一位公主,这个国家有一件神奇的宝贝,是一只乌龟,它能保护自己的国家不被灭亡,于是被国王好生供奉着,有一次国王需要外出拜访领国,留下了公主守护神龟,这时候一位狡猾的王子利用公主的善良,花言巧语将神龟骗走了,过往回来知道这件事情后,格外愤怒,立即斩首了公主,并将她斩成三部分,分别埋葬在三处,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头墩、肚墩、脚墩。
那时候对着公主的陵墓格外叹息,如今淹城开发成四星级的旅游景区,却失去了这个美丽的传说,更没有了那三座具有文化积淀的头墩、肚墩、脚墩,我个人觉得非常的可惜。
于是,我首先对淹城的这个传说进行调查,8月23号,我又去参观了淹城春秋乐园,找遍了每一个角落,总是找不到对淹城传说的说明,我又询问了几位年龄跟我差不多的游客是否知道那个传说,就只有以为本地游客知道,然后我又问了稍微年长的游客,却没有人知道这个美丽的传说。
文旅小镇解析【3种模式5种案例】一、旅游小城镇概念及特征一般认为,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
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内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
徽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二、相关旅游小镇开发模式研究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案例简介:位于云南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彝人古镇长寿古镇滦州古城龙兴古镇周庄古镇1规划案例古镇彝人古镇长寿古镇滦州古镇龙兴古镇周庄昆山周庄古镇重庆长寿古镇重庆龙兴古镇唐山滦州古城Contents Page楚雄彝人古镇Transition Page楚雄彝人古镇昆山周庄古镇重庆长寿古镇重庆龙兴古镇唐山滦州古城1项目区位:彝人古镇,位于云南楚雄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永安大道以北、太阳历公园以西、龙川江以东、楚大高速公路以南。
项目概况:彝人古镇是以仿古建筑为平台、彝文化为“灵魂”的大型文化旅游地产项目,其显著的特点是把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相结合,形成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一体的文化精品项目,成为特色鲜明、层次多样、内容丰富、功能齐备的综合型、高品质的文化旅游新区。
2项目规模:占地3161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总投资32亿元。
34资源特色:彝文化+宋文化+中国民居文化+建筑文化的体验型、开放式文化综合体。
5主要业态:彝文化主体园区、酒吧街、东盟风情街、韩国风情街、大型餐饮区、高档别墅区、客栈区、多层住宅区等。
楚雄地处“彝族文化大走廊”的中心部位,是“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门户,具有“一州连三市”(昆明、大理、攀枝花)的区位优势。
宋朝所建的德江古城在“威楚西北二公里”,即现代楚雄附近,项目在原(宋)大理国“德江城”旧址上,恢复性地拓建了传承历史与弘扬本土文化的“德江城”楚雄市全国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当地的人文景观具有的彝族文化的唯一性,发展旅游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彝文化独特的“彝族七秀”和“鹿城八景1234①哀牢叠翠②楚雄西山③土林奇观④龙江公园”彝族三古:古生物、古文化和古人类古文化古人类古文化从建筑产品设计方面充分运用民族文化元素,展示彝族建筑文化将项目打造成一个具有中国西部民族特色的影视拍摄基地将彝族文化作为项目核心,打造中国彝族文化大观园,展示特色民族风情文化整合区域资源,将项目打造成滇西旅游“黄金线”上的重要接待点和窗口将项目打造成云南旅游商品集散地、东南亚特色商品集散地项目定位12345景区功能经过科学规划,涵盖有高档别墅区、彝文化主体园区、酒吧街、大型餐饮区、客栈区、多层住宅区。
Vol.57,No.08. 2023·145·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7腾冲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研究舒志芳1刘敏1王正光2(1.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00;2.泸西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云南红河652400)摘要近年来,腾冲市和顺古镇通过以保护和传承为基础的文旅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的理念,以文旅产业为杠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文章在阐述和顺古镇的旅游资源存量、政策支持情况、旅游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分析了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和顺古镇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和顺古镇;旅游业;发展建议;腾冲市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145-03古镇旅游不但丰富了人们的休闲生活,而且也为地区的经济注入活力。
目前,古镇旅游已经成为新热点,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合理利用古镇文化发展古镇旅游已经受到各级地方部门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和顺古镇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独特的风土人情,其旅游业成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1]。
和顺古镇是云南的特色古镇,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顺古镇历史文化底蕴,美化人居环境,打造更安全、更舒适的旅游古镇,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
1 和顺古镇旅游发展现状1.1 和顺古镇旅游资源存量和顺古镇有100多所百年宅院、8座宗祠、9座寺观、9座牌坊、24个月台等,这些都堪称建筑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
景区主要项目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和顺古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简介艾思奇纪念馆为纪念艾思奇同志设立的纪念馆和顺图书馆有着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是中国最大的乡村图书馆之一滇缅抗战博物馆馆内陈列分为山河破碎、悲壮远征、沦陷岁月、剑扫烽烟、日月重光5个部分,采用多种手段和实物再现了滇缅抗战的历史元龙阁儒、道、释三教合一的道观,依山傍水,阁前深潭水清碧澄,环境清幽,建筑结构雕梁画栋,四周古木参天寸氏宗祠依山而建,为三道罗马式圆拱门,建筑规模较大野鸭湖位于古镇西部,水面平如镜面,群山倒映其中古树群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有近百棵,形成一个古树群落中天寺佛教寺院,建筑规模庞大,三教合流的寺庙1.2 政策支持情况2020年,和顺古镇以“社会化富民兴镇”为目标,坚持“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模式,推进腾冲和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大力开展各项活动。
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发展现状及营销对策研究常州淹城春秋乐园是以春秋文化为特色的主题乐园,是国家5A级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
淹城春秋乐园在众多的主题乐园中要想脱颖而出,除了乐园自身的建设,还必须拥有吸引眼球的营销策略,只有营销手段足够新颖,能够吸引眼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给景区带来高的销售业绩,带动景区不断向前发展。
虽然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非常少,目前我国大多数景区在营销策略方面存在营销手段单一,内容陈旧,观念落后和缺乏整体的营销规划等问题。
以淹城春秋乐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与实地访谈等方法,从我国旅游景区存在的营销问题入手,对该景区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营销对策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法。
标签:淹城春秋乐园;景区营销问题;景区营销策略1 常州淹城春秋乐园概况常州淹城春秋乐园的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位于交通发达,经济繁荣的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还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留下来的老城,这座老城是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为一体的老城区,经现代开发,用于人们观赏园内古老的建筑,以及当时的一些文化,也开发了一些现在的景观以及一些节目。
乐园内包含多个园区,例如诸子百家园,展现的是古代的文人墨客;春秋文化演艺区,用表演的形式将春秋时代的文化展现出来;春秋主题体验区,此处设立一些活动,带你体验春秋时代的生活等等。
乐园占地约1000亩,里面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等,一点一滴、一步一景无不鲜明地体现出春秋文化元素。
2 常州淹城春秋乐园发展现状(1)淹城春秋乐园是中国筑城史上的奇迹。
春秋淹城遗址占地约1000亩,是景区的核心部分,其中最让人自豪的是保存完好的“三城三河”,这里的“三城三河”还是春秋时代保存至今的,暂不说其历史意义,在建筑学上,这种“三城三河”镶嵌的建筑可以说是在国内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
(2)淹城春秋乐园体现了“娱乐为先,科技为翼,文化为根”的特色。
2019年12月下半月刊历史城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行为意向研究——以丽江束河古镇为例马 红本文通过对丽江束河古镇原住居民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找出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居民的关心点,分析居民对参与旅游业、活用历史资源达到从旅游业直接受益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渠道筹措资金、扩大对民居修缮的援助面、提高援助程度,鼓励和促进更多居民发展自主经营,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居民利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引言旅游地的成功与否,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在该地区发生的旅游活动是否符合当地居民的意愿,是否与该地域社会有较高的融合度。
不论是外部资本,还是当地政府和居民为主体的旅游开发模式,衡量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社会的贡献大小,应该以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与该地区所有部门的高度融合以及相互间积极的关系构筑为重要指标。
此外,遗产地的旅游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包括有形和无形遗产保护的困难和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遗产地原住居民对遗产保护以及旅游业的参加程度,充分发挥原住民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能够解决这个矛盾,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遗产保护双赢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随着我国古镇旅游的兴起,古镇古村落在成为受游客钟爱的旅游目的地的同时,也成为最容易受到旅游冲击的脆弱型遗产。
其中,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以及丽江束河古镇和白沙村地区首当其冲受到极大冲击,而伴随旅游热潮而来的大量商业化对村落的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成为古镇型遗产地保护与开发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丽江古城是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个城市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丽江古城有800多年悠久历史,其古朴自然,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是国内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特色的古城镇之一,遍布了独具民族风格的土木结构民居。
研究对象束河古镇是世界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千米处,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
丽江·束河古镇营销策划案一、总体思路及目标1、总体思路整合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聚集旺的人气→商家(发现商机、增强信心,进入)→实现经济效益(商家、企业)即四者间的市场转换。
2、目标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束河古镇的宣传、推广,吸引大量的游客,聚集人气,让商家发现商机,增强其信心,找到价值感进入,实现企业预期的经济效益,明年五一全面开放接待游客。
二、资源整合1、束河古镇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提炼A、古镇的历史、文化、建筑、历代名人、医药、教育以及民间故事;B、纳西族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服饰、特产美食、音乐舞蹈以及民间、传奇故事;C、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及传奇故事;D、相关的图片、资料拍摄、收集。
2、旅游资源整合A、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
B、束河古镇的古建筑:民居、龙泉寺、青龙桥、大觉宫壁画相关历史资料和故事;C、东巴文化:迄今地球上唯一活着的古老象形文字—东巴文;D、纳西风情:节日、服饰、舞蹈、婚嫁、美食、特产;E、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茶马文化、马帮等历史故事;F、束河八景:烟柳平桥、夜市萤火、断碑敲音、西山红叶、龙门望月、石莲夜读、鱼水亲人、雪山倒影相关的历史、文化和故事;G、束河自然资源:山、水、树、田园风光图片资料;H、茶马文化艺术团:体现丽江各个民族的风情的节目的整理、提炼;I、新旅游题材的挖掘:可供游客参与的娱乐、体育、探险类的主题设施,带一些民族风格的,区别于丽江古城的娱乐。
3、宣传、推广资源整合A、形象:户外看板、路牌、车身等所需图片、资料整理及工作衔接;B、宣传资料:束河旅游、茶马文化驿所需图片、资料整理;C、电视风光片:创意班子搭建、拍摄;D、软性文章:束河纪事创作班子组建、所需资料梳理;E、新闻题材:F、大型活动:公关活动、艺术团组建及培训;三、市场分析1、旅游市场目前古城游览路线、时间较短,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为1.67天,用于古城游览的时间多为半天,重点景区主要是在玉龙雪山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