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241.00 KB
- 文档页数:40
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措施,但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
一、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1. 用药起点过高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中,存在用药起点过高的问题。
一些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就已经开始使用抗菌药物,而在手术后继续使用,甚至使用时间过长。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2. 药物选择不当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中,药物选择不当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医生在选择抗菌药物时,没有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特点,而是盲目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3. 用药时机不当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中,用药时机不当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医生在手术前过早地给予抗菌药物,而在手术后继续使用,甚至使用时间过长。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4. 用药持续时间过长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中,用药持续时间过长也是一个常见问题。
一些医生在手术后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甚至使用时间过长。
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抗菌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对策1. 加强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培训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药理学、微生物学、感染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2. 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制定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指南,明确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和规范。
指南应包括药物选择、用药时机、用药持续时间和药物剂量等方面的内容。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加强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现象。
监测内容包括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用药时机和用药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内容。
4. 加强感染控制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措施包括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手术器械的灭菌、手术人员的洗手和穿戴口罩等措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结归纳自查整改报告一、前言抗菌药物是当今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药物之一,能够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然而,抗菌药物的错误应用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后果,包括药物耐药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因此,对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总结归纳,并进行自查整改,以确保临床上合理、规范、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维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促进抗菌药物的可持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频繁使用广谱抗生素。
广谱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应用范围广,但如果过度使用,会导致耐药细菌菌株的选择性增殖。
而且,在使用广谱抗生素的同时,也会破坏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真菌和致病菌的感染风险。
2.未进行敏感性测试。
临床中,有些医生在没有获得相关敏感性测试结果的情况下,就会给患者开具抗菌药物处方。
这样做的风险是很高的,没有敏感性测试的支持,很难判断所选药物是否对细菌感染部位的细菌有效。
3.抗菌药物给药剂量错误。
未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感染的严重程度,以及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必要的调整,导致抗菌药物给药剂量过高或过低。
4.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在临床实践中,有些医生会将多种抗菌药物合并使用,但联合用药并不一定能提高疗效,反而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5.忽略抗菌药物监测和评估。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缺少对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无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三、改进措施1.加强医疗团队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多种方式,如组织培训会议、开展学术交流、推广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提高医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性认识。
2.建立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度。
制定有关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引和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证,规范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限制非必要的广谱抗生素使用,鼓励适当的敏感性测试,并强调个体化给药剂量。
3.强化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和评估机制,监测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抗菌药物在我国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抗菌药物的产生是人类医学治疗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抗菌药物也是当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和重要的一类常用药物。
随着抗菌药物的不断研究开发,越来越多的新品种药物出现在临床治疗上,而这也就导致了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滥用、不规范、不合理使用现象。
本文就我国当前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做出相关阐述。
【关键词】抗菌药物问题对策抗菌药物在现代临床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近年来由于药物新品种的不断开发使用,临床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机体细菌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医源性感染在感染性疾病中也越来越突出[1]。
当前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面临几大问题,如何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管理,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我国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1.1 抗菌药物适应症选择不当随着抗菌药物品种的不断开发和投入临床使用,医师有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选择余地,但部分医师往往出于经济目的不分疾病种类和病情程度,只选择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有的医师在每次用抗菌药物时只习惯性的选择为数甚少的几种药物,没有顾忌到患者的实际病情;有的医师对患者长期使用单一抗菌药物产生的耐药性重视不够,仍然持续使用该药物,造成病情加重;对于感冒发热患者,除非有局部诱发感染,否则并不具备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可部分医师出于经济目的考虑仍然为患者开具大量抗菌药物,告知患者是预防感染。
这种不顾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尤其以小型的私人医院或乡镇卫生院、个人诊所为多[2]。
1.2 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不当为了增强疗效或者患者感染病原体较复杂,临床会在少数情况下使用几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而多数细菌感染只需要使用一种抗菌药物治疗即可解决。
但令人担忧的是有许多医师在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时,不注意用药指征和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甚至两种抗菌药物会产生拮抗作用,导致治疗失败[3]。
联合用药不当两种同类抗菌药物时,不良反应和毒副反应均会增高,如β-内酰胺联合应用会导致肾毒性增加,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使血液、肝肾毒性增加,两种氨基糖苷类合用,疗程过程会增加耳、肾等毒性;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使用可降低治疗效果,产生药物拮抗作用。
学号:2013007 姓名:陈熙
基层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临床运用管理
——常遇到的问题及处理建议。
前言
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一个需要系统治理的工程,包括医师、药师、护理人员等固然是“直接责任人”,但是由于它牵涉社会的各方面、各阶层,所以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政府机构、药监部门、医药销售部门、新闻导向、公民素质、医院管理等都可能在其中起着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一、抗菌药物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医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的缺陷;
(1)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
(2)过大剂量使用和过小剂量使用
(3)溶媒选择,浓度与滴注速度
(4)长时间使用与序贯疗法
2.药剂人员没有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指导;
3.药事委员会没有充分行使职能;
4.医院管理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5.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6.药监部门把关不严;
7.医德医风不良;
二、对解决问题的建议
1、国家出台相应的药政法规
2、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建立抗菌药物干预小组
3.核心的、主动的干预措施:
4.不定期对医药、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
5、持续评估和监测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这些管理措施的实施,是建立在医务人员良好的处方行为上的,管理者、医生在抗菌药物的管理上应该达成共识。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2004 年10 月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委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编写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在全国颁布实施, 这对提高我国感染性疾病的抗菌治疗水平, 减缓细菌耐药性发展, 降低医药费用将起深远影响。
其基本思路是:树立病原学观念;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方案,包括独特的抗菌特点、在感染部位药物浓度高且维持一定时间、对患者安全。
2009年卫生部38号文进一步规范了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再次强调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1 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无指征应用在外科系统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无指征选择抗菌药物和无指征联合用药两方面。
例如:38号文明确规定一般骨科手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关节置换术)可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对β- 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但在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一般骨科手术联合使用头孢曲松与氨曲南的医嘱。
内科治疗中也普遍存在无药敏试验结果经验性应用限制、特殊使用管理级别的抗菌药物。
2 过大剂量使用和过小剂量使用此类常发生于临床应用β- 内酰胺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过程中。
例如:美洛西林舒巴坦1.875或5.0,一日二次;左氧氟沙星0.2加入500ml生理盐水中,一日一次。
国产美洛西林舒巴坦推荐剂量为2.5至3.75,一日二次;左氧氟沙星推荐剂量为0.2,一日二次。
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给药原则,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酶烯类、克林霉素、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M IC)的时间( t) , t >M IC在24 h内超过50%时可达临床有效,当血药浓度在达到M IC的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和,此时再提高给药剂量,不会提高杀菌效果,反而会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摘要:在临床当中抗菌药物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药物,但是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在不断的加强,这样不仅会对治疗的效果造成影响,同时还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将分析最近几年来国内外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简单综述,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理论借鉴。
关键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存在问题;解决对策目前在临床当中抗菌药物是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我国在临床中抗菌药物主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为用量大、品种多、更新快[1]。
伴随着新的产品不断的更新以及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医院的感染性疾病在不断的提高,同时所出现的感染问题逐渐变得难以控制,这样就导致对于患者所进行的诊断及治疗造成较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解决对策,为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供理论借鉴。
1国内外抗生素使用情况我国的人口数量在全世界处于前三,同时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数量也是位居高危,我国对于抗生素的人均年使用量达到了138g左右,而美国仅仅只有13g,两国之间相差10余倍,根据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全国医院中抗菌药物的年使用率达到了74%[2]。
在全世界当中目前只有我国在大规模的使用抗生素药物,而西方等一些发达国家多余抗生素的使用率还不足30%。
2存在问题2.1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科学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是各个级别医院确保医疗护理的质量以及预防医院感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3]。
但是目前对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运用依然存在有不合理的情况,其中主要是对药物的使用时机以及使用时限不合理,在缺乏指征或者指征不强的采用预防用药,用药的间隔时间不当,用药剂量偏大,预防性使用药物的起点较高,盲目的联合用药[4]。
2.2抗菌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不当将抗生素进行联合使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疗效提高,降低药物存在的毒副作用,从而降低患者对于药物产生的耐受性,进而有效的将感染进行控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抗菌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了种种问题,不仅影响了患者健康,而且不利于卫生事业发展。
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期望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对策抗菌药物在治疗与预防各种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3]菌药物临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1 抗菌药物临床运用存在的主要问题1.1 用药盲目在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中,盲目用药是最突出的问题。
具体又包括如下几种情况。
首先,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
比如需氧菌与厌氧菌没有得到准确的区分;对不同患者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用药;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没有区分等。
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没有选择性,导致在临床中“统一处方”现象较为严重。
其次,在用药中,医师更多地凭借经验决定用药,缺乏足够的标本培养、耐药实验,用药没有科学验证。
第三,对本地区的耐药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用药难以实现目的。
第四,对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没有较好的了解,尤其是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对它们之间的拮抗作用缺乏足够的了解。
1.2 药剂人员缺乏参与抗菌药物使用指导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第一,药剂人员的工作场所主要集中在药房,根据处方发药成为他们的主要工作,药剂人员并不深入具体的治疗和临床科室之中。
第二,在目前的医药管理体制下,为了实现绩效考核目标,医师倾向于多开药、开贵药。
作为负责审方的药剂人员,应该对这种现象进行纠正,但是在绩效考核以及同事情面等因素的影响下,药剂人员的审方责任落实不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抗菌药物的滥用。
第三,药剂人员和医师平日缺乏沟通与了解,也影响了合理用药的推动。
1.3 医院与患者难以有效监督抗菌药物的使用就医院而言,目前很多医院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体制。
此外,在“增收”的影响下,院方也难以有效监管医师的用药。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并不具有专业的医学知识,因此对医师存在盲目的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