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蜂窝系统设计内容
- 格式:pptx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40
微蜂窝(Microcell)发射功率小(一般最大2兆/载波)天线位置底(解决微小区,微微小区的覆盖)安装简便(室内室外壁挂式安装)易于频率规划(微小区不易产生频率干扰)它是解决移动通信在高话务量区的最佳选择,广泛用于机场,车站。
交易会,宾馆,地下商场的覆盖。
技术指标:频率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载波带宽200K hz信道数8个全速率信道/载波调制方式GMSK最小频率间隔400 K hz最大发射功率33dbm/载波接收灵敏度-107 dbm室内覆盖应考虑的因素:隔墙的阻挡(5-20db)楼房的阻挡(20db以上)家具等其他障碍物的阻挡(2-15db)多路径衰减高层建筑物(20)或以上“孤岛效应”—无信号覆盖“乒乓效应”—信号强度理想,通话困难。
解决室内覆盖的基本方法:通过天馈系统的分布,将信号送达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区域,以得到尽善尽美的信号覆盖效果。
天馈分布系统:采用8D-SFAE软馈线,便于室内布线。
专为室内覆盖设计的吸顶式和壁挂式天线。
配以功分/合路器,将微蜂窝的信号均匀的分布到各楼层。
天馈分布系统的相关材料:日本关西8D—SFAE软馈线,900MHZ频段衰减11.3DB/100米二功分/合路器衰减3.5 DB三功分/合路器衰减5 DB四功分/合路器衰减7 DB壁挂式和吸顶式增益2—4 DB天馈延伸系统;天线分布适合于一个微蜂窝覆盖8层楼左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若更大的建筑,一般无源天馈系统很难满足覆盖需要。
对于较大型的建筑覆盖,需增加放大器,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耗。
延伸放大系统.延伸放大器:增益10—20db可调输出功率:18dbm具有ALC(自动电平控制)采用DC15V芯线馈电供电器:将AC220交流电变换成15V直流电,经馈线送至延伸放大器。
光纤信号分布系统:同轴电缆——布线困难,损耗小,不适于长距离传输信号。
对于大型写字楼,高层酒店,地下隧道的覆盖需使用布线方便损耗小的传输方式——光纤传输距离远,(>3公里),使用非金属光纤,布线方便。
微蜂窝(Microcell)发射功率小(一般最大2兆/载波)天线位置底(解决微小区,微微小区的覆盖)安装简便(室内室外壁挂式安装)易于频率规划(微小区不易产生频率干扰)它是解决移动通信在高话务量区的最佳选择,广泛用于机场,车站。
交易会,宾馆,地下商场的覆盖。
技术指标:频率上行890-915Mhz下行935-960Mhz载波带宽200K hz信道数8个全速率信道/载波调制方式GMSK最小频率间隔400 K hz最大发射功率33dbm/载波接收灵敏度-107 dbm室内覆盖应考虑的因素:隔墙的阻挡(5-20db)楼房的阻挡(20db以上)家具等其他障碍物的阻挡(2-15db)多路径衰减高层建筑物(20)或以上“孤岛效应”—无信号覆盖“乒乓效应”—信号强度理想,通话困难。
解决室内覆盖的基本方法:通过天馈系统的分布,将信号送达建筑物内部的各个区域,以得到尽善尽美的信号覆盖效果。
天馈分布系统:采用8D-SFAE软馈线,便于室内布线。
专为室内覆盖设计的吸顶式和壁挂式天线。
配以功分/合路器,将微蜂窝的信号均匀的分布到各楼层。
天馈分布系统的相关材料:日本关西8D—SFAE软馈线,900MHZ频段衰减11.3DB/100米二功分/合路器衰减3.5 DB三功分/合路器衰减5 DB四功分/合路器衰减7 DB壁挂式和吸顶式增益2—4 DB天馈延伸系统;天线分布适合于一个微蜂窝覆盖8层楼左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
若更大的建筑,一般无源天馈系统很难满足覆盖需要。
对于较大型的建筑覆盖,需增加放大器,以补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耗。
延伸放大系统.延伸放大器:增益10—20db可调输出功率:18dbm具有ALC(自动电平控制)采用DC15V芯线馈电供电器:将AC220交流电变换成15V直流电,经馈线送至延伸放大器。
光纤信号分布系统:同轴电缆——布线困难,损耗小,不适于长距离传输信号。
对于大型写字楼,高层酒店,地下隧道的覆盖需使用布线方便损耗小的传输方式——光纤传输距离远,(>3公里),使用非金属光纤,布线方便。
第三章微蜂窝一、微蜂窝的引入本部分将旨在分析当前系统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及引入微蜂窝的各种理由。
◆当前的GSM 系统尽管采取了先进的数字技术,GSM 系统较TACS 系统在容量上有较大提高,但依然追不上用户增长的需要。
同样是噪声受限系统,GSM 网络也存在一些限制系统容量的因素,这中间包括频率资源限制,信道资源限制。
◆频率资源限制当前系统为噪声受限系统,接收机要求一定的信噪比,例如,TACS制式要求载干17db ;GSM 系统要求9~11db ;CDMA 系统要求Eb/No>6db 。
这使得在一定的频率资源下,频率复用的程度必受一定制约。
通常有公式经验公式:以GSM 为例,通常采用4×3复用模式。
假设使用频率资源10M ,则共有10M/200K=50个频点,则每个小区最多可50/12≈4个频点。
显然,系统容量受到了限制,此时,网络运营商考虑容量增长时,必须有其它手段:1、扩充频段,如铺设DCS1800。
2、使用其它技术手段.改变复用模式,如跳频。
3、采用微蜂窝技术。
前两种方法投资规模大,网络改造程度深,因此,在网络增长的一定时期,采用微蜂窝是一种简单,经济的增容手段。
为复用数目其中K ICK ,*32◆目前小区结构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小区数目通常是由小区的用户数量决定,而小区的覆盖范围则由电波传播的距离及传播的延时决定。
例如,GSM的小区理论覆盖上限是35KM。
大覆盖范围的小区将能使一定区域内的小区数目大大减少而能减少投资,同时这种小区的使用也使网络的结构变得简单。
切换区域变小,切换概率小。
如果一个城市的移动网络能仅用一个大容量基站保证了容量和覆盖,网络运营商将会觉得大快人心。
遗憾的是,这受到许多理论上的限制,如手机的发射功率的限制,频率资源的限制,容量的限制,接收机的灵敏度的限制等等。
因而不得不采用更小覆盖范围的小区,小区覆盖半径越小,切换概率大为增加,同邻频的干扰就会增加。
同时,传统的基站因需要机房、天线布置的较高要求也难以寻找站址。
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与多用户干扰管理研究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与多用户干扰管理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分析多蜂窝天线系统设计以及多用户干扰管理的关键问题和挑战,并探讨一些解决方案和技术。
首先,我们将介绍多蜂窝天线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架构。
然后我们将讨论多用户干扰管理中的问题、挑战和技术。
最后,我们将提出一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发展趋势。
1. 引言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与多用户干扰管理是当前移动通信领域的热点问题。
随着大量用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传统的蜂窝网络已经无法满足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多蜂窝天线系统设计和多用户干扰管理成为提高网络容量和覆盖范围的关键技术。
2. 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旨在提高网络吞吐量、容量和覆盖范围。
传统的蜂窝网络采用单一天线进行通信,而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则采用多个天线,可以同时服务多个用户。
这种设计可以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容量。
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包括波束形成、干扰消除和多用户资源分配。
2.1 波束形成技术波束形成技术是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天线系统会将信号在一个方向上广播,而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将信号聚焦在特定方向上,从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和容量。
2.2 干扰消除技术多微蜂窝天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干扰管理。
由于多个天线同时服务多个用户,干扰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干扰消除技术可以在多用户干扰环境下提高系统性能。
例如,空间分集技术可以通过将单个用户的信号分发到多个天线上,并在接收端进行合并来减少干扰。
2.3 多用户资源分配多用户资源分配是多微蜂窝天线系统设计的关键问题之一。
在多天线系统中,如何合理地分配频谱和资源给多个用户是一个挑战。
传统的资源分配算法不再适用于多微蜂窝天线系统。
因此,需要设计新的多用户资源分配算法来提高系统性能。
3. 多用户干扰管理多用户干扰管理是多微蜂窝天线系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