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建芬新学堂歌
- 格式:docx
- 大小:10.47 KB
- 文档页数:6
谷建芬儿歌系列《新学堂歌》Live歌词-华语群星《新学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晚年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为孩子们创造出的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儿歌系列,并且在《经典咏流传》第4期中现场演唱了这首歌曲。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学堂歌歌词,分享给大家!新学堂歌歌词新学堂歌 (Live) - 华语群星曲:谷建芬编曲:谷建芬音乐总监:刘卓键盘:尹岳洋PGM:尹岳洋混音:周天澈/混音团队合唱:天童巨星少儿艺术团/北京市育鸿学校蓝天少儿合唱团游子吟 - 华语群星词:「唐」孟郊领唱:曹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敕勒歌 - 华语群星词:北朝民歌领唱:闫笑然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吹草低见牛羊风吹草低见牛羊见牛羊春晓 - 华语群星词:「唐」孟浩然领唱:李雪蕊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新学堂歌专辑背景《新学堂歌》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以古诗词、格言、古训为歌词而谱写的歌曲集,从2004年至今,已有50首,已成为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
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谷老师作品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的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当代的孩子们能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真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谷建芬五十首新学堂歌
1. 新学堂,教育兴盛场,智慧闪烁放光芒。
哲学思辨真,科学探索宽。
众师生,精诚团结行,德育培养功不浅。
Chorus:
新学堂,我们永远不停歇,
探索未知的道路,向前奋勇向前走!
2. 新学堂,育人之所学,知识传授抱团圆。
人文充实心,艺术创造天。
教育强,人才薪火相传,光明未来驾驭船。
Chorus:
新学堂,我们永远不停歇,
探索未知的道路,向前奋勇向前走!
3. 新学堂,社会精英汇,道德修养传其中。
科研显才能,创新创造激情燃。
学问风,智慧结晶闪,引领未来世界变。
Chorus:
新学堂,我们永远不停歇,
探索未知的道路,向前奋勇向前走!
4. 新学堂,多元发展场,素质教育锦上添。
体育强,锻炼身体好,健康快乐一骄傲。
快乐颂,快乐成就辉煌,让我们奋勇向前飞!
Chorus:
新学堂,我们永远不停歇,
探索未知的道路,向前奋勇向前走!
5. 新学堂,希望之所在,教育梦想无限远。
青春飞,时光留永恒,运载希望破万年。
师生情,浓浓爱意满,祝福新学堂充满光!
Chorus:
新学堂,我们永远不停歇,
探索未知的道路,向前奋勇向前走!。
《新学堂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作者:孙琼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1期摘要: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旋律优美、情感真挚,充满浓郁的古典韵味,深受广大少年儿童喜爱。
本文便以此为研究核心,在将《新学堂歌》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前提下,从《新学堂歌》对于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新学堂歌》在小学音乐中的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学堂歌》;小学音乐;教学策略清末民初时期,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创办应用于的新式学校教育中的歌曲类型,即《学堂乐歌》,致力于以音乐教育作为国家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从而时大众吸收先进文化,改变落后的、愚昧、混乱的思想现状。
如今,年已古稀的作曲家谷建芬老师带着她对中国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殷殷期盼、谆谆嘱托,积极投入到了儿歌的创作之中,她选择了一些中国古代经典的诗词作品,为其谱曲,在悠扬的旋律之中凸显了不同诗词的意境与艺术美感,被称为《新学堂歌》。
这些《新学堂歌》为少年儿童们提供了接受中国古典文化启蒙的载体,使其得以在传唱的过程中领略到古诗词的韵律、兴味所在,也从音乐修养、文学审美等各个方面对学生展开了教育,使其在休闲的氛围之中接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基于《新学堂歌》的传唱和在音乐教学中的普及,笔者便在本文中对其应用意义和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一、《新学堂歌》对于培养小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我国少年儿童应当在年少时多多接触中华古文化的精髓,借助古人寄予在文学作品中一词一句、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对自我人生的感慨,领会到作品中语言的含蓄隽永、内容的意蕴悠长,进而感受到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新学堂歌》的问世,不再将古诗词作品的呈现形式局限于语文教材上一篇篇需要分析和背诵的课文,而是能以歌曲的形式,还原古人对诗词的吟唱方式,使学生在学习并演唱歌曲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其中语言,感受韵律美感。
通过小学生对古诗词的演唱、学习和认同,有助于提升其文化自信意识,帮助他们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自觉阅读对更多经典文学作品,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如今在传承上的境遇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128音乐论坛摘 要:我国著名的女作曲家谷建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创作出许多家喻户晓的流行音乐作品。
而对于儿童歌曲的创作谷建芬同样是驾轻就熟的,《歌声与微笑》、《采蘑菇的小姑娘》、《爱的人间》等作品至今在新时期少儿歌曲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先后出版了《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谷建芬儿童歌曲选》等作品集,受到广大少年儿童的喜爱和欢迎。
2004年起,年逾古稀的谷建芬开始创作《新学堂歌》,《新学堂歌》以脍炙人口的唐诗为主,其中不乏三国时期以及明清时代的著名作品,迄今已创作50首,这是谷建芬老师的晚年力作,她将自己一生的情怀与经验都融在歌中,用自己的心血为孩子们留下一首首充满童趣的儿歌,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呈现在孩子们面前。
关键词:谷建芬;儿童歌曲;《新学堂歌》谷建芬《新学堂歌》的创作研究◎ 徐英懋 (上海师范大学)一、从“学堂乐歌”到《新学堂歌》研究《新学堂歌》,就不得不提起“学堂乐歌”。
从李叔同为代表所作的“学堂乐歌”到谷建芬的《新学堂歌》,中国的儿童歌曲创作已走过了百余年的发展。
所谓“学堂乐歌”指的是二十世纪初中国新式学堂中的歌曲。
学堂乐歌多为选曲填词,大多采用西洋或日本曲调,以及本国民歌或小调。
我国第一首学堂乐歌是沈心工在1902年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创作的《体操—兵操》。
1904年编印了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堂乐歌教材——《学校唱歌集》。
当时学堂乐歌的发展十分迅速,西方音乐、西方作曲方式等在中国得到大范围推广,由此产生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
他们本就是中国的音乐爱好者,勇于承担祖国的教育责任,于是纷纷加入学堂乐歌的创作行列,同时也为学堂乐歌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他们是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真正的引路人。
其中涌现了词曲结合自然、通俗流畅的优秀作品。
沈心工、李叔同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也最有感染力。
沈心工的乐歌以儿童心理特征为核心,歌词简朴且易于理解,曲调流畅,例如《竹马》、《赛船》、《铁匠》等。
音乐艺术研究 Research on Music Art81谷建芬“新学堂歌”进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赵小霞(济源职业技术学校,河南 济源 459000)摘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就谷建芬“新学堂歌”进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进行探究。
谷建芬“新学堂歌”进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提供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丰富的教育内涵,激发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的艺术感悟,带来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宝贵的精神食粮。
关键词:谷建芬;新学堂歌;中职教育;音乐课堂;课题研究为适应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近年来,我们济源职业技术学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实践对象,尝试将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引入课堂,并积极展开系列研究,旨在通过“新学堂歌”进课堂的实践探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经典诗词等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认同感,从而爱上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文中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就谷建芬“新学堂歌”进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的意义进行探究。
一、提供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丰富的教育内涵“新学堂歌”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以古诗词、格言、古训为歌词而谱写的歌曲集,从2004年至今,已经有50首,成为广大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
这些歌曲不仅保留了谷老师作品的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明快、易学易唱等特点,更抓住了古诗词的韵味和意境,在美妙的歌声中,使当代的孩子们更快乐地亲近、学习和传承我们祖先的经典,真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秉承“以诗歌亲近传统文化,用音乐陶冶儿童情操”的创作理念,用音乐的创作方式让广大少年儿童学习前贤经典,寓教于乐,不仅适合他们学习,更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记忆、音乐感知、音乐想象等综合能力,不失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内涵。
在课堂教育实践中,我们通过调整课程设计,将“新学堂歌”引进了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拓展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的教育内涵。
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古诗词是中华优秀文化中的精髓,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影响。
古诗词教育与音乐教育结合是当代特点,以谷建芬老师“新学堂歌”为古诗词教育提供新典范。
以诗、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后,亦深化了音乐课的文化思想内涵。
本文主要以音乐和古诗词文化相结合为研究视角,以谷建芬《新学堂歌》为例,对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展开研究,强调“体验、表达”,用音乐的方式来引导古诗词的学习,使其得以美化、深化,这种教育既生动又形象,丰富并深化了古诗词学习的方式。
绪论部分阐明了研究缘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第一章对二年级人教版的语文、音乐教材中涉及古诗词部分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对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现状分析;第三章是以宜春市沁园小学为例,对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第四章是对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
最后,希望通过在宜春沁园小学的教学实践研究,找到古诗词歌曲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正确打开方式,为古诗词教学方式革新提供新的参考。
以古诗词为根基,结合音乐的教学形式,不但丰富音乐课堂的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内进行古诗词的学习,期望能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更多的音乐课堂进行推广。
当代音乐2019年第5期MODERNMUSIC传承经典文化㊀弘扬民族精神论谷建芬«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唐文斐[摘㊀要]自中共十八大以来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文化自信ꎬ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基础ꎮ随着中央电视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节目的播出ꎬ我国相继掀起的 中国文化热 唤醒了人们对经典文化的传承ꎬ以及对民族精神的弘扬ꎮ顺应新时代文化的发展ꎬ谷建芬老师创作的«新学堂歌»打破了当下音乐教育中儿童 无儿歌可唱 的局面ꎬ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一定的现实与积极意义ꎮ[关键词]文化自信ꎻ中国文化热ꎻ音乐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13 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19)05-0150-02[收稿日期]2019-02-23[作者简介]唐文斐(1993 ㊀)ꎬ男ꎬ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ꎮ(甘肃㊀730070)㊀㊀学堂乐歌ꎬ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音乐体裁ꎬ它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将外国歌曲重新填词演唱而广为流传ꎮ在一定意义上ꎬ学堂乐歌对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和我国音乐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ꎬ因此被称为 近代中国音乐的开端 ꎮ而«新学堂歌»是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为当代儿童所创作的一套国学音乐启蒙歌曲集ꎬ歌曲以我国传统经典诗词为词ꎬ内容广泛㊁形式简单ꎬ一经问世便引起了业内外的高度关注ꎬ它在当代儿童音乐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ꎮ[1]«新学堂歌»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ꎬ它适应学生认知和生理的发展ꎬ已成为儿童音乐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素材ꎮ对于学校来说ꎬ它建构了学科之间的融合ꎬ便于多种学科之间的交流ꎻ对于音乐教师来说ꎬ它教学灵活方便ꎬ便于学生接受知识ꎻ对于学生来说ꎬ它号召了青春榜样的力量ꎬ便于他们明白 少年强ꎬ则国强 的信仰ꎮ[2]因此ꎬ笔者认为«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四方面积极的意义ꎮ一㊁增强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小学是培养和建立学生道德情感的关键时期ꎬ在这个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㊁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等都还没有形成ꎬ暂且处于被教育与养成的状态ꎮ«新学堂歌»正好与学生关键时期对接ꎬ它都是表现对祖国河山㊁湖泊大海的赞美和热爱ꎻ对道德风尚㊁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ꎬ这些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㊁规范学生的纪律秩序ꎬ促进学生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对未来无限的向往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所说ꎬ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ꎬ在于教育儿童服从真理ꎬ服从集体ꎬ养成良好的纪律性ꎮ当然ꎬ对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同时ꎬ也是对他们初期真善美的间接诱导ꎮ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ꎬ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随着他们知识程度不断地提高ꎬ有的学生因个性偏差会出现自我心理冲动㊁非习惯性行为的现象ꎬ甚至有的学生会因个别原因导致内敛㊁自闭 不合群 ꎮ根据这一现象ꎬ«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这部分学生对音乐主动的反馈ꎬ借助对音乐的反馈ꎬ教师就能找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得到解决ꎬ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很好地重塑他们的内心情感ꎬ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与现实的困扰ꎮ其中ꎬ«新学堂歌»加入了地方区域特有的装饰音ꎬ插入了民族传统的唱腔ꎬ都会强化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印象ꎬ让他们自然规律地成长ꎮ二㊁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审美小学是学生认知审美逐渐得到发展与提高的时期ꎬ随着自我个性的不断发展ꎬ他们对音乐产生了不同的理解与051看法ꎮ[3]«新学堂歌»打破了固有感知觉的桎梏ꎬ尤其我国五声调式的加入使歌曲的风格更鲜明㊁旋律更独特ꎬ这对于理解力和想象力都处在萌发时期的学生来说ꎬ无疑是拉近了他们与我国传统音乐的距离ꎮ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 只有民族的ꎬ才是世界的ꎮ 教师只有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接触富含营养的民族歌曲ꎬ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新的认知和新的审美ꎮ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 认知审美五阶段理论 也强调审美阶段的重要性ꎬ其中在第四个阶段他就发现学生开始违背规则ꎬ尝试新的原则ꎬ注意形式技巧与形式本身的表达ꎬ更愿意相信训练的重要性并且迫切地追求所做事情的结果ꎮ针对学生这个阶段的特点ꎬ«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ꎬ可以让教师透过课堂上的学习ꎬ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和想法ꎬ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己的责任感㊁勇气和自信心ꎮ同样地ꎬ随着教师音乐课堂上知识不断地深入ꎬ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套自我的认知审美标准ꎬ这是他们审美认知阶段日益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ꎬ也是自身多方面完善的一种显性表现ꎬ这为以后他们将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提供了动力源泉ꎮ三㊁丰富了学生的人文内涵一个民族㊁一个地区文明程度的判断标准是一个人是否具有人文内涵ꎬ而人文内涵培养的关键时期就在小学ꎮ小学是学生大脑结构与机能发展最重要的时期ꎬ这一时期学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的探索有很强的渴望ꎬ对人文内涵知识的好奇心和期待值也呈上涨趋势ꎮ教师这时只要抓住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ꎬ用«新学堂歌»引入音乐课堂教学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知识和精神内涵ꎬ就可以调动课堂的气氛ꎬ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ꎬ还有益于协同其他课程的教学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ꎮ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ꎬ 如果在孩子们最容易受感动的6至16岁期间ꎬ那富于生命的音乐一次都不曾注入心间的话ꎬ那么以后音乐对于他们就几乎起不了作用了ꎮ [4]柯达伊告诉我们错过学生发展相对重要的几年ꎬ教育起的作用就会变得微乎其微ꎮ俗话说 文以载道ꎬ歌以咏志 ꎬ古代文人留下来的思辨哲学与处世之道ꎬ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经典ꎬ其中包含的社会伦理㊁道德㊁法律㊁姓氏㊁自然常识ꎬ以及生活规律㊁原理㊁原则与方法ꎬ都将会成为学生成长阶段必不可少的宝贵经验ꎮ在音乐课堂教学中ꎬ教师要在学生最容易感动的年龄给他们心灵注入这些宝贵的经验ꎬ这会让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ꎬ更坚定自己的方向ꎮ四㊁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是学生思想和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ꎬ也是学生道德㊁行为发展的初始阶段ꎮ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中曾指出ꎬ自然教育是孩子应该遵循的本质ꎮ在信息量爆炸的社会大环境中ꎬ[5]«新学堂歌»意境悠远㊁曲调绵长ꎬ不仅有大漠孤烟直㊁长河落日圆的壮观ꎻ还有明月松间照ꎬ清泉石上流的宁静ꎻ更有明日复明日ꎬ明日何其多的悲叹ꎬ这些对于大自然环境的描写更遵从事物的发展ꎬ也会从小磨炼学生的品行与知行ꎬ让他们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而身心健康㊁独立完整地成长ꎮ[6]小学是学生记忆力和语言发展比较重要的时期ꎬ他们记东西较快ꎬ模仿性与自我偏好较强ꎮ在这个阶段ꎬ学生最容易出现一些精神健康问题ꎬ因为他们的欣赏水平与文化信念都还没有成熟ꎬ无法辨别哪些是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知识ꎮ通常ꎬ学生对于生活中或网络媒体上流行的事物十分感兴趣ꎬ甚至对自己特别喜欢的事物熟记于心ꎮ[7]对于这一现象ꎬ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入«新学堂歌»及时规避学生对于低俗事物的模仿和学习ꎬ一方面要做学生心灵的呵护者ꎬ另一方面要做他们身体的标榜者ꎮ作为一个文化大国ꎬ我们要提倡自己本民族的文化ꎬ只有优秀文化的培育ꎬ才能使学生身体得到滋养㊁心灵得到浇灌ꎬ这样音乐课堂教学才会符合教学规划长远的发展ꎮ结㊀语在国家大力倡导全民教育的同时ꎬ音乐课堂里教师们的角色开始发生着转变ꎬ学生的角色也跟着发生着转变ꎬ«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更就不言而喻ꎬ不过它还有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可以去研究与挖掘ꎮ我国文化博大精深㊁源远流长ꎬ面对未来学校音乐课堂的教学ꎬ教师该如何去重新构思和适应当下社会来传承经典文化㊁弘扬民族精神ꎬ这将是一种新的挑战ꎬ也将是一种新的探索ꎮ注释:[1]谷建芬.谷建芬 新学堂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18:21. [2]于㊀丽.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理论重构和实践生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ꎬ2016:56.[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12:47.[4]杨立梅.柯达伊音乐教育思想与匈牙利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ꎬ2010:72.[5]仲㊀敏.试论国学引进高师音乐教育课堂的积极意义[J].黄河之声ꎬ2018ꎬ509(08):56 57.[6]张天羽.利用国学文艺校本课程开发培养学生国学素养研究 以谷建芬«新学堂歌»进课堂为例[J].文化月刊ꎬ2017(24):90 91.[7]张巧鹃ꎬ黄㊀睿.古诗文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分析谷建芬«新学堂歌»[J].大舞台ꎬ2012(01):66 68.(责任编辑:刘露心)151唐文斐:传承经典文化㊀弘扬民族精神 论谷建芬«新学堂歌»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小学音乐教材中“新学堂乐歌”的教学研究——以苏少版为例发布时间:2023-04-06T17:54:13.093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1月作者:翁佳倩[导读] “新学堂乐歌”是由谷建芬老师为古诗词谱曲而成,将音乐与诗词完美地相结合,其旋律遵循诗词的律动,唱起来朗朗上口。
能够激发当代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对儿童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列举苏少版中三首较为典型的“新学堂乐歌”——《春晓》《村居》《游子吟》,分析“新学堂乐歌”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探索“新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
翁佳倩江苏无锡连元街小学【摘要】“新学堂乐歌”是由谷建芬老师为古诗词谱曲而成,将音乐与诗词完美地相结合,其旋律遵循诗词的律动,唱起来朗朗上口。
能够激发当代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音乐的兴趣,并从多方面对儿童产生深远的意义。
本文通过列举苏少版中三首较为典型的“新学堂乐歌”——《春晓》《村居》《游子吟》,分析“新学堂乐歌”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实践,通过启发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方式探索“新学堂乐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学堂乐歌谷建芬古诗词音乐教育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01-022-011.“新学堂乐歌”概述1.1“新学堂乐歌”的发展说到“新学堂乐歌”不得不说起“学堂乐歌”。
从先秦的“百家争鸣”,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近代新文化运动的浪潮、文艺的号角远不止一次地为中华民族激昂吹响,而在民族存亡的历史关头,文艺更是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为唤起民族之魂大声鼓呼,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唱响之一,莫过于中国“新音乐”的发端——“学堂乐歌”。
20世纪初,“学堂乐歌”在中国新式学堂中被正式确立,以一种“外曲新编词”的新的音乐形式,呼吁中国青年热爱祖国。
“学堂乐歌”占据了笔者国近代音乐教育历史中较为重要的地位。
《春晓》(谷建芬作曲)课型: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年级:五年级第二学期教材:自选教材教材分析:歌曲《春晓》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近年所创作的《新学堂歌》中的其中一首,歌词来源于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五言绝句《春晓》。
歌曲为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七声宫调式。
第一乐段有四乐句组成,在结构上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旋律主要以级进和小跳为主,节奏轻快平稳;中段是由衬词“啦”构成的一个二声部乐段,跳进旋律,切分和附点八分节奏,使音乐显得更为活跃,音乐形象较第一乐段更为鲜明可爱;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尾声乐句在节奏上拉宽,既和诗歌的意境相吻合,又具有诗歌吟颂的韵味。
整首歌曲旋律质朴,简洁上口,歌词多为一字一音,整首歌曲既蕴藏着诗歌所表现的春天的美丽意境,又充满了童趣。
教学目标:1、学生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春晓》;并乐于同伙伴、老师一起通过听、唱、吟颂、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合作表现春天的美妙声音,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古诗的写作章法入手进而去主动发现并理解歌曲的结构段落,初步了解诗歌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间的内在联系。
3、继续培养学生在二声部演唱中的听、辨、即时调整自己音色、音量等合唱综合水平。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生能用轻快、和谐的声音表达诗歌及歌曲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丽意境。
2、学生能初步理解古诗和歌曲中所蕴藏的起、承、转、合的创作结构。
难点:1、歌曲中的二声部教学。
2、学生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创编集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春晓》。
教学过程:一、起(意境导入)1、师生合作模拟表现春天的声音。
1)师:春天的声音是美妙的,在下面一段音乐中你听到了哪些相关春天的声音?2)师生共同聆听无伴奏合唱《春晓》(陈怡作曲)片段。
生回答,并也用声音来模拟相关春天的声音。
3)师生合作共同表现春天的美妙声音。
师:春天的声音是什么呢?是春风掠过田野的脚步声;(生模拟)是飘飘洒洒的春雨声(生模拟);是潺潺流动的小溪声;(生模拟)还是小鸟在春风中的歌唱声。
体育艺术新教师教学目前,在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歌曲,这些歌曲风格迥异,难易不一。
在满足了大部分年龄阶段需求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其中适合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却少之甚少,除却少量较经典的曲目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等,包括少量适合演唱的流行歌曲之外[1],很难有适合并能吸引中小学生演唱的歌曲,而谷建芬老师的新学堂歌的创作恰好弥补了这一点的薄弱,同时新学堂歌更是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审美观,并且新学堂歌的歌词更是采用了我国的古诗词,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发扬了我国的民族文化,而对这些歌曲的鉴赏以及传唱,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传承和发扬。
一、新学堂歌创作分析(一)新学堂歌概述新学堂歌是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老师所创作的,专为孩子们量身打造的一系列歌曲。
新学堂歌中一共有二十首曲目,所有曲目的歌词除《读唐诗》一首外,都是来源于中国古诗词,谷建芬老师把古诗词和旋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
比如《春晓》、《江南》、《游子吟》等,并且在2007年11月份的时候,由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这台名为《新学堂歌—谷建芬古诗文少儿歌曲演唱会》的特别晚会[2],这台晚会播出以后受到社会上各界的一致好评,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新学堂歌也是谷建芬老师认为完成的最有意义的一部作品。
(二)新学堂歌歌词分析一首好的歌曲,词与曲的搭配十分重要。
在新学堂歌的歌词选择上也是有一定的考究,并不是随意一首古诗词都可以拿来进行歌曲创作的。
新学堂歌中挑选古诗词进行谱曲的标准是古诗词必须具有韵律,适合以音乐形式来表现[3]。
每一首古诗词都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这些曲目的歌词有些是表现日常生活一面的如《村居》,有表现活泼生动动物形象的《咏鹅》,也有表现珍惜粮食的《悯农》等曲目,这些歌词都大多都是人们显而易懂,脍炙人口,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
新学堂歌将古诗词作为歌词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古诗词作为中国古文化的精华所在,其每首古诗词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和实用的教育意义,这是一笔不可估量的财富,而谷建芬老师正是看中的这点,看中了古诗词的协调押韵,便于学习和传唱,当我们欣赏每首作品的时候都会体会的优美的旋律还有那具有古香的气息,诗歌和音乐,一个完美的作品诞生的完美结合。
新学堂歌二十首
01《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02《明日歌》
明.钱福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世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03《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0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05《一字诗》
清.陈沆
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0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07《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08《晓窗》
清.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09《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10《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12《长相思.汴水流》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
13《寻胡隐君》
明·高启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
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悯农》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8《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0《读唐诗》
魏德泮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
高飞的白鹭,浮水的鹅。
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
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相思的红豆, 吴山的雪。
边塞的战士,回乡的客。
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
唐诗是祖先在向我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