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百度讲解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百度讲解

天津财经大学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EA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

论文作者:罗艳孙淑英吕鹏浩

指导教师:曹景林

二○○九年九月

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论文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DEA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

TheEvaluationofTechnologicalInnovationEfficiencyofChina'sHigh-techIndustryand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

——BasedontheProvincialDatabyDEAApproach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DEA方法的省级数据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利用2003~2007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其技术创新效率进行了评价;并用TOBIT模型分别分析全国的、东、中、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整体水平偏低,区域间的差异也比较大。TOB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工业化水平、科学家和工程师数占科技活动人员总量的比重与我国整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东部、中部地区的创新扩散与创新效率也有显著的正向关系;仅西部地区的科技活动中的企业投入资金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要加大企业自有资金的科技投入但要严防固定资产投资和效率相背离的现象。

关键词:技术创新效率;数据包络分析;TOBIT模型

2

3

4

大,带有一定的原创性,最能够代表我国技术创新整体水平。本文根据国家2002年颁布的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利用2003-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鉴的数据,选取合适的技术创新的投入产出指标,采用DEA方法,考察全国范围内各省、市、自治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而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

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与分析方法

(一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评价方法

DEA(数据包络分析是由Farrell于1957年首次提出并应用于单一投入和单一产出的技术效率分析,后来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于1978年将其扩展为CCR 模型。这是一种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及评估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特点的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MU相对有效性的非参数方法。它直接利用线性优化给出边界生产函数与距离函数的估算,通过界定各决策单元是否位于“生产前沿面”上来比较各决策单元之间的相对效率并显示最优值(投影值。该方法的突出优点是:所需投入、产出的指标数量少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可靠性,可以直接使用无法价格化以及难以确定权重的指标进行分析,在保证了原始信息的完整同时也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时的主观作用。DEA方法无需对生产函数的形式和分布做出假设,从而避免较强的理论约束使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本文用的是CCR模型,该模型由最有效率的决策单元构成生产前沿面,将其效率定义为1,而在其前沿边界之内的决策单元视为相对无效,其效率值定义在0和1之间,并假设其规模报酬不变。当有n个决策单元(DUM,m种投入要素(X,s种产出(Y时,该模型可表示如下:

[ij

X]表示

j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e2683579.html,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思考 作者:康伟立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2期 摘要:本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概况进行简单分析,并且从三个要素入手进行相应的探讨,包括资金、人才与技术,这三个要素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在本文的探讨以后,可以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实现经济水平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影响要素;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建议;路径思考 经过诸多科技人员的努力研究,目前在我国高新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并且也实现较大的产业规模,在创新资源方面也具备一定的资源整合与生产的能力。但是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尚未实现高新技术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同时也导致出现行业发展不均匀情况。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技术领域主要体现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技术等三个方面,其他领域弱化。 一、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目前来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产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工业增加值、实现利税、从业人员等都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状态,目前已经位于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可以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处于良好的持续增长状态,实现我国科技强国这一伟大的目标。 (二)创新资源快速聚集。近些年,我国创新技术快速的聚集起来,在2018年的时候,从业人员超过220万人,其中工程师和科学人员将近50万人,与此同时科技产出保持一个不断增长的状态。 (三)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性。我国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这三个领域总产值占据了高新技术产业79%,而环保、生物、新能源总共才占据了21%。从分布来看,东、中、西 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明显不协调。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概况 在高新技术产业化要素的组成当中,技术、人才、资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三个重点,其中资金被誉为支柱要素,人才与技术则是其中的中心要素,它们究竟对于高新技术发展有着多大的影响,并且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值得思考。

现代高新科技及其产业发展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1、自主创新有哪几种形式?其具体内涵分别是什么?P4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原始创新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科学研究或基础研究,就是寻求新的科学知识,即新的理论、新的规律、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其结果是获得新的发现,体现科技的最高水平。这是新生产力的主要来源。 技术开发是把科学知识转化为实物。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二者常被称为研究与开发,或简称为研发。 (2)集成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集成创新可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结合,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3)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与原始创新不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引进是前提,消化吸收是手段,最终的落脚点是再创新。 2、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P6 所谓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发展战略,依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 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一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绝大多数。 3、什么是国家创新体系?目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已开展的主要工程有哪些?P7—8 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只是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家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 目前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已开展的主要工程有:(1)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2)国家经贸委的《技术创新工程》;(3)科学技术部的《技术创新工程》;(4)教育部的《211工程》。 4、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P10 所谓科学,是指经过实践反复验证、反映客观事实的本质和规律、能够成功地指导实践的知识体系。 所谓技术,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创造或发明各种物质手段(如工具、机器、仪表)的经验、方法、技能、技巧等。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研究活动以发现为创新方式,以创造知识为目的,任务是反映自然界、认识自然界的规律,科学研究成果以理论形态来存在。 技术开发活动以发明为创新方式,以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为目的,任务是通过发明与创新控制自然界、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以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技术开发成果以实体形态来存在。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越来越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5、什么是高技术?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P11 一般认为,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综合科学最新研究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知识、技术和投资密集的技术群。 其基本特征是:战略性、风险性、增值性、渗透性、带动性。 6、目前,得到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的高技术有哪些?我国界定的高新技术范围包括哪些? P12 目前,得到世界各国公认并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的高技术有: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 我国界定的高新技术范围: (1)微电子科学和电子信息技术;(2)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3)光电子科学和光电一体化技术;(4)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5)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6)能源科学和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7)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8)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9)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10)其他在传统产业基础上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辽宁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总第152期)产业经济研究 高新技术产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唐晓华 摘 要 高新技术产业化是在当代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的一场最为深刻的产业革命。把握它带给 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所处环境的变化,将有助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进程。 关键词 高新技术 高新技术产业化 信息社会 作 者 唐晓华 辽宁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副教授 邮编 110036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进程正在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对产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科技的进步,生产方式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又将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近20年来,随着科技革命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引起世界产业结构特别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不同程度地发生了变化。基本趋势表现为两个方面:1.三次产业之间的比重发生了变化。第一次产业(如农业,尽管是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产业)在整个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第二次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明显开始下降,而以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其比重则逐步上升并成为产业的主体。据资料表明,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创造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5%;2.各产业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由于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产业发展已出现由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正在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机械电子技术,二是生物学技术,在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的同时,使传统农业跳过中间发展阶段而进入生态农业,使农业的发展亦主要依靠知识的投入,而转化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推动自然——生物——人——社会之间稳步协调发展。对于传统工业的改造则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地进行设备和工艺的更新、产品的重新设计与换代,从而赋予传统工业以活力和生机。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换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值得重视的是,此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在信息产业的崛起和发展的条件下而诱发的一次产业结构升级或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随着高度技术的发展,产业的信息单列为第四产业。在各产业中,信息产业是增长最快的。美国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相当于传统产业的3—5倍,预计到本世纪末,美国的信息产业的年收入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据日本通产省预测,到2000年,日本信息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20%,信息产业的产值将超过145万亿日元(约合5000亿美元)。 ? ? 81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区别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 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已经成为各地的工作重点。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既是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深层问题,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紧迫要求,也是应对国际竞争,确保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在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战略抉择。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高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从现今段来看,传统产业又是我们发展经济的优势。深入研究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传统产业的发展状况,正确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传统产业对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制定面向新世纪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战略和对策,顺利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关键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的概念及其特点。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要用严格科学的定义

来概括高新技术产业还有一定困难。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商务部和日本通产省将高新技术产业定义为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智力密集型产业部门:①研究开发经费超过其价值增加额10%以上的产业部门;②高科技人员超过其职工总数10%以上的产业部门。显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内涵也会相应发生变化。我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划分了具体的行业标准,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一共涉及11个领域,在工业上包括38个行业。从其本身的含义来看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即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化和高新技术的全面应用。与传统产业相比具有自身明显特点:一是高度的创新性。高新技术以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为基础,高新技术成果具有更高的知识含量,是人们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二是高度的集成性。高新技术发展不是单一学科或技术的发展,而是体现多个学科、多种技术的交叉与综合;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和商品化生产的相互融合;体现人才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优化集成。三是高度的产业关联性。高新技术发展使科技链与产业链融为一体,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快、周期短,市场信息反馈及时,高新技术产品更新换代迅捷。四是高度的渗透性。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加速重组,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因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渗透性。五是高度的竞争性。高新技术竞争较之传统技术领域的竞争,其内涵更为广泛和深刻。它包括: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一、设计思路 在这节课中,我舍弃了自己搜索图片视频等资料,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通过自己动手,合作探究、总结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地理知识,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学习目标 1、理解高技术产业的主要特点。 2、通过举例让学生掌握高技术产业在工农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 4、了解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重点: 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分布的特点。 学习难点: 掌握我国高技术产业在地域上的分布特点及未来变化趋势。 学习方法: 上网搜索、合作探究,调查报告 三、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与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媒体,投影仪、录像设备等都已进入教室。轻点鼠标,就可以纵览天下大事,深入知识的海洋,探索我们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是高新技术产业带给我们的便利。今天,我们将地理课安排在我们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切身体验,来点击感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和魅力。 活动过程: 为了完成这堂课的学习任务,老师拟定了一份调查报告,需要各小组的同学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希望各位同学按照要求,合理分工,认真准备。让我们比一比,在成果展示中,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展示调查报告,小组合作探究:

四、小组展示、点评总结

五、教学反思: 1、注重了引导学生自己运用网络,自主、合作、探究,在自身体验中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学习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直观可感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增强能力。 3、利用了现代化的设备进行教学。但课堂掌控不够,有少数几个学生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做到真正让网络为学习服务。 《滔滔黄河》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黄河的源流概况和各段的自然特征。 2、理解黄河“地上河”的成因,探讨黄河的开发和治理措施,树立忧患和责任意识。 3、认识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学习重难点: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以及黄河的综合治理。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学法指导: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 河流概况:1、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

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高新技术产业范围的界定,是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各种问题包括政策问题的基础。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于高新技术,而人们对高新技术的认识往往还不能达成一致,这使得目前业界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界定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美国商务部提出的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指标有两个:一是研发与开发强度,即研究与开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二是研发人员(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工人)占总员工数的比重。此外,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出于国际比较的需要,也用研究与开发的强度定义及划分高新技术产业,并于1994年选用R&D总费用(直接R&D费用加上间接R&D费用)占总产值比重、直接R&D经费占产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3个指标重新提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4分类法:即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与通讯设备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等确定为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分法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此外,加拿大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认定取决于由研发经费和劳动力技术素质反映的技术水平的高低。而法国则认为只有当一种新产品使用标准生产线生产,具有高素质的劳动队伍,拥有一定的市场且已形成新分支产业时,才能称其为高新技术产业。澳大利亚则将新工艺的应用和新产品的制造作为判定的显著标志。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形势及任务

高新企业发展状况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简称科技规划)强调以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并把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依靠科技创新,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冲击,取得了新成绩,上了新台阶。 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期间,我国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7.3%,2010年达到7.62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924亿美元,是2005年的2.3倍,居世界第一位。信息技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电子商务、研发设计服务等高技术服务业快速发展,信息、生物等高技术广泛应用与渗透,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技术服务业、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信息产业“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步得到改变,占高技术产业的比例由2005年的80%调整到2010年的69%。一批高技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93家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 产业技术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的研发投入稳步提高,2009年达到892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5.2%。产业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大幅增长,2009年达到41170件,是2005年的6.2倍,年均增长 57.7%。在信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的企业,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高技术企业超过40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5年的28.6%提高到2010年的31.2%,我国成为世界重要的高技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开始由简单的加工贸易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

高新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新技术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高新技术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就以20世纪影响人类生活的20大发明为例,电脑、人造地球卫星、核能、因特网、电视机、激光、飞机、汽车、基因工程、无线电、光导纤维、航天飞机、雷达、克隆、避孕药、胰岛素、机器人、硅片、塑料、超导体。可知,高新技术产生不断进步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之深远。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因历史时期而不同,从技术领先到科学领先发展,从技术与科学分离到科学与技术精密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更加使科学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的应用开发之间的时间缩短,尤其系统科学的诞生,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经验

20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以微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原子能、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逐步兴起,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也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进而对人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热潮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基本国策,以高新技术的研发作为主攻方向,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基本目标,力争在21世纪取得最有利的国际竞争地位。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发展经验 世界各国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自身的政治体制、经济实力和文化传统,采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从管理主体视角来看,当前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模式:一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以自由竞争为主,注重通过市场手段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一般不直接参与产业的发展,而是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法规,签订科研合同和采购合同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进行宏观调控和间接扶持。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加州的“硅谷”和波士顿的“硅路”(128号公路产业带)。但自克林顿入主白宫以后,开始强调政府对关键产业的直接干预,采取官(联邦政府、州政府)、产(企业)、学(科研机构和大学)联合研究开发生产机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典型代表为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

二是以政府为主导,市场自主创新为辅的发展模式。该模式又可以分为科学城和技术园区两种类型。科学城型模式具有行政区域的特点,通常由政府进行规划建设,把大批研究机构和科学专家集中在高质量的城市空间,实现科研开发协同发展。典型代表为日本的筑波和韩国的大德等;技术园区型模式类似于新型的产业行政区划,更具政府行为色彩。其目标是在某一划定的地区集中兴建一批高新技术公司,以提升该地区的国际竞争力和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典型例子有台湾的新竹、法国的索菲亚?安蒂波里斯和英国的剑桥。 虽然上述两种发展模式的管理主体和运作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在促进产业发展方面有许多共性值得关注: 第一,政府的支持和干预不可或缺,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促进行业发展。美国几乎每一任总统都有其独特的政策来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如肯尼迪的宇宙开发计划、尼克松的十年攻克癌症战略计划、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等;美国对符合其产业政策的企业产品实行保护性购买政策,如国防部购买航空产品、电子产品促进了硅谷和硅路的崛起;美国政府还通过直接资助、信息和网络外部支持的方式培育各类孵化器,促进企业成长。日本在“科技创新立国”战略指导下,制定完整的法律体系、积极倡导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特定目标产业,并通过限制进口来保护、推动本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二,通过各种财税优惠政策,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政府实行风险投资税收减免政策,如对风险投资所得的60%免税,剩余40%减半征收所得税,企业为建立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提供的资金免交所得税等。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都实行设备“加快折旧、特别折旧”制度,以减轻企业税负、强化资本积累、鼓励企业投资、促进设备升级、加快技术进步、化解产能过剩,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1世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 21世纪初期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中取胜的必然选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涉及多个领域及其相关政策等各个方面,本文针对现阶段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迈入新世纪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刻不容缓世纪之交,以信息技术、知识产业的迅猛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革命正席卷全球,世界科技进步速度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而附加值高、渗透性强的高科技产品也成为国际贸易中各国竞争的制高点。支撑经济竞争的产业技术水平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和决定性因素,竞争优势进一步向拥有先进科技的发达国家倾斜。面对更加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发展中国家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 1世纪初期,为了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也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技术集约化的方向转变,利用产业升级来解决我国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劳动就业等方面的矛盾。因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刻不容缓。 二、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把握现状是提出对策的基础。 【内容提要】2l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科技发展的新纪元,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起的技术革命浪潮将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重视研究高新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对于中国在新世纪制定正确的科技发展政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新技术;技术革命;经济社会变革 一、21世纪高新技术发展大趋势 在2l世纪影响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主要是:第一,技术自身自主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二,科学发展状态对技术发展的巨大影响,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必然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速度;第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将技术发展的速度、方向和规模产生巨大影响。 根据以上影响21世纪技术发展趋势的基本因素,我们大体上可以推断高新技术发展的三大领域的大趋势。第一,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革命将延续到2l世纪初期。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浪潮的兴起将成为“世纪工程”。它将成为全球的神经中枢,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就如同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大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趋势,这是因为,其一,预计未来20年,半导体芯片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价格减半的被称之为“摩尔定律”的发展趋势还会继续。而与之并行的处理技术难度使计算能力每两年提高一个数量级,预计到2005年计算能力将达到每秒千万亿次级。过去十年间,光纤的传输速率几乎每年翻一番,近两年达到每半年翻一番。其二,信息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1995——1998年,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占l/3以上。据统计,1998年,全球电子产品市场规模为1.13万亿美元,2000年达到1.3万亿美元。其三,互联网和电子商务高速增长。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6年不足40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2.6亿户,预计到2005年将超过10亿户。目前全球电子商务市场贸易总额已达150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未来10年,全世界国际贸易可能将会有1/3通过电子商务实现。 第二,生物学世纪正处在创新浪潮中,生物技术将得到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大发展。生物学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是,它不仅在了解生命,还在改造生命,定向进化成为生物技术的新热点。在自然条件下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实现的事情,现在可以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实现。一系列大型计划如《国际地圈及生物圈计划》、《人类基因组作图与预测计划》、《人类前沿科学计划》、《脑的10年》、《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研究》等的实现,特使生物技术崛起。现在生物技术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应用速度加快。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环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2011-08-08 第07版:科学技术 作者:王利政来源:学习时报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着重要作用。近10多年来,我国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高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规模跻身世界前列,但是仍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产品出口全球第一。“十一五”以来我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美国科学和工程指标2010》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落后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到2007年,我国首次超过日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位居世界第二。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6万亿元,达到60430亿元。 高技术产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以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随着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扩张,高技术产业产品的出口继续保持增长,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产品出口额达到3813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首位。 行业规模差异大,产业地理集中度高。从高技术产业的五个行业看,2009年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所占比重仍然接近

一半,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规模位居第二,所占比重超过 1/4,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占比仅为2.2%。 从产业的地区分布看,高技术产业呈现很高的地理集中度。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占比达到85.4%,几乎是中西部地区的6倍。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是高技术产业的主要集中地,三个区域产值占全国的81.9%。其中广东、江苏两省产值所占比重,达到全国产值的一半。但两省的规模变化又有所不同,“十一五”以来,广东占比从31.2%下降到28.4%,而江苏占比从18.0%上升到21.5%,这反映了加工贸易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制造工业发展放缓,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向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转移。 产业研发经费持续增长,R&D强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的R&D经费持续增长。2009年,高技术产业R&D经费规模达到892.1亿元,占制造业R&D投入的1/4,同时产业R&D强度提高到1.48%,几乎是同期制造业平均水平(0.75%)的2倍。其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的R&D强度最高达到4.9%,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强度最低,为0.64%,低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有效发明专利占制造业1/3多,行业和地区分布集中。发明专利是评价科技创新程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也大幅增加,2009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突破4万

(完整)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与石油化工的产业链关系图

原油及油田气 树脂改性沥 现 青、土壤稳定 代 剂、玻璃钢交 交 通配套设施、 通 反光材料、 汽 产 车用塑料和 业 橡胶、 复合材 料自行车等 先进 加工成型 制造 辅助材料 碳纳 米管 氢能 利用 油品及基本有 机化工原料 (三 苯、三烯、甲醇) 甲醇和乙醇 汽油、清净 燃料添加剂 制造风能、 太阳 能、核能、海洋 能等装置 医药中间体 生物工程及 医药产业 包装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 产业 产业 产业 精细化工产品 农药、化肥 除草剂等 医用高分子、 生物芯片、 膜 分离反应器 农用薄膜 浇灌材料 农药器械 粮仓禽舍 旱作材料 建筑 产业 有机化工原料 装 袋器沫料 包膜容泡塑 聚合物改性 水泥、高分 子灌浆材 料、化学建 材(涂料、 门窗、装饰 材料等) 聚合物及聚合 膜分离材料 吸附材料 环 保 物基复合材料 吸附材料 离子交换树 产 业 脂、水处理剂 屏蔽材料、天线、传输 和存储介质、光刻胶、 封装材料、线路板、塑 料芯片、电器外壳等 碳纤维和芳纶纤 维增强树脂、玻 璃 钢、碳 /碳复合 材 料、相转变材 料等 飞机、导弹、 雷达罩、太空 站、航天器 图 1 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与石油化工的产业链关 系图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科学技术部共同发布的、 引导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当前优先发展的 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确定了当前应优先发展的电子信息、生物及医药、新型材 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先进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现代农业、现代交通以及建筑和包 装等高技术产业。如何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 ,依托大庆的石油和石化优势 ,通过发展项目 ,形成特色 主导产业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我市经济全面发展 ,是大庆二次创业的关键问题。 材料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石 ,在指南中石油和石化实质上包含在新型材料领域化工新型材料 ,也就是为其他产业提供原材料如图 1 所示 ,这样不仅促 ,因为越向下游发展 ,技术含量越高 ,附加值越高。 本文剖析 ,希望对 大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和参 1. 电子信息 从通讯、电子信息设备的外壳到内芯元器件 物基复合材料。 计算机、家用电器、办公设备、商用设 备、通讯设备以及各种电器元件的壳体、内胆、结构和支撑件 都是由聚合物材料或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成的。 聚合物也是应用广泛的电磁屏蔽、 电子隐身和制造雷 达天馈线的材料。 电子信息行业广泛应用的多层印刷电路板是典型的聚合物基层压复合材料 ,它是用纤维增强树脂如环 氧树脂等和铜箔层压复合而成。集成电路制造中必需的光刻胶、电子封装材料都是聚合物材料。用于 录音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的录音像带、磁盘和光盘等的存储元件 ,是将粉末磁性材料均匀涂抹或将视 频和音频信号转移到塑料基材表面上制成的信息记录产品。 聚酰亚胺是制造液晶显示取向膜、负性相补偿膜、 ITO 底板等液晶显示器元件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随着塑料半导体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 ,塑料不仅制作电子产品的外壳 ,逐渐向电子产品的内芯延伸。 从奥地利科学家首次采用聚苯乙烯等塑料制造成功的太阳能电池 ,到荷兰飞利浦公司推出的轻薄柔软 的塑料计算机显示屏 ,再到 IBM 科学家一直在研究的利用有机材料与无机物的混合物来研制晶体管等 塑料半导体已逐渐深入到计算机、能源、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塑料一直被认为是绝缘体 ,随着导电 塑料的发明和利用 ,使塑料芯片逐步代替硅芯片成为可能 ,塑料芯片的价格仅为硅芯片的 1%~10%, 因极 具市场竞争力而将成为未来极有发展潜力的新一代芯片。 据预测 ,到 2004 年,全球塑料芯片行业的平均 销售额将达到 100 亿美元。目前已有多家 IT 业巨头宣布成立塑料芯片的专门研发机构 ,例如 IBM 、朗 讯、三菱、日立、施乐、飞利浦和 Hoechet 等公司。 有机高分子磁体 OPM 制造的移动通讯天线、功率分配合成器、脉冲振荡器、混频器、滤波器等电子 器件已在通讯领域获得应用。通讯传输介质电缆和光缆的皮层和护套都是聚合物材料 ,以聚甲基丙烯 酸甲酯 PMMA 和聚苯乙烯 PS 为芯材、 含氟聚合物为皮层的聚合物光导纤维已经使用。 聚合物光纤比 石英 光纤柔韧性好 ,容易进行配列、粘结及研磨加工 ,适合于短距离传输 ,因而它有望取代目前接入网和 入户中使用的带宽仅为几兆的双绞铜线和同轴电缆。中科院化学所已经建成聚合物光纤示范局域网 传输速率达 100Mbs 。 聚苯胺锂离子电池、聚吡咯和聚苯胺导电高分子电容器、聚苯亚乙烯高分子发光二极管、高分子晶体 管、有机激光器等有机电子元器件正在逐步商业化。有机聚合物光折变材料具有加工容易、成本低、 光折变因数高的优点 ,有机聚合物光折变器件在光存储、光计算、光通信器件和集成光学等领域应用 前景广阔。 2. 生物及医药 2.1 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 生物医学材料是用于诊断、治疗、修复、替换人体组织、器官 ,或增进其功能的高技术新材料。 目前 普遍应用的生物医学材料主要有 20 种,其中医用高分子材料 12种,金属材料 4 种,陶瓷材料 2种,其他 2 种。利用现有的生物医学材料 ,已开发应用的医用植入体、人工器官、药物和生物活性物质控释载体 以及医用形状记忆材料等近 300 种。常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有 :聚氯乙稀、聚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 氯乙稀 -偏二氟乙烯共聚物、聚酰胺、聚氨酯、聚碳酸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和聚苯乙烯等 ,它们都 是石化下游产品。 人口老龄化、中青年创伤增加、整形和美容的兴起、高新技术的注入等是生物医学材料产业持续发展 的主要因素。生物医学材料具有很高的附加值 ,其每公斤达 1200~150000 美元 ,而建筑材料仅为 0.1~1.2 通过石化产业向下游深度延伸至其他产业上游 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而且提高石化产业的效益 了十大高新技术产业与石油化工的产业链关系 考。 ,再到传输介质导线、电缆、光缆都离不开聚合物和聚合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现状与对策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赵刚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从20世纪50年代建国之初至今,中国的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期间国家制定了多个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划,如863计划。也建成了多个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特别是近几年依靠几个“五年计划”的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新成绩,迈上了新台阶。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国家政府和我国企业都应该看到这些问题,并致力于解决他们,从而为国家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发展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从整体而言已初具规模,产业规模居世前列。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生物科技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发展,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产业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新能源、航天等一批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不断建成,93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8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7个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58个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等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地。东部地区高兴技术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空间的合理格局逐步形成,产业创新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研发投入逐年提高。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5年以来高新技术研发投入经费年均增长25%以上。在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新建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高速铁路、超级计算机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现产业化。涌现出华为、联想等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力的企业。并且产业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明显提高,我国成为世界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随着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由简单的加工出口向资本、技术输出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转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产业技术开发和标准研制等国际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但也要看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发达国家的高新产业相比而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其科技投入占总产业的比重和自主开发能力,还是在世界高新技术市场中所占份额和国际竞争能力,以产业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的高新产业技术密度不高、掌握的核心技术严重不足、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低‘产业持续发展动力不足。高345经费投入是衡量产业技术和知识密度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世界经合组织在其发表的以“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为题的报告中甚至将其列为判定高新技术产业的标准。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经济不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的发展需要经济领域的最高端――高新技术产业来带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得益于火炬计划的方案实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晚而且基础很弱,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高科技产业的现状分析,推论并得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全文的结论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 研究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再是传统产业,而是更趋于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迎来了发展的最佳时机,而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特点,它的持续发展,也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共同发展。同时,高新技术产业表示着将来的产业开发的动向,产业竞争力的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与科研水平。因此,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决定了我国能否成为创新型国家。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思想,确立了我国科技发展的理论基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来支持发展。1988年8月,我国开始实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创办便成为火炬计划的重要发展内容。各地因为火炬计划都纷纷结合当地条件和特点,用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地带的方式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从1991到2012年9月,114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并建立。计划实施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取得了万众瞩目的成就,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 2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起步比较晚,虽然在火炬计划实施后,我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我们还是能很明显看出我们相比发达国家在各方面的不足。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关键技术往往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创新型人才比较缺乏,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国家的支持如国家投入与政策环境这些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进。这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改善。 3 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 如今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外学者通过案例分析、理论分析或实证分析已经有了很多的成果。但这些成果大都关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传统产业发展的影响、对提高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等这些方面的问题,而对于本文的研究问题,还缺少有相关理论成果。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区别于其它产业的最主要方面,高新技术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开发的基础,因此,对高新技术产业研究的核心是对高新技术的分析,我们通过对高新技术的研究可以来分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本章从将从三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一般分析,试图比较全面地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以及清晰了解不同因素是如何影响产业发展的。 3.1 经济水平因素分析 通过对国外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历史研究,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了其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政府往往通过大量资金投入来支持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例如,法国政府为了资助媒体方面、生物技术和电讯的高新技术企业,设立了7亿法郎的“国家启动资金”。因此,高新技术实物化、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样,国内也有一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资金短缺是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发展壮大的主要问题。通过调查显示,天津高

论述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论述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因素 急求答案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2002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 亿元,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位;工业增加值为45935亿元,占GDP 的比重达到44.9%。而新中国诞生之初的1949年,工业净产值仅为45亿元,所占比重只有12.6%。 在上述的一组对比数据背后,隐含着一个建立在农业国家基础上,拥有13亿人口同时进入工业化进程的伟大而创造奇迹的故事。纵观当今世界60亿人口中,主要工业国人口约为7亿,所占比例不足12%,而超过21%世界人口作为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家--中国,进入工业化的高速增长,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的现象,也必然产生许多人类发展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和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化道路 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1953年开始执行的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并没有沿用其他国家一般采用的轻纺工业起步的工业化道路,而是采取了重化工业起步的超常规道路,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赶超"的强烈意识是采取重化工业战略的基本动因,而前苏联的发展模式又似乎提供了一个可学习、借鉴的"榜样"。为了尽快实现"赶超"目标,采取了比前苏联更强的强制性积累,试图在远比前苏联落后的基础上跨越轻纺工业阶段而建立重化工业体系。在经济制度上,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创建了大量的国有企业,以保证能够通过高积累的方式集中大量建设资金,进行大规模的重化

工业投资和建设。工业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迅速延伸到整个经济系统,从而形成了在中国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此意义上说,计划经济体制与重化工业起步的工业化战略存在着逻辑上的联系。 这一战略的贯彻和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重工业快速增长。1952年至1965年期间,重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5%,高于轻工业年均增长率5.5个百分点,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也迅速由35.5%提高48.4%。从1953年到1980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投资占54%,而工业投资中重工业投资所占比重高达89%,主要投资于冶金、电力、煤炭、化学、机械等行业。 尽管现在评价这一工业化思路的得失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但是其缺陷和失误是明显的。由于缺乏重工业与其他产业的协同发展机制,形成了重工业增长自我服务和自我循环的局面,导致了"重工业重,轻工业轻"的结构性缺陷,轻工业及其他产业严重落后,表现出"高积累、低消费、低效率"的特征。消费品严重短缺,消费需求受到严格抑制。在此期间,工业尽管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工业与一二三次产业之间、轻重工业之间、积累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极不协调,资源配置和结构状况存在明显缺陷。工业化过程经常处在工业高速增长--结构关系失衡--调低工业发展速度--恢复比例关系--再提高工业发展速度的反复循环过程中,国民经济增长处在严重波动的状态中。国民经济因结构矛盾而缺少稳定、持续的增长能力。 以计划经济为体制背景,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基本战略,同时处在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