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哪杯水热
- 格式:docx
- 大小:18.71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科学6《哪杯水热》(教案)哪杯水热?探究水的导热性质引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热水袋、冷水瓶等容器。
你是否曾想过为什么有些容器感觉更热,有些容器则感觉更凉?这其实与杯子的导热性质有关。
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不同杯子对于热水导热性质的影响。
问题:不同材质的杯子对于热水的导热性质有何影响?目标:1. 了解不同材质的杯子对于热水导热性质的影响;2. 学会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
实验材料:1. 玻璃杯2. 陶瓷杯3. 塑料杯4. 不锈钢杯5. 温度计6. 热水壶7. 计时器8. 记录表格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材质的杯子,分别标记为A、B、C、D;2. 用热水壶煮沸一定温度的水,将水倒入每个杯子中;3. 在每个杯子中插入温度计,记录下初始温度;4. 同时开始计时器,每隔1分钟记录下各个杯子中的水温,并记录在表格中;5. 持续观察并记录水温变化的时间,直到水温下降到室温。
数据记录:实验结果如下:材质 | 初始温度 | 1分钟后温度 | 2分钟后温度 | ... | 水温下降到室温的时间--------|---------|------------|------------|-----|-----------------玻璃杯 | | | | |陶瓷杯 | | | | |塑料杯 | | | | |不锈钢杯 | | | |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玻璃杯的导热性质较好:从实验数据中可以观察到,玻璃杯中的水温下降速度较快,说明玻璃杯对热能的传导较高。
2. 陶瓷杯的导热性质较差:陶瓷杯中的水温下降速度相对较慢,说明陶瓷杯的导热性较低。
3. 塑料杯的导热性质很差:塑料杯中的水温下降速度最慢,说明塑料杯对热能的传导非常不利。
4. 不锈钢杯的导热性质较好:不锈钢杯中的水温下降速度较快,说明不锈钢杯的导热性较高。
解释和讨论:不同杯子对于热水导热性质的影响主要与杯子的材质相关。
6哪杯水热【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教学目标】一、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二、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三、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学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教学难点】知道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教具学具】各种温度计(水温计、体温计、气温计)、冷水、热水、玻璃棒、烧杯、记录表、一杯热水、一杯常温下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课铃响后,先将准备好的三杯冷热不同的水让三位同学端到讲台上,观察三位同学的不同表情,故作不知情,询问其原因。
生1:一号杯中水太热。
生2:二号杯中水太凉。
生3:三号杯不冷也不热。
然后再找两位同学来试一试,要求让一位学生先感知热水再感知温水,让另一位学生先感知冷水再感知温水,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生4:三号杯水冷。
生5:三号杯水热。
由此产生矛盾,提出问题:同一杯水给三位同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生讨论,师小结:只靠感觉并不能准确地知道水的冷热,科学家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想准确的知道水的准确温度怎么办呢?生:用温度计测。
师:你们真是太棒了!是的,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那么你了解温度计吗?你想了解温度计的什么问题?生:温度计真的可以准确的测量物体的温度吗?生:怎样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知(一)认识温度计出示温度计,你认识它吗?互相说一说。
生1:认识,我家里有只温度计,能测出家里的温度。
生2:我家里也有,能测出体温。
师:请各小组仔细观察实验盒里的温度计上有什么?可分为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强调:观察的时候注意要轻拿轻放,不要摔坏了。
小学科学6哪杯水热教案热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之一,而学习热的传递和热教案对于小学科学的学习非常重要。
在小学科学6年级中,有一节关于热的教学内容,其中一个有趣的实验是判断不同杯子中的水哪杯水更热。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学习到热的传递方式以及如何科学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教案的整体结构。
该教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几个部分。
在每个部分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概念和知识,并引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下面,我们将逐步展开来解析这个教案。
首先是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明确实验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在这个教案中,实验目的是让学生观察不同杯子中的水在一段时间后的温度变化,并判断哪杯水更热。
这个目的引导学生注意温度变化和热的传递过程。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杯子对热的传递的影响。
接下来是实验材料。
这一部分列举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器具。
在这个教案中,需要准备5个杯子,每个杯子中装满了相同温度的水。
这样可以确保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尽可能减少。
此外,还需要一个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并恒温器或保温杯来保持水的温度恒定。
然后是实验步骤。
这一部分详细描述了实验过程,并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指导。
在这个教案中,首先要确保实验材料准备完整,然后学生需要在每个杯子中测量水的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接下来,将每个杯子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下,并定时记录每个杯子中水的温度变化。
最后,学生需要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哪杯水更热,并解释原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一些实验细节。
例如,确保每个杯子中的水温度相同,不要用手触摸杯子,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记录下每个时间点的水温。
在实验结果部分,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判断不同杯子中的水的温度变化情况。
他们需要将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并得出结论。
结果可以按照实验时间点进行排列,并绘制成直观的图表,更好地展示不同杯子中水的温度变化趋势。
三年级上册实验名称:6.哪杯水热实验器材:温度计2个、烧杯2个、凉水、热水实验目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将两只烧杯分别盛上一杯热水和一杯加了少量凉水的温水,让两个烧杯中水量相同。
2、用手摸摸烧杯壁,发现两杯水都很热,很难确定的哪一杯水的温度更高。
3、用温度计来测测。
两个同学同时把温度计放入水中。
(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将温度计竖直放入烧杯里,液泡不能碰到烧杯壁。
4、待液柱静止后,观察: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另一个烧杯里水的温度是(),读出所测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而且还通过测量知道了这一杯水(用手指一指)更热。
整理器材,归位如初。
实验名称:水温的变化(7、水温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烧杯、计时表、热水、铁架台、细绳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步骤: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的液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注意:在测量过程中,要保持温度计与烧杯位置不变,不能将温度计拿出烧杯读数。
实验现象:热水的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实验名称:哪杯水多(8、哪杯水多)实验器材:集气瓶、锥形瓶、平底烧瓶、量筒实验目的:掌握量筒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1、分别往三种不同形状的杯子中倒入液面高低相同的水。
3、比较哪杯水多。
注意:量筒的使用方法:(1)使用时须选用合适的规格,不要用大量筒计量小体积的液体,也不要用小量筒多次量取大体积的液体,否则会引起较大的误差;(2)量取指定体积的液体时,应先倒入接近所需体积的液体,然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3)应把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眼的视线和液体凹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读取和凹面相切的刻度,不可用手举起量筒看刻度。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哪杯水更热》教学设一、课标解读根据《科学课程标准》提出“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等要求,我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各种各样的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地动手动脑学科学。
二、教材分析:本课设计了借助感官判断水的冷热、认识温度计及使用方法、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等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利用工具进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使用工具测量比利用感官判断更有效。
只有掌握了温度和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学会了温度的读写方法及如何使用温度计,学生才能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完成接下来的《水温的变化》的学习。
三、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可能听说过温度计,也曾用体温计测量过体温,但真正使用温度计测量过其他物体的温度的孩子估计极少。
大部分学生平时对温度计只有一个外表的认识,对它的作用及用途,没有深入的了解。
个别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有一个简单的认识,但不能正确地使用温度计。
因此,本课的学习,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温度计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识读温度计,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等,为以后的学习活动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改善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知识目标: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读写温度,特别是零下温度的认读;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好简单的记录。
六、教学评价设计:1.通过6组温度的读写练习,落实了教学目标1。
2.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落实了教学目标2。
3.通过运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落实了教学目标3。
2020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2020版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6《哪杯水热》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温度计,知道温度计的结构与作用,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
2.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知道温度的单位。
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作简单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对于温度计和怎样使用温度计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温度计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认识温度计,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
【器材准备】教师准备:[PPT 2 出示]水温计、气温计、体温计、烧杯、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3 出示]教师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水(出示一杯温水、一杯冷水)。
同学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办法,来分辨一下这两杯水哪杯热呢?(学生自由发言,如用手摸……)2.教师小结:同学们想的办法都非常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哪杯水热》。
(板书课题]《哪杯水热》)二、探究新知(一)感知体验,认识温度计。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们能够利用你的身体感官来判断一下哪杯水热?2.学生活动:找几名学生试着判断哪杯水热。
并强调有时水会很烫,有被烫伤的危险,所以大家在判断水温的时候,看看水面上是不是有很多热气冒出,如果有就不要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接触水,以免烫伤。
3.交流汇报。
用手摸一摸,1号杯里水热,2号杯里水冷。
4.[PPT 4 出示]教师讲述: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5.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判断各小组桌上的3号和4号杯(温差较小)中哪杯温度高。
6.学生活动:用手摸一摸,有的学生认为3号杯水的温度高,有的学生认为4号杯水的温度高。
[PPT 5出示]教师谈话:怎么才能知道3号和4号杯中水的准确温度呢?这里我们需要一种专门的仪器——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使用时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小学科学6哪杯水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热扩散性质,理解热传递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水的热扩散性质以及热传递的基本概念。
2. 能够通过实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准备试验器材:两个小粉杯、两个小玻璃杯、一把尺子、一瓶常温水。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可以借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我们喝水时,为什么有的杯子的水热,而有的杯子的水凉。
2. 引导学生探讨杯子的材料可能会影响水的温度的现象。
(二)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每组准备两个小粉杯和两个小玻璃杯。
3. 将热水倒入一个小粉杯中,冷水倒入另一个小粉杯中。
4. 将热水倒入一个小玻璃杯中,冷水倒入另一个小玻璃杯中。
5. 使用尺子测量水的温度,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三)观察与比较1. 观察两个小粉杯中的水温变化情况,记录。
2. 观察两个小玻璃杯中的水温变化情况,记录。
3. 比较热水和冷水在不同杯子中的温度变化情况,进行小组讨论。
(四)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发现有的杯子的水热,有的杯子的水凉。
2. 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为什么不同杯子中的水温变化不同。
3.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杯子材料的差异,理解热传递和导热性能的概念。
(五)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杯子的材料,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水的温度变化?2. 探讨在不同季节或环境条件下,水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不同?六、实践应用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导热性能实现保温或保冷效果。
2. 鼓励学生设计和制作保温杯或保冷杯,并进行实践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本堂课中,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杯子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引导学生理解了杯子材料对水的热传递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小学科学教案6哪杯水热四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案:6哪杯水热》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科学已成为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本教案将聚焦于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的一项实践活动——"哪杯水热"。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探索水的热传导性质,并对不同杯子中的水的温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实验。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热的传导,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热的传导性质及相关术语。
2. 学会使用观察、提问、实验、总结等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活动。
3. 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温度计、小杯子、大杯子、冷水、热水。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铅笔、学习用具。
三、教学过程(引入)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相关内容,例如热传导的概念以及热的表达单位(摄氏度)。
2. 提出新课题:“哪杯水热?”请学生展开讨论并猜测不同杯子中的水是否会有温度差异。
(实践活动)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4人。
2. 分配任务:每个小组从小杯子和大杯子中选择一个,并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下自己的选择。
3. 实施实验:每个小组分别向自己选择的杯子中倒入相同温度的水,一杯是冷水,另一杯是热水。
4. 观察:学生观察每个杯子中的水的温度变化,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5. 讨论:小组内部讨论观察结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
6. 总结: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表和小组讨论,总结出有关不同杯子中水的温度变化的规律。
(解释与纠正)1. 教师向学生解释热的传导过程,介绍热传导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2. 根据学生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分析温度变化的原因,并解释热传导在不同杯子中的差异。
3. 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理解,强调实验结果之于温度变化所起的重要作用。
(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热水倒进一个保温杯和一个塑料杯,它们之间的温度变化会有何不同?2. 鼓励学生进行类似的实验,扩展他们对热传导的了解,并总结实验结果。
青岛版小学科学3—6年级实验操作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分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第6课哪杯水热思维导图知识点1.想精确的知道水的温度要用到温度计。
2.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温度计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测量气温,用气温计。
测量体温,用体温计。
测量水温,用水温计。
4.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表示。
5.温度计的组成部分:刻度、玻璃管、玻璃泡等。
6.使用水温计测量水温的注意事项:(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7.用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方法:(1)在测量体温之前需要先将体温计甩至35℃以下,如果没有将水银甩下来测量的体温值是不准确的。
(2)在测量体温的时候是不能吃东西,也不可以来回的走动,也不可以说话。
(3)测量体温的时间一定要充足,若是时间不够测量出来的体温也是有区别的。
比如测量腋窝,至少要测10分钟,测量口腔至少要测量5分钟,而测量肛门的体温至少需要测量3分钟。
(4)在测量体温之前,需要先安静休息15分钟左右。
8.使用气温计的注意事项:(1)气温计要悬挂在空气中,不能接触地面或其他物体;(2)不要将气温计曝晒在阳光中;(3)气温计要保持干燥,不要沾水或其他液体;(4)不要在温差很大的环境中测量,避免气温计损坏;(5)等气温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8.温度计的读数,读作35摄氏度,写作35℃。
9.常用的体温计一般是水银体温计,内有随体温升高而上升的水银柱。
水银是汞的通称,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易挥发成汞蒸气而被墙壁和衣物等吸附。
人吸入一定量的汞蒸气会导致汞中毒。
10.水银温度计里的水银洒出来了该怎么处理(1)首先,要及时开窗通风,减少水银挥发对人体产生危害;(2)将一张薄的硬纸平铺在地上,另外再准备一个装有水的瓶子;(3)戴好手套、口罩,用小刷子或者是棉签将洒落在地上的水银轻轻地扫到纸上;(4)弯曲纸壳两端,将水银装入装有水的瓶子里,密封好;(5)如果实在担心会有水银蒸发到空气中危害身体,可以在屋里喷洒酒精后离开房屋2-3小时,让屋内保持通风,加速水银的挥发与消散。
6、哪杯水热
于集镇孙堂小学王志荣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温度计进行测量,知道使用工具比感官更有效;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
采集数据;初步学会运用简单表格、图形等统计方法整理测量记录。
2、通过测量活动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通过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意识到人们在不断地运用已有的科技知识和发明创造改善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3、认识各种温度计;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的温度,并做简单记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运用温度计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的温度。
【教具、学具】各种温度计、记录表、两杯温度不同的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谈话:同学们,
今天的天气感觉怎么样?昨天呢? 学生谈对冷热的感知。
谈话:今天老师遇到一个难题
,谁能帮我解决? 出示两杯水,请同学们用感官来分辨一下这两杯水哪杯水热一些呢?
板书课题:6.哪杯水热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运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
小组讨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
(眼睛看、用手摸)。
师质疑:只凭冒热气来感知水的冷热还不够,你觉得这杯水比那杯水热多少?好不好说?你觉得这杯水比那杯水冷多少?好不好说? 生讨论后得出“用感官判断温度的高低不准确”。
教师抓住“温度”二字引导:你们知道什么是温度吗?
出示资料卡,引出什么是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教师随机板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认识温度计。
质疑:怎么来知道这两杯水的温度?(学生指出用温度计)
教师:温度计就是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用温度计测量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更准确。
出示温度计——水温计。
小组活动:请每组派一位同学领取两只温度计,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上有什么,
它由哪几部分构成。
(学生观察温度计)强调:观察的时候注意要请拿轻放,不要摔坏了。
组织小组交流各自的观察发现。
(出示温度计结构图)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温度计一般由玻璃管、玻璃泡、刻度三部分组成.
玻璃泡里装的液体,有的是酒精,有的是煤油,还有的是水银,它会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升降;
外面的叫玻璃管,玻璃管外面的横线和数字叫刻度;刚才我们看到温度计上的"°C"是温度的单位,
读作"摄氏度",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 板书:玻璃管、玻璃泡、刻度教师:
还有其他发现吗?引导学生用手捂住玻璃泡,有什么发现?放开又有什么变
化? (
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液面上升.放开后一会液面下降.) 师结:液体温度计就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或下降来测量温度的.(即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谈话:我们认识了温度计,
你能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吗? (课件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
温馨提示:在测量物体的温度时,要根据被测物体选择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
不同的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直接测量水的温度(一个小组的同学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尤其是让测量同一杯水温度的同学汇报。
学生通过汇报结果产生问题:“为什么同一杯水温度不同呢?”
2、学会温度计正确的测、读、写。
教师出示配图,组织学生讨论。
或通过回忆自己的测量过程,发现测量中要注意的事项。
结合示范使学生认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并熟练掌握温度的读、写(注意强调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读写方法)。
学生进行读写训练。
(教师要选择更多的温度让学生训练)
3、再来测一测哪杯水更热,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谈话:我们学会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的读写温度,那么咱们再来测一测哪杯水真的更热,
热多少?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第一杯水第二杯水哪杯水更
热?C ?C
老师巡视,指出部分同学不规范的操作,表扬做的好的. 谈话:请同学们观察你们的记录单
是否能发现这杯水比另一杯水准确地热多少摄氏度呢?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个个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动脑,不愧是一个个小科学家。
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吧!
2.教师总结概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一般由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三部分组成。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一定要正确掌握方。
难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常见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