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中袖子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114.00 KB
- 文档页数:12
目录
1.前言……………………………………………………………………………
2.人体手臂及其对服装结构的影响……………………………………………
2.1 手臂结构及其活动尺度……………………………………………………
2.2 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尺度…………………………………………………
2.3 袖身尺寸设定的人体依据………………………………………………
3.人体与衣身结构的关系………………………………………………………
3.1 原型袖笼深与人体腋深……………………………………………………
3.2 原型袖山、袖身与人体手臂……………………………………
3.3 袖窿省………………………………………………………………
4.袖型设计变化………………………………………………………
4.1 袖窿部位结构分析……………………………………………………
4.2 袖山部位结构……………………………………
4.3 袖身结构分析………………………………………………………………
5.袖子与服装造型的关系………………………………………………………
5.1 造型上相协调………………………………………………………………
5.2 活跃造型气氛………………………………………………………………
5.3 色彩配置上求统一…………………………………………………………
4.4 面料肌理上求变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服装中袖型结构设计
黄石理工学院08服本2班湛莎
摘要: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装的利用已不仅仅是驱寒保暖和遮羞,在选购服装时顾客不仅要求服装能体现个性化特征、与潮流时尚元素完美结合,而且对其美观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体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曲面体,其静态及动态的形态,直接影响服装结构。
袖子是服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点。
人体的手臂是人们工作、运动等日常活动最常使用的肢体,当手臂活动时,包裹手臂的袖子直接牵动着身体,使袖子、衣身的造型发生改变。
袖的结构设计既要注意其时尚造型,又得讲究其实用功能,并考虑其运动舒适。
袖子在整体服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设计师在完成一件服装时,要使袖子达到美观与功能舒适的完美结合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另外,服装造型与运动功能性常常存在一定的矛盾。
因此,衣袖的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袖子乃至整体服装的外观造型美观,使衣袖对整体服装起到装饰作用外,还必须满足手臂在不同动作状态下的运动舒适性。
关键词:人体手臂、袖身关系、袖山造型、袖型设计
Abstract: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with the soci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people's
use of clothing and modesty are not only keep warm, in the purchase of clothing when the clothing requirements of the customer not only can reflect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the perfect fashion trendscombination of beauty and comfort of their demands have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As the human body is a complex body surface, the static and dynamic shape, directly affect the garment structure.Sleev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lothing, costume design is also a focus.Human arm is that people work, sports and other daily activities of the body most frequently used, when the arm events, the sleeve of the arm wrapped directly affects the body, the sleeves, clothing and body shape change.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sleeve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ir fashion style, but also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fact, with features, and to consider its motion comfort.In the overall garment sleeve has a pivotal position.
When the completion of a clothing designer, to make the sleeves to achieve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combination of comfort many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In addition, functional clothing shape and movement often there is a certain contradiction.Therefore,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sleeve to take into account not only the overall garment sleeve and even the appearance of beautiful shape, so that the whole garment sleeves to play a decorative role, but also must meet state movements in different arm movement comfort.
Key words: human arm, sleeve body relationship, sleeve shape, sleeve design
前言
当今社会,服装不仅要符合人体外型静态的需求,更要考虑到适应人体活动的要求。
因为人是要活动的,首先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从事生产劳动才能生存,更要适应人体的运动需要这是进行结构设计是必须遵循的原则。
对人体运动方式及其规律性的把握,处理好人体运动规律对服装的影响是进行结构设计的关键。
从人体的静态下来分析人体手臂的形态特征,服装包裹所形成的状态。
再考虑手臂运动时所需的活动量,及活动时对衣身其他部位的影响。
服饰不仅仅只是人体的“第二层皮肤”,同时也是人们装饰和美化自己形象的艺术品。
设计师们对于服装的创造,开发并不断创新,均出于一个共同的目的与动机,即让服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更精心地包装自己,服从人的需求,更科学,便利,卫生,安全,更舒适而有效能地支配服装行为,使“衣服适应人,美化人体”。
二、人体手臂及其对服装结构影响
2.1手臂结构及其活动尺度
人体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个运动的个体。
手臂是人体活动幅度较大的部位,且活动频率较高。
服装结构设计要同时考虑到手臂的静止状态和动态时的活动需求。
上肢的活动范围较大,整个上肢可以前后摆动、侧举和上举,上臂和前
臂之间可以屈伸,前臂还可大幅度转动。
上肢是由上臂、前臂和手三部分组成,臂部的形态特征与服装设计制作有较大的关系。
上肢的肘关节以上部位为上臂,肘关节到手腕部位为前臂,手腕到手指尖为手部。
当上肢自然下垂时,前臂向前略有倾斜,当手心向前时,前臂向外略有倾斜,整个上肢自上而下逐渐由粗变细。
手臂上有三个连接人体运动的枢纽,决定着它们各自的运动特点和范围。
从上至下,首先是肩关节,它是胸部和上臂的连接点。
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很大,但主要是向上和向前运动,因此作为袖山和袖窿的结构设计,要特别注意腋下和后身的余量,而前身由于活动余量较小和造型平整的缘故,采用要保守和严谨。
其次是肘关节,肘关节是上臂和前臂的连接点。
它的活动范围是向前运动,形成以肘为凸点的袖子结构,特别是贴身袖的设计,都以肘点作为基点确定肘省和袖子的分片结构。
最后是腕关节,腕关节是前臂和手的连接点。
人体直立两臂两侧水平伸直时两手指尖间的距离约等于身高。
手臂在自然下垂时呈现出向前弯曲的状态,弯曲的程度男性约为6.8cm,女性约为6cm.男性手臂前倾大于女性是由男女体型平衡关系的差异所决定的。
因此在设计男女装的袖子是,手臂与肩的关系男女之间要有所区别,贴别是贴身服装的设计,否则会影响袖子与肩的造型。
手臂下垂时肘点和尺骨前点正好分别于腰节和大转子相重合。
2.2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尺度
以人体自然直立的手臂状态为0°开始,肩关节上举180°,后伸60°,外展180°,内收75°。
肘关节前屈150°,后伸为0°。
由此可见,人体上肢主要是向前运动。
因此,必须使手臂前动作用于服装结构的对应部位增加活动的条件。
例如:后背部的袖窿与对应袖子的纸样要适当增加手臂前动作所需的用量,肘部材料的强度加大的处理也是为了肘部前屈所设计的。
另外,肩关节屈臂上举虽然可达到180°,但一般经常活动的范围在90°左右,以前臂和肘关节的活动角度看,上身衣袋的位置设在胸围线以下最为适宜。
同样,根据手臂自然下垂时的位置,下身衣袋的位置应设在腰围线以下10cm左右与前腋点人体的腋窝垂线相交的位置上,如上衣口袋和裤子口袋的定位都是以此坐标作为依据的。
还有手臂上举时臂根底部表面的伸长。
服装的变形不可避免的影响服装的穿着舒适性和美感。
由于人体的基本连接点都具有各自的运动特点和比较复杂的运动机能,这
就使服装的袖子既合体又具有良好的运动性是衣身及袖子功能性的关键之一。
2.3袖身尺寸设定的人体依据
制约服装机能的因素,不仅是人体的静态和动态尺度,还要考虑服装本身与人体各生理因素的关系,如衣服的长短、松紧等等都应有它一定的世界范围和审美习惯,这个范围和习惯是为了取得服装与人体结合的“合适度”,否则不仅度服装的机能产生影响,而且也不符合审美规律。
在服装袖身设计中,掌围加松度是袖口、袋口尺寸设计的参数;但是,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不同功能的设计要求,修正服装的有关围度尺寸。
服装中与袖身有关的长度尺寸主要为袖长。
人体的连接点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因此连接点与外界接触的机会最对,这是此部位多考虑避免过多接触或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
这就要求在临近这些运动点的结构中要设法减轻人体与服装的不良接触。
手臂上的连接点除腕关节外运动幅度都较大,因此要设法避开。
无袖上衣的开袖窿位置应远离肩点而靠近颈侧点。
无袖上衣的开袖窿位置,应远离颈侧点而靠近肩点,但不宜与肩点重合。
肩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上臂靠近肩点处,而不宜与肩点重合。
短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肩点与肘点之间,同时也可根据流行的趋势加长,但短袖最长不宜与肘点重合。
三股袖的袖口位置,在肘点与腕关节之间浮动。
一般长袖上衣的袖口位置,在前臂的手腕处。
三、人体与衣身结构的关系
3.1原型袖笼深与人体腋深
原型袖笼深应比人体腋深的位置稍低,即必须有基本的间隙量,其大小一般活动部位
活动种类 活动尺度 纸样作用点
肩关节 由前上举 180° 后袖根加量 后伸
60° 一般松度 外展 180°
腋下袖根加量
内收
75° 一般松度
肘关节
前屈 150° 肘部加强、确定胸胸袋位置 后伸
0° 一般松度
为2㎝左右,或将袖笼深定在BL上。
3.2原型袖山、袖身与人体手臂
原型袖的设计原理是,当人体手臂在静止下垂状态上举20°~30°时,袖窿线所对应的部位作为袖山高,此时的袖山高比手臂静止下垂状态的袖山高低1.4~1.7㎝,原型袖的袖宽约为手臂最大围加上4~5㎝,袖山吃势量(缩缝量)为2~4㎝,袖身的形状一般取直身袖。
总之,袖山、袖身的形状和加放量的设计都是在手臂静止状态或上举45°的状态之间,这样原型袖更具变化的机动性和最大的适应性。
3.3袖窿省:省底在袖窿部位的省道,常制作成锥形。
前衣身的袖窿省制作出胸部形态,后衣身的袖窿省制作出背部形态,常以连省成份形式出现。
从理论上讲,只要省角量相等,不同部位的省道能起到同样的合体效果,而实际上不同部位的省道却影响着服装外观造型形态,这取决于不同的体型和不同的服装面料。
袖窿省则更适合于胸部较扁平的体型。
从结构上讲,袖窿省只具有胸部造型的单一功能。
四、袖型设计变化
服装结构设计应该立足于人体,款式设计应该在满足人体肩点重合和心理需求的前提下。
生理需求——舒适合体——款式新颖,这三个层次应该要融入到服装的设计中。
衣袖包括袖窿和袖身两部分,两者组合构成或单独以袖窿为基础构成衣袖的
结构。
衣袖的造型变化是服装变化的重要标志。
衣袖结构设计包括袖山设计、袖山结构等设计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衣袖结构设计时,一定要考虑人体静态、动态需求及造型风格的要求。
袖的造型有一片袖、二片袖等。
一片袖一般不符合人体手臂形态,袖山高较低,袖肥较大,袖子的造型宽松,运动效果佳,袖的缩缝量小。
二片袖符合人体手臂形态,袖子造型好,袖山设计高,袖肥相应小,运动功能略差,袖的缩缝量大。
总之,袖的缩缝量与袖山高成正比。
袖山的结构分析
袖山是衣袖大的主要造型部位,袖山结构种类按宽松程度分为宽松型、较宽松型、较贴体型、贴体型、极贴体型五种。
袖山结构包括袖窿部位的结构和袖山部位的结构,因其两者是相匹配的,所以风格必须一致。
袖身与腰围线的关系
袖山、袖窿、袖长等元素皆在上片衣身腰围线以上,故袖窿、袖山、袖山等部位都可参照WL线分析。
袖笼深=0.2B+3㎝+ 1~2㎝(贴体)
2~3㎝(较贴体)
3~4㎝(较宽松)
>4㎝(宽松)
袖长= 0.3h+(7~8)㎝(夏)+垫肩量
0.3h+(9~10)㎝(秋)+垫肩量
0.3h+(11~12)㎝(冬)+垫肩量
袖口=0.1(B+内衣厚度)+ 0~2㎝(紧袖口)
5~6㎝(较宽袖口)
≥7㎝(宽袖口)
4.1袖窿部位结构分析
袖窿是袖子的装配基础.何种形态的袖窿来配置何种形态的袖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关系.而袖窿与人体臂根围的关系紧密相连。
但服装与人体的臂根并不是完全重合的,因为服装上的袖窿部位不可能紧贴人体的臂根围线,而是根据
款式和人体活动的需要增加了一定的放松量。
前后腋点作为服装中装配袖子的重要参考点。
一般人体腋围=0.41B,为了穿着舒适和人体运动的需要,袖窿周长AH=0.5B+a/-a(a为常量,随风格不同而变化,常取2cm左右)。
女装袖窿部位结构有宽松风格结构、较宽松风格结构、较贴体风格结构、贴体风格结构四种,男装袖窿结构在男装整体结构设计中讨论。
4.2袖山部位结构
人体的躯干部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曲面体,人体的手臂也是一个不规则的圆台体,二个曲面体在腋窝处构成相贯结构。
人体的腋窝是衣身曲面体与手臂曲面体相连的截面,呈上小下大的非标准状的倾倒的椭圆形。
穿在人体上的服装其结构也是二个曲面体表面的曲面,沿服装衣身和袖子的接合部位的交线展开袖子的曲面呈平面结构,就形成了袖山弧线的曲线形态。
标准的袖山弧线,一片袖的标准袖山弧线可以细分为前、后袖山弧线,前、后袖山底弧线,整个袖山弧线可以近似地看成四条位于不同象限、具有不同参数的抛物线。
前袖山弧线比后袖山弧线的曲度大,而且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这与人体手臂前倾,人体向前运动占主流有关。
前袖山底弧线曲度大,而后袖山底弧线曲度小。
袖山部位结构要与袖窿部位结构相匹配,故其结构风格亦四种。
将袖山折叠后上、下袖山之间形成的图形,由于与眼睛造型相似,故称为袖眼,女装袖袖眼
结构有宽松型袖眼、较宽松型袖眼、较贴体型袖眼、贴体型袖眼四种,男装袖袖眼结构在男装整体结构设计中讨论。
袖山变化的标准就是基本袖山高。
基本袖山高公式是根据手臂和胸部构造的动态和静态的客观要求设计的,采用袖窿长(AH)1/3是长期实践和业内专家确认的标准袖山高公式。
在结构上他是一种特殊状态,与他对应的袖贴体度、袖肥和袖窿开深量也是特殊状态,故前者变,后者也随之变。
袖窿弧线的线性,由肩宽、胸宽、胸宽点高、背宽点高、前后袖窿深、前后袖窿凹势及袖窿底线围决定。
袖窿弧线的长度,由决定袖窿线型的各因素所决定,同时前后袖窿弧线AH的长度还与衣身侧缝在袖窿宽的位置有关。
前袖窿弧线的确定由肩宽、胸围、袖窿深、袖窿凹势决定。
(胸宽线和背宽线间水平尺寸设为袖窿宽尺寸)。
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袖山高度决定了服装不同的贴体程度。
袖山降低,相应的袖窿弧线也缩短;袖山提高,袖肥也随之增大;袖子的大小是根据服装款式来确定的,因此,如果不是为了让袖子更加宽或更加合体,一般不要改变袖窿大小。
一般日常生活中穿着的服装要求既美观又舒适,因此,要在静态和动态袖山形状的基础上设计袖山。
方法是通过对衣袖与袖窿的配合来选择最合适的袖山。
袖山与袖窿的配合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当袖山较低时,袖窿应开得深度大、宽度小,呈窄长形袖窿。
②当袖山较高时,袖窿则应越浅,而贴近腋窝,其形状接近基本袖窿的椭圆形。
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间的关系: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是一对相关结构线,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的形态吻合遵循以下关系:
(1)袖笼弧线的上方的曲率小,而袖山弧线的曲率大,因为圆装袖袖山处应缩缝后与袖笼组装。
(2)袖笼底弧线的曲率与袖山底弧线的曲率相一致。
(3)袖笼弧线上的工艺点与袖山弧线上的工艺点有对应关系,即袖笼弧线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袖山弧线也是一条圆滑的曲线,袖笼弧线如有折点,袖山弧线也一定有折
4.3袖身结构分析
袖身结构按外型风格分,可分为直身袖、较弯身袖、弯身袖三类;按袖片数
量分,可有一片袖、两片袖、多片袖之分。
由于手臂的前倾,袖身欲做成覆合上肢形态,袖身亦必须前倾。
这样展开的袖身结构就必须使前袖缝呈凹形,后袖缝呈凸形,且要收省。
为使实用袖身结构设计方便。
在EL线与袖中线的交点处向袖口做前偏量,成为袖口前偏量。
该量与人体上肢前倾量相对,实用数值设定为:
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0~1㎝;
较直身袖,袖口前偏量为1~2㎝;
女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2~3㎝;
男装弯身袖,袖口前偏量为3~4㎝;
按造型区分的袖身各形态特征。
直身袖袖身为直线形,袖筒为矩面。
弯身袖袖身为弯曲形,由两个相关锥面构成。
锥形袖由一个上大下小的锥面构成。
喇叭袖有上大下小的锥面构成。
五、袖子与服装造型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服饰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舒适与功能性的追求层面上。
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向前发展,这使得开始流行时尚引导着人们的消费。
潮流元素贯穿在服饰元素设计中。
在设计师们的孜孜追求努力创新下,各种绚丽夺目的袖型充斥在人们的视野里。
5.1造型上相协调
设计袖型时,袖身的造型要与衣身的造型相协调,衣身与袖身结合能决定一件衣服外形特点。
衣身宽大,则袖身宽大,衣身合体则袖身相应较合体,衣身上窄下宽,袖身亦上窄下宽。
即衣身与袖身宽窄方向一致,可使衣身的外形轮廓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赋予丰富的造型变化。
袖子的造型要与服装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同形状的袖子有不同风格,如西装袖比较端庄,喇叭袖比较飘逸,灯笼袖比较活泼,让袖子的风格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协调起来,服装才能产生和谐的美感,否则,服装的整体美就可能被袖子的不和谐破坏。
另外,衣身与袖身结合能决定一件衣服外形特点。
衣身宽大,则袖身宽大,衣身合体则袖身相应较合体,衣身上窄下宽,袖身亦上窄下宽。
即衣身与袖身宽窄方向一致,可使衣身的外形轮廓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赋予丰富的造型变化。
除了风格协调以外,许多袖子的面积对整体的造型也很大,如中长袖,长袖的面积与服装的大身之间的面积如果不协调,服装的整体美也会被破坏,因此。
设计时要注意把握好袖子与服装大身的比例,以免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
一般的情况下,在同一服装中,袖子的局部装饰手法要尽可能与领的装饰手法保持一致。
5.2活跃造型气氛
造型是服装设计中的首要元素,也是人们视觉的中心点。
丰富而恰当的造型表现能使得服装整体效果更佳突出。
如火腿袖,袖子的上部宽大蓬松,袖筒向下逐渐收窄变小,状如火腿。
具有一定的现代感和审美价值。
袖上部用立体裁剪法使袖山部成为视觉重点,袖口装饰变化。
运用在礼服或舞台装上,服装整体更加优美流露出女性的柔美线条。
5.3色彩配置上求统一
色彩设计首先要把握整体,即统一的色调。
可以选用某色作为服装的主色调,协调和统一的色彩,较易在设计中掌握,也符合现代都市色彩的审美。
又如多色印花面料,选择印花图案中主要的一色作为袖身的面料色彩,在使用面积上加以强调,这一色彩便成为服装整体的主色调,并以其占主导位置的色调来统一服装上的诸多色彩,取得丰富又协调的色彩效果。
5.4面料肌理上求变化
服装的面料能很好的体现服饰色彩,不同的肌理变化能展现不同的视觉效果。
再造面料应用在服装整体造型设计中,赋予了服装张扬独特的个性和丰富的视觉语言,所以在造型夸张、形式感较强的创意服装设计中比较多见,也因此更能体现面料再造的特殊魅力。
结束语
创意与灵感总能化腐朽为神奇,设计师们总能赋予服装独特魅力,不断引领潮流方向。
服饰体现的不仅仅是它本身所带来的直接功能性,它更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段久远的历史文化,它所蕴育的文化内涵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思想了,触摸在我们的生活中。
渐行渐远以至于我们淡忘了最初的思想感受,汉服是我们国家最美的服饰,它用二维平面的裁剪方式,合体的包裹着立体的人体。
当
时的宽衣博带向世界展示我们民族深邃的文化底蕴与广阔的胸襟。
现代的服装用复杂的裁剪制作将二维的面料缝制成符合人体的立体服饰。
领袖却一直都是服装设计的中心点,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性发生了改变。
领袖也随着人么运动方式逐渐改变,不变的是人们一直努力追求在结构造型上与运动舒适上达到完美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中华纺织大学.2006,(5)
[2] 刘维,刘瑞璞.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第二版
[3] 葛俊康,衣身结构大全与原理,东华大学
[4] 刘瑞璞.服装纸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