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数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格式:pptx
- 大小:11.52 MB
- 文档页数:520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实数与代数式1.1 有理数1.2 整式1.3 方程与方程组1.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2. 第二章函数2.1 一次函数2.2 二次函数2.3 反比例函数3. 第三章几何3.1 平面几何基本概念3.2 三角形3.3 四边形3.4 圆4.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4.1 统计4.2 概率二、教学目标1. 掌握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全册内容的系统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2. 教学重点: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课本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跟随思路,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六、板书设计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简洁清晰的板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加深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列出本节课所讲的主要知识点。
(2) 根据所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选择一道本节课的例题,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解题思路。
2. 作业答案:(1)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有:……(2) 课后练习题答案:……(3) 例题解题思路:……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研究小组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主要是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
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函数概念的关键,几何中的证明与计算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探讨两个三角形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图形。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包括面积比、周长比等,以及相似三角形中位线、高线、角平分线的性质。
3.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通过已知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
难点:相似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笔记本、尺子、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两个形状相似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它们相似。
2. 知识讲解:讲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及判定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相似三角形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度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性质:1. 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2. 周长比等于相似比3. 中位线、高线、角平分线性质判定:1. 已知两三角形相似2.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求解未知边的长度。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AB=8cm,BC=12cm,DE=6cm,EF=9cm。
求:DF的长度。
答案:DF=5cm。
2. 作业题目:已知两个三角形相似,求解未知角的度数。
已知: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相似,∠A=40°,∠D=60°。
求:∠B的度数。
答案:∠B=8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定义,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的性质及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图像、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圆的方程与性质。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圆与直线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圆规、三角板;2. 学具:课本、练习本、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的概念;2. 新课讲解:(1)讲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像及解析式;(2)讲解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图像及计算;(3)讲解圆的性质、方程及与直线的关系;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讲解经典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6.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板书设计1. 二次函数:性质、图像、解析式;2. 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图像、计算;3. 圆:性质、方程、与直线的关系;4. 例题及解题步骤;5. 课堂练习题目。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二次函数y=x^22x3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30°,求其余两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值;(3)已知圆的方程为(x2)^2+(y+3)^2=25,求圆的半径和圆心坐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何?哪些地方需要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二次函数、锐角三角函数、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可布置一些拓展性练习题,如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变换、锐角三角函数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课件200页一、教学内容1. 第十三章:一元二次方程详细内容: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实际应用等。
2. 第十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详细内容: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不等式组的解法、不等式的应用等。
3. 第十五章:图形的相似详细内容:相似图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相似图形的应用等。
4. 第十六章:锐角三角函数详细内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互化公式、解直角三角形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图形的相似、锐角三角函数等基础知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互化公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圆规、三角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讲解:详细讲解各章节知识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3. 相似图形的判定与性质4.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互化公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一元二次方程:x^2 5x + 6 = 0。
(2)解不等式组:2x 3 > 4,x + 5 < 3。
(3)证明:若两个三角形相似,则它们的对应角相等。
(4)计算:sin30°、cos45°、tan60°。
人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目录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1.1 分数乘法 1.1.1 分数与整数相乘;1.1.2 一个数乘分数;1.1.3 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1.2 倒数的认识1.3 分数乘法的应用第二章分数除法2.1 分数除法2.1.1分数除法的意义;2.1.2分数除以整数;2.1.3一个数除以分数2.2 混合运算2.3 分数除法的应用2.4 比2.4.1比的意义;2.4.2比的基本性质;2.4.3比的应用第三章圆的初步认识3.1 认识圆3.2 圆的周长3.3 圆的面积3.4 扇形第四章百分数4.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4.2 百分数和小数、分数的互化4.2.1 百分数与小数互化;4.2.2 百分数与分数互化4.3 百分数的应用4.3.1一般的百分数问题;4.3.2折扣;4.3.3税率;4.3.4 利率4.4 扇形统计图第五章圆柱和圆锥5.1 圆柱 5.1.1圆柱的认识;5.1.2圆柱的表面积;5.1.3圆柱的体积5.2 圆锥 5.2.1圆锥的认识;5.2.2圆锥的体积第六章比例6.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6.1.1比例的意义;6.1.2比例的基本性质;6.1.3解比例6.2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6.2.1成正比例的量;6.2.2成反比例的量6.3 比例的应用6.3.1比例尺;6.3.2用比例解决问题六年级下册第七章有理数7.1 正数和负数7.2 有数7.2.1有理数;7.2.2数轴;7.2.3相反数;7.2.4绝对值7.3 有理数的加减法7.3.1有理数的加法;7.3.2有理数的减法7.4 有理数的乘除法7.4.1有理数的乘法;7.4.2有理数的除法7.5 有理数的乘方7.5.1乘方;7.5.2科学计数法;7.5.3近似数第八章整式的加减8.1 整式8.2 整式的加减第九章图形认识初步9.1 多姿多彩的图形9.2 直线、射线、线段9.3 角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10.2 直方图七年级上册第十一章一元一次方程11.1 从算式到方程11.2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11.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11.4 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第十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2.1 相交线12.2 平行线及其判定12.3 平行线的性质12.4 平移第十三章:实数13.1 平方根13.2 立方根13.3 实数第十四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4.1 平面直角坐标系14.2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简单应用七年级下册第十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15.1 二元一次方程组15.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5.3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题15.4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十六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组16.1 不等式16.1.1不等式及其解集;16.1.2不等式的性质16.2 一元一次不等式16.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七章三角形1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7.1.1三角形的边17.1.2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17.1.3三角形的稳定性1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7.2.1三角形的内角;17.2.2 三角形的外角1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17.3.1 多边形;17.3.2 多边形的内角和第十八章全等三角形18.1 全等三角形18.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8.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十九章数据的分析19.1 数据的集中趋势19.1.1平均数;19.1.2中位数和众数19.2 数据的波动程度19.3 课题学习体质健康测试中的数据分析八年级上册第二十章轴对称20.1 轴对称20.2 画轴对称图形20.2.1作轴对称图形;20.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20.3 等腰三角形20.3.1等腰三角形;20.3.2等边三角形第二十一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21.1 整式的乘法21.1.1同底数幂的乘法21.1.2幂的乘方21.1.3积的乘方21.1.4整式的乘法21.2 乘法公式21.2.1平方差公式21.2.2完全平方公式21.3 因式分解21.3.1提公因式法21.3.2 公式法第二十二章分式22.1 分式22.1.1从分数到分式22.1.2分式的基本性质22.2 分式的运算22.2.1分式的乘除22.2.2分式的加减22.2.3整数指数幂22.3 分式方程第二十三章二次根式23.1 二次根式23.2 二次根式的乘除22.3 二次根式的加减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四一次函数24.1 变量与函数24.1.1变量与函数24.2 一次函数24.2.1正比例函数;24.2.2一次函数24.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24.3.1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24.3.2 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24.3.3 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二十五章一元二次方程25.1 一元二次方程25.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25.2.1配方法25.2.2公式法25.2.3 因式分解法2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二十六章勾股定理26.1 勾股定理26.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二十七章四边形27.1 平行四边形27.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7.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7.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27.2.1 矩形27.2.2 菱形27.2.3 正方形27.3 梯形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八章二次函数28.1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8.1.1二次函数28.1.2二次函数y=ax²的图象和性质28.1.3二次函数y=a(x-h)²+k的图象和性质 28.1.4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和性质28.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28.3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第二十九章反比例函数29.1 反比例函数29.1.1反比例函数29.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9.2 反比例函数与实际问题第三十章旋转30.1图形的旋转30.2中心对称30.2.1中心对称30.2.2中心对称图形30.2.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30.3 课题学习图案设计第三十一章圆31.1圆的有关性质31.1.1圆31.1.2垂直于弦的直径31.1.3弧、弦、圆心角31.1.4圆周角31.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1.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1.2.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1.2.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1.3正多边形和圆31.4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三十二章概率初步32.1随机事件与概率32.1.1随机事件32.1.2概率32.2用列举法求概率32.3用频率估计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三十三章相似33.1图形的相似33.2相似三角形33.3位似第三十四章锐角三角形函数34.1锐角三角函数34.2解直角三角形第三十五章投影与视图35.1投影35.2三视图35.3课题学习制作立体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