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政治复习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考点突破(共42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138.46 KB
- 文档页数:42
二.生产、劳动与经营(一)生产与经济制度1、理解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1)必要性:①现实原因: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理论原因: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重要性(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④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3、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由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劳动和经营。
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
外资经济: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在我国大陆设立的独资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济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4、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范文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精品课件:第二单元第四1/ 13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必修一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结束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栏目索引 No.1 No.2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结束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知识点一生产与消费] [记牢知识]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即生产什么,我们就消费什么,生产不出来的东西,我们是无法消费的。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栏目索引 No.1 No.23/ 13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结束 (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指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与数量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指生产新的适销对路的产品会吸引消费者,从而刺激消费者消费。
[特别提醒] 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栏目索引 No.1 No.2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结束 2.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 _导__向___作用。
(3)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特别提醒] 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3.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
栏目索引 No.1 No.25/ 13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结束 4.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需要。
(2)措施①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③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④加快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