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知识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6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急救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可以挽救生命。
下面是常用急救技术的教案,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复位和包扎等常见急救技术。
一、急救心肺复苏(CPR)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CPR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掌握正确的CPR 操作技巧。
2.教学内容:a.CPR的定义和概述;c.判断心脏骤停的标准和方法:观察呼吸、脉搏检查;d.实际操作CPR: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操作人工呼吸。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心肺复苏的原理和步骤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心肺复苏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人体,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CPR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二、止血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止血技巧。
2.教学内容:a.止血的原理:压迫止血点、提高止血点部位、使用止血带;b.不同类型的外伤止血方法:刀伤、割伤、挤压止血、包扎、止血带;c.实际操作止血: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止血带等器械。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止血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止血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伤口和止血器械,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止血操作。
4.教学评价:a.参与者模拟演示的表现评价;b.参与者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c.参与者对于实际操作的掌握情况评价。
三、复位和包扎技术1.课程目标:使参与者了解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正确的复位和包扎技巧。
2.教学内容:a.复位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关节复位、骨折复位;b.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简单包扎、复杂包扎、固定包扎;c.实际操作复位和包扎:正确的手法和力度,正确使用包扎器材。
3.教学方法:a.理论讲解:使用投影仪和图表等工具进行复位和包扎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的讲解;b.模拟演示:组织参与者进行模拟复位和包扎的演练,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际操作;c.实际操作:提供模拟关节和骨折伤口,让参与者进行实际的复位和包扎操作。
医学急救教案简案
标题:医学急救教案简案
引言概述:
医学急救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能,可以帮助挽救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可能遇到突发状况,因此了解急救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医学急救教案简案,帮助大家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一、心脏骤停
1.1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1.2 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并使用
1.3 进行CPR(心肺复苏术)直到救护车到达
二、中暑
2.1 将患者移到阴凉处
2.2 给患者喝清水或含盐水
2.3 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头部
三、窒息
3.1 让患者弯腰前倾,用手拍击其背部
3.2 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3.3 如窒息严重,进行人工呼吸
四、中风
4.1 快速判断患者是否中风
4.2 记录中风患者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4.3 尽快送患者到医院急救
五、骨折
5.1 不移动患者
5.2 用冰袋或冷敷包裹患处
5.3 将患者送到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结论:
医学急救教案简案是我们在紧急情况下的重要参考,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提高自救和亲友救援的能力。
在遇到急救情况时,冷静应对,正确施救,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挽救生命。
希望大家都能够学习并掌握这些医学急救教案简案,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安全教育班会教案二——急救知识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突发事件频频发生。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为意外,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掌握急救知识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能显得非常重要。
本次安全教育班会将全面深入地讲解这方面的知识,帮助同学们掌握急救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二、急救知识1.心肺复苏急救法心肺复苏(CPR)是一种通过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和呼吸系统正常运作的医疗急救技术。
在生命危急时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法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
下面是心肺复苏急救法的步骤:(1)检查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是否正常;(2)将患者放置在平坦的硬板床上,令其仰卧,膝关节屈曲。
将自己的手掌垫在患者的上腹部。
肋骨的下缘就是指示点,将另一只手放在垫子上面,交叉双手的手指,开始胸外按压,每分钟100次。
(3)按压15次后,在胸骨上方寻找两肋之间的凹陷处,将头后仰、上颚提起,用一只手掌捂住患者的嘴巴。
另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慢慢吹气,每次吹气时间约为1秒钟。
呼吸两次后回到按压,再按压15次;(4)在医护人员抵达前,继续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恢复呼吸或医护人员接到。
2.骨折急救法骨折是指骨骼或软组织受到外力撕裂、压迫或损伤而断裂的损伤。
骨折发生时,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疼痛、减轻损伤并加快康复。
下面是骨折急救法的步骤:(1)拨打急救电话,告诉拨打的人员具体情况;(2)如果患者处于危险地带,例如高处或危险道路等,应先将患者从危险地带救出并稳妥安置;(3)用固定物件固定患者的四肢,并尽可能减轻压力和疼痛。
例如,使用毛巾或布条将患者的受伤部位固定、保持部位较低或加上软垫以做支撑;(4)等待急救人员的到来,千万不要让患者自行活动,否则容易加重损伤。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1.火灾应急处置火灾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突发事件。
在火灾发生时,人们应该尽可能冷静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急救安全教案及反思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是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二课《急救安全》。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包括如何处理出血、骨折、中暑等突发状况,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2. 学生能够正确拨打急救电话,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冷静应对。
3. 学生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步骤和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急救包、模拟出血和骨折的模型、急救手册。
2. 学具:学生急救包、急救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真实的急救案例,引发学生对急救安全的关注。
2. 讲解:讲解急救包的配备和使用方法,重点讲解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
3.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操作。
4.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急救安全如何处理出血1. 清洁伤口2. 压迫止血3. 止血带使用如何处理骨折1. 固定骨折部位2. 冷敷3. 拨打急救电话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设计一个家庭急救包,并说明设计的理由。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急救包应包括:急救手册、止血带、消毒棉、纱布、剪刀、胶带、冰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急救安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出血和骨折,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邀请急救专业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急救知识。
组织学生参加急救技能比赛,提高学生的急救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急救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出血和骨折这两种常见的紧急情况。
在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处理出血和骨折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发生意外时我们懂得急救知识就可能掌握最佳抢救时间,那么,你知道怎么写急救知识培训教案吗?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急救知识培训教案,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同学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实际操作,初步掌握现代救护技能,为广大同学服务。
急救知识培训教案【二】教学重点难点现代基本救护技能的掌握急救知识培训教案【三】教学方法多媒体、实际操作急救知识培训教案【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薛芳芳主讲)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引入说明此次急救知识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三、学习新知(一)急救的定义(二)急救的目的及原则使伤病员脱离危险,并在急救过程中不会对伤病员造成二次伤害。
(三)主要的自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外伤固定、搬运(四)急救步骤及病情评估1.初级检查D.确保周围环境安全,适合抢救R.判断伤病员的意识情况A.判断伤病员的呼吸道是否通畅B.判断伤病员的呼吸是否正常C.判断伤病员的心跳是否正常2.进一步检查从头部开始→双耳→双眼→鼻部→口腔→面部→颈部→胸部→腹部→骨盆→下肢,检查过程中注意有无出血、水肿、骨折等情况。
3.处理方法①如果伤者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应采取侧卧式,注意观察,等待救援。
②如果伤者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应立即就地实施心肺复苏术。
四、模拟灾难现场,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五、学生分组练习六、现场考核对无意识,有呼吸,有心跳的伤者该如何处理?第二课时(白谪仙主讲)一、组织教学二、谈话引入说明“七步洗手法”培训的意义和必要性三、学习新知(一)概念1.洗手2.卫生手消毒(二)“七步洗手法”的步骤第一步:洗手掌。
流水湿润双手,涂抹洗手液(或肥皂),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六步:洗指尖。
急救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类常见急救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讲解急救的基本理论,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急救技巧,并解释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纠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互相评价操作。
课后作业:搜集相关的急救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及相关书籍:提供全面、专业的急救知识。
模拟器材:用于模拟演练的道具,如模拟人等。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供学生拓展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和指导。
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急救教育教案15篇急救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丰富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重要性与方法。
2、通过活动要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简单方法。
3、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教学PPT;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或急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引出意外伤害的概念。
1、播放PPT,出示一个男孩摔破膝盖流血的画面,提问这孩子受伤了,请你赶快帮助一下,你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呢?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如:先用纸巾或是干净的手帕把孩子伤口的血擦掉,然后用创可贴贴上去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按住伤口止血。
如果伤口很大的话就及时的送去医院。
2、猜测孩子受伤的原因。
二、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形式。
1。
师:除了摔跤会使人们受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么还有哪些意外也会发生伤害事故?2 、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借助PPT图片展示认识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溺水、从高处坠落、触电、被动物咬伤等。
4、请幼儿说一说。
三、观察画面,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1、以被狗咬伤为例,请孩子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进行急救:用清水冲洗伤口,最好将伤口掰开进行冲洗,如果有血要及时止血,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打狂犬疫苗针,如果不打这个针,后果很严重。
2、幼儿自由选择内容,了解其他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
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用超链接的方法展示面面,引导孩子勇敢、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急救教育教案篇2急救止血包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
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急救护理学教案引言概述:急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人们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提供有效的医疗援助。
本文将介绍急救护理学的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学科。
一、基础知识1.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定义和目标- 急救护理学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一系列的医疗措施,以保护和拯救生命。
- 急救护理学的目标是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医疗援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尽可能地恢复其生命体征。
1.2 掌握常见急救护理学的原则和技巧- 了解ABC原则:A代表通畅的气道,B代表呼吸,C代表循环。
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气道通畅,然后检查呼吸和循环情况。
- 掌握心肺复苏技巧: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1.3 熟悉急救护理学的常见病症和伤害- 学习如何处理心脏骤停、中风、心绞痛等急性病症。
- 了解如何应对骨折、出血、烧伤等常见伤害。
二、急救器材与药物2.1 介绍常见的急救器材- 急救箱:包括急救药品、敷料、止血带等。
-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用于心脏骤停时的电击复苏。
- 呼吸道管理器材:如气管插管、面罩等。
2.2 了解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急救箱中的药品和敷料。
- 掌握AED的正确操作步骤。
- 熟悉呼吸道管理器材的使用技巧。
2.3 掌握急救药物的使用原则- 学习各种急救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 了解急救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 掌握急救药物的保存和管理方法。
三、急救团队与沟通3.1 了解急救团队的角色和职责- 急救团队由医生、护士、急救人员等组成,各自担负不同的职责。
- 学习如何协作与团队合作,以提供高效的急救服务。
3.2 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 急救过程中,与患者、家属和其他急救人员的沟通至关重要。
- 掌握如何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传达关键信息。
3.3 熟悉急救团队的应急准备- 急救团队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演练,以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 学习如何应对不同的急救场景和突发事件。
四、急救护理学的伦理与法律问题4.1 了解急救护理学的伦理原则- 急救护理学的实践需要遵守伦理原则,如尊重患者的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等。
常用急救技术教案一、引言急救技术是指在突发疾病或者意外事故发生时,通过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迅速救治伤病员的技术方法。
掌握常用急救技术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介绍常用急救技术,匡助学员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目标1. 了解急救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
3. 学习如何处理常见的外伤情况,如骨折、出血等。
4. 熟悉中暑、中毒等急救处理方法。
5. 提高学员的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内容1. 急救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急救技术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系列救治措施,旨在迅速救治伤病员,减少伤害并保护生命。
掌握急救技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有效的救助,为伤病员争取珍贵的时间,提高生存率和康复率。
2. 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心肺复苏术是一种常见的急救技术,适合于心脏骤停等严重情况。
其步骤包括:检查患者安全、判断意识和呼吸、呼叫急救电话、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心肺复苏术的关键是保持连续、有力的胸外按压和正确的人工呼吸,以确保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
3. 常见外伤的处理方法外伤是指身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导致的损伤,常见的外伤包括骨折、出血、创伤等。
处理骨折时,应保持伤者平静并固定骨折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
处理出血时,应迅速止血,可以采取直接压迫、提高患肢等方法。
处理创伤时,应先清洁伤口,然后进行包扎和消毒,以防止感染。
4. 中暑、中毒等急救处理方法中暑和中毒是常见的急救情况,处理时应根据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措施。
对于中暑患者,应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赋予足够的水分和冷却措施。
对于中毒患者,应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并根据中毒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洗胃、吸毒物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急救技术的概念、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常见外伤和急救处理方法。
2. 演示:教师进行心肺复苏术的演示,学员观摩并摹仿操作。
3. 情景摹拟:设置急救情景,让学员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处理。
安全教案:受伤了,如何急救第一篇:安全教案:受伤了,如何急救第二单元第四课教案受伤了,如何急救1、懂得一些简单快速的止血方法;2、知道骨折时如何急救;3、学会简单的包扎技巧。
在一场交通事故中,一名青年因下肢外伤流血不止,现场群众见状赶紧用干净衣物为他包扎止血,由于效果并不好,于是又加用了橡皮筋捆扎止血,直到1小时后救护车赶到才松开。
○ 请说一说在上面的交通事故中,为伤员止血的方法是否正确?技能站:快速止血受伤后如果大量出血不止,会有生命危险,必须快速止血。
直接加压止血法以消毒纱布或清洁的布置于伤口上,然后用手掌或手指施压,压5-10分钟,等出血停止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固定。
止血点止血法用手压住出血伤口上方的主要动脉,以减少伤口的流血量;同时,在伤口处以直接加压法并用来止血。
○ 请分别模拟一下,如果同学的头部、手腕受伤流血不止时,应该如何止血。
◎如果伤口内有骨折,不能直接加压止血,以免加重损伤。
◎止血不宜包扎过紧,并且每隔45分钟松开一次,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技能站:骨折急救发生骨折,不可轻易搬离伤者,也不要随意将骨折处试行复位,以免加重损伤,增加伤者的痛苦。
如果折断的骨骼露在外面并有出血,应立即进行外伤处理和止血处理。
如果手足部骨折,可用小夹板、树枝等支撑好,然后用绷带或布条捆绑固定。
如果颈部、脊柱和腰部骨折,尽量让伤者原地不动,等待医生救助。
一旦发生严重的摔伤,尤其是无法动弹时,最好让伤者安静躺着,并马上联系急救车,送医院就诊。
○ “在抢救骨折伤员时应该使用硬担架或木板。
”这个说法对不对?请说说理由。
技能站:急救包扎包扎具有止血、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固定骨折等作用,所以在急救现场上没有条件做伤口清创时,一定要先用绷带进行急救包扎。
应用绷带包扎,应注意:须先在受伤处覆盖消毒纱布,然后使用绷带。
包扎时左手拿绷带头,右手拿绷带卷,以绷带外面贴近局部。
包扎时应由伤口低处向上,通常是由左向右,从下到上进行缠绕。
第一章人体解剖生理常识
教学目的:
1、了解正常人体的分部,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骨骼、呼吸、循环、神经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正常生命体征:呼吸、心跳、脉搏、神志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教学难点:各个系统的表现及生命意义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程
中国人体解剖的历史起源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是西医学植根于中国的重要标志,也是西医学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体解剖在近代中国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艰难的过程。
二、讲述课程
(一)、什么是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二)、人体解剖学中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
1、骨骼系统:脊柱、肋骨、四肢长骨;
2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肺、胸膜腔、呼吸运动
3 心血管系统:心脏位置、体表投影、心跳与脉搏判断、血液循环
4 神经系统:正常意识、瞳孔、脊髓与脊神经。
(三)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
(1)37.5 —38℃为低热,38 —39 ℃为中热39 —40℃高热。
(2)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 1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 —100 次/ 分,一般人在70 次/ 分。
(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20 次/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收缩压12.0~18.6kPa (90~140 mm Hg)
舒张压8.0~12.0 kPa (60~90 mm Hg)
脉压差4.0~5.3 kPa (30~40 mm H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小结:急救人员对生命体征认真观察,做出正确判断,有利于发现疾病的安危和
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
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挂图了解人体结构及器官分布。
第二章生命体征的观察及测量
教学目的:
1、生命体征包括的内容。
2、说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
3、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和记录,做到认真负责、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正常值。
教学难点: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教学用具:体温表血压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旦遇到紧急、危重的情况,首先先检查生命体征,判断急救对象是死是活,是轻是重。
二、讲述新课
(一)什么是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是评价生命活动质量的征象,也是医护人员评估病人身心状态的基本资料。
生命体征是指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
(二)体温的观察及测量
(1)、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正常人的体温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
(2)、正常体温的范围:腋下温度36.0~37.0℃
(舌下36.3~37.2℃直肠36.5~37.7℃)
(3)、测量体温的方法:
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以下,擦去腋窝的汗液,将水银柱的一端置于腋窝深处,屈臂过胸将之夹紧,5分钟后取
(4)、注意事项
1、在甩表时用腕部力量,不能触及他物,以防撞碎。
2、切记不得把体温表放在热水中或沸水中,以防爆炸。
(三)脉搏的观察及测量
1、脉搏是动脉的搏动
2、健康成年人安静时每分钟70—75 次
3、测量脉搏的方法:
诊脉者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并拢),指端轻按于桡动脉处,压力的大小以清楚触到搏动为宜,一般病人计数半分钟,危重病人等应测1分钟。
4、注意事项
○1.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应休息20分钟后再测。
○2.不可用拇指诊脉,以免拇指小动脉搏动与病人脉搏相混淆。
○3.偏瘫病人或一侧肢体受伤的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三)呼吸的观察及测量
(1)、呼吸时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2)、正常呼吸的范围:16~20次∕min
(3)、测量呼吸的方法:
可观察胸部或腹部起伏的次数,一呼一吸为一次,其呼吸次数,以一分钟为计算单位。
危重患者呼吸不易观察时,用少许棉絮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吹动情况,计数1分钟。
(4)、注意事项
○1.呼吸的速率会受到意识的影响,测量时不必告诉患者。
○2.如患者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需稳定后测量。
○3.呼吸不规律的患者应当测量1分钟
(四)血压的观察及测量
(1)、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2)、正常血压的范围: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收缩压12.0~18.6kPa (90~140 mm Hg)
舒张压8.0~12.0 kPa (60~90 mm Hg)
脉压差4.0~5.3 kPa (30~40 mm Hg)
(3)、测量血压的方法
○1、被测者取坐位或仰卧位,被测者把肘臂伸直,掌心向上,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上. ○2、将听诊器置于,肱动脉平第4肋软骨.把袖带平整的缠在上臂中部(松紧以能放入一指为宜)袖带下缘距离肘窝2-3厘米.
挤压输气球打气至肱动脉搏动音消失,水银柱又升高20-30mmHg后,慢慢的放气,使水银柱下降,视线与水银柱刻度平行.
○3. 在听诊器中听到的第一声,水银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当搏动音消失或减弱时,所指刻度为舒张压.
○4. 测量后,放尽袖带中的空气,解开袖带.测血压完毕.
测后,将血压计右倾45°,关闭气门,气球放在固定的位置,以免压碎玻璃管.(4)、注意事项
1、偏瘫病人或一侧肢体受伤的病人测脉应选择健侧肢体。
2、袖袋内的气体一定要驱尽。
学生分组练习:四大生命体征的正确测量方法。
小结:充分结合本节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生命体征的正常值,促进增长学生的生活常识。
第三章现场心肺复苏术理论及操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