π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2
蜿组词是什么
蜿组词:
蜿绕蜿蟺蜿灗蜿蜿蜿蜿虵虵蜿蜒蜿蜒曲折蜿蝘蜿蟤蜿转蜿蟮蜿蜿蜿绕蜿蜷蜿蝘蜿蟤蜿蜑蜿灗
蜿蜒wān yán
[wriggle]∶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
横过天花板蜿蜒着一条长的裂缝
蜿蜒曲折wān yán qū zhé
[meander;switchback] 迂回弯曲地
溪流蜿蜒曲折地流过平原
中文解释
〈形〉
(形声。
从虫,宛声。
本义:龙蛇蟠行的样子)
同本义[wriggling;winding;zigzagging]。
如:蜿转(盘曲转动的样子);蜿蝉(蛟龙盘屈的样子);蜿绕(蜿蜒盘绕)
弯曲的;不直的 [crooked]。
如:蜿蜿(弯曲的样子)
部首笔画
部首: 虫
部外笔画: 8
总笔画: 14
五笔86: jpqb
五笔98: jpqb
仓颉: lijnu
笔顺编号: 25121444535455
四角号码: 53112
郑码: iwry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73F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 虫宛
汉字部件分解: 虫宀夕?
笔顺编号: 25121444535455
笔顺读写: 竖折横竖横捺捺捺折撇折捺折折。
地龙是什么动物
地龙为钜蚓科环节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体,一味常见的中药材。
别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地龙,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肓毛蚓的干燥体。
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泸地龙”,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
其性寒、味咸,清热定惊,痛经活络、平喘利尿;用于脑血栓、脑梗塞、冠心病、中风,关节麻痹,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症等病症。
功效与作用
通经活络、清热定惊、清肺平喘
地龙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改善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关节痹痛等症状。
地龙性寒,还可以起到清热定惊的作用,对于惊痫抽搐、高热神昏等病症有一定的调理效果。
另外,地龙能够清肺平喘,适合肺热咳喘的患者用药。
此外,地龙归膀胱经,有利尿之效,可以改善尿少水肿、小便不利的症状。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半身不遂者、惊痫抽搐者、肺热咳喘者、尿少水肿者
禁忌人群
孕妇、脾胃虚寒者
不宜同食
冰淇淋、田螺、葱、盐
地龙性寒,不宜大量同食寒凉食物,比如冰淇淋、田螺等,以免损伤脾胃。
地龙与葱、盐相畏,因此不宜一同服用。
食用方法
煎汤
准备适量的地龙,处理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二十分钟后即可取汁饮用。
荀子·劝学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ró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gǎo)暴(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lì)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cān)省(xǐ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干(hán)、越、夷、貉(mò)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诗》曰:“嗟(ji ē)尔君子,无恒安息。
靖(jìng)共(gōng)尔位,好(hào)是正直。
神之听之,介尔景福。
”神莫大于化道,福莫长于无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qǐ)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jí)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kuǐ)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qí)骥(jì)一跃,不能十步;驽(nú)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áo),非蛇蟺(shàn)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hūn)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行衢(qú)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qú能两听而聪。
螣(téng)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诗》曰:“尸鸠(jiū)在桑,其子七兮。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
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六十篇古文注音赵忠敏一、《无逸》厥(jué)父母勤劳稼穑,自度(duó)治民,祗(zhī)惧,爰(yuán)暨小人,弗敢侮鳏(guān)寡,昃(zè),弗遑(huáng)暇食,时人丕(pī)则有愆,猷(yóu)胥训告,嚋(zhōu)张为幻,怨女(rǔ)詈(lì)女,永念厥辟(bì)。
二、《郑伯克段于鄢》克段于鄢(yān),共(gōng)叔段,庄公寤(wù)生,遂恶(wù)之,亟(qì)请于武公,为(wèi)之请制,虢(guó)叔死焉,京城大(tài)叔,祭(zhài)仲,焉辟(bì)害,具卒乘(shèng),请以遗(wèi)之,繄(yī)我独无,其乐也泄泄(yì),施(yì)及庄公,孝子不匮(kuì)。
三、《宫之奇谏假道》寇不可翫(wán),大(tài)伯,不唯偪(bī)乎,享祀丰絜(jié),惟德繄(yī)物,神所冯(píng)依,晋不更(gèng)举矣,取虢之旂(qí),鹑(chún)之贲贲(bēn),天策焞焞(dùn),以媵(yìng)秦穆姬。
四、《祁奚荐贤》祁(qí)奚(xī)荐贤,称解(xiè)狐,其讎(chóu)也,不为谄(chǎn),不为比(bì),夫(fú)唯善。
五、《子产不毁乡校》执政之善否(pǐ),岂不遽(jù)止。
六、《知罃对楚王问》知罃(yīng),以为俘馘(guó),求纾(shū)其民,臣不与(yù)及。
七、《苏秦始将连横》说(shuì)秦惠王,北有胡貉(hè),战车万乘(shèng),涿(zhuō)鹿,蚩(chī)尤,驩(huān)兜,车毂(gǔ)击驰,文士并餝(shì),杖戟相橦(chōng),诎(qū)敌国,皆惛(hūn)于教,羸(léi)縢(téng)履蹻(jué),负书担橐(tuó),形容枯槁(gǎo),妻不下絍(rèn),陈箧(qiè)数十,朞(jī)年,未绝一絃(xián),炫熿(huáng)于道,棬(quān)枢之士,伏轼撙(zǔn)衔,廷说(shuì)诸侯之王,张乐(yuè)设饮,嫂虵(shé)行匍伏。
常见动物名称的方言比较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常见动物名称的方言比较,找出动物名称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异”的同时,更着重发现动物名称在方言中的规律。
在整理方言中动物名称的基础上,对动物名称的语音进行了比较研究。
【关键词】动物名称;方言;语音本文方言材料来源关于汉语方言的区域划分,大家众说纷纭,所以存在多种说法,但是相对统一的是:通常把方言区划分为七个或八个大方言区。
随着汉语方言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专业人士针对汉语方言又展开大规模的分析调查,然后以这些专业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将方言分区作了适当调整,划分如下: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客家话、闽语、粤语。
本文的方言区域和方言点参照李荣的《方言大辞典》划分如下:官话:北京、济南、西安、武汉、成都、合肥、扬州、牟平、万荣、洛阳、银川、乌鲁木齐、贵阳、西宁、柳州、哈尔滨、徐州;晋语:忻州;吴语:苏州、温州、金华、丹阳、杭州、上海、崇明;湘语:长沙、娄底;赣语:南昌、黎川、萍乡;客家话:梅县、于都;粤语:广州、东莞;闽语:厦门、福州、建瓯、海口、雷州。
二、动物名称的语音比较1、南北方言的语音变化方言中有些词汇是由于方言区域的语音影响,长时间演变而来。
南方方言和汉语中古音相对类似,北方话固然掺杂了新的语音因素,发展更是迅猛,然而依旧存在特别鲜明的发展规律。
注:表格中的〇代表该地区的动物名称与普通话相同,空白表示《方言大辞典》中未收入。
表1:部分词汇南北方言比较(1)蚯蚓《尔雅·释虫第十五》:“蚯蚓,蚕”。
郭璞注:“即蜿蟺也,江东呼寒蚓”。
《广雅》:“蜿,蚯蚓也”。
蟺:“蚯蚓也,黄鳝也”。
北方方言中多称蚯蚓为曲蟮,此处“曲”形容其外形,“蟮”本字当为“蟺”,因读音相同且蚯蚓和黄鳝体型相似,在流传过程中各地方言选择使用大众熟悉度更高的“蟮”字代替本字。
梅县方言蚯蚓称为“䘆公”或“ 公”。
罗翙云《客方言·释虫鱼》、《客赣报告》、《对照辞典》等文献中皆有此记录。
地龙药材名称:地龙拼音名称:DILONG别名:蚯蚓、螼、螾、丘螾、蜿蟺、引无、附蚓、寒蚓、曲蟺、曲蟮、土龙、地龙子、土蟺、虫蟮。
科属: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肓毛蚓的干燥体。
产地:主产于广西、广东、福建。
性味:[性味、归经]咸,寒。
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中成药:共有207种中成药使用地龙:复方紫龙片桂龙益肾通络口服液复方紫龙片复方蛇胆陈皮末阳和解凝膏利脑心胶囊溶栓胶囊醒脑再造胶囊龙灯胶囊大活络丸等。
应用:1、高热惊痫,癫狂。
本品性寒,既能息风止痉,又善于清热定惊,故适用于热极生风所致的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及小儿惊风,或癫痫、癫狂等症。
如《本草拾遗》治狂热癫痫,即以本品同盐化为水,饮服;《摄生众妙方》治小儿急慢惊风,则用本品研烂,同朱砂作丸服。
治高热抽搐惊痫之症,多与钩藤、牛黄、白僵蚕、全蝎等息风止痉药同用。
2、气虚血滞,半身不遂。
本品性走窜,善于通行经络,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补气活血药配伍,治疗中风后气虚血滞,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斜等症,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3、痹证。
本品长于通络止痛,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症。
性寒清热,尤适用于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桑枝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如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尤甚、屈伸不利等症,则应与川乌、草乌、南星、乳香等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药配伍,如小活络丹(《和剂局方》)。
4、肺热哮喘。
本品性寒降泄,长于清肺平喘。
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用鲜地龙水煎,加白糖收膏用。
或与麻黄、杏仁、黄芩、葶苈子等同用,以加强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5、小便不利,尿闭不通。
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而利水道。
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通,可单用,或配伍车前子、木通、冬葵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有降压作用,常用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神农本草经原文鸣詹诸,其皮蠢蠢,其行,或作,,詹诸也。
夏水正传云:域也者,长股也,或曰屈造之属也。
诗曰:得比,言其行電電,黿,詹诸,以鸣者,广雅云:苦胡,虾蟆也。
尔雅云:黿蟾诸,郭璞云:似虾蟆,居陆地,淮南谓之去蚊,又蝗。
郭璞云:蛙类。
周礼云:蝈氏。
郑司农云:蝈,读为蜮,蜮,虾蟆也,元谓蝈,今御所食蛙也。
月今云:仲夏之月,反舌无声。
蔡邕云:今谓之虾蟆。
薛君韩诗注云:戚施蟾蜍。
高诱注南子云:蟾蠩?也,又蝈,虾蟆也,又蟾蜍,虾蟆,又鼓造,一曰虾蟆,抱朴子内篇云:或问魏武帝曾收左元放而桎梏之,而得自然解脱。
以何法乎。
抱朴子曰:以自解去父血。
马刀味辛微寒(御览有补中二字,大观本,黑字)。
主漏下赤白,寒热,破石淋,杀禽兽贼鼠。
生池泽。
吴普曰:马刀,一名齐蛤,神农岐伯桐君咸有毒,扁鹊小寒大毒,生池泽江海,采无时也(御览)。
名医曰:一名马蛤,生江湖及东海,采无时。
案范子计然云:马刀出河东,蓺文类聚引本经云:文蛤表有文,又曰马刀,一曰名蛤,则,岂古本与文蛤为一邪。
蛇蜕味咸平。
主小儿百二十种惊痫,葜疭、瘨疾,寒热,肠痔,虫毒,蛇痫。
火熬之良。
一名龙子衣,一名蛇符,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
生川谷及田野。
吴普曰:蛇蜕,一名龙子单衣,一名弓皮,一名蛇附,一名蛇筋,一名龙皮,一名龙单衣(御览)。
名医曰:一名龙子皮,生荆州,五月五日,十五日、取之良。
案说文云: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尾形,或作蛇蜕,蛇蝉所解皮也。
广雅云:蝮蜟蜕也。
中山经云:来山多空夺。
郭璞云:即蛇皮脱也。
蚯蚓味咸寒。
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注,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
生平土。
吴普曰:蚯蚓,一名白颈螳螾,一名附引(御览)。
名医曰:一名土龙,二月取,陰干。
案说文云:螾,侧行者,或作蚓,螼螾也,广雅云:蚯蚓蜿蟺,引无也。
尔雅云:螼蚓紧蚕。
郭璞云:即?蟺也,江东呼寒蚓,旧作蚯,非,吕氏春秋淮南子邱蚓出不从虫。
又说山训云:螼,无筋骨之强,高诱注:螾,一名蜷也,旧又有白颈二字,据吴普古本当无也。
蚯蚓薁肀【来源】本品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通俗环毛蚓 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
广地龙春季至秋季捕捉,沪地龙夏季捕捉,及时剖开腹部,除去内脏及泥沙,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蒈【别名】地龙,螼,附蚓,曲蟮,土蟺等。
羅【性味归经】咸、寒.归肝、肺、脾、膀胱经。
莂【功能主治】清热定惊,平肝熄风,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关节痹痛,肢体麻木,中风偏瘫,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袇【家庭应用】薆一现代应用莄1 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取肥大的活蚯蚓30~40条,洗净置于消毒的容器内,放入白糖一两,搅拌约20~30分钟后,蚯蚓渗出清液与白糖混合在一起,呈一种黄白色枯液,再用一层纱布滤过,将蚯蚓白糖液盛入消毒瓶内,备用(不易存放时间过长).使用前,用3%的双氧水清洗中耳内脓性分泌物,反复洗两次,用消毒棉球擦干。
后将蚯蚓白糖液滴入3~4 滴,在外耳道塞一无菌干棉球,日2~3 次,一般4~5 天后即可痊愈.治疗50例,一周内全部治愈。
[1]肂2 治疗带状疱疹挖取韭菜地蚯蚓适量,放在冷水中游2h , 使蚯蚓排出腹内泥土,洗净后捞出放于清洁的碗内,加人等量白糖,数小时后蚯蚓全部溶化。
将溶化的蚯蚓液敷涂患处。
每日涂5~6次.83例患者全部得到治愈。
[2]羈3 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蚯蚓糖浆制法同2。
将制好的蚯蚓糖浆敷于纱布垫上,然后贴于肿胀的腮部,或者将蚯蚓糖浆直接涂在肿胀的腮部后再盖上砂布。
2~3小时换一次,须保持潮湿,每次换药前先用生理盐水洗净皮肤后再贴上糖浆纱布或涂上糖浆。
治疗8例均消肿痊愈. [3]蚅4 治疗褥疮用法同3.治疗22例患者褥疮程度均为II以上,2例效果不佳,余均治愈,治疗天数最长为40天,最短5天.[4]袄5 治疗精神病 (生蚯蚓糖浆):将挖取的鲜蚯蚓,放在冷水中游动1至2小时,使蚯蚓排出腹内的泥土,洗净后捞于干净的盆中,每斤鲜蚯蚓加3两食糖,将食糖撒布于蚯蚓之上,使其自动溶化24 小时,将溶化的蚯蚓冲洗几次,将冲洗液与原溶化之蚯蚓液合并一起,然后用纱布过滤3至5次.每斤蚯蚓制成糖浆1000毫升,放在冰箱或阴冷处备用。
古汉语基础(二)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解释下列术语概念1.单纯词: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重言: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合成词: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5.本义:本义应该指词的本来意义,但是这里所说的本义,只是取习惯的叫法,或称作一种操作概念,是指现代人们所能找到的有文献根据或字形根据的最古的意义,但并不一定是最初的意义。
6.古今传承词: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或书面里的词。
7.同义词:从词义内容上辨析;从习惯用法上分析;从语法上分析;从等级观念和感情色彩上看;从方言的角度辨析同义词;从造字时侧重点不同而形成的同义词。
8.声纽:声母古代又叫做“纽”或“声纽”。
9.字母:由于古代没有记音符号,所以就用记录音节的汉字代表音节中的第一个音素——声母,这个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做“字母”,只代表它所记音节的第一个音素。
10.五音:我国传统语音学按发音部位的不同,把声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就是音韵学上所谓的“五音”。
11.七音:宋元等韵学家从舌音中又分出半舌音,从齿音中又分出半齿音,连同上述“五音”,就构成了音韵学上所谓的“七音”。
12.清音:古人从发音方法上对声母进行分析,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清浊”。
用现代语音理论去分析,所谓“清”,就是指发音时声带不颤动的不带音13.浊音:所谓“浊”,就是指发音时声带颤动的带音。
14.韵部:在汉语音韵学里,把同一韵的字归并到一起,构成一个独立的组合,称为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