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docx
- 格式:docx
- 大小:115.77 KB
- 文档页数:4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5篇葫芦》教学设计1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一、自读──发现与探究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
它必然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
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留于课堂讨论。
因此在这一阶段,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
阅读必然伴随着发现和疑问,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再让他们说说都知道了些什么,并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
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初读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
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
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
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
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
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案第【1】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想一想怎么记?3、范读课文。
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自学课文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
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四、学习课文第一节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
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
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
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
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
范读。
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一、教材分析1.1 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本篇课文是一篇童话式的故事,讲述了主人公小银的故事,小银的梦想是种出一个大的、有许多个弯的葫芦,后来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会了如何种出一颗完美的葫芦。
1.2 教材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梦想的力量,学习如何用行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2.掌握语文知识,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的意思;2.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3.学会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自主表述课文;2.如何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手册、黑板、彩色粉笔、葫芦模型;2.学生准备:上课的心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5.1 导入环节教师问学生们:“有没有听说过‘梦想’这两个字?你们心里有没有一个梦想?”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梦想,并引导学生们意识到学好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5.2 学习课文教师让学生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认真阅读课文,并引导学生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风格以及词汇。
5.3 课文理解教师针对本课的主题——“梦想与行动”,启发学生想象力,让他们想象自己的梦想,并在课堂上大声说出来。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观察课文中主人公是如何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去实现它的,学习主人公的做法,并让学生们表述自己的想法。
5.4 语言运用教师让学生将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复述内容。
5.5 拓展教师在此环节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创作,比如绘画、写作等。
5.6 总结教师进行课堂总结,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学生们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学习做好准备。
本节课注重了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从而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4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识3个生字2、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3、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4、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1、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教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 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咱们来看看是为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帮着解决一下好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那么它们为什么事争吵起来了呢?(教师范读,生倾听)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小结:大家孝认为青蛙错了,那你知道青蛙为什么错了吗?它眼中的天为什么只有井口那么大呢?请同学做个实验,把你的书卷起来,往天上看,你看到了多大一片天?6、这只小青蛙一直生活在井里,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葫、芦、藤”等11个汉字,会写“棵、谢、想”等8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懂得与课文有关的事理。
2.通过感情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你见过葫芦吗?大家说说它是什么样子吧!生:教师给学生呈现课件内容,结合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葫芦的相关知识,为本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1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那么题目中的“我”是谁啊?他得到葫芦了吗?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生动的情境画面加之规范的课文朗读,为下面课文的进一步讲读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可以结合PPT资源,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进行初步感知与思考。
2.听完范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识字。
三、学习生字,了解词语1.教师播放课件,给学生呈现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词:葫(葫芦)(西葫芦)芦(芦苇)(芦荟)藤(草藤)(藤蔓)谢(感谢)(谢谢)哇(好哇)(对哇)蚜(蚜虫)(棉蚜)盯(盯住)(盯着)赛(比赛)(决赛)感(感觉)(感受)怪(怪事)(奇怪)慢(缓慢)(快慢)2.学生自学(1)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按要求自学。
放声朗读,要求想办法把音读准。
(2)自学检查师:抽4位小朋友每人读一段。
其他小朋友来当小医生,拿起铅笔,把他们读错的字圈出来。
2022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4《我要的是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1、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和《寒号鸟》两个小故事,故事中隐含的道理让我们受到启发,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读读故事的题目。
2、这葫芦究竟长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葫芦图片: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指导读好题目,师生问答:我要的是什么?指导重读“是葫芦”)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归类识字。
重点指导:(1)“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
(2)“葫、芦、藤”都是上形下声的生字,“谢、啊、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
特别讲解“盯”表示集中注意力。
这儿的“目”字旁还可以换成哪些偏旁呢?可在学生联想基础上补充儿歌:“小丁丁,开电灯。
拿起锤子修板凳,眼睛盯着灯,锤子敲不停,叮叮当,当当叮,妈妈夸他爱劳动。
”(3)区别认读“棵”和“颗”。
(棵,木字旁,形容植物的数量;颗,页字边,形容颗粒状的小物件)(4)了解字义:谢(通过组词理解“感谢”之义;出示文中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赛(通过组词“赛过”,近义词“超过”理解)4、生字回文,串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1、呈现两幅对比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2、我们先来看看这幅茂盛、美丽的葫芦图,谁来这句话?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3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
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3)出示词组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通用5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写“怪”、“慢”2个字,会用“每天”说一句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3、懂得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初步了解各种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道理。
4、分角色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感悟到叶子和果实是密切联系的。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猜谜激趣,直接导入⑴课件出示:青青藤儿爬满架,藤儿遍身开白花。
8字果儿藤上挂,老君装药用上它。
⑵猜谜并讲一讲理由。
⑶揭谜底,引出新课《我要的是葫芦》⑷板书课题:14、我要是葫芦二、图文结合,感悟课文⑴先学文,再看图(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线划出来。
2、重点句子:A、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可以知道葫芦藤是又细又长的,绿叶长得很密很多,葫芦花是白色的)B、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象小葫芦在干什么?指导朗读好这句话)C、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用每天说一句话)3、带着自己的感觉再完整得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⑵对比观察图片二,设疑激趣(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观察图二,说一说葫芦有什么变化。
找出书中写这张图的段落。
(讲完后,出示: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慢慢地)你来读读。
板书:黄了,落了1、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小葫芦却都黄了、落了,猜猜他心里会想些什么?生:怎么才几天,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就都掉了呢?生:小葫芦怎么都掉了,真奇怪啊!⑶讨论交流没收获葫芦的原因(学习二、三自然段)⑴同桌合作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小葫芦都落了?⑵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把这句话读一读。
重点句子:A、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①他心里想什么?(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②分析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和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我要的是葫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教养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发展目标:培养观察、思维、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
三、教育目标: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看问题要全面,要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9个生字及新词。
2、了解课文内在的含义。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边看第一幅图边讲)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葫芦藤上长满绿叶,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这个人天天都去看几次,可是最后一个葫芦也没结。
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看图读课文。
说说这课书讲的是什么事。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应注意的读音。
2、记忆字形。
葫::上边是草字头,下边是“湖”字去掉三点水。
组成“葫芦”。
挂:提手旁加双“土”。
组成“挂着”。
些:横部,左上容易错,不能丢掉竖。
组成“一些、有些”,表示不定的数量。
盯:左边是眼目旁,右边是“丁”,指不错眼珠地看。
居:上边是尸字头,下边是“古”,组成“邻居、居住”。
四、巩固练习。
1、读生字词卡片。
2、读课文。
3、读二类字并组词。
第二课时一、边看插图,边读课文。
这课书有几段:(四段)看看每段都讲的是什么?二、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看第一幅图,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图上这个人在干什么?他的样子是怎样的?(看葫芦,很高兴、很得意)(2)读第一段,这个人种的葫芦怎么样?“细长”说出了葫芦的形状,“长满”说明什么?(长得好,枝叶茂盛)说说小葫芦长成的过程。
(长叶、开花、结葫芦)这个人对小葫芦的态度怎样?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喜爱,每天看好几次)这个人当时想什么?(快长大)2、自学第二段。
注意这个人的心里是怎样想的。
蚜虫:植物上的害虫。
“一些”说明蚜虫还不多。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1教学目标: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3、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1、写好“言、每、棵、怪、慢”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悟,体会种葫芦人的心态。
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及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学会带着问题读课文,读中感悟,看图与学文相结合。
教学重点:懂得当自己做错事情时一定要听别人的劝告。
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方法:通过读读、找找、想想、说说、编编、画画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师读生评价、分角色读)再加上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所蕴含的道理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看图和朗读得到充分的感悟。
教学流程:游戏导入——学习一、四自然段——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拓展延伸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找不同画面。
2、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找出不同。
3、请学生带着游戏中的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为后文找出课文插图的不同做好铺垫。
)二、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14 《我要的是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谢”等8个字,会写“从前、细长”等10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的表达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和《寒号鸟》两个小故事,故事中隐含的道理让我们受到启发,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它又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读读故事的题目。
2、这葫芦究竟长什么样啊?我们来看一看。
(1)出示葫芦图片: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
(3)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指导读好题目,师生问答:我要的是什么?指导重读“是葫芦”)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的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归类识字。
重点指导:
(1)“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
(2)“葫、芦、藤”都是上形下声的生字,“谢、啊、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
特别讲解“盯”表示集中注意力。
这儿的“目”字旁还可以换成哪些偏旁呢?可在学生联想基础上补充儿歌:“小丁丁,开电灯。
拿起锤子修板凳,眼睛盯着灯,锤子敲不停,叮叮当,当当叮,妈妈夸他爱劳动。
”
(3)区别认读“棵”和“颗”。
(棵,木字旁,形容植物的数量;颗,页字边,形容颗粒状的小物件)
(4)了解字义:谢(通过组词理解“感谢”之义;出示文中句子“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赛(通过组词“赛过”,近义词“超过”理解)
4、生字回文,串读课文。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呈现两幅对比图片,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2、我们先来看看这幅茂盛、美丽的葫芦图,谁来这句话?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请您说一说,(可爱、漂亮)看得出你很喜欢小葫芦,带着你喜爱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是呀,葫芦藤细长细长的,小花雪白雪白的,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呀!(点红词语)谁再来读?重读关键词语,我们就能把句子读好!
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找一找,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4、可是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呢?谁来读读这句话?
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我听出了你的伤心,还有谁想读?我听出了你的难过!
同学们,我们就这样对比着读书,就读出了葫芦的变化,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小葫芦变成这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找找相关的句子。
开始吧。
四、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有的同学已经找到了,举起了小手,我们大家可以交流了吗?
(1)指名生读句子。
(2)同学们真会读书!我们大家合作着读。
①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②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动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
A他看见叶子上的蚜虫,他心里想,生读。
----听了邻居的话,他感到很奇怪,他说,生读---
B这个种葫芦的人可真有意思,对待虫子的态度是:请你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谁再来读?你能猜一猜,种葫芦人心里在想些什么吗?是呀,------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真了不起!你已经走进种葫芦人的内心了!
别人劝告他时,他的态度是,谁想读?-----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他嘴里是这样说的,他心里也在想?-谁在来猜猜看?----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请你说,
C同学们真了不起啊,说着说着就学会了一样新本领,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两种句式来表达。
老师和大家合作着读一读。
老师: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生: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老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生:叶子上的虫子不用治。
D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刚刚读过的坐井观天中也有,谁来读?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你会换一种说法吗?谁来呀?聪明的孩子一学就会啊!
你看不一样的说法却表达同一个意思,多么有趣的语文呀,我们大家再来读读句子!
2、同学们,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用不用治?这个问题值得大家静静想一想。
谁有想法了?请你说说看。
还有谁有话要说?有道理,我同意你的观点。
(了解蚜虫以及蚜虫与叶子、葫芦直接的关系)
3、小结:看来葫芦和叶子是有联系的,这个人错就错在他只盯着葫芦,忘掉了叶子,叶子被蚜虫吃光了,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你看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个小故事也藏着这样的大道理呢。
五、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1、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2.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
评价反馈。
3.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六、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蚜虫多了→叶子黄了→小葫芦落了【互相联系】
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1、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The weather was splendid on that day, which I thought was rare. I still remember some people
told me that in Britain there was weather and no climate. During the same day, it might snow in the morning, rain
at noon, shine in the afternoon and be windy before the night falls. So I think I was lucky。
20.8.88.8.202018:4418:44:28Aug-2018:44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
二〇二〇年八月八日2020年8月8日星期六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
18:448.8.202018:448.8.202018:4418:44:288.8.202018:448.8.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