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信息技术基础(王海荣主编)思维导图
- 格式:xmin
- 大小:5.94 KB
- 文档页数:1
《信息技术基础》各章知识点汇总(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1章知识要点1. 什么是信息信息是客观事物存在的第三种基本形态,也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指导人们的行动。
2. 信息的主要特征◇普遍性◇依附性◇共享性◇价值性◇时效性3.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是指在信息的获取、整理、加工、存储、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从本质上说,信息技术是人类在了解、把握和改善自身生存环境过程中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控制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其作用是代替、扩展和延伸人的信息功能。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等等,其中微电子技术是基础,计算机技术是核心。
4. 信息技术的历史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
(1)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产生。
(2)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发明。
(3)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4)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
(5)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始于20世纪60年代,这是一次信息传播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使信息数字化成为可能,信息产业应运而生。
5.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略)第2章知识要点1. 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需求就其含义而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指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所需信息的载体形式,如文字、声音、图、视频等。
所以,人们在确定信息需求时,可以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
(1)确定信息内容。
(2)确定信息的类型。
2. 信息来源的确定按承载信息的载体的不同,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纸质媒介、电子媒介、人和事物。
这些信息来源有其特点,在考虑从什么渠道能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时,一般要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整理与图文教程一、引言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于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整理,并结合图文教程的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二、计算机硬件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和处理数据。
本节将介绍CPU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CPU。
2. 内存(RAM)内存是计算机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临时存储器。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内存和其特点,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安装和升级内存。
3. 硬盘硬盘是计算机用于长期存储数据的设备。
本节将介绍不同类型的硬盘和其特点,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硬盘。
4. 显卡显卡是计算机用于图形显示的设备。
本节将介绍显卡的原理和不同类型的显卡,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选择和安装显卡。
三、操作系统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本节将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安装和配置操作系统。
2. Windows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之一。
本节将介绍Windows 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常用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常见操作。
3. 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和可定制性。
本节将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常用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Linux 操作系统进行常见操作。
四、网络基础1. 网络概述网络是计算机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的基础设施。
本节将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建立和配置局域网。
2. 网络协议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本节将介绍常见的网络协议和其功能,并通过图文教程展示如何使用网络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在历年考试笔试中占2—3分)必考点: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2010春)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总复习思维导
图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 计算机硬件
- 中央处理器
- 存储器
- 输入设备
- 输出设备
- 计算机软件
- 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
- 计算机网络
- 网络的作用
- 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区别
二、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
- 什么是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 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
三、计算机操作与办公应用-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 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 文字处理软件
- 电子表格软件
- 演示文稿软件
四、网络和互联网
- 互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 常用网络服务和应用
- 电子邮件
- 网上购物
- 在线社交
五、信息处理和信息获取- 数据的表示和存储方式
- 信息的检索和筛选
- 信息处理工具的应用
- 搜索引擎
- 数据库
六、多媒体技术
- 多媒体的概念和特点
- 图片、声音和视频的处理方法
- 多媒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 信息技术的利与弊
- 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上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的总复习思维导图,包括计
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和信息安全、计算机操作与办公应用、网
络和互联网、信息处理和信息获取、多媒体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对社
会的影响。
通过复习这些内容,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必考点知识总结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在历年考试笔试中占2—3分)必考点:1.2:微电子技术简介考核点:(1)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及其软件为核心(2)微电子技术是实现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超小型化及微型化的技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3)集成电路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的,以半导体单晶片作为材料(4)现代集成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主要是硅,也可以是化合物如砷化镓(5)集成电路根据它所包含的电子元件可分为小规模(小于100),中规模(100-3000)、大规模(3000-10万)、超大规模(10万-100万)和极大规模集成电路(>100万)(6)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现代PC机中使用的微处理器、芯片组、图形加速芯片等都是超大规模或极大规模集成电路(7)集成电路芯片是微电子技术的结晶,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核心,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尺寸越小,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越快(9)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10)IC卡又称为集成电路卡,不受磁场影响,可*存储数据,IC卡分为存储器卡与CPU卡,存储器卡主要用于安全度要求不高的场合,如电话卡,水电费卡,公交卡,医疗卡。
CPU卡上除了CPU外,还配有操作系统,手机中的SIM卡就是一种特殊的CPU卡(11)经过抛光后的硅片成为硅抛光片,一个硅抛光片上有成百上千个独立的集成电路,排满了集成电路的硅片称作”晶圆”典型试题:1.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______ 。
(2010春)A.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序繁多,工艺复杂且技术难度高B.经过抛光后的硅片称为晶圆,每个晶圆最多可以制成一个合格的集成电路芯片C.IC卡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后者通常又称为射频卡或感应卡D.集成电路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我国第2代居民身份证中就有集成电路芯片2.在下列有关集成电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计算机组成与基础计算机组成与工作原理工作原理
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
存储程序(程序存储)
计算机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器
运算器
控制器
指令寄存器
程序寄存器
操作控制器
CPU
存储器
内存储器(主存储器)
随机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扫描仪
输出设备绘图仪
三大总线
数据总线传输数据
地址总线传输地址
控制总线传输控制信号
计算机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
语言处理程序
汇编程序(汇编系统)
编译程序(编译系统)
解释程序(解释系统)
服务性程序
数据库管理系统
应用程序。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信息技术复习课效果的思考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表达的思维工具,能够帮助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学生的思维网络,认知结构的形成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
本文在阐述思维导图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中出现的问题,主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师生的知识网络构建和知识梳理之中,通过教学实践探索,以思维导图驱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归纳梳理知识,对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思维导图;信息技术;复习课思维导图是英国的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巴赞1971年的研究成果,又叫心智图。
它是指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是把人脑中的隐形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人们思考、交流、表达。
学习者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厘清思维的脉络,掌握知识体系,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形成,知识的迁移。
基于思维导图能很好地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笔者就从它在信息技术复习课中的应用着手,对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信息技术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复习课是以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并促使知识系统化,使学生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的课型。
通过复习课的教学,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知识重新回顾、梳理综合、结构重组,构建知识体系,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
在这个结构体系中,学生的信息知识将是一个条理化、排列有序、知识之间关系清晰分明的系统。
在复习课上学生经常出现这种现象: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学生学到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间逻辑关系不清晰,没有良好的认知结构;二是思维能力较差,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很多教师也觉得复习课“没味道”“难上”,因为面对已经学过的内容,学生没有兴趣,常不专心听课,教师很难进行有效教学。
课上无非是“讲练—讲练”的重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