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思考五:闻先生的人物形象除了“说”和“做”,有没有别
的描写方法?
1、语言描写: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 美德。 2、外貌描写: 如:“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 飘”“目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严谨治学形象。 3、细节描写(以上几乎)
补充:知遇相惜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发布,一位考生数学 零分,作文只写了三句带感慨的新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 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
慧眼识货的主考官。从这三句杂感诗中发现了这位青年身 上潜伏的才气,一锤定音破格录取。
果不其然,这位青年很快就发表了一首又一首的新诗,并 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前期:为探索救国道路,潜心 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先 生
过渡(7、8、9) 后期:投身于民主运动,不
的 说 和 做
作为革命家 第8——18段
畏敌人,视死如归,体现出 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第二部分)
第19、20段 作者总结议论闻一多的身份地
位,总结第二部分及全文
整体感知
6、文中列举了哪些事例来体现闻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 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请填写表格!
4.饭,几乎忘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惜寸阴、分阴……
写明了治学时具体的生活情境,“贪”、“惜”写出他治学的热 情和专注度。
合作探究
思考三:闻先生作为学者,哪些“做”法做到了极致?
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 衙。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即写出了闻的字迹工整又表现了他一 丝不苟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