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_生态工程设计的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2.52 MB
- 文档页数:84
第一章1.1 结合工程活动的特点,思考为什么在工程实践中会出现伦理问题?工程活动的特点:1)工程活动蕴含着有意识、有目的的设计。
在具体实施之前,工程师需要明确工程需实现的多方面的目标,需要思考可以调动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以及可以利用的知识与技术,进而探索实现目标可能采用的路径和方案。
2)工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人们的知识与技术总是不完备的。
任何工程师都要面对新的情境和问题,并因此包含着部分的无知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知识与技术上的不完备,工程设计师往往不可能在工程之前完全予以克服,而是要在工程的实践过程中不断通过试错和改错的方法来部分的消除。
可以说工程实践本身上是一个探索性的实验过程。
3)工程实践的后果往往会超出预期。
由于实践过程中包含着不确定性,实践的后果并不总是完全符合实践者的理论预测和主观期待,其间既包括对盲目追求的过滤,也包括对保守追求的超越,同时也可能出现未曾预料的不良后果。
总之,工程实践不仅涉及与工程活动相关的工程师、其他技术人员、工人、管理者、投资者等多重利益相关者,还涉及到工程与人、自然、社会的共生共在,因而面临着多重复杂交叠的利益关系。
并且在部分无知的情况下实行的,具有不确定的结果。
这些都使得工程实践与伦理问题紧密相关。
1.2 结合功利论、义务论、契约论、德性论等伦理立场,思考工程伦理与工程师伦理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a:功利主义者认为,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如果导致了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
同时他们强调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
最好的结果就是达到“最大的善”。
b:义务论者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强调行为的出发点要遵循道德的规范,体现人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说功利论聚焦于行动的后果,那么义务论则关注的是行为本身。
行为本身也具有道德意义。
c: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地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
d:德性论关心的主要是人的内心品德的养成,而不是人外在行为的规则。
第一章导论一.我国生态与环境的现状答:生态恶化形势严峻、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环境健康问题日渐突出、全球变暖加剧我国生态环境恶化、温室气体气溶胶等排放居高不下。
二.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挑战答:(1)人口、经济增长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2)城镇化将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压力;(3)农村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三.生态工程的定义、内涵、应用和遵循原则。
答:(1)定义:生态工程是指应用自然生态系统原理,通过同自然环境合作,进行的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双方都有利的复合生态系统设计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复合体系。
(2)生态工程的主要内涵:①生态工程是基于生态学等理论;②生态工程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所有类型的生态系统以及与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潜在人类活动;③包括工程设计的概念与含义;④存在一个潜在的价值体系。
(3)应用:①生态环境工程;②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缓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恢复;③人工生态系统;4)生态产业。
(4)遵循原则:①协调与平衡;②减少地貌改变;③增加绿带面积;④增加蓝带面积;⑤多孔性结构物;⑥使用天然材料。
四.生态工程与传统工程的区别。
答:五.答:生态工程与环境工程的最大区别在于:生态工程考虑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特点,是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两者的设计。
而环境工程则是利用一系列科学原理,去净化或防治环境污染。
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低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六.生态工程的发展趋势答:(1)研究对象的扩大、理论的进一步充实;(2)生态工程的方法论与技术手段尺度进一步扩展:①从物理过程的量化走向生态过程的序化;②从工程结构的优化走向生态格局的进化;③多学科、多技术结合调控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全生态过程;④环境保护与生产和消费结合,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结合;(3)生态工程生产出的生态产品功能化、保健化和高效化。
第二章生态工程原理一.生态工程的原理有哪些?答:(1)自组织原理;(2)正负反馈调节原理;(3)共生原理;(4)正常立地理论;(5)局部控制与全局调节原理;(6)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相互作用的原理;(7)生产功能与保护功能耦合的原理;(8)物质循环,能量分级,多层利用的原理;(9)仿生原理。
生态工程练习题一、填空题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__、__与__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因地制宜地应用生态系统的__、__并辅以其他__的工程技术,以获得最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性措施。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它们为生态工程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3、生物多样性包括三层次上的多样性,即__多样性、__多样性和__多样性。
4、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5、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6、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__结构。
7、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而引起。
8、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指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9、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森林、__、草原、荒漠等。
10、自然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统一整体。
11、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12、食物网是由许多条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即网状结构。
1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__。
14、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的原因是: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营养级,因此是单向流动,不可逆转的。
1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在于能够科学地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并通过能量多级利用,使能量朝有利于人的方向流动。
16、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17、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产量及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等。
生态工程主要知识点(精简版)第一章绪论(传说中不考)2生态工程:应用生态学、经济学有关理论和系统论的方法以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为目标(或称可持续发展),对人工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资源进行保护、改造、治理、调控和建设的综合工艺技术体系或综合工艺过程。
3生态工程的应用:①设计各种生态系统(如环境工程);②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如生态恢复);③管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如林业生态工程);④环境治理和环境建没(如景观生态工程、城市生态工程)。
5生态农业: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
简单地说,就是遵循生态经济学规律,进行经营和管理的集约化农业体系。
生态林业: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规律发展林业,是充分利用适当地自然资源和促进林业发展,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最佳状态环境的林业生产体系。
生态城市:人们对按生态学规律包括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类生态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市域范围内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体制、技术和行为的市级行政单元的简称。
第二章生态工程原理1生态学原理:生态位原理,限制因子原理,食物链原理,整体效应原理,生物与环境相互适应协同进化原理,效益协调统一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经济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工程学原理2生态位:生态系统中各种生态因子都具有明显的变化梯度,这种变化梯度中能被某种生物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为生态位。
又称小生境或生态区位,是一个物种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本身生活习性的总称。
3相生相克现象: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物的现象。
具有选择性、专一性的特点。
4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少量因素的营养元素耐性定律:任何生态因子不足或过多,接近或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该种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