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580.47 KB
- 文档页数:6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肌内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考场编号:考生号:监考老师:计分: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得分
评估准备20分1.转抄医嘱,核对注射卡;签名2
2.
患者
评估
核对患者信息2
问候患者并告知准备注射1
告知注射的药物及作用3
评估患者病情、肢体活动能力及注射部位3
3.环境评估:清洁、光线充足、保护隐私2
4.自身评估:洗手,戴口罩,着装规范4
5.用物评估:物品齐全、符合要求、摆放有序3
操作要点60分1.再次核对注射卡;检查药物4
2.无菌盘准备:铺盘规范;注明铺盘人和有效时间4
3.消毒安瓿、砂轮;酒精棉签去屑;纱布包裹折断4
4.抽吸药液;安瓿套于针头上;第二人再次核对;置无菌盘内9
5.用物带至床旁,对床号、ID号,反问式询问姓名2
6.保护隐私,屏风或隔帘遮挡2
7.协助患者准备好体位,确定注射部位(示范臀大肌注射定位两种方法)12
8.消毒3
9.再次核对,排尽空气2
10.注射和推药:快速垂直进针,深度适宜;抽回血;缓慢均匀推药;注意观
察并询问患者反应
4
11.快速拔针、按压2
12.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2
13.洗手,取口罩2
14.再次核对药物;签执行时间及姓名3
15.健康教育: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不适时请按铃呼叫,主动巡视3
16.用物及垃圾分类处理2
效果评价20分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原则4
2.手卫生正确6
3.操作流程熟练、流畅,方法正确(操作顺序颠倒,不影响效果不扣分)4
4.护患沟通好;体现人文关怀(动作轻柔、保护隐私)4
5.操作时间分钟,不超过8分钟2。
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及评分标准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予方式,适用于多种药物的给药。
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对于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并给出相应的评分标准。
一、皮下注射的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在进行皮下注射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a. 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医嘱。
b. 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药物配制是否正确。
c. 洗手并佩戴洁净的手套。
2. 选择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对于皮下注射的成功至关重要。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外侧和臀部。
在选择注射部位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a. 距离神经、血管和骨骼的安全距离。
b. 注射部位的皮肤状态,避免破损或感染区域。
c. 患者的个人喜好和舒适度。
3. 注射器和针头的准备在注射前,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选择合适大小的注射器,并根据需要更换合适长度和粗细的针头。
确保注射器和针头是无损坏的。
4. 皮肤消毒保持注射部位的清洁非常重要。
用消毒剂擦拭注射部位,通常采用酒精棉球或碘酒进行皮肤消毒,消毒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a. 从注射部位的中央开始,向外作圆周状擦拭。
b. 使用消毒剂时,避免触摸已消毒过的区域。
c. 等待足够的时间,以确保消毒剂起到充分杀菌的作用。
5. 注射操作a. 用非主手将皮肤拉紧,以提供注射部位的稳定性。
b. 使用主手将针头以30至45度的角度插入皮肤下,并确保穿过角质层。
c. 慢慢地注射药物,保持轻而均匀的推进力度。
d. 注射完毕后,保持注射器的位置稳定,维持数秒钟以确保药物的吸收。
6. 针头拔出和压迫止血a. 缓慢拔出针头,同时用干净的棉球或医用棉球迅速且轻柔地在注射部位进行轻压,以防止渗血。
b. 用棉球保持一段时间,确保止血。
7. 处理废弃物按照医疗废物管理的相关规定,将使用过的针头和注射器放置在废弃物容器中。
二、皮下注射的评分标准为了确保皮下注射的质量和安全,需要对注射操作进行评分。
皮下注射操作流程及其评分标准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予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长期用药或者需要缓慢释放药物的情况下。
正确的皮下注射操作流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对于确保药物的准确给予以及避免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皮下注射的操作流程,并对其评分标准进行详细阐述。
1. 环境准备在进行皮下注射之前,应确保操作环境的清洁与整齐。
工作区域应具备适当的光线,以方便观察和操作。
同时,要保证手上干净,可以使用酒精消毒洗手液进行清洁,或穿戴无菌手套。
2. 药物准备将需要注射的药物准备齐全,并确保其正确性和完整性。
按照医嘱,抽取合适的剂量,并注意药物的保存条件。
在准备药物时,根据药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并确保其完整性和无菌性。
3. 注射部位选择根据医嘱和药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常见的皮下注射部位有腹壁、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等。
注射部位应远离瘢痕组织、皮肤损伤、血管等,并确保部位的皮肤完整、无红肿或其他症状。
4. 注射部位消毒使用消毒棉球或者棉花球以酒精进行擦拭,按环形方式从内向外擦拭,以保持注射部位的无菌。
擦拭后,等待酒精挥发干燥。
5. 注射器的使用使用正确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需求抽取合适的药物剂量。
在抽取药物前,应先排除注射器上可能存在的气泡,并确保正确测量药物剂量。
6. 注射角度和深度将注射器垂直于皮肤,将针头插入皮下组织。
注射角度一般介于25°至45°之间,根据不同的患者年龄和体质进行调整。
深度应仅使针头插入皮下脂肪组织。
7. 药物给予缓慢而稳定地推动注射器活塞,使药物均匀地进入皮下组织。
不要过快注射,以防药物渗透造成组织损伤。
在将药物完全注射结束后,保持注射器且针头在皮下待数秒钟,以确保药物充分吸收。
8. 注射后处理将针头轻轻拔出,并用干净的棉球或棉花球进行轻轻按压,以防止渗血。
可以在注射部位轻轻按摩,促进药物吸收。
皮下注射的评分标准:1. 环境准备评分:- 工作区域的清洁和整齐程度;- 手部卫生和无菌操作的情况。
皮内注射操作及评分标准年月科室:姓名;得分:皮下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总分:100分)考号:科室:姓名:得分:项目容内分 值求要分评扣分、12分5 a项每 、122意龄情者患评、1 z(\ 2评估宀 和、2z(\2染感硬痕察2 要 <o程作 合2 点纟、4 z(\2 分51卄 量是 抽、豚齐!| X 对浓匱和 枚各浓如 恢药孤蹴 劳各名扌 和扛的; 境协女撫量 W 用」、药濒 估估号对及。
评评床核期全的;效齐 3>44上量有否2、5丄备准1、1备准 物 用1 z(\2求要扣项亀情 张 紧 解 缓z(\备 准 者 患2z(\分22厶1 酌求 要 合 符「八 或 备 准 未 进 起1 分扣 情药 己 5z (\41药 己 、3 准 盘菌 尢 甫 乍1分5 -31 z(\2分-2 < 消 2 z(\备量质 器r^J分3染污3z(\分20菌毒荊消液、歹一瓶吸启抽引4内分4 -2 4z(\U肌肉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考核人员:考核日期:年月日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间。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
(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十二、肌肉注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年月日项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分值扣分及原因准备质量15分1、着装整洁,规范洗手,戴口罩(不符合要求扣2分)2、用物准备:治疗车上层:治疗盘、无菌棉签、5ml注射器2个、弯盘、皮肤消毒液、药物、砂轮、启瓶器、纱布、肾上腺素1支、注射卡、手消毒液治疗车下层:污物桶、利器盒(物品少备一件扣1分;物品摆放不合理扣1分)3、检查用物是否符合要求262操作质量标准65分1、校对药物与注射卡,井检查药物名称、剂量、有效期、用法、浓度(查对不合格扣5分)2、抽药:打开药物,取注射器。
左手食指、中指夹持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尖插入安瓿内,左手拇指及无名指夹持注射器下端,右手抽动活塞,将药液吸入针简内,并放入治疗盘(污染一次扣5分)3、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腕带确认,评估病人情况,说明目的及方法,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使注射部位肌肉放松,注意遮挡病人。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3)仰卧位: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用仰卧位。
选择注射部位(未协助病人摆好体位扣3分,注射部位选择不正确扣10分)4、手消毒(未做扣3分)5、常规消毒局部皮肤直径不小于5厘米(消毒不合格扣3分,污染一次此项不得分)6、再次查对,备干棉签,右手持注射器,以中指固定针栓,左手绷紧皮肤,将针头垂直快速刺入肌肉内。
一般刺入针梗的2/3,按患者胖度适当掌握。
放松左手回抽活塞,如无回血,即可缓缓推药,观察病人(如油性药液,应持牢针栓,防针栓与针筒脱开,药液外溢),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片刻(查对不合格扣5分;未绷紧皮肤、进针或持注射器手法不正确扣5分;针梗刺入肌内过深,过浅扣2分;有回血未更换部位推药扣5分;推药快或未观察病人反应扣3分)7、再次核对,处理注射器(未查对扣3分,用物未处理扣1分)10510310255肌肉注射技术一、目的通过肌肉注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
技术二十一肌内注射术
(一)目的
通过肌内注射给予患者实施药物治疗。
(二)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
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
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
4.了解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
(三)操作要点。
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2.消毒皮肤。
3.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内。
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
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
(四)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
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
(五)注意事项。
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
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
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
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
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
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
(21)肌内注射术考核评分标准(100分)。
皮下注射的操作程序及评价标准
修订时间2014.01 评分者日期
皮下注射的操作程序
一、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情况.
2.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3.了解患者有无过敏史。
4.观察患者注射部位情况。
二、操作要点
1.核对医嘱,洗手。
2.准备物品,携物品至患者床旁。
3.(操作前)核对患者,检查药液。
4.帮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5.按无菌操作原则抽取药液。
6.选择并暴露合适的注射部位(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
7.消毒皮肤、待干,(操作中)核对患者和药液,排尽空气,进行注射。
8.注射完毕后以棉球轻压针刺处,快速拔针,(操作后)核对患者和药液。
9.观察患者用药反应。
10.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洗手,记录。
三、指导患者
1.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
2.交代注意事项。
3.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告知患者注射后15min开始进食,以免造成低血糖。
四、注意事项
1.尽量避免应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做皮下注射。
2.选择注射部位时应当避开炎症、破溃或者有肿块的部位。
3.经常注射者应每次更换注射部位。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
相关知识:
1.青霉素皮试阳性如何判断
答:局部皮丘隆起,并出现红晕硬块,直径大于1cm,或周围有伪足、痒感,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2.皮内注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皮试前仔细询问病人的过敏史,如病人对皮试药物有过敏史,禁止皮试。
②皮试不可使用碘酊消毒,拔出针头后勿按揉,以免影响观察。
③皮试药液要现用现配,剂量准确,备有肾上腺素等抢救药品及物品。
④皮试结果阳性时,应告知医师、病人及家属,并予以注明。
3.皮下注射的部位有哪些
答:皮下注射部位有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大腿外侧方。
4.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能否皮下注射
答: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应尽量避免应用皮下注射,以免刺激损伤皮肤。
5.肌肉注射部位有哪些臀大肌定位的方法有几种
答:肌肉注射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及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及上臂三角肌。
臀大肌的定位方法有两种:①“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侧或右侧划一水平线,然后从髂棘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②连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6.肌肉注射常用的体位有哪些
答:①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②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③仰卧位:常用于危重及不能翻身的病人;④坐位:为便于操作座位要稍高。
皮内、皮下、肌肉注射法考核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