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3.00 KB
- 文档页数:15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各组名称和各组分配次数是分配数列的两个要素。
( )2、单项数列只有一栏数值。
()3、单项数列和组距数列,其分组方法均对总体按某标志分组。
()4、连续型变量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5、简单表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按一个标志分组所形成的统计表。
()答案:1、√2.×3.√4.√5.×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企业按职工人数分组B.企业按工业总产值分组C.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D.企业按资金占用额分组2、下列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别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种频率的总和是()。
A.大于100%B.小于100%C.等于100%D.不等于100%4、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2,组数为6,则组距为()。
A.8.6 B.8 C.6 D.95、某变量数列,如第一组为75以下、第二组为75-85、第三组为85-95、第四组为95以上,则数据()。
A.85在第一组B.75在第二组C.95在第三组D.85在第二组6、某小组5个学生的统计课考试成绩分别为80分、70分、62分、86分和76分,这5个数字是()。
A.标志B.标志值C.变量D.指标7、说明统计表名称的词句,在统计表中成为()。
A.横行标题B.纵栏标题C.总标题D.指标数值8、统计表的纵栏标题是用来说明()。
A.统计表的名称B.各组的名称C.统计指标的名称D.指标数值9、在填列统计表时,若某项统计数据免填,其符号为()。
A.…B.×C.-D.010、区分简单表与分组表是看()。
A.对总体是否分组B.对总体按几个标志分组C.宾词部分有几栏数值答案:1.C;2.B;3.C;4.D;5.B;6.B;7.C;8.C;9.B;10.A三、多项选择题1、对统计调查所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是因为这些原始资料是()。
A.零碎的B.系统的C.分散的D.具体的2、统计分组的关键()。
思考与练习题(教育与社会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1.教育独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陶行知B.梁漱溟C.蔡元培D.胡适2.教育独立论的主要观点不包括()A.教育要独立于政党B.教育要独立于宗教C.教育要独立于社会D.教育经费要独立3.过分夸大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A.爱尔维修B.迈克尔·史潘斯C.陶行知D.爱德华兹4.过分夸大教育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的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A. 爱尔维修B.莱布尼茨C.康德D. 迈克尔·史潘斯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6.第一次彻底改变了人们对教育事业的纯福利性观念的是()A.教育独立论B.人力资本理论C.教育万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7.用比较精确的数学模型证明了教育事业收益率的是()A.筛选假设理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教育万能论D.人力资本理论8.筛选假设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舒尔茨B. 迈克尔·史潘斯C.皮奥里D.爱德华兹9.从分析劳动力市场上雇主选聘求职者的过程去说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是()A.人力资本理论B.筛选假设理论C.教育万能论D.劳动力市场理论10.劳动力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戈登B. 迈克尔·史潘斯C. 皮奥里D.舒尔茨11.制约着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水平C.科学技术D.人力资本12.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13.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的是()A.文化B.政治经济制度C.生产力D.科学技术14.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比例的因素是()A.人口的年龄结构B.人口的性别结构C.人口的阶级构成D.人口的地域分布15.教育与人口之间发生关系是从人类社会的哪个时期开始的()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近代社会D.现代社会16.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A.传递B.批判C.交流D.创新17.人口质量对教育发展的直接影响是指()A.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总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学习手册》(第八版)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绪论一、选择题1.ABCD2.ABCD3.D4.A5.ABC二、简答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有哪些特征?(P.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大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P.3~5)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
大学生要以“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为根本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第一,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使命,自信自励;第二要有高强的本领,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第三,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
3.大学生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P.5~6)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法治素养)是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政治立场、价值取向、道德情操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品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风貌,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法律素质(法治素养)是人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律本质,运用法律思维、依法维护权利与依法履行义务的素质、修养和能力,对于保证人们尊崇法治、遵守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一、单选题1.B(P.12)2.A(P.10)3.A(P.10)4.D(P.18)5.B(P.24)二、多选题1.ABCD(P.16-17)2.CD(P.16-17)3.BCD(P.18)4.ABC(P.12,17,18);5.BD(P13~14,手册P.26)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P10)马克思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揭开了人的本质之谜。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1章绪论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最佳选择题1. 研究中的基本单位是指( D)。
A.样本 B. 全部对象C.影响因素D. 个体E. 总体2.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的⽬的是( B )。
A.研究样本统计量 B. 由样本统计量推断总体参数C.研究典型案例 D. 研究总体统计量E. 计算统计指标3. 参数是指( B )。
A.参与个体数 B. 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D. 样本的总和 E. 参与变量数4. 下列资料属名义变量的是(E)。
A.⽩细胞计数B.住院天数C.门急诊就诊⼈数D.患者的病情分级 E. ABO⾎型5.关于随机误差下列不正确的是(C)。
A.受测量精密度限制B.⽆⽅向性 C. 也称为偏倚D.不可避免 E. 增加样本含量可降低其⼤⼩⼆、名称解释(答案略)1. 变量与随机变量2. 同质与变异3. 总体与样本4. 参数与统计量5. 误差6. 随机事件7. 频率与概率三、思考题1. ⽣物统计学与其他统计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答:统计学可细分为数理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物统计学、卫⽣统计学、医学统计学等,都是关于数据的学问,是从数据中提取信息、知识的⼀门科学与艺术。
⽽⽣物统计学是统计学原理与⽅法应⽤于⽣物学、医学的⼀门科学,与医学统计学和卫⽣统计学很相似,其不同之处在于医学统计学侧重于介绍医学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卫⽣统计学更侧重于介绍社会、⼈群健康研究中的统计学原理与⽅法。
2. 某年级甲班、⼄班各有男⽣50⼈。
从两个班各抽取10⼈测量⾝⾼,并求其平均⾝⾼。
如果甲班的平均⾝⾼⼤于⼄班,能否推论甲班所有同学的平均⾝⾼⼤于⼄班?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从甲、⼄两班分别抽取的10⼈,测量其⾝⾼,得到的分别是甲、⼄两班的⼀个样本。
样本的平均⾝⾼只是甲、⼄两班所有同学平均⾝⾼的⼀个点估计值。
即使是按随机化原则进⾏抽样,由于存在抽样误差,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般很难恰好相等。
思考与练习(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A )。
A.工人按性别分组B.教师按年龄分组C.学生按成绩分组D.商业按销售额分组2.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B )。
A.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工人按年龄分组C.工人按性质分组D.工人按民族分组3.变量数列中各组变量值在决定总体数量大小时所起的作用就其实质而言(C )。
A.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B.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C.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有关D.与次数或频数大小有关,与比重、频率或比率大小无关4.组距式变量数列的全距等于(D )。
A.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B.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C.最大组的下限与最小组的上限之差D.最大组的上限与最小组的下限之差5.对于越高越好的现象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如第一组为60以下,第二组为60~70,第三组为70~80,第四组为80以上,则数据(A )。
A.70在第三组B.60在第一组C.80在第三组D.70在第二组6.按连续型变量分组,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1000.已知相邻组的组中值为1250,则该组组中值为(C )。
A.1000B.500C.750D.8507.对连续性变量分组( B )。
A.要用单项式分组B.要用组距式分组C.单项式或组距式分组都可以D.要用等距式分组8.划分连续性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B )。
A.重叠B.相等C.不相等D.间断9.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C )。
A.划分分组界限B.确定组数C.选择分组标志D.划定分组形式10.次数分配中,靠近中间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少,靠近两端的变量值分布的次数多,这种分布的类型是( B )。
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J型分布D.洛伦茨分布11.对总体进行分组时,采用等距数列还是异距数列,决定于( A )。
A.次数的多少B.变量的大小C.组数的多少D.现象的性质和研究的目的12.区分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根据是( C )。
第7章 多组定量资料的比较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C )。
A. 组间SS >组内SSB. 组内组间总MS MS MS +=C. 总ss=组间SS +组内SSD. 组内组间MS MS >E. 组间组内νν> 2. 定量资料两样本均数的比较,可采用( D )。
A. t 检验B.F 检验C. Bonferroni 检验D. t 检验与F 检验均可E. LSD 检验3. 当组数等于2时,对于同一资料,方差分析结果与t 检验结果相比,( C )。
A. t 检验结果更为准确B. 方差分析结果更为准确C. 完全等价且F t =D. 完全等价且t F =E. 两者结果可能出现矛盾4. 若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为),(01.021ννF F >,则统计推断是( D )。
A. 各样本均数都不相等B. 各样本均数不全相等C. 各总体均数都不相等D. 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E. 各总体均数全相等 5.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中,组间均方表示( C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B. 处理效应的大小C. 处理效应和抽样误差综合结果D. N 个数据的离散程度E. 随机因素的效应大小 6. 多样本定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应选择( D )。
A. 方差分析B. t 检验C. Z 检验D. Kruskal-Wallis 检验E. Wilcoxon 检验7. 多组样本比较的Kruskal-Wallis 检验中,当相同秩次较多时,如果用H 值而不用校正后的c H 值,则会( C )。
A . 提高检验的灵敏度B .把一些无差别的总体推断成有差别 C. 把一些有差别的总体推断成无差别 D .Ⅰ、Ⅱ类错误概率不变E. 以上说法均不对二、思考题1.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应用条件是什么?答: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于不同设计的方差分析,其思想都一样,即均将处理间平均变异与误差平均变异比较。
第2章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填空题:1. S7-300 PLC一个机架最多可安装_____8____个信号模块,最多可扩展_____3____个机架,机架之间的通讯距离最大不超过___10m___,最大数字量I/O点数__1024__,2. 确定机架0的6号槽上SM323 DI8/DO8的地址范围_I8.0-8.7/Q9.0-9.7以及5号槽上SM334 AI4/AO2的地址范围_PIW272-278/PQW280、PQW282。
3. 高速、大功率的交流负载,应选用_晶闸管_输出的输出接口电路。
思考题:1. S7-300系列PLC的硬件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S7-300系列的PLC采用紧凑的、无槽位限制的模块结构,电源模块(PS)、CPU、信号模块(SM)、功能模块(FM)、接口模块(IM)和通信模块(CP)都安装在导轨上。
硬件系统主要由各种模板及人机界面(HMI),根据控制要求进行广泛的组合和扩展。
2. S7-300 数字模块的地址如何确定?I/O模块的地址与模块所在的机架号和槽位号有关,数字模块的位地址与信号线接在模块上的哪一个端子有关。
S7-300系列PLC的CPU为每个槽位的数字量I/O模板分配了4 个字节(32个I/O点)的地址范围。
依据数字模板的安装位置和类型,确定模块的地址。
数字量模板的地址:存储区标识符(输入-I、输出-Q)+字节地址+位地址。
(字节地址取决于其模块所在槽位的起始地址)3. 请填写以下配置的SIMATIC S7-300的可编程控制器的I/O地址。
0架4槽8路模拟量输入地址:PIW256, …,PIW 270;0架5槽8路模拟量输出地址:PQW272,…,PQW 286;0架6槽16点数字量输入地址:I8.0,…,I8.7,I9.0,…,I9.7;0架7槽32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12.0~12.7;Q13.0~13.7,Q14.0~14.7;Q15.0~15.7;0架8槽16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16.0,…,Q16.7,Q 17.0,…,Q17.7;4. S7-300的CPU314/CPU315 /CPU315-2DP 最多可扩展几个机架?用哪个接口模块连接?P19-20: S7-300的CPU314/CPU315 /CPU315-2DP 最多可扩展4个机架;用SM360/SM361接口模块连接5. 一个控制系统如果需要12点数字量输入、30点数字量输出、10点模拟量输入和2点模拟量输出,则问:(1) 如何选择输入/输出模块?(2) 各模块的地址如何分配?0架4槽 SM321 16点数字量输入地址:I0.0,…,I0.7, I1.0,…,I1.7;0架5槽 SM322 32点数字量输出地址:Q4.0~4.7;Q5.0~5.7,Q6.0~6.7;Q7.0~7.7; 0架6槽 SM331 8路模拟量输入地址:PIW288, …,PIW 302;0架7槽 SM334 模拟量4路输入/2路输出地址:PIW304, …,PIW310;PQW312,PQW 314;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①。
选择性必修1P4活动“观察血液分层现象,分析血浆的化学成分”讨论题参考答案1.血液是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的,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2.血浆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单糖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O2和CO2等气体,激素和代谢产生的废物等。
3.如O2和CO2,它们通过呼吸系统在肺泡处进行气体交换。
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血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后,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随后从血浆进人组织液,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在线粒体的内膜中被利用,进行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反应生成水。
再如氨基酸,通过消化系统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进人周围的毛细血管。
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再从血浆进人组织液,到达组织细胞,在组织细胞内的核糖体上可被合成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P8活动“绘制概念图解释‘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讨论题参考答案1.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血浆在全身血管中不断流动,通过各器官和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将营养物质运送到组织细胞,同时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3.适宜的温度、pH、一定的离子浓度、适宜的渗透压等。
P9活动“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讨论题参考答案1.实验结果记录表设计如下:绘制的曲线应反映出实验中随着HCl或NaOH滴数的增加,清水的pH变化幅度要大于缓冲液和血浆的pH变化幅度。
2.血浆对pH的变化有缓冲作用3.血浆中含有大量的缓冲对,如H2CO3和NaHCO3,NaH2PO4和Na2HPO4等。
当血浆中加入少量的HCl时,NaHCO3和Na2HPO4呈碱性,可以中和H+;当血浆中加入少量的NaOH 时,H₂CO3和NaH₂PO4呈酸性,可以中和OH-。
P10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2.D二、简答题1.肺泡外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呼吸系统吸入的O2,到达肺泡后,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浆,并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
【思考与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 )A .中位数B .众数C .调和平均数D .算术平均数 2、计算平均指标的基本要求是所要计算的平均指标的总体单位应是( )A .大量的B .同质的C .有差异的D .不同总体的3、已知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和职工人数资料,要计算该工业局职工的平均工资,应选择的权数是( )A .职工人数B .平均工资C .工资总额D .职工人数或工资总额 4、由组距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A.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各组的变量值必须相等 C .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5、平均数反映的是同质总体( )A.各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B .某一单位标志值的一般水平C .某一单位不同标志值的一般水平D .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 6、权数对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7、为了用标准差分析比较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 ) 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 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 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 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差分别为:元元,乙甲65==σσ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A .甲大于乙B .乙大于甲C .一样的D .无法判断 答案:1.D 2.B 3.A 4.C 5.D 6.A 7.B 8.D 二、多项选择题1、在各种平均指标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是( ) A .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中位数 D .几何平均数 E .众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A .受各组频数或频率的影响B .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C .受各组标志值和权数共同的影响D .只受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E .只受权数大小的影响3、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结合运用体现在( ) A .用变异指标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大小B .以变异指标为基础,用平均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C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D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经济活动的节奏性E .以平均指标为基础,用变异指标说明总体各单位的离散程度 4、众数是( )A.位置平均数B.在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C.不受极端值的影响D.适用于总体次数多,有明显集中趋势的情况E.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那个标志值5、在()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第四章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B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C.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的下降;D.边际产量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C.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3.对于生产函数Q=f(L,K)成本方程 C=P L L+P K K 来说,在最优生产组合点上,()。
A.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相切 B.MRTS LK=P L/P KC.MP L /P L= MP K/P K D.以上说法都对4.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 D )。
A.产出增加10% B.产出减少10%C.产出的增加大于10% D.产出的增加小于10%5、等成本线围绕着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移动表明( C )A.生产要素Y的价格上升了;B.生产要素X的价格上升了;C.生产要素X的价格下降了;D.生产要素Y的价格下降了。
6、经济学中短期和长期划分取决于( D )A.时间长短;B.可否调整产量;C.可否调整产品价格;D.可否调整生产规模。
7、生产函数衡量了()A.投入品价格对厂商产出水平的影响;B.给定一定量的投入所得到的产出水平;C.在每一价格水平上厂商的最优产出水平; D.以上都是。
8、一个厂商在长期中可以完成下列哪些调整()A. 采用新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节约生产线上30%的劳动力;B. 雇用三班倒的员工,增员扩容;C. 中层管理者实行成本节约法;D. 以上措施在长期内都可行。
9、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技术既定; B.按比例同时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同时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A和C.10、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代表了()A.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组合比例是固定不变的;B.为生产相同产量,投入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生产相同产量的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D.为生产相同产量,成本支出是相同的。
选择性必修3P9活动“配制可用于培养酵母菌的马龄薯蔗糖培养基”讨论题参考答案:1在生活•中人们可以见到久置的煮熟马铃薯上长出微生物,这意味着马铃薯能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它们所需的营养物质。
2 .本实验中,煮沸后的马铃薯浸汁给酵母菌的生长提供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等成分。
3 .琼脂不会被酵母菌分泌的酶所分解,所以琼脂不能成为酵母菌生长所需的碳源。
PIO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C3.B二、简答题1 .因为不能确定使用过的器皿在培养过程中是否被某种致病微生物污染。
若致病菌大量繁殖后,不经灭菌直接处理被污染的培养基,就有可能造成致病菌对环境的污染,使人患病。
2 .细胞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培养时,与培养液充分接触,就单个细胞而言,通过细胞膜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大,因此增殖速度比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快。
3 .野生植物、秸秆、非蛋白氮等能给微生物提供相应的营养成分,用这些物质作为培养基的原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同时可以进行废物利用,从而降低成本。
P15活动“接种、分离并培养酵母菌'讨论题参考答案1与未接种的培养基相比,接种的培养基由于酵母菌的增殖而变浑浊。
4 .与用酵母菌纯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接种的结果相比,用样品稀释液接种的固体培养基表面出现特征相同的、最小菌落即认为可能是分离出了酵母菌单菌落,5 .若出现,可能是在接种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根据菌种来源不同,可能有多种合理答案)。
6 .否。
方法一:挑取单菌落接入糖水中,培养一段时间检查是否能产生酒味;或接入面团中观察能否发面;方法二:挑取菌落样品,制作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识别。
P21活动“能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讨论题参考答案1 .不按照稀释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操作会影响实验结果。
如果先取用释稀释度小的溶液,微生物浓度大,再用同一移液器吸取稀释度大的菌液,就会提高后者的细菌数目,从而导致较大的统计误差。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B、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回归模型E、贝叶斯模型2、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就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就是用定量得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得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得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得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得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得结果更有针对性3、对连续型变量资料得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得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 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B、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标准化P值E、危险度差值4、异质性检验采用得统计量就是( B)。
A.F统计量B、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E、Z统计量5、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就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得主要原因就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得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得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得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得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得基本思想就是纳入研究效应得精度随着样本含量得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Meta分析得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得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得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得数据信息;纳入研究得质量评价;资料得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得分析与讨论。
2、Meta分析得目得与意义就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得一致性,增强结论得可靠性与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得假说与研究思路。
3、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与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得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就是研究内变异,二就是研究间变异。
第25章Met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3. Meta分析时,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有什么不同?如果研究间有异质性,应如何处理?答:Meta分析进行效应合并时的变异可能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研究内变异,二是研究间变异。
部分思考与练习题解答部分思考与练习题答案第⼀章1、试说明低压电器适⽤的电压范围?低压电器,通常指⼯作在交流电压⼩于1200V ,直流电压⼩于1500V 的电路中起通断、保护、控制或调节作⽤的电器设备2、试说明⼑开关的适⽤范围?⼑开关主要⽤于接通和切断长期⼯作设备的电源及不经常启动及制动、容量⼩于7.5kW 的异步电动机。
3、试说出转换开关、⾏程开关和按钮的区别?并画出它们的图形符号与⽂字符号。
转换开关常⽤于交流380V 以下、直流220V 以下的电⽓线路中,供⼿动不频繁地接通或分断电路,可控制⼩容量交、直流电动机。
⼀般控制的异步电动机容量⼩于5kW ,每⼩时接通次数不超过15-20次。
(a)组合开关作隔离开关(b)组合开关作转换开关或QSL L L ⾏程开关⼜称限位开关,是⼀种利⽤⽣产机械某些运动部件的碰撞来发出控制命令的主令电器。
⽤于控制⽣产机械的运动⽅向、速度、⾏程⼤⼩或位置的⼀种⾃动控制器件。
常开触头(动合触点)常闭触头(动断触点)复式触头(动合及动断触点)S Q SQ S Q按钮是⼀种结构简单使⽤⼴泛的⼿动电器,在控制电路中⽤于⼿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接触器、继电器等。
4、试说明按钮的顔⾊各代表什么含义?按钮颜⾊及其含义颜⾊含义典型应⽤红⾊危险情况下的操作紧急停⽌停⽌或分断停⽌⼀台或多台电动机,停⽌⼀台机器的⼀部分,使电器元件失电黄⾊应急或⼲预抑制不正常情况或中断不理想的⼯作周期绿⾊启动或接通启动⼀台或多台电动机,启动⼀台机器的⼀部分,使电器元件得电蓝⾊上述⼏种颜⾊未包括的任⼀种功能-⿊⾊、灰⾊、⽩⾊⽆专门指定功能可⽤于停⽌和分断上述以外的任何情况5、试说明按钮开关的⼯作原理,其与电磁式接触器⼯作原理有何异同?按钮⼀般由按钮帽、复位弹簧、触头和外壳等部分组成。
当按下按钮时,先断开常闭触头,再接通常开触头。
按钮放开后,在复位弹簧的作⽤下触头复位。
与电磁式接触器相同点:触头都是在机械机构作⽤下上下移动,实现常开、常闭触头的通和断;都是依靠复位弹簧实现复位。
第25章M e t a分析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 Meta分析中,如果异质性检验不拒绝H0,一般采用(A)进行效应合并。
A.随机效应模型 B. 固定效应模型 C.混合效应模型D. 回归模型E. 贝叶斯模型2. 关于meta分析,以下(C)说法不正确。
A.meta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观察性研究,因而可能存在各种偏倚B.meta分析是用定量的方法综合同类研究结果的一种系统评价C.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加可靠D.meta分析时,如果研究间异质性很大,应认真考察异质性的来源,并考虑这些研究的可合并性E.亚组分析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更有针对性3. 对连续型变量资料的meta分析,如果各纳入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应采用(A)作为效应合并指标。
A.标准化均数差 B. 加权均数差 C.均数差D. 标准化P值E. 危险度差值4. 异质性检验采用的统计量是(B)。
A.F统计量 B. Q统计量 C.t统计量D.H统计量 E. Z统计量5. 关于发表偏移,以下说法(C)不正确。
A.通过漏斗图可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B.产生发表偏倚的主要原因是作者往往只把统计学上有意义的阳性研究结果拿来写文章并投稿C.若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的影响较大,则需要增加很多个研究,才能使meta分析的结果被逆转D.尽量搜集未发表的阴性研究结果,可减少发表偏倚E.漏斗图的基本思想是纳入研究效应的精度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思考题1. 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有哪些?答:Meta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制定研究计划;检索相关文献;选择符合要求的纳入文献;提取纳入文献的数据信息;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资料的统计学处理;敏感性分析;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2. Meta分析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答:通过meta分析能增加统计功效,评价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增强结论的可靠性和客观性,通过亚组分析,得出新结论,寻找新的假说和研究思路。
第4章 参数估计 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关于以0为中心的t 分布,错误的是( E )A. t 分布的概率密度图是一簇曲线B. t 分布的概率密度图是单峰分布C. 当ν→∞时,t 分布→Z 分布D. t 分布的概率密度图以0为中心,左右对称E. ν相同时,t 值越大,P 值越大2.某指标的均数为X ,标准差为S ,由公式()1.96, 1.96X S X S -+计算出来的区间常称为( B )。
A. 99%参考值范围B. 95%参考值范围C. 99%置信区间D. 95%置信区间E. 90%置信区间3.样本频率p 与总体概率π均已知时,计算样本频率p 的抽样误差的公式为( C )。
4.在已知均数为μ, 标准差为 σ 的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 X μ->( B )的概率为5%。
A.1.96σB.1.96X σC.0.05/2,t S νD.0.05/2,X t S νE.0.05/2,X t νσ5. ( C )小,表示用样本均数估计总体均数的精确度高。
A. CVB. SC. X σD. RE. 四分位数间距 6. 95%置信区间的含义为( C ):A. 此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概率是95%B. 此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的可能性是95%C. “此区间包含总体参数”这句话可信的程度是95%D. 此区间包含样本统计量的概率是95%E. 此区间包含样本统计量的可能性是95%二、思考题1. 简述标准误与标准差的区别。
答: 区别在于:(1)标准差反映个体值散布的程度,即反映个体值彼此之间的差异;标准误反映精确知道总体参数(如总体均数)的程度。
(2)标准误小于标准差。
(3)样本含量越大,标准误越小,其样本均数更有可能接近于总体均数,但标准差不随样本含量的改变而有明显方向性改变,随着样本含量的增大,标准差有可能增大,也有可能减小。
2. 什么叫抽样分布的中心极限定理?答: 样本含量n越大,样本均数所对应的标准差越小,其分布也逐渐逼近正态分布,这种现象统计学上称为中心极限定理(central limit theorem)。
【思考与练习】一、判断题:1、正相关指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2、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唯一方法。
()3、负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变化趋势相反,一个上升而另一个下降。
()4、甲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的相关系数是-0.89。
乙产品单位成本与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3。
因此,甲比乙的相关程度高。
()5、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一定是随机变量。
()6、相关系数r是在曲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7、回归分析中,对于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可以求得两个回归方程。
()8、估计标准误差指的就是实际值y与估计值y的平均误差程度。
()c9、一个回归方程只能作一种推算,即给出自变量的数值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10、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
这种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
()答案: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当自变量的数值确定后,因变量的数值也随之完全确定,这种关系属于()。
A.相关关系B.函数关系C.回归关系D.随机关系2、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代表性指标是()。
A.估计标准误差B.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相关系数D.两个变量的标准差3、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归纳为两种类型,即()。
A.相关关系和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C.相关关系和随机关系 D.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A.0≤r≤1 B.-1<r<1 C.-1≤r≤1 D.-1≤r≤05、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销售额和销售量之间存在着()。
A.不完全的依存关系 B.不完全的随机关系C.完全的随机关系D.完全的依存关系6、下列(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高。
A.商品销售额和商品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B.商品销售额和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84C.平均流通费用率与商业利润率的相关系数是-0.94D.商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的相关系数是-0.917、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大数据思考与练习一、单选题1.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基础是由()首先提出的。
A.微软B.百度C.谷歌D.阿里巴巴2.大数据的起源是()。
A.金融B.电信C.互联网D.公共管理3.智能健康手环的应用开发,体现了()的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A.统计报表B.网络爬虫C.API接口D.传感器4.2012年,()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标志着大数据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特征。
A.中国B.美国C.日本D.英国5.大数据的最显著特征是()。
A.数据规模大B.数据类型多样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价值密度高6.下列关于大数据特点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数据规模大B.数据类型多样C.数据处理速度快D.数据价值密度高7.当前社会中,最为突出的大数据环境是()。
A.互联网B.物联网C.综合国力D.自然资源8.医疗健康数据的基本情况不包括以下哪项?()A.诊疗数据B.个人健康管理数据C.健康档案数据D.公共安全数据8.下列关于计算机存储容量单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1KB<1MB<1GBB.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C.一个汉字需要一个字节的存储空间D.一个字节能够容纳一个英文字符9.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中,()是执行方法。
A.数据存储和备份规范B.数据管理和维护C.数据价值发觉和利用D.数据应用开发和管理10.大数据时代,数据使用的关键是()。
A.数据收集B.数据存储C.数据分析D.数据再利用11.大数据的本质是()A.联系B.挖掘C.洞察D.搜集12.规模巨大且复杂,用现有的数据处理工具难以获取、整理、管理以及处理的数据,这指的是()。
A.大数据B.贫数据C.富数据D.繁数据13.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表现在()。
A.集成电路的规模每18到24个月翻一倍B.信息的存储能力每9个月翻一番C.信息的存储能力每9个月翻一番D.光通讯的速率和容量每年翻一番14.与大数据密切相关的技术是()。
A.蓝牙B.云计算C.博弈论D.WiFi15.大数据应用需依托的新技术有()。
第1章操作系统概述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C (2) D (3) C (4) C (5) B (6) C (7) B (8) C (9) B (10) B(11) A2. 填空题(1) 硬件软件(2)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3) 软硬件资源(4) 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5) 20ms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3. 判断题(1)×(2)×(3) √(4)×(5) ×(6). √(7) √(8)√4. 问答题(1) 简述操作系统的概念答:操作系统是一组能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 什么是批处理系统?为什么要引入批处理系统?答:批处理系统指用户的作业成批的处理,作业建立、过渡、完成都自动由系统成批完成。
因为1958~1964年,晶体管时代,计算机速度、容量、外设品种和数量等方面和第一代计算机相比都有了很大发展,计算机速度有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故使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运算的高速度之间形成一对矛盾。
只有设法去掉人工干预,实现作业自动过渡,这样就出现了成批处理。
(3) 什么叫多道程序?试述多道程序涉及技术的基本思想及特征,为什么对作业进行多道批处理可以提高系统效率?答: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是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下,相互穿插交替运行。
当某道程序因某种原因不能继续运行下去时,管理程序就将另一道程序投入运行,这样使几道程序在系统内并行工作,可使中央处理机及外设尽量处于忙碌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使用效率。
在批处理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形成多道批处理系统,多个作业成批送入计算机,由作业调度程序自动选择作业运行,这样提高了系统效率。
(4) 何为分时系统?简述其特点。
答: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法,使一台计算机同时为多个终端服务。
特点:多路性。
若干个终端连接到计算机上,系统按分时原则为每个用户服务。
宏观上多用户同时工作,共享系统资源。
微观上,每个用户作业轮流在CPU上运行。
独立性。
各用户独立地使用一台终端工作,彼此互不干扰。
用户感觉自己在独占使用计算机。
及时性。
用户的请求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响应。
分时系统的响应时间指用户发出终端命令到系统响应,做出应答所需要的时间。
此时间需要在用户能接受的范围之内,通常为2至3秒。
交互性。
在分时系统中,用户能与计算机进行对话,以交互的方式进行工作。
用户可联机对文件进行编辑,对源程序进行编译、链接,对程序进行调试,运行程序等活动。
(5) 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有何不同?答:分时系统控制的主动权在计算机,计算机按一定时间间隔,以固定时间片或不固定时间片去轮流完成多个提交的任务,只是在用户反应相对较慢时,不感到机器“走开”。
而实时系统控制的主动权在用户,用户规定什么时间要计算机干什么,计算机不能“走开”。
分时系统通用性强,交互性强,及时响应性要求一般(通常数量级为秒);实时系统往往是专用的,系统与应用很难分离,常常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时系统并不强调资源利用率,而更关心及时响应性(通常数量级为毫秒或微秒)、可靠性等。
(6) 实现多道程序解决哪些问题?答:首先包括分时使用硬件的硬件设计技术: CPU 和通道分时使用内存、只读存储器和数据通道等;通道与通道分时使用CPU 、内存、通道的公用控制部分等;同一通道中的I/O 又分时使用内存、通道等。
其次包括共享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设计技术:包括引入“进程”“线程”等技术。
(7) 设在内存中有三道程序A 、B 和C ,并按A 、B 、C 的优先次序运行,其在CPU 上运行时间以及I/O 时间分别为:A :计算30ms ,I/O 40ms ,计算10msB :计算30ms ,I/O 50ms ,计算10msC :计算20ms ,I/O 40ms ,计算20ms试画出按多道程序运行的时间关系图(调度程序的执行时间忽略不计),完成这三道程序共花多少时间?比单道运行节省多少时间?(假定运行环境为单CPU ,每个程序所用的I/O 设备相同,比如打印机)答:三道程序共花180ms ,比单道(80+90+80)ms=250ms 节省了110ms 。
(8) 简述Winodws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略) (9) 简述Linux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略)(10) 简述UNIX 系统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略)第2章 处理器管理 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1. 选择题(1) A (2) D (3)B (4) C (5)D (6) D (7) C (8) B (9) D (10) C(11) D(12)A(13)C(14) D(15) B(16) D2. 填空题(1) 数据段 PCB(2) 运行时间短 等待时间长I/O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t/msA B C A 空闲 B 空闲 C图1-1 三道作业并发运行情况(3) 并行并发。
(4) 资源分配调度(5) 阻塞(6) 共享存储区消息机制(7) 阻塞(8) 向前推进。
(9) 后备(10) 可剥夺非剥夺3. 判断题(1)√(2)×(3) √(4) ×(5) ×(6) ×(7) ×(8) ×(9)√(10)√(11) ×(12) ×(13) ×(14) ×(15) ×4. 问答题(1) 简述进程和程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进程和程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1) 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
程序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进程则是程序及其数据在计算机上的一次执行,是一个动态的集合。
离开了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同一程序在计算机上的每次运行将构成不同的进程。
程序可看作是电影的胶片,进程可以看作电影院放电影的过程。
2) 一个进程可以执行多个程序,如同一个电影院的一场电影可放映多部影片。
3) 一个程序可被多个进程执行,如同多个影院同时利用一个电影的胶片放映同一部电影。
4) 程序可以长期保存,进程只能存在于一段时间。
程序是永久存在的,而进程有从被创建到消亡的生命周期。
(2) 为什么将进程划分成运行、就绪和阻塞三个基本状态?答: 根据多道程序执行的特点,进程的运行是走走停停的。
因此进程的初级状态应该是执行和等待状态。
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占用处理机执行程序,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正在等待处理机或者等待其它某种事件的发生。
但是,当处理机空闲时,并不是所有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都能放到处理机上执行,有的进程即使分配给它处理机,它也不能执行,因为它的执行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
因此,将等待状态的进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在处理机上就能立即执行,这就是就绪的进程;另一部分是仍需等某种事件发生的进程,即使放在处理机上也不能执行的进程,这就是阻塞进程。
(3) 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包含哪些内容?答: 操作系统管理的进程是多种多样的,要对这些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对进程进行抽象。
为了便于系统控制和描述进程的活动,在操作系统核心为进程定义了一个进程控制块PCB。
PCB用于描述进程的基本情况以及进程运行和变化的过程,它与进程一一对应。
当系统创建进程时,为进程分配一个PCB;在进程运行过程中,系统通过PCB对进程实施管理和控制;进程结束时,系统将收回PCB。
PCB中的内容主要包括调度信息和现场信息两大部分。
调度信息包括进程名、进程号、优先级、当前状态、资源信息、程序和数据的位置信息、隶属关系和各种队列指针信息等。
现场信息主要包括程序状态字、时钟寄存器和界限寄存器等描述进程运行情况的信息。
(4) 简述创建进程的大致过程解创建一个进程大体分以下几步:1) 申请一个空白的PCB和唯一的进程标识号pid2) 为新进程分配除CPU以外的资源,包括内存空间;3) 初始化PCB中的数据项,包括标志信息、状态信息、控制信息等;4) 将新进程的PCB插入系统的就绪队列。
(5) 为何引入线程?线程与进程的关系是什么?答:在操作系统中引入进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多个程序并发执行,以改善资源利用率及提高系统的吞吐量;那么,在操作系统中再引入线程则是为了减少程序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操作系统具有更好的并发性。
线程具有许多传统进程所具有的特征,故又称为轻型进程(Light-Weight Process)或进程元;而把传统的进程称为重型进程(Heavy-Weight Process),它相当于只有一个线程的任务。
在引入了线程的操作系统中,通常一个进程都有若干个线程,至少需要有一个线程。
(6) 何谓进程通信?试列举几种进程通信方式。
答: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就是进程通信。
进程同步与互斥,就实现了进程之间交换信息,但由于交换的信息量少,可以看作是低级通信。
并发执行的进程,有交换信息的各种需要,除同步与互斥外,还可采用其它的通信方式。
介绍几种常用的通信方式:共享存储、消息传递、共享文件。
(7)进程的三个基本的转换如下图所示,图中1、2、3、4分别代表某种类型状态变迁,请分别回答:1)什么事件引起各状态之间的变迁?2)系统中常常由于某一进程的状态变迁引起另一进程也产生状态变迁,试判断变迁3——1、2——1、3——2、4——1、3——4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答:1) 引起各变迁的事件如下:变迁1:正在执行的进程从处理机上退下,导致进程调度程序从就绪状态的进程中选取一个进程。
变迁2:正在执行的进程所分配的时间片用完,导致进程从处理机上退到就绪状态;或者在可抢占优先级的进程调度中,有更高有先级的进程进入就绪状态,导致正在执行的进程从执行状态退到就绪状态。
变迁3:进程需要等待事件的发生;变迁4:进程所等待的某事件发生了(如I/O完成);2) 可能发生的因果变迁3——1:由于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转入阻塞状态,进程调度程序根据调度算法,又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2——1:由于处于运行状态的进程时间片用完,重新转入就绪状态,从而使进程调度程序又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进程投入运行;3——2:此种变化不存在;4——1:4的发生与1的发生没有必然关系;3——4:3的发生和4的发生没有必然关系。
(8) 下表给出了4个作业J1、J2、J3、J4的提交时间、运行时间,试分别采用FCFS、SJF和HRRF调度算法,求出在各种作业调度算法下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表1 4个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表解:采用FCFS作业调度算法时,根据这4个作业提交作业的先后顺序依次运行,每个作业的周转时间和带权周转时间如表2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