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第七章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 格式:doc
- 大小:365.01 KB
- 文档页数:5
初一生物上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点初一生物上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点归纳整理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一生物上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点归纳整理,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生物上册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点11.概念:细胞的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形成不同组织和器官。
3.时间:发生于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4.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普遍性(生物界中普遍存在,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稳定性、不可逆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细胞分裂能力越弱(高度分化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不再分裂;部分分化细胞如:骨髓干细胞,能继续分裂)。
5.细胞分化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在胚胎时间,较短时间内,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出了幼体所需的几乎全部种类的体细胞,是分化最旺盛的时期。
而且从胚胎时期细胞中所占的比例来说,处于分化状态的细胞也是最多的。
6.细胞分化的原因:细胞分化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但各个细胞中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均来自于受精卵。
7.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8.细胞分裂与细胞分化的联系:分裂是分化的基础(细胞分裂产生了相同细胞的后代,细胞分化使相同细胞的后代发生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分裂和分化共同完成生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分化程度越高,分裂能力越弱,全能性越小。
9.细胞的全能型: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10.细胞全能性的原理:细胞都是由受精卵有丝分裂产生,都有一套完整的遗传物质。
11.细胞全能性的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未分化的或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知识点总结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体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细胞学基础。
本文将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细胞最常见的分裂方式,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为染色体复制,中期为染色体对分离,后期为细胞质分裂,末期为子细胞分离。
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
2. 线粒体分裂线粒体分裂是细胞有丝分裂之前发生的线粒体独立复制与均等分配的过程。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的能量供应中心,还参与细胞分裂过程中的信号传导与调控。
3. 平分裂平分裂主要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包括双歧杆菌、链球菌等。
平分裂过程中,细胞在等量DNA的基础上,通过质分裂,将遗传物质均等分配给两个子细胞。
4. 不完全分裂不完全分裂是某些真核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无法完成质分裂,导致遗传物质不完全分配给子细胞。
例如,肝脏细胞的分裂中,背向有机器构象的遗传物质会保留在一个细胞中。
二、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一类多能或全能的细胞不再具备相同的形态与功能特征,而走向承担特定功能的分化状态。
细胞分化是生物发育过程中重要的方面。
1. 无器官分化一些原始生物体,如原虫、细菌等,细胞不具备特殊的形态与功能,缺乏明显的细胞分化。
2. 有器官分化多数真核生物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会逐渐分化成具备特定功能的细胞。
例如,多细胞生物中的心脏细胞、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都通过细胞分化获得了特殊形态与功能。
3. 成体细胞的分化与再生在某些生物体中,成体细胞也能发生分化再生的现象。
例如,蚕的蛾子毛细胞经过细胞分化再生后形成蚕蛹、蛾子的特殊构造。
4. 干细胞的分化能力干细胞指具有自我更新与分化能力的细胞,能够分化成多种类型的细胞。
干细胞研究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用于再生医学、组织工程等。
三、细胞分裂与分化的关系细胞的分裂是生物体生长与发育的重要过程,而细胞的分化则决定了细胞最终形态与功能的发展。
细胞分裂与分化知识点总结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细胞生物学和发育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以及其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一、细胞分裂的基本概念及类型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为两个或更多个子细胞的过程。
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两类: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进行的一种形式繁殖。
其主要包括准备期、前期、中期、后期和分裂期五个阶段。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通过核分裂和细胞质分裂,最终形成两个具有相同染色体数目的子细胞。
2.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原核生物(如细菌)和一些原始真核生物(如酵母)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
它与有丝分裂不同,无丝分裂不涉及到有丝分裂纺锤体等结构的形成。
无丝分裂通常包括DNA复制、细胞质分裂和核分裂等过程。
二、细胞分裂的重要性和生物学意义细胞分裂在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生命的基本过程之一,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繁殖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细胞增殖与组织修复:通过细胞分裂,细胞可以增殖和繁衍,从而实现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通过细胞分裂,具有再生能力的组织可以进行修复和再生,使组织损伤能够得到修复。
2. 遗传信息的传递:细胞分裂是基因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通过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复制和等分配,保证了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代际之间的传递。
3. 生殖与繁殖过程:细胞分裂是生物个体繁殖和后代形成的基础过程。
通过细胞分裂,配子细胞(性细胞)的形成,从而实现生物的繁殖。
三、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及过程细胞分化是指由未分化的原始细胞分化为功能性特异性细胞的过程。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未分化的细胞通过一系列的转变,逐渐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
细胞分化的过程涉及到细胞的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命运决定等过程。
通过对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和相应信号传导,未分化的细胞逐渐表达特定的基因并形成细胞特异性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知识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通过不同的过程分裂成两个或更多的子细胞。
而细胞分化则是指细胞在特定环境中通过基因调控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定功能或特征的不同细胞类型。
下面将对细胞的分裂与分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阐述。
1.细胞分裂: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与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中,细胞经历一系列的有序步骤,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确保每个子细胞都具有完全的遗传信息。
在前期,细胞准备进行分裂,包括染色体的凝缩和核膜的解体。
在中期,细胞进行染色体的对齐和分离。
在后期,细胞发生质体和核膜的重组。
最后,在末期,细胞进行细胞质的分裂,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通常发生在原核生物中,如细菌和古菌。
它与有丝分裂有所不同,它不需要细胞器的参与,也不形成染色体的凝缩和分离。
在无丝分裂中,细胞直接通过细胞质的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多细胞生物体内,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和功能,这种差异主要源于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基因表达的调节过程,它包括细胞命运的决定、基因表达的选择和信号调控等。
细胞分化是通过基因调控网络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涉及到多种信号分子、转录因子和调控区域等。
细胞分化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完全分化:完全分化是指细胞通过基因调控逐渐发展为特定的成熟细胞类型,如心肌细胞、肝细胞等。
这些细胞具有特定的形态和功能,并且不能再回到未分化的状态。
例如,在植物中,分化的细胞主要形成根、茎、叶等组织。
-部分分化:部分分化是指细胞发展成为中间状态的细胞类型,具有一定的功能和特征,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这些细胞可以进一步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也可以在特定条件下回到未分化状态。
-不完全分化:不完全分化是指细胞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仍保持一定程度的未分化状态。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1)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三大核心实践,这三个过程共同构成了生命的基础阶段。
一、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生命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细胞的分裂由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较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有丝分裂前期、有丝分裂中期和有丝分裂后期。
其中,有丝分裂前期是DNA复制期,有丝分裂中期是染色体分离期,有丝分裂后期是细胞质分裂期。
无丝分裂是生物体中某些特定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这种分裂方式分为单细胞分裂和多核分裂两种。
二、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在特定生长环境中的增长和增殖,这个过程会受到细胞自身生长特性的影响。
细胞的生长过程是以细胞周期为基础的,它由G1期、S期、G2期和M期构成。
其中,G1期是细胞生存的时间,S期是DNA复制的阶段,G2期是细胞准备进入有丝分裂的前期。
M期是有丝分裂时细胞的四个阶段。
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是由同一胚层或组织中的细胞经历不同的基因激活和抑制,而形成不同器官或组织的过程。
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或外部的基因表达和调节使得细胞逐渐加入成熟的方向发展。
这时的细胞称为分化细胞。
细胞的分化过程可以分类为细胞发育、早期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和成人分化等几个阶段。
此外,细胞分化过程受到一系列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如同居群细胞的兴奋、信号通讯、细胞间的成本-效益决策等。
总之,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是构成细胞生物学核心实践的三部分,熟知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推进生物科学发展和取得更有益的、有意义的理科成果。
针对学习目标一:(1)说出分裂的定义。
(2)根据动植物分裂过程的动画,思考以下问题:①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②细胞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形态、结构相似吗?③植物细胞分裂时,在两个细胞核中央形成什么?④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向内凹陷还是形成新的细胞膜?⑤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⑥尝试描述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⑦比较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有什么不同。
针对学习目标二:生物体长大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学习目标三:说出分化、组织的概念。
针对学习目标四:(1)番茄包含哪些结构?分别属于什么组织?果皮不易嚼烂,而果肉汁多、味甜、易嚼、口感好,说明了什么?(2)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插图以及课件展示的资料,完成表格。
(3)如果你的皮肤不慎被滑破,你会感到疼,会流血。
你考虑一下皮肤中可能含有哪几种组织?针对学习目标五:(1)分裂产生的新细胞,是不是终生具有分裂分化能力?(2)癌细胞的最大特点是?(3)癌组织是如何形成的?它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组织?(4)你认为癌症的发生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吗?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癌症的发生?教学环节导入教师出示录像:一粒种子逐渐成为一株枝叶繁茂、花果飘香的高大植物;一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1个分裂成2个,2个分裂成4个……逐渐发育成胎儿、婴儿、儿童、成人。
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生物体为什么能够逐渐长大?什么原因使其发育形成不同的器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细胞的分裂与分化》。
(板书课题)呈现目标1.通过观看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动画以及阅读课本,说出分裂的定义,能分别描述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说出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的不同点,逐步形成观察、比较、总结的科学思维。
(重难点)2.通过观看“植物细胞生长过程”的视频,能够认识到细胞体积是能够增大的,明确生物体长大的原因。
3.通过阅读课本,能够说出分化、组织的概念。
(重点)4.通过先观察后品尝番茄,能够说明组成番茄的组织,进而识别植物的四种组织,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通过观察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插图以及课件展示的资料,能够归纳出动物的基本组织及其分布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分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每个生物体都是由无数个细胞组成的。
细胞的分裂分化是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基础过程,控制着组织器官的形成和功能的实现。
本文将探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机制以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一、细胞的分裂机制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或更多的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主要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1.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产生有丝状结构的方式。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接合期、有丝纺锤体形成期、染色体分离期和细胞质分裂期。
在接合期,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变成具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复制染色体。
接下来,在有丝纺锤体形成期,纺锤体形成并将复制的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中央。
在染色体分离期,纺锤体的纤维缩短,使得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到两个细胞的两端。
最后,在细胞质分裂期,细胞质分裂成两个细胞。
2. 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是指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没有产生有丝状结构的方式。
这种方式常见于原核生物,如细菌和古菌。
无丝分裂的过程相对简单,直接将细胞内容物分开,并在细胞壁处形成隔膜。
二、细胞的分化机制细胞的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向特定类型细胞发展的过程。
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表达一些特定的基因,并发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化。
细胞分化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组织分化和细胞命运。
1. 组织分化组织分化是指干细胞不同化为器官组织或细胞类型的过程。
在组织分化过程中,细胞会根据特定的发育信号逐渐失去多能性,并定向向特定器官或组织分化。
组织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和翻译,以及细胞信号通路的调节来实现。
这些调控机制可以使细胞分化为不同的类型,如心脏细胞、神经元细胞等。
2. 细胞命运细胞命运是指细胞在分化过程中决定其最终命运的过程。
细胞命运能够决定细胞分化后的功能和特性。
细胞命运主要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
内在因素包括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和信号调控网络,而外部环境则包括细胞周围的化学因子、机械信号和邻近细胞的影响。
2010届崇明中学高三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第 1 页 共 5 页 第七章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一、生殖和生命的延续 1.无性生殖: 1.1概念:是指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2类型:
营养繁殖的特点:a.繁殖速度快,产量高。 b.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营养繁殖的类型:扦插、嫁接、压条、分株 2.有性生殖: 2.1概念: 指通过亲本产生生殖细胞,雌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 2.2卵式生殖:卵与精子结合的生殖方式。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唯一的生殖方式。 2.3受精作用:卵与精子结合成合子的过程。 2.4特点和意义: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往往比亲本有着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因为生殖细胞大多来自不同的亲本,后代具备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因此对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5单性生殖: 2.5.1概念:卵不经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也称孤雌生殖。 2.5.2特点:繁殖速度快,能在短期内形成大量的个体。 2.5.3常见生物:蜜蜂中的雄蜂(全雄)、蚜虫和水蚤(全雌) 二、有丝分裂 概述:细胞分裂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础。 1.有丝分裂过程: 1.1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1.1发生有丝分裂的细胞: A.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 B.动物:骨髓细胞、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等;另外,精巢和卵巢中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增殖方式也为有丝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的方式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也为体细胞。 1.1.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A.间期:占95% a.G1期(DNA合成前期):合成一定数量的RNA和蛋白质; b.S 期(DNA合 成 期):进行DNA的精确复制; c.G2 期(DNA合成后期):主要合成组装纺锤体的蛋白质,完成细胞分裂所必需的物质准备和能量准备。 间期实质: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结果形成染色单体,DNA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生殖方式 概念 举例 分裂生殖 由一个生物体直接分裂成为两个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的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变形虫、草履虫、细菌、眼虫等单细胞生物
出芽生殖 在母体的一定部位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以后,从母体上脱落下来,成为与母体一样的新个体。 酵母菌、水螅
孢子生殖 真菌和一些植物,能够产生一种无性的生殖细胞——孢子。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萌发并长成新个体。 真菌(青霉、曲霉、蘑菇等)、藻类、苔藓、蕨类等
营养生殖 植物体营养器官(根、茎、叶)的一部分,在与母体脱离后,能够独立发育成为一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马铃薯块茎、草莓的匍匐茎、甘薯的块根、落地生根的叶等 2010届崇明中学高三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第 2 页 共 5 页 B.分裂期:占5% a.前期:核膜、核仁消失;出现染色体[染色单体],出现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b.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查染色体最佳时期) c.后期:着丝粒分离,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加倍,平分为两组向两极移动 d.末期:纺锤体消失,染色体转变为染色质,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一分为二。 1.1.3细胞分裂各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及DNA的变化规律
1.1.4有丝分裂的染色体、DNA数量变化
1.2有丝分裂概念: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纺锤丝的细胞分裂方式。 1.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比较项目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不 同 点
前期纺锤体形成 由中心体及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由两极发出的纺锤丝组成纺锤体
后期子细胞形成 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缢裂 赤道面位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 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相同 1.4有丝分裂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1.4.1特征: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先复制以后,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从而保证了亲、子两代细胞中含有相同数目和形态结构的染色体。 1.4.2意义: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亲代细胞与子代细胞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细胞周期 2.1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2.2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 2.2.1继续增殖:称为增殖细胞,如植物根尖和茎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动物骨髓细胞、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等; 2.2.2暂不增殖:称为暂不增殖细胞或G0细胞,如肝细胞、肾细胞等; 2.2.3不再增殖:不增殖细胞,如神经细胞、肌肉细胞、成熟的红细胞和植物的筛管等。 3.癌细胞的生长特性----癌组织恶性增长的原因: 3.1在癌组织中,增殖细胞占大部分,而暂不增殖细胞和不增殖细胞数量较少; 3.2癌细胞无接触抑制现象; 3.3癌细胞无最高分裂次数的限制,能持续地生长和分裂,成为“不死”的细胞。
实验7.1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 1.实验目的:初步学会植物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学会辨认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 2.实验材料:洋葱(或吊兰、大蒜)根尖 3.实验步骤: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压片→镜检(低→高) 解离:解离液是20%的盐酸溶液,目的:使根尖组织细胞容易分散
分裂间期 分裂前期 分裂中期 分裂后期 分裂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4n 4n→2n* 染色单体 0→4n 4n 4n 0 0 DNA 2n→4n 4n 4n 4n 4n→2n 2010届崇明中学高三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第 3 页 共 5 页 漂洗:用流水冲洗;目的:洗去解离液以便染色 染色:染液是醋酸洋红或0.2%龙胆紫,目的:使染色体染上颜色,便于观察 压片:使根尖组织变成均匀的一层的细胞层 观察区域:在低倍镜下找以根尖分生区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后换上高倍镜; 分生区细胞特点:细胞近似正方形、体积较小、细胞核相对较大、排列紧密、有些细胞正在分裂; 4.实验结果:视野中大部分细胞处在分裂间期,因为间期在整个细胞周期中所占的时间最长。 三、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过程: 1.1概念:指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1.2分裂过程: 1.2.1减数第一次分裂: A.间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具体同有丝分离间期(G1\S\G2)】 B.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内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现象。 C.中期:四分体(或同源染色体)排列于赤道面。 D.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向两级移动 E.末期:缢裂成染色体减半的两个子细胞此后不再含有同源染色体 1.2.2减数第二次分裂:基本特征同有丝分裂但始终无同源染色体
1 3绘制有丝分裂的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2.精子和卵的形成: 2.1形成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2010届崇明中学高三生命科学复习提纲
第 4 页 共 5 页 2.2精子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比较项目 精子形成 卵细胞形成
不同点 形成部位 精巢(睾丸) 卵巢 细胞质分裂方式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生殖细胞数目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变形 不变形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3.1减数分裂意义: 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产生4个单倍体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的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DNA含量不变;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实质是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DNA 含量减半。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是生物遗传、进化、形成多样性的必要条件。 3.2导致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 3.2.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后,来自父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但体育来自母方染色体的一条染色单体有可能互相交换一部分遗传物质 3.2.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自由组合。 3.3受精作用的意义: 通过受精作用把染色体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恢复了亲代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保证了同种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也保证了生物体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比较表(重点掌握图像识别)
5。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区分: 时期 染色体分布 有丝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散乱分布 无联会、交叉互换现象 有同源染色体 有联会、交叉互换现象 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 赤道面集中 着丝粒赤道面集中,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赤道面集中 无同源染色体 后期 向两极移动 着丝粒分离有同源染色体 同源染色体分离,向两极移动 无同源染色体 (注意做题时,应用相应曲线,注意曲线横纵坐标的观察) 四、细胞分化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分化 1.1 不同细胞的功能: 神经细胞:伸出长的突起,有传导神经冲动和储存信息的功能; 肌肉细胞:呈梭形,有输送营养物质的功能; 筛管细胞:呈长柱形,有输送营养物质的功能; 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进行光合作用。 1.2概念: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发生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蛋白质合成的差异,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1.3结果:产生了细胞的多样性; 1.4原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1.5特点:持久性(贯穿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全过程)、稳定性、不可逆性。 1.6意义: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比较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分裂次数 一次 两次 子细胞性质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与体细胞相同 减少一半 产生子细胞数 两个 四个或一个 同源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无 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