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标准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15.50 KB
- 文档页数:8
天天练1答案1.B/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经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2.D/A、搭配不当,“能否”是两面,“保证”是一面,两面对一面,可把“能否”删除。
B、“贫困市民”和“下岗职工”概念交叉,“看作”和“是”语意重复,应去掉“是”。
C、成分残缺,在“择优录取”后加“原则”;搭配不当,“鼓励”改为“形成”)3.B/根据前后连贯的原则,②句应接在首句后,根据逻辑关系,“同情”与“雪中送炭”形成递进关系,所以①③应接在②后,④与“循环”相应,⑤⑥句是递进关系,应排在句末。
4.略天天练2答案1.B /尺幅千里: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
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A心劳日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多用作贬义,此处与语句感情色彩不符。
C 师心自用,以心为师,这里指只相信自己;自用:按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
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此处与语义不合。
D尘饭途羹:指儿童游戏;尘做的饭,泥做的羹,比喻没有用处的东西。
词语意义句意不符。
)2.D/A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形成”的是“体系”。
B项顺序错误,应为“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C项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子杂糅到了一起,保留一个即可。
)3.B/本文段出自《人民日报》评论文段。
按照前句罗素的话“中国传统伦理思想”这个关键词,第③句“特别是”应该承接较为恰当,所以可排除A、C选项。
“从……,到……”,可以得知⑤⑦句必须连接在一起,“不仅……,而且……”可以得知⑥⑧必须连接在一起。
这样可以选择B项。
)4.略天天练3答案1.D/不置可否:不说对,也不说不对。
应用束手无策。
珠圆玉润:形容歌声或文辞优美流畅。
不能用于描述月亮。
紧锣密鼓:锣鼓点敲得很密。
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气氛和舆论准备。
应用真刀真枪。
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摇摆不定。
)2.A/B项搭配不当,“完善”与“发展”不搭配,应改为“促进”;C项成分赘余,“目之所及”与“看到的是”重复;D项语序不当,“为期9个月的”与“开展了”位置颠倒。
第二编第四章第4节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撼庭秋晏殊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
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
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词首两句,即点出主题,主题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自与情人离别以来,音信远隔千里,惆怅的是,这一片深情无从寄去。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罗敷歌贺铸自怜楚客悲秋思,难写丝桐①。
目断书鸿②,平淡江山落照中。
谁家水调③声声怨,黄叶西风。
罨画④桥东,十二玉楼空更空。
注:①丝桐:指美妙的音乐。
②书鸿;传书的鸿雁。
③水调:曲牌名。
④罨画:色彩斑杂的彩画。
(1)阅读词作后说说“黄叶西风”的描写,在词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四句和后四句在表达的思想感情上有何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黄叶西风”的秋景描写,把原词句所具有的听觉感受与眼前的视觉感受融为一体,渲染出了一种凄清萧疏哀怨悲惋的意境,与词首悲秋的气氛相照应。
(2)前四句重在抒发悲秋之情,后四句重在表达人世聚散的感喟。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次鄂州[注]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第二编第五章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3)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5)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6)__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7)民为贵,______________,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答案:(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2)停车坐爱枫林晚(3)日月忽其不淹兮(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5)拄杖无时夜叩门(6)见贤思齐焉(7)社稷次之2.补足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3)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______________。
(《诗经·采薇》)(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答案:(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杨柳依依雨雪霏霏(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3.根据提示,默写上句或下句。
(1)______________,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2)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3)生当作人杰,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夏日绝句》)(4)__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一)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山阴道上,目不暇(xiá)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ǐ)吗?B.孟子开始游说(shuì)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
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ī)杀。
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á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ā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
D.霍塞·阿卡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理解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ài)住了心窍(qiào)。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加入__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
②凡在本店购货满三百元者,本店将__一份精美的礼品。
③李老师才40多岁,比起退休的王校长来说,自然__多了。
A.搜缴惠赠年青B.搜剿敬赠年轻C.搜缴敬赠年轻D.搜剿惠赠年青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准确的一句是()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仅仅恢复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
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
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来说。
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实行。
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
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
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
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周昆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自小接受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举手投足间自然有股很浓的书卷气。
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4)第一部分:早读完成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船舷/ 弦乐模样 / 模范百折不挠/ 饶有情趣B、阡陌 / 歼灭雇佣/ 佣金螳臂当车 / 瞠目结舌C、渎职 / 赎罪给以 / 给予耳濡目染 / 风流儒雅D、讴歌 / 老妪解元 / 起解焚膏继晷/ 咎由自取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图书大厦里,一本本厚重的语法书,虽然详细,但也繁琐,千万条语法规则实在令人望而生畏。
B、他在大会发言中说,在国际反恐斗争中,对他人的危难隔岸观火,势必会招致各方舆论的抨击。
C、尽管我们的方案这次没有获准,但只要其设计科学可行,论证无懈可击,就能引起上级的重视。
D、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史料记载,蒙军攻打钓鱼城时,合州军民曾三次修筑城墙抵御进攻,但却一直没有发现当时修筑的城墙实物。
B、昆曲是一种精政、典雅的“小众”艺术,但是奇怪之处在于,它虽然是小众的艺术,却能以苏州为中心,进行并非纯粹小众的传播。
C、烟花是中国引以为傲的发明之一,但是在制造、运输和燃放等方面却有着令人可悲的安全纪录。
D、恒春是台湾岛的最南处,一如其名,四季如春,几无冬天,这里的气温是台湾一月平均温度最高的地区。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老舍先生虽然获得过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获奖,这不能不说是国人的一大遗憾。
②当今社会,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WAP平台越来越及时、越来越立体化地为人们提供着各种。
③这个年轻人虽然工作时间不长,但工作能力强,对自己要求严,深得老领导们的,很快就独当一面了。
A、题名资信尊重B、提名资讯器重C、提名资信尊重D、题名资讯器重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基础知识天天练二十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其中有两种读音的一组是() A.宁.愿宁.缺毋滥宁.死不屈宁.折不弯宁.为玉碎B.间.谍挑拨离间.亲密无间.黑白相间.间.接经验C.匀称.称.心如意称.孤道寡啧啧称.奇拍手称.快D.面相.相.机行事相.貌堂堂吉人天相.相.时而动解析:C “称心如意”“匀称”中的“称”读chèn,其它读chēng;A.nìng;B.jiàn; D.xiàng。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籍贯影牒机众志成城坐收渔人之利B.帐篷身份证山清水秀万变不离其宗C.志哀名信片搬师回朝貂不足狗尾续D.涨幅挖墙角不加思索蚍蜉难憾大树解析:A.牒—碟,C.名—明,搬—班D.角—脚,加—假,作成语时应为“不假思索”,憾—撼。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爱晚亭依山傍水,四周风光旖旎,吸引着无数游客徜徉..其间,酝酿出不少有趣的故事。
B.冰雪灾害算什么!只要我们大家齐心协力,三人成虎....,就一定能够克服眼前的困难。
C.当年他独闯关东,筚路蓝缕....,硬是凭借着过人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创下这份家业的。
D.美国师出无名....的伊拉克战争,造成10万平民死于非命,也让1700多美国大兵丧生异域。
解析: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A.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C.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D.师出无名——师:军队;名:名义,引伸为理由。
出兵没有正当理由。
也引申为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答案: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的生活范围、生活阅历总是有限的,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生活,了解和熟悉我们不曾经历,也不可能经历的一些事情。
B.医生建议我多外出散步。
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除非不碰上坏天气,或者病加重了。
我都从不间断地要到公园里走一走。
C.刚开始,他们靠从家乡出发时自带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很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发烧症状。
高三语文天天练参考答案2012.07.23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辨析】A项中,“莘莘学子”的“莘莘”有“众多”的意思,“学子”指学生,因此“莘莘学子”也就有众多学生的意思。
现在,在“莘莘学子”前用“一位”来修饰,显然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C项中,“趋之若鹜”的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很多人去追逐某些东西,它多含贬义。
但C句是要表现艺术爱好者对齐白石画的热爱,并不是去追逐什么东西,所以无论是从语意表达上看还是从感情色彩上来盾,用“趋之若鹜”都是不妥当的。
D项中,“万人空巷”的“空巷”是指街巷的居民都出来了,这一成语是用来形容盛大的集会或新奇的事物把居民吸引、轰动一时的情景。
但D句是说人们都在家里看电视,“街上显得静悄悄的”,那就谈不上“万人空巷”了。
可见这里是误解了这一个成语的意思,以为路上没有行人,才算是“万人空巷”。
正确项B中,“不孚众望”的“孚”有“使人信服”的意思,“不孚众望”就是“不使人们信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名运动员看上去一副弱不胜衣的样子,实际上,他身体健,骨骼强健,耐力和速度非一般人可比。
B.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C.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唐玄宗虽早就觉察到安安禄山有反叛之心,但并没有及时除掉他,反而放虎归山,让他出任范阳节度使,这未免有点蹊跷。
【答案】B 。
基础知识天天练二十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凋.败调.查啁.啾未雨绸.缪风流倜.傥B.秕.子毗.连砒.霜如丧考妣.蓬荜.生辉C.寓.所愚.昧偶.尔向隅.而泣藕.断丝连D.打靶.疤.痕芭.蕉奇葩.异草反弹琵琶.解析:diāo diào zhōu chóu tì;B. bǐpípībǐbì;C. yùyúǒu yúǒu; D. bǎbābāpāpá。
答案:A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针贬别出心裁阴霾查言观色B.功迹真知卓见暧昧明知故犯C.安排贻然自得斗殴滔天罪行D.邦交川流不息谗言出类拔萃解析:A. 砭,察;B. 绩,灼;C.怡。
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西藏高原,以岩浆活动为主的地下热源特别强大,以致..大草原上的地热资源十分丰富。
B.乡党委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C.你不论..如何都要把他请来,否则我饶不了你。
D.连你们的大头人,我们抓住了都不杀,况且..你是个背枪的小头领咧。
答案:B4.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中国政府在果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配之以________的货币政策,并灵活运用价格、汇率、税率等经济杠杆,对拉动投资、刺激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与其他国家的同类系统不同,瑞典的“网络防务”体系是以因特网为________,而不是建立一个新的军事网络。
③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已经加入________奥马尔和“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的军事行动。
A.稳定依附搜缴B.稳健依托搜剿C.稳健依附搜剿D.稳定依托搜缴答案:B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爱因斯坦用“大自然点燃宇宙”的描述,使原本深奥晦涩的宇宙天体运行过程绘声..绘色..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基础试题12-18 0623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2第二部分:晚修完成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
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
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杀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
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杀人者。
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之翰怒,欲劾奏之。
奎徐曰:“用兵久,人疲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
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
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
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
”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杀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
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
”俄迁给事中。
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
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
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博者适至,血偶涴衣涴:弄脏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C.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纵:放归D.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贫无以为养臣无祖母,无以终余年B.奎出俸钱与之失其所与,不知C.匪独臣不然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D.励精万机而简宴幸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刚直敢谏的一组是()①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②奎白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④奎密遣捕杀之,坐客莫有知者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A. ①③④B. 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薛奎断案明察。
天天练之二十六1,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利害攸关坚定不疑弥天大谎积腋成裘B,融会贯通惩前避后言行一至老生长谈C,自视甚高掉以轻心臻于郅治曲意逢迎D,名门望族突如奇来变本加厉群英汇萃2,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A,在五花八门的网络新词中,时政类语词的吞吐量最大。
语言本身已成为体现世情民心的一个维度和观测点。
B,眼下,一半人不知重阳,这不禁让我杞人忧天起来:担心过不了几年,重阳节又会被哪个国家“申遗”了去。
C,我们经常把文化比喻成大餐,我眼中的曲艺同样属于人们精神食粮的范畴,它首先是饭——但它必须是大排档。
D,国产电视剧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分一杯羹,除了制作上普遍粗糙,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产电视剧过于自我,缺乏全球化视野。
3,有语病的一项是A,手势语是人体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无声语言。
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人们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B,俄罗斯民间对中国日益产生好感,认为中国是个‘天下大同’的国家,这个民族不仅讲仁义、讲信义,而且讲谦和、讲正气。
C,2006年底,德国汉学家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的批评曾引起广泛争议,2007年,他又一次炮轰当代文学再引激辩。
D,中国古代冥婚习俗——父母不忍女儿的灵魂在冥间漂泊无依,就以冥婚的方式为她找个夫家,让她永世享夫家阳世子孙的祭祀。
4,句子排列最佳的一项是①辣就是湖南人饮食的一种主要风味②一天不吃辣椒,便“口中淡出鸟来”③餐桌上“祖国山河一片红”,准能辣得他们舌头发直,通身流汗④所以北方人谈湖南菜肴感受时,会调侃说湖南有两道最著名的菜,一道是红辣椒炒青辣椒,另一道是青辣椒炒红辣椒⑤不吃辣椒的朋友来湖南,最伤脑筋的事就是吃饭⑥说起湖南人,没人不想到辣椒⑦湖南人馋辣椒,就像《水浒传》里的花和尚馋酒肉A, ①②⑥⑦⑤④③ B, ⑥①⑦②⑤③④C, ⑥⑦①②⑤③④ D, ⑦⑥②①⑤④③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乔吉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
人教版高三语文基础练习一一、基础知识1、下面语段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光谷足球俱乐部悍然宣布退出中国超级联赛,狠狠地掴了中国足协一记耳光,同时也将自己送上了不归之路。
这样一个两败俱伤结局的出现,恰恰说明了中国职业足球的虚假和中国足球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足协叶公好龙,在搞政绩足球,一切都为了“出线”;俱乐部自我膨胀,在搞成绩足球,一切为了名次;球员上下其手,在搞金钱足球,一切都为了挣钱……中国足球发生的一切问题,中国足协或多或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A.不归之路B.两败俱伤C.叶公好龙D.上下其手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就真正意义上的法律而言,不管在哪个国家,没有法律就没有真正的自由;因此可以说,一个国家制定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民的自由。
B.目前,校园事故及因赔偿而引起的纠纷已对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造成不小冲击,从国外的经验看,通过建立社会保险来转嫁赔偿责任,使校园侵权赔偿社会化,应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C.大型体育文献纪录片《与梦齐飞》日前已经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这部纪录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发展为背景,纪录了中国体育在这三十年里的辉煌历史。
D.今年是老舍先生诞生110周年纪念日,他的儿子舒乙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评选中,父亲得票排第一,后由于种种原因,该奖授予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八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①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②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③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④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⑤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A.②①④③⑤B.③⑤①②④C.③②①⑤④D.⑤③②①④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阿尔黛今天的行为很古怪,真是不可思议。
第二编 第六章 第2节 一 考查角度之一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不放弃 独揽八金!有人说在陆地上,他是一个不完美的普通人,然而在水里,他却是一条完美的快艇。他就是在北京奥运会上一人鲸吞八金、被誉为“神奇飞鱼”的美国游泳选手菲尔普斯。这位23岁的美国大男孩不仅打破了前辈马克·施皮茨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的单届7枚金牌的历史纪录,更缔造了一个游泳史上几乎无法逾越的神话! 菲尔普斯曾说过:“在我的词典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头脑控制一切,意志决定一切!”小时候的菲尔普斯曾梦想“变成一条鱼”,因为那里没有烦恼和争吵。在教练鲍勃·鲍曼的回忆中,菲尔普斯从小就表现出了游泳天分。7岁时,他的父母离异,这让他变得不爱和别的孩子交流。4年之后,他的游泳天分终于被美国著名游泳教练鲍勃·鲍曼发现。虽然菲尔普斯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而且家庭也处于麻烦中,但菲尔普斯却在最困难的时期,每周在泳池游10万米,一周7天不间断。菲尔普斯没有了感恩节、圣诞节,更没有了休息日,每天都是训练日。2000年悉尼奥运会,年仅15岁的菲尔普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最终只获得200米蝶泳第5名。年轻的菲尔普斯发誓,在雅典奥运会上,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整整4年,每天清晨5∶30,他就会被闹钟吵醒,尽管心里有一百个声音在说:不起床,今天我想睡个够。但只要想起“雅典”这两个字,他就会立即掀开温暖的被窝,背起行囊,冲进刺骨的冷水池中。2004年雅典奥运会,19岁的菲尔普斯不负众望,他一人独得6枚金牌。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更是把这种神奇缔造成了传奇!菲尔普斯之所以刷新了历史,和他永不放弃的竞争精神有很大关系。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还有很多像菲尔普斯一样永不放弃的英雄。印度奥运史上第一枚个人项目金牌得主、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米气步枪冠军宾德拉同样经历坎坷。作为一名业余射击爱好者,宾德拉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却在预赛中就被淘汰。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最终名列第7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终于取得了印度代表团一个载入史册的“零的突破”。谈及获胜感受,他只是淡淡地说:“没有特殊的秘诀,我只是每天坚持训练。” 菲尔普斯的传奇,几乎难以复制,但至少我们都可以像他那样去努力、去奋斗。他和许多成功的运动员一样,是靠坚持不懈的训练才到达了辉煌的顶峰。他也曾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教练让他懂得:“这是存钱,到了年底你就拥有一大笔钱。”菲尔普斯训练中的艰辛大概也只有家人最清楚。据悉,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菲尔普斯要在低氧的环境中睡觉,为了防止他缺氧昏迷,他的母亲每隔一个小时就要叫醒他一次。天才总是例外,天赋也和多数人无缘,然而,勤奋和坚持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能够做到的。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像奥运会一样是一个竞技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表演着自己的节目。有些人,前半程跑得很快,但因体力不支而中途放弃,也有些人虽然跑得不快,但一直在咬牙坚持,拼争到底,他们往往是笑到最后的人。如果我们每一个凡人都有一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或许我们成不了像菲尔普斯、宾德拉一样的英雄,但我们同样会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永不放弃将使我们离成功近一些,更近一些。 1.结合文本,概述菲尔普斯的经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7岁时,父母离异,性格出现缺陷。②11岁时,被著名教练鲍勃·鲍曼发现,学习游泳,坚持苦练。③15岁时,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200米蝶泳第5名。④19岁时,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6枚金牌。⑤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独揽8枚金牌。 2.文章中间插入印度选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文章内容更加充实,突出强调了文章所表现的中心具有普遍性,即无论什么人要想取得成功,都得刻苦努力,坚持不懈。 3.“菲尔普斯的传奇,几乎难以复制,但至少我们都可以像他那样去努力、去奋斗。”该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菲尔普斯在奥运会上创造了奇迹,这是承上;“但”字表明奇迹的取得是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结果,这是启下。②在内容上突出了菲尔普斯在创造奇迹的背后付出的艰辛。 4.针对菲尔普斯的成功经历,作者在文中说:“天才总是例外,天赋也和多数人无缘,然而,勤奋和坚持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凭自己的努力能够做到的。”请结合现实,举例说说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完美的普通人”菲尔普斯创造了奇迹。他虽拥有游泳的天分,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他那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过程。现实生活中,很多拥有良好天赋的人在事业、学习上一事无成,因为他们缺乏一种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相反,很多天生有缺陷的人,倒取得了成功,创造了奇迹,像《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残奥会上的运动员等,他们虽遭遇厄运,历经坎坷,但他们终因永不放弃而取得了成功。 二、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报道,完成1~3题。 农村师资,面对结构矛盾 “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河南省新安县教育局局长韩经权的一番感慨虽不能涵盖农村教育的所有问题,却一语道出了“师资”这个一直以来困扰中部六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 此次赴中部六省采访,所到的城镇和农村,无论是在条件优越的示范性中学,还是在设施落后的农村学校,几乎所有的困难和问题都围着“钱”和“人”打转。没有“钱”,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即使投入充足,也是“巧妇”难寻。相对于教育投入问题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摆在眼前的师资问题就显得尤其迫切与现实。 青黄不接,师资遭遇“断层” “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中部几乎每个省教育部门的领导都用不同的方言对记者讲着同样的话,师资的结构性断层似乎成了中部六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难以逾越的一道坎儿。 湖南省一个地级市曾经对辖区内的中小学师资现状进行过一次比较详尽的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全市小学教师过剩5000人,而高中教师却有着2000人的缺口。为了弥补高中教师的“口子”,高中纷纷从初中挖教师,初中学校就只能从小学挖教师,挖走的基本上都是前几年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层层“掐青苗”,留在小学教师岗位上的几乎都是上了年纪的教师。“现在农村的小学里已经很难看到40岁以下的教师了!”该市教育局一位副局长感叹道。 “‘年龄不老小,工资不老低,水平不老高’是老百姓对小学教师严重老龄化的一个形象的说法”,韩经权告诉记者,他们县里60%的小学教师平均年龄超过50岁,这些教师很多是从民办教师转过来的,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本来就差,再加上年龄偏大,根本不可能再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很难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高中教师则严重年轻化,最年轻的一所高中,教师平均年龄只有28岁!” 山西孝义中学校长张凤年告诉记者,前几年学校只有6到8个班,现在扩到了20个班,班级人数越来越多,教师队伍、教学资源的矛盾突出,给教学质量带来了很大挑战。扩招过程中,学校从大专院校精选出近百名优秀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但新教师的成熟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 编制紧、待遇低,优秀教师匮乏 在师资结构普遍出现断层的情况下,农村中小学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 即使一些年龄大的教师能够退下来,也无法补充年轻教师,国家确定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比城市紧,许多农村中小学处于超编的境地。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小学阶段生师比,城市19∶1,县镇21∶1,农村23∶1;中学阶段,城市13.5∶1,县镇16∶1,农村18∶1。有专家告诉记者,实际上这种比例要学生规模达到300人时才适用,是一种为城市服务的标准。农村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很难达到这样的学生规模,因此,生师比例不是更大而是更小。在记者采访所到的一个县,全县276所小 学中,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上的学校也只有103所,更不要说300人的规模,按此比例制定的教师编制显然无法满足这些学校的需求,有的农村学校教师甚至要一个人教11门课! 一方面是相当多的地区教师总体数量超编,三四年没有补充新教师;另一方面却是一些农村学校急需合格教师,苦于没有编制,只能聘请代课教师,由于待遇编制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引进教师的质量。“刚刚培养成熟一点的好教师就被城里的学校挖走了,像割韭菜似的一茬又一茬。”在河南采访时,一位中学校长向记者大倒苦水,“现在我们学校都不敢让老师去参加学科竞赛,只要一获奖,第二天就有人来挖人。”这位校长告诉记者,以前学校还能靠控制人事关系留住一些老师,现在城里的一些学校开出的条件很有诱惑力,除了高薪、解决住房问题、子女入学,就是人事关系都能重新再建一套。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是,一些边远的农村学校现在成了城里学校的教师培养基地,总在培养人才,却总也留不住人才。师资匮乏成了困扰基层教育的另一个难题。 “我们县最缺的就是英语和计算机教师。”记者在中部几省采访,不时能听到当地教育局长反映同一个问题,英语和计算机教师的缺乏在中部省份农村相当普遍。新课改推出以前,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都是身兼数科的“全能教师”独当一面;而新课改全面铺开以后,和英语、信息技术、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新课标较起真儿来,“全能教师”就没了底气。对农村学校来说,外语、计算机等学科人才本来就是凤毛麟角,新课改后需求增加,这方面的师资就更是捉襟见肘了。一些农村学校的校长颇有几分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农村教师待遇不高,高校毕业生宁可在城里的公司打工,也不愿意到农村任教。学校按正常的招聘条件,很难招到合适的教师,一些地方只能降低标准,在教师学历上大打折扣,其结果就是直接影响了师资的质量。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在我国教师水平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农村教师队伍却面临着“断层”的局面和匮乏的危险,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如何走出这个结构困局,中部的教育工作者感到迷惘。(节选自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2007年3月3日) 1.如何理解文中“掐青苗”一词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根据语境,“青苗”指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 答案:“掐青苗”指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小学年轻教师被初中学校挖走的现象,导致小学教师青黄不接。 2.“农村教师队伍却面临着‘断层’的局面和匮乏的危险”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侧重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这则新闻贯以两个标题,圈定了内容,“农村教师队伍却面临着‘断层’的局面”所选信息在第一个标题所写范围内,教师“匮乏”所选信息在第二个标题所写范围内。只要我们进行整体阅读,通盘把握,就能整合出答案。 答案:①小学教师老龄化严重,许多民办教师文化知识基础差;②教师编制有限,直接影响了引进教师;③外语、计算机专业化教师尤其匮乏。 3.根据本则新闻提供的信息,概括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实质上侧重于考查概括中心意思,也涉及对文中信息的把握。解答时应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圈定体现主要内容的语句,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整合。 答案:①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缺少年轻教师的补充;②现代化教育设施和人才缺乏;③教师队伍中人才流失较大,宁愿到城市打工,也不肯在农村教书;④农村学生生源分布不均匀,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不合理。
高三语文天天练答案(13-28)高三语文天天练十三1、B(A贬.谪biǎn 翩.跹起舞piān C咽.喉yān 呜咽.yâ哽咽.yâ狼吞虎咽.yàn 咽.气吞声yànD 龇.牙咧嘴zī2、C(A寒来署往—暑 B浮燥—躁 D草苹—草坪)3、B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意见,此处误用为专心而没有听到。
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兴师动众或者大张声势地做事。
4、B(A“对同学们很陌生”主客关系颠倒;C解决……问题,成分残缺;D句式杂糅。
)5、①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②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③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④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高三语文天天练十四1.A (A项全读jī;B项“瑕不掩瑜”中的“瑜”读yú,不读yù;C项“六畜兴旺”中的“畜”读chù,不读xù;“觇视”中的“觇”读chān,不读jiàn) 2.D[A.谛——缔,键——健,B.渲——宣,苍——沧;C.慨——概,帐——账,淹——掩(堰)] 3.B(“与人为善”跟人一同做好事。
现在泛指善意帮助人。
“天衣无缝”比喻诗文浑然天成,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也比喻事物完美自然,没有一点破绽或缺点。
“深入浅出”道理表述得很深刻,使用的语言却通俗浅显。
“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
) 4.C(A.有歧义;B.语序问题,“不仅”与“而且”内容对调D.以……为出发点)5.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2)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3)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4)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高三语文天天练十五1、B2、B(A、“驰”改为“弛”;C、“篡改”改为“窜改”;D、“礼义之邦”改为“礼仪之邦”3、D(A、“舐犊情深”比喻对子女的慈爱之情;B、“石破天惊”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高三语文基础练习(九到十八)参考答案(九)1.D(A嫉-疾,全读è;B鲋-驸,全读fù;Cguàn,D岿kuī,其他读guī)2 C A.楫——揖B.辨——辩D.齐——其3.D (去掉冒号引号中的句号)4.C (A“多事之秋”指事故、事变。
不包括好事。
B“大言不惭”指吹牛而不知羞愧。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D“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5.D (A项“不仅”应置于“油耗”之前,再删去“的”;B项“克服”与“问题”搭配不当;C项“前所未有”与“新记录”重复。
)6.B (巴伐利亚州--上巴伐利亚地区--伊萨尔河谷—河谷的地理概况—对河谷景色的描述)填空《家》《春》《秋》《随想录》(十)1、B2.C(A发轫;B、和盘托出;D、贪赃枉法。
)3.B(A第一个句号去掉;C两个问号都改成逗号;D逗号移至括号后面。
)4.A5.B(A项“无庸置喙”指不容插嘴;C项“一病不起”指得病后再也没有从床上起来,指病死;D“无独有偶”一般用作贬义,至少不能用于褒义。
)6.C(A项“批评”前加“所”,“批评”后加“的”;B项中“出版物”和“杂志”是包容关系,不能并列;D项“走出”后缺少宾语“的困境”。
)(十一)第 1 题:C C项都读qiè,A项,“菁”读jīng,“令行禁止”的“禁”读jìn,其余读jīn,B项,“开天辟地”的“辟”读pì,其余读bì;D项,“勾心斗角”的“角”读ji ǎo,其余读jué。
第 2 题:D A项:青一清,绝—竭;B项:搏—博,灰—恢;C项,背—悖第 3 题:A“坚韧“指坚固而有韧性,重在不间断;而“坚忍”指的艰苦困难的情况下,坚持而不动摇,重在不动摇。
“质疑”是提出疑问,而“置疑”是怀疑的意思,“置疑”用于否定,如“无可置疑”。
“从而”和“进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其区别在于:“从而”是用在由于前面的原因、方法而达到后面的结果、目的句子中,“进而”只用在表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一步的句子中。
高三语文基础天天练答案————————————————————————————————作者:————————————————————————————————日期: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1)1.[答案]B[解析]第一处,“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用在此处恰当;“钟灵毓秀”指聚集天地灵气的美好自然环境产生的优秀人物。
第二处,“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根究底;“按图索骥”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线索寻找目标,这里取“按图索骥”的第二个义项。
第三处,“折射”比喻把事物的表象或实质间接反映出来;“映射”是“照射”的意思,根据语境,应选“折射”。
)2.[答案] D [解析] A.成分赘余,“否则”与“如果有一点办法”重复赘余。
B.搭配不当,“案件”要“严办”。
C.成分残缺,“在……下”不能作“使”的主语。
3. [答案]B[解析](虽有“像”字,但无比喻手法。
)4. [答案]C[解析]根据语意连贯的原则,可判定④句的"这"指代"家何尝不是一只船",然后根据段末的句式与剩余的四句形式判断剩下四句应为两两对应的转折句式,由④句末尾的"岁月"判定后面应为①,由①句内的"陌生"判定转折句为③,由此可判断答案为C。
5.[答案](1)书法“冬”字、滑雪人物、滑道巧妙结合,突显“冬奥会”主题、展现运动活力,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1分)(2)“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点明举办时间。
(1分)(3)与奥运五环的组合凸显了奥林匹克精神。
(1分)(4)拼音“beijing”点名申办城市。
(1分)(candidate city的意思是候选城市,若有同学写,也算一个要素,得1分)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2)1.【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无懈可击:没有可以被攻击或挑剔的漏洞,形容十分严密。
旁若无人:好像旁边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
以逸待劳:指作站的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带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
以守为攻:以防守的姿态进攻。
2.【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为“遵守交通规则”。
B项,语序不当,应为“了解并回避”。
C项,语意重复,应去掉“几乎”。
【答题技巧】做辨析病句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①解句意。
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
②理主干。
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
③析关系。
要分析句间关系。
3.【答案】A【考点】本题意在考察常见修辞的用法,属表达应用题,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项,出自高适《燕歌行》。
采用严格对偶,上下句意思一脉相承,分别从少妇、征人角度述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项,出自苏轼《赠刘景文》。
“已无”与“犹有”相对,呈现菊花耐寒风姿。
C项,“往事”已逝与“山形依旧”相对,发出对历史兴亡的伤心的慨叹。
D项,出自刘希夷《代悲白头吟》。
“花”“人”对照,抒发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
4.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诗句,表达连贯、简明,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时穷节乃见:在危难的关头,一个人的节操才能显现出来。
居高声自远:出自唐代虞世南《咏蝉》。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天长地久有时尽:白居易《长恨歌》最后两名中。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描写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诗句由最后两名而得。
曾经沧海难为水:《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曾经到过沧海,看到别处的河流也就不足为顾了。
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好事物的怀念及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
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哀。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出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作者用极高明之比兴艺术,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瑰宝。
5.【答案】 B【考点】本题是图文转换题,结合漫画分析寓意,考察语言的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漫画具有讽刺性,抓住漫画的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漫画中的人物在对狗狗进行条件反射的观察训练,狗妈妈对孩子的一番教导恰好反映了对人类的一种认知,结合漫画具有讽刺性,语意从讽刺嘲笑角度出发,即可得出结论。
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3)1.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琳琅满目:琳琅:精美的玉石。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
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品尝:细致地辨别滋味。
咀嚼:含在嘴里细细嚼以使烂。
比喻反复体会;玩味。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罗嗦,唠叨。
喋喋不休:喋喋:形容说话多;休:停止。
唠唠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2.[答案] D[解析] A.句式杂糅,最后一个分句应改为“2015年被看作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或“人们期待2015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转型元年’”。
B.搭配不当,把“解开”改成“取消”或把“政策”改成“绳索”。
C.成分残缺,“引起”没有主语。
3.【答案】B【解析】B项“舍弟”不得体,“舍”是谦辞,不可用于对方,也不可用于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龄长的人。
其他三项使用得体。
A项台:旧时用于敬称对方或跟对方有关的动作。
台驾:敬辞。
尊称对方。
C项叨光:客套话,沾光(受到好处,表示感谢)。
D项刍议:谦指自己的议论。
4.【答案】:B.船到码头车到站——停滞不前(新题型)[答案] 5.C6.A[解析] 5.C 斑斓,灿烂多彩;而没有“斑阑”这个词,据此可排除D项。
“数”,具有“多次、数次、屡次”义时,读shuò,据此排除A、B两项。
6.A 第一横线处,“寂然”是强调环境的,“黯然”是强调情绪的,都不合语境;此处只能用“悄然”,即寂静无声。
据此排除C、D两项。
第二横线处,后面有个“归”字,可见前面填入“人散”衔接最紧密,据此可排除B 项。
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4)1.答案:A 撷取是书面语”;“甄别”是书面语。
审查鉴定优劣、真;考核鉴定能力品质。
“区别”即比较意。
因为语境中有乡贤文化是传统的,所以应是正常的,是否传承,要考虑其是否正当,所以选“正常且正当”。
“演化”多指自然界的变化,“蜕变”指事物朝坏的方向发展。
2.[答案] B[解析] A.主客倒置,应是“高中生”对《青花瓷》“非常熟悉”。
C.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把“能否”改为“的”。
D.成分残缺,去掉“关于”,让“高中教材要求学生阅读名著”作全句的主语。
【主编点评】本题涉及对语意类语病的考查,考查了“不合逻辑”中的“主客颠倒”。
分析这类语病时注意抓表前后关系的介词,主要有“对”“对于”“与”“和”等;然后确定原句意思,施动者“主”在前,受动者“客”在后。
3.【答案】:C(这里是借代,没有谈到“平等”)(新题型)[答案] 4.C 5.D 6.B 7.C 8.A[解析] 4.C “露”,多音字,此处应读为lòu,排除B、D两项;“纰漏”的“纰”,读pī,排除A项;乙处,“古文的语法、句法”,只能是根据文意猜测,而不是臆想,所以应选填“猜”,据此也可排除A项。
5.D 丙处前后分句为转折关系,所以应选填“但”。
原谅,强调不追根究底;谅解,强调了解实情后,消除意见。
结合语境,丁处应选填“原谅”。
6.B 平安无事:没有危险,没有事故;平稳安全。
安然无恙: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太平无事:指社会(生活)平安。
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
7.C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8.A ①属于承接前文解释原因的,作段首句,显突兀,排除C、D两项;④中的“不过除了《聊斋》以外”紧承②中的“《聊斋志异》”,而⑤中的“但禁令”又紧承④中的“不许小孩接触”(禁令),所以语段开头三句的排序应是②④⑤;①说明我如何应对父亲的禁令,所以①应紧跟⑤后,据此再排除B项。
高三语文基础练习天天练(5)1.【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警告”,对集体(国家、团体)或个人的错误,提出告诫使警惕,并使认识应负的责任,所指事情都是较严重、重大的,带斥责语气,它可用于事先或事后,也用于自己对自己。
“正告”,严正的规劝,语气庄重,多用在外交场合,含严正警告的强硬语气,一般用在事前。
“窜改”,改动、删改,对象一般是文字、词语、成语、文件、古籍、账目等,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里的字句。
“篡改”,多指精神实质方面的改动,对象一般是历史、经典著作、理论、学说、政策、指示等,也就是说,用假的、错的代替正确的东西,用作伪的手段对某些理论或精神实质进行改动或曲解。
“心率”,心脏搏动的频率。
“心律”,除了心脏搏动的频率还包括心脏搏动的节律,心跳时的快慢。
“亡命之徒”,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不逞之徒”,欲望没能满足,因失意故意破坏捣乱、为非作歹的人。
2.【答案】B【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
“任性”,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不惜夸张,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含嘲讽义。
“人品爆发”,含时来运转,力挽狂澜等意思。
“心塞”,心里堵得慌,难受,周围有不顾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3.【答案】A【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B项惠存:敬辞,用于对方不当。
C项迟暮多年:迟暮指黄昏,比喻晚年,有夕阳西下之感,这样称呼对方不当。
D项马齿徒增:马的牙齿有多少,就可以知道它的年龄有多大,比喻自己年岁白白地增加了,学业或事业却没有什么成就,老年人常以此自况自谦,用于年少学子不当。
4.【答案】D【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E级(表达应用)。
【解析】“云”有说的意思,“无尽”就是“不休”,所以甲对应①;袁世凯称帝是在清朝之后,所以乙对应⑧;“新月”弯曲如钩,高悬天空,所以丙对应⑥;“汨”一边为“水”,一边为“日”,所以丁对应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