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探测专业技术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58
红外线检测车辆标准
红外线检测是一种常见的车辆检测技术,通过使用红外线传感器来检测车辆的
存在和运动。
这种技术在交通监控、停车场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红外线检测车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这项技术的应用和实施。
首先,红外线检测车辆的标准应包括对红外线传感器的要求。
传感器的灵敏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是评估其性能的重要指标。
标准应规定传感器的检测范围、检测角度和检测精度,以确保能够准确地检测车辆的存在和运动状态。
其次,标准还应包括对红外线检测系统的要求。
系统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
靠性,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标准应规定系统的安装位置、布置方式和维护要求,以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此外,标准还应包括对红外线检测车辆的数据处理和传输的要求。
数据处理应
准确、快速,能够准确识别车辆的类型、速度和行驶方向。
数据传输应稳定可靠,能够及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到监控中心或其他相关设备。
另外,标准还应包括对红外线检测车辆系统的维护和管理的要求。
系统的维护
应定期进行,确保传感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管理应规范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流程,确保系统能够长期稳定地运行。
总之,红外线检测车辆标准是保障红外线检测技术能够准确、可靠地应用的重
要依据。
制定和遵守这些标准,能够提高红外线检测车辆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为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红外成像标准红外成像是一种对目标周围环境进行探测和成像的技术,它利用物体的热辐射特性,通过红外图像传感器将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转化为可见图像,以实现物体的检测、识别、追踪等目的。
红外成像技术在军事、工业、医疗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制定红外成像标准至关重要。
红外成像标准是为了规范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和标准,旨在保证红外成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提高红外成像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下面将从设备标准、性能标准、安全标准和质量标准等方面介绍红外成像标准。
一、设备标准红外成像设备包括红外相机、红外图像传感器等。
设备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外观、尺寸、工作环境要求等方面的规定。
设备的外观要求包括外壳材质、颜色等要求,尺寸要求包括设备的长度、宽度、高度等要求,工作环境要求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要求。
这些设备标准可以保证不同厂家生产的红外成像设备能够在相同的环境下正常工作,并且具有一定的可互换性。
二、性能标准性能标准是对红外成像设备的核心性能,如分辨率、灵敏度、噪声等进行规范。
其中,分辨率是衡量红外成像设备图像细节清晰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以空间分辨率和热分辨率作为评价标准。
灵敏度是指红外成像设备对弱信号的探测能力,一般以最小可探测温度差来衡量。
噪声是指红外成像设备图像中不希望出现的多余信号,噪声越小,图像质量越好。
性能标准的制定可以有效地保证红外成像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提高其在各个应用领域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三、安全标准红外成像技术的应用范围涉及军事、工业、医疗等多个领域,往往涉及到安全性问题。
安全标准主要包括设备的辐射安全、电磁安全、防水防尘安全、防止反射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辐射安全是指设备辐射功率、辐射频率等要求,以减少对人体的辐射伤害。
电磁安全是指设备在使用时对周围电子设备的干扰要求,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防水防尘安全是指设备的密封性能要求,以防止水、尘等外界物质对设备的影响。
防止反射安全是指设备的反射屏蔽要求,以避免设备反射光线对使用者的伤害。
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红外线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技术参数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按波长从长到短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其中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0.76μm;紫光的波长范围为0.38~0.46μm。
比紫光光波长更短的光叫紫外线,比红光波长更长的光叫红外线最广义地来说,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便于利用的电信号的器件,红外传感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下面结合几个实例,简单介绍一下红外线传感器的应用。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应用介绍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一般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U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
人体发射的10UM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尼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
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电后续电路经检验处理后即可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
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人体的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尼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
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内,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尼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红外检测技术规范2004第一章:前言红外检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医学等领域,具有快速、无损、高精度等特点。
为确保红外检测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准确性,本规范旨在规范红外检测技术的应用,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原则、方法和指南。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本章节介绍与红外检测技术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包括热辐射、热像仪、热像图像、温度测量误差等。
了解这些术语和定义对于理解本规范的准确含义非常重要。
第三章:红外检测工具本章介绍红外检测的工具和设备,主要包括热像仪、红外光谱仪、红外温度计以及与这些设备配套的辅助工具。
针对每个设备,将详细介绍其原理、性能指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第四章:红外热辐射识别本章重点介绍如何通过红外热辐射识别目标物体。
详细说明热辐射的基本原理、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热辐射提取目标物体的信息。
同时还介绍了红外热辐射识别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五章:红外热像图像处理本章节主要介绍红外热像图像的处理方法和技术,包括图像增强、噪声消除、目标提取等。
通过使用合适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提高红外热像图像的质量和分辨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六章:红外温度测量本章重点介绍红外温度测量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详细介绍红外温度测量的相关知识,使用户能够正确选择红外温度测量方法,并正确解读测量结果。
第七章:红外检测领域应用本章将介绍红外检测技术在工业、军事、医学、安防等领域的具体应用。
通过举例说明,可以使用户更好地理解红外检测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价值和作用。
第八章:安全与环境保护本章重点介绍红外检测技术的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措施。
在使用红外检测技术时,需要注意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避免产生任何不良后果。
第九章:质量管理和标准本章将介绍红外检测技术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确保红外检测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十章: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本章将介绍红外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展望未来,红外检测技术将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应用,同时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的制标与贯彻GB10408.5-2000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也就是讲凡是室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产品一定要执行和遵循。
GB10408.5-2000是GB10408.5-1989《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的修订,当时GB10408.5-1989是参照UL.IEC有关标准和那一阶段国内外生产水平而制订的,所以当时不是等同采用国际标准,而现在的GB.10408.5-2000标准是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839-2-6:1990《报警系统第2部分: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第6节:建筑物内用被动红外探测器》。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目前最常用的入侵探测器,这是因为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同其它(如:微波入侵探测器、超声入侵探测器等)入侵探测器相比,性能稳定,安装方便,探测范围是一个空间,较省电,较成熟,成本较低。
虽然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有些方面还有缺陷,但经改进,它还是我们首选的入侵探测器。
它的特点在稳定的环境下,尤为突出,这就是被广泛使用的理由。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探测机理由于人在探测器覆盖区域内移动引起接收到的红外辐射变化而产生报警状态。
它的最敏感的方向为正对探测器前的足够距离(也即能探测到距离),当人作法向移动时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能产生报警状态(见图A)。
人也是有定义的,标准中称为参考目标。
参考目标在GB10408.2和GB10408.3中定义为一个体重50-70Kg、身高165-180cm、身着棉外衣的人体。
在GB10408.5标准中参考目标的定义为具有与正常人相似的红外辐射特性装置。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是由光学透镜(菲涅尔透镜)、红外传感器、处理电路等组成的。
由于光学透镜的存在,也就产生了敏感带。
相对于敏感带的存在,也就存在不敏感带,这些不敏感带,对红外辐射的响应是很小的或者非常之小。
1.目前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采用的菲涅尔透镜是各式各样,有少敏感带的、有多敏感带的、有上敏感带的(上透镜)、有下敏感带的(下透镜)、有长廊式的、有吸顶式的、有壁挂式的等等,各式各样可适用于不同的工作要求。
红外探测器国标引言: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探测红外辐射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自动化控制、消防报警等领域。
为了保证红外探测器的质量和性能,各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本文将介绍红外探测器国标的相关内容。
一、红外探测器的定义和分类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能够探测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根据工作原理和应用需求的不同,红外探测器可以分为热电偶型、热电阻型、热敏电阻型、光电型等多种类型。
红外探测器国标对不同类型的红外探测器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二、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指标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指标包括响应频率、响应时间、灵敏度、分辨率、线性度等。
国际上对红外探测器的性能指标有一定的统一规定,各国的国家标准也会参考国际标准进行制定。
红外探测器国标对不同性能指标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并规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限制值。
三、红外探测器的安装要求红外探测器的安装对于其性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红外探测器国标对红外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安装高度、安装角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例如,红外探测器应安装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位置,避免受到干扰;同时,红外探测器的安装角度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以确保其能够正确探测目标物体。
四、红外探测器的环境适应性要求红外探测器通常需要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因此其环境适应性也是红外探测器国标关注的重点。
红外探测器国标对红外探测器的工作温度范围、湿度要求、抗振动能力、抗电磁干扰能力等进行了规定。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红外探测器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保证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五、红外探测器的标志和标识为了方便用户正确选择和使用红外探测器,红外探测器国标规定了红外探测器的标志和标识。
例如,红外探测器应标注产品型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等信息;同时,红外探测器的外包装上也应有相应的标识,以指导用户正确使用。
六、红外探测器的检验方法红外探测器国标还规定了红外探测器的检验方法和评定要求。
涉及到红外探测器的可靠性、灵敏度、线性度等方面的测试方法都在国标中有详细的规定。
红外探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红外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中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每时每刻都辐射出红外线,同时,这种红外线辐射都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这就为利用红外技术探测和判别各种被测目标的温度高低与热分布场提供了客观的基础。
红外线是波长在0.76~1000μm 之间的一种电磁波,按波长范围可分为近红外、中红外、远红外、极远红外四类,它在磁波连续频谱中的位置是处于无线电波与可见光之间的区域。
红外线辐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299792458m/s10103⨯≈cm/s红外辐射的波长ωλc=式中:C:速度λ:波长ω:频率红外线辐射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最为广泛的电磁波辐射,它是基于任何物体在常规环境下都会产生自身的分子和原子无规则的运动,并不停的辐射出热红外能量,分子和原子的运动愈剧烈,辐射的能量愈大,反之,辐射的能量愈小。
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因自身的分子运动而辐射出红外线。
其中黑体频谱辐射能流密度对红外辐射波长的关系,根据普郎克定律:e C p T T c λλλ2151⨯= (瓦·厘米2-·微米1-)式中: p Tλ—波长λ,热力学温度为T 时,黑体的红外辐射功率。
C 1—光速度(10103⨯cm/s )C 2—第一辐射常数=4107415.3⨯(瓦厘米2-微米2)λ—波长(微米),T 热力学温度(K )温度辐射的能量密度峰值对应的波长,随物体温度的升高波长变短。
根据维思定律:T=2898λ(μm ) 式中:λ—峰值波长,单位:μmT —物体的绝对温度单位K物体的红外辐射功率与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与物体表面的发射率成正比。
物体红外辐射的总功率对温度的关系,根据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P=4Tε(W/2m)R⋅式中:T—物体的绝对温度P—物体红外辐射功率(辐射能量)ε—物长表面红外发射率(辐射系数) R—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23⨯J/K).1-10380662物体表面绝对温度的变化,使的物体发热功率的变化更快。
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检测目标表面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目标表面温度分布的无损检测方法。
它具有快速、高效、非接触、全天候等优点,在工业、医疗、建筑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特殊性,其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应包括设备标准和操作标准两个方面。
设备标准主要涉及红外热成像仪器的性能指标、精度要求、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以确保设备能够准确、可靠地获取目标表面的温度信息。
操作标准则包括设备的使用方法、环境要求、人员培训等内容,以保证检测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红外热成像检测。
其次,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还应考虑到不同行业、不同应用领域的特殊要求。
以工业领域为例,红外热成像技术常用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热工艺过程控制等方面,因此其检测标准需要考虑到工业生产现场的复杂环境、高温、高压等特点,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还应与相关国际标准和行业标准保持一致。
目前,国际上已经有了一些针对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标准,如ISO 6789《红外热成像仪器和设备》、GB/T 19215.1-2003《红外热成像仪一般技术要求》等,我国也正在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以推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国际标准化进程。
最后,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的制定应注重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
随着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应用领域和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因此检测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应用需求和技术发展。
总之,红外热成像检测标准的制定对于推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建立科学、严格的检测标准体系,才能确保红外热成像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规范、安全、高效地应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红外探测器原理及技术1. 红外探测器特性参数1.1红外探测器分类红外探测器是一种辐射能转换器,主要用于将接收到的红外辐射能转换为便于测量或观察的电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根据能量转换方式,红外探测器可分为热探测器和光子探测器两大类。
热探测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入射辐射的热效应引起探测器某一电特性的变化,而光子探测器是基于入射光子流与探测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光电效应,具体表现为探测器响应元自由载流子〔即电子和/或空穴〕数目的变化。
由于这种变化是由入射光子数的变化引起的,光子探测器的响应正比于吸收的光子数。
而热探测器的响应正比于所吸收的能量。
热探测器的换能过程包括:热阻效应、热伏效应、热气动效应和热释电效应。
光子探测器的换能过程包括:光生伏特效应、光电导效应、光电磁效应和光发射效应。
各种光子探测器、热探测器的作用机理虽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特性都可用等效噪声功率或探测率、响应率、光谱响应、响应时间等参数描述。
1.2等效噪声功率和探测率我们将探测器输出信号等于探测器噪声时,入射到探测器上的辐射功率定义为等效噪声功率,单位为瓦。
由于信噪比为1时功率测量不太方便,可以在高信号电平下测量,再根据下式计算://d s n s nHA P NEP V V V V == 〔1-1〕 其中:H :辐照度,单位W/cm 2;d A :探测器光敏面面积,单位cm 2;s V :信号电压基波的均方根值,单位V ;n V :噪声电压均方根值,单位V 。
由于探测器响应与辐射的调制频率有关,测量等效噪声功率时,黑体辐射源发出的辐射经调制盘调制后,照射到探测器光敏面上,辐射强度按固定频率作正弦变化。
探测器输出信号滤除高次谐波后,用均方根电压表测量基波的有效值。
必须指出:等效噪声功率可以反映探测器的探测能力,但不等于系统无法探测到强度弱于等效噪声功率的辐射信号。
如果采取相关接收技术,即使入射功率小于等效噪声功率,由于信号是相关的,噪声是不相关的,也是可以将信号检测出来的,但是这种检测是以增加检测时间为代价的。
红外探测技术和应用红外探测技术是一种利用物体辐射的红外波长区域的辐射,来探测和识别物体的技术。
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安防、医疗、工业、民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探测原理红外波段的波长范围一般是0.75~1000微米,其中有一个波长范围0.75~14微米,被称为近红外波段。
物体在这个波段内的辐射很强,对红外探测有很大的帮助。
红外探测技术的核心是探测器,探测器可以感受到物体辐射的红外波长,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接着经过处理以后,就可以得到物体的相关信息。
应用场景红外探测技术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比如,火控系统可以用红外探测技术实现对敌方战术地面目标和空中目标的探测和追踪,以及对烟雾、雾霾等气象条件下的远程探测和判断。
在工业领域中,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探测和计量,对各种材料表面的非接触式探测和替代微弱辐射源的热像成像等。
同时也可以进行精细化的空气污染探测,安全卫星控制,地膜生产监管等。
在医疗领域及民用领域中,红外探测技术可以实现人体表面的温度检测,用于疾病诊断,例如结节、肿块、炎症等的判断。
此外,红外探测技术还可以被用于制造系统中的在线过程监测、食品安全监测、土壤农作物监测等。
产业格局红外探测技术在国内的产业发展较快,中国在热像仪、夜视仪等红外光电制品的生产和销售方面大有作为。
中国红外光电行业,包括红外探测、操作、热像仪等,以及相关系统集成、设备制造等辅助服务,正在从单一类型红外器件发展成为深入市场多领域运用的全产业性红外光电产业。
总结红外探测技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高分辨率、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被认为将会是未来发展最快的一种技术之一。
这也是业界普遍看好的一个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